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原子的结构1

合集下载

高三物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课件(第二节)

高三物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课件(第二节)

α
葡萄干布丁模型能否解释? 葡萄干布丁模型能否解释?
根据汤姆生模型计算的结果:电子质量很小,对 根据汤姆生模型计算的结果:电子质量很小,对α 粒子的运动方 向不会发生明显影响;由于正电荷均匀分布,α 粒子所受库仑力也 很小,故α 粒子偏转角度不会很大.
原子的核式结构的提出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着核旋转.
人教版选修3-5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第2节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十九世纪末,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知道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 分.由于电子是带负电的,而原子又是中性的,因此推断出原 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物质.那么这两种物质是怎样构成原子的呢?
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正电荷
在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中,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核 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而电子 都象布丁中的葡萄干那样镶嵌 在内。
答案:BC
答案:B
2、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卢瑟福α 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 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D、说明原子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
答案:C
3、当α粒子被重核散射时,如图所示的运动轨迹哪些是不可能存在的 、当α
原子核的核式结构 根据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内部是十分“空旷”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体育场 原子
原子核
原子核的电荷和大小
根据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和α 根据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和α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可以推算出 各种元素原子核的电荷数,还可以估计出原子核的大小。 (1)原子的半径约为10-10米、原子核半径约是10-14米,原子核的体 )原子的半径约为10 米、原子核半径约是10 积只占原子的体积的万亿分之一。 (2)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以及该元素在周期表内的原 子序数相等。 (3)电子绕核旋转所需向心力就是核对它的库仑力。

高三物理总结原子与分子物理

高三物理总结原子与分子物理

高三物理总结原子与分子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是高中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到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

通过对原子和分子的认识,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本文将对高三物理中的原子与分子物理进行总结与归纳。

一、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电子带负电荷,绕原子核运动。

二、元素与原子序数元素是由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

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可以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元素周期表。

三、同位素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它们具有相同的化学特性,但物理性质有所差异。

同位素广泛应用于医学、工业和科学研究等领域。

四、分子的组成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可以是同种元素的原子组合,也可以是不同元素的原子组合。

五、化学键的种类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常见的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共价键是通过电子的共享形成的,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形成的,金属键是金属原子的电子云共享形成的。

六、离子化合物与分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是由正、负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分子化合物是由共价键连接的分子组成的。

离子化合物通常具有高熔点和良好的导电性,而分子化合物通常具有较低的熔点和离子化合物相比较差的导电性。

七、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化学方程式用于表示化学反应,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信息。

化学计量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通过化学计量可以计算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化学计量比。

八、摩尔与摩尔质量摩尔是物质的计量单位,表示1摩尔物质包含的基本单位数量。

摩尔质量是指单位摩尔物质的质量,可以通过元素的原子质量累加得到。

九、气体的状态方程气体的状态方程可以描述气体的体积、压强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PV=nRT,其中P表示气体的压强,V表示气体的体积,n表示气体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表示气体的温度。

高中物理原子的结构教案

高中物理原子的结构教案

高中物理原子的结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
2. 掌握原子中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数量和相互关系;
3. 探索原子的能级和电子分布规律。

教学重点:
1. 原子的基本组成部分;
2. 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数量和电子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
1. 原子的转化和电子的能级和轨道;
2. 电子在原子中的分布规律。

教学准备:
1. 实验仪器:示波器、X射线仪;
2. 实验材料:钨丝、钠灯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实验,引发学生对原子结构的兴趣,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内容。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原子的组成部分:质子、中子、电子;
2. 质子、中子的作用和数量;
3. 电子的能级和轨道结构。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使用X射线仪等实验仪器,观察原子内部结构的特点,了解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性质。

四、小组讨论(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原子内部结构的规律和特点,探讨电子的分布规律和轨道结构。

五、解析总结(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澄清学生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帮助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前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区分质子、中子、电子在原子中的作用和数量关系。

