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戏曲名家汇总

合集下载

崔兰田

崔兰田

崔兰田崔兰田(1926-2004)1926年出生于山东曹县。

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豫剧五大名旦。

戏曲教育家,“崔派”艺术创始人。

国家一级演员。

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河南省剧协副主席。

她自幼家境贫寒。

5岁随父母逃荒至郑州,11岁入太乙班学艺,师从周海水、贾锁学须生,3个月后即能登台演出。

开始是和师姐毛兰花同台合演。

不久便主演《东吴大报仇》、《胡迪骂闫》等须生戏。

1942年出科后,应邀入洛阳楚公民班为头牌主演,与“狗尾巴”、“地牤牛”、“狗头”、“崔照”等豫西名艺人同台演出,后拜豫西名旦张庆官为师改学旦角,进一步深造。

19 44年赴西安,先后在高成玉和沈子安班领衔主演,活动于西安、宝鸡、灵宝、陕州等地。

在樊粹庭先生帮助下,得与常香玉及名小生常景获、名须生曹子道等联袂演出《桃花庵》、《贩马记》、《蝴蝶杯》、《卖苗郎》等剧。

早期剧照在西北剧坛享有盛誉,成为与陈素真、常香玉齐名的豫剧明星。

1949年自组兰光剧社,1951年回河南任安阳市人民豫剧团团长。

1956年任安阳市豫剧团团长。

同年参加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会演,获演员一等奖。

1957年拜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白云生为师。

1959年任安阳市豫剧院院长,先后收张宝英、郭惠兰等为徒。

同年参加河南省第二届戏曲观摩会演获优秀演员奖。

1963年兼任安阳市戏校校长。

1965年曾参加中南区现代戏会演。

1980年参加河南省豫剧流派调演。

她所主演的《秦香莲》、《桃花庵》、《卖苗郎》、《三上轿》被称为“崔派”四大悲剧。

其唱腔以下五音为体,兼用上五音,同时融会秦腔、曲剧、河北梆子、京昆等姊妹剧种的音调,唱腔旋律丰富多彩,发音长于鼻腔共鸣,音域宽广,行家总结为“气不暴,声不抢,字不逼,音不撞,形不露”;行腔朴实,较少使用花腔,表演形“静”而实动。

多演端庄贤淑善良坚贞而又命运悲惨的妇女形象,为豫西流派的杰出代表,豫剧“五大名旦”之一。

作品选崔兰田同志是豫剧表演艺术家和教育家。

她所开创的“崔派艺术”是我国豫剧五大艺术流派之一,艺术功底颇为深厚,艺术造诣亦达较高境界,和常香玉、马金凤、陈素真、闫立品等同志一样,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

豫剧

豫剧
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等“豫剧六大名旦”,代表六大风格旦角流派,旦角流派还有台湾“豫剧皇后”张岫云创立的张派,宋桂玲的宋派,王秀兰的王派,安金凤的安派等旦角流派,小生赵义庭、王素君、王希玲,代表三大风格小生流派,须生唐玉成、唐喜成、刘忠河和刘新民、李树建,代表五大风格须生流派,黑脸李斯忠,李派,丑角牛得草,牛派也很有特色。建国后的现代戏创作又涌现出高洁、马琳、魏云、王善朴、柳兰芳等“豫剧五大主演”。活跃在当今国内豫剧舞台上的“豫剧十大名旦”:张宝英(河南)、王清芬( 河南)、虎美玲(河南)、牛淑贤(河北)、李喜华(湖北)、菅爱梅(河南)、朱巧云(河南)、李金枝(河南)、陈淑敏(河南)、马 莉(河南)、胡小凤(河北)、章兰(山东)等。汤玉英、王清芬、牛淑贤、虎美玲、胡小凤、李金枝、李喜华、谷秀荣、陈淑敏、小香玉、李树建、章兰(二度梅) 、朱巧云、周桦、王红丽(二度梅)、张春玲、朱桂芹、颜永江、金不换、苗文华 、汪荃珍、贾文龙、李新花、杨红霞、王惠、刘晓燕、田敏、陈新琴、徐俊霞、郭英丽等豫剧表演艺术家先后摘取中国戏剧“梅花奖”。
06.孟祥礼 - 李双双-洼洼地里好庄稼
07.唐喜成 - 南阳关-西门外放罢了催阵炮
08.吴心平 - 包青天-陈驸马休要性情急
09.常香玉 - 大祭桩-恼恨爹爹心不正
10.杜启太 - 倔公公犟媳妇-山羊爬坡步步高
11.海连池 - 卷席筒-讨回银子五十两
12.申凤梅 - 收姜维-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
11.申凤梅 - 诸葛亮吊孝-历艰辛保皇叔重把业创
12.申凤梅 - 收姜维-探马报
13.闫立品 - 秦雪梅-秦雪梅见夫灵悲声大放
14.高洁 - 朝阳沟-梦见媳妇来看我
年代:2003年

