舟山渔场的传统四大捕捞种类
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虾类种类组成与多样性分析

⾈⼭渔场及邻近海域虾类种类组成与多样性分析⽬录中⽂摘要...................................................................................................................... - 1 - 英⽂摘要...................................................................................................................... - 1 - 1.前⾔........................................................................................................................... - 3 - 2数据与计算⽅法....................................................................................................... - 4 -2.1数据来源 ......................................................................................................... - 4 -2.2⽣物多样性计算⽅法 ..................................................................................... - 4 -3.结果........................................................................................................................... - 5 -3.1种类组成 ......................................................................................................... - 5 -3.2种类组成的季节性变化 ................................................................................. - 7 -3.3⽣态类群及其特点 ......................................................................................... - 9 -3.4⽣物多样性指数及季节变化 ......................................................................... - 9 -3.4.1 Margalef指数(D)的季节变化.......................................................... - 10 -3.4.2 Shannon-Wiener指数(H′)的季节变化............................................... - 11 -3.4.3 Pielou指数( J′)的季节变化................................................................ - 12 -4.讨论与分析............................................................................................................. - 14 - 致谢............................................................................................................................ - 15 - 参考⽂献.................................................................................................................... - 16 -⾈⼭渔场及邻近海域虾类种类组成与多样性分析张少虎(浙江海洋学院⽔产学院,浙江⾈⼭ 316004)[摘要]依据2006年8⽉(夏)和2007年1⽉(冬)、5⽉(春)、11⽉(秋)在⾈⼭渔场及邻近海域(29°30ˊN~32°00ˊN,127°00ˊE以西)虾类资源调查资料,初步分析了⾈⼭渔场及邻近海域虾类种类组成、丰度、⽣态类型及其⽣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
舟山渔场.doc

舟山渔场百科名片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渔场,是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和上海市3省1市渔民的传统作业区域。
以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乌贼)4大家鱼为主要渔产。
渔场简介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渔场,是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和上海市3省1市渔民的传统作业区域。
以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乌贼)4大家鱼为主要渔产。
众多的经济鱼虾类的产卵、索饵场所,中国沿海冬季群众渔业规模最大、产量最多的带鱼渔场,是底拖网作业的良好区域,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渔场。
该海区重要的作业类型还有灯光围网,流刺网和帆张网等渔场介绍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近海渔场,与苏联的千岛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秘鲁的秘鲁渔场齐名。
渔民习惯按各作业海域,把舟山渔场划分为大戢渔场、嵊山渔场、浪岗渔场、黄泽渔场、岱衢渔场、中街山渔场、洋鞍渔场和金塘渔场。
舟山渔场自开发以来,一直为沿海渔民共同捕捞场所。
解放以来,浙江、江苏、福建省以及上海市(简称“三省一市”)来舟山渔场捕捞的渔船不断增加,辽宁、河北、山东、天津等省、市的一部分渔船亦一度来舟山渔场捕捞。
本世纪60~70年代,集结在嵊山渔场捕冬季带鱼的渔船,旺汛高峰时渔船达1万艘、渔民在15万人以上。
渔场的中心基地位于嵊山。
地理位置舟山渔场东海北部、长江口东南外海位于钱塘江口外、长江口渔场之南,其范围为29°30ˊ~31°00ˊN,125°00ˊE以西海区,面积约为14350平方海里。
舟山渔场东侧为舟外渔场,南连渔山渔场,北接长江口渔场,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
海底以粉砂质软泥和粘土质软泥等细颗粒沉积混合物为主,是东海大陆架的组成部分。
水深一般在20~40米。
自北向南80米等深线距岸宽280~150公里。
水文要素舟山渔场地处长江、钱塘江、甬江入海口,沿岸流、台湾暖流和黄海冷水团交汇于此。
大陆泾流每年平均入舟山渔场海近1万亿立方米,形成强大的低盐水团,水色混浊,春夏向外伸展,秋冬向沿岸退却。
舟山渔场的特点、发展困境与对策-渔业论文-农学论文

