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合集下载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单选题(共40题)1、史学家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1870年以后,那些欧洲的大民族国家如今倚仗占压倒优势的新力量为它们自己夺得了遍及全球的帝国。

这里所说的“新力量”指的是():A.实践经验与技术创新的结合B.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C.工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结合D.“大棒”与“金元”结合【答案】 B2、恩格斯曾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他所指的“时代”是指()。

A.新航路的开辟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C.文艺复兴时期D.第一次工业革命【答案】 C3、史学家评论某一文件“是一份对既定权威造反有理的声明”,是美国“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的标志。

这一文件是()。

A.《常识》B.《独立宣言》C.《邦联条例》D.《联邦宪法》【答案】 D4、汉武帝为巩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统治,采取许多严厉措施来打击地方豪强和富商。

下列不属于这些严厉措施的是()。

A.推行五铢钱B.盐铁官营C.颁布算缗、告缗法令D.向地方派遣刺史进行监察【答案】 D5、有学者认为:“长期以来,军政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即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

”这里说的“第一执政”指的是( )。

A.路易.菲利普B.拿破仑·波拿巴C.路易.波拿巴D.奥古斯都.凯撒【答案】 B6、关于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三角贸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A7、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A.美国《1787年宪法》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案】 B8、属于常用中医药工具书的是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B.《中药大辞典》C.《中药材》D.《神农本草经》E.《中华本草》【答案】 B9、周恩来总理在1954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说:“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附答案)单选题(共40题)1、教师在编制历史高中试题时,要关注难度与区分度。

为保证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试题难度应控制的区间为( ?)。

A.0.1~0.2B.0.2~0.4C.0.4~0.6D.0.7~0.9【答案】 C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曾说.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

这体现了()A.革命史观B.全球史观C.文明史观D.现代化史观【答案】 B3、“二战”后西欧国家百废待兴,美国决定推行马歇尔计划。

该计划的目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 A4、梁启超曾说:不敢自承.所作《戊戌政变记》,“悉为信史”,因为“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真迹放大”。

此言论说明史料可靠性要考虑()。

A.尽量采用原始证据B.记录者动机C.语言取舍与文饰D.当事人记忆【答案】 B5、有一张官方发行的“兴文教育彩票”,上面写着“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初五日开彩”。

其发行目的是()。

A.纪念屈原B.中体西用C.实业救国D.兴办新学【答案】 D6、元朝末年流侍的一首小今中写道:“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A.淮河泛滥B.海河决堤C.开凿运河D.整治黄河【答案】 D7、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带领戍卒“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掀起反抗秦朝暴政的义旗。

下列有关这次起义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A.首次提出“均田免粮”的主张B.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C.直接推翻了秦朝的暴政D.是农民战争史上的顶峰【答案】 B8、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它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问互怀敌意。

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艺复兴自由地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地追求真理B.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C.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D.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答案】 C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某一时期“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8%。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附答案(基础题)单选题(共40题)1、中国史学中有“三通”之说。

下列有关“三通”的内容完全正确的是()。

A.《史通》《通志》《文献通考》B.《通典》《通志》《文献通考》C.《通典》《唐六典》《东观汉记》D.《史通》《文苑英华》《玉海》【答案】 B2、《汉书》载:“诏贤良曰:‘……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

’于是董仲舒、公孙弘等出焉。

”文中的“朕”指的是()。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答案】 D3、20世纪70年代末,广东省委要求中央给予当地一定的权力,以便借助华侨众多和毗邻港澳的优势发展经济,中央同意给予政策支持。

这一政策直接推动了()。

A.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C.国有企业市场化的开始D.外向型经济特区的兴办【答案】 D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罗马人在西方所起的作用和希腊人在中东所起的作用相似。

”这种相似的作用指的是()。

A.军事征服B.外交往来C.制度建设D.文化传播【答案】 D5、1961 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会议的东道主是()。

A.中国B.南斯拉夫C.印度尼西亚D.坦桑尼亚【答案】 B6、白寿彝在《中国通史纲要》中指出:“它对封建主义的打击是前所未有的,它对知识青年摆脱旧思想的束缚起了巨大的作用,它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文中的“它”指的是()。

A.护国运动B.新文化运动C.护法运动D.一二·九运动【答案】 B7、1921年初,列宁认识到“广大农民群众不是自觉地而是本能地在情绪上反对我们”。

滋生这一“反对”情绪的主要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D.“玉米运动”的推进【答案】 A8、“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2021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答案

2021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答案

2021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史记·周本纪》载:“平王立,东迁洛邑,辟戎寇。

”与这一记载直接相关的史事是()。

A.周武王实行分封制B.周幽王烽火戏诸侯C.周公旦东征平殷乱D.周厉王时国人暴动参照答案B2.图1是汉代画像石的纪念邮票,牛耕犁头的主要材质是()。

A.石质B.木质C.骨质D.铁质参照答案D3.郭沫若曾撰写楹联称颂古代的一位诗人:“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位诗人是()。