豫剧五大名旦

豫剧五大名旦

陈素真女,1918年出生。

豫剧表演大师,陕西富平人,原名王若瑜,8岁拜师,10岁登台,是豫剧界第一代女演员.17岁就被誉为"豫剧梅兰芳","豫剧大王","豫剧皇后"。

豫剧五大名旦之首,对豫剧的改革做出转折性的巨大贡献。

经典剧目:《宇宙峰》,《三上桥》,《洛阳桥》艺术特色:刚柔相济,含蓄秀美,台步行走如飘,辫子功美妙绝伦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看了她的《义烈风》后,亲笔题词:"清萍白壁原无价,海马云龙自不群."戏剧大师田汉生前有名句赠陈素真:"中州云起几歌仙,苦练勤修数汝先.几度弓腰明月下,何妨碎步铁窗前.袖舞辛酸艳容女,辫飞情焰叶含嫣.人民要汝添光彩,珍重金喉昔盛年."提起《叶含嫣》、《宇宙锋》,熟悉豫剧的人都会不自觉地想起一个名字——陈素真。

她那行走如飘的台步,美妙绝伦的辫子功,不知倾倒了多少观众。

1993年初冬的一天,我有幸见到了正在住院治疗的被称为“河南梅兰芳”的陈素真老师。

久闻她记忆力惊人,年轻时演新戏,经常是边化妆,边学戏,上台后竟能一字不差。

今日相见,果然名不虚传,谈起她的从艺经历,只略一思索,便如数家珍般地娓娓道来。

陈素真原名王若瑜,1918年3月生于陕西富平,继父陈玉亭是一位河南梆子(即豫剧)艺人,受家庭熏陶,从小她便与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

小时的她,常被人带去看戏,只要看一次,回去她就能唱上几句,戏看的多了,她就学着模仿戏里的角色,常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用竹篾子当雉鸡翎,用大手绢当裙子,边唱边耍,每当这时,她便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快乐、最幸福的人。

尽管她对唱戏如此痴迷,戏班的人也都觉得她是块学戏的材料,但历来河南梆子戏班中却没有坤角,女孩子是不允许上台的,谁敢破这个例呢?然而她抱定了学戏的决心,冲破了家庭和世俗的偏见,在同乐舞台开时的单经理的支持下,陈素真终于如愿以偿。

1926年的中秋佳节,8岁的陈素真和另外两个女孩子小喜、妮子一同正式拜师学戏,走上了一条漫长而艰难的从艺之路, 成为豫剧界的第一代女演员。

胡希华

胡希华

胡希华胡希华,男,河南曲剧丑角。

胡希华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高亢明亮,音域宽广,收放自如,韵味十足。

30多年来,他在舞台上塑造了几十个血肉丰满、性格各异的艺术形象,有许多被省电台、电视台录音、录像播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河南黄河音像社、海南星河音像公司等单位还录制出版了他演唱的喜剧《闫家滩》、《李豁子离婚》等剧目。

1979年移植的《屠夫状元》上演后,立即成了他本人的代表作,同时也是该团盛演不衰的保留剧目,十余年来己演出数百场,南下深圳,北上首都,演进了中南海,中国唱片总公司灌制发行了唱片,黄河音像社出版了全剧盒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个剧录了音。

1991年进京演出,首都及海外30多家报刊予以报道,1999年受到江泽民主席的接见并对他的表演作了高度的评价。

他唱过歌,作过主持人,参加过电视台丑角晚会,并代表河南参加在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曲艺节,为河南省赢得了荣誉。

