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欧洲血脂异常管理指南解读

合集下载

2016血脂指南解读徐荣贵

2016血脂指南解读徐荣贵
脂蛋白分为: CM、VLDL、IDL、LDL、HDL和Lp(a)。
血脂是血清中的胆固醇、TG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
血脂不溶于水,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 apolipoprotein,
Apo)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溶于血液,被运输至组 织进行代谢。
临床上血脂检测的基本项目为 TC、TG、LDL-C和HDL-C。 其他血脂项目如 Apo A1、 Apo B、 Lp(a) 的临床应用价值也日益受到关注。
参数(图 1)。本版指南提供了更加定量的 ASCVD 发病 危险分层彩图作为危险分层的参考(附件 2)
由于国内外研究已经揭示危险因素水平对年龄低于 55 岁的人群余生危险 的影响,本次指南修订建议对 ASCVD 10 年发病危险为中危的人群进行 ASCVD 余生危险的评估,以便识别出中青年 ASCVD 余生危险为高危的个 体,对包括血脂在内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对于 ASCVD 10 年发病危 险为中危的人群,如果具有以下任意 2 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其 ASCVD 余 生危险为高危。这些危险因素包括:
血脂异常的主要危害是增加ASCVD的发 病危险。
本指南对我国人群血脂成分合适水平及 异常切点的建议基于多项对不同血脂水 平的中国人群ASCVD发病危险的长期观 察性研 究结果,包括不同血脂水平对 研究人群10年和20年ASCVD累积发病危 险的独立影响;
也参考了国际范围内多部血脂相关指南对血脂成分 合适水平的建议及其依据。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血 脂合适水平和异常切点主要适用于ASCVD一级预防 的目标人群。
是血清中的胆固醇、TG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 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TG。在人体内胆 固醇主要以游离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形式存在;TG是甘 油分子中的3个羟基被脂肪酸酯化而形成。血脂不溶于水, 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溶 于血液,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修订版)
• 基于多项对不同血脂水平的中国人群ASCVD发病危险的长期观察性研究结果,包括不同血 脂水平对研究人群10年和20年ASCVD累积发病危险的独立影响;
• 参考了国际范围内多部血脂相关指南对血脂成分合适水平的建议及其依据。 •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切点主要适用于ASCVD一级预防的目标人群。
2.26~5.65 mmol/L(200~500 mg/dl)时,LDL-C不高或已达治疗目标的个体。 • 目前,国际上最新的血脂指南建议:非HDL-C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一级预
防和二级预防的首要目标。
血脂项目测定数值的表达单位
• 按国家标准为mmol/L或g/L,国际上有些国家用mg/dl,其相互转换系数如下:
血脂与 脂蛋白
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切 点
血脂异常筛查
血脂异常治疗原 则
调脂药物治疗
特殊人群血脂异 常的管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血脂检测项目
血脂异常分类
总体心血管风险 评估
治疗性生活方式 改变
血脂异常治疗的 其他措施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中国循环杂志. 2016;31(10):937-953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中国循环杂志. 2016;31(10): 937-53.
ASCVD危险评估流程(3/3)
• 10年ASCVD发病危险为中危且年龄小于55岁者进一步评估余生危险,以便识别出中 青年余生ASCVD危险为高危个体对包括血脂在内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
• ASCVD的10年发病危险为中危且年龄小于55岁者具有以下任意2 项及以上危险因素 者,定义为余生风险高危: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新指南对推荐类别、证据等级的定义
I 类:指已证实和(或)一致 公认有益、 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 推荐使用Ⅱ类:指有用和 (或)有效的证据尚有矛盾或 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或治疗 证据水平A:证据基于多项 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 证据水平B:证据基于单项 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 对照研究 证据水平C:仅为专家共识

病因分类:继发性、原发性 临床分类:高胆固醇血症、高TG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低HDL-C血症 分类 2016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 防治指南1 200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 防治指南2
原发性高脂血症
除了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能量、 在排除了继发性高脂血症后, 高脂和高糖饮食、过度饮酒 即可诊断为原发性高脂血症。 等)与血脂异常有关,大部分 已知部分原发性高脂血症是 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于单一 由于先天性基因缺陷所致, 例如LDL受体基因缺陷引起家 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致。 由于基因突变所致的高脂血 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另一 症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 部分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病因 目前还不清楚 显的遗传倾向,特别是单一 基因突变者,故临床上通常 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
Iia 类:有关证据/ 观点倾向 于有用和(或)有效,应用这 些操作或治疗是合理的
Iib 类:有关证据/ 观点尚不 能被充分证明有用和(或)有 效,可考虑应用 III 类:指已证实和(或)一致 公认无用和(或)无效,并对 一些病例可能有害的操作或 治疗,不推荐使用
意见和(或)基于小规模研究、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10):937-53
高强度、强化他汀获益不显著

