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临床内分泌协会:血脂异常管理和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指南
慢性肾脏病高甘油三酯血症管理专家共识

慢性肾脏病高甘油三酯血症管理专家共识【摘要】高甘油三酯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HTG,亦称高三酰甘油血症)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最常见的异常脂代谢类型,可加速CKD进展,且与心血管疾病的剩留风险密切相关,但肾科医师对于如何管理CKD合并HTG缺乏共识,存在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鉴于此,专家组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根据中国临床诊疗特点,围绕HTG病理生理,HTG对CKD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影响,HTG诊断、治疗以及特殊人群管理等内容制定了此共识。
本共识是我国首个指导CKD患者HTG管理的专家共识,旨在引起广大肾科医师重视,为我国CKD患者HTG的规范化诊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高甘油三酯血症;慢性肾脏病;治疗;管理;专家共识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常见并发症,是导致CK D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1]。
引起CKD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等传统因素以及贫血、尿毒症毒素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非传统因素[1]。
高甘油三酯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HTG,亦称高三酰甘油血症)是CKD最常见的异常脂代谢类型,与心血管剩留风险密切相关[2]。
为加强CKD患者HTG的管理,降低心血管疾病在CKD中的发生率和致死率,专家组制定了此共识,以期为肾科医师在临床实践中规范诊治提供参考。
一、CKD 高甘油三酯血症流行病学及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我国18岁以上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达35.6%,HTG患病率为18.4%,高胆固醇血症为8. 2%,高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血症为8.0%,低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血症为20. 9%[3]。
CKD患者血脂异常患病率更高,达53.4%,其中高总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10.8%,HT G为44.4%,低HDL胆固醇血症为10.3%[4]。
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应用指征

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应用指征赵佳;李刚【摘要】目前心血管疾病(CVD)是人类主要致残、致死原因,如何有效防治CVD已成为医学界疾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了他汀类药物在CVD 防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汀类药物不但能够有效地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和发病率,而且对那些尚未出现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一级预防也会产生显著的效果.一级预防的高危人群包括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和多数老年患者.本文将阐述不同人群他汀类药物作为一级预防应用的必要性及指征.【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8(033)006【总页数】4页(P465-468)【关键词】心血管疾病;他汀;一级预防;糖尿病;高血压【作者】赵佳;李刚【作者单位】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心脏科,河北石家庄 0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 730余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CVD)[1]。
即便是在诊疗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CVD仍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最近,越来越多的证据阐明了他汀类药物在CVD一级预防中的重要作用[2-5],《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于2012年在创刊200周年之际所发表的首篇纪念文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心肌梗死的故事》中便汇总了60年间能够使心血管病病死率下降的一系列科学进展,其中他汀类药物便榜上有名,因此至今为止他汀类药物在CVD的一级预防证据不断得到保障,在CVD的一级预防中的地位也不断提升。
自2013至今北美和欧洲的5个指南协会,其中包括英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和护理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加拿大心血管协会及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协会都阐明表示他汀类药物可以作为CVD高发人群的一级预防药物[6]。
