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弥漫性病变的高分辨率CTHRCT诊断与鉴别诊断一
肺部弥漫性病变的高分辨率CT(HRCT)诊断与鉴别诊断(一)

慢性嗜酸性肺炎
女,43岁。低热,进行性气短
肺外围实变影
解析
❖ 首要异常是实变还是磨玻璃改变:实变、磨玻璃密 度?
❖ HRCT示肺外围不均的实变,注意在密度增高影内 看不到肺血管影像。实验室检查示外周血嗜伊红细 胞增多。
一)
肺部弥漫性病变的高分辨率CT (HRCT)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
❖ 本课件主要包括二个方面内容
一、肺部弥漫性病变(高密度型部分) 二、肺部弥漫性病变(低密度型部分)
一、肺部弥漫性病变的HRCT诊 断与鉴别诊断
(高密度型部分)
毛玻璃影
❖ 毛玻璃影(ground-grass opacity, GGO):其病理基础为肺 泡壁间质的增厚,同时肺泡腔内充满炎性细胞、渗出液及受 损细胞碎片;慢性期纤维细胞浸润修复受损肺组织,残留肺 泡及细胞碎片导致受累区域肺内含气量下降,病理提示约35 %左右GGO可发生纤维化。HRCT均表现为肺内淡薄的稍高 密度影,边界模糊,其特点在GGO区域仍可见到肺血管及 支气管形成的纹理影, GGO的出现高度提示肺组织疾患的 活动性,为可逆性。
❖ 最可能的诊断:病毒性肺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肺出血、 肺水肿、过敏性肺炎?
❖ 这种影像学表现要明确诊断是困难的,对于一个淋巴瘤化疗 患者,上述每一诊断都是可能的。纤维支气管镜检为 PCP。
❖ 诊断: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呈现磨玻璃密度伴小叶间隔增厚。
病毒性肺炎
女,47岁。咳嗽,发热, 不舒服。淋巴瘤史
❖ 亦有以局限性结节阴影,单侧浸润为表现。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男,42岁。发热、气短。艾滋病患者
肺部高分辨率CT

肺部高分辨率CT(HRCT)的应用35例
肺部高分辨率CT与常规胸片、普通断层、常规CT等影像检查相比较,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能清晰显示肺组织细微结构,几乎能达到显示肺组织细微结构活体标志的形态学改变。
对于小叶间隔、小叶支气管和小叶肺动脉,常规CT只能显示HRCT中的30%-47.8%,而且在检查不规则肋胸膜界面、间隔线、小囊性空腔、支气管、细支气管扩张、磨玻璃改变等方面均优于常规CT,而在微结节和浸润的检查上,常规CT要优于HRCT,但又有15%的微结节仅见于HRCT,所以HRCT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作为常规CT显示病变细微结构的重要补充检查手段,以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对一些肺部疾病,特别是弥漫性病变的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院引进的CT机具备了开展这一工作的条件:(1、CT扫描机固有空间分辨率〈0.5mm;2、薄层扫描达1-1.5mm;3、骨重建算法;4、512x512矩阵〉,而且在常规检查同时增加感兴趣区5-15个HRCT层面,既方便也没有明显增加费用,诊断上就可达到预期效果。
我们在一年来对32例患者进行的这一检查,期间还有部分病人因不能配合(体弱、呼吸困难、语言不通)而放弃,有9例常规CT检查正常,HRCT发现病变;3例常规CT检查显示为炎性病灶,H。
高分辨率肺部CT

目录分析
目录分析
