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资料 (3)

天宫一号资料1. 简介天宫一号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一款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在中国空间站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是为中国航天员提供一个长期在轨工作和居住的空间环境,并进行空间科学实验以及技术验证。
天宫一号天宫一号天宫一号的设计寿命为两年,总重量约为8.5吨。
该空间实验室由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组成。
核心舱具备实际居住条件,包括舱内气候控制、生命支持系统、通信设备等。
实验舱则用于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可以容纳一些科学仪器和实验设备。
2. 发射与进入轨道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在中国四川省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G火箭发射升空。
发射成功后,天宫一号进入预定轨道。
首次发射成功后,中国国家航天局对天宫一号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和验证,确保其各系统正常工作。
随后,2011年11月1日,中国的神舟八号飞船进行了成功的无人自主交会对接。
这次对接验证了中国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方面的能力,并为后续的载人任务做好了准备。
3. 载人任务天宫一号不仅仅是一个空间实验室,还是中国载人航天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2012年和2013年,中国成功进行了两次载人任务,分别是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
神舟九号于2012年6月16日发射,搭载了3名航天员。
航天员成功进入天宫一号,进行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并成功返回地面。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能够进行载人航天任务的国家。
神舟十号于2013年6月11日发射,同样搭载了3名航天员。
神舟十号的任务主要是进行空间交会对接的实验,并进一步验证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环境中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4. 科学实验与技术验证天宫一号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
在两次载人任务中,航天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包括生物科学实验、物理实验、材料科学实验等。
其中,一项名为“太空颗粒物理实验”的科学实验,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太空颗粒与人造卫星的相互作用现象,使得科学家更加了解大气层中的微粒和宇宙射线的相互作用过程。
描写天宫一号的唯美句子(精选合集两篇)

描写天宫一号的唯美句子(第一篇)天宫一号,作为我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展现着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雄心壮志。
它高耸于太空中,彰显着我们的科技实力和国家的崛起。
1. 天宫一号,宛如黎明中的一颗明星,散发着无比夺目的光芒。
2. 美妙的华章,天宫一号孕育着我们国家的梦想与希望。
3. 那雄伟的身姿,仿佛一座守望着人类进步的坚固堡垒,永不放弃。
4. 天宫一号犹如一位美丽的舞者,凌空翩翩,令人留连忘返。
5. 它舞动的翅膀,展现着中国在航天领域不断飞跃的勇气和实力。
6. 静穆的夜空中,天宫一号仿佛是一顶皎洁的皇冠,更显得神秘而高贵。
7. 它的存在,让我们相信天空不再是无尽的未知,而是我们所能触达的憧憬。
8. 天宫一号将中国的梦想点亮,它是我们追逐理想的起点。
9. 它犹如一朵盛开在浩瀚星海中的神秘花朵,美丽而充满生机。
10. 天宫一号,宛如一座沉默而坚定的守护者,时刻守望着人类的未来。
11. 它的轨迹如同一条引领科技进步的光芒,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12. 天宫一号是宇宙中的君王,它傲视四方,展现着中国的科技实力。
13. 它的工作,如同对着大地发出温暖的拥抱,滋润着每一个人的梦想。
14. 天宫一号是一座不曾停歇的灯塔,为人类探索太空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15. 它犹如一位屹立不倒的战士,为国家的荣光而奋斗,并书写着辉煌的历史。
16. 天宫一号是我们自信的象征,被誉为中国的航天明珠。
17. 它仿佛是一位智慧的导师,在人类的探索历程中给予我们无尽的启发。
18. 天宫一号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展现着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9. 它的存在,让全国人民都为之自豪,感叹中国的科技实力日益崛起。
20. 天宫一号,是一颗闪烁着智慧火花的星星,照亮着我们前进的道路。
21. 它犹如一位沉浸在天籁之音中的艺术家,展现着无比美妙的创造力。
22. 天宫一号在宇宙中穿越,如同中国的文化之翼飞翔于世界之巅。
23. 它的轨迹,如同一曲响彻太空的乐章,让人心神荡漾、陶醉其中。
天宫一号发射时间

天宫一号发射时间引言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一部分。
在成功发射天宫二号和嫦娥三号之后,天宫一号成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本文将介绍天宫一号发射的时间背景、过程和意义。
一、背景中国航天事业始于1956年,当时设立了中国科学院的航空宇航部门。
自此以后,中国积极研究和开展航天技术,逐渐发展成为世界航天大国之一。
为了实现自己的载人航天梦想,中国创立了载人航天工程计划,并于1992年成立了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开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于2011年9月29日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
