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渔场的传统四大捕捞种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舟山渔场的传统四大捕捞种类

◆教学目标

1.了解舟山海域的传统四捕捞种类的资源以及分布特点。

2.说出代表性鱼类的分布以及习性特点。

3、关注资源的适度捕捞,增强学生的爱家乡的人文情怀。

◆教学内容

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渔场,其中心基地位于嵊山,按照区域划分,舟山渔场分为大戢渔场、嵊山渔场、浪岗渔场、黄泽渔场、岱衢渔场、中街山渔场、洋鞍渔场和金塘渔场八大渔场。舟山渔场素以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乌贼)4大家鱼为主要渔产,但由于70年代以来的泛滥捕捞,各种鱼类的数量大大减少。其中特别珍贵的大黄鱼更是难得。

1.舟山大黄鱼

舟山大黄鱼,是舟山渔场四大传统捕捞种类之首,是舟山渔场最著名的鱼种。因其鱼身为金黄色,鱼出水时,全身金光闪闪,故而得名大黄鱼。大黄鱼俗名大鲜,分黄鳞和白鳞,秋季捕获的称桂花黄鱼,历史上以舟山近海分布数量为大,主要产卵场在舟山海域的大戢洋、岱衢洋、黄大洋及大目洋、猫头洋等海域,"夏汛" 以捕捞产卵鱼群为主,产量约占年产量的80%,每年立夏前后,大黄鱼在集群产卵时会发出叫声。雌鱼的叫声较低,同点煤气灯时发出的哧哧声相似;雄鱼的叫声较高,像夏夜池塘里的蛙鸣。"秋汛" 捕捞桂花黄鱼,大黄鱼渔汛季节每当夜晚渔港灯火一片,最为壮观,清代刘梦兰“衢港渔灯”诗描写了大黄鱼汛夜晚美不胜收的渔港胜境:“无数渔船一港收,渔灯点点漾中流,九天星斗三更落,照遍珊瑚海上洲”。

舟山大黄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含钙量高,是舟山渔民传统的大补珍品。而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人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对体质虚弱和中老年人来说,食用黄鱼会收到很好的食疗效果。

大黄鱼大部分鲜销,去内脏盐渍后洗清晒干制成“黄鱼鲞”或制成罐头;鱼漂可干制成名贵食品“鱼肚”,又可制“黄鱼胶”;大黄鱼肝脏含维生素A,为制鱼肝油的好原料;耳石可作药用。用黄鱼剖晒成的"舟山白鲞",加工历史可上溯至吴王阖闾十年(公元前505),白鲞烤猪肉和咸菜大黄鱼是舟山的地方当家名菜,名声远播海内外,卵巢制成名贵的黄鱼子干。大黄鱼是上佳的滋补品、家常用菜肴,最入口之“下饭”。

舟山大黄鱼也是我国特定的地理标志产品,是舟山群岛新区的一张金色名片。我市地理标志商标总量位居全省前茅。其中,“舟山大黄鱼”“舟山带鱼”“舟山三疣梭子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全国乃至世界首例动态环境下自然生长的海水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开该类型海水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的先河,实现了地理标志注册保护制度与舟山市传统优势产业的有机结合,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海水产品商标品牌的知名度。

2.舟山小黄鱼

小黄鱼又称“小鲜”、“黄花鱼”,属鲈形目石首鱼科,体形和大黄鱼相似,只是个头要小一些,小黄鱼的头和身子相比,显得比较大,鳞片也比较大,尾柄短而宽,体长20厘米左右,背部灰褐色,腹部金黄色。主要分布在舟山市嵊泗县黄龙海域、马关海域、大洋海域,普陀区的庙子湖海域和岱山县的衢山海域等地。

