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古希腊语言哲学思想guide download

the 古希腊语言哲学思想guide download
the 古希腊语言哲学思想guide download

第26卷,第5期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Vol.26 No.5 2009年10月 Studies in Phil os 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Oct.,2009 

古希腊语言哲学思想

张守夫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太原030006)

摘 要:古希腊哲学家最早发现了用日常语言和诗性语言表达科学和哲学思想的困惑,因而出现了从日常语言、诗性语言到哲学语言和科学语言的发展历程。古希腊人有着丰富的语言哲学思想,试图探索人类理性以不同的思维方式、用不同的语言类型表达和把握不同的对象世界。他们尤其是对诗性语言和哲学语言的分析和探索,是现代语言哲学的一个盲区,它可以成为继科学语言哲学和日常语言哲学之后的现代语言哲学发展的重要理论资源。

关键词:古希腊;语言哲学;语言类型

中图分类号:N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062(2009)05-0040-05

一 语言表达思想的困惑

人类文化早期,古希腊人发现了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和存在的困惑。思想超前而语言表达落后的矛盾相当突出,一种新思想的产生往往找不到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伟大的思想家不一定是语言学家,他可以构想和发现新思想,但苦于表达不出或表达不好,语言与思想、感情、存在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矛盾。语言能否和如何准确表达思想、情感和存在的问题,使古代文化一开始就陷入了语言的困境。

古希腊最早的思想家泰勒斯难于没有合适的概念来表达思想,只能借助于日常语言如“水”这样的语词来隐喻世界的起源。毕达哥拉斯之前的哲学家都没写过著作,都是用口传,即使到了智者时代,巴门尼德也是用隐喻的诗化语言来表达思想。巴门尼德借用“圆球”来描述“存在”的圆满,却走向了他本意的反面,圆满的存在变成了有限的、可分的、有度量的东西了。阿那克萨戈拉怪怨“语言”本身,认为这是“用词不当”,但是,他还是用别的日常语言如“种子”来表达哲学思想。赫拉克利特尝试用概念表达思想时,被人认为“晦涩难懂”。他所以被人认为晦涩难懂,“主要还不是因为他思想深奥、表述古怪和性格奇特,而是由于正在形成中的哲学思维当时找不到适当的语言和语法来表达这个矛盾现象的反映。……塞诺芬尼和巴门尼德在解决这种表述方面的困难时仍然回到诗歌道路上去,这些都和哲学语言形成时期的困难不无关系。”[1]137柏拉图曾在《斐德罗篇》讲了一个很有趣的古埃及故事来说明文字语言存在的困惑:人们如果学会文字,灵魂就会变懒,他们就不再去记忆了;文字是一个标号,太单一,不能复现记忆中活生生的画面,丰富的情感内容有消失,所以,文字不能提供真智慧;文字不会说话,不能为自己辩护,传到后人或别的地方去时,很容易被传歪。所以,发明文字和用文字传授未必是一件好事。[2]

虽然,这种现象在古代中国也同样出现,如,孔子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庄子说“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等,并且魏晋玄学家王弼提出了走出语言困境的办法:“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3]但是,古希腊思想家显然不同于古中国先哲对待语言困惑的态度,他们不是通

【收稿日期】 2009-03-15

【作者简介】 张守夫(1966-),男,山西阳高人,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博士后,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和政治哲学。

04

过“忘言”来回避问题的解决,而是力图寻找和发明能够表达思想、感情和存在的新的语言工具,从而出现了古希腊语言哲学史上从日常语言、诗性语言到哲学语言和科学语言发展的艰苦探索历程。智者派重视日常语言论辩术和诗性语言修辞学;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开创了对科学和哲学语言的创建工作;亚里士多德是系统制定科学概念和哲学范畴体系的第一人。古希腊人有着丰富的语言哲学思想,尤其是对哲学语言的构建、分析和探索,是现代语言哲学的一个盲区,它可以成为继科学语言哲学和日常语言哲学之后的现代语言哲学发展的重要理论资源。所以,研究古希腊语言哲学思想有利于启发我们重新思考:人类理性是以不同的思维方式、用不同的语言类型表达和把握不同的对象世界;如果错位使用,就会产生矛盾冲突,导致“语言误用”和“语言困境”,乃至人类理性思维的困惑。

二 日常语言与论辩术

古希腊关于日常语言的功效和意义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感觉主义者对日常语言的重视,另一种的理性主义者对日常语言的不信任。前者以普罗泰戈拉为代表的智者派坚决捍卫人们现实生活的重要性,倡导常识思维的真实性并重视日常语言的应用;后者以希腊“三圣”为代表的理性派,认为日常语言只可以表达意见而不能述说真理。由于受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批评的影响,长期以来,智者派被看作是一批巧言令色、卖弄聪明赚钱的江湖骗子,认为他们是善恶不分、是非不清、玩弄语词的诡辩家。但自从黑格尔开始,智者派被认为是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必然环节。智者派开辟的与理性主义相对立的感觉经验主义之路,反映了人类思想发展的逻辑必然性。但是,我们关于智者思想遗产的挖掘仍然是不充分的。智者派的思想对我们关于语言哲学尤其是日常语言哲学的研究是重要的理论资源。

日常语言的最大特点是语词含混,易生歧义,以日常生活为基准,与人们的常识思维相适用。当普罗泰戈拉相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感觉论中心命题时,日常语言和人的感觉都是最可靠的东西。在普罗泰戈拉那里,语言不再像神的话语那样神秘,而是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日常语言那样真实。他说:“关于神,我不可能感受他们如何存在,也感受不到他们如何不存在。”[1]260普罗泰戈拉重视感觉和日常经验,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思维现象以及日常语言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就是被后人誉为论辩术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他提出,任何命题都可以有两个相反的论断,只要我们拥有语言的技巧,就可以把弱的论证变为强的论证,可以驳斥和攻击别人提出的任何一个命题;另一方面,他为了寻求强有力的论据以增加说服力,从语言、技巧、手势、情感,甚至衣着方面影响听众,以达到胜辩的目的。第欧根尼?拉尔修说:“普罗泰戈拉首先提出任何一个命题都有互相反对的两个逻各斯(说法),他用这种方式进行论辩而成为第一个这样的人”,“在他的论辩术中,他忽视词义而追求华丽的词藻;许多证据表明他是全部论辩术的始祖。”[1]146例如,关于“真假”的论辩:

正题:真假相同

论证:1.一句话既是真的,也是假的。当言行一致时是真的,不一致时是假的。

2.天气是冷的,既是真的,也是假的。对病人是真的,对健康人是假的。

反题:真假不同

论证:1.如果真实的证据也就是伪证,法官就无从判决。

2.如果真的就是假的,假的就是真的,我们将什么都不会相信了。

智者的问题并不那么简单。以上论证中的每一句话似乎并没有什么错,而且论证过程也符合我们的日常经验和生活常识,这就是日常思维和日常语言的正常使用。普氏语言哲学思想和论辩术的哲学基础是感觉主义和相对论。感觉论的主要看法是,每个人的感觉都是真的,知识就是感觉、看法、见解和意见。感觉主义相对论说的都是事实,我们不能说它错。但是,感觉主义相对论引起理性主义者的不满。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第四卷第五章批判智者时说:“如果所有的表象和意见都是真的,那么所有的陈述必定同时既是真的又是假的;因为许多人所持的信念是互相冲突的,他们都以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是错的。这样同一事物必然既是又不是了。”他接着说:“按照这种理论,连疯子的感觉、动物的感觉也是一样真实的,最终就没有理由说哪一个是真的,一切都是混同而没有了区分。”[4]所以,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日常语言由于其多义性的特点,在使用时如果不加分析和规范就非常容易导致诡辩。日常语言只适合表达意见,不适合表达思想和真理。只有在分析清楚日常语言多义性的基础上创建科学语言和哲学语言,才能摆脱日常语言表达思