曾获河南省首届曲剧演员电视大赛金奖、河南省第五届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等。

其传略被收入《中国文艺家传集》等书。

为国家一级演员,河南省剧协会员、河南省曲协会员。

河南省曲剧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

活动年表2006年5月3日,农历丙戌年四月初六日:2006年五一河南十大名家《梨园春》戏曲晚会举办河南十大名家《梨园春》戏曲晚会在聊城水城明珠大剧场鸣锣开场,本次演员阵容为:谢现生、孔莹、张小英、胡希华、任宏恩、行爱玲、贾廷聚、柳兰芳、申小梅、范军、于根义等。

2006年9月9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十七日,晚:缅怀曲剧大师张新芳专场演出举行缅怀曲剧大师张新芳专场演出在郑州儿童影剧院举行。

张新芳先生的弟子以及来自郑州、洛阳、许昌的曲剧表演艺术家,共同把优美的曲剧唱段奉献给现场观众。

此次纪念演出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厅主办,河南省曲剧团、河南省艺术研究院、河南电台戏曲广播承办。

当晚的舞台设计独具匠心,张新芳先生各个时期的剧照高高悬挂。

张新芳先生那句熟悉的话语再次响起:“我给党工作的太少了,可党给我的太多了……不管是谁的学生,都是曲剧的学生……”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豫剧名家名段

豫剧名家名段

豫剧名家名段
一、名家
1. 熊瑛:河南豫剧大师,被尊称为河南豫剧先驱者,把河南豫剧的整体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2. 张吉节:河南洛阳豫剧名家,演技细腻,《宋璜》《洛神赋》等名剧红极一时。

3. 田洪钧:河南省洛阳豫剧团原团长,在《鲁邦三叔》、《单刀会》等巨著上交出了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

4. 冯学宝:河南省洛阳豫剧团原副团长、豫剧使者,是熟悉豫剧及罗马多剧种的老艺人。

二、名段
1. 《宋璜》田洪钧深情传唱上将燕南归,含泪道出妇女深情,也表达着洛阳民居怀念故乡安平的感情。

2. 《新荷辇》张吉节运笔清淡豫腔柔情,传唱最明显的特色就是把唱腔婉转、婉转外柔中刚。

3. 《新宋玉》熊瑛凭借其独特的腔调、强烈的表演力和情感,传唱出山重水复、匹夫英雄在天地间的刚柔并济的壮美意境。

4. 《二郎神》冯学宝将这部古老的叙事剧颠毫端正地还原真实,他对剧中角色的生动把握,让原本简约的剧作显得紧凑有力。

豫剧五大名旦

豫剧五大名旦

豫剧五大名旦常香玉(中)、陈素真(右二)、崔兰田(左二)、马金凤(右一)、阎立品(左一)在河南省第一届豫剧流派调演大会上。

(周淑丽供图)豫剧五大名旦,个个都是大师,但其人生道路和命运又各不相同。

上一篇博文“天堂犹闻花木兰”介绍了常香玉,这里只说说其他几位大师。

提起豫剧《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人们就会想起一个山东人的名字——马金凤。

马金凤是五大名旦中目前唯一健在的大师。

她6岁学戏,7岁唱红;她本姓崔,不姓马;她是梅兰芳唯一一位外剧种弟子;她在故乡办戏校,为家乡培养艺术人才;她每年演出200多场,82岁仍挂帅,被公认为20世纪舞台生命最长的豫剧表演艺术家之一。

她是“豫剧功勋杯”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曾多次荣获戏曲会(调)赛演员一等奖。

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河南省剧协副主席,省政协委员。

属老一代戏曲艺术家中惟一跨世纪的豫剧名家,至今仍精力充沛地活跃在剧坛艺苑和一些大型演出活动中。

2006年1月12日晚,在安徽阜阳大戏院,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在演唱豫剧《穆桂英挂帅》选段。

当晚,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在阜阳大戏院举办大型地方戏曲晚会,83岁的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登台献艺。

2004年7月31日,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兵团石河子慰问演出,马金凤演唱《穆桂英挂帅》马金凤上春晚演唱《穆桂英挂帅》马金凤_“洛阳牡丹”八旬“出征”马金凤,1922年出生在山东曹县一个苦艺人家里。