舟山渔场的特点、发展困境与对策-渔业论文-农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舟山渔场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附近海域,分布范围为2930N-3100N,12500E以西,面积约5.3万km.长江等沿岸径流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盐,使这里水质肥沃,初级生产力高于其他海区,为各类海洋生物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基础。
该海域沿岸线曲折,岛屿密布,港湾众多,台湾暖流、沿岸流在这里交汇,生境类型丰富,各类海洋生物都能找到相应的生存空间,非常适于海洋生物栖息、索饵、生长和繁殖,因此形成了我国最大的渔场。
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舟山渔场现在无鱼的现状,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1舟山渔场海区的生态特征舟山渔场位于北亚热带南缘,受东亚季风影响,四季分明。
长江是我国流入东海的最大河流,平均年入海径流量为9.281011m,占流入东海总径流量的84.8%,径流向东呈扇形扩展。
注入杭州湾的钱塘江平均年径流量也达4.501010m,占流入东海总径流量的4%.巨大的江河入海径流给舟山渔场海域带来大量的泥沙和营养盐,同时也带来了大量污染物质。
长江河口区盐度变化,一方面受长江径流量和冲淡水方向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外海环流左右。
大潮期间涨潮与落潮间的盐度差可达16,表层与底层间的盐度差也可达12.沿岸低盐水系盐度终年均在30以下。
冬季长江口区和杭州湾水温为6℃,夏季长江口区和杭州湾都可达29℃。
水温空间变化的特点是冬季由近岸向远岸升高,夏季由近岸向远岸降低。
影响舟山渔场海区的流系主要是东海沿岸流与台湾暖流。
东海沿岸流主要由长江径流与东海上层水混合而成。
沿岸流的路径随季节而变,夏季流向东北,在径流较强的年份长江冲淡水的低盐舌可伸展到济州岛附近;冬季在偏北风吹送下,沿海岸南流,并通过台湾海峡直入南海。
台湾暖流是太平洋西边界流黑潮的分支,由台湾东北部进入东海,成为影响东海大陆架海域的主要外海海流。
舟山渔场海域由于众多岛屿存在,海流复杂,流速较大。
史上最全舟山海鲜攻略

史上最全舟山海鲜攻略你认识多少种海鲜?如果你去鱼市,你都能叫出各种鱼类的名称吗?小编作为土生土长的舟山人,还真认不了几种,惭愧!如果你是去舟山旅游的外地朋友,恐怕更认不了几种吧?如果你能认识很多,那当你去著名的沈家门海鲜大排档大快朵颐的时候,你就可以放心大胆的点了,因为你认识更多的海鲜,你也会相应地了解它们的价格以及烹饪的方法。
为此,小编翻遍资料,搜遍某度,终于整理出坚信史上最全的舟山海鲜攻略。
[黄鱼]黄鱼,是海鱼中较普通的鱼种,属鱼纲、石首鱼科。
有,,大黄鱼”和“小黄鱼”两种,它和带鱼一起被称为我国三大海产。
端阳节前后是大黄鱼的上市季节,其肉质肥厚略粗老,刺少,一般餐馆卖的多是大黄鱼;清明至谷雨则是小黄鱼的上市季节,其鱼肉嫩味鲜,但刺稍多。
黄鱼的做法很多,清蒸红烧均可,倍受人们喜爱。
大黄鱼小黄鱼养殖黄鱼野生黄鱼I那么我们该如何辨别野生大黄鱼呢?一、通体金黄锂亮野生大黄鱼相比养殖的大黄鱼头型更大,尾柄更细,而且体色呈金黄程亮,嘴巴有鱼鳔外吐。
二、大的肯定假不了养殖的大黄鱼最多只有1公斤左右,超过这个体型的,一般都是野生的。
三、冰冻化解后肉体松软此外,一般冰鲜黄鱼的肉结实有弹性,冰冻化解后的野生大黄鱼肉体松软,一般无弹性。
[梅童]梅童鱼肉嫩刺软,肉味鲜美,富含磷质,是养脑的滋补品。
长度16CM的梅童,重约50克。
[野生黄姑鱼]黄姑鱼属于经济鱼类,每100中含有蛋白质18.4、脂肪7.0、钙94、磷196,还含有多种的维生素。
黄姑鱼肉质坚实,呈蒜瓣状,肉多刺少,稍有酸味。
品质略逊于大小黄花鱼。
适合红烧、干烧、糖醋、清蒸、干炸等。
[白姑子]白姑鱼体呈椭圆形,一般体长20厘米左右、体重200〜400克、口大,上颌与下颌等长,上颌牙细小,排列成带状向后弯曲,下颌牙两行,内侧牙较大、锥形,排列稀疏额部有6个小孔,无颜须、体被栉鳞,鳞片大而疏松,体侧灰褐色,腹部灰白色。
尾鳍楔形,胸鳍及尾鳍均呈淡黄色。