14

想时所出现的论辩术这样的语言困境。为此,亚里士多德为了防止人们滥用日常语言和避免出现智者的诡辩,改造了论辩术,创立了科学的逻辑学、语言学、修辞学和辩证法。

三 诗性语言与修辞学

向来诗性语言是诗学家和文学家们研究的对象,但是,自海德格尔倡导诗化哲学以来,诗性语言在现代语言哲学中的意义也被凸现出来。以想象力为基础、以偏离日常语义为特征、以寻求相似性事物的具体范例为形式、通过把握殊相来表达哲理的诗性语言,在古希腊语言哲学发展中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因为在哲学语言没有形成而日常语言又难以表达抽象思想之前,诗性语言是日常语言向哲学语言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成为当时古希腊先哲表达思想和哲理的重要工具,同时,也发现诗性语言表达思想的局限。

在古希腊,对诗性语言的研究同与论辩术相分离的修辞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修辞学,智者重视演说的技艺和写作的技巧的研究;而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质疑智者的修辞理论,强调修辞要服从真理;亚里士多德总结为三个方面:修辞的逻辑性即修辞论证或劝说理论、修辞的语言性即主要表现为语言的隐喻学说、修辞的实践性即演讲和写作等的修辞训练和应用。与诗性语言密切相关的主要是修辞学的语言方面的特性,即隐喻理论。所以,隐喻作为诗性语言表达思想、感情和存在的修辞工具有着特殊的意义。

如上文所说,智者时代,由于正在形成中的哲学思维因找不到适当的语言来表达,大部分哲学家用隐喻的诗化语言来表达思想。这些智者在当时是享誉四方的修辞学家,颇受欢迎的语言学家和功底深厚的文学家和诗人。普罗泰戈拉声称自己是古代诗家的“接班人”,而高尔吉亚把诗的语言艺术和修辞术看作是同一东西。[5]高尔吉亚作为著名的修辞学家善于使用隐喻、词的对换、象征比喻、对称表达以及词句重复、节奏变幻和谐音的妙用,达到动之以情、服之以理的语言“渲染”的修辞效果。但是,智者夸大诗化的修辞语言的作用,滥用文字,视语言为游戏,真假善恶不分,导致柏拉图等理性主义者对诗性语言表达真理的质疑,得出诗性语言是一种放任自流、与理性无缘的盲目存在的结论。

在古希腊,诗是“长了翅膀的话语”,诗人是颇受欢迎的“神学大师”。[6]然而,作为哲学家和文学家的柏拉图,虽然在他的对话作品善用浅显的比喻说明深刻的哲理,但是,他一方面说,诗是神赐的“愉悦”,是技巧的“产儿”,是寻求真理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又质疑诗性语言的局限性,认为作为艺术语言的诗是追求哲学智慧的敌人。柏拉图更倾向于对诗性语言的批判。他说:“谁也无法解释诗人的话语”[7]472,认为诗人们狂野,放荡不羁,受神灵的操纵激发灵感,信口开河,前后矛盾,对所说话语的涵义不得要领。诗人既不认识自己,也不熟悉现实和历史,只怀着满腔激情和难以抑制的冲动,如痴如醉,手舞足蹈,如祭祀中疯迷的巫师,受到神的摄迷和感惑,失去常态和理智,被神灵摆布,在迷惘中丧失自我判断的能力。[7]3032305在柏拉图看来,诗是神赐的愉悦,而哲学是人的智慧,两者不可通约。诗性语言始终干扰着哲学的思辨方向,不能表达人的哲学智慧和真理;诗人本能地无需进行深入思考,不能进行冷静反思式的哲学探讨。所以必须去探索和发明一种可以理智把握智慧和真理的哲学话语体系。

但是,亚里士多德不同意柏拉图对诗性语言的态度,为此,对作为言说艺术的诗学和修辞学进行了深刻彻底的改造,并进一步深入地研究了诗性语言的本质,创造性地提出了诗性语言的“隐喻”修辞学说,这一理论在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和《诗学》中得到充分的说明。修辞学是一种劝说的艺术,修辞论证是目的,修辞语言是手段;诗学是写诗的艺术,从不打算去论证,而是通过虚构、寓言和情节表达情感和思想。所以,两者描述了两种不同的世界,然而隐喻却涉足语言学和修辞学的每一个领域。所以,亚里士多德不同于柏拉图对于诗性语言功能和修辞学的态度,积极研究它们的本质特征和发掘它们的正面意义。

亚里士多德认为,语言中的语词数目是有限的,而事物的数目是有限的,用有限的语言表达无限的事物必然会使语言产生多义现象,其中隐喻化的诗性语言就“应当来自与原事物有固有关系的事物”。[8]190所以,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隐喻就是这样下定义的:“隐喻是对借来之词的使用,或者从种借来用于属,或者从属借来用于种,或者从属借来用于属,或者通过使用类比。”[8]339首先,隐喻的诗性语言是日常语言的语义偏离,是把一个事物的名称转用或借用到另一个事物身上,借用的意义与本义相偏离,通过隐喻来表达和填充新的语义空白。其次,诗性的谜语出自隐喻,“仅仅把事物的一般名称结合起来不能造成谜语,把隐喻结合起来就能造

24

成”。[8]341再次,诗性语言的隐喻用法是从日常语言转到对生僻词、隐喻词和其他怪词的用法,“即用一个生僻词代替一个习惯上使用的常用词,结果一首诗显得颇有神韵,否则显得平淡无奇”。[8]342第四,种属之间的借用基于事物的相似性。《诗学》指出,诗人“最重要的莫过于使用隐喻词,因为善于驾驭隐喻意味着能直观洞察事物之间的相似性。”[8]343就像哲学家一样“看出相距甚远的事物之间的相似性”。[8]190所以,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诗性语言表达哲学思想就在善于使用隐喻发现相似性。所以,亚里士多德对于诗性语言表达哲学思想的可能性时说:“诗人的职能不是述说那些确已发生的事情,而是描述那些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些可能发生的事情或出于偶然,或出于必然。……因此,诗比历史更富有哲理,更富有严肃性,因为诗意在描述普遍性的事件,而历史则意在记录个别事件。”[8]320从语言表达思想这个角度看,日常语言多关注个别的在场的存在,科学语言只盯住普遍的、确定的概念和规律,而诗性语言超越现实的存在,通达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当诗性语言偏离日常语言表达普遍性和“言外之意”时,已经具有了“语言的思辩性”,[9]并因此跨出了《诗学》的门槛,走进了《形而上学》的领域。

四 对科学语言和哲学语言的系统探索

当古希腊哲人发现用日常语言和诗性语言把握真理和存在之难事时,众多的思想家们致力于创造哲学语言的艰苦探索工作。赫拉克里特最先尝试将日常语言Logos提升为哲学概念。在古希腊,Logos 的原初用法是“话语”或“说法”,赫拉克里特把它提升为哲学语言用法的层次,指万物变化必须遵守的尺度、比例或规律这样的客观存在;又进一步提升为像海德格尔所认为的理性、根据等具有主观意义的哲学范畴。[10]但是,赫拉克里特把智慧与自然法则看作是同一的,因而,逻各斯既具有“逻辑”、“规律”、“科学”等词的客观含义,又具有理性、智慧和真理的主观含义。这里涉及到一个重要的语言哲学问题:把日常语言提升为哲学语言后又把它神秘化,同时,混淆了理性思维、语言符号和本质对象这三个属于不同性质和逻辑类型的东西,把它们看作是无差别的同一。这造成后世两千年的哲学纷争以及现代分析哲学为清除形而上学的语言使用混乱费尽了心思。