在中国人群中,高强度(最大允许使用剂量他汀)的获益递增及安全性尚未能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引言:血脂异常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食品结构的调整,血脂异常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生率逐年升高。

为了指导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对成人血脂异常进行有效的防治,特制定本文——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一、背景与目的血脂异常是指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TG)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超出正常范围,引起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本指南的目的是对中国成人血脂异常的分类、预防、诊断和治疗提出明确的指导,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分类与诊断根据血脂成分的异常程度,血脂异常可分为三类: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性高脂血症。

通过测量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对血脂异常进行初步诊断。

若血脂异常持续存在,则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遗传性血脂异常。

三、预防与干预1.生活方式干预:(1)饮食控制:推荐控制每日总胆固醇摄入量不超过300mg,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10%。

(2)适量增加非饱和脂肪酸摄入。

(3)限制每日饮酒量,男性不超过30g,女性不超过20g。

2.体育锻炼:推荐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有氧运动,或者每周进行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3.控制体重:在BMI指数超过24时,应积极进行减重。

4.戒烟限酒:提倡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

四、药物治疗1.胆固醇吸收抑制剂: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性高脂血症。

2.他汀类药物:适用于富含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血症。

3.纤维酸类药物:可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LDL-C水平,适用于混合性高脂血症。

4.贝特类药物与噻唑烷难解残基(Niacin):适用于谨慎选择的特定患者群,如高危患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

五、随访与评估对于已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以调整药物剂量、监测血脂水平和相关指标,评估治疗效果。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再分析DYSIS-China横断面调查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再分析DYSIS-China横断面调查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再分析DYSIS-China横断面调查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再分析DYSIS-China横断面调查引言: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食品结构的改变,血脂异常成为中国居民健康领域中的一大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中国成人血脂异常的情况,DYSIS-China横断面调查得以进行。

本文旨在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对该调查数据进行再分析,以期深入了解我国血脂异常的现状,并为相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一、背景介绍: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的脂质含量超出正常范围,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等。

它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二、DYSIS-China横断面调查简介:DYSIS-China横断面调查是一项全国性的多中心临床观察研究,涉及了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3个医疗中心。

该研究旨在评估中国成人血脂异常的患病率、管理水平,并探讨影响血脂异常的相关因素。

三、DYSIS-China横断面调查结果分析:1. 血脂异常的患病率: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血脂异常的总体患病率为36.4%,其中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13.7%,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为23.2%。

2. 性别差异:男性血脂异常的患病率(38.4%)高于女性(33.6%)。

在具体指标上,男性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14.2%,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为24.2%;女性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13.1%,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为22.6%。

3. 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年龄在35-44岁组的患病率最低,为18.1%,而在65岁及以上的组别中达到最高峰,为53.9%。

4. 地域差异:横断面调查发现,在各个省区之间,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存在差异。

西北、西南地区的患病率相对较高,而华东地区的患病率相对较低。

我读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我读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a r d i o l o g y , t h e S e c o n d H o s p i t a l o f H e b e i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H e b e i I n s t i t u t e f o C a r d i o —

治疗 策 略 , 而2 0 1 3版美 国心脏病 学学 会 和美 国心 脏 协会 ( A C C / A H A) 血脂 治 疗 指 南则 放 弃 了一 贯 坚 持 的靶 目标 导 向 的治疗 策 略 , 而 改为 以危 险 分 层 为依 据 的他 汀剂量 ( 强度) 模式( 表1 ) ] 。2 0 1 3版 A C C /
风 险增 加 1 0 %、 冠 状 动 脉 事件 增 加 1 6 %、 卒 中增 加
步 解决 的问题 。2 0 1 6年 发 布 的《 中 国成人 血 脂 异
下 对该 指南 的理 解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常 防治指 南 ( 2 0 1 6年 修订 版 ) 》 恰逢其时 , 我 个 人 谈

1 胆 固醇 水 平 降低 的 目标 是 多少?
2 0 1 6年 中 国成 人 血 脂 异 常 防治 指 南仍 然 坚 持 靶 目标 导 向 的治 疗 策 略 。建 议 对 于 高 危人 群 , 低 密
度脂 蛋 白胆 固醇 ( L D L — C)的 靶 目标 调 至 <1 . 8 mm o  ̄L ( 7 0 m g / d 1 ) : 对 于不 能 达 到此 目标 者 , L D L . C 应 较基 线 降低 5 0 % 以上 : L D L — C数值 在 目标 值 以 内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要点与解读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要点与解读

