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合集下载

赞美长江的诗歌描写长江的诗词和赞美长江的现代诗歌

赞美长江的诗歌描写长江的诗词和赞美长江的现代诗歌

赞美长江的诗歌描写长江的诗词和赞美长江的现代诗歌春草出,踟蹰日已暮。

莲叶尚田田,淇水不可渡。

愿子淹桂舟,时同千里路。

千里既相许,桂舟复容与。

江上可采菱,清歌共南楚。

【出处】:中华诗词-南北朝-谢眺【咏怀】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

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

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

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

朱华振芬芳,高蔡相追寻。

一为黄雀哀,泪下谁能禁。

【出处】:中华诗词-魏晋-阮籍【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杜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

[2]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

[4]【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李白【饯别王十一南游】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1]【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刘长卿【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张若虚【度浮桥至南台】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般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出处】:中华诗词-南宋-陆游【渔父】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原文及赏析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原文及赏析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原文及赏析《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写宿桐庐江的夜间景色的旅途的孤寂情怀,将忆旧与乡思寄给朋友,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更加突出作者对旧友的思念和失意后的愤激孤苦。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唐代:孟浩然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

(闻一作:听)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译文山色昏暗听到猿声使人生愁,桐江苍茫夜以继日向东奔流。

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

建德风光虽好却非我的故土,我仍然怀念扬州的故交老友。

相忆相思我抑不住涕泪两行,遥望海西头把愁思寄去扬州。

注释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

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

旧游:指故交。

暝:指黄昏。

沧江:指桐庐江。

沧同“苍”,因江色苍青,故称。

建德:唐时郡名,今浙江省建德县一带。

非吾土:不是我的故乡。

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维扬:即扬州。

《洞书·禹贡》:“淮海维扬州。

”遥寄:远寄。

海西头:指扬州。

隋炀帝《泛龙舟歌》:“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

”因古扬州幅员辽阔,东临大海,故称。

鉴赏该诗前四句侧重写“宿桐庐江”之景色。

日暮、山深,猿啼、江水、秋风、孤舟等凄迷孤寂的景物,构成清峭孤冷的意境,衬托出诗人的绵绵愁思;后四句侧重写“寄广陵旧游”,诗人向朋友倾述独客异乡的惆怅和孤独之感,又抒发怀念友人的拳拳之心。

全诗前半写景,后半写情,景与情完美融合,写景愈真切,其情愈深,显得浑成自然,韵味悠长。

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广陵友人之作。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

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

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

次句沧江夜流,本来已给舟宿之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便简直要激荡起来了,它似乎无法控制,而像江水一样急于寻找它的归宿。

《江南曲(其三)》储光羲唐诗鉴赏

《江南曲(其三)》储光羲唐诗鉴赏

《江南曲(其三)》储光羲唐诗鉴赏【原文】江南曲四首其三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

【注释】⑴渡头:渡口。

⑵逐:追逐,追随。

【白话译文】暮色照在长江里,相邀一起回渡头。

落花好似有情意,来去紧随船儿流。

【赏析】《江南曲》为乐府旧题。

郭茂倩《乐府诗集》把它与《采莲曲》、《采菱曲》等编入《清商曲辞》。

头两句“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点明时间地点和情由。

“渡头”就是渡口,“归渡头”也就是划船回家的意思,“相邀”二字,渲染出热情欢悦的气氛。

这是个江风习习、夕阳西下的时刻,那一只只晚归的小船飘荡在这迷人的江面上,船上的青年男女相互呼唤,江面上的桨声、水声、呼唤声、嘻笑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首欢快的晚归曲。