原姓崔,小名金。

6岁随父学艺唱河北梆子。

因她刻苦好学,聪慧过人,与父同台演出了《三义记》、《刘二姐赶会》、崭露头角,被誉为“七岁红”。

14岁正式登台演出,经常上演的剧目有《老征东》、《罗焕跪楼》、《三娘教子》、《对花枪》等。

解放后,马金凤与剧作家宋词合作,对《老征东》进行整理,易名为《穆桂英挂帅》。

1953年到上海演出时,曾得到梅兰芳的具体指教。

后对剧本和演出进行了多次认真地锤炼和加工。

1956年进京演出《穆桂英挂帅》轰动了首都剧坛,被誉为“真国色”的“洛阳牡丹”。

豫剧刘忠河简介

豫剧刘忠河简介

豫剧刘忠河简介
刘忠河,原名刘义山,是豫剧界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和导演。

他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自幼喜爱表演,并在毛泽东的倡导下,参加了军队文艺宣传队。

1981年,他考入了河南省豫剧团,开始了他的豫剧表演生涯。

刘忠河的表演风格独具特色,他擅长表现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形象生动、深入人心。

他的代表作品有《女驸马》、《赵氏孤儿》、《白蛇传》等。

除了表演外,刘忠河还是一名出色的导演。

他执导的豫剧作品《楚汉传奇》、《天下第一楼》等,不仅在国内得到了高度赞扬,还多次赴海外演出,受到了国际观众的喜爱。

刘忠河在豫剧界的地位和影响力不仅仅在表演和导演方面,他还是一名豫剧教育家,曾多次到全国各地进行豫剧教学和推广工作,培养了众多的豫剧人才。

刘忠河的艺术成就不仅为豫剧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使他成为了中国戏曲界的重要人物。

- 1 -。

豫剧名旦六大家

豫剧名旦六大家

豫剧名旦六大家常香玉(1923 -2004),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巩县人。

出身艺人家庭的她,九岁随父张福仙搭班学戏,拜翟燕身、周海水为师并随义父姓改名为常香玉。

初学小生、须生、武丑,后专演旦脚。

幼功深厚。

豫剧六大名旦之常香玉十岁登台,十三岁主演6部《西厢》,名满开封。

原唱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合豫东、祥符各调,并吸收曲剧、坠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剧等一些唱腔,别创新腔,是豫剧旦角唱腔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在其真假混合声科学发声方法的推动下,出现了“无腔不常”的旦角形势。

1938年后因病不能再演武戏而潜心钻研青衣、花旦表演和说白的改革。

1941年赴陕甘演出,深受广大人民喜爱,被誉为豫剧皇后。

1948年在西安创办香玉剧社,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

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剧社巡回西北、中南、华南各地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有“爱国艺人”之誉。

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地方戏中只有常香玉袁雪芬获此殊荣。

同年与梅兰芳在音乐之都维也纳演出,成为享誉世界的戏曲名家。

1956年《花木兰》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

她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两次进京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破洪州》,毛主席亲笔写信给予了高度评价。

文革后对郭沫若的词《大快人心事》进行谱曲,唱遍了大江南北、黄河上下,成为时代的烙印。

1988年带领河南省豫剧一团演出大半个中国,募捐资金,设立了由杨尚昆同志题词的“香玉杯”,为培养豫剧新人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3年的上半年参加了艺术人生节目,同年年末参加首都慰问民工演出,成为生前最后一次登台。

2004年6月1日病逝郑州,享年81岁。

2004年7月被国务院追授为人民艺术家,这是自建国以来国务院首次授出此荣誉称号。

常香玉同志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分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是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常派”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多彩多姿,雅俗共赏,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开创了豫剧旦角真假声结合唱法的先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戏曲名家汇总
常香玉:河南省豫剧一团,看过的《白蛇传—断桥》、《拷红》、《花木兰》、《蝴蝶杯---投衙》、《人欢马叫》、《柳河湾》,听过的《破红州》、《大祭庄》、《五世请缨》、《梁山佰与祝英台》、《杜十娘》、《朝阳沟》等。

