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理论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管理会计发展历程的文献综述

关于管理会计发展历程的文献综述作者:张伊宁来源:《财讯》2018年第10期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一门重要的手段,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演化,为现代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于管理会计发展阶段的不同看法,对管理会计发展历程做出了梳理。
管理会计发展历程文献综述西方学者对管理会计发展历程的探究国外学者普遍认为泰罗于1911年的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为管理会计理论的起点。
伴随着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与泰罗的科学管理直接相联系的技术方法开始被引进到管理会计中来(余绪缨,1983)。
重点是为企业内部提高生产和T作效率服务,强调的是如何把事情做好。
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进入了所谓战后期,社会生产力获得迅速的发展,跨国公司大量涌现,生产经营H趋复杂,竞争更加剧烈。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由于其根本性缺陷无法适应,而被后来的现代管理科学所取代。
现代管理科学认为“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
这一时期的管理会计丰富和发展了其早期形成的一些技术方法,同时吸收了现代管理科学中运筹学、行为科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把它们引进、应用到管理会计中来.形成了一个与新的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一一决策性管理会计。
进入20世纪80年代,信息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管理会计知识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
现行的管理会计体系相对于新经济环境显得有些无法适应,“管理会计过时了”的呼声很高。
这些呼声引发了一场争论,促使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进入一个反思期。
最早提出管理会计已面临严重危机的足美国的卡普兰与约翰逊教授(Johns.AndKaplan,1987),他们于1987年合著的《管理会计的兴衰史:相关性的遗失》一书震动西方会计界。
他们认为近年来的管理会计实践一直没有多大变化,日前的管理會计体系是几十年前研究成果的产物,难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
这种早已过时的管理会计体系目前存在很大的危机,管理会计信息失去了决策的相关性。
关于管理会计发展历程的文献综述

关于管理会计发展历程的文献综述管理会计是指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服务的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管理会计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早期阶段(1494年-19世纪末)早期管理会计主要以成本会计为主,其主要目的是核算成本、控制成本,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财务信息。
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卢卡帕乔利、法国的布鲁诺、英国的威廉派特森等。
成本会计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方式日益复杂,对成本管理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因此,成本会计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成为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30年代-1970年代)20世纪30年代,管理会计开始从成本会计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会计分支。
这一时期,管理会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管理会计的范围不断扩大,从成本会计扩展到预算会计、绩效评价、决策分析等领域。
•管理会计的方法和工具不断发展,出现了标准成本会计、责任会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等。
•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制造业扩展到服务业、非营利组织等领域。
现代管理会计阶段(1970年代至今)20世纪70年代以来,管理会计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国际化等趋势。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管理会计更加注重战略性和前瞻性,强调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支持。
•管理会计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经济学、统计学、信息科学等。
•管理会计更加注重全球化,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现代管理会计的特点现代管理会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战略性:管理会计更加注重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支持,帮助企业制定和实施战略。
•前瞻性:管理会计更加注重对未来的预测和分析,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综合性:管理会计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为企业提供全面的管理信息。
•系统性:管理会计更加注重系统的分析和决策,帮助企业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未来,管理会计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更加注重价值创造:管理会计将更加注重为企业创造价值,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会计专业文献综述范文

会计专业文献综述范文会计专业文献综述。
引言。
会计是一门重要的商科专业,它在企业和组织的经营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完善。
本文将对会计专业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讨会计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
会计理论的发展。
会计理论是会计学科的基础,它对于会计实践的指导和推动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会计理论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革和发展。
其中,以正宗(Zeff)为代表的会计理论家提出了“会计理论的正统”概念,强调会计理论应当以解释和预测会计实践为主要目标。
此外,以沃特斯(Watts)和齐默尔曼(Zimmerman)为代表的会计理论家提出了“契约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等新的理论框架,对于解释公司治理、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对于国际会计准则、企业社会责任、环境会计和可持续发展等新议题的研究。