[鲳鱼]鲳鱼是一种身体扁平的海鱼,因其刺少肉嫩,故很受人们喜爱,主妇们也很乐意收拾,它同样具有海洋鱼的营养特点:富含高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微量元素。
舟山带鱼

舟山带鱼带鱼是舟山市四大经济鱼类之一。
舟山市四大经济鱼类是指大小黄鱼、带鱼和墨鱼,其产地在世界著名的舟山渔场。
在历史上,四大鱼类是舟山渔场的代表性鱼类。
2002年,舟山市带鱼产量约17万吨。
带鱼,属鲈形目,带鱼科,又称裙带鱼,我国北方称为刀鱼。
明代屠本畯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所著《闽中海错疏》就已有对带鱼的描述:“身薄而长,其形如带,锐口尖尾,只一脊骨而无鲠无鳞。
入夜灿然有光,大者长五六尺。
”其中除无鳞一说有误外,描述相当准确。
带鱼为温暖性集群洄游性鱼类,喜栖息在水温10~18℃,盐度25‰以上的海域。
其生物学特征,周年肛长范围在30~330毫米,主要分布在外海高盐水系和沿岸低盐水系交汇的混合水区。
冬季自北向南进行越冬洄游;春夏季又自南向北作产卵洄游。
嵊泗海域特别是嵊山渔场,正处于带鱼两次洄游的必经之地,且为逗留时间最长的中心海域。
带鱼生性残暴贪食,也是一种广食性鱼类。
喜食七星鱼、红虾及其他各种鱼虾类,甚至同类间相互残食。
此外还具有生长迅速以及生殖期长、产卵场广等特性,也正因为它凶猛广食,在鱼类间竞争中和对过强的捕捞压力的抗争中,维持了一定程度的优势和较强的适应力。
带鱼为嵊泗渔场出产的主要大宗经济鱼类之一,尤以嵊山带鱼最为著名,它浑身银白似剑,骨软少刺,肉质肥白多脂肪,尤以冬至前后的带鱼含脂肪量最多,体最肥。
带鱼可鲜食,特别是带鱼肚皮鲜嫩肥美,无比可口,故有“带鱼吃肚皮”一说。
另外带鱼也有糟制、风干、晒鲞等食法。
带鱼肉嫩味美,为南北方居民所普遍喜食,并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
带鱼鳞含有大量的油脂、蛋白质及无机盐,有些城市的消费者吃带鱼去鳞实是一大损失。
带鱼是我国主要水产品,在各种经济鱼类中产量最大。
其幼体在嵊泗海域出现最多,在水深15~30米中,除12月至翌年3月绝少发现幼体外,其他月份都有幼体存在。
全海域一般6~7月为高峰期,9月以后明显减少。
宁波舟山部分海域渔网分布情况及渔船渔具渔法特点参考资料(1)

宁波舟山部分海域渔网分布情况及渔船渔具渔法特点参考资料(1)佛渡水道至双屿门附近水域渔网分布情况目前,佛渡水道至双屿门附近水域存在较大范围的渔网,对航经船舶的航行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特别是遇能见度不良时,船舶极易因未及时避开渔网区域引起螺旋桨缠网,进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该水域的渔网主要分布在如下三块区域。
第一片渔网区由以下六点围成:(1)29°51′27″N122°07′40″E(2)29°50′21″N122°06′30″E(3)29°49′05″N122°06′14″E(4)29°48′46″N122°04′45″E(5)29°51′01″N122°03′48″E(6)29°52′23″N122°07′03″E第二片渔网区由以下五点围成:(1)29°43′02″N122°01′06″E(2)29°40′50″N121°59′56″E(3)29°40′53″N121°59′25″E(4)29°42′10″N121°59′38″E(5)29°42′55″N122°01′08″E第三片渔网区由以下四点围成:(1)29°42′50″N121°59′30″E(2)29°43′59″N121°59′30″E(3)29°44′08″N122°00′33″E(4)29°43′15″N121°00′37″E渔网的分布可能因水流、渔民收放等因素产生变化,各船舶航经该水域时应保持正规瞭望,特别警慎驾驶。
附件二:宁波、舟山沿海渔船、渔具渔法及其分布特点宁波、舟山沿海是我国最著名的海洋捕捞作业渔区,渔场密布,渔场分布随鱼群回游迁移,变化复杂。
渔业捕捞技术与方法