单独提及总TG。
检测血脂的目的是为评估个体患动脉粥样硬化
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和治疗效果,从临床实
用角度出发,检测TC、LDL.C、HDL—C和TG即能满
足需求。 三、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标准 新指南同样列出了我国人群血脂成分合适水平 及异常切点,与2007血脂指南基本一致:TC>
6.2 2.3
协同作用,不仅获得显著的调脂疗效,而且也能有良 好的临床获益。所以,调脂药物的联用将可能成为 今后临床调脂治疗的新趋势。
结果表明,在心血管危险不同的人群中,经他汀治疗
后,LDL.C每降低1 mmol/L,其主要血管事件相危 险可减少20%,全因死亡率降低10%,而非心血管 原因引起的死亡未见增加。他汀类药物的问世在人 类ASCVD防治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他汀降低ASCVD事件的临床获益大小与其降 低LDL.C幅度呈线性正相关,即他汀产生临床益处 是一种类效应。绝大多数人对他汀的耐受性良好,
1.7
其余生发生ASCVD危险的高低,不仅取决于LDL-C
水平高低,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ASCVD其他危险 因素数目和水平。新指南增加了对10年ASCVD发 病危险为中危的人群进行ASCVD余生危险评估的 建议,有利于早期识别ASCVD中、高危个体。相对 2007年版指南,这次所推荐的危险评估方法,是基 于中国自己的研究证据,有较大的更新,且更接近临
太短,或是老观念固守,在决定是否给患者进行药物 调脂治疗时,很少医生会实施指南所推荐的危险分 层方法。这种临床实践与指南实施脱节问题,需要 指南制订者与临床一线工作者一起认真探索解决方
油制剂或烟酸。 八、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 与2007血脂指南一样,仍然强调饮食治疗和改 善生活方式是血脂异常防治的基础措施。无论是否 选择调脂药,都必须坚持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 在这一方面,全球所有指南推荐都是完全相同的。 九、调脂药物治疗 临床上有许多种类调脂药物,可分为主要降低 胆固醇药和主要降低TG药,多数调脂药能同时降 低胆固醇和TG。对于严重的高脂血症,需要多种调

ESC EAS 血脂指南解读

ESC EAS 血脂指南解读

ESC EAS 血脂指南解读什么是ESC EAS血脂指南?ESC(欧洲心脏协会)和EAS(欧洲动脉硬化学会)共同发布的血脂指南,是针对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而制定的临床指南。

指南重点关注血脂代谢异常的诊断与治疗,以及适当的药物治疗方案。

该指南是以最新的临床试验结果为基础,旨在为医生提供明确、规范和详尽的血脂代谢异常的治疗指导,以期改善临床护理。

血脂异常及其影响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的任何改变,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并最终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

血脂异常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型(同时存在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

指南内容ESC EAS血脂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评估血脂异常风险评估血脂异常风险主要是通过测量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以及计算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来确定科学且准确的风险等级。

一般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血糖、肥胖等多种因素,综合判断是否存在血脂异常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建议的治疗方案ESC EAS血脂指南针对不同的血脂异常情况,提供了相应的治疗方案:•高胆固醇血症: 推荐患者采用非药品干预,如改变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戒烟、限制饮酒等。

而药物治疗则包括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胆固醇合成抑制剂、降脂药物以及其他二线药物等,可以同时选用两种药物进行治疗。

•高甘油三酯血症: 一般从非药品治疗入手,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加强运动,限制摄入易于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减少饮酒,放弃吸烟等。