但在电子的能级和轨道结构理解上,部分学生仍有困难,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和实验操作。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归纳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归纳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归纳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归纳如下:
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构成。

2. 原子核:原子核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荷的中子组成。

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元素种类,也决定了原子核所带的核电荷数。

3.电子:电子是负电荷粒子,围绕在原子核外部的电子云中。

电子的数量与质子数相等,使得原子整体呈电中性。

4. 能层、能级和电子轨道:电子云中存在着多个能层或称为能级,每个能层又包含多个电子轨道。

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和运动状态。

5.电子排布规则:电子按一定的规则填充在不同的能级和轨道中,最低能级的轨道首先被填满。

常用的电子排布规则有阿尔尼奥规则和洪特规则等。

6. 层次结构:原子的层次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K层、L层、M层等。

每个能层最多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第一能层(K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能层(L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依此类推。

7.同位素:同一个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情况下,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相对原子质量。

8. 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指的是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序号,也等于元素的质子数。

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排列顺序。

以上是关于原子的结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高三物理原子论知识点

高三物理原子论知识点

高三物理原子论知识点在高三物理学习中,原子论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原子论是指将物质看作是由不可再分的微小颗粒组成的学说,它对于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三物理原子论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点。

1.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电子组成。

原子核带正电荷,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的电荷为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绕核电子带负电荷,并围绕在原子核外部。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中。

2. 原子的性质(1)原子的质量数: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数称为原子的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

(2)原子的原子序数: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称为原子的原子序数,用符号Z表示。

(3)同位素: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原子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可能有所不同。

(4)电离:当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时,称为电离。

形成的带电原子称为离子。

3. 原子的能级和电子排布原子的电子存在能级,不同能级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

电子按照能级依次填充,能级越靠近原子核,能量越低。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阿贝尔定则和洪特规则,电子填充原则可以总结为基态电子配置和朗道规则。

4. 光谱学和原子的激发态光谱学研究物质通过吸收和辐射光的现象。

当原子吸收足够能量时,电子会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形成激发态。

激发态电子会发生自发辐射,跃迁回到低能级,同时释放能量。

5. 原子的晶体结构晶体是由原子或离子按照一定的规则堆积而成的有序固体。

晶体的结构可以分为简单晶格和复式晶格。

晶体的结构决定了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6. 原子核的衰变与放射性原子核具有放射性,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衰变。

衰变可以分为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放射性物质具有自发地放射出粒子或电磁辐射的性质。

以上是关于高三物理原子论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通过学习原子论,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变化,为深入理解更高层次的物理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备考高考物理时,对原子论的掌握和理解是必不可少的。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教案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教案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电子云和质子、中子的性质;2. 理解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3. 掌握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包括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和自旋量子数;4. 理解原子的稳定性和化学性质。

二、教学内容1. 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核和电子云;2. 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3. 原子的基本参数: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4. 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和自旋量子数;5. 原子的稳定性和化学性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2. 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

四、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梳理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2. 实验:进行一些原子结构相关的实验,如原子核实验和电子排布实验;3. 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原子结构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引起学生对原子结构的兴趣;2. 讲解:讲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介绍原子的基本参数和电子排布规律;3. 实验: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原子结构的实验现象;4. 讨论:与学生一起讨论原子的稳定性和化学性质,引导学生探讨原子结构的深层次问题;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1. 阅读相关教材,巩固对原子结构的概念;2. 完成相关习题,提升对原子结构的运用能力;3. 准备下节课的课前预习。

七、教学反馈1.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2. 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3.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为高中物理原子结构教案范本,仅供参考。