后两句“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轻舟”,创造了一个很美的意境。

在那些表现出青年男女各种微妙的、欲藏欲露、难以捉摸的感情,这两句诗就是要表现这种复杂的心理。

诗人抓住了“归棹落花前”这个富有特色的景物,赋予景物以人的感情,从而创造出另一番意境。

“落花”随着流水,因此尽管桨儿向后划,落花来去飘荡,但还是紧随着船儿朝前流。

诗人只加了“如有意”三个字,就使这“来去逐轻舟”的自然现象,感情化了,诗化了。

然而,这毕竟是主观的感受和想象;因此那个“如”字,看似平常,却很有讲究。

“如”者,似也,象也。

它既表现了那种揣摸不定的心理,也反映了那藏在心中的期望和追求。

下语平易,而用意精深,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这首诗所要表现的感情和心理状态。

这首诗的第四句,有的本子作“来去逐船流”,从诗意的角度来看,应该说“来去逐轻舟”更好些。

因为,第一,“逐”字在这里就含有“流”的意思,不必再用“流”字;第二,因为上句说了“如有意”,所以,虽然是满载一天劳动果实的船,此刻也成为“轻舟”,这样感情的色彩就更鲜明了。

“轻舟”快行,“落花”追逐,这种紧相随、不分离的情景,也正是构成“如有意”这个联想的基础。

所以,后一句也可以说是补充前一句的,两句应一气读下。

古诗背诵

古诗背诵

1、风朝代:唐代作者: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注释⑪解落:吹落,散落。

《淮南子·时则训》:“季夏行春令,则谷实解落。

”解:解开,这里指吹。

三秋:秋季。

一说指农历九月。

⑫能:能够。

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⑬过:经过。

⑭斜:倾斜。

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这首诗能让人看到风的力量。

如果把诗题盖住,这首诗就是一则谜语,这是此诗的一大妙处。

风是无形的,风又是实在的,我们看不到风,却能感受到风。

秋风能扫尽落叶,春风能催开鲜花,风能激起千层浪,风能吹得万竹斜。

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风”在作者笔下,变得形象生动,读后仿佛满纸是飒飒的风声,似乎手可以捧、鼻可以闻、耳可以听。

2、湖口望庐山瀑布水朝代:唐代作者:张九龄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译文万丈瀑布飞流直下,好像从天上落下,四周呈现半红半紫的雾气。

它穿过杂树而直下,它穿过重重云雾。

阳光照射上去像一条彩色的虹霓,在这晴朗有天气里,又好像听到风雨的声响。

这庐山就如同仙山一样,多么壮美呵,烟云与水气融成一片。

注释①湖口:与九江隔江,因地处鄱阳湖入江之口,故称。

湖口遥对庐山,能见山头云雾变幻及瀑布在日光映照下闪耀的色彩。

②红泉:指阳光映照下的瀑布。

③重云:层云。

④迢迢:形容瀑布之长。

紫氛:紫色的水气。

⑤虹霓:阳光射入窜的水珠,经过折射、反射形成的自然现象。

⑥灵山:指庐山。

⑦氤氲:形容水气弥漫流动。

这诗描写的是庐山瀑布水的远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取大略细,写貌求神,重彩浓墨,渲染烘托,以山相衬,与天相映,写出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而寓比寄兴,景中有人,象外有音,节奏舒展,情调悠扬,赏风景而自怜,写山水以抒怀,又处处显示着诗人为自己写照。

赞美长江的诗歌

赞美长江的诗歌

赞美长江的诗歌篇一:创作一段赞美长江的句创作一段赞美长江的诗句。

长江之歌你从高原走来,汲取神州的精粹;你向平原奔去,传播中华的文明。

你用自强不息的精神,鼓励中华儿女;你用宏伟博大的胸怀,温暖祖国大地。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长城之歌你从中原走来,见证着旧时的烽火;你向边关奔去,守卫着祖国的边疆。

你用雄伟的气势,谱写了中华的辉煌历史;你用整齐的青砖,诠释了炎黄子孙的勤劳。

我们赞美长城,你是中国的象征;我们敬佩长城,你是民族的骄傲。

我们赞美祖国,你是东方的巨龙;我们依恋祖国,你有悠久的历史。

我们赞美母校,你是人才的摇篮;我们依恋母校,你有我温馨的回忆。

我们赞美家乡,你是东方的水城;我们依恋家乡,你有丰富的物产。

我们赞美老师,你是无私的春蚕;我们依恋老师,你有慈母般的情怀。

描写长江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长江的成语:一泻千里浩浩荡荡波澜壮阔白浪滔天补充5:课文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是因为它源远流长,古老悠久。