《高分辨率肺部CT》是一本专门介绍高分辨率肺部CT技术的医学书籍。通过 对这本书的目录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结构,以及它在医 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目录分析
《高分辨率肺部CT》的目录共分为四部分,分别是绪论、肺部CT成像技术、 肺部病变的CT诊断和病例分析。这四部分内容相互关联,构成了本书的完整体系。
目录分析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肺部CT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这 部分内容为读者提供了对肺部CT技术的整体认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目录分析
肺部CT成像技术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这部分详细介绍了高分辨率肺部CT 的基本原理、扫描方法、图像处理和分析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 习,读者可以深入了解肺部CT成像技术的细节和技巧,为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支 持。
内容摘要
在治疗评估方面,高分辨率肺部CT能够实时监测肺部疾病的治疗效果,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例如,对于肺癌患者,高分辨率肺部CT可以监测肿瘤的变化情况,为医生提供调整化疗方案 或放疗计划的依据。 《高分辨率肺部CT》这本书详细介绍了高分辨率肺部CT的成像原理、应用实践和临床价值,为医 学从业者和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源。通过学习和掌握高分辨率肺部CT技术, 我们可以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各种肺部疾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阅读感受
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非常适合医学初学者和临床医生阅读。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HRCT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相信这本书将会成为我今后学习和工作中的一本重要参考 书籍。
阅读感受
《高分辨率肺部CT》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医学书籍,它不仅介绍了HRCT的基本 知识和应用价值,还通过大量的临床案例展示了HRCT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实际应 用。这本书不仅适合医学初学者阅读,也适合临床医生参考。我相信通过阅读这 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我们的患者提供更好的医 疗服务。
胸部CT检查方法

胸部CT检查方法(一)平扫1.一般扫描病人取仰卧位,双臂上举,先扫定位片,然后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范围。
采用横断位扫描,一般自肺尖至肺底,层厚8-10MM,层距10MM,深吸气后屏气或平静呼吸后屏气时扫描,扫描时间一般为0.7-3S。
感兴趣区可加扫薄层,层厚2-5MM,或加扫高分辨率CT。
2.肺高分辨率CT(HRCT)扫描是指采用较大的矩阵(512X512)、薄层(层厚为1-2MM)和较小视野扫描(两肺扫描野15-30CM,一侧肺为15-20CM),并用骨算法重建的一种肺部扫描技术。