二、发射时间天宫一号发射时间定在2011年9月29日,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当时,中国国家航天局宣布天珠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台上,成功地将天宫一号送入太空。
在这之前,中国曾经成功发射过无人飞船天舟一号,这是对载人航天工程计划的一次重要测试。
天舟一号顺利完成任务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开始准备发射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发射时间的选择是经过精心策划的。
为了保证发射成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选择了九月份,因为九月的天气较为稳定,有利于航天器的安全发射和任务的顺利进行。
三、发射过程天宫一号的发射过程十分复杂,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来完成。
首先,借助运载火箭将天宫一号送入太空。
然后,通过与天舟一号进行对接,确保空间实验室与货运飞船的顺利连接。
最后,中国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进行一系列实验和任务。
天宫一号在发射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非常关键的。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发射技术和高效的运行控制系统,确保了天宫一号的平稳发射。
四、意义天宫一号的发射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计划的新篇章,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向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天宫一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空间实验室,为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通过在天宫一号上进行一系列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能够检验和改良载人航天技术。
天宫一号

• 天宫一号(Tiang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 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 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 成。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 “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 神舟一号: 发射时间: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这次发射,是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次飞行,也是最近3 年连续17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 火箭起飞约10分钟,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 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 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 , 飞行21小时11分合 14圈
主要任务
• (1)与神舟八号配合完成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 • (2)保障航天员在轨短期驻留期间的生活和工作,保 证航天员安全。 • (3)开展空间应用、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和 空间战技术实验。
发射升空过程
程序转弯
助推器分离
一级发动机关机
一二级分离
整流罩分离
二级主动发动机关机
神舟六号
发射时间: 2005年10月12日9时整 • 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 飞行时间/圈数: 115小时32分钟/77圈 • 航天员:费俊龙 聂海胜
神舟七号
• • • • • 发射时间: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 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飞行时间/圈数: 68小时30分钟 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飞行任务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实 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 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 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飞船运行期间,1名 航天员着中国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出舱进行舱外活 动,回收在舱外装载的试验样品装置。
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的名称,中国 将于2010年—2011年底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 行器,分别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 船对接。从而建立第一个中国空间实验室。“天 宫一号”定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吕梁指挥 所”将承担部分飞行测量和轨道探测任务。 “天宫一号”的名字让人联想起中国古代四 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故事《大闹天宫》。 此外,“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 法。因此,起以“天宫一号”为目标飞行器命名, 应该会很好地得到国人的共鸣。这个飞行器实际 上就是空间实验站的雏型。
2
天宫一号结构
天宫一号的任务
发射任务: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向国庆献礼!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天宫一号研究报告