若非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则需适当选用降脂药物,如贝特类药物、其他药物等。

•混合型血脂异常: 这种类型的血脂异常风险最高。

治疗方法和高胆固醇血症高度相似。

同时,也建议控制甘油三酯的水平。

3. 特殊人群的血脂治疗除了普通人口外,指南还关注了特殊人群的治疗。

比如,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应该在青少年或早期成年期进行治疗;对于肥胖或糖尿病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和心血管康复外,还应加大非药品干预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TG>2.3 mmol/L(200 mg/dl)的高危患者,应考虑药物治疗
(Ⅱa,B);
(2)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的高危人群,应首选他汀类药物治疗
来降低其心血管疾病风险(Ⅱb,B);
(3)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后TG>2.3 mmol/L(200 mg/dl)的高危患
者,可考虑联合应用非诺贝特(Ⅱb,C)。
(7)疑似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儿童,推荐至
少从5岁起进行相关检验(Ⅰ,C); (8)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儿童应被教导接受适当的饮食, 且在8~10岁时启动他汀类药物干预。10岁以上儿童的 治疗目标值应为LDL-C<3.5 mmol/L(135 mg/dl)(Ⅱa,C)。
在我国,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并不少见,但临床
(1)对于年龄>40岁的无心血管病、糖尿病、慢性肾病或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无症状成年人,推荐应用诸如 SCORE等风险评估系统评估整体心血管风险(Ⅰ,C); (2)根据确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中度至严重的肾脏 疾病、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并存、家族性高胆固醇血 症或SCORE评分为心血管高风险可确定患者属于高危人 群,并强烈建议患者对所有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Ⅰ, C)。 欧洲指南推荐应用SCORE评估系统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 但这一风险模型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人群。我国患者 的心血管评估方法应参照我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数检验。因条件所限不能检查上述参数者,至少要 检查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三酰甘油, 这三项指标是制定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
(1)推荐LDL-C作为主要的治疗目标(Ⅰ,A); (2)如果无法检测其他血脂参数,TC应作为治疗目
标(Ⅱa,A);
(3)非HDL-C可作为次要治疗目标(Ⅱa,B);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等危证,积极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有助
于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本指南再次强调了对糖尿病患者进 行血脂干预的重要性,对于我国临床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1)对于无禁忌证或他汀类药物不耐受病史的急性冠
脉综合征患者,无论基线LDL-C水平如何,入院后 均推荐尽早启动或继续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Ⅰ, A); (2)接受他汀类药物最高耐受剂量,但LDL-C仍不达 标的经冠脉介入治疗后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 考虑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和依折麦布(Ⅱa,B); (3)应用最高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和(或)依折麦布但 LDL-C仍不达标的,应考虑使用PCSK9抑制剂降脂 治疗;对于他汀类药物不耐受或有他汀类药物禁忌 证的患者,PCSK9抑制剂可单独使用或与依折麦布 联用(Ⅱb,C);
实践中并未得到充分重视。欧洲指南对此作出了明确 的建议,值得我国借鉴。近年来,随着精准医学理念 的推广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开展,我国已经具 备了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进行深入检查的条件, 这对改善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打下了基础。
(1)确诊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推荐应用与中青年患
者相同的他汀类药物治疗策略(Ⅰ,A); (2)由于老年人常有合并症和药代动力学异常,应该在 降脂治疗开始时给予小剂量药物,然后在密切观察下 逐渐达到与中青年相同的血脂目标水平(Ⅱa,C); (3)应使用他汀类药物来降低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 尤其对于合并有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及血脂异常者 (Ⅱb,B)。 虽然欧洲新指南建议老年患者采用与中青年患者相同 的他汀类药物治疗策略,但我国老年人整体胆固醇水 平较低,对大剂量他汀类药物耐受性差,因而我国应 采用以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为主的更为稳妥的药物干 预策略。
Lp(a)水平,且对于临界危险人群应以此进行风险再 分层(Ⅱa,C);
(7)ApoB/apoAI比值可作为风险评估的替代指标(Ⅱb,C); (8)非HDL-C/HDL-C比值可作为一种替代指标,但在
HeartScore风险评估系统中HDL-C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Ⅱb,C)。
不同类型血脂异常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评估方法不尽相
2016欧洲血脂异常管理指南解读
近期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