适应症为:(1)肺弥漫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如癌性淋巴管炎、特发性间质纤维化、淋巴管肌瘤、组织细胞增多症、肺气肿及支气管扩张等;(2)估计间质性疾病的活动性,特别是纤维性肺泡炎;(3)为更好地显示结节性病灶的形态特征,如发现病灶内钙化或有脂肪,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4)为更好地显示支气管阻塞性病变;(5)病人呼吸困难、咯血或临床疑为弥漫性肺病,但胸片正常或诊断不明者;(6)引导穿刺活检。
HRCT扫描方法有三种:(1)用层厚1-2MM、间隔10MM作全肺扫描,适合于发现支气管扩张;(2)在普通CT扫描的基础上,分别在主动脉弓、肺动脉平面及膈肌上1-3CM各扫1-3层,适用于肺弥漫性病变;(3)在普通CT基础上,在孤立结节或可疑支气管狭窄的病灶处加扫3-4层HRCT,层距依病灶大小而定,一般为1-5MM,以便清楚显示病灶细节。
3.动态CT扫描当病人用力深吸气和深呼气时,对指定层面的气管或肺野作一系列快速CT扫描,以获取其衰减直和结构在呼吸运动中改变的资料。
通常采用电子束CT(EBCT)或螺旋CT扫描。
检查方法为:(1)用EBCT扫描:病人仰卧,于主动脉弓、气管分叉及膈上三处,病人用力吸气、呼气,6秒内作10次扫描,每次扫描时间为100毫秒,间隔500毫秒,层厚1.5-3MM;(2)用螺旋CT扫描:有报道,扫描始于上一次深呼气末2-3秒,止于再次深呼气末1-2秒,扫描全过程为10-12秒,层厚3MM,间隔10MM,采用部分扫描资料重建,一次扫描获20-24幅连续图象。
弥漫性肺病的CT诊断与鉴别

正常HRCT的常见征象及伪影
叶间裂(厚度小于1mm,边缘光滑,均一厚度)
正常HRCT的常见征象及伪影
a
a. 双侧下肺近心脏处, 肺血管脉动伪影。低密度区, 可以错当作扩大的支气管
主 叶 裂 伪 影 b
血
管
双
重
伪
c
影
气管解剖:
气管由软骨和肌纤维 组成。 自环状软骨 (C6下缘)至隆突( T5上缘)长度10-12cm。 以胸骨柄为界分胸外 和胸内段,前短后长。 气管平均直径17-19mm, 男略粗。气管厚度为 1-2mm。冠为矢状1/2 即“鞘状”气管,通气量 减少。 气管变异很少。(偶见 气管分叉上2cm,供应 右尖内段)
病变分布?上下野功能不尽相同,不同疾病分布不同
下野有最大通气和灌注,由于淋巴流动强而增大了防御能力;上 野有较高的氧张力和pH值,淋巴流动少;肺尖机械压力大;
肺容积改变?正常、增大、变小,有助鉴别
常规螺旋CT检查意义
由于没有重叠,认识病变远较胸片准确、 可靠,从分布上较胸片更准确
Bergin根据弥漫病变在CT的位置而分类
结节:淋巴管播散、结节病、矽肺、淀粉样变 不规则:间质纤维化、石棉、过敏
小叶间隔增厚
小叶间隔增厚 (thickening of interlobular septa )
右侧肺小叶间隔增厚
癌性淋巴管炎
小叶间隔增厚鉴别诊断流程
不规则、肺破怀
光滑
间隔增 厚为主
毛玻璃 影为主
结节
按蜂窝 鉴别诊断
结节病、石棉肺
及血管网组成, 是肺的功能单位。
(执行肺换气功能的基本单位)
肺腺泡(初级肺小叶)结构 (执行肺换气的基本功能单位)
高分辨率肺部CT

天铁医院放射中心 王献忠
感想
王主任的讲座很好,内容丰富,采用互动式的方 法,对学习和理解肺部弥漫性疾病很有启发和帮 助。原来版本为英文加部分中文注解,为了便于 不熟悉英文的人学习,略加以译编,英文仅保留病 名及特殊专业术语,其余删除。有些空白的幻灯 片进行补充,是否对,未经王主任本人同意,请 原谅。短暂的讲座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讲座只 是一个开始,接下来需要更多的实践。 唐都医院放射科 徐山淡2008-10
右肺门肿块,纵隔淋巴结肿大(纵隔窗)。