苏格拉底是有意识创建科学和哲学语言的先行者。他不满意智者的论辩术,也不信任日常语言和诗性语言。他致力于把模糊的日常语言和诗性语言改造和提升为具有确定含义的科学的和哲学的普遍概念,他是第一个从语义逻辑方面研究概念的普遍定义的思想家。苏格拉底的科学和哲学概念的形成方法被亚里士多德称之为辩证法。[11]苏格拉底形成哲学语言的辩证法有以下几个特点:1.用归纳方法从考察具体事物出发,概括上升为普遍概念,这就是从个别、特殊到普遍一般的定义方式。2.探究的是实质定义而不是语词定义。实质定义是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而非偶性,语词定义只表明语词可以表述什么概念,不涉及概念指称对象的真假问题。3.对概念间关系进行逻辑分析,如,分析四美德之间的关系,揭示各具体美德的共同本质就是知识。4.没有把抽象概念和一般概念区分开来,没有使普遍性概念成为分离的存在,概念还与具体事物结合在一起。

柏拉图是第一位哲学语言范畴系统化的探索者。他为了回答苏格拉底的“普遍定义”的问题,艰苦卓越地探索和寻找用以表达和把握理念世界的语言工具———哲学范畴。在柏拉图那里,哲学语言范畴是通过辩证法构建的,哲学范畴理论与理念论和辩证法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前期柏拉图大量探讨了伦理道德概念和具体的经验事物的概念,而后期柏拉图抛开了直接经验以内的东西,讨论纯理念或哲学范畴,主要表现在《巴门尼德篇》中讨论的十九组范畴。柏拉图把范畴看作是理念世界的思想表述和语言表达,统称为“逻各斯”。柏拉图对“逻各斯”提出一种新的解释:逻各斯就是人们把想到的各种思想用语言说出来,再将对立思想的理念的基本要素和特征划分出来,最后把对立的理念或范畴彼此相互结合在一起。这就是柏拉图构建哲学语言范畴的辩证法。其特点是:第一,辩证法的适用范围是理念领域,辩证法的目的是达到第一原理。第二,辩证法是一种语义上升和语义下降的方法,是从低级的理念(殊相)到较高的理念(一般的相)再到最高的善的理念(最高原理),或者相反的过程。这种方法也叫“通种论”,即理念或范畴之间的联系和结合、必然的矛盾进展和转化的理论。第三,辩证法有两个原则:综合和划分(或分类)原则。综合是指,将杂多的个别事物统一到一个理念之下,再将不同的特殊理念统一到更高的理念之下,然后获得一个精确的概念和定义。划分是指,根据自然的本性将理念看成整体,然后再逐级分类为各个部分,直到不能再

34

分为止。

亚里士多德不满足苏格拉底在寻求普遍性定义时只限于一些实例问答辩驳而谋求单一的意义,也不满足柏拉图离开日常语言只进行抽象的纯粹概念的分析。他认为,语词和句子的意义最终表达对象自身的意义和对象作用于心灵所产生的感觉、意见和知识。虽然语词因约定俗成而被赋予多种意义,但是语词的意义最终可以在对象意义的基础上得到明确和统一。于是,亚里士多德根据“存在”的多层意义的划分以及人类心灵的不同维度来确定不同等级的概念的意义。由此亚里士多德提出日常语言的约定俗成论、科学语言的本质主义论、哲学语言范畴的意义分析理论。[12]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从古希腊语言哲学思想的研究中获得这样的启发:语言具有层次性,在不同的语境下,不同的语言类型对应于不同的思维形式和对象世界。同一个语词或一个句子,其本身没有语言或概念的层次问题,只有在一定的语境和语用中,这个词或句子具有了确定的所指和意义,从而出现了日常的、诗意的、科学的或哲学的语言层次问题。而这个语境总是一个确定的整体性的存在:或者是不同地域的人们日常的特殊的语言环境和生活环境,或者是不同时期的科学共同体所使用的科学语言和科学理论环境,或者是哲学史上不同的哲学家或哲学流派所建构的哲学理论体系下所使用的哲学语言环境。因而,同一个词或句子只有在一定的语境和语用中才可能表现出不同语言层次的语义问题。所以,不同的语言层次总是与人类不同的思维方式及其所把握的不同性质的对象世界相联系,如果错位使用不同的语言类型,必然导致语言困境。

【参 考 文 献】

[1]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7.

[2]柏拉图.柏拉图全集:第二卷[M].王晓朝,译.北京:人

民出版社,2002:197-200.

[3]王弼集校释:下册[M].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

1980:609.

[4]亚理士多德.形而上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

馆,1983:262.

[5]Bald win C S.Ancient Rhet oric and Poetics[M].W est2

point:Green wood,1971:3.

[6]Lambert on R.Homer the Theol ogian[M].The University of

Calif ornia Press,1986:23.

[7]柏拉图全集:第三卷[M].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2.

[8]亚里士多德.修辞术?亚历山大修辞学?诗论[M].颜

 一,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9]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第一卷[M].王才勇,译.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583

[10]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等译.北京:三联

书店,1987:41.

[11]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七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1993:296.

[12]张守夫.亚里士多德:日常语言、科学语言和哲学语言

[J].理论探索,2006(2).

Anc ien t Greek I dea s of Ph il osophy of Language

ZHANG Shou-fu

(R esearch Center for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M anage m ent,S hanxi U n iversity,Tiayuan030006,Ch ina)

Abstract:Ancient Greek phil os ophers discovered the confusi on of language t o exp ress thought.A s a result,there appeared a devel op ing course fr om daily and poetic language t o phil os ophy and scientific language.Ancient Greeks are rich in ideas of phil os ophy of language and atte mp t t o exp l ore hu manity in a different way of thinking,t o use different languages in different f or m s of ex p ressi on and gras p the object in the world.The ex p l orati on of the ancient Greeks can become i m portant theory res ources f or the devel opment of modern phil os ophy of language.

Key words:ancient Greek;phil os ophy of language;type of language

(责任编辑 高 策) 44

浅谈古希腊自然哲学对近现代自然科学的影响

浅谈古希腊自然哲学对近现代自然科学的影响 摘要:纵观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哲学思想的发展,不难看出哲学与科学是相辅相成,必不可分的。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离不开哲学的日益成熟和完善;哲学的兴旺,需人们通过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去探索自然和万物,完善哲学体系 关键词:古希腊;自然哲学;近代科学 古希腊文明是一个欧洲小民族留给欧洲乃至全人类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她在整个西方文明中的鼻祖地位应当是勿庸置疑的。而近代科学是15世纪下半叶伴随着欧洲资本主义革命和文艺复兴的脚步到来的,她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是不容怀疑的。 如果就哲学对科学的影响大家可能会更容易了解一些,但是由于古希腊自然哲学是整个西方哲学发展的最初形态,所及就大多说人来说,对它的认识是少之又少,所以就包括我本人来说觉得古希腊自然哲学是神秘的,枯涩和难以理解的,更何况其对于近现代科学的影响。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逻辑思维就能较清楚的认识这一点。 既然古希腊文明是整个西方哲学的最初形态,自然哲学是这一最初形态的源头。所以就遵从这样的逻辑,虽然不能说近代西方科学的源头就是古希腊自然哲学,但至少本文立题讨论“古希腊自然哲学对近代西方科学的贡献”应当不是无的放矢。 从自然哲学的诞生来看,其诞生与其临海的地形、外来入侵、国家领土变迁、民族迁徙和融合、东西方文化交融有关,在这一过程中,古希腊人民把外来的文化和自身积累的经验技术相结合,结合观察与思考,不断显露出对大自然、对万物新的认识,新的思想不断涌现,自然哲学就慢慢发展起来,天文、气象、海流等自然现象的规律性逐渐被发现,这为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 从这个过程来说,希腊自然哲学与科学不分家,自然哲学家们往往同时又是科学家。哲学界公认的西方哲学鼻祖泰勒斯,同时又被科学史家称为科学之父。古希腊自然哲学家们用他们聪明的大脑提出了一系列的广泛而深刻的问题。从科学的研究对象来看,古希腊自然哲学家是功不可没的。希腊自然哲学家们的思考之中,蕴含着一些基本观念,它们或明或暗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首先,哲学思考的出发点是宇宙的合理性,其目的就在于解释和证明这种合理性;其次,宇宙自然既然是合理的,因而也就是有规律、有秩序的;最后,这个合理的、有规律的宇宙是一个整体,所以一定有统一的根据。这些基本观念通常是哲学思考的自明的前提,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哲学家的思想并且支配着整个西方古典哲学,只是随着哲学思

