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汉语方言声调演变的根源考释

合集下载

维吾尔语喀什土语的语流音变现象

维吾尔语喀什土语的语流音变现象

维吾尔语喀什土语的语流音变现象喀什土语是维吾尔语的一个重要方言,它主要在中国西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使用。

作为维吾尔语的一种方言,喀什土语在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语流音变是喀什土语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它在语音上表现为一些音素的变化。

本文将对喀什土语的语流音变现象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其特点和规律。

一、语音系统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喀什土语的语音系统。

喀什土语与标准维吾尔语在语音系统上有一些差异,主要表现为声母、元音和韵尾的变化。

标准维吾尔语中的/p/、/t͡ʃ/、/k/三个擦音在喀什土语中分别变为/b/、/d͡ʒ/、/g/;标准维吾尔语中的/i/、/u/两个元音在喀什土语中发展为/ɛ/、/o/;韵尾的变化则表现为标准维吾尔语中的/-n/韵尾在喀什土语中变为/-ŋ/。

喀什土语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借词和方言词,这些词汇的发音也会受到所在地区语音系统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二、语流音变现象喀什土语中的语流音变主要表现在辅音的浊化和元音的合并上。

首先是辅音的浊化现象。

在语流中,一些清辅音会被相邻的浊辅音影响而发生浊化。

/p/变为/b/、/t/变为/d/、/k/变为/g/等。

这种现象在喀什土语中非常普遍,几乎所有的清辅音都有可能发生浊化。

其次是元音的合并现象。

在语流中,两个相邻的元音会相互影响,导致它们在发音上合并成一个新的元音。

这种现象在喀什土语中也很常见,特别是在快速语速下更加显著。

/i/和/ɛ/在语流中容易发生合并,产生一个介于两者之间的元音。

三、语流音变的规律对于喀什土语中的语流音变现象,我们可以总结一些规律。

首先是语速对语流音变的影响。

一般来说,语速越快,语流音变就越显著。

这是因为在快速语速下,发音的时间较短,相邻音素之间的影响更加明显。

其次是音位环境对语流音变的影响。

不同的音位环境对语流音变的影响也不同。

有些音素在特定的音位环境下更容易发生浊化或合并,这与音位环境对发音的影响有关。

说话者的语音习惯和口音也会对语流音变产生影响。

新疆汉语方言研究概述

新疆汉语方言研究概述

BI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2021年第2期(总第206期)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No.2.2021General.No.206收稿日期:2020-10-12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哈萨克族系谱的数字化研究”(2016Btq087);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哈萨克医药文献收集整理及数字化研究”(15yjczh202)作者简介:刘飞(1981—),男,新疆哈密人,副研究馆员,从事数字图书馆、哈萨克系谱、新疆方言研究;于丽(1975—),女,乌鲁木齐人,副教授,从事汉语语言学研究。

一、引言汉语方言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语言学研究的重点,最早开始对新疆汉语方言进行研究的是刘众升先生,1958年他在《新疆汉语语音与北京音有什么区别?》(《方言与普通话集刊》)一文中对比研究了新疆汉语方言语音与北京音的异同,此后陆续有“关于新疆汉语方言”的研究。

根据中国知网检索的统计结果,到目前为止,关于新疆汉语方言的语音、语法、词汇以及其他方面研究的论文有180多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共有27篇,学术期刊论文则有160多篇。

多年以来,众多学者为新疆汉语方言的研究倾注心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

二、新疆汉语方言已有相关文献研究(一)方言语音研究方言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语音的变化尤其明显,因此从语音角度出发研究方言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关于新疆汉语方言的语音研究已取得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刘俐李《新疆汉语方言语音特点的扩散》研究发现,新疆乡土汉语与新疆普通话的相互交融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新疆汉语方言,这是新疆汉语方言语音最突出的特征[2]。

董印其在详细总结了新疆汉语方言不同片区的语音,结果发现声调是新疆南北两个片区语音的最大差异,声母、韵母的差异则很小[3]。

曾缇通过研究发现,新疆的奇台方言发音特点主要集中于声母、韵母系统及声调系统上[4]。

普通话声调变化规律讲解

普通话声调变化规律讲解

声调变化的音强特征
声调的音强变化 是普通话声调变 化的重要特征之
一。
添加标题
在普通话中,声 调的音强变化与 音高变化密切相 关,不同声调的
音强不同。
添加标题
在普通话中,上 声的音强最弱, 其次是阳平,最 强的声调是去声。
普通话声调的音 强变化规律可以 帮助人们更好地 掌握普通话的语 音特点,提高语 音的准确性和自
“八”的变调规 则:在阴平、阳 平、上声前不变 调,在去声前变 阳平。
上声的变调规则
上声+非上声(非上 声指阴平、阳平、去 声和轻声)→35调