渔业捕捞技术与方法渔业是人们利用水域内的渔业资源进行捕捞、养殖和加工的一项经济活动。
渔业捕捞技术与方法的发展对于保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满足人们对于海鲜食品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渔业捕捞技术与方法进行探讨。
一、渔业捕捞技术的分类1. 传统捕捞技术传统捕捞技术是指利用传统的渔具和设备进行捕捞的方法。
例如,刺网、拖网以及围网等都属于传统捕捞技术。
这些技术在传统渔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经过不断改进和优化,仍然广泛应用于现代渔业。
2. 现代捕捞技术现代捕捞技术是指利用科技手段和现代化设备进行捕捞的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捕捞技术不断涌现,例如声纳渔具、渔捞无人机以及自动定位系统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捕捞效率大幅提高,同时减少了对渔业资源的损害。
二、渔业捕捞方法的选择1. 传统捕捞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传统捕捞方法通常适用于海域较浅且稳定的捕捞区域。
这些方法操作简单,设备成本低,适合小规模的渔业捕捞活动。
然而,由于传统捕捞技术较为粗放,捕捞效率较低,对渔业资源的损害较大,因此在大规模渔业捕捞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2. 现代捕捞方法的创新与应用现代捕捞方法通过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渔业产品的需求,并且能够实现对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例如,利用声纳渔具可以精确掌握捕捞区域的渔群分布情况,从而提高捕捞效率。
另外,渔捞无人机的使用可以实现对远离岸边的渔区的监测和管理,减少了人力和时间成本。
三、渔业捕捞技术与方法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渔业资源的稀缺化和全球渔业市场的竞争加剧,渔业捕捞技术与方法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为了保护渔业资源,避免过度捕捞,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1. 设立渔业保护区通过设立渔业保护区,限制捕捞活动的范围和强度,可以有效保护渔业资源。
2. 推广渔业养殖渔业养殖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水生动物进行集约化养殖的方法。
推广渔业养殖可以降低对自然渔业资源的依赖,同时也可以提高渔业生产的稳定性。
舟山海洋捕捞作业常见类型

舟山海洋捕捞作业常见类型◆教学目标了解各种海洋捕捞作业类型。
◆教学内容我国在1985年发布了GB5147-85国家标准,把捕捞作业按有关分类原则,分为刺网、围网、拖网、地拉网、张网、敷网、抄网、掩罩、陷阱、钓具、耙刺和笼壶12类。
目前,我市海洋捕捞主要作业类型有拖网类、围网类、刺网类、张网类、钓具类、敷网类、笼壶类、陷阱等8大类十几种作业方式。
一、拖网类用渔船拖曳网具,迫使捕捞对象进入网内的渔具。
按结构分为单片、单囊、多囊、有翼单囊、有翼多囊、桁杆、框架7个型。
按作业船数和作业水层,分为单船表层、单船中层、单船底层、双船表层、双船中层、双船底层、多船7个式。
目前我市拖网类俗称有双拖、单拖、桁杆拖虾三种作业形式。
图1捕捞用聚乙烯渔网(小拖网)1.双拖。
根据不同捕捞对象栖息水层,采用底层拖网和变水层拖网的捕捞技术。
底层拖网的主要捕捞对象为带鱼、鱿鱼以及底层经济鱼类资源,变水层拖网的主要捕捞对象为马鲛鱼、鲐鲹鱼、鳀鱼等,作业渔场分布整个东海渔场。
2.单拖。
捕捞对象为贴底层的章鱼、梭子蟹、虾类以及海螺等,近底层的乌贼、黄姑鱼等,作业渔场分布整个东海渔场。