古希腊罗马神话赏析论文

古 希 腊 罗 马 神 话 赏 析 论 文 院系: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 学号: 姓名:

论奥德修斯人物形象特征 希腊神话中有个名叫奥德修斯的战将,用木马计大破特洛伊,一剑刺瞎独目巨人波吕斐摩斯。他的神勇,引来众女神妖的倾慕。他战胜魔女基尔克,挡住海妖塞壬美妙歌声的诱惑,摆脱神女卡吕普索的追求,历经磨难,最终回到了自己的皇宫。那他究竟是个什么性格特征的英雄呢? 《伊利亚特》中描述了一个善用言辞、计谋、夜袭、埋伏的奥德修斯。奥德修斯刚一亮相, 荷马特别强调他外表不起眼, 但是在他从胸中发出宏亮的声音时, 他的言词却像冬日的雪花纷纷落飘下, 没有凡人能同奥德修斯相比。如此推崇奥德修斯的言辞, 乃因为言辞与智慧相关。到了《奥德赛》奥德修斯直接凭借智慧和言辞(主要是谎言)完成了另一类型英雄的塑造。面对战后的新世界, 奥德修斯并不以勇力取胜。与《伊利亚特》的尚武相比, 《奥德赛》更重智。 奥德修斯的追寻——《奥德赛》的环境比《伊利亚特》复杂得多, 同样是十年的时间, 《伊利亚特》发生的事件定格在特洛亚, 而《奥德赛》里奥德修斯跑遍地中海四处漫游。《伊利亚特》里的英雄只需在战场格杀, 赢取战斗的胜利; 奥德修斯在战争结束后却面对复杂的人和事, 其处境和际遇几乎涵盖了古代社会的所有模式: 独目巨人波吕斐摩斯的野蛮粗暴, 有教养且愿意送客返乡的费埃克斯人; 助人为乐的友好主人(如赐奥德修斯风袋的风王艾奥洛斯), 吃人的生番巨人族莱斯特律戈涅斯人; 让人遗忘过去的洛托法戈伊人, 歌声迷人却异常危险的女妖塞壬; 善用药草的魔力把人变成猪猡的魔女基尔克, 清纯可爱的少女瑙西卡亚和亲切感性的神女卡吕普索, 等等。经过这些经历的磨砺, 奥德修斯成为一个阅历丰富, 理解一切事物的人。荷马让奥德修斯的旅程和返乡成为人生战场, 其残酷激烈丝毫不亚于血肉搏杀的真实战场, 其诡谲奇幻又非真实战场可比。 和奥德修斯同住了七年的神女卡吕普索曾经问他, 为什么不要神女的眷爱和长生不死, 这些不就是凡人追逐的东西吗? 奥德修斯答曰, 他怀念故土, 渴望返回家园对奥德修斯的话不能只作字面的理解。表面上看, 奥德修斯的旅程一直在追寻, 旅程的方向是返乡。奥德修斯舍弃神女和仙岛, 选择返乡, 实质上意味着他选择的是他的过去, 他的记忆。故乡家园对奥德修斯的人生而言并非实义,

语言学概论复习重点与难点

语言学概论复习重点与难点

<语言学概论>复习重点与难点 指导老师陈蓉 1.1语义就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语义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也就是所谓的“理性意义”,一是情感,也就是所谓的“非理性意义”。理性意义也叫做逻辑意义或指称意义,是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理性意义是语义的基本要素。非理性意义是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的。 语义是同语言形式结合在一起的意义,同语言形式的结合是语义的基本特征。 语言形式粗略的说,包括“语汇形式”和“语法形式”两类。语汇形式就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实词和固定短语,语法形式包括语序、虚词、形态、重音、语调等形式。由语汇形式表达的语义通常叫“词汇意义”,由语法形式表达的语义叫“语法意义”。

在语言里,语素、词、词组、句子等各级单位都有意义,它们的意义都是语义。其中句子的意义和词的意义具有突出的地位。 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有一般与个别、稳定与临时的分别。在通常情况下都能够存在的意义是一般的、稳定的,在特定睥上下文、特定的交际场合中或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才能出现的意义是人别的临时的。前者叫“语言意义”即语义,后者叫“语境意义”。 1.2 语义的概括性 概括性是语义的重要属性,无论是词义还是句义都是概括的。 1.3 语义的模糊性 所谓的模糊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界限。但也不是所有的词语都如此。不少词语的词义是精确的。 1.4 语义的民族性

语义的民族特点比较突出地体现在词义上。语义的民族特点也体现在词语的非理性意义方面。 2.1 词义的构成 词义是指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部分。词义可以说是由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两部分构成的。 词的理性意义是通过人的抽象思维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各种对象的概括的反映而形成的。 词的理性意义由于概括深度上的差异而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之为“通俗意义”;另一种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为“科学意义”。 词的理性意义是词义的基本的和核心的部分。 词的非理性意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因而又叫做词义的附加色彩。

古希腊罗马神话读后感

古希腊罗马神话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古希腊罗马神话读后感(一) 《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是一本很好看的书,也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很久很久以前众神的故事以及一些古希腊罗马的着名战役和引人入胜的精彩事件,既有趣又可以增长知识,对以后学历史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这本书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众神录啦!众神录主要描写了所有神的来历和相关的着名故事;其次就是英雄篇,如赫拉克拉斯、帕尔修斯、伊阿宋、特修斯、俄狄浦斯……这些英雄们都很令我敬佩,他们的故事也都让人提心吊胆。 我先来讲讲赫拉克拉斯的故事吧。赫拉克拉斯因为发了疯,把自己的妻子给杀害了,他为了洗清罪孽,答应为欧律斯透斯国王做12件苦差,国王将其专门取名为赫拉克拉斯的苦差。这12件苦差件件都难如登天,第一件是扒掉墨亚狮子的毛皮;第二件工作是斩杀许德拉;第三件工作则是生擒克律涅亚山上的赤牝鹿;紧接着的第四件工作是毫发无损地为国王捕捉、蹂躏厄律曼托斯山的大野猪……过了一年又一年,赫拉克拉斯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这12件苦差,他也洗清了自己身上的种种罪孽。这位洗心革面的英雄终于获得了自由! 这本书融合了西方文化的起源,告诉我一个真理——人不要过于贪婪,要时时刻刻保持谦虚和冷静。这是一本值得看的好书。

古希腊罗马神话读后感(二) 这是一本奇妙有趣的神话书,讲述了古代与自然共生的人类,将我们带回刚诞生的世界,和人·大地·花草树木·海洋·山丘息息相关的日子。 此书共有三个故事,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太阳之子法埃同》和《糊涂国王弥达斯》。让我们来听听第一个故事吧:男孩法埃同跟小伙伴说自己是太阳神的儿子,伙伴们不仅不信,还笑话他。法埃同来到了东方神殿请求父亲让自己单独驾驶太阳马车,父亲说马车不能驾的太高和太低。为了让伙伴们相信自己,法埃同冒着危险把太阳马车驶向地面。结果地面着起了大火,法埃同被迫摔向了地面。故事讲了人们为了没有意义的美好理想牺牲了生命和自由。都是虚荣心惹的祸!像法埃同一样,过分拥有虚荣心的人,老是追求一种虚假的效果,甚至弄虚作假,丧失理智。这个行为的目的仅仅在于获得荣誉和引起大家的注意,并得到周围人的赞美和羡慕。当然啦!每人多多少少都有点爱虚荣,我也一样呢! 第二个故事也很有趣:一位叫弥达斯的国王,由于招待的酒神的养父,便可以实现一个愿望。贪心的国王说:“我要把我碰到的一切都变成金的!”这确实给国王带来了财富,可是却不能正常进食(食物都变成了金子),还无意中把女儿也变成了金人……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贪心的人永远都不会快乐!所以,我们不能太贪心,否则可是会惹上大麻烦的哦! 我觉得,古希腊神话是对人类的一种期待。它告诉了我们做人的

