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管理和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指南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要点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要点新版指南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基础上进行了更新:✔由于人群血脂合适水平随ASCVD危险分层的级别不同而异,在没有危险因素的人群中,所谓“正常”的LDL-C水平对ASCVD超(极)高危患者而言则属明显升高。
因此,专家委员会决定将“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改为“血脂管理指南”。
✔推荐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以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作为起始药物治疗,必要时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和)PCSK9抑制剂的达标策略。
✔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开始于儿童,血脂需从儿童时期开始管理。
新版指南涵盖了从儿童到老年全生命周期的血脂管理建议。
ASCVD总体风险评估要点提示:(1)ASCVD总体风险评估是血脂干预决策的基础。
(2)推荐采用基于我国人群长期队列研究建立的“中国成人ASCVD总体发病风险评估流程图”进行风险评估。
(3)对<55岁且ASCVD 10年风险为中危者进一步进行余生风险评估。
(4)ASCVD 10年风险为中危且余生风险不属于高危的个体,应考虑结合风险增强因素决定干预措施。
图1 中国成人ASCVD总体发病风险评估流程图新版指南对风险评估流程进行了更新:(1)按是否患有ASCVD分为二级预防和一级预防两类情况;(2)在已患有ASCVD的二级预防人群中进一步划分出超(极)高危的危险分层;(3)在尚无ASCVD的一级预防人群中,增加慢性肾脏病(CKD)3~4期作为直接列为高危的三种情况之一。
此外,新版指南强调,在难以确定是否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时(特别是中危人群),可考虑结合ASCVD风险增强因素(如左心室肥厚、Lp(a) ≥500 mg/L、肥胖或腹部肥胖、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患者合并有多个风险增强因素时更倾向按高危处理。
血脂合适水平的参考标准及血脂筛查要点提示:(1)LDL-C的参考水平仅适用于ASCVD总体风险为低危的人群。
(2)在临床实践中判断患者LDL-C控制水平时应参照ASCVD总体发病风险。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版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版摘要:一、引言二、血脂管理的重要性1.血脂异常的定义和分类2.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3.血脂管理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三、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版的要点1.血脂检测指标及正常范围2.血脂异常的诊断和评估3.血脂管理的策略和方法4.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的血脂管理四、血脂管理的实用性建议1.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2.饮食调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体育锻炼的建议和强度4.药物干预的适应症和副作用五、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
血脂异常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指导临床医生和患者更好地进行血脂管理,我国发布了2023年版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
二、血脂管理的重要性1.血脂异常的定义和分类血脂异常是指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脂质成分异常,主要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
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可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血脂异常等。
2.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LDL-C水平的升高,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疾病。
3.血脂管理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通过对血脂进行有效管理,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延缓动脉硬化的进展,降低心血管事件的死亡率。
三、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版的要点1.血脂检测指标及正常范围血脂检测主要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
正常范围如下:- TC:2.8-5.17mmol/L- TG:0.56-1.69mmol/L- HDL-C:1.04-2.0mmol/L- LDL-C:2.8-4.14mmol/L2.血脂异常的诊断和评估对于血脂异常的诊断,应根据血脂检测结果结合患者的生活方式、家族史、年龄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血脂异常管理指南-解读全文优选

最新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血脂异常管理指南》解读欧洲心脏病学会(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 和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 European Atherosclerosis Society,EAS)联合发布了欧洲血脂异常管理指南。