A.屈原B.杜甫C.王维D.李白参照答案B4.《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曹操“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

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

这里所说的“田官”的主要职责是()。

A.推行屯田B.分配土地C.招兵买马D.运输粮食参照答案A5.图2所呈现的社会现象产生的历史影响是()。

①促进江南经济的开发;②加速北方民族大交融;③确立南方经济重心地位;④完成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参照答案A6.古人云:“成由俭,败由奢。

",下列帝王属于前者的是()。

A.宋徽宗B.唐玄宗C.汉文帝D.汉武帝参照答案C7.元代管理全国佛教僧徒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的中央官署是()。

A.理藩院B.宣政院C.御史台D.枢密院参照答案B8.图3~图5均出自中国古代的一部名著,这部著作是()。

A.《齐民要术》B.《农政全书》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参照答案C9.梁启超说,中国“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与引文直接相关的史事是()。

A.虎门销烟B.永安建制C.甲午战争D.同盟会成立参照答案C10.图6是民间画币沈蓉圃绘制的包括程长庚、谭鑫培、杨月楼等著名演员在内的《名伶十三绝》,该画反映了()。

A.风俗画在北宋十分兴盛B.写真画在明朝臻于极致(选项不确定)C.徽剧在乾隆年间风光一时D.京剧艺术在晚清走向成熟参照答案D11.蔡元培在幅挽联中写道:“为地方兴教养诸业,继起有人,岂惟孝子慈孙。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关于科举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隋朝开创B. 唐朝完善C. 宋朝发展D. 清朝废除答案:D解析:本题要求选出关于科举制说法错误的选项。

选项A,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故A项说法正确。

选项B,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故B项说法正确。

选项C,宋朝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宋太祖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故C项说法正确。

选项D,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清朝时期科举制并未废除,故D项说法错误。

2、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其基本内容是()。

A. 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B.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C. 土地国有化,分配给农民使用D.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内容。

选项A、B、D,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同时,规定保护民族工商业,团结中农,保护中农的土地及其财产不受侵犯,并明确规定了彻底平分土地的原则,即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故A项“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表述不完整,B项“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表述正确,D项“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表述不全面,排除A、D项。

选项C,土地国有化,分配给农民使用是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内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讲授《鸦片战争》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战争过程,决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用于本课教学的多媒体素材是()。

A. 鸦片战争形势图B. 鸦片战争纪录片C. 鸦片战争油画D. 鸦片战争小说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多媒体素材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选项A,鸦片战争形势图虽然能展示战争的地理分布和主要战场,但缺乏动态过程和具体细节,对于让学生直观了解战争过程来说,效果有限,故A项不符合题意。

选项B,鸦片战争纪录片能够真实、生动地再现战争场景,包括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以及影响等,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战争过程,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选项C,鸦片战争油画虽然具有艺术价值,能够展现战争的某些场景,但同样缺乏动态过程和具体细节,且可能因艺术加工而偏离历史真实,故C项不符合题意。

选项D,鸦片战争小说属于文学作品,往往包含虚构和想象的成分,不能作为历史教学的直接依据,故D项错误。

2、在《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一课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历史意义,决定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

以下哪个选项最适合作为角色扮演的情境?()A. 造纸术发明者蔡伦在宫廷中向皇帝展示新纸B. 毕昇在印刷作坊中向工匠传授活字印刷术C. 指南针在郑和下西洋的航船上指引方向D. 火药在战场上被用于制作烟花庆祝胜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选项A,虽然蔡伦是造纸术的重要改进者,但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他直接向皇帝展示新纸的场景,且这一情境难以全面展现造纸术的历史意义,故A项不适合。

选项B,毕昇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但他在印刷作坊中向工匠传授技艺的场景更侧重于技术传承,而非直接体现活字印刷术的历史意义,故B项不适合。

选项C,指南针在郑和下西洋的航船上指引方向,这一情境不仅生动展现了指南针的实际应用,还深刻揭示了其对于中国古代航海事业乃至世界文明交流的历史意义,故C项适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题库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题库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题库答案单选题(共60题)1、《晚明社会变迁》指出:“综合粗估结果,1570—1644年美洲白银总共大约有12620吨流入了中国(约占世界银产量的一半)。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

A.彻底废止海禁政策B.拥有先进的手工业C.推行重商主义政策D.积极进行殖民扩张【答案】 B2、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其中“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指的是()。

A.设置市舶司B.选文臣掌军权C.设置理藩院D.选文官任知州【答案】 D3、有一张官方发行的“兴文教育彩票”,上面写着“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初五日开彩”。

其发行目的是()。

A.纪念屈原B.中体西用C.实业救国D.兴办新学【答案】 D4、伯里克利当政时期,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公民大会B.公安委员会C.陪审法庭D.部落会议【答案】 A5、下面资料出自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