那么什么是他汀类药物呢?他汀类药物是一类参与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降血脂类的药物,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从而降低胆固醇的生物合成。
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测定试剂

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测定试剂•产品名称通用名称: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测定试剂盒(免疫增强比浊法)•包装规格50人份/盒100人份/盒•预期用途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血浆或全血中LP-PLA2的含量。
LP-PLA2是磷脂酶A2 超家族的成员。
循环中的LP-PLA2是一种主要由巨噬细胞产生的反映血管炎症的特异性标记物,在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冠心病和卒中的形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LP-PLA2水平升高是预测冠心病和卒中风险的一种独立危险因子。
•检验原理样本中的LP-PLA2在磷酸盐缓冲系统中与试剂中鼠抗人LP-PLA2 单克隆抗体的致敏乳胶颗粒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在促聚剂聚乙二醇作用下产生凝集以使浊度上升,在546 nm 波长检测反应液吸光度的变化,其变化程度与样本中的LP-PLA2含量成正比。
•临床应用1、独立,准确预测中风和心血管事件2、独立,准确反应血管的炎症情况3、独立,准确反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危险性4、冠心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卒中的危险评估•临床价值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评估,检测和治疗的需求越来越大。
LP-PLA2检测将成为未来针对心脑血管疾病预测,诊断,治疗以及疗效评估的新指标。
LP-PLA2为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事件的高度一致性、精确性的独立风险因子,是急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复发事件高风险患者的准确风险评估标志物。
LP-PLA2研制成功,完全解决了酶联免疫法耗时长、操作繁琐、实验室需凑足一定标本量才能开始检测的缺陷,填补了行业内空白。
其成功实现了“准确、稳定、一分钟出报告”的POCT需求,成为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唯一能够用比浊法快速检测的POCT产品。
•临床指南LP-PLA2已成功进入美国临床内分泌协会(AACE)血脂异常管理和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指南(2012)和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心脏病预防指南(2012)。
临床随访显示:保持最低LP-PLA2水平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存活率最高,然而,伴随着LP-PLA2水平的升高,患者存活率持续下降。
AACEACE更新血脂异常管理指南

AACE/ACE更新血脂异常管理指南该指南对心血管病进行了新的风险分类,追加了“极度高危”患者。
极高危人群定义为除有明确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还伴有以下任何一种临床情况:①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70mg/dL或<1.8mmol/L时,仍存有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在内的进展性疾病;②伴有2型糖尿病,慢性肾病(CKD)3或4期,或者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③伴有早发心脑血管疾病(男性<55岁,女性<65岁)。
指南推荐,这一“极度高危”人群应将其LDL-C降低至55mg/dL(<1.4mmol/L)以下。
推荐标记为“R”,并根据重要性和证据等级(A、B和C级),当缺乏结论性临床证据(D级)时根据专家意见,对推荐进行分级。
推荐级别后面还附有最佳证据等级(BEL)。
以下为临床推荐部分节选。
一.总体风险评估识别危险因素,实现个体化和最优化的血脂治疗(A级;BEL1)。
基于流行病学研究,患2型糖尿病(T2DM)的个体应被认为具有ACS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高、非常高或极高风险(B级;BEL3)。
基于流行病学和前瞻性队列研究,1型糖尿病(T1DM)患病时间>20年或伴有2项或以上主要CV危险因素(如白蛋白尿,CKD3或4期,诊断后强化降糖>5年),糖化血红蛋白(A1C)升高>10.4%或伴代谢综合征的胰岛素抵抗,应被认为与T2DM的风险相当(B级;BEL2)。
二.血脂异常和ASCVD风险个体的治疗目标应根据风险水平,实现个体化血脂异常治疗目标(A级;BEL1)。
对于低风险(如无危险因素)的个体,推荐LDL-C目标<130mg/dL(A 级;BEL1)。
对于中风险(如具有2项或更少的危险因素和10年风险<10%)的个体,推荐LDL-C目标<100mg/dL(A级;BEL1)。
对于高风险如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等危症,包括糖尿病或CKD3或4期但无其他危险因素,或有≥2项危险因素且10年风险10%~20%的个体,推荐LDL-C目标<100mg/dL(A级;BEL1)。
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中已定义为"极高危",但ASCVD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再发风险存在差异。
2018年美国心血管病学会(ACC)与美国心脏协会(AHA)发表了胆固醇临床实践管理指南,将ASCVD患者的风险进一步细分为极高风险和非极高风险患者,并进行不同的治疗推荐,强调极高风险人群在高强度/最大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同时,也提出了非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推荐。
