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刘丹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

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所以,人口的数量及其变化,人口的素质及其结构以及人口的迁移等,都对产业布局产生影响。人口产业结构指经济活动人口在不同产业部门人数的分配比重,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1]。中国在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发达的现代社会转换过程中,国民经济结构必然发生重大变化,与此相适应,中国人口状况也将出现明显转变,研究目前中国人口问题,将对中国制定适当的产业结构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人口数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人口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问题上,从根本上讲,人口的数量和增长速度最终要受到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的制约。从人口同经济的关系而言,按道理只要发展生产就应该可以满足新增人口的需要。假如生产发展得比人口增长更快,则还会使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然而,发展生产需要增加相应的生产资料。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之一在于农业机械化,而农业机械化必然要腾出目前大量从事农业手工劳动的劳动力。为了保证住在农村从事农业的人都有一份工作、一份收入,就不得不把本可腾出的人力勉强塞在农业生产中,从而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

其他产业部门和农业有不同之处也有共同之处。不同之处在于,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不象农业生产那样受到主要生产资料(在农业为耕地)数量的限制。在这些部门中存在的问题是劳动力供应量超过了劳动力需求量。新中国建立后,政府承担了一项义务,即为城镇地区的每个适龄公民安排一个有工资收入的工作岗位。这从保证每个公民实现劳动和生存权利的原则来说原是正确的。但是这也带来了两个现实问题。一是为了保障充分就业,而在生产和工作并不需要的情况下在工厂、商店、机关安插了多余的人员,其结果是大大降低了劳动效率,并且更妨碍了劳动效率的提高。这一点又是与农业部门的共同之处。

针对中国现实,为了摆脱困境,走上正常发展途径,必须一方面大力发展经济,另一方面同样大力制止人口进一步高速增长。可惜,对控制人口增长的必要性认识和采取行动都过迟了一些,50和60年代大量出生的人今天又已涌入劳动力市场,以致城市劳动力过剩的局面至今依然存在。进入80年代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很快收到效果,经济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都以平均年增14.5%以上的较快速度增长。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7400亿元,国民收入达到14300亿元。但是由于人口众多所起到的分母作用,199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1533元,而人均国民收入只有1260元,这显然是非常低的水平。同时,为了要维持11亿多人的温饱生活,在国民收入中要拨出65.8%用于消费而只留34.2%用于积累。长期以来由于每年都要把大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庞大人口维持起码生活的消费需要,也就妨碍对经济建设进行更多的投资。[2]

以上罗列了一系列由于中国人口太多、增长又快而带来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但是绝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认为人口多是万恶之源。必须看到,人口的增长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密切联系,相互影响,但毕竟各有自己的发展道路和规律。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硬性的、决定性的制约关系。进入80年代以后,由于采取了改革开放政策,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生产和经营积极性,社会经济发展重又蓬勃掀起热潮,开创了一个新的时期。可见,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并不取决于人口状况。

人口素质对经济的影响

从改革初期到市场经济体制阶段,人口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便一直是人口学界所关注

的热点。朱国宏的《人口质量的经济分析》一书在比较系统地借鉴国外人力资本理论和参考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对中国人口质量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做了全面的分析。该书的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人口质量存量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人口质量投资的结果。(2)无论从家庭消费、家庭人口投资还是劳动力培养费用考察,中国家庭人口质量具有投资水平低、提高较慢等特征。(3)虽然1978年以后中国人口质量投资增长较快,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投资结构不合理、教育所带来的社会收益率较低的状况[3]。在解释中国人力资本存量较低的原因上,李建民认为:制度性供给短缺是造成中国教育投资水平低的关键因素,其中这种制度供给短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度和政策缺乏对教育投资的刺激;二是存在着对教育投资的制度和政策障碍[4]。同前一个时期相比较,这一时期在对中国人口生活质量方面有了一些突破性的成果,其中主要成果体现在由冯立天和戴星翼主编的《中国人口生活质量再研究》,内容包括:一是重新构建了中国人口生活质量综合指数,把它分为经济生活质量(人均家庭收入和恩格尔系数)、教育生活质量(识字率、2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和6~24岁人口在校率)、健康生活质量(婴儿死亡率和平均预期寿命)和居住环境生活质量(居住水平),这一人口生活质量指数可以较为全面地测定中国小康水平。二是利用上述综合指数对中国各省2000年实现小康生活质量的可行性做了前景分析,认为只要注重经济生活质量的提高,中国实现预定的小康生活质量目标是可能的[5]。

三、小结

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只是简单的正负关系,人口对经济的影响具有多面的影响,总的来说人口一方面给经济发展带来阻碍,人口增长影响资本积累,对资源和技术发展产生压力,另一方面又给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人力资本给经济发展以巨大的推动力,人口发展带来规模经济等。我们应该客观的看待人口问题,发挥人口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孙文生等.中国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5,2.

[2] 查瑞传. 中国人口数量和质量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人口与计划生育》1995年第6期

[3] 朱国宏.人口质量的经济分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4]李建民.生育率下降与经济发展内生性要素的形成.人口研究,1992(2)

[5] 冯立天、戴星翼.中国人口生活质量再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