3.桁杆拖虾。
目前拖虾渔船的主机功率大小不一,通常把60马力以下的中小型木质渔船称为小机拖虾,60马力以上的大型钢质渔船称为大机拖虾,小机拖虾以舟山渔场为主,大机拖虾分布在整个东海渔场。
二、张网类定置在水域中,利用水流迫使捕捞对象进入网囊的网具。
按结构分为张纲、框架、桁杆、竖杆、单片、有翼单囊6个型。
按作业方式分为单桩、双桩、多桩、单锚、双锚、船张、墙张、并列8个式。
目前我市张网类俗称有帆张网、近海定置张网、海底窜、张毛虾四种作业形式。
1.帆张网作业。
是一种新兴的大型单锚张纲张网,它依靠网口设置的巨大帆布,在潮力作用下使网口扩张,并迫使生活在海洋中的许多捕捞对象入网而渔。
帆张网作业渔船主机功率较大,渔船总吨较大,每艘渔船一般携带3~11顶网具,具体渔具数量视渔船的型宽而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舟山渔场的传统四大捕捞种类◆教学目标1.了解舟山海域的传统四捕捞种类的资源以及分布特点。
2.说出代表性鱼类的分布以及习性特点。
3、关注资源的适度捕捞,增强学生的爱家乡的人文情怀。
◆教学内容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渔场,其中心基地位于嵊山,按照区域划分,舟山渔场分为大戢渔场、嵊山渔场、浪岗渔场、黄泽渔场、岱衢渔场、中街山渔场、洋鞍渔场和金塘渔场八大渔场。
舟山渔场素以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乌贼)4大家鱼为主要渔产,但由于70年代以来的泛滥捕捞,各种鱼类的数量大大减少。
其中特别珍贵的大黄鱼更是难得。
1.舟山大黄鱼舟山大黄鱼,是舟山渔场四大传统捕捞种类之首,是舟山渔场最著名的鱼种。
因其鱼身为金黄色,鱼出水时,全身金光闪闪,故而得名大黄鱼。
大黄鱼俗名大鲜,分黄鳞和白鳞,秋季捕获的称桂花黄鱼,历史上以舟山近海分布数量为大,主要产卵场在舟山海域的大戢洋、岱衢洋、黄大洋及大目洋、猫头洋等海域,"夏汛" 以捕捞产卵鱼群为主,产量约占年产量的80%,每年立夏前后,大黄鱼在集群产卵时会发出叫声。
雌鱼的叫声较低,同点煤气灯时发出的哧哧声相似;雄鱼的叫声较高,像夏夜池塘里的蛙鸣。
"秋汛" 捕捞桂花黄鱼,大黄鱼渔汛季节每当夜晚渔港灯火一片,最为壮观,清代刘梦兰“衢港渔灯”诗描写了大黄鱼汛夜晚美不胜收的渔港胜境:“无数渔船一港收,渔灯点点漾中流,九天星斗三更落,照遍珊瑚海上洲”。
舟山大黄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含钙量高,是舟山渔民传统的大补珍品。
而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人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对体质虚弱和中老年人来说,食用黄鱼会收到很好的食疗效果。
大黄鱼大部分鲜销,去内脏盐渍后洗清晒干制成“黄鱼鲞”或制成罐头;鱼漂可干制成名贵食品“鱼肚”,又可制“黄鱼胶”;大黄鱼肝脏含维生素A,为制鱼肝油的好原料;耳石可作药用。
用黄鱼剖晒成的"舟山白鲞",加工历史可上溯至吴王阖闾十年(公元前505),白鲞烤猪肉和咸菜大黄鱼是舟山的地方当家名菜,名声远播海内外,卵巢制成名贵的黄鱼子干。
大黄鱼是上佳的滋补品、家常用菜肴,最入口之“下饭”。
舟山大黄鱼也是我国特定的地理标志产品,是舟山群岛新区的一张金色名片。
我市地理标志商标总量位居全省前茅。
其中,“舟山大黄鱼”“舟山带鱼”“舟山三疣梭子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全国乃至世界首例动态环境下自然生长的海水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开该类型海水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的先河,实现了地理标志注册保护制度与舟山市传统优势产业的有机结合,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海水产品商标品牌的知名度。