2017年ACC专家组就"非他汀类药物治疗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及ASCVD管理中的作用"制定了专家共识。
但是,我国人群对于大剂量、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差,患者发生肝毒性、肌肉毒性的风险明显高于欧美国家患者,而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即可使我国的大多数患者LDL-C达标。
此外,除了单一高强度的他汀治疗,联合降脂方案也可显著降低患者的LDL-C水平。
因此,本共识专家组对ASCVD危险分层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标准,找出超高危ASCVD患者,推荐相应的降脂治疗方案,更加明确地指导ASCVD的二级预防。
一、超高危ASCVD人群的定义临床ASCVD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史、稳定或不稳定心绞痛、冠状动脉或其他血管重建术、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周围血管病变(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等,以上均为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疾病。
ACCEACE指南看糖尿病患者的ASCVD风险管理

ACCE/ACE指南看糖尿病患者的ASCVD风险管理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ASCVD最重要的关键的致病因素。
LDL-C升高会引发较多的心血管疾病,在临床工作中最为关注的也是LDL-C。
今年内,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与美国内分泌学会(ACE)先后发布两项指南性文件,分别为“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共识声明”与“血脂管理和心血管病预防指南”。
两项指南性文件均对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管理做出了新的推荐建议,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提出了超高危(或极度高危)的概念并为超高危患者的降胆固醇治疗提出了更为严格的靶目标值。
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在脂代谢紊乱临床实践指南中针对15个问题提出了87条推荐建议。
在这5个问题中六次提到脂质或脂代谢紊乱,四次提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充分说明了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ASCVD最重要的关键的致病因素,干预血脂最终目的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发病和死亡率。
中国CVD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
依据以往各项调查,推算目前中国CVD现患人数2.9亿,其中脑卒中1 300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1 100万,2015年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CVD占首位,农村、城市CVD死亡占全部死因的比例分别为45.01%和42.61%,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
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CVD(图1)。
尤其凸显的是,农村居民的CVD死亡率大幅增加,从2009年起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
2015年,农村CVD死亡率为298.42/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44.79/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53.63/10万;城市CVD死亡率为264.84/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36.61/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28.23/10图1 2015年中国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图2 25年间中国城乡居民心血管死亡率2010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中国糖尿病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我国拥有14820万糖尿病前期人群,而6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24.5%。
降脂治疗中LDL-C水平目标值的探讨

[38]VanSlotenT,Schram M Understandingdepressionintype2diabetes:a biolo g icala pp roachin observationalstudies[J] F1000Res,2018,7:F1000[39]van der Heijden MM,van Dooren FE,Pop VJ,et aS.Effectsof exercise training on quality of life,symptoms of depression, symptoms of anxiety and emotional we ii-being in type2diabe-tesme l itus:as y stematicreview[J]Diabetolo g ia,2013,56(6):1210-1225:40]萇静,山曦.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状况及干预策略: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6):148-150.(收稿日期:2019-11-04)降脂治疗中LDL-C水平目标值的探讨何璐,王曦摘要: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可显著降低ASCVD的发病率,但LDL-C的目标值应该是多少仍有争议。