其中,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全球范围内企业的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具有重要的影响。
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则是反映企业社会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当前会计理论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的理论构建等方面。
会计实践的发展。
会计实践是会计理论的应用和实施,它直接影响着企业和组织的财务管理和经营决策。
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会计实践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革。
其中,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代表的数字化会计实践成为了当前的主要趋势。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效率,还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更加精准和及时的支持。
此外,以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为代表的新的会计实践也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
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报告具有重要的影响。
当前,会计实践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数字化会计实践、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
国有企业管理会计文献综述

国有企业管理会计文献综述摘要:本文采用非接触性研究方法中的文献分析法梳理归纳了现有国内文献对我国国有企业应用管理会计取得的成效、应用管理会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管理会计提升路径的研究成果,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明确了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会计未来的研究方向,期望为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国有企业;管理会计;成效;提升路径;研究方向一、引言随着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关于印发《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的通知(财会[2016]10号)、关于印发《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等22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的通知(财会〔2017〕24号)等一系列加强管理会计工作相关政策的发布,开启了我国管理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新篇章,近年来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正在快速发展。
我国国有企业作为广泛而特殊的群体和中国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的政商网络之中,具有独特的企业文化,其管理会计应用情况引起了大量会计学者的关注,因此关于国有企业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十分丰富。
为更好地实现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目标,对国有企业管理会计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回顾十分必要。
二、我国国有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成效综述国有企业中较早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参与企业管理的,已经为这些企业创造了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浙江省财会基础工作研究会会计与效益课题组(1991)对浙江省大中型国营工业企业,作了“会计与效益”专题调查,调查显示在总体经济下行的环境下,仍有25%的企业经济效益呈上升趋势。
究其根本原因发现这些企业在紧抓技术进步的同时,狠抓了内部管理,尤其是狠抓了会计管理,充分发挥了管理会计的职能。
楼百军(1998)总结了当时管理会计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应用情况:有的大型国有企业(如邯钢、金陵石化、杭州制氧机集团等)设置了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并配备了人员;有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行了目标成本法和目标利润考核机制;部分国有企业已运用标准成本进行差异分析,并引入了本量利决策法;还有的国有企业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进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决策;此外,国有企业已初步应用计算机管理会计系统。
关于我国管理会计发展方向的文献综述.doc

关于我国管理会计发展方向的文献综述[摘要]本文通过对管理会计发展相关文献回顾,接依次概述了多元化、战略管理会计、人文化和国际管理会计这四个最主要中心的观点,再来叙述一些非主流观点瓶颈会计等非主流观点。
最后做简单的评述即战略管理会计是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必然方向,而人文化也是其必然趋势。
[关键字]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发展方向;战略管理会计[ABSTRACT] Based on some literature review related to management accounting and then followed by an overview of four main viewpoints on diversificat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 human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accounting, this thesis then provides some non-mainstream points of view such as the bottle neck accounting. Finally, a brief review is made as the final part of the thesis, that is,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 is the inevitabl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 China and humanization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KEY WORDS] management accounting;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 目目录录一、引言2二、主流观点的综述3 (一)一元化转化为多元化3 (二)发展战略管理会计4 (三)由科学化到人文化6 (四)建立中国特色以及国际化的管理会计7三、非主流观点的综述8 (一)增值管理会计8 (二)流程理念8 (三)瓶颈会计8 (四)跨组织关系9四、结论9 参考文献10 关于我国管理会计发展方向的文献综述关于我国管理会计发展方向的文献综述一、引言一、引言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余绪缨就开始致力于现代管理会计这一新兴学科的引进和拓展。