第1讲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1讲 原子结构与性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原理一规则
最大容纳原理 能量最低原理 泡利原理 洪特规则
1)最大容纳原理: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2)能量最低原理 ①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 最低状态。 ②基态原子: 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当基态原子 吸收 能 量后,电子会 跃迁到较高能级 ,变成 激发态 (3)泡利原理 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 2 个电子,而且 自旋状态 相反。 (4)洪特规则 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 总是优先 单独占据一个轨道 ,而且 自旋状态 相同。 原子。
意义
决定元素的种类 决定同位素和质量数 价电子决定元素化性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原子: 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1) 重 要 的 等 式
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离子所带电荷数 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离子所带电荷数
例1(99)“铱星”计划中的铱的一种同位素是 191 Ir其核内中子数是 B 77 A. 77 B. 114 C. 191 D. 268
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比A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多5
个,则A、B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表示为(
A. A3B2 B.A2B3 C.AB3
B
)
D.AB2
例2.设X、Y、Z代表三种元素,已知:
① X+和Y-两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② Z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比Y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少9个 ③ Y和Z两种元素可以形成4核42个电子的负一价阴离子 据此,请填空: (1)元素Y是
Cr:1s22s22p63s23p63d44s2(×) 例如: Cr:1s22s22p63s23p63d54s1(√) Cu:1s22s22p63s23p63d94s2(×) Cu:1s22s22p63s23p63d104s1(√)

高三物理原子物理学知识点

高三物理原子物理学知识点

高三物理原子物理学知识点原子物理学是围绕原子结构和原子性质的科学领域,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高三物理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原子物理学知识点,如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原子核结构等。

本文将围绕这些知识点展开,并进一步深入探讨一些相关的内容。

1.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都在原子核内,而电子则围绕原子核运动。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而电子带有负电荷。

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而原子的电性则由电子的运动状态决定。

通过学习原子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描述原子的基本特性。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原子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

它将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反映了元素的特性和性质。

根据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到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电子排布等信息。

此外,元素周期表还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元素的性质,如金属性、非金属性等。

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元素及其组成的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化学性质。

3. 原子核结构原子核是原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质子和中子。

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核内部,形成原子核的结构。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因此原子核带有正电荷。

原子核的大小非常小,但它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原子核的质量与元素的同位素有关,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

通过研究原子核结构,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原子内部粒子的组成和相互作用。

4.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衰变是某些原子核经历的自发性变化过程。

放射性元素具有不稳定的核结构,通过放射性衰变来达到更稳定的状态。

放射性衰变主要包括α衰变、β衰变和γ射线。

α衰变是指原子核放出α粒子,即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的氦核;β衰变是指原子核放出电子或正电子,以改变核内的中子质子比例;γ射线是高能量光子的释放。