大多数研究证实,他汀类使LDL-C水平下降到调脂指南现有标准以下能使患者进一步受益,且降低至30mg/dl是安全的。
因此,提倡在临床实践中,将LDL-C水平降低到现有指南推荐的水平以下。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脂蛋白类,LDL文章编号:1008-0074(2021)01-95-04中图分类号:R543.5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n.1008-0074.2021.01.25Discussion of target value of LDL一C level in lipid一lowering therapy/HE Lu,WANG Xi//Department of Cardiology,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000,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WANG Xi,E-mail:1874993260@Abstract:Dyslipidemia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Lowering level of 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morbidity of ASCVD,but the target valueofLDL-Cissti l controversial MoststudieshaveconfirmedthatstatinslowerLDL-Clevelbelowthecur-rent standards of guidelines,which can further benefit patients.And its safe to reduce LDL—C to30mg/dl.There-fore,itisrecommendedtoreduceLDL-Cleveltobelowtherecommendedlevelofexistingguidelinesin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Atherosclerosis;Dyslipidemias;Lipoproteins,LDLSupported by fund project:Chongqing Basic Research and Frontier Exploration Project(Chongqing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cstc2018jcyjAX0058)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disease,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可显著减少ASCVD 的发病,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血脂异常管理指南仍强调将降低LDL-C作为最主要的治疗靶点,到目前为止,所有关于血脂防治的指南均将LDL-C作为首要治疗靶点。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机制和预防措施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机制和预防措施引言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动脉粥样硬化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机制和预防措施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领域。
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机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这种疾病,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本论文旨在系统地分析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机制,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为临床治疗和公共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本文将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概述进行介绍。
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的定义、起源和发展过程。
通过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整体了解,可以为后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析提供基础。
其次,本文将深入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这包括遗传因素、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因素。
通过对不同因素的分析,可以揭示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原因和机制,为后续的病理过程描述提供依据。
接着,本文将详细描述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
这包括斑块形成、斑块稳定性和斑块破裂等关键环节。
通过对病理过程的描述,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为后续的预防措施提供指导。
然后,本文将分析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和影响。
包括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死亡率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