“从雪山走来,向东海奔去〞,“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

说它有“母亲的情怀〞是因为它奉献巨大,宏伟博大,“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篇二:赞美长江诗句赞美长江诗句、词语永远汹汹地汹涌着天地在你胸中沉浮永远雄雄地雄壮着仿佛巨龙吟啸不休永远昂昂地激昂着你的心思谁能猜透永远默默地沉默着永远滚滚地滚动着牵引着历史的巨轮牵引着时光的永恒永远永远地永远着在无边无际的宇宙在千万儿女的心头2,江水悠悠千载亘流凭栏倚风相思盈袖遍邀嘉朋醉吟红楼歌不能罢舞不能休3.吻别圣洁的唐古拉山走过岁月的悠久绵长牵手平原和高山挽起东海的臂膀吻别神奇的雪域高原走过历史的风雨沧桑穿过峡谷和险滩向着无边的蔚蓝赞美你啊,长江泱泱中华你激情飞扬亲亲祖国你血脉相传浩浩荡荡五千年同根同源是炎黄赞美你啊,长江飞浪滔天你是时代的歌唱,九天回荡赞美你啊,长江一往无前你是世纪的梦想,灿烂辉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江南九曲清流水诗句

江南九曲清流水诗句

江南九曲清流水诗句《江南曲四首·其三》原文: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

一、衍生注释:1. “日暮”:傍晚时分,点明时间。

这个时候天色渐暗,江面上的景色会带有一种朦胧的美感。

2. “渡头”:渡口,是船只停靠和人们上下船的地方。

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傍晚的江上景色。

前两句简单直白地叙述了傍晚时分在长江之上,人们相互邀约着回到渡头的情景,给人一种很有生活气息的感觉。

后两句“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特别妙。

诗人将落花拟人化,仿佛落花是有情感、有意识的,随着船儿来来去去。

这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而且有一种淡淡的情思在其中。

落花逐船流的景象,就像是一种无声的陪伴,又像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愫,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些微妙的情感关系,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和浪漫情怀。

三、作者介绍:储光羲,唐代诗人。

他的诗多写田园生活和山水景色等。

其田园诗风格质朴、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他的诗歌创作受到当时社会风气和他自身经历的影响,在唐代诗坛上有一定的地位。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和朋友在江南游玩,傍晚时分,我们看到江上的船只纷纷驶向渡口。

那场景就像诗里写的“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江面上还有落花随着水流飘动,朋友突然说:“你看那些落花,好像在追逐着船儿呢,真像诗里说的‘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

”这时候我就感叹,古人真的很会捕捉这些细腻的瞬间,把江南的景色描写得如此生动。

《梦江南·兰烬落》原文: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

人语驿边桥。

一、衍生注释:1. “兰烬”:蜡烛的余烬。

因蜡烛有兰香,所以称为兰烬。

2. “暗红蕉”:屏风上所画的红色美人蕉颜色变得暗淡。

这暗示着时间的推移,夜晚渐渐深了。

3. “梅熟日”:梅子成熟的时候,通常是江南的雨季,这是江南特有的季节景象。

二、赏析:这首词从室内的景象写起,“兰烬落,屏上暗红蕉”,蜡烛燃尽,屏风上的画面也暗了下来,营造出一种静谧、慵懒的氛围。

登岳阳楼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登岳阳楼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登岳阳楼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登岳阳楼二首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登岳阳楼二首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登岳阳楼二首宋代: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译文: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以东长江以西,落日缓缓下沉,无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一动不动。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登临的地方是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徘徊在湖光山色中一直到暮色。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跋涉万里来此还要登高望远,三年辗转历尽危难还要独登高楼。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晴空万里,湖面风平浪静,天空倒映在平湖中,行驶的帆船和大雁好似都漂浮在空中。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晚秋后异乡旅人登楼望景,落日缓缓落在君山之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向北看只见稀疏的白色枯草,向南望则看见枫叶红艳似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一路只顾观赏风景很少留神思考,结果到了巴陵还未作出好的诗篇。