古希腊自然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及对世界的影响

古希腊自然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及对世界的影响 摘要:本文简述了古希腊自然哲学的主要思想,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派别,以及各自的流变过程。进而探讨了古希腊自然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各自的特点以及之间的差异。最后阐述了中国古代哲学与古希腊自然哲学对世界的影响。 关键字:古希腊自然哲学中国古代哲学特征影响 一、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发展过程 恩格斯指出:“最早的希腊哲学家也是自然哲学家。”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家主要指公元前五世纪之前的伊奥尼亚学派,南意大利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爱利亚学派。希腊哲学从探讨万物的本原开始。哲学家们在对“始基”的提出过程中,阐明其演变的内在逻辑,从而揭示其内在的必然联系。 何为本原呢?“本原是万物的根源或元素”。亚里士多德对此也有过解释。他认为:“一个东西,如果一切存在物都由他构成,最初都从其中产生,最后又复归于它”。在古希腊,自从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第一个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后,“始基”观念便存留在先哲们的运思中。米利多学派作为西方最早的哲学派别,他们在寻求万物始基时,摆脱了宗教迷信的传说,依据对自然的直观猜测,首次提出世界的物质性始基思想。这表明了人类思维开始向神话阶段告别,开创了科学认识自然的新路。 泰勒斯之后的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无限者,因为一切都生自无限者,一切都灭入无限者”。但他没有说出“无限者”是什么,有一点可以肯定,“无限者”是一种物质性的东西,没有固定形态或固定性质的原始物,它还不是事物某种共同属性的抽象,是一种感性具体物。阿那克西曼德没有从泰勒斯命题中思辨的水与感性的水内在的矛盾来把握思维发展规律使然。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者”是将一切具体性、个别性、特殊性都否定和抽象掉了。在希腊哲学开始时,从泰勒斯到阿那克西曼德,在从个别到一般的过渡上经历了两个阶段:泰勒斯从个别的水上升到一般的水;阿那克西曼德则从一般的水(也是个别的物质)上升到一般的物质。在人类思想抽象发展的过程中,后一阶段超越了前一阶段,这是人类从认识个别转向认识一般过程的一个积极成果,表明人类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的提高。 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阿那克西米尼提出了以“无定形”的“气”作为万物的始基,以一个确定的元素代替阿那克西曼德的无定形的东西。并认为气有两种内在的动力,即稀散和浓聚。他说,当气“很稀的时候,就形成火;浓的时候,就形成风,然后形成云;再浓,就形成水、土、石头;别的东西都从这些东西产

最新西方哲学史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西方哲学史复习思考题 填空题 1、毕达哥拉斯关于世界本原提出了“”的命题,认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可以归结为数的规定性。关于艺术中人体比例,提出了定理。 2、芝诺否定运动的四个悖论是:二分法、、和一倍的时间等于一半的时间。 3、奥古斯丁提出了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而安瑟伦提出了上帝存在的“证明”。 4、阿奎那·托马斯的著名著作是《》和《》”。 5、中世纪英国著名的唯名论者,提出了思维经济原则。认为“如无必要,切勿增加实质”,这被称为“”。 6、笛卡尔认为人的理性能力是天生就有的,人生下来理性直观的能力,从而获得哲学及科学的最高原则(范畴或公理)。这被称为“论”。在身心关系问题上,主张物质实体的身体具有广延性,心灵实体具有思维性,两者各自独立,互不相干,被称为心身论。 7、英国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著名代表人物是、。 8、欧洲大陆唯理论哲学家有笛卡尔、和。 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著名著作是《》,分析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发展阶段。他的政治学说社会契约论思想,提出了的理论,为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理论论证。 10、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希特的哲学是从绝对出发,他的主观唯心主义比康德更彻底。而谢林哲学则是从绝对出发,把哲学转向客观唯心主义,为后来的黑格尔哲学打下了基础。 参考答案: 1、数是世界的本原、黄金分割; 2、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飞矢不动; 3、知识、本体; 4、神学大全、反异教大全; 5、奥康、奥康剃刀; 6、天赋观念论、二元论; 7、贝克莱、休谟; 8、斯宾诺莎、莱布尼茨; 9、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主权在民;10、自我、同一。 1、苏格拉底在道德与知识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的著名命题。他的概念辩驳的辩证法,被称为“”。 2、柏拉图提出的“四德说”,包括、勇敢、节制和等四种德性。 3、伊壁鸠鲁的幸福主义伦理学,提出了幸福生活的目的是“的无病痛和 的无纷扰”。 4、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的集大成者,提出了上帝存在的五种证明。在信仰与理性的关系问题上,他的主张是信仰与理性可以并存与一致,但信仰却理性,知识为信仰服务。 5、英国唯物主义经验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由开创、由把其系统化、体系化。 6、笛卡尔认为人的理性能力是天生就有的,人生下来理性直观的能力,从而获得哲学及科学的最高原则(范畴或公理)。这被称为“论”。他认为科学认识的方法是方法。

古希腊罗马神话的特点和意义

希腊神话具有人神同姓同形的特点人和神同样具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 希腊神话的艺术性与哲理性表现特别充分。 希腊、罗马神话的特点分析 希腊罗马神话是欧洲文明的源头之一,展现了人类光辉灿烂的历史。它们既有一般神话的特点,又有他特有的个性来展现人类美丽的沉淀。 1.我们主要是通过大量流传下来的希腊、罗马诗人的作品来了解古人对神的想象,这些诗人是神话得以形成的最大功臣。如诗人荷马等。 2.诸神的外表看来与人一样,在我们的想象中,他们只是比人更高大、更美丽、更庄严,但人们也并不是把他们夸大到超过人的想象。 3.神比人看的更远、听得更远。 4.他们与人一样听命于身体的需要,如睡眠、进食和饮水等。 5和人一样有出生、身体渐渐发育和思想不断发展的自然过程。 6.精神方面,神是胜过人的,但也不免有各种各样的恶习出现。 7.神也像人一样凝聚成了一个大家庭,他们的首领和中心人物就是众神之王—宙斯,他统治一切。 所以,希腊罗马神话向我们展现了以宙斯为最高统治者的众神之国的整套体系。 浅谈古希腊罗马神话对当今文化的影响 首先是对英文文化的影响.兴起于14 世纪,结束于16 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当时欧洲的新兴资产阶级为反对封建主阶级而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古希腊罗马文化被重新发掘出来,重新受到重视。希腊神话用数以千计的人物形象和许多曲折优美的故事反应了史前人类生活的广阔图景,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天真烂漫、自尊、公正的特点和向自然、向一切邪恶力量作斗争的英雄气概, 因此具有永久的魅力。希腊神话对欧洲文化有特别大的影响。 希腊罗马神话对于欧洲的语言文化,特别是善于兼收并蓄的英语语言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很多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人物典故用语都被吸收到英语当中,成为英语语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

语言学概论重难点解析.