小黄鱼喜欢生活在海水比较清澈的泥或泥沙质底层,有明显的垂直移动习性,晚上在接近水面的地方活动,白天栖息在海底或接近于底层的地方,黄昏时上浮、黎明前下沉,活动很有规律。小黄鱼属于近海地结群性洄游鱼类,每年四五月水温开始上升时,分散栖息在水深为40~80米的东海和黄海越冬的小黄鱼,开始感受到了春意,体内性腺发育日趋成熟,便集群作产卵洄游,产卵时雌鱼在前,雄鱼在后,产卵时能发出类似秋天夜晚田野上青蛙的叫声,并不时跃出水面,渔民根据黄鱼的跳跃情况和叫声大小来判断鱼群的大小、疏密和远近。舟山市主要海域均有其幼体发现,幼体生长一般在4~10月,体长从10毫米到130毫米不等。

小黄鱼的经济价值比较高,可供鲜食,或晒制鱼鲞。其鱼鳔可晒制成鱼肚,肝可制鱼肝油,鳞可制鱼鳞胶和咖啡碱,其鳔亦可制工业用鳔胶,精巢可以制作鱼精蛋白,废弃物可以作为工业和医药原料综合利用。但自70年代后期起,舟山海域小黄鱼产量大减,形不成规模捕捞。小黄鱼是舟山市渔业资源衰退幅度最大,也是衰退最早的一个鱼类品种。历史上,渔获产量最高的是1965年,仅嵊泗县的总产量就达到4166吨,1976年渔获量仍维持在近3000吨,1977年以后捕捞资源量急剧减退,1979年渔获量降到120吨。

近年来,一曲“春天的故事”红遍大江南北,但是,在舟山群岛,曾有一个“春鱼的故事”,似乎知者甚少。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正是当年春鱼旺发的季节。若在昔日,春鱼鸣叫,千帆竞发,东海洋上呈现出一派热闹而壮观的场面。然而,这春鱼是什么鱼?为什么叫它春鱼?诸君莫急,允我慢慢道来。清·光绪《定海厅志》曰:“春鱼,似石首而小。每春三月,业海人竞往取之,名曰捉春,不减洋山之胜。”又据民国《定海县志》载:“石首鱼即黄鱼。……有大小二种,小者曰小鲜,黄色较淡。”而在《舟山海域海洋生物志》一书中,对此作了更为详细的记载。《舟山海域海洋生物志》云:“小黄鱼,俗名小鲜。其形态,体长圆形,侧扁。尾柄长为高的2倍。头大,有发达的粘液腔。口裂大而斜,上下颌近似相等。背面和上侧面呈黄褐色,下侧面和缘面为金黄色。”又说:“该鱼属暖温性近底层鱼类,栖息在水深100米以浅的水域。舟山的甩山、浪岗、海礁、花鸟和佘山一带为主要产卵场。产卵季节,集群性较强,具有发声能力。发声时间,常在中午。属分批产卵鱼种。怀卵量为50-100千粒……”等等。在舟山的历史上,小黄鱼为舟山四大经济鱼类之一。舟山历来以捕捞春季的产卵鱼群为主要季节,并以沈家门港为界,有“南洋旺汛”和“北洋旺风”之说。《舟山谚语》中云:“春风叫起攻南头,小妹房中热嗖嗖。”“岸上桃花红,南洋旺汛动。”“正月捕鱼闹花灯,二月捕鱼步步紧,三月捕鱼迎旺汛”,“蛤蟆叫,黄鱼跳”等等,均是形象地展现春鱼汛的捕捞特征。而小黄鱼,肉嫩鲜美,鳔、耳石和鱼肉等均有药用功能,为舟山人所喜爱的海鲜美食,迄今亦是如此。所以,人们所说的春鱼,即小黄鱼也!然而,《舟山谚语》中为什么有“蛤蟆叫,黄鱼跳”的说法?这春鱼的名称又从何而来?这就不得不从“春鱼的故事”说起。

3.舟山带鱼

带鱼属于洄游性鱼类,有昼夜垂直移动的习惯,白天群栖息于中、下水层,晚间上升到表层活动,我国沿海的带鱼可以分为南、北两大类,北方带鱼个体较南方带鱼大,它们在黄海南部越冬,春天游向渤海,形成春季鱼汛,秋天结群返回越冬地形成秋季鱼汛,南方带鱼每年沿东海西部边缘随季节不同作南北向移动,春季向北作生殖洄游,冬季向南作越冬洄游,故东海带鱼有春汛和冬汛之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