注释: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jīng)不动夕阳迟。

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

迟,缓慢。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xǐ)倚(yǐ)湖山欲暮时。

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

横分,这里指瓜分。

小学三年级《经典诵读》(含古诗)

小学三年级《经典诵读》(含古诗)

小学三年级《经典诵读》(含古诗)三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晨读对韵》麻 韵(ɑ)天对地,室对家,落日对流霞。

黄莺对翠鸟,甜菜对苦瓜。

狗尾草,鸡冠(ɡuān)花,白鹭(lù)对乌鸦。

门前栽果树,塘里养鱼虾。

有时两点三点雨,到处十支五支花。

歌 韵(e)萍对藻,菊对荷,黄豆对青稞(kē)。

桃枝对柳叶,放鹤(hè)对观鹅。

小夜曲,大风歌,潋滟(liàn yàn)对嵯峨(cuó é)。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遮。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支 韵(-i)庭对院,井对池,落絮(xù)对游丝。

飞禽(qín)对走兽,骏(jùn)马对雄狮。

三国志,七步诗,错落对参差(cēn cī)。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侧身天地更(ɡènɡ)怀古,独立苍茫自咏诗。

行对止,善对慈(cí),本性对天资(zī)。

粗心对大胆,益(yì)友对良师。

孙行(xínɡ)者,祖冲之,鲁迅对徐迟。

笔扫龙蛇字,胸藏(cánɡ)锦(jǐn)绣词。

偏多热血(xuè)偏多骨,不悔真情不悔痴(chī)。

齐 韵(i)河对海,涧(jiàn)对溪(xī),远近对高低。

奇珍对异(yì)宝,琥珀(hǔ pò)对琉璃(liú li)。

桃灼灼(zhuó),柳依依(yī),龙眼对马蹄(tí)。

掬(jū)水月在手,拈(niān)花香满衣。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zhuó)春泥。

来对往,密对稀(xī),来日对往昔(xī)。

眼明对手快,心旷(kuànɡ)对神怡(yí)。

千里马,五更鸡,暮蔼(mù ɑǐ)对晨曦(chén xī)。

高谈惊左右,博(bó)学贯(ɡuàn)中西。

天上月悬(xuán)千古镜,池中星照一盘棋(q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出自唐代储光羲的《江南曲四首》
绿江深见底,高浪直翻空。

惯是湖边住,舟轻不畏风。

逐流牵荇叶,缘岸摘芦苗。

为惜鸳鸯鸟,轻轻动画桡。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

隔江看树色,沿月听歌声。

不是长干住,那从此路行。

1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赏析江南曲:乐府旧题。

郭茂倩《乐府集》把
它和《采莲曲》、《采菱曲》等编入《清商曲辞》。

唐代诗人学习乐府民歌,采用这些旧题,创作了不少清新平易、明丽活泼的诗歌。

储光羲的《江南曲四首》就属于这一类作品。

第一首诗(绿江深见底)勾画江南水乡人民不畏风浪、勇敢豪迈的性格和气魄。

首句“绿江深见底”,描绘江水碧绿,又非常清澈,尽管水很深,却能一望
见底。

诗人以朴素、简洁的语言画出一条清江,足已使人想象江南水乡风光的明媚秀丽。

这句诗以赞叹的口吻写出,表现了水乡人民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能够看见绿江的底,可见,是在风平浪静的时候。

因此这句诗已为下一句描写江上风浪反衬了一笔。

次句“高浪直翻空”,表现江上风狂浪猛的情景。

五个字有几个层次,无一
字虚设。

“高”,说明这不是一般的波浪,而是很高的浪头。

“直”字活画出高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