通过对危害和影响的分析,可以增强人们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从而提高对该疾病的重视程度。
此外,本文还将介绍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措施。
包括饮食调节、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等方面。
通过对预防措施的介绍,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法,帮助他们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最后,本文将总结上述内容,并给出结论。
通过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机制和预防措施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些结论性的观点,为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本文将全面分析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机制和预防措施,旨在增加人们对该疾病的认识,并为预防和治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动脉粥样硬化的概述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动脉疾病,其特征是动脉内膜下有脂质沉积和纤维组织增生,导致动脉管腔狭窄和斑块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AACE指南血脂异常管理和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指南美国临床内分泌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DYSLIPIDEMIA ANDPREVENTION OF ATHEROSCLEROSIS(AACE指南分为4个部分:第1部分为绪言,第三世界部分为方法,第3部分为执行纲要,第4部分为证据基础。
本译文仅译出了前三部分。
原文中有大量表格,译文中从略——译者注)缩略语AACE=美国临床内分泌协会;ATP=成人治疗组;Apo=载脂蛋白;BEL=最佳证据水平;CAD=冠心病;CPG=临床实践指南;CRP=C反应蛋白;CVD=心血管病;EL=证据水平(1=强、2=中、3=弱、4=无证据);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RT=激素替代治疗;IMT=内中膜厚度;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p-PLA2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MI=心肌梗死;NCEP=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QALY=质量调整生命年;V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Q=问题R=推荐1.绪言在美国估计每年会有785 000人新发CAD事件,约470 000人有复发性心梗。
2007年美国CAD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1/6。
虽然卒中率正在下降,2007年的死亡数字表明,美国卒中死亡人数占了总死亡人数的1/18。
估计美国20岁及以上的成人有3360万人TC水平在240 mg/dL以上,占了人群的15%。
血脂异常是一项主要的CAD 危险因素,甚至是CAD的先决条件,在其它主要危险因素开始起作用之前就已发生。
流行病学资料还提示,高胆固醇血症或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本身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日益增多的证据还表明,引起血浆TG和LDL-C水平升高和HDL-C水平降低的胰岛素抵抗,是周围血管病、卒中和CAD的重要危险因素。
30年来全国血脂水平趋势分析显示,TC和LDL-C改善,部分可用降脂治疗稳定增加(自我报告的降脂药使用率为38%)来解释。
然而,65%的美国成人LDL-C浓度高于100 mg/dL。
而且,肥胖和高TG水平患者(33%)的患病人数翻倍表明,对内科医师而言,需要继续警觉以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这些临床实践指南(CPGs)是针对血脂异常的诊治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
本CPG的使命是为内分泌医师提供一份实践指南以降低血脂异常的风险和后果。
本CPG的延伸和更新存在于文献中可用的CPGs中,例如AACE 血脂异常的诊治和动脉粥样硬化预防临床实践内科指南和糖尿病综合护理组CPG补充。
标志性的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指南,起着血脂防治推荐的支柱作用。
这些指南针是独特的,在于它们支持使用载脂蛋白B和LDL-C颗粒数量测定,来改善我们达到有效降低LDL-C的努力,对不同年龄的人群提供筛查推荐,并确定儿科患者的特殊问题。
它们强调降低LDL-C的重要性,并支持在某些情况下测定炎症标志物来进行危险分层。
最后,提出了降脂治疗的成本-效益评估。
本文件安排了不连续的临床问题,在对这些推荐提供循证支持的执行纲要和全文指南中进行回答。
本CPG的目的是:•呈现一篇筛选推荐、评估危险、和对各种血脂紊乱给予治疗推荐的综述。
•对有血脂异常的DM患者、妇、儿患者给予特别考虑。
•提供支持治疗的成本-效益资料。
在前言概述后,呈现对这些问题的更深入的科学分析。
2.方法本CPG的开发遵照AACE2010年更新的临床实践指南标准产生方案。
本文件中参考文献引用包括参考文献号、数字描述和语义描述。
推荐指定了证据水平,根据支持证据的性质进行评级,对所有证据也都进行了强度评估。
本CPG的格式是以特殊和有关的临床问题为基础的。
所有主要的作者都公开了其多方面的利益,证明他们没有被企业雇佣。
此外,所有主要作者是AACE的成员并且是受到信任的专家。
临床专家提交了对特殊问题的贡献,随后这些问题得到了复习、讨论、并最终融入到文件中。
他们有价值的投入为在此的推荐提供了基础。
临床问题标记为“Q”,推荐标记为“R”,并根据重要性和证据分为(A、B、C类)或当缺乏结论性临床证据时根据专家意见分为(D类)。