该条约是()。

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 D6、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成功塑造“智绝”“义绝”“奸绝”人物形象的是()。

A.西游记B.三国演义C.红楼梦D.水浒传【答案】 B7、自封建变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材料中提到的政治制度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D8、下列选项中与《史记》《汉书》合称“前四史”的是()。

A.《隋书》《周书》B.《三国志》《后汉书》C.《后汉书》《隋书》D.《国语》《春秋》【答案】 B9、史学家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1870年以后,那些欧洲的大民族国家如今倚仗占压倒优势的新力量为它们自己夺得了遍及全球的帝国。

这里所说的“新力量”指的是():A.实践经验与技术创新的结合B.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C.工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结合D.“大棒”与“金元”结合【答案】 B10、1929年,中国对美国的生丝出15量下降了80%,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2024年教师资格(高级中学)-历史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版

2024年教师资格(高级中学)-历史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版

2024年教师资格(高级中学)-历史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10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1.00 分)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曾说,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

”这体现了()。

A. 革命史观B. 全球史观C.文明史观D. 现代化史观2.(单项选择题)(每题1.00 分) 为避免出现“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混乱情形,周朝开始确立()。

A. 禅让制B. 嫡长子继承制C. 分封制D. 王位世袭制3.(单项选择题)(每题1.00 分) 清人黄遵宪《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以下对此诗中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做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直接原因是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B. 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C.其根源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D. 该政策实施后中华文明在世界的领先地位有了保障4.(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分)“民主”一词源于古希腊语“demos”,意为人民。

在我国先秦经典《尚书》中曾多次提到“民主”,如“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生,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

这说明()。

A. 古代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B. 古代中国的民主政治源于西方C. 商朝政治具有民主特征D. 古代东西方民主存在本质区别5.(单项选择题)(每题2.00 分)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要集中在下列哪一领域?()A. 农业B. 服务业C. 重工业D. 轻工业6.(单项选择题)(每题1.00 分)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反映了古代中国经济的生产方式是()。

A. 简单协作B. 小农经济C. 庄园经济D. 商品经济7.(单项选择题)(每题1.00 分) 君主专制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掌握人类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4.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高中历史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了解多种类型的历史教学材料。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
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3.能够准确地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

4.能够对历史教材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能够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过程及完整的教学环节。

5.能够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教与学的活动。

6.能够合理选用多种历史教学资源。

(三)教学实施
1.能够运用合理的组织形式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2.能够创设合理的历史情境,促进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和体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3.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述历史教学内容,对历史概念进行正确的阐释,客观分析历史事物的性质、特点、作用及意义,合理地对历史进行评析。

4.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5.能够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6.能够合理整合多种教学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四)教学评价
1.能够对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2.理解教学评价的导向、诊断、反馈、激励等功能,了解诊断性、生成性、终结性等评价类型和定性、定量等评价方式,并在历史教学中综合运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3.能够全面、客观地对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提出改进的思路和措施。

三、试卷结构
模块比例题型
学科知识与能力51%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教学设计21%简答题教学设计题
教学实施17%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教学评价11%材料分析题
合计100%单项选择题:约33%非选择题:约67%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唐代长安城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大街小巷店铺林立B.夜市人流如潮
C.街道布局很不整齐D.国际性的大都市
(2)新课程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体例是
A.通史体例B.专题史体例
C.史话体例D.纪传体例
2.简答题
(1)简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对能力目标的要求。

(2)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主要有哪些内容?
3.材料分析题
(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

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

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

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

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赴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问题:
①材料从哪几个方面反映了甲午战争前的日本情况?
②如果将该材料用于中日甲午战争一课的教学,可以说明哪些问题?试举一例加以解释。

(2)下面是某教师关于美国内战一课的教学过程描述表。

教学环节与内容课堂活动所用时间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提问,陈述2′
美国的领土扩张动画演示1′20〞
美国的西进运动图片展示,引导提问3′20〞
美国内战的原因小组讨论,陈述与总结12′30〞
内战前的南北比较,北强南弱提问与播放录像4′15〞
初期南胜北败的原因提问,分析1'54〞
内容展示36〞《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
言》
美国内战的胜利图片展示2'30〞独立战争与南北内战的比较小组讨论5'02〞美国两次战争在背景、性质、作
用和结果等方面的异同点
教师提问,总结3'
学习本课的体会和启示小组讨论与回答4'10〞
思考题:我国的台湾问题该如何解决?在《回家》的音乐声中
下课
40〞
问题:
①你认为本课的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存在哪些问题?
②请写出你的改进建议。

4.教学设计题
以下是某版本历史教材中有关西周宗法制的叙述。

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的宗法制。

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它规定: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称为卿大夫。

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以此类推。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问题:
(1)设计出西周宗法制的教学图示。

(2)根据上述材料设计三个课堂提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