陈素真:看过的《宇宙峰》、《梵王宫—摔大鞭子》、《拾雨镯》,听过的《痲疯女传奇》、《三上轿》、《春秋配》、《汉江女》。

崔兰田:安阳市豫剧团,看过的《桃花庵》、《对花枪》,听过的《秦香莲》、《三上轿》、《卖苗郎》、《二度梅》、《陈三两》。

马金风:洛阳市豫剧一团,看过的《穆桂英挂帅》、《花打朝》、《对花枪》、《神都女皇》、《情系小浪底》、《杨八姐游春》,听过的《贩马记》、《窦娥冤》、《红嫂》、《蝴蝶杯》、《三上关》等
阎立品:河南省豫剧二团,看过的《秦雪梅》、《盘夫索夫》,听过的《姐妹告状》、《碧玉簪》、《桃花庵》、《蝴蝶杯》、《西厢记》、《三上关》等。

桑振君:新乡市豫剧团,东风豫剧团,听过的《白莲花下凡》、《姐妹告状》、《打金枝》、《桃花庵》等。

唐喜成:河南省豫剧二团,看过的《三哭殿》、《南阳关》、《狱卒平冤》、《血溅乌纱》、《南阳关》、《卧心尝胆》、《辕门斩子》,听过的《对花枪》等。

唐玉成:听过的《跑坡》,听过他弟子的戏有《铡太师》、《铡西宫》、《刘庸下南京》、《访刘青》、《刘庸回北京》、《借头》等。

李斯忠:河南省豫剧二团,看过的《打銮驾》、《包龙图坐监》,听过的《铡美案》、《司马茅告状》、《老包跪嫂》等。

张新芳:河南省曲剧团,看过的《陈三两》、《金钗记》、《劝大烟》,听过的《秦香莲》、《孟姜女》等
谢禄:河南省曲剧团,听过的《老包告状》、《秦香莲》、《打銮驾》等马骐:洛阳曲剧团,看过的《寇准背薛》、《程婴救孤》,听过的《血溅碧玉书》、《九龄救主》等
张晓风:新乡市曲剧团,听过的《泪洒想思地》、《花厅会》、《无明草》、《千里送京娘》、《陈三两》、《卧虎令》等
王秀玲:河南省曲剧团,看过的《庞酒壶坐轿》、《掩护》、《风雪配》、《拾雨镯》,听过的《红楼梦》、《千里送京娘》、《秦香莲》等
李金波:河南省曲剧团,男旦,曲剧创始人之一,听过的《红楼梦》、《丁郎认父》。

关灵风:开封豫剧团,陈派,听过的《痲疯女传奇》、《三上轿》、《春秋配》、《汉江女》、《霄蘘恨》、《刘云记》、《五台会誓》等。

吴碧波:河南省豫剧二团,陈派,看过的《三哭殿】、《七品芝麻官》、《血溅乌纱》、《抬花轿》、《卧心尝胆》、《宙峰宇》,听过的《辕门斩子》、《三上关》等。

牛淑贤:邯郸东风豫剧团,陈派,看过的《宙峰宇》、《梵王宫—摔大鞭子》、《虎符》,听过的《打祭梉》、《西出阳关》等。

虎美玲:郑州市豫剧团,常派,看过的《花木兰》、《打祭梉》、《宝莲灯》、《粉黛冤家》、《抬花轿》、《鸳鸯戏水》、《青蛇传》,听过的《红灯记》、《白蛇传》等
王希玲:郑州市豫剧团,常派,看过的《花木兰》、《风流才子》、《陆逊拜帅》、《春秋出了公子白》、《鸳鸯戏水》等
小香玉:郑州市豫剧团,太原豫剧团,现在办戏校,常派,看过的《拷红》、《鸳鸯戏水》、《花木兰》。

张美贞:河南省豫剧二团,阎派,看过的《蝴蝶杯》、《七品芝麻官》,听过的《秦雪梅》、《盘夫索夫》、《西厢记》、《秦雪梅教子》、《推磨》、《司马茅告状》等
赵玉英:河南省豫剧二团,阎派,看过的《蝴蝶杯》、《雪梅奇缘》。