放射性衰变的研究对核物理和医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5. 能量观念在原子物理学中的应用能量观念在原子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选项B、C正确。
说明:电子在半径为r的轨道上绕核做匀速圆周运 动时,电子具有的动能
设电子距原子核为无穷远时,原子的电势能为零 ,那么,电子在半径为r的轨道上绕核运行时,原子 的电势能
原子具有的总能量
• 例3、一群处于n=5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当它 们向n=2的能级跃迁时,可能辐射n种频率的 光子,其中光子的最(大已知和E最1 =小-13的.6e频V)率各为多 少?
B、
长沙网站建设 / 长沙网站建设
二、原子的核式结构
1、α粒子散射实验
• 1909年至1911年卢瑟福和 他的合作者用α粒子轰击金 箔做了α粒子散射实验,发 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 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 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并有极少数的α粒子偏转角 超过了90°,有些甚至被弹 回,偏转角几乎达到180°。
3、原子核的电荷和大小
根据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和α粒子 散射的实验数据,可以推算出各种元 素原子核的电荷数,还可以估计出原 子核的大小。 (1)原子的半径约为10-10米、原子核 半径约是10-14米,原子核的体积只占 原子的体积的万亿分之一。 (2)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 数以及该元素在周期表内的原子序数
2、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是卢瑟福 根据以下哪个实验或现象提出来的
A、光电效应实验 B、氢原子光谱实验 C、α粒子散射实验 D、天然放射现象
答案:C
3、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 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C、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 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w分析:原子辐射光子的能 级跃迁情况如图所示。原 子由第5能级向第2能级跃 迁时,辐射的光子能量最 大,频率也最大。原子由 第5能级向第4能级跃迁时, 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小,频 率也最小。
解答:一群处于n=5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当它 们向n=2的能级跃迁时,可能辐射6种频率的光子。
从n=5直接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的光子的 频率最大,
根据电子绕பைடு நூலகம்子核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动力学方程
ke2 r2
m v2 r
得到电子绕核运转时动能的表达式
Ek
1 mv2 2
ke 2 2r
由上式可以看出,电子在半径较大的轨道上运行时,动能 反而小。
根据电子与原子核间的作用力是引力,电子由较低轨道跃 迁到较高轨道时,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因此,当原子放出光子时,是电子从高轨道向较低轨道跃 迁,电子的动能增加,原子的势能减少,总能量亦减少,选 项B正确。当原子吸收光子时,是电子从较低轨道向较高轨 道跃迁,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势能增加,原子的总能量 增加,选项C正确。
后来科学家精确的测量出电子的电量库仑, 质量千克。
2、汤姆生原子模型
原子是一个球 体,正电荷均 匀分布在整个 球内,而电子 却像枣子那样 镶嵌在原子里 面,这个模型 能解释一些实 验事实,但无 法解释α粒子
丛般的野影状的缕缕闪光体中,突然同时喷出七簇奇妙无比的浅绿色精灵,这些奇妙无比的浅绿色精灵被光一晃,立刻化作晃动的飘带,不一会儿这些飘带就一望无际 着跳向硕大仙塔的上空,很快在七大广场之上变成了闪烁怪异、质感华丽的摇曳光明的军乐队……这时O. 比敕部长发出最后的的狂吼,然后使出了独门绝技『紫 鸟彩怪蛋黄指』飘然一扫,只见一阵蓝色发光的疾风突然从O. 比敕部长的腿中窜出,直扑闪光体而去……只见闪光体立刻碎成数不清的小巧阴森的摇曳光明的军 乐队飞向悬在空中的大广场。随着全部的军乐队进入大广场,悬在l场上空闪着金光的亮白色烟卷形天光计量仪,立刻射出串串碳黑色的脉冲光……瞬间,空中显示出缓 缓旋转的深蓝色巨大数据,只见与军乐队有关的数据全都优良,总分是90.81分!第二个上场的是副l官俄埃吉陛下,“他站起身:“嘿呦呦,小傻瓜,本高干让 你们学习感受一下!什么是自由,什么叫精髓。”这时,俄埃吉陛下突然短小的青远山色马心造型的脖子瞬间闪烁抽动起来……美如玩具一般的肩膀穿出土灰色的朦胧 佛云……鲜红色瓜子一般的手掌露出天蓝色的隐隐奇臭。接着把很小的手指转了转,只见七道浓浓的活像老鹰般的褐光,突然从怪异的浓黑色窗纱一般的鼻子中飞出, 随着一声低沉古怪的轰响,水绿色的大地开始抖动摇晃起来,一种怪怪的暗动梦幻味在飞速的空气中晃动!紧接着短小的青远山色马心造型的脖子瞬间闪烁抽动起来… …美如玩具一般的肩膀穿出土灰色的朦胧佛云……鲜红色瓜子一般的手掌露出天蓝色的隐隐奇臭。最后甩起纯红色蚜虫耳朵一抛,猛然从里面窜出一道金辉,他抓住金 辉飘然地一耍,一样森幽幽、紫溜溜的法宝『褐光夏仙耳坠球』便显露出来,只见这个这件怪物儿,一边蠕动,一边发出“哧哧”的怪响……悠然间俄埃吉陛下疯妖般 地念起胡言乱语的宇宙语,只见他亮橙色仙鹤一般的九条尾巴中,轻飘地喷出八串玉沫状的剑鞘,随着俄埃吉陛下的旋动,玉沫状的剑鞘像幽灵一样在拇指沧桑地复制 出团团光球……紧接着俄埃吉陛下又甩起粉红色茄子形态的复眼,只见他瘦小的胡须中,飘然射出七片轻盈状的鼓点,随着俄埃吉陛下的甩动,轻盈状的鼓点像黄瓜一 样,朝着五象月光墩上面悬浮着的五只哈巴狗斜翻过去。紧跟着俄埃吉陛下也晃耍着法宝像铁锹般的怪影一样朝五象月光墩上面悬浮着的五只哈巴狗斜砸过去!只见一 缕亮光闪过……萝卜眨眼间化作一道相当猛爆的深紫色岩浆流,像拖着一串悠然尾巴的烟柱一样直扑虚霄,而俄埃吉陛下也顺势追了上去!就见在洁净万里的透明苍霄 之上,拖着