《2016年指南》以《2011年ESC /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 以下简称《2011年指南》)为基础,并结合最近5年的众多循证证据结果做出相应修订。
总体上,《2016年指南》对血脂异常总的管理原则与既往指南一致,有以下几大特点。
1 坚持总体的心血管风险评估,扩大风险评估及极高危人群范畴《2016年指南》继续强调评价患者整体心血管风险、强调生活方式改良是管理血脂异常的核心策略。
对于年龄>40 岁的无心血管病、糖尿病、慢性肾病或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证据的无症状成年人,建议应用诸如SCORE 等风险评估系统评估总体心血管风险(Ⅰ,C) 。
SCORE 风险评估基于年龄、性别、吸烟情况、收缩压和总胆固醇水平,系统评价了首次发生致死性动脉粥样硬化事件( 包括心脏病、卒中或其他闭塞性动脉疾病)的10 年累积风险。
根据评估结果,《2016 年指南》保留了《2011 年指南》的极高危、高危、中危和低危四个危险分层。
为了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针对比较年轻的患者,《2016 年指南》增加了危险年龄和终身风险两个指标,对这类患者进行准确风险评估,还对不同的危险组群设立了相应的靶标值,这使得临床治疗有章可循。
在《2011年指南》对极高危患者界定的基础上,《2016年指南》将高危人群范畴进一步扩大。
《2011年指南》中,极高危心血管病风险的患者包括:( 1)经侵入性或非侵入性检查确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 2) 既往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以及其他动脉血运重建手术、缺血性卒中和周围血管病变患者;(3) 有靶器官损害( 如微量白蛋白尿) 的2型和1型糖尿病患者、中重度慢性肾病患者、10年风险SCORE 评分≥10 分患者。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pdf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一、血脂异常概述血脂异常是指血脂水平异常,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的升高或降低。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二、血脂异常的分类和诊断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血脂异常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5.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mmol/L。
2.高甘油三酯血症:甘油三酯≥1.7mmol/L。
3.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mmol/L。
诊断血脂异常时,应综合考虑个体的血脂水平、心血管疾病风险、家族史等因素。
对于高危人群,应每3个月进行一次血脂检查;对于一般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血脂检查。
三、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血脂异常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9.3%,预计未来还将继续上升。
四、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遗传因素:家族史是血脂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
2.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均可导致血脂异常。
3.其他疾病的影响: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肥胖等疾病均可影响血脂水平。
4.年龄和性别: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性别的差异,血脂水平也会发生变化。
五、血脂异常的预防和治疗预防和治疗血脂异常应采取综合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生活方式:饮食清淡、控制体重、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措施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
2.药物治疗:对于血脂异常较严重或存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等。
3.中医药治疗:中医药在调节血脂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可根据个体情况辨证施治。
4.控制其他危险因素:控制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也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血脂异常。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指南要点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指南要点一、血脂异常流行病•要点提示近几十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水平、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以高胆固醇血症的增加最为明显。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超(极)高危人群的降脂治疗率和达标率较低,亟需改善。
二、血脂与脂蛋白♦要点提示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成分主要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主要存在于脂蛋白中,包括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中间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脂蛋白⑶。