语言学概论重难点解析 一、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与联系。 (一)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1.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是交际的工具,言语则是使用语言工具的行为和结果。就这一点而言,它们是工具与对工具运用的关系。 2.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言语行为,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因而言语具有个人因素。可以说,每个人说话的嗓音、每个音的具体发音、每个人使用的词语和句子结构等方面都有个人的特色,而且每一个人每一次说话都可能是不同的。语言是属于社会的,语言要遵循一个原则:全社会都能顺利地进行交流。语言是从言语中归纳出的一套标准、准则的系统,是音义结合,由词汇、语法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因而它具有社会因素。 3.语言是有限的、封闭的,言语是无限的、开放的。语言的材料、规则是有限的,相对稳定的,因而也是相对封闭的。如现代汉语有400多个音节,上千个语素,几十万个词,语法规则更加有限。汉语如此,其他语种无不如此,其音位、词汇、语法规则都是有限的。而且变化缓慢,相对稳定。 言语的开放性,则表现为利用有限的材料和规则造出所需要的无限的句子。从组合关系上讲,其长度可以是无限长的(从理论上讲)。(如:学生。是学生。是中文系的学生。他是中文系的学生。……他是闽江学院中文系二年级一班的学生。……)人们可以利用聚合关系来替换语言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因而即使在句子的长度相同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来。(例如:①我们热爱祖国。②他们喜欢唱歌。③小张爱好音乐。……理论上讲可以是无限的) 数量有限的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结合成语素。数量有限的语素构成数量有限的词语。数量有限的语法规则支配数量有限的词语,造出无穷无尽的句子,这就是言语的无限性。语言的有限性,免除了人们不必要的过重的记忆负担;言语的无限性,使人们能够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充分满足交际的需要。 (二)语言和言语的联系 语言和言语又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语言存在的形式。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没有言语就无所谓语言。 另一方面,语言是对言语的规范,语言来源于言语而又作用于言语,言语或言语行为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语言规则。如果不遵循这些规则,就会造成交际的障碍。 二、如何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很多,除了语言之外,人类还使用其他的交际工具: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以及身势、表情等,这些非语言的交际工具,也都在交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它们在交际中的重要性和灵便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 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它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增强了语言的交际功能的发挥,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 (1)文字是辅助性的,处于从属地位。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2)人类语言的历史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漫长,而文字仅有数千年的历史。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 因此,文字是在语言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旗语、电报代码、数学符号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更加后起的交际工具,离开语言和文字,它们就不能独立存在。这些交际工具都有特殊的服务领域,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表达的内容极其有限,而语言的服务

希腊罗马神话传说

希腊罗马神话传说和《圣经》中的英语典故 1.An Apple of Discord争斗之源;不和之因;祸根 An Apple of Discord直译为“纠纷的苹果”,出自荷马史诗Iliad中的希腊神话故事传说希腊阿耳戈英雄(Argonaut)珀琉斯(Peleus)和爱琴海海神涅柔斯的女儿西蒂斯(Thetis)在珀利翁山举行婚礼,大摆宴席。他们邀请了奥林匹斯上(Olympus)的诸神参加喜筵,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惟独没有邀请掌管争执的女神厄里斯(Eris)。这位女神恼羞成怒,决定在这次喜筵上制造不和。于是,她不请自来,并悄悄在筵席上放了一个金苹果,上面镌刻着“属于最美者”几个字。天后赫拉(Hera),智慧女神雅典娜(Athena)、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蒂(Aphrodite),都自以为最美,应得金苹果,获得“最美者”称号。她们争执不下,闹到众神之父宙斯(Zeus)那里,但宙斯碍于难言之隐,不愿偏袒任何一方,就要她们去找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Paris)评判。三位女神为了获得金苹果,都各自私许帕里斯以某种好处:赫拉许给他以广袤国土和掌握富饶财宝的权利,雅典娜许以文武全才和胜利的荣誉,阿芙罗狄蒂则许他成为世界上最美艳女子的丈夫。年青的帕里斯在富贵、荣誉和美女之间选择了后者,便把金苹果判给爱与美之神。为此,赫拉和雅典娜怀恨帕里斯,连带也憎恨整个特洛伊人。后来阿芙罗狄蒂为了履行诺言,帮助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国王墨涅俄斯的王后---绝世美女海伦(Helen),从而引起了历时10年的特洛伊战争。不和女神厄里斯丢下的那个苹果,不仅成了天上3位女神之间不和的根源,而且也成为了人间2个民族之间战争的起因。因此,在英语中产生了an apple of discord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any subject of disagreement and contention;the root of the trouble;dispute等意这个成语最初为公元2世纪时的古罗马历史学家马克?朱里?尤斯丁(Marcus Juninus Justinus)所使用,后来广泛的流传到欧洲许多语言中去,成为了一个国际性成语。 eg: He throwing us an apple of discord,we soon quarrelled again. The dispute about inheriting estate formed an apple of discord between them. This problem seems to be an apple of discord between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USA. 2.The Heel of Achilles 亦作The Achilles' Heel唯一弱点;薄弱环节;要害 The Heel of Achilles直译是“阿基里斯的脚踵”,是个在欧洲广泛流行的国际性成语。它源自荷马史诗Iliad中的希腊神话故事。 阿基里斯是希腊联军里最英勇善战的骁将,也是荷马史诗Iliad里的主要人物之一。传说他是希腊密耳弥多涅斯人的国王珀琉斯和海神的女儿西蒂斯所生的儿子。阿基里斯瓜瓜坠地以后,母亲想使儿子健壮永生,把他放在火里锻炼,又捏着他的脚踵倒浸在冥河(Styx)圣水里浸泡。因此阿基里斯浑身象钢筋铁骨,刀枪不入,只有脚踵部位被母亲的手捏住,没有沾到冥河圣水,成为他的唯一要害。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基里斯骁勇无敌,所向披靡,杀死了特洛伊主将,著名英雄赫克托耳(Hector),而特洛伊的任何武器都无法伤害他的身躯。后来,太阳神阿波罗(Apollo)把阿基里斯的弱点告诉了特洛伊王子帕里斯,阿基里斯终于被帕里斯诱到城门口,用暗箭射中他的脚踵,负伤而死。因此,the heel of Achilles,也称the Achilles' heel,常用以表示a weak point in something that is otherwise without fault;the weakest spot等意思。 eg:The shortage of fortitude is his heel of Achilles. His Achilles' heel was his pride--he would get very angry if anyone criticized his work.3.Helen of Troy 3.Helen of Troy 直译"特洛伊的海伦",源自源自荷马史诗Iliad中的希腊神话故事。 Helen是希腊的绝世佳人,美艳无比,嫁给希腊南部邦城斯巴达国王墨涅俄斯(Menelaus)为妻。后来,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奉命出事希腊,在斯巴达国王那里做客,他在爱与美之神阿

古希腊哲学主要思想学派概述

古希腊哲学主要思想学派概述 摘要:古希腊哲学家提出了许多自然哲学思想。概括分析其内涵,含有丰富的科学思想成份:一是对自然加以自然主义解释;二是将自然本质数学化,提出数学天文学;三是从实体的角度考察事物的形成与变化;四是将世界逻辑化并进行相应的经验观察。所有这些对于近代科学的诞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自然哲学,科学数学化,原子论 Overview on main factions of natural philosophy of ancient Greek Abstract: the philosopher of ancient Greek has proposed many thoughts on natural philosophy. Summarizing their connotation with abundant elements of science, there are four aspects: firstly, naturalism explanation about nature; secondly, mathematicing the essence of nature and proposing Mathematics astronomy; thirdly, analyzing the formation and changes of things in substance aspect; fourthly, making the world logical and doing related observation. All of these hav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birth of modern science. Key words: natural philosophy, mathematicization of science, atomism 希腊哲学的直接前身是原始的神话和自然宗教的世界观。希腊神话是一种把人和自然混沌不分的幼稚幻想的世界观。古希腊哲学同它最初分离就在于把人和自然区别开来,排除拟人观而把自然万物当作在人之外的对象来对待。古希腊人由此就产生了一种对自然本身来了解自然、寻求客观的原因和理由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法。[1]正因如此,我们看到最初的哲学只能是自然哲学。然而,人们关心的当然不只是自然,关心自然还是为了人类自己。人们创造的神话不仅包括自然,而且还包括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因此神话比最初的自然哲学包含着更全面的因素。哲学在思维方式上已经胜过了神话宗教,但还需要继续从那里学习和吸取营养,从那里获得某种智慧,并使哲学的研究从单纯的自然转回到研究社会和人生。哲学是通过哲学家们分别研究了自然和社会和思维之后,才逐渐形成和成长起来的。 在古希腊,科学处于萌芽状态,自然哲学和自然科学没有区分开来,哲学家们对自然的认识是以思辨和直观的方式进行的,他们开始探寻世界的成分、组成、形式结构和它的运行,深入思考、推论和证明自然的法则,形成对自然的独特看法。这些看法中蕴涵着深刻的科学思想成份,并在文艺复兴时期被倡导反思和扬弃,成为近代科学革命的先导。 一、米利都学派 古希腊第一个哲学流派——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提出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命题——“万物的本原是水”。泰勒斯是根据对自然的观察,用自然的因素来解释自然的。必须明确的是,他所说的水不是我们现代自然科学所理解的水,也不是指万物的基本物质成分是水,而是指万物的开端、开始和起源是水,水是生命的本原,渗透在宇宙的万事万物中,使宇宙成为一个有机体。根据他的这一命题,宇宙作为生长、生成、生活的生命整体的本质就揭示出来了。这种含义可从下面他的一段话中反映出来:“宇宙的心灵便是神,万物是活的,而且充满了精灵;正是通过基础性的水,宇宙的运动贯注着神圣的力量。”[2] 米利都学派自然哲学的提出不是纯粹的猜测,是以一定的自然观察和思考为基础的,他们的问题意识一代比一代强。尽管他们所持有的是一种有机生成论的自然观,尽管早期的希腊哲学家们还远不是无神论者,很多思想还带有很强的早期神话的味道,但他们与神话的解