2.舟山小黄鱼小黄鱼又称“小鲜”、“黄花鱼”,属鲈形目石首鱼科,体形和大黄鱼相似,只是个头要小一些,小黄鱼的头和身子相比,显得比较大,鳞片也比较大,尾柄短而宽,体长20厘米左右,背部灰褐色,腹部金黄色。
主要分布在舟山市嵊泗县黄龙海域、马关海域、大洋海域,普陀区的庙子湖海域和岱山县的衢山海域等地。
小黄鱼喜欢生活在海水比较清澈的泥或泥沙质底层,有明显的垂直移动习性,晚上在接近水面的地方活动,白天栖息在海底或接近于底层的地方,黄昏时上浮、黎明前下沉,活动很有规律。
小黄鱼属于近海地结群性洄游鱼类,每年四五月水温开始上升时,分散栖息在水深为40~80米的东海和黄海越冬的小黄鱼,开始感受到了春意,体内性腺发育日趋成熟,便集群作产卵洄游,产卵时雌鱼在前,雄鱼在后,产卵时能发出类似秋天夜晚田野上青蛙的叫声,并不时跃出水面,渔民根据黄鱼的跳跃情况和叫声大小来判断鱼群的大小、疏密和远近。
舟山市主要海域均有其幼体发现,幼体生长一般在4~10月,体长从10毫米到130毫米不等。
小黄鱼的经济价值比较高,可供鲜食,或晒制鱼鲞。
其鱼鳔可晒制成鱼肚,肝可制鱼肝油,鳞可制鱼鳞胶和咖啡碱,其鳔亦可制工业用鳔胶,精巢可以制作鱼精蛋白,废弃物可以作为工业和医药原料综合利用。
但自70年代后期起,舟山海域小黄鱼产量大减,形不成规模捕捞。
小黄鱼是舟山市渔业资源衰退幅度最大,也是衰退最早的一个鱼类品种。
历史上,渔获产量最高的是1965年,仅嵊泗县的总产量就达到4166吨,1976年渔获量仍维持在近3000吨,1977年以后捕捞资源量急剧减退,1979年渔获量降到120吨。
近年来,一曲“春天的故事”红遍大江南北,但是,在舟山群岛,曾有一个“春鱼的故事”,似乎知者甚少。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正是当年春鱼旺发的季节。
若在昔日,春鱼鸣叫,千帆竞发,东海洋上呈现出一派热闹而壮观的场面。
然而,这春鱼是什么鱼?为什么叫它春鱼?诸君莫急,允我慢慢道来。
清·光绪《定海厅志》曰:“春鱼,似石首而小。
每春三月,业海人竞往取之,名曰捉春,不减洋山之胜。
”又据民国《定海县志》载:“石首鱼即黄鱼。
……有大小二种,小者曰小鲜,黄色较淡。
”而在《舟山海域海洋生物志》一书中,对此作了更为详细的记载。
《舟山海域海洋生物志》云:“小黄鱼,俗名小鲜。
其形态,体长圆形,侧扁。
尾柄长为高的2倍。
头大,有发达的粘液腔。
口裂大而斜,上下颌近似相等。
背面和上侧面呈黄褐色,下侧面和缘面为金黄色。
”又说:“该鱼属暖温性近底层鱼类,栖息在水深100米以浅的水域。
舟山的甩山、浪岗、海礁、花鸟和佘山一带为主要产卵场。
产卵季节,集群性较强,具有发声能力。
发声时间,常在中午。
属分批产卵鱼种。
怀卵量为50-100千粒……”等等。
在舟山的历史上,小黄鱼为舟山四大经济鱼类之一。
舟山历来以捕捞春季的产卵鱼群为主要季节,并以沈家门港为界,有“南洋旺汛”和“北洋旺风”之说。
《舟山谚语》中云:“春风叫起攻南头,小妹房中热嗖嗖。
”“岸上桃花红,南洋旺汛动。
”“正月捕鱼闹花灯,二月捕鱼步步紧,三月捕鱼迎旺汛”,“蛤蟆叫,黄鱼跳”等等,均是形象地展现春鱼汛的捕捞特征。
而小黄鱼,肉嫩鲜美,鳔、耳石和鱼肉等均有药用功能,为舟山人所喜爱的海鲜美食,迄今亦是如此。
所以,人们所说的春鱼,即小黄鱼也!然而,《舟山谚语》中为什么有“蛤蟆叫,黄鱼跳”的说法?这春鱼的名称又从何而来?这就不得不从“春鱼的故事”说起。
3.舟山带鱼带鱼属于洄游性鱼类,有昼夜垂直移动的习惯,白天群栖息于中、下水层,晚间上升到表层活动,我国沿海的带鱼可以分为南、北两大类,北方带鱼个体较南方带鱼大,它们在黄海南部越冬,春天游向渤海,形成春季鱼汛,秋天结群返回越冬地形成秋季鱼汛,南方带鱼每年沿东海西部边缘随季节不同作南北向移动,春季向北作生殖洄游,冬季向南作越冬洄游,故东海带鱼有春汛和冬汛之分。
带鱼的身体为带状,浑身银白的海洋肉食鱼,是一种十分凶猛的鱼类。
静止时头向上、身体呈垂直,只靠背鳍及胸鳍的挥动,眼睛注视头上的动静,若发现猎物时,背鳍就急速震动,身体弯曲,扑向食物。