三、血脂检测项目•要点提示临床血脂检测的常规项目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栽脂蛋白B、脂蛋白(a)等已被越来越多临床实验室作为血脂检测项目。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通过计算获得,是降脂治疗的次要干预靶点。
四、血脂异常流行病•要点提示近几十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水平、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以高胆固醇血症的增加最为明显。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超(极)高危人群的降脂治疗率和达标率较低,亟需改善。
五、ASCVD 总体风险评估•要点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总体风险评估是血脂干预决策的基础。
推荐采用基于我国人群长期队列研究建立的'‘中国成人ASCVD 总体发病风险评估流程图〃进行风险评估。
对<55岁且ASCVD10年风险为中危者进一步进行余生风险评估。
ASCVD10年风险为中危且余生风险不属于高危的个体,应考虑结合风险增强因素决定干预措施。
二维用防⅛超育危人与度堂过X2次户■ASCVD •忤城发生过1次尸亶ASCvD 事件.且合并*2个高危隙因・r®ASCVD ・华ACSAjetVl 年);<2>既往心肌便死病史(除上JtMS 以升). ⑶堂ID 性的卒中更:川有行族的MIfWallr 病变.ιut 稚受过血或■建或鱼般高危险困,Il)LDL-C■1£mmol/L .再次鬟生尸重第ASevD .件. (2)单发"心出I 劣<55岁,女(65岁I 0)«*nARiSMAfi<*«LDL-C»49πvno ∣∕L] 网及住*CABG 或Ra 史 ⑸■碌病16)高而后 (7)CKD3-4期 I8)⅞U8极高电人目不有含ISK 触标;t 的M 他ASCvDe«1ASCVD 砧除粥秆硬化饯心射置残胸ACS *性冠脉爵合及LDL-C 依密ItIS 金白的WiieABG 冠状动鞋畀路移植京POH 座记状动酷介入治"TCSRBfiBSICKDIfttIIKffHDL-C 离由ItMi 管台窜国BTBMl 体■指触ImmHg«0133kPa 。
2023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要点

2023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要点2023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已在线发表。
本指南是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年修订版)》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新公布的研究数据制定而成的,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血脂异常防治的主要的纲领性文件。
现将新指南的要点汇总如下:一、关于血脂干预靶点及管理1)LDL-C 作为ASCVD 风险干预的首要靶点;2)非HDL-C作为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高TG、极低LDL-C 患者ASCVD 风险干预的靶点;3)ApoB作为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高TG、极低LDL-C患者ASCVD风险干预的次要靶点;4)高TG作为LDL-C达标后ASCVD高危患者管理指标;5)高Lp(a)作为ASCVD高危患者的管理指标;6)不推荐HDL-C作为干预靶点。
二、降脂治疗目标值根据患者ASCVD危险分层确定LDL-C的控制目标值。
1)低危患者:LDL-C<3.4 mmol/L;2)中、高危患者:LDL-C<2.6 mmol/L;3)极高危患者:LDL-C<1.8 mmol/L且较基线降低幅度>50%;4)超高危患者:LDL-C<1.4 mmol/L且较基线降低幅度>50%。
三、降脂达标的策略1)生活方式干预是降脂治疗的基础;2)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作为降脂达标的起始治疗;3)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LDL-C不能达标者,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治疗;4)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LDL-C仍不能达标者,联合PCSK9抑制剂;5)基线LDL-C 水平较高且预计他汀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难以达标的超高危患者可直接启动他汀联合PCSK9抑制剂治疗;6)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应考虑使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PCSK9抑制剂。
四、高甘油三酯的管理1)TG>5.6 mmol/L 时,可采用贝特类药物、高纯度ω-3 脂肪酸或烟酸类药物治疗,减少胰腺炎风险;2)ASCVD 患者及高危人群接受中等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如TG>2.3mmol/L,应考虑给予大剂量IPE(2 g,每日2 次)以降低ASCVD 风险;3)ASCVD 患者及高危人群接受中等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如TG>2.3 mmol/L,可给予高纯度ω-3 脂肪酸或非诺贝特、苯扎贝特进一步降低ASCVD风险。
血脂异常的防治优选全文

京必舒新
40mg*14片
血脂康胶囊
0.3g*24粒
价格(元) 62.70 54.43 75.9 51.359 68.21 42.3 23.31 22.69 43.47 29.9
血脂异常的治疗
调脂药物治疗——主要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他汀类)
不良反应
1.肝功能异常: LAT、AST升高至正常上限3倍以上及合并总胆红素升高者, 应 减量或停药。3倍以内,可在原剂量或减量的基础上观察, 部分患者可恢复至正常。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J].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10):7-28.
主要内容
01. 血脂与脂蛋白 02. 血脂检测项目 03. 血脂异常分类 04. 总体心血管危险评估 05. 血脂异常治疗
01
血脂与脂蛋白
血脂与脂蛋白
什么是血脂?