天宫一号研究报告天宫一号是中国的第一艘空间实验室,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是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航天项目。
正式发射一年后,即2012年6月18日,在轨运行期满后,中国航天员完成了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任务,实现了载人飞船与空间实验室的交会对接,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又一个重大的里程碑。
天宫一号的主要目标是为中国航天员进行航天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为中国后续航天任务积累经验和技术数据。
在天宫一号的轨道飞行期间,多次进行了载人交会对接、卫星干扰监测、空间实验室装备性能验证等一系列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这些实验和试验对提高我国的航天技术水平,掌握装备性能提供了重要数据,也为下一阶段的航天任务做好了准备。
在天宫一号项目中,中国航天员发挥了关键作用。
他们先后进行了两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成功完成了约30余个科学实验项目。
这些实验项目包括生物学、物理学、材料科学、药物研发以及空间生态系统的研究等。
其中,中国航天员还进行了一系列的空间生活实验,验证了在太空环境下航天员的生活支持系统和保健措施的效果。
通过天宫一号的研究和实验,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
首先,实现了人类载人航天器与空间实验室的交会对接,表明我国在航天技术领域的实力和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其次,我们在航天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未来的空间探索提供了关键数据和经验。
再次,这次航天任务还促进了国内空间科学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产业链的发展。
总的来说,天宫一号的研究报告显示了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和进步。
通过这次航天任务,我们不仅提高了航天技术的水平,也推动了科学研究和产业链的发展。
未来,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国际航天事业,为推动人类的航天技术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
它于2011年9月29日成功发射并进入了地球轨道,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天宫一号是中国航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太空科学实验、空间技术试验和航天医学实验等方面的研究。
它的主要任务是验证各种新技术和装备在太空环境下的可行性,并为未来中国航天发展奠定基础。
天宫一号的总长达到了10.4米,最大直径为3.35米,总质量达到了8.5吨。
它有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实验舱和资源舱。
资源舱包括了太阳能电池板和推进装置等,为天宫一号提供了能源和动力。
实验舱是宇航员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内部设置有舱段和舱面两个部分。
舱段是宇航员居住和办公的区域,舱面是进行科学实验的场所。
天宫一号的发射是经过了多年的研究和试验才取得的重大成功。
自从2001年中国航天员自主进入太空以来,中国航天事业在技术上取得了长足进步。
天宫一号的发射不仅体现了中国航天工程的强大实力,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新成就。
天宫一号的发射不仅仅是中国航天技术进步的象征,更是中国探索宇宙、实现航天梦想的重要一步。
它不仅为中国在太空科学实验方面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中国航天员的训练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天宫一号的发射对于中国航天事业和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向了新的里程碑,为中国未来的航天计划和探索铺平了道路。
同时,它也加强了中国航天与国际合作的机会,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天宫一号的发射和运行不仅仅意味着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实力和决心。
中国将继续致力于航天事业的发展,并在未来探索更多未知领域。
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必将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相信,中国的航天梦想将会实现!。
天宫一号简介

• 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完成了“三步走”战 略的第一步。 ( ) •杨利伟 • 2005年起,神舟六号 (•费俊龙、聂海胜 )和神 舟七号(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 )相继发射, 完成了前半部分。 • 天宫一号将完成第二步后半部分的任务— —进行空间交会对接,建立空间实验室 。 • 返回
• 在国外载人航天活动早期,航天器在空间交会对 接过程中就曾失败。比如,俄罗斯“进步M3-4” 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在对接过程中“相撞”
天宫一号
10月10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公布了天宫一号自拍 图,是天宫一号升空后首次对外发布太空中的照片
11日中午12时,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在空间轨道上 运行184圈,目前工作状态良好,飞行一切正常,各项 试宫一号(Tiang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 标飞行器,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 • 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 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 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 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 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 空间实验室