肺淋巴道转移瘤(Pulmonary Lymphangitic Carcinomatosis,PLC )。 癌性淋巴管炎—血行播散到肺间质和淋巴 系统,或像本例那样直接通过淋巴途径引 起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 诊断:右肺癌、癌性淋巴管炎,并小叶间 隔增厚。
淋巴播散示意图
例5,女性,60岁,乳腺癌术后,现呼吸困难。
分析:(1)小叶间隔增厚(thickening of interlobular septa )。
分析:(2)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增厚 (thickening of the peribronchovascular interstitium)。
支气管袖口征―peribronchial cuffing‖ 。
正确答案:是 (d),结节病(sarcoidosis) 小叶间隔结节状改变可见于结节病、癌性淋巴 管炎、尘肺。 支气管血管间质、胸膜下间质结节状改变—对 结节病有特征性的诊断意义。
例10 ,男性,42岁,轻度 气短几年。
小叶间隔增厚吗? (a) 是(Yes)。 (b) 否(No)。
增厚的小叶间隔。
正确答案(a) 肺水肿(Pulmonary edema)。 因有心脏病史, 典型的异常, 对称和明显肺 小叶间隔增厚。
肺高分辨率cthrt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ppt课件

7.伪影及识别
(1)线状伪影
由高对比物质如肋骨、椎体、金属物品等 的边缘所产生,在HRCT上表现为细线状、 放射状阴影。
产生因素有折叠和相关噪声,前者即使用 高kVp和mA也不能改善,后者可改用标准 重建算法,可改善图像,如对肺尖部病灶做 HRCT时要考虑到这一点。
肺尖部线状伪影
(2)运动伪影
目前认为<3mm以下的层厚即为薄层扫描, 到底选1mm,2mm还是3mm,视情而定, 我们认为一般选2mm(也有人认为1.5mm) 就完全满足HRCT的诊断要求;
3-5mm层厚是界于薄层与常规CT层厚之 间,故称之为亚薄层CT扫描。在某些情况下 如2cm大小肺内结节、较大的肺内弥漫性病 变,亚薄层扫描亦能满足诊断需要。
(3)当常规CT发现局灶性病变时如孤立性 结节等:
应在病灶处另加扫HRCT,根据病灶大小 可选择扫描层数和层厚;一般2cm病灶行全 病灶连续扫描,层厚<2mm;2-3cm病灶 选3mm层厚全病灶连续扫描;3-5cm病灶 选5mm层厚全病灶连续扫描。
(4)常规CT显示可疑局部支气管扩时
在局部连续加扫2mm,4-5层HRCT;当 常规CT正常,而临床高度怀疑支气管扩张时, 可采用10mm层距,从肺尖扫描至肺底,以 便发现较轻微的支气管扩张。
(3)HRCT扫描的必备条件
使用高空间频率算法(骨重建算 法)是HRCT的必备条件。高空间 频率算法比标准重建算法增加 30%以上的空间分辨率。
(4)空间分辨率与密度分辨率之间关系
空间分辨率越高,密度分辨率越低, 反之亦然。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增加X 线剂量kVp和mA(见后述),提高由高空 间分辨率所致的低密度分辨率,最终达 到HRCT图像既有高的空间分辨率又有 优质密度分辨率统一完美的有机结合。
肺弥漫性病变结节HRCT特征分析

无
淋巴管周围结节和随机分布的结节 片状或簇状分布 肺下叶较多 弥漫均匀分布, 轴心间质受累较 少 、肺基底较著 随机分布的结节
4
小叶中心性结节
5
“小气道结节”“树 芽征” :分枝状结 节样小叶中心结构 “腺泡结节”“气腔 结节”:无定形磨玻 璃样结节影
胸膜下及支气管 血管束疾病
男,38岁
半年来气憋、干咳、少痰 伴胸痛、无咯血和发烧
开面粉厂 3 年
问题:粟粒样结节是什么?
—————————
血行性转移瘤 血行性粟粒性肺结核
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