血脂是血清中的胆固、甘油三酯(TG)和类脂(如磷脂) 等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TG。
04
总体心血管危险评估
总体心血管危险评估
ASCVD危险评估流程
依据ASCVD 发病危险采取不同强度干预措施是血脂异常防治的核心策略。总体心血管危险 评估是血脂异常治疗决策的基础;总体心血管危险评估应按推荐的流程进行;对年龄低于55 岁 人群应关注心血管病余生危险。
ASCVD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稳定性冠心病、血运重建术 后、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卒中、短暂 性脑缺血发作、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等。
总体心血管危险评估
ASCVD危险评估流程
10年ASCVD发病危险评估
总体心血管危险评估
ASCVD危险评估流程
ASCVD10 年发病危险为中危且年龄小于55 岁者,评估余生危险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版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版
摘要:
1.血脂管理指南的重要性
2.2023 年中国血脂管理指南的更新内容
3.血脂异常的危害
4.如何预防和控制血脂升高
5.指南对饮食的建议
正文:
血脂管理指南对于我国居民的健康至关重要,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我国城乡居民第一位死因,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ASCVD 的主要风险因素。
近期,《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发布,这是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年修订版)》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最新研究数据和临床经验,时隔7 年后的一次重大调整。
新版指南在血脂常规检测项目、筛查频率、检查的重点人群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细化和改变,并首次提出“超高危”的概念。
长期血脂升高容易诱发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还会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血脂异常的危害不容忽视,然而,除了人体自身合成的血脂,食物也是影响血脂水平的重要因素。
因此,坚持健康的饮食是预防和控制血脂升高的重要手段。
指南对饮食的建议包括:严格控制饱和脂肪,限制油煎、油炸和富含饱和脂肪的食物,以及严格限制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AACE指南血脂异常管理和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指南美国临床内分泌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DYSLIPIDEMIA ANDPREVENTION OF ATHEROSCLEROSIS(AACE指南分为4个部分:第1部分为绪言,第三世界部分为方法,第3部分为执行纲要,第4部分为证据基础。
本译文仅译出了前三部分。
原文中有大量表格,译文中从略——译者注)缩略语AACE=美国临床内分泌协会;ATP=成人治疗组;Apo=载脂蛋白;BEL=最佳证据水平;CAD=冠心病;CPG=临床实践指南;CRP=C反应蛋白;CVD=心血管病;EL=证据水平(1=强、2=中、3=弱、4=无证据);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RT=激素替代治疗;IMT=内中膜厚度;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p-PLA2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MI=心肌梗死;NCEP=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QALY=质量调整生命年;V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Q=问题R=推荐1.绪言在美国估计每年会有785 000人新发CAD事件,约470 000人有复发性心梗。
2007年美国CAD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1/6。