返回
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 径3.35米,
• 资源舱 • 资源舱的主要任务是为天宫一号的飞 行提供能源保障,并控制飞行姿态。 • 实验舱 • 实验舱主要负责航天员工作、训练及 生活。
天宫一号
• 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天宫一号
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
交会对接
• “空间交会对接”,简称“交会对接”,是指 两个航天器在空间轨道上会合并在结构上连成 一个整体的技术,是建立空间站最基本最关键 的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宫一号百科档案【飞行器名称】天宫一号【飞行器生产国家】中国【计划发射时间】2010年到2011年年底【发射目的】为中国航天第二阶段建设航天站做准备。
【发射项目】预计要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的对接任务。
【飞行器截图】目前还没有真实截图,右边是预览图。
【飞行器详细简介】详见下面词条【发射意义】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设初步航天站的能力。
[编辑本段]天宫一号简介我国在神八、神九、神十任务中,将突破无人与有人飞船对接技术,并建设首个名为“天宫一号”的空间实验室。
这是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神七任务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长张建启在接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专访时透露的。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建启今天上午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将于2010年—2011年底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重量有8吨,类似于一个小型空间实验站,在发射天宫一号之后的两年中,我国将相继发射神舟8、9、10号飞船,分别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
针对女性何时能加入中国航天员的队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王兆耀在昨晚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暂时没有选拔女航天员的时间表,但相关课题正在研究。
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日前透露,中国新一代航天员的选拔准备工作已完成,预计在神七任务结束后,选拔将正式启动。
新一代航天员仍计划从空军飞行员中挑选,数量不会超过第一批即14人。
空间实验室[编辑本段]了解天宫一号“神七”升空,举国振奋。
在神七实现“太空行走”后,中国的空间站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的消息,中国未来的空间站的名称叫“天宫”。
这是一个具有浓郁中国特色、寄托了华人无限憧憬的名字。
根据规划,中国将在2010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
“天宫”一号实际上是空间实验室的实验版,采用两舱构型,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
之后,再发射“神舟八号”。
“神八”是一艘无人的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无人自动对接试验。
2015年前,再陆续发射“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
“天宫”二号将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
“天宫”三号将主要完成验证再生生保关键技术试验、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货运飞船在轨试验等,还将开展部分空间科学和航天医学试验。
我国目前在研的空间实验室采用两舱结构,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
实验舱可保证舱压、温湿度、气体成分等航天员生存条件,可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后锥段安装再生生保等设备。
实验舱前端安装一个对接机构,以及交会对接测量和通信设备,用于支持与飞船实现交会对接。
资源舱为轨道机动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源。
建设实现空间站的关键技术是“空间交会对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通过轨道参数的协调,在同一时间到达太空同一位置的过程称为交会。
对接是在交会的基础上,通过专门的对接机构将两个航天器连接成一个整体。
实现两个航天器在太空交会对接的系统,称为交会对接系统。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难度很大,因为空间实验室体积都比较大,发射空间实验室的时候是不装人的,人是后来通过航天飞机或者飞船送上去的。
人要进入到空间实验室,航天飞机或飞船就必须和空间实验室对接起来。
这个难度很大,在太空中的空间实验室和航天飞机都是高速运行的,时速到达28000公里以上,在对接过程中,如果计算不准,就可能发生飞船相撞事故。
空间交会对接控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人工控制、另一种是自动控制。
用人工控制来完成太空交会对接可以提高交会对接的成功率。
自动控制交会对接可靠性高,不需考虑人员的安全和救生问题。
在航天器的交会对接技术方面,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相结合,以提高交会对接的灵活性、可靠性和成功率。
目前我国的火箭最大运载能力只有10吨,不仅无法将体积更大、重量更重的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也满足不了空间实验室在运行期间所需大量物资的运输要求。
在后续的发射中,将采用新一代大推力长征5号火箭。