面粉尘肺 结节病
答案:
—————————
支气管镜透壁肺活检 肺结节病
病例 2
男,54岁
脊髓压迫、截瘫 1月余 伴发热、咳嗽、咯痰、气短等
临床化验白细胞和癌标增高
既往:嗜烟、采矿场工作5年
胸椎CT/MR: 多发低密度和异常信号、椎体压缩
胸片: 右上占位、双肺粟粒样结节
胸部HRCT: 右上占位、双肺粟粒样结节
胸部HRCT: 右上占位、双肺粟粒样结节
胸部HRCT: 右上占位、双肺粟粒样结节
肺腺泡(初级肺小叶)
肺腺泡间隔
肺细叶支气管 肺泡管
肺细叶静脉 肺细叶动脉
肺小叶
腺泡
肺小叶分区示意图
次级肺小叶:中央的终末细支气管分支成呼吸性细支气管 和由肺泡组成的腺泡,淋巴管和静脉走行在小叶间隔内
小结节的分布
唐僧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分布——来源——性质
肺内多发小结节的解剖分布类型
肺间质解剖基础
• 外围间质,又称胸膜下间质:外围间质分布在肺脏表面, 与脏层胸膜有关,并伸入肺内构成小叶间隔。小叶间隔的 结缔组织内含有肺静脉和淋巴管。在肺脏的前、侧和膈面 小叶间隔最厚,在肺脏的外围部比中心部较厚。上叶比下 叶明显,小儿比成人显著。正常成人小叶间隔最厚之处为 0.1mm。 • 间隔间质,又称小叶内间质、肺泡间质:肺泡壁含有毛细 血管、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及各种细胞。 • 正常肺的HRCT仅能显示轴心间质,偶见小叶间隔,而间 隔间质不能显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嗜酸性细胞性肺炎
❖ 吕弗琉于1932年首先描述本病,故又名吕弗 琉综合征(Loffler's syndrome)。其特点为游 走性肺部浸润伴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增高, 肺部愈。
临床表现
❖ 本症可无症状,仅在X线检查时偶被发现,多数患者有轻微 咳嗽,少量粘痰,可有乏力、头痛、纳差、低热和胸闷等, 类似感冒。X线表现常为密度较淡、边界不清的片状阴影, 分布于单侧或双侧肺部,呈短暂游走性,多在1~2周消失, 又可在其他部位出现,时间多数不超过1个月。
影像学表现
❖ 一侧或双肺中、下野沿支气管走行分布的斑片状云 雾状阴影。呈非节段性分布。
❖ 两肺弥漫分布的粟粒状和网线状阴影,边缘模糊, 两肺中、下肺野病灶较密集。
❖ 病变呈游走性,在短时间内可一处病灶吸收,他处 又出现新病灶,这种病灶的暂时性和迁移性是较为 特征性的X线表现,故又名游走性肺炎。
过敏性肺炎
过敏性肺炎
❖ 过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是一组 由不同致敏原引起的非哮喘性变应性肺疾患,以弥 漫性间质炎为其病理特征。系由于吸入含有真菌孢 子、细菌产物、动物蛋白质或昆虫抗原的有机物尘 埃微粒(直径<10μ)所引起的过敏反应,因此又 称为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
磨玻璃密度
空气潴留
解析
❖ HRCT示边界不清的磨玻璃密度影。病灶区域的透亮区代表 空气潴留。
❖ 最可能的诊断:病毒性肺炎、肺出血、肺水肿、过敏性肺炎? ❖ 过敏性肺炎:与宠物鸟接触史有关。磨玻璃密度伴透亮区
(空气潴留)表现典型。 ❖ 诊断:过敏性肺炎。呈现磨玻璃密度和空气潴留。
解析
❖ 补钉状磨玻璃密度与“空气潴留”所致透亮区复合影像学改 变高度提示过敏性肺炎。本病常见磨玻璃影及斑片状透亮区 (磨玻璃密度反映肺渗出及细支气管炎,斑片状透亮区由 “空气潴留”所致)。这丰富多彩的表现被比作香肠,故被 称为 “猪头肉冻征”(猪头肉冻由猪的不同部分制成)。肺 的“猪头肉冻征”强烈提示过敏性肺炎。
女,46岁。进行性气促、 低热、干咳,模型铸造工
HRCT示片状磨玻璃密度区, 充气支气管相对肺实质“较黑”
小叶透亮区