最佳证据水平(BEL),相当于全文指南遵循的最好的结论性证据,伴随于执行纲要的推荐类别中。
有4种直觉的证据水平:1=强、2=中、3=弱、4=无证据。
关于可能影响分类过程的任何有关主观因素,添加了评论到推荐分类和最佳证据水平中。
关于每项推荐的细节可在全文指南的相应章节中找到。
因此,形成最终推荐和分类过程不是死板的,宁可说是包含了专家对复杂的主、客观因素的综合,这些因素对反映最佳现实生活临床决策和改善患者护理很重要。
只要适当,提供多重推荐以便读者有处理选择。
本文件仅代表一个指南,个体患者的情况、表现差异和最终的临床处理要以个体患者的最佳利益为基础,涉及到患者的投入和经治医师合理的临床判断。
3.执行纲要Q1. 为检出血脂异常,个体应如何筛查?Q1.1总体危险评估R1. 检出危险因素,并进行危险程度分类,使医生能根据每个患者的危险水平个体化地治疗血脂异常,从而达到最大的治疗获益(Grade A; BEL 1)。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长、血清TC水平高、non–HDL-C水平高、LDL-C水平高、确诊的CAD、CAD家族史、存在高血压和DM、吸烟。
另外的危险因素(肥胖、高apo B家族史、LDL颗粒数量增多、小而致密的LDL、空腹/餐后高TG血症、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血脂异常三联征)也应当要考虑。
还有非传统的危险因素(即:炎症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CRP)、脂蛋白相关磷酯酶A2、脂蛋白[A]、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
R2. 用Framingham危险评估工具或Reynolds危险评分(后者包括高敏CRP和早发CAD家族史) 来确定10年冠脉事件风险(高、中、低) (Grade A; BEL4)。
R3. 因为诊断困难和临床表现的差异,AACE推荐要特别注意评估妇女的CAD危险。
用Reynolds危险评分或Framingham危险评估工具确定冠脉事件10年危险(高、中、低)(Grade A; BEL 4)。
Framingham危险评分可提供妇女在特殊临床诊断或情况下,10年发生冠脉事件的可能性,但不如Reynolds危险评分,看来前者不能确定有2项危险因素的CAD危险。
R4. AACE推荐早期诊断和管理儿童的血脂异常,以降低可能最终增高成人心血管事件的LDL-C水平(Grade A; BEL 1)。
R5. 将血脂相关的危险分为最佳/接近最佳、临界和高危。
HDL-C浓度≥60 mg/dL在两性是独立的负性危险因素。
当HDL-C浓度≥60 mg/dL时,可从患者的总危险因素中减少一个危险因素(Grade A; BEL 1) 。
R6. AACE推荐将升高的TG区分等级,有助于治疗决策(Grade A; BEL 1)。
Q1.2 筛查R7. AACE推荐对所有有早发CAD家族史(定义:在父亲或其他男性一级亲属55岁前,或母亲或其他女性一级亲属65岁前发生了MI 或猝死)的患者,进行较频繁的评估(Grade C; BEL 4)。
AACE建议对有CAD危险因素的个体考虑较频繁的检验(Grade C; BEL 4)。
R8. DM成人——每年筛查所有DM患者的血脂异常(Grade B; BEL 2).。
R9.年轻成人(男性年龄20-45岁,女性年龄20-55岁)——作为全身危险评估的一部分,每5年评估一次所有20岁成人的血脂异常(Grade A; BEL 3)。
R10. 中年人(男性年龄45-65岁,女性年龄55-65岁)——在没有CAD危险因素的情况下,至少1-2年筛查一次中年人的血脂异常。
当存在多种CAD全身危险因素时,AACE推荐较频繁进行血脂检验(Grade C; BEL 3)。
检验频率应根据个体的临床情况和医生的最佳判断来定(Grade C; BEL 4) 。
R11. 老年人(大于65岁)——每年筛查有0--1个CAD危险因素所有老年人的血脂异常(Grade C; BEL 1)。
此外,如果老年患者有CAD 全身危险因素(即:除了年龄外的危险因素)应进行血脂评估(Grade C; BEL 4)。
R12. AACE认为筛查推荐应根据年龄和危险度而不是根据性别来应用;因此,女性应当象男性一样进行筛查(Grade A; BEL 1)。
R13. 儿童和青少年——2岁及以上的儿童如果有CAD危险因素、或早发CAD的家族史、或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存在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其它成分、或没有家族史可用,每3-5年筛查一次(Grade A; BEL 4)。
R14. 16岁以上的青少年如果有CAD危险因素,或超重或肥胖、或存在胰抵抗综合征的其它成分、或有早发CAD的家族史,每5年或更频繁地筛查(Grade A; BEL 3)。
AACE联合AHA和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推荐进一步研究以明确儿童血脂异常筛查和治疗对成人预后的影响。
Q2. 为检出心血管危险推荐哪些筛查试验?Q2.1 空腹血脂R15. 应用空腹血脂能确保最精确的血脂测定,包括TC、LDL-C、TG 和HDL-C(Grade C; BEL 4)。
Q2.2. 计算的LDL-CR16. AACE不推荐在某些临床情况下估算LDL-C值。
LDL-C常用Friedewald方程式价廉地估算(Grade A, BEL 1):LDL-C=(TC-HDL-C)-TG/5。
然而,这个方法仅对在空腹时获得的数值才是可靠的。
当TG水平大于200 mg/dL时,它就变得不准确;当TG大于400 mg/dL时,该方程式不再可靠。
R17.直接测定——AACE推荐对某些高危患者如空腹TG水平大于250 mg/dL或有DM或已知血管病变的患者,直接测定LDL-C(Grade C; BEL 3)。
Q2.3. HDL-CR18. AACE推荐作为血脂异常的筛查试验测定HDL-C。
低HDL-C能与其它血脂危险因素对增加CAD危险起协同作用。
HDL-C浓度大于60 mg/dL在两性是一项独立的负性危险因素。
Q2.4. Non–HDL-CR19. 对TG中度升高(200 -500 mg/dL)和/或已确诊的CAD患者,计算Non–HDL-C(TC-HDL-C)(Grade C; BEL 2)。
R20. 如果怀疑胰岛素抵抗,AACE推荐评估non–HDL-C以获得有用的关于患者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总负荷的信息。
此外,在任何情况下,当TG≥200 mg/dL但<500 mg/dL时,计算non–HDL-C将比单用HDL-C能提供更好的危险评估(Grade C; BEL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