两个上声相连,前一 个上声变阳平
上声+上声→21调值
三个上声相连,前两 个上声变阳平
普通话声调变化的语音特征
第三章
声调变化的音高特征
声调变化与音高变化密切相关题
声调变化的音色特征
音高变化:普通话声调的高低变 化是音色变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音长变化:普通话声调的长短变 化也是其音色变化的特征之一, 不同声调的音长也不同。
音强变化:声调的强弱变化也是 音色变化的表现之一,不同声调 的音强不同。
音质变化:普通话声调的音质变 化也是其音色变化的特征之一, 不同声调的音质也有所不同。
普通话声调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
声调的定义
声调是汉语音节中不可缺少的 部分,用来表示音节的高低、 升降和变化。
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分别是 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声调的变化可以表达不同的意 义和情感,是汉语语音的重要 特征之一。
掌握声调的变化规律对于提高 普通话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具 有重要意义。
普通话声调的种类和作用
普通话声调变化规 律
X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中文语音学中的声调变化研究

中文语音学中的声调变化研究

中文语音学中的声调变化研究中文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的音位、音系、音变、音义等问题的学科。

在中文中,声调的变化是一项关键研究领域,它在语言交流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文语音学中的声调变化及其研究进展。

一、声调的定义声调是语言中用来区分词义的音调形式。

在中文中,声调是一种固定的音调模式,它可以改变词义。

以汉语普通话为例,普通话中的声调有四个基本调和一个轻声。

第一声调是高平调,第二声调是高降调,第三声调是低升调,第四声调是高降调,而轻声则指的是声调很短暂,发音不显著的音节。

二、声调变化的原因在中文语音学中,声调的变化一般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语法结构:在某些语法结构中,有的词语的声调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双宾语结构中,动词的声调会发生改变。

2. 语音环境:在某些语音环境下,声调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连续说话的过程中,声调会受到前一个音节的影响。

3. 词义差异:在中文中,不同的声调可以产生不同的词义。

例如,“ma”的四个声调分别对应着“妈”、“麻”、“马”和“吗”这四个不同的词义。

三、声调变化的研究方法在中文语音学中,研究声调变化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手段收集数据,分析声调变化方面的规律。

实验方法可以利用声学仪器来记录和分析声音。

例如,利用电子仪器可以准确地测量声调的频率和振幅,并进行数据分析。

2. 田野调查: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收集地方方言中声调变化的实际情况。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更加贴近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

3. 文献研究: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分析,总结出声调变化的规律。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提供新的思路和观点。

四、声调变化的研究成果中文语音学中的声调变化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例如,在一些田野调查中,发现不同地方的方言在声调变化方面存在差异。

这不仅丰富了对语音学的认识,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此外,一些学者还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声调的变化与语音产生的部位、唇型等因素有关。

近40年新疆汉语方言比较研究述评

近40年新疆汉语方言比较研究述评

语言与翻译2020年第2期近40年新疆汉语方言比较研究述评刘飞1,彭嬿2,于丽3(1.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乌鲁木齐830011;2.新疆大学中国语言与文学学院,乌鲁木齐830046;3.新疆医科大学语言文化学院,乌鲁木齐830011)摘要:从新疆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角度出发,梳理近40年来众多学者关于新疆汉语方言的语音比较研究、词汇比较研究、语法比较研究、历史比较研究、地域文化比较研究等5个方面研究成果,总结和分析出当前关于新疆汉语方言比较研究存在的主要特点,并提出新疆汉语方言比较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新疆;汉语方言;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H17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0823(2020)02-0091-061.引言新疆,位于祖国西北边陲,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

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设置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一直以来新疆都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西汉后历朝历代都曾在新疆设官置守、派遣官吏人员。

汉族在新疆定居并且繁衍生息历史久远,新疆的汉语方言也逐渐发展起来。

依据不同的方言语调特征,新疆的汉语方言主要有三种:中原官话南疆片、兰银官话北疆片、北京官话片。

前两片是新疆各民族之间语言相互影响、渗透而形成的,它们在语法和词汇上差别较小,语音上存在较大差异。

北京官话片是在吸收前两片的语音特点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新疆普通话(刘俐李1993)。