分析教育哲学代表人物的教育主张.doc

分析教育哲学代表人物的教育主张 分析教育哲学中代表人物的教育命题(1)哈代是分析教育哲学的真正先驱。 他于1993年出版了《教育理论的真与假》,成为第一本系统而明确地使用分析哲学来讨论教育问题的书。 哈代试图用分析哲学的方法消除传统教育哲学中的差异和矛盾,使分析思维方式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特征,使教育研究不再是传统的地下教学,而是一种分析活动。 哈代的概念之所以没有被普遍接受,是因为哈代首先集中分析了书中一些具体的教育概念和命题,而没有像他的继任者奥康瑙尔那样从整体上解释教育的分析哲学。 其次,虽然哈代把分析方法提高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但同时也没有排斥传统的教育思想。 在他看来,所谓的教育分析哲学只是按照新的分析方法来修补传统教育哲学中的模糊之处,而不是彻底改革旧的教育哲学体系。 正是这个在当时被批评为不完整的缺点被证明是有先见之明的。 (2)奥康瑙尔的《教育哲学导论》出版于奥康瑙尔年。 这位热衷于教育问题的哲学家的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分析教育哲学的趋势,将分析哲学与教育哲学结合起来。 哈迪比·奥康瑙尔有两个显著的特点。首先,他将分析哲学的工具应用于价值标准、价值判断、教育理论、解释、道德和宗教的

一般概念。 这样,他的讨论将具有更大的普遍意义。 其次,它对哲学在教育理论中的作用采取了更坚定的立场。 他试图把分析哲学的方法变成一把奥卡姆剃刀,削去形而上学、价值论等传统教育哲学的一切经验无法证实的核心内容,以净化教育理论,使之成为科学。 奥康瑙尔认为这个理论是由一组逻辑联系建立起来的,它的主要功能是解释主题。 后来,他对假设下了更严格的定义,并对其进行了修改,给出了更精确的理论定义:理论是一组相互逻辑关联的假设,可以通过观察得到验证,并具有可以反驳和解释的更深层的性质。 这是为了强调两点:主要声明必须有法律上的逻辑联系,并且应该能够得到证实或反驳。 这个理论主要来自自然科学理论。 奥康瑙尔的自然理论、社会科学与教育理论之间的差异:首先,大多数自然规律必须通过事物表面下的标准科学方法来发现和阐明,而社会科学研究似乎是众所周知的。 正是这种肤浅的洞察力阻止了我们用科学家的客观眼光去寻找它们的规律。 第二,我们认为自然法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可改变的,但是人类的自然法则是可以改变的,至少随着社会的变化,人类的行为也在改变。

古希腊罗马神话欣赏 课程教学大纲及样题

《古希腊、罗马神话》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30615022 学分: 2 总学时:36 说明 【课程性质】 《古希腊、罗马神话》是全日制大学本科教育英语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专业选修课。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渊源,从文化的角度学习英语词汇,培养和提高其文化素养、鉴赏能力和对异域文化的敏感度。 【教学任务】 以古希腊、罗马神话的重要神祗、英雄的轶事为主线,分析现代英语中源于神话的词语与典故及以古希腊、罗马神话为题材的英美文学作品、雕塑、绘画、建筑等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化能力和鉴赏水平。 【教学内容】 古希腊、罗马神话简介,旧神谱系与天地的起源,奥林匹斯山新神,普罗米修斯与人类,次神的故事,英雄的故事 【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学原则:以培养具有文化能力和鉴赏水平的学生为原则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辅以影视欣赏和学生讨论促进教学 【先修课程要求】 本课程是在学生完成了精读、泛读、英美文学、影视欣赏、英美文化概况等课程,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上开设的专业选修课。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常耀信《希腊罗马神话》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1年。 参考书:廖光蓉《英语词汇与希腊罗马神话》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徐国萍《希腊罗马神话及典故成语》海洋出版社,2001年。 陶洁《希腊罗马神话一百篇》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年。 大纲内容 第一部分古希腊、罗马神话简介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了解希腊述神话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教学要求:掌握学习古希腊、罗马神话的意义、目的,重要性和方法 【内容提要】 第一节什么是神话 第二节神话的起源和发展 第三节神话故事与神话学的区别 第四节神话的分类 第五节学习神话的原因、意义和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神话的分类 教学难点:神话的起源和发展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神话? 2. 神话故事与神话学的区别是什么? 第二部分天地的起源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讲述天地的起源 教学要求:掌握旧神谱系中主要的神及由此派生出来的英语词汇 【内容提要】 第一节天地的起源 第二节旧神谱系:地神盖娅、天神乌拉诺斯,十二提坦巨神 第三节以cosmos、chron为词根的派生单词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天地如何起源的 教学难点:旧神谱系中诸神之间的关系及名称 【复习思考题】 1.天地是如何起源的? 2.试论述旧神谱系中诸神的关系。 第三部分奥林匹斯山新神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讲述奥林匹斯山新神谱系中诸神的职能、地位及轶事 教学要求:掌握诸神的名称、地位及由此派生出来的英语单词 【内容提要】 第一节宙斯:天神之父,地上万物的最高统治者 第二节赫拉:宙斯的正妻,女性的代表 第三节雅典娜:智慧女神、雅典城的守护女神 第四节阿波罗:太阳神

《英语语言学概论》重、难点提示

《英语语言学概论》重、难点提示 第一章语言的性质 语言的定义:语言的基本特征(任意性、二重性、多产性、移位、文化传递和互换性);语言的功能(寒暄、指令、提供信息、询问、表达主观感情、唤起对方的感情和言语行为);语言的起源(神授说,人造说,进化说)等。 第二章语言学 语言学定义;研究语言的四大原则(穷尽、一致、简洁、客观);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口语与书面语、共时与历时、语言与言学、语言能力与言行运用、语言潜势与语言行为);普通语言学的分支(语音、音位、语法、句法、语义);;语言学的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字、语言与心理学、人类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数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 第三章语音学 发音器官的英文名称;英语辅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语音学的定义;发音语音学;听觉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元音及辅音的分类;严式与宽式标音等。 第四章音位学 音位理论;最小对立体;自由变异;互补分布;语音的相似性;区别性特征;超语段音位学;音节;重音(词重音、句子重音、音高和语调)等. 第五章词法学 词法的定义;曲折词与派生词;构词法(合成与派生);词素的定义;词素变体;自由词素;粘着词素(词根,词缀和词干)等。 第六章词汇学 词的定义;语法词与词汇词;变词与不变词;封闭词与开放词;词的辨认;习语与搭配。第七章句法 句法的定义;句法关系;结构;成分;直接成分分析法;并列结构与从属结构;句子成分;范畴(性,数,格);一致;短语,从句,句子扩展等。 第八章语义学 语义的定义;语义的有关理论;意义种类(传统、功能、语用);里奇的语义分类;词汇意义关系(同义、反义、下义);句子语义关系。 第九章语言变化 语言的发展变化(词汇变化、语音书写文字、语法变化、语义变化); 第十章语言、思维与文化 语言与文化的定义;萨丕尔-沃夫假说;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中西文化的异同。 第十一章语用学 语用学的定义;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区别;语境与意义;言语行为理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合作原 320240*********