虽然卒中率正在下降,2007年的死亡数字表明,美国卒中死亡人数占了总死亡人数的1/18。
估计美国20岁及以上的成人有3360万人TC水平在240 mg/dL以上,占了人群的15%。
血脂异常是一项主要的CAD 危险因素,甚至是CAD的先决条件,在其它主要危险因素开始起作用之前就已发生。
流行病学资料还提示,高胆固醇血症或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本身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日益增多的证据还表明,引起血浆TG和LDL-C水平升高和HDL-C水平降低的胰岛素抵抗,是周围血管病、卒中和CAD的重要危险因素。
30年来全国血脂水平趋势分析显示,TC和LDL-C改善,部分可用降脂治疗稳定增加(自我报告的降脂药使用率为38%)来解释。
然而,65%的美国成人LDL-C浓度高于100 mg/dL。
而且,肥胖和高TG水平患者(33%)的患病人数翻倍表明,对内科医师而言,需要继续警觉以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这些临床实践指南(CPGs)是针对血脂异常的诊治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
本CPG的使命是为内分泌医师提供一份实践指南以降低血脂异常的风险和后果。
本CPG的延伸和更新存在于文献中可用的CPGs中,例如AACE 血脂异常的诊治和动脉粥样硬化预防临床实践内科指南和糖尿病综合护理组CPG补充。
标志性的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指南,起着血脂防治推荐的支柱作用。
这些指南针是独特的,在于它们支持使用载脂蛋白B和LDL-C颗粒数量测定,来改善我们达到有效降低LDL-C的努力,对不同年龄的人群提供筛查推荐,并确定儿科患者的特殊问题。
它们强调降低LDL-C的重要性,并支持在某些情况下测定炎症标志物来进行危险分层。
最后,提出了降脂治疗的成本-效益评估。
本文件安排了不连续的临床问题,在对这些推荐提供循证支持的执行纲要和全文指南中进行回答。
本CPG的目的是:•呈现一篇筛选推荐、评估危险、和对各种血脂紊乱给予治疗推荐的综述。
•对有血脂异常的DM患者、妇、儿患者给予特别考虑。
•提供支持治疗的成本-效益资料。
在前言概述后,呈现对这些问题的更深入的科学分析。
2.方法本CPG的开发遵照AACE2010年更新的临床实践指南标准产生方案。
本文件中参考文献引用包括参考文献号、数字描述和语义描述。
推荐指定了证据水平,根据支持证据的性质进行评级,对所有证据也都进行了强度评估。
本CPG的格式是以特殊和有关的临床问题为基础的。
所有主要的作者都公开了其多方面的利益,证明他们没有被企业雇佣。
此外,所有主要作者是AACE的成员并且是受到信任的专家。
临床专家提交了对特殊问题的贡献,随后这些问题得到了复习、讨论、并最终融入到文件中。
他们有价值的投入为在此的推荐提供了基础。
临床问题标记为“Q”,推荐标记为“R”,并根据重要性和证据分为(A、B、C类)或当缺乏结论性临床证据时根据专家意见分为(D类)。
最佳证据水平(BEL),相当于全文指南遵循的最好的结论性证据,伴随于执行纲要的推荐类别中。
有4种直觉的证据水平:1=强、2=中、3=弱、4=无证据。
关于可能影响分类过程的任何有关主观因素,添加了评论到推荐分类和最佳证据水平中。
关于每项推荐的细节可在全文指南的相应章节中找到。
因此,形成最终推荐和分类过程不是死板的,宁可说是包含了专家对复杂的主、客观因素的综合,这些因素对反映最佳现实生活临床决策和改善患者护理很重要。
只要适当,提供多重推荐以便读者有处理选择。
本文件仅代表一个指南,个体患者的情况、表现差异和最终的临床处理要以个体患者的最佳利益为基础,涉及到患者的投入和经治医师合理的临床判断。
3.执行纲要Q1. 为检出血脂异常,个体应如何筛查?Q1.1总体危险评估R1. 检出危险因素,并进行危险程度分类,使医生能根据每个患者的危险水平个体化地治疗血脂异常,从而达到最大的治疗获益(Grade A; BEL 1)。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长、血清TC水平高、non–HDL-C水平高、LDL-C水平高、确诊的CAD、CAD家族史、存在高血压和DM、吸烟。
另外的危险因素(肥胖、高apo B家族史、LDL颗粒数量增多、小而致密的LDL、空腹/餐后高TG血症、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血脂异常三联征)也应当要考虑。
还有非传统的危险因素(即:炎症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CRP)、脂蛋白相关磷酯酶A2、脂蛋白[A]、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
R2. 用Framingham危险评估工具或Reynolds危险评分(后者包括高敏CRP和早发CAD家族史) 来确定10年冠脉事件风险(高、中、低) (Grade A; BEL4)。