中原官话南疆片和兰银官话北疆片汉语方言的基本形成,主要受到清代乾隆和光绪年间两次移民浪潮的影响。

而20世纪50、60年代关内汉民大规模迁移,形成了独特的北京官话片新疆汉语方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90年代期间新疆汉语方言百花争艳,全面发展。

汉语方言的研究通常包括描写法和比较法,最为基础的方法主要是描写法,而比较法则是在描写法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汉语方言发展的重要工具。

二者相辅相成又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汉语方言研究深入发展(李康澄2014)。

维吾尔语喀什土语的语流音变现象

维吾尔语喀什土语的语流音变现象

维吾尔语喀什土语的语流音变现象维吾尔语喀什土语是维吾尔语的方言之一,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的土语。

它在维吾尔语家族的语言中有着独特的音韵特点,同时也受到周边语言的影响,产生了一些语流音变现象。

本文将就维吾尔语喀什土语的语流音变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其规律和特点。

维吾尔语喀什土语中的音韵现象主要体现在辅音、元音和声调上。

首先是辅音方面,喀什土语与标准维吾尔语在辅音音韵上存在一些差异。

在喀什土语中,一些辅音会发生浊化现象,即清辅音变成对应的浊辅音。

标准维吾尔语中的[k]在喀什土语中会变成[g];[t]会变成[d];[p]会变成[b]。

这种浊化现象是喀什土语中比较普遍的音变规律。

其次是元音方面,喀什土语的元音系统与标准维吾尔语有所不同,存在一些语流音变现象。

喀什土语中的元音数量较少,有些元音在特定情况下会发生合并或转化。

标准维吾尔语中的[e]和[æ]在喀什土语中会被合并成[æ];[o]和[u]会被合并成[o]。

在特定语境下,元音之间还会发生转化的现象,例如在词尾的元音发生变化时,会使得元音发生开合的转变。

这些语流音变现象为喀什土语的语音特色增添了一些独特的魅力。

最后是声调方面,喀什土语与标准维吾尔语在声调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标准维吾尔语的声调比较规范,包括高平调、高升调、低平调和低降调。

而在喀什土语中,由于受到周边语言的影响,声调的变化会比较复杂。

一些词语的声调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在连读时或受语境影响时会出现声调的转变。

这种声调的变化也是喀什土语中的一种语流音变现象。

维吾尔语喀什土语的语流音变现象在辅音、元音和声调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规律和特点。

这些语音变化是喀什土语区别于其他维吾尔语方言的重要特征,也是其语音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这些语流音变现象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喀什土语的语音特点,丰富我们对维吾尔语家族的语言的认识。

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的学者对喀什土语的语音特点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探讨其语音规律和变化,为维吾尔语语言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汉语言方言学笔记资料

汉语言方言学笔记资料

汉语言方言学笔记资料第一篇:汉语言方言学笔记资料《汉语方言区分的几个问题》李荣壹、汉语方言分区的层次:1948年《中国分省新图》里头的一幅全国图把汉语分为“北方官话、西南官话、下江官话、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语、粤语、闽南语、闽北语、徽州方言”等十一区。

----参考以前的方言图,本图集的方言区画最多分为下列五个层次:大区-----区-----片------小片------点以吴语为例:区之上是大区。

官话区是个大区,包括北京官话、北方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胶辽官话、江淮官话等七个区。

贰、汉语方言分区的命名2.1通名部分方言分区需要有一套合适的名目。

(见上)语言、方言的名称。

“文”字专用作有文字的语言的名称。

中文华文、华语、中国话。

英文、英语、英国话。

“方言、语、话”都用作方言的名称、方言--吴方言粤方言闽方言闽南方言客家方言苏州方言温岭方言语-----吴语粤语闽语闽南语客家语苏州语话----闽南话客家话苏州话温岭话官话白话平话“方言土语”常常连用。

“腔”字用来指语言的的腔调和方言的派别。

“音”字用来指语音或口音。

有的旧小说用“乡谈、乡语”指方言。

2.2专名部分方言的名目有专名和通名部分之别。

比方说,“吴语区、吴语、苏州话”,“区”字是指分布范围的通名部分,“语”字和“话”字是指语言、方言的通名部分,“吴”字是专名部分,“苏州”也是专名部分。

跟通名部分一样,专名部分尽可能使用现成的字眼,加以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力求做到意思明确,避免含混。