李喜花:襄樊市豫剧团,阎派,看过的《秦雪梅》。

朱巧云:开封市豫剧团,阎派,后又派常香玉为师,看过的《穆杨会》、《包公误》、《破洪州》、《抬花轿》。

张宝英:安阳市豫剧团,崔派,看过的《包青天》、《桃花庵》、《卖苗郎》、《八珍汤》,听过的《洪湖赤卫队》、《蝴蝶杯》、《三哭殿》。

柏青:南阳市豫剧团,马派,看过的《穆桂英挂帅》、《对花枪》、《神都女皇》等。

曾广兰:洛阳市豫剧一团,洛阳市豫剧二团,看过的《穆桂英挂帅》、《白蛇传》,听过的《花打朝》、《对花枪》、《红嫂》等。

李金枝:洛阳市豫剧二团,十郾市豫剧团,河南省豫剧一团,看过的《金鸡引凤》,《洛河儿女》、《孙成打酒》、《风流女人》、《泪洒相思地》等。

陈淑敏:洛阳市豫剧二团,总政歌舞团,看过的《秦雪梅改嫁》、《创世界的恋人》、《苦楝花》,听过的《秦雪梅》。

王红丽:河南省豫剧二团,小皇后豫剧团,看过的《风雨行宫》、《美女涅记》。

听过的《秦雪梅》、《司文郎》、《春秋配》等
牛得草:河南省豫剧二团,鹤壁市豫剧团,看过的《七品芝麻官》、《七品芝麻官后传》、《三女婿》、《三不愿意》、《拾女婿》,听过的《圈席筒》。

金不换:鹤壁市豫剧团,牛得草徒弟,看过的《七品芝麻官》、《三女婿》、《三不愿意》、《拾女婿》。

高兴旺:开封市豫剧团,听过的《推磨》、《春秋配—捡柴》。

高小旺:开封市豫剧团,听过的《推磨》。

海莲池:郑州市曲剧团,看过的《圈席筒》、《圈席筒续集》、《孤男寡女》。

听过的《赵氏孤儿》、《徐策跑城》。

胡希华:南阳市曲剧团,河南省曲剧团,看过的《屠夫状元》。

马金蝉:洛阳曲剧团,听过的《陈三两》。

王素君:开封市豫剧团,河南省豫剧一团,河南省豫剧三团,老年乐豫剧团,看过的《必正与妙常》,《抬花轿》,听过的《小二姐做梦》、《西厢记》。

王敬先:开封市豫剧团,听过的《王金豆借粮》,《风雪配》、《刘金定下南唐》。

王秀兰:开封市豫剧团,听过的《王金豆借粮》,《风雪配》、《刘金定下南唐》。

单绍莲:开封市豫剧团,看过的《穆杨会》,听过的《罗焕跪楼》。

李良愧:开封市豫剧团,看过的《穆杨会》、《包公误》。

申风梅:周口地区越调剧团,河南省越调剧团,看过的《收姜维》、《诸葛亮吊孝》、《舌战群儒》、《吵闹亲家》、《七擒孟获》,听过的《李天保吊孝》、《牧羊圈》、《诸葛亮出山》。

毛爱莲:许昌越调剧团,看过的《白奶奶醉酒》、《卖箩筐》、《火焚绣楼》、《李双喜借梁》,听过的《掉印》、《秦香莲》、《柴郡主挂帅》。

袁秀莲:许昌越调剧团,看过的《白奶奶醉酒》、《蝴蝶梦》,听过《火焚绣楼》、《柴郡主挂帅》。

郭建民:河南省豫剧二团,河南省豫剧三团,李斯忠学生,看过的《红果红了》。

听过《司马茅告状》、《老包跪嫂》、《打铜锣》、《秦雪梅教子》、《推磨》。

魏云:河南省豫剧三团,看过的《朝阳沟》、《朝阳沟后传》,听过《三哭殿》、《小二黑结婚》。

刘兰芳:河南省豫剧三团,听过《刘胡兰》、《小二黑结婚》。

马琳:河南省豫剧三团,听过《刘胡兰》、《小二黑结婚》、《朝阳沟》、《朝阳沟后传》。

高洁:河南省豫剧三团,看过的《朝阳沟》、《朝阳沟后传》,听过《罗汉钱》、《祝福》。

杨华瑞:河南省豫剧三团,看过的《朝阳沟》、《朝阳沟后传》,听过《刘胡兰》、《小二黑结婚》。

王善仆:河南省豫剧三团,看过的《朝阳沟》、《朝阳沟后传》,听过《刘胡兰》、《小二黑结婚》、《三哭殿》。

孟祥礼:河南省豫剧三团,看过的《黑娃还妻》、《朝阳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