会(EAS)联合更新并颁布了2016年ESC/EAS血脂异常 管理指南[1]。新指南结合近年来所获取的最新研究 证据,对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患者的血脂异常管理 做出了推荐建议,其要点如下:
在人群中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比药物干预更具有成
本效益(Ⅱa,B)。
生活方式干预是治疗血脂异常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
的基石,是最为安全有效且经济的治疗方式之一。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每位患者做出改善 生活方式的建议。
心血管风险评估是制定血脂异常干预策略的基础。
不同心血管危险水平的患者其启动药物治疗的时机 以及降胆固醇治疗目标均有所不同。心血管危险水 平越高,药物干预的时机越早,降胆固醇的目标值 也越低。
(3)三酰甘油(TG)可提供更多的信息,推荐用于心血管风
险评估(Ⅰ,C);
(4)非HDL-C是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应被视为
一种风险标记,尤其是在TG增高的患者(Ⅰ,C);
(5)具备ApoB检测条件时,可将其作为风险标记的替
代指标,尤其是在TG增高的患者(Ⅱa,C);
(6)对有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高危患者,应重视
除LDL-C与非HDL-C作为治疗目标外,新指南也对TG的药物
干预做出了建议,认为TG>2.3 mmol/L者应考虑药物治疗, 首选药物是他汀类药物,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TG仍高于2.3 mmol/L的高危患者,可在他汀类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非诺贝 特治疗。
(1)可考虑应用他汀类药物和贝特类药物升高HDL-C,
药物与胆汁酸螯合剂(Ⅱb,C);
(5)极高危患者,接受最大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但
LDL-C仍不达标,应考虑加用依折麦布,他汀类药 物不耐受者,可考虑应用PCSK9抑制剂(Ⅱb,C)。
新版欧洲指南并未效仿美国指南中"唯他汀类药物独尊"的做
法,在充分肯定他汀类药物基石地位的同时,也根据现有研 究证据,肯定了非他汀类药物在某些患者中的治疗作用。例 如对于经过最大推荐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 胆固醇仍不能达标的患者,建议应用他汀类药物联合依折麦 布治疗;对于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治疗者或经他汀类药物治 疗后LDL-C不能达标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推荐应用 依折麦布、必要时联合胆酸隔置剂、贝特、PCSK9抑制剂等 药物治疗。虽然美国明确排斥他汀类药物联合贝特的治疗方 案,但在新版欧洲指南中仍然认为部分患者可以联合应用他 汀类药物与贝特(但不包括吉非贝齐)。这些推荐建议与美国 指南形成了较大反差。需要强调的是,欧洲血脂管理指南的 适用范围是欧洲居民,不能直接照搬到我国。例如,其中关 于大剂量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策略的推荐建议并不符合我 国的具体情况,与以我国人群为基础所完成的临床研究结论 并不一致。
C);
(5)apoB可作为非HDL-C的替代检验指标(Ⅱa,C); (6)对于有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高危患者,推荐
检测Lp(a),并用于临界危险人群的风险再分层(Ⅱa, C);
(7)应检测TC,但对于血脂异常患者开始治疗前仅
仅检测TC是不足的(Ⅱb,C)。
血脂异常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该进行全面的血脂参
(1)对于伴有微量白蛋白尿和(或)慢性肾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
无论基线LDL-C水平如何,均推荐将他汀类药物作为首选降 脂药物,使LDL-C至少降低50%(Ⅰ,C); (2)对于伴冠心病或慢性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或虽无心血 管病但年龄>40岁且伴一种或更多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或靶 器官损害证据的2型糖尿病患者,首要治疗目标是LDL-C<1.8 mmol/L,次要治疗目标是非HDL-C<2.6 mmol/L以及apoB<80 mg/dL(Ⅰ,B); (3)对于无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和(或)靶器官损害证据的所有2 型糖尿病患者,首要治疗目标是LDL-C<2.6 mmol/L,次要治 疗目标是非HDL-C<3.4 mmol/L以及apoB<80 mg/dl(Ⅰ,B)。
(1)心血管极高危患者LDL-C的治疗目标值为<1.8
mmol/L(70 mg/dl),基础LDL-C为1.8~3.5 mmol/L(70~ 135 mg/dl)的患者,其治疗目标为LDL-C降低≥50%(Ⅰ, B);
mmol/L(100 mg/dl),基础LDL-C为2.6~5.2(100~200 mg/dl) mmol/L的患者,其治疗目标为LDL-C降低 ≥50%(Ⅰ,B); mmol/L(<115 mg/dl)(Ⅱa,C)。
(1)应用SCORE系统评估总心血管风险时应将总胆固醇
(TC)应作为参数(Ⅰ,C);
(2)在血脂异常的筛选、风险评估、诊断和管理中应将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作为主要的参数。高密度 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推 荐用于HeartScore风险评估系统(Ⅰ,C);
(1)为达到治疗目标,建议应用最大推荐剂量或最大
耐受量他汀类药物治疗(Ⅰ,A);
(2)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者,应考虑应用依折麦布或
胆汁酸螯合剂,或两者联合应用(Ⅱa,C);
(3)如果没有达到治疗目标,应考虑联合应用他汀类
药物与胆固醇吸收抑制剂(Ⅱa,B);
(4)如果没有达到治疗目标,可考虑联合应用他汀类
(2)心血管高危患者LDL-C的治疗目标值为<2.6
(3)低或中等风险患者的治疗目标值为LDL-C<3
新版欧洲指南继续延续了前版指南的基本原则,并
未仿效2013年美国降胆固醇治疗指南中的诸多做法。 首先,新版欧洲指南继续以心血管危险分层为基础, 为患者确定个体化的LDL-C或非HDL-C治疗目标值。 这种做法更为务实,有助于以最小的不良反应与经 济学代价获取最佳的治疗获益。其次,对于基线胆 固醇水平较低的患者,新指南建议将LDL-C降低 50%作为治疗目标,从而明确回答了LDL-C接近目 标值时的降脂治疗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