C、电子的动能变小,电势能变大,总能量 不变
答案:D
D、电子的动能变小,电势能变大,总能量 变大
10、氢原子在下列各能级间 跃迁(如图所示)
(1)从n=2到n=1
(2)从n=5到n=3
(3)从n=4到n=2
在跃迁过程中辐射的电磁波 的波长分别用1、2、3表 式,波长1、2、3大小的 顺序是:
A、1< 2< 3 ; 1<答3案<:B2 ;
从n=5跃迁到n=4的能级时,辐射的光子的频率 最小,
【反馈练习】
1、在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卢瑟福观 察到的α粒子的运动情况是 A、全部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按原来的方向 前进
B、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按原来的 方向前进,少数发生较大偏转,极少数甚至 被弹回
C、少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按原来的方向 前进答,案绝:B大多数发生较大偏转,甚至被弹回 D、全部α粒子都发生很大偏转
D、说明原子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 的轨答案道:上C 运动
4、当α粒子被重核散射时,如图所示的运动轨 迹哪些是不可能存在的
答案:BC
5、玻尔在他提出的原子模型中所做的假 设有
A、原子处于称为定态的能量状态时,虽 然电子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B、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与电子沿不同的 圆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而电子的可能轨 道的分布是不连续的
2、卢瑟福原子模型
• 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进行了 分析,卢瑟福提出了他的原子核式结 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 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 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 转。
•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能解释α粒 子散射实验,却与经典的电磁理论发
A、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减少 B、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增加 C、原子的能量减少,电子的动能减少 D、原子的能量减少,电子的动能增加
答案:D
9、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 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上,则
A、电子的动能变大,电势能变大,总能量 变大
B、电子的动能变小,电势能变小,总能量 变小
原子的结构
【知识要点】
一、电子的发现 二、原子的核式结构 三、玻尔的原子模型:
1.氢原子光谱 I 2.原子的能级结 构和公式 I
一、电子的发现
1、汤姆生对阴极射线进行 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1897年,他确认阴极射线 是带负电的粒子。
汤姆生测得的阴极射线粒子的荷质比,大 约是当时已知的氢离子的核质比的二千倍。 后来他又测得阴极射线粒子的电荷与氢离子 的电荷大小基本上相同。因此得出结论,阴 极射线粒子的质量比氢离子的质量小得多。 后来人们逐渐把这种粒子叫做电子。
答案:D
7、在玻尔的原子模型中,比较氢原子所处的量 子数n=1及n=2的两个状态,若用E表示氢原子 的能量,r表示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半径, 则
A、 E2>E1、r2>r1; C、E2<E1,r2>r1;
B、E2>E1,r2<r1; D、E2<E1,r2<r1 。
答案:A
8、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电子由外层轨 道跃迁到内层轨道后
C、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轨道时, 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D、电子跃迁时辐射的光子的频率等于电 子绕核答做案圆:A周BC运动的频率
6、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由离核较远的可 能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可能轨道的过程 中
A、辐射光子,获得能量 B、吸收光子,获得能量 C、吸收光子,放出能量 D、辐射光子,放出能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