长征5号火箭的运载能力可达2 5吨,基本与国际上的顶级水平相当,可以满足在低轨道发射空间实验室的需要。
人类目前载人航天活动的终极目的,是将实验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的独特环境,开展地面无法进行的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实验,从而为人类造福。
太空生命科学试验不仅可以进行植物育种、发明新的药物,而且在半导体、特种材料、天文学、对地观测等方面的好处更是不一而足。
因此,以神七为起点的空间站建设,将为科学研究带来更大的舞台。
未来国家计划航天任务2009年10月发射“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2009年10月发射“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2010年底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2011-2012年陆续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系列飞船2012年“夸父计划” 的卫星发射2020年建成中国自己的空间站[编辑本段]最新情况航天板块的秘密曝光“天宫一号”2009春晚曝光神七成功发射是2008年鼓舞人心的一件大事,当然也顺理成章的成了牛年春晚要表达的重要元素。
在此前的彩排中,将出现在零点报时环节的航天板块一直保持着神秘,而当天总导演郎昆所说的将在这一板块出现的、送给全国观众的惊喜礼物也终于“现身”了!这个神秘礼物就是我国新近研制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它的亮相也令牛年春晚的零时环节成为历年春晚中最有科技含量的一次。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重量有8吨,类似于一个小型空间实验站,将于2010年左右发射升空。
在发射“天宫一号”之后的两年中,我国将相继发射神舟八、九、十号飞船,分别与“天宫一号”实现空间对接。
这个庞然大物在零点环节亮相舞台,而与之相伴的则是航天英雄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他们将一起为全国人民送上祝福。
此次展示是“天宫一号”首次作为实物模型与观众见面,同时也是目前为止非电脑模拟图形式的第一次亮相。
中国未来的空间站的名称叫“天宫”。
这是一个具有浓郁中国特色、寄托了华人无限憧憬的名字。
根据规划,中国将在2010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
“天宫”一号实际上是空间实验室的实验版,采用两舱构型,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
之后,再发射“神舟八号”。
“神八”是一艘无人的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无人自动对接试验。
2015年前,再陆续发射“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
“天宫”二号将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
“天宫”三号将主要完成验证再生生保关键技术试验、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货运飞船在轨试验等,还将开展部分空间科学和航天医学试验。
我国目前在研的空间实验室采用两舱结构,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
实验舱可保证舱压、温湿度、气体成分等航天员生存条件,可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后锥段安装再生生保等设备。
实验舱前端安装一个对接机构,以及交会对接测量和通信设备,用于支持与飞船实现交会对接。
资源舱为轨道机动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源。
建设实现空间站的关键技术是“空间交会对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通过轨道参数的协调,在同一时间到达太空同一位置的过程称为交会。
对接是在交会的基础上,通过专门的对接机构将两个航天器连接成一个整体。
实现两个航天器在太空交会对接的系统,称为交会对接系统。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难度很大,因为空间实验室体积都比较大,发射空间实验室的时候是不装人的,人是后来通过航天飞机或者飞船送上去的。
人要进入到空间实验室,航天飞机或飞船就必须和空间实验室对接起来。
这个难度很大,在太空中的空间实验室和航天飞机都是高速运行的,时速到达28000公里以上,在对接过程中,如果计算不准,就可能发生飞船相撞事故。
空间交会对接控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人工控制、另一种是自动控制。
用人工控制来完成太空交会对接可以提高交会对接的成功率。
自动控制交会对接可靠性高,不需考虑人员的安全和救生问题。
在航天器的交会对接技术方面,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相结合,以提高交会对接的灵活性、可靠性和成功率。
目前我国的火箭最大运载能力只有10吨,不仅无法将体积更大、重量更重的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也满足不了空间实验室在运行期间所需大量物资的运输要求。
在后续的发射中,将采用新一代大推力长征5号火箭。
长征5号火箭的运载能力可达2 5吨,基本与国际上的顶级水平相当,可以满足在低轨道发射空间实验室的需要。
人类目前载人航天活动的终极目的,是将实验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的独特环境,开展地面无法进行的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实验,从而为人类造福。
太空生命科学试验不仅可以进行植物育种、发明新的药物,而且在半导体、特种材料、天文学、对地观测等方面的好处更是不一而足。
因此,以神七为起点的空间站建设,将为科学研究带来更大的舞台。
天宫一号实体首次曝光天宫一号实体首次曝光2009年2月27日,中央电视台军事报道中首次出现了我国“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实体画面,此前“天宫一号”仅有电脑效果图和模型对外公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在2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研制建设已全面展开,“天宫一号”初样产品的研制生产已基本完成。
如果工作进展顺利,可望于2011年进行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