最重要的是“区、片、小片、点”各层次的专名要有分别。

“粤语(方言)”指区“广府话(方言)”指片“广州话(方言)”指点县或县以下调查点的方言,一般是用地名加“话”字,例如;“温岭话、沁水城关话、沁水端氏话”。

“吴语区、粤语区”等可沿用传统名目。

《方言》1985.2-5《官话方言的分区》提出“晋语”和三个新的官话名目。

“晋语”和“山西方言”的区别。

(注:有学者持不同观点------)1)现在内蒙古西部很多汉民原来是从山西迁出去的。

维吾尔语喀什土语的语流音变现象

维吾尔语喀什土语的语流音变现象

维吾尔语喀什土语的语流音变现象维吾尔语喀什土语是维吾尔语的方言之一,使用广泛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的喀什地区。

在维吾尔语喀什土语中,存在着一些语流音变现象,这些现象是语言演变的产物,也是维吾尔语方言特有的现象。

一、元音韵尾现象维吾尔语喀什土语存在元音韵尾现象,即在词尾加上元音韵母,发音时较长,声调也比较低。

例如“نەخېي”(月光)的“ن”读作鼻韵尾,发音长而低,变成“ڭىنەخېي”。

类似现象在其他方言中也存在。

二、后缀变化现象在维吾尔语喀什土语中,有些单词的后缀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后缀变化现象。