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一个文献综述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 景下,管理会计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优化资 源配置、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 义。
通过对管理会计发展历程的梳理, 可以深入理解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 和实践应用,为现代企业的管理决 策提供有力支持。
研究目的与方法
本文旨在回顾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揭示管理会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一个
文献综述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管理会计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 管理会计的中期发展 • 管理会计的近期发展与前沿研究 • 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 结论与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管理会计作为企业决策的重要工具,其 发展历程与企业管理思想的演变密切相 关。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管理会计的重点转向了战略成本管理、价值链分 析和作业成本法等新的领域。同时,管理会计也开始关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以及企业绩效的评价和改进。
管理会计的中期发展文献综述
早期文献
中期文献
这个阶段的文献主要集中在生产成本 计算和存货计价的问题上。其中最具 代表性的文献是Harris and Shaw's 1956 article "Cost Accounting and Price Formation".这篇文章详细阐述 了如何在企业中实施生产成本计算和 存货计价的方法。
3
会计师事务所的推动
会计师事务所在提供管理会计服务方面发挥了重 要作用,如普华永道等。
管理会计早期文献综述
01
学术期刊和论文
早期管理会计的研究主要发表在 经济学、管理学和会计学等领域 的学术期刊和论文中。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文通过对管理会计发展相关文献回顾,接依次概述了多元化、战略管理会计等观点。
最后简单的评述战略管理会计是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必然方向,而人文化也是必然趋势。
关键字: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发展方向战略管理会计西方学者对于管理会计发展历程的表述约翰逊和卡普兰(1987)所著的《管理会计兴衰史———相关性遗失》将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分为五个阶段:(1)管理会计的产生,主要是为了满足特定产业公司的多层次管理的需求,比如19世纪纺织、铁路、钢铁制造及零售分销企业。
(2)1880—1910年间部分行业(主要是指金属制造业)的管理者开发了服务于管理的产品成本方法,主要目的是借此计算价格如何确定,此时存货价值主要依据重置成本确定,成本与财务记录逐渐分离。
(3)1914年之后为了满足审计财务报表的需要,成本与财务记录结合并统一于复式记账。
财务报表中的存货通过财务处理进行加价确定,致使产品成本核算与管理需求的相关性消失。
(4)到1925年,目前所有的管理会计理论都已经形成,但是这些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都停滞了。
(5)在1925年之后的60年里,产品成本信息应当服务于会计准则的需求这一观念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的众多会计人员和管理者误认为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成本提供了精确地管理用成本信息,但这并非事实,此时的管理会计系统和核算方法皆已过时。
此后,卡普兰和阿特金森(1989)所著的《高级管理会计》将管理会计发展历程作如下划分(1)管理会计的起源和产生时期,这是指19世纪及以前。
(2)科学管理运动时期。
科学管理运动给管理会计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建立起了标准成本制度。
(3)综合性企业的管理控制。
20世纪初经营业务复杂程度极高的大公司出现,出现了投资报酬率等等核算指标,这是对管理会计的开创。
(4)1925—1985这60年以来,管理会计系统发展停滞。
(5)最近一些年来,制造业和服务业出现的新的发展和变化。
相比于制造业,服务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信息提出了新的使用要求。
管理会计文献综述1组

全面预算管理文献综述1组:全面预算管理文献综述一、国外文献综述预算管理论最早起源于英国,之后在美国得到发展与完善。
与我国相比,预算管理在国外起步较早,因此它的理论体系也相对较为完善。
在本文中,将西方预算管理理论发展的历程分为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这三个阶段,分别论述国外的研究状况。
(一)预算管理理论的萌芽期预算管理这一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纪的英国,在英皇签署的《大宪章》中第15、16条规定未经过议会的同意,英皇不得随意征税。
也就是说国家的收入来源必须经过议会的审核评估,这也是早期的国家预算。
1911 年,Frederick Winslow Taylor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
该理论基于管理实践提出将管理人员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希望将管理人员从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并形成标准化的管理制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该理论为预算管理提供了科学的经验基础,因此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可以看做是预算管理的雏形。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工业得到飞速的发展,企业规模迅速扩张。
这一时期在如何实现分权管理的同时保持对企业经营的有效控制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难题,杜邦公司和通用公司率先引入以目标利润为导向、以销售为起点的预算管理制度,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预算管理作为协调和控制企业内部生产的工具得到了广泛应用。
1921年6月美国颁布了《会计与预算条例》,该条例的颁布标志着预算管理在实务中的应用。
1922 年James O.McKinsey出版了《预算控制》一书,详细的论述了企业预算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而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企业预算管理理论的形成。
(二)预算管理理论的发展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生产力快速提高,跨国公司大量涌现。
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使企业竞争加剧,内部管理难度加大。
这一时期各种新的管理学派和新的管理学科不断出现,预算受到行为科学的影响,参与预算和零基预算初步形成和推广。