R3. 因为诊断困难和临床表现的差异,AACE推荐要特别注意评估妇女的CAD危险。
用Reynolds危险评分或Framingham危险评估工具确定冠脉事件10年危险(高、中、低)(Grade A; BEL 4)。
Framingham危险评分可提供妇女在特殊临床诊断或情况下,10年发生冠脉事件的可能性,但不如Reynolds危险评分,看来前者不能确定有2项危险因素的CAD危险。
R4. AACE推荐早期诊断和管理儿童的血脂异常,以降低可能最终增高成人心血管事件的LDL-C水平(Grade A; BEL 1)。
R5. 将血脂相关的危险分为最佳/接近最佳、临界和高危。
HDL-C浓度≥60 mg/dL在两性是独立的负性危险因素。
当HDL-C浓度≥60 mg/dL时,可从患者的总危险因素中减少一个危险因素(Grade A; BEL 1) 。
R6. AACE推荐将升高的TG区分等级,有助于治疗决策(Grade A; BEL 1)。
Q1.2 筛查R7. AACE推荐对所有有早发CAD家族史(定义:在父亲或其他男性一级亲属55岁前,或母亲或其他女性一级亲属65岁前发生了MI 或猝死)的患者,进行较频繁的评估(Grade C; BEL 4)。
AACE建议对有CAD危险因素的个体考虑较频繁的检验(Grade C; BEL 4)。
R8. DM成人——每年筛查所有DM患者的血脂异常(Grade B; BEL 2).。
R9.年轻成人(男性年龄20-45岁,女性年龄20-55岁)——作为全身危险评估的一部分,每5年评估一次所有20岁成人的血脂异常(Grade A; BEL 3)。
R10. 中年人(男性年龄45-65岁,女性年龄55-65岁)——在没有CAD危险因素的情况下,至少1-2年筛查一次中年人的血脂异常。
当存在多种CAD全身危险因素时,AACE推荐较频繁进行血脂检验(Grade C; BEL 3)。
检验频率应根据个体的临床情况和医生的最佳判断来定(Grade C; BEL 4) 。
R11. 老年人(大于65岁)——每年筛查有0--1个CAD危险因素所有老年人的血脂异常(Grade C; BEL 1)。
此外,如果老年患者有CAD 全身危险因素(即:除了年龄外的危险因素)应进行血脂评估(Grade C; BEL 4)。
R12. AACE认为筛查推荐应根据年龄和危险度而不是根据性别来应用;因此,女性应当象男性一样进行筛查(Grade A; BEL 1)。
R13. 儿童和青少年——2岁及以上的儿童如果有CAD危险因素、或早发CAD的家族史、或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存在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其它成分、或没有家族史可用,每3-5年筛查一次(Grade A; BEL 4)。
R14. 16岁以上的青少年如果有CAD危险因素,或超重或肥胖、或存在胰抵抗综合征的其它成分、或有早发CAD的家族史,每5年或更频繁地筛查(Grade A; BEL 3)。
AACE联合AHA和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推荐进一步研究以明确儿童血脂异常筛查和治疗对成人预后的影响。
Q2. 为检出心血管危险推荐哪些筛查试验?Q2.1 空腹血脂R15. 应用空腹血脂能确保最精确的血脂测定,包括TC、LDL-C、TG 和HDL-C(Grade C; BEL 4)。
Q2.2. 计算的LDL-CR16. AACE不推荐在某些临床情况下估算LDL-C值。
LDL-C常用Friedewald方程式价廉地估算(Grade A, BEL 1):LDL-C=(TC-HDL-C)-TG/5。
然而,这个方法仅对在空腹时获得的数值才是可靠的。
当TG水平大于200 mg/dL时,它就变得不准确;当TG大于400 mg/dL时,该方程式不再可靠。
R17.直接测定——AACE推荐对某些高危患者如空腹TG水平大于250 mg/dL或有DM或已知血管病变的患者,直接测定LDL-C(Grade C; BEL 3)。
Q2.3. HDL-CR18. AACE推荐作为血脂异常的筛查试验测定HDL-C。
低HDL-C能与其它血脂危险因素对增加CAD危险起协同作用。
HDL-C浓度大于60 mg/dL在两性是一项独立的负性危险因素。
Q2.4. Non–HDL-CR19. 对TG中度升高(200 -500 mg/dL)和/或已确诊的CAD患者,计算Non–HDL-C(TC-HDL-C)(Grade C; BEL 2)。
R20. 如果怀疑胰岛素抵抗,AACE推荐评估non–HDL-C以获得有用的关于患者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总负荷的信息。
此外,在任何情况下,当TG≥200 mg/dL但<500 mg/dL时,计算non–HDL-C将比单用HDL-C能提供更好的危险评估(Grade C; BEL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