例如,“ناس”(数数)在受格后变成“ادناس”,表示“在某种情况下数数”。

类似的还有“يساج”(坐)在复合格后变成“ىكىدىساج”(坐的时候)。

三、元音和辅音的双写现象在维吾尔语喀什土语中,重读音节的元音和辅音有时会双写,以强调读者注意。

例如,“نۈكتۈئ”(普通)的“ۈ”和“ك”就被双写为“نۈۈكتۈۈئ”。

类似的还有“نەگۆئ”(空心)的“ۆ”和“گ”被双写为“نەگۆۆئ”。

在维吾尔语喀什土语中,元音和辅音有时会省略,以表现方言特色和语音规律。

例如”;ناكنەماس”“““ماك”(肉)在阴阳平衡的词尾和复合格后省略第一个“م”变为“اك”、قىلنەاس”。

类似的还有“ەسسەئ”(热情)“”(大衣)在格后省略第一个“م”变为“نەاس、“、كىلەەەەەئ”(在热情中)。

在复合格后省略第一个“س”变为“ەەەەەئ”在维吾尔语喀什土语中,元音和辅音有时会发生交替,以表达方言特色和语音规律。

“、كەچيىئ”(在天气中);“شوق”(鸟)在”例如,“نىيىئ”(天)在受格后变为“ىكىديىئ“شلاشوق”(鸟瞰)。

、”格后变为“اتشوق综上可得,维吾尔语喀什土语中存在着一些语流音变现象,这些现象表现出了该方言的语音规律和特点,同时也反映出了维吾尔语的演变历程和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间 彼此 区别 且 据 以分 区 的首 要 因 素 也 是 声 调 。 恰 恰是 声调 的 差异 使 兰 银 官话 北 疆 片 和 中原 官话
南 疆 片区别 开来 。
两 大类 。一类 是 自身语 言 系统 特 别是 语 音 系 统 内
部 的原 因 , 如音 系 的简化 , 例 声母 清浊对 立 的消失 , 入声 韵塞 音尾 的 丢 失 , 调值 之 问的 相 近 度 , 连读 音 变 的影 响 , 语 的 多音 节 化 , 等 。另一 类 是 自身 词 等
有关 南 疆汉 语方 言声 调演 变 的原 因 , 一些 学者
做过 猜 测 , 俐 李认 为 : 南 疆 片 的声 调所 以减 少 , 刘 “ 与其 所处 语 言 环 境 密 切相 关 。 …… 南疆 处 于维 吾 尔人 众 多的环 境 中 , 定受 无声 调 的维 吾 尔语 的影 必 响 。 l 在这 个基 础上 , 有彭媾 、 印其继 续研究 , ”2 _ J 又 董 他们更 是着 重 指 出 了阿 尔 泰 语 系 的 影 响 。彭 媳 认
言 和历史 事实 的地 方 , 尚需 进一 步严 加考 证 。
外 部原 因所 导致 的演 变结果 系统 性差 , 往演变 得 往
不 彻底 , 造成 很 多异读 ( 一字 多调 ) 现象 。 J ” 从 内部 原 因来 说 , 一 般 认 为 声母 的清 浊 是 影 “
响 汉 语 方 言 声 调 演 变 的 主 要 原 因 。 方 言 声 调 的 分
朱 新 翔 欧 阳伟 2 ,
( 什 师 范 学 院 1 党 委 宣 传 部 ; . 文 系 ,新 疆 喀 什 8 4 0 ) 喀 . 2人 4 0 8 摘 要 : 于 南 疆 汉 语 方 言声 调演 变 的 原 因 , 者 们 普 遍 认 为 是 阿尔 泰 语 系影 响 的结 果 。 但 这 个 解 说 没 有 揭 示 关 学
方言 里 , 常常 以其 中某一 类原 因 为主 。因而在 具体 的方 言里 , 声调 的演 变 常常是 以某 一种类 型 为主要 形 式 的 。就 随着 移 民而 来 形成 的南 疆 汉语 方言 而
出 真 正 的 原 因 。 从 历 史 史 实 上 看 , 疆 汉 语 方 言 最早 是 属 于 中原 官 话 关 中 片 , 于 甘 肃 河 州 移 民不 断 大 规 模 涌 南 由 人 , 疆 汉 语 方 言受 到 中原 官话 河 州 片 的深 刻影 响 , 调 才 改 变 为 现 在 的 面貌 。 南 声 关键 词 : 疆 ; 言 ; 调 ; 变 南 方 声 演 中 图 分 类 号 : 7 . H1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64 2 2 1 )40 4 .4 10 —3 X(0 0 0 .0 50
的声 调 演 变 情 况 来 看 , 致 声 调 产 生 演 变 的 原 因 有 导
在两个 方 言片 , 个 是 兰 银 官话 北 疆 片 , 个 是 中 一 一 原官话 南疆 片 。 这 两 种 方 言 有许 多 共 同之 处 , … 例
如声母 和 韵母 系统 基本 一致 , 调也都 有 三个 。汉 声 语 方 言 中最显 著 的音 系特点 是声 调 , 中国北方 方 而
语 言 系统外 部 的原 因 , 如强 势 方 言 、 通话 或 其 例 普 他 语 言 的影 响 。这两 大类 原 因的性 质很 不相 同 , 因 此, 由它们 导 致 的 演 变 过 程 和 演 变结 果 也 很 不 一 样 。 比如 , 由内部原 因导致 的演 变过 程往 往是渐 变 的, 由外 部原 因导 致 的演 变 过 程 则 往 往是 突 变 的 。 内部原 因所 导致 的演 变结 果具 有很强 的 系统性 , 而
第 3 卷 第 4期 1
2 0年 7月 01
喀 什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Ka h a a h r l g o r a s g r Te c e sCol e o e
V O . NO. 131 4
J1 0 0 u.2 1

南疆汉语方言声调演变的根源 考释
化 以声母 的 清浊对 声 调的调类 、 调值所 产生 的影 响
为前 提 , 调类 的归 向则 是具 体方 言按照 调值 相 同或 相 近的原 则进 行重 组 的结果 。 j ”7 当然从 理 论 上 说 , 因 和 外 因 可 能 同 时 起 作 内 用 。 可能 单独 起作 用 。但在 一定 时代 一定地 区 的 也
汉语 方 言学 界通 常认 为 : 疆汉 语方 言 目前 存 新
“ 考察 声调 的演 变 , 该从 演变 的原 因 、 变的 应 演 过 程 和演变 的 结果 三 个 方 面 着 眼 。其 中演 变 原 因 是 问题 的关 键 , 因为演 变原 因直 接影 响到 演变过 程 和演 变结果 。从 汉语 方 言 中 已经 发生 和正 在 发 生
为 :新 疆 和青 海地 区汉 语 方 言 的诸 多 区域 语 言 特 “
征 , 阿尔 泰 语 言 及 汉 藏 语 言 特 征 在 地 域 上 的 扩 是 散 。 J研 究新 疆 汉语 方 言声 调 数 目减 少 的原 因 , ” ‘ ‘
不 能仅 从其 内部 找原 因 , 还要 结合 长期 的语 言接 触 来 进行探 讨 。尤 其 是 影 响 最 为广 泛 和深 入 的 维 吾 尔 语 。 J 印 其 认 为 : 新 疆 方 言 只有 三 个 声 调 , ” 董 “ 这 与受 阿尔 泰语 系 的语 言影响 不无关 系 。 J ” 几 位 学 者 的共 同点 就 是都 认 为 南疆 汉 语 方 言 声调 演 变与 阿尔 泰 语 系 特 别是 维 吾 尔 语 的 影 响 有 关 。限 于材 料和条 件 , 三位 学者 都没 有就 上述论 点 提 出相应 的 足够 的论据 。这 些论 点本 身也 有不 足 , 失之 于绝对 , 存 在 着 不 严谨 之处 , 都 有许 多不 合 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