预算管理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后趋于成熟,这个阶段被称为“传统预算管理”的标准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会计理论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本文在了解管理会计的定义,思想理论的发展及主体的等问题之后,着重研究我国目前的管理会计阶段与战略管理会计的问题,并探讨其历史与现状,介绍传统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会计的区分,为未来的管理会计做更深层次的分析与应用。
一、管理会计的定义
管理会计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学科,从产生到现在只有百年以下的历史并且关于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历史更是只有十几年的时间而已。
到目前为止,不论是国内的研究还是国外的研究,管理会计理论都未能形成一套标准的,公认的理论体系。
最初的“管理会计”名字,在H·W ·奎因坦斯教授出书的代表作《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中出现,之后西方国家的各个会计学者和相关组织机构根据自身的专业了解程度,开始从不同角度对管理会计进行描述和分析[1]。
1997年美国会计学者罗伯特·S·卡普兰在他与其他学者合作写的《管理会计》第二版中定义:管理会计能够为各级管理者和组织中的员工提供财会和非财会信息的过程。
此过程需要组织内部全部职员对相关信息需求的推动,并有助于员工们设计出各类投资和经营决策方案。
1970年到1980年之间,我国决定引入国外管理会计的相关内容,中国对管理会计研究非常优秀的学者有汪家佑和李天民[2]。
二、管理会计主体
管理会计主体通常是指管理会计为其办事的某一特定单位[3]。
众所周知,管理会计大部分是向内部管理者提供有效决策信息的内部会计,不需要遵从公认的会计准则,所以管理会计的主体是具有层次性的。
依照企业内部的各类管理需求,管理会计的主体既是企业内部各个责任单位,也是一个企业。
然而随着网络经济的兴起与发展,无体企业是可以依照交易的需求,在短时间内能把若干个体由网络连接起来一起工作,交易结束便可以告知解散;再比如有些上市公司拥有多个子公司,而每个子公司又有许多联营企业、关联公司等。
在这种情形下,有些学者建议,有必要拓宽管理会计主体的空间领域。
不仅是企业内部的各个责任单位或单个小企业整体,还可以是多个个体的联合体,如母子公司或者是无实体公司。
三、管理会计的发展
(一)成本控制是管理会计初期阶段的基本特征。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国家开始启用“科学管理”模式来解决日益严峻的生产问题。
泰罗是古典管理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曾在伯利恒钢铁公司利用与会计紧密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有效的资本管理。
他认为成本管理是企业控制和规划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所以他把成本会计的管理机能交由计划部门来执行,这样做有利于在一般的生产设备的条
件下可以推进企业用稀少的材料和较短缺的工时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泰罗的研究成果在经过不断的实践发展后对管理会计的兴起起了关键性作用,逐渐构成以泰罗学说为基本方向的管理会计。
在这一期间,管理会计以成本节制为基础,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益为目的,关键内容有三个方面:预算控制、标准成本和差异分析。
(二)预测决策是管理会计决策阶段的重要特征。
二战之后,西方国家开始兴起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派别认为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应该由最初的以事体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这同时也是管理思想的一个重大改革。
行为科学之后便是管理科学。
在管理过程中管理科学流派采用科学的方式并运用数学来攻克问题的方案,偏重解析了管理中的科学和理性等。
之后,管理会计合并了管理科学中大部分内容。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
战略管理会计是随着信息普遍化和全国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而产生的,人们逐渐认识到企业外部环境对企业本身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跨国企业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管理环境都很重视,他们认为这样更有利于企业未来的长期发展。
并且,企业为了能实现最终目的,得到核心的发展能力和逾额利润,就
得分析企业本身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包含竞争者、客户和政府机构等) ,并及时传递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
战略管理会计的定义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西蒙斯在1981年提出的,他将“战略管理会计”解释为:“用于监督与构建企业战略的、有关企业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的提供与分析”。
[4]它主要分析的是企业的竞争地位和提升企业市场占有率。
研究结果表明这不仅扩展了传统管理会计学的研究范围,还联系了竞争者经营管理的分析来对本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进行探察[4]。
四、战略管理会计特点
(一)适用范围:较为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管理,跳出仅关注企业内部管理的固定框架,能为企业提供更为有利的财务信息,尤其注重各种相对指标或绝对指标的分析和计算。
(二)决策目标:战略管理会计比较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超出了较为单一的期间范围,还能利用它了解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动态变化。
(三)研究对象:战略管理会计一般分析与企业经营策略有关的非财会信息,例如生产指标的弹性、产品品质、客户的满意程度、市场占有率、与战略资本有关的数据、企业资产的规模和基本产业布局对企业的影响等。
结论
战略管理会计是由传统管理会计的延伸而来,近几年来它在我国的企业管理中运用较广[5]。
随着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自由发展空间较大,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能自主决定其投资、生产、经营等各方面的问题。
加之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快速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人们能更好地收集,整理和使用这些信息,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支持。
企业运用战略管理会计,来制定合理的战略方案,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利润最大化,为企业赢得经济市场上的优势。
但是,传统的管理会计在当今依然占有一席之地,对我国企业原有的内部管理依然具有广泛地实用性。
所以,我们得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管理会计和战略管理会计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使两者能够相辅相承,互相补充,进一步促进企业未来的发展。
作者简介:王烨琪(1994.10-),女,汉族,海南,本科在读,重庆工商大学,研究方向是会计。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