中西哲学史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西哲学史》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801) 学院名称(盖章):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制时间:2013年7月15 日

《中西哲学史》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801) 一、考核要求 《中国哲学史》着重探究从先秦到明清之际这一历史时期内重要哲学家与重要哲学流派的哲学思想 与问题意识,其具体内容有:先秦诸子哲学、两汉哲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哲学等。 本科目要求考生能够系统掌握中国古代哲学的产生、发展、高潮,全面了解中国哲学在各个时期的不同 特征及其内在逻辑联系。通过本科目的考核,使考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把握中国哲学发生、发展及其演 变的基本线索和基本内容,进而了解中国哲学的主要特点、基本精神和思维方法,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 和自信心。 《西方哲学史》属于哲学系所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是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从古希腊哲学 到黑格尔哲学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帮助提高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要求考生掌握西方哲 学史的重要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和概念、以及西方哲学的逻辑发展线索。 二、考核评价目标 《中国哲学史》的考核要使考生掌握中国古代重要哲学家和重要哲学流派的主要哲学思想,了解中 国哲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内在逻辑和主体精神,初步能够对中国数千年来的哲学进行分析和评价,把握 中国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特点,总结中国古代哲学思维的经验和教训,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阅读古代 哲学文献的能力。 《西方哲学史》考核评价目标:第一,要掌握西方哲学家所使用的主要概念。如:柏拉图的“理念说”,亚理士多德的“四因说”。第二,要掌握西方哲学家哲学思维方式的主要差异:如本体论与宇宙论的不同, 唯名论与唯实论的不同,经验论与唯理论的不同。第三,要有“哲学史”的意识,即,了解不同哲学家思 想流变的逻辑线索,如: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他从前代德国思想家康德、费希特、谢 林的唯心主义哲学中吸收了何种养料?他们思想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希腊罗马神话与英语语言文化

希腊罗马神话与英语语言文化 谢鼎时 08电子商务2班 0820420208 摘要:古希腊神话的内容极为丰富,它对于英语语言文化有巨大的影响。就比如对英语国家的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的影响就非常的深远,希腊罗马神话的由来和希腊罗马神话与英语语言文化的关系非常的密切。现代英语就是在不断融合各名族的语言文化而逐渐产生的。 关键词神话人物语言与文化英语文学发展关系 一希腊罗马神话与英语语言文化的源流关系希腊罗马神话是神话中的精品,它诞生于原始时代,形成于有文字记载之处,流传数千年,具有长久的魅力。希腊罗马神话堪称是西洋文学的源泉。希腊罗马神话与英语语言文化的源流关系从英语发展史上来分析,不列颠岛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是连接地中海的水路中间站,公元前七世纪以后,前后三批外来者入侵,第三批为凯尔特入侵者,他们于公元前1世纪到达,占据了今日伦敦及其周围的埃塞克斯等的大部分地区。大不列颠岛上的凯尔特人同高卢(Gual)有联系,在高卢人反对罗马帝国入侵的战争中支持他们,给他们提供庇护所。恺撒军团征服高卢后,遂移师海岛。 于公元前55年登陆大不列颠岛,其后又反复较量,终在公元前43年完成了对大不列颠的征服。在其后三百多年的时间里对其进行统治。那时候还没有明确形成英语这种语言,然而民族已经形成。罗马文化对大不列颠的影响是在潜移默化进行的。而不列颠应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英语语言文化的起源和代表。待到中世纪末期,欧洲的民族地域渐渐划定, 民族国家先后出现,民族语言相继形成,英语语言也随即而生,民族的自我意识空前高涨。为了更好的巩固民族国家和民族语言,人民要求阅读民族作品的欲望渐渐增强。在民族发展初期,民族译者更多的将目光集中于古希腊罗马的文学及文化里面。所以,文艺复兴时期英语创造的许多作品都可以看到希腊罗马神话的影子。

语言学概论重难点解析

语言学概论重难点解析 一、语言与言语得区别与联系。 (一)语言与言语得区别 1、语言就是表达思想得工具、就是交际得工具,言语则就是使用语言工具得行为与结果。就这一点而言,它们就是工具与对工具运用得关系。 2、言语就是个人得,语言就是社会得。言语就是个人得言语行为,以个人得意志为转移,因而言语具有个人因素。可以说,每个人说话得嗓音、每个音得具体发音、每个人使用得词语与句子结构等方面都有个人得特色,而且每一个人每一次说话都可能就是不同得。语言就是属于社会得,语言要遵循一个原则:全社会都能顺利地进行交流。语言就是从言语中归纳出得一套标准、准则得系统,就是音义结合,由词汇、语法构成得一个完整得体系,因而它具有社会因素。 3、语言就是有限得、封闭得,言语就是无限得、开放得。语言得材料、规则就是有限得,相对稳定得,因而也就是相对封闭得。如现代汉语有400多个音节,上千个语素,几十万个词,语法规则更加有限。汉语如此,其她语种无不如此,其音位、词汇、语法规则都就是有限得。而且变化缓慢,相对稳定。 言语得开放性,则表现为利用有限得材料与规则造出所需要得无限得句子。从组合关系上讲,其长度可以就是无限长得(从理论上讲)。(如:学生。就是学生。就是中文系得学生。她就是中文系得学生。……她就是闽江学院中文系二年级一班得学生。……)人们可以利用聚合关系来替换语言链条上得各个环节,因而即使在句子得长度相同得情况下,仍然可以造出各种各样得句子来。(例如:①我们热爱祖国。②她们喜欢唱歌。③小张爱好音乐。……理论上讲可以就是无限得) 数量有限得语音形式与语义内容结合成语素。数量有限得语素构成数量有限得词语。数量有限得语法规则支配数量有限得词语,造出无穷无尽得句子,这就就是言语得无限性。语言得有限性,免除了人们不必要得过重得记忆负担;言语得无限性,使人们能够造出各种各样得句子,充分满足交际得需要。 (二)语言与言语得联系 语言与言语又有非常密切得联系。 一方面,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就是语言存在得形式。语言就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得,没有言语就无所谓语言。 另一方面,语言就是对言语得规范,语言来源于言语而又作用于言语,言语或言语行为必须遵循一定得规则——语言规则。如果不遵循这些规则,就会造成交际得障碍。 二、如何理解语言就是人类最重要得交际工具 人类社会得交际工具很多,除了语言之外,人类还使用其她得交际工具: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以及身势、表情等,这些非语言得交际工具,也都在交际中发挥一定得作用,但就是它们在交际中得重要性与灵便性远不能与语言相比。 1、文字就是记录语言得书写符号体系,它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与空间得限制,大大增强了语言得交际功能得发挥,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得作用。但就是,文字在交际中得重要性远不能与语言相比。 (1)文字就是辅助性得,处于从属地位。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与发展。 (2)人类语言得历史与人类社会得历史一样漫长,而文字仅有数千年得历史。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得语言比有文字得语言多得多。 因此,文字就是在语言基础上产生得一种最重要得辅助性交际工具。 2、旗语、电报代码、数学符号等交际工具,大多就是在语言与文字得基础上产生得,就是更加后起得交际工具,离开语言与文字,它们就不能独立存在。这些交际工具都有特殊得服务领域,使用得范围相当狭窄,表达得内容极其有限,而语言得服务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