解析
❖ 首要异常是实变还是磨玻璃改变:实变、磨玻璃密度? ❖ 磨玻璃密度:HRCT示肺异常密度影,在密度增高影内可看
到肺血管影像。 ❖ 最可能的诊断:病毒性肺炎、肺出血、肺水肿、过敏性肺炎? ❖ 结合患者模型铸造史考虑过敏性肺炎可能更大。 ❖ 诊断:过敏性肺炎。呈现磨玻璃密度。
❖ “猪头肉冻征”是指与正常肺实质相比,斑片状稍高密度影 与斑片状稍低密度影同时存在的复合影像。
猪头肉冻征
❖“猪头肉冻征”是指 与正常肺实质相比, 斑片状稍高密度影与 斑片状稍低密度影同 时存在的复合影像。 ❖肺的“猪头肉冻征” 强烈提示过敏性肺炎。
过敏性肺炎
女,56岁。慢性咳嗽,首次发生在燃烧发霉的木头时
❖ 周围血白细胞可正常或稍增高,嗜酸粒细胞明显增高,可 达10%~20%。痰液中亦可见到较多嗜酸粒细胞。
病因
❖ 寄生虫:如蛔虫,弓蛔蚴虫和丝虫; ❖ 药物:如青霉素,对氨基水杨酸,肼苯哒嗪,呋喃妥因,氯
丙嗪,磺胺制剂; ❖ 化学过敏物质:如蒸气形式吸入的碳化镍; ❖ 真菌:如烟曲霉,它引起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见后述)。 ❖ 尽管疑有过敏性机制,但大多数嗜酸性细胞肺炎病因不明。
讨论
❖ 常规CT检查均为吸气相;呼气时肺内的含气量明显 减少,正常肺野的透光度应均匀或阶梯性降低;合 并小气道管腔狭窄或闭塞时,相应肺泡内的气体不 能呼出而呈片状低密度,称之为“空气潴留征”。 所以呼气相CT主要判断有无小气道的病变,一定程 度上反应了肺的局部通气功能。
过敏性肺炎
女,57岁。进行性气短,低 热,干咳。宠物鸟接触史
讨论
❖ 过敏性肺炎 (HP) 是一种过敏性肺疾患。原因包括 吸入多种 抗原的灰尘. 农民肺即是最为熟知的过敏性肺炎,为吸入潮 湿的干草中真菌有机体所致。
❖ HRCT一般为首次接触抗原数周至数月后亚急性期表现。细 支气管炎是过敏性肺炎典型表现。
❖ 典型表现:磨玻璃密度(80%) ,小的边界不清的磨玻璃密度 小叶中心结节 (80%),斑片状小叶透亮区、空气潴留。
发病机制
❖ 本病多见于吸入抗原3~6小时后开始出现症状, 6~8小时达高峰,24小时左右消失,如接触含真菌 之稻草引起的“农民肺”,对鸟粪中动物蛋白过敏 的“饲鸽者肺”等。
❖ 组织学损害在急性期是以肺泡壁为主的淋巴细胞浸 润,继而是单核细胞浸润和散在的非干酪化性巨细 胞肉芽肿,后期是肺组织纤维化和机化的阻塞性细 支气管炎。
嗜酸性细胞增多提示为第Ⅰ型过敏反应,但其它特点(血管 炎,圆细胞浸润)提示为第Ⅲ型亦可能为第Ⅳ型反应。
实变 磨玻璃密度
小叶透亮区
解析
❖ HRCT示右肺上叶补钉状实变影,但该患者突出的异常是补 钉状、地图状磨玻璃密度影及一些小叶透亮区。病变上肺野 优势下肺野较轻。
❖ 实变的磨玻璃密度、正常肺组织及斑片状透亮区复合影像学 改变支持什么诊断:机化性肺炎、过敏性肺炎、肺泡蛋白沉 积症?
❖ 诊断:过敏性肺炎。这是“猪头肉冻征”的另一个例子, 这 种复合表现强烈支持过敏性肺炎。本例开放性肺活检证实为 HP.
肺部弥漫性病变的高分辨率CT (HRCT)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
❖ 本课件主要包括二个方面内容
一、肺部弥漫性病变(高密度型部分) 二、肺部弥漫性病变(低密度型部分)
一、肺部弥漫性病变的HRCT诊 断与鉴别诊断
(高密度型部分)
毛玻璃影
❖ 毛玻璃影(ground-grass opacity, GGO):其病理基础为肺 泡壁间质的增厚,同时肺泡腔内充满炎性细胞、渗出液及受 损细胞碎片;慢性期纤维细胞浸润修复受损肺组织,残留肺 泡及细胞碎片导致受累区域肺内含气量下降,病理提示约35 %左右GGO可发生纤维化。HRCT均表现为肺内淡薄的稍高 密度影,边界模糊,其特点在GGO区域仍可见到肺血管及 支气管形成的纹理影, GGO的出现高度提示肺组织疾患的 活动性,为可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