舟山带鱼头尖口大,到尾部逐渐变细,好像一根细鞭,头长为身高的2倍,全长1米左右,1996年3月中旬浙江有一渔民曾捕到一条长2.1米、重7.8公斤的特大个体,这条“带鱼王”后来被温岭市石塘镇小学的生物博物馆收藏。
带鱼分布比较广,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最多,我国沿海各省均可见到,其中又以东海产量最高。
小眼睛带鱼,是舟山人对本地渔场所产带鱼的俗称。
跟外洋带鱼比,这种带鱼眼睛较小,眼神清亮,身条长长,柔曼秀颀。
外洋带鱼则身子短,骨节粗,眼睛硕大微黄,一副惊恐和辛苦的模样。
至于味道,还是不要比了吧,因为在"嘴刁"的人吃来,几乎判若云泥。
本地带鱼口感鲜嫩,尤其是冬至前后捕上来的,酱汁也好,清蒸也好,尝进嘴里,那滋味,贴切的还就是那个本地形容词--飘,如果要找点什么事物来形容一下,真的会让人想起云朵的。
外洋带鱼就难吃得多,没什么鲜气,肉质粗糙,而且还干干的,难免叫人想到泥巴。
在舟山,带鱼是一年四季常见的渔产,但是在夏秋两季,带鱼的味道只能说一般般,并不受人青睐。
到入冬以后,北方冷空气南下,带鱼自北向南做越冬洄游,舟山渔场是冷暖水交汇之地,带鱼在此逗留,形成鱼汛。
汛期从立冬开始,到翌年惊蛰结束,历时三个多月,这个时节的带鱼,那真是又多又好,尤以上文提到的冬至前后捕上的带鱼为佳。
新鲜带鱼为银灰色,且有光泽,银鳞其实是鱼身分泌的一层营养丰富的油脂。
冬季里带鱼之所以较其他三季时的更好吃,主要就是因为鱼体含蓄着更多的油脂。
有一误传,说带鱼身上的银鳞有毒,也不知因何而起。
有人甚至想方设法在烹制前洗掉它,实在是令人哭笑不得。
福建渔民到舟山渔场打鱼,有明确记载的历史,自明末时就有了。
在舟山人中有不少还是他们的后裔。
带鱼用"钓",本来也并不为福建渔民所专有,不过是他们一直沿用古法。
古书上说:以干带鱼肉一块作饵以钓之,一鱼上钓,则诸鱼皆相衔不断,掣取盈船。
带鱼捕食,六亲不认,连自己的同类也不放过,渔民们就利用它的这一特性,用带鱼肉做饵,上钩的带鱼又被其他的带鱼咬住尾巴,如此,"一条咬一条,一提一大串"。
带鱼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我国古今医学及水产药用书籍记载,带鱼有养肝、祛风、止血等功能,对治疗出血、疮、痈肿等疾有良效。
带鱼鳞是制造解热息痛片和抗肿瘤的药物原料。
鳞中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有显著的降低胆固醇作用。
适宜久病体虚,血虚头晕,气短乏力,食少赢瘦,营养不良之人食用。
中医认为它能和中开胃、暖胃补虚,还有润泽肌肤、美容的功效,不过患有疮、疥的人还是少食为宜。
4.舟山墨鱼墨鱼是舟山市四大经济鱼类之一,产地在世界著名的舟山渔场。
墨鱼,又称乌贼。
属头足纲,乌贼科。
我国沿海常见的有金乌贼和无针乌贼。
舟山渔场常见的是曼氏无针乌贼。
它属软体动物门,其干品可制成称脯鲞,是名贵食品。
渔场主场地嵊泗县1966年全县捕捞达20009吨,以后由于外地渔船增多和资源保护不力,到八十年代渔获量在1000~2000吨左右,1990年渔获量降到521吨,同时全海区幼体出现也较少。
泗礁海域墨鱼幼体出现在7~8月,涨网平均渔获为0.34尾,平均个体重0.29千克,密度指标为0.32。
墨鱼并非鱼类,而是海中较大的无脊椎动物。
其骨称为海螵鮹。
体色苍白,皮下有色素细胞,因而出现色泽不同的各种斑点。
体内墨囊发达,如遇敌害,即放射墨汁而掩身潜逃。
墨鱼冬季栖身于较深海区,春夏季游向近海岸礁区进行产卵繁殖。
产卵时靠近岛屿和岩礁,将卵产于海藻等附着物上。
其生命周期短,生长快,一年生。
墨鱼可分鲜食、腌制或晒鲞,嵊泗县的乌贼鲞称为“螟晡鲞”,历来十分有名。
墨鱼鲜食之烹饪方法,有油焖墨鱼、白切墨鱼、墨鱼炒素、墨鱼卷等。
螟晡鲞为舟山市一大名优特产,系用无针墨鱼剖晒而成。
墨鱼具有很高的食用、营养和药用价值,全身是宝。
墨鱼性喜光、群体大,故渔民常利用火光诱捕进行晚上作业。
嵊山渔场形成的夏季墨鱼汛,属浙江墨鱼群。
4月下旬~5月上旬,先后由浪岗、海礁一带进入马鞍列岛诸产卵场,形成嵊山、枸杞、花鸟、绿华、壁下及泗礁黄龙的墨鱼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