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连接蛋白与脂肪性肝病相关性研究
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与代谢综合征

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与代谢综合征崔琴;周红文【摘要】脂质的异位沉积是代谢综合征(MS)发病的中心环节,与脂肪肝、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相关.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s)是一种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具有3个异构体,它主要通过调节脂肪和胆固醇的合成在体内能量稳态调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显示,SREBPs参与胰岛素信号通路的组成,同时在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及脂肪肝患者可有高表达,但其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尚不明确.SREBPs也参与MS各组分的发生发展,对SREBPs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对MS及其各组分的认识,并指导临床治疗.【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0(016)009【总页数】4页(P1401-1404)【关键词】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代谢综合征;血脂;胰岛素抵抗;糖尿病【作者】崔琴;周红文【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组代谢紊乱性疾病的总称,以中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耐量下降或 2型糖尿病为主要临床表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饮食结构的变化和体力活动的减少,MS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临床工作者及研究者的重视。
研究发现,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s,SREBPs)在维持脂质代谢平衡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不恰当表达将引起脂质代谢紊乱,造成非脂肪组织脂质聚积,从而引起代谢性疾病。
1989年,Rajavashisth等发现了一种能与脂肪生成基因调节区的固醇调节元件(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SRE)结合的锌脂蛋白。
饮食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饮食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赵煜桢;周少明【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常见的慢性肝病,肠道菌群通过\"肠肝轴\"与肝脏相互作用,其与NAFLD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饮食因素在肠道微生态改变和NAFLD发病中的作用.该文综述了膳食胆碱、脂肪、果糖、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等饮食因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与NAFLD的关系,以期为进一步探讨饮食干预防治NAFLD提供依据.【期刊名称】《国际消化病杂志》【年(卷),期】2018(038)006【总页数】5页(P361-364,373)【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肠道菌群;饮食【作者】赵煜桢;周少明【作者单位】515063 汕头大学医学院;518026 深圳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儿童和成人常见的慢性肝病[1]。
NAFLD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早期的特征性表现为超过5%的肝细胞发生脂肪沉积即脂肪肝;若伴有肝细胞损伤、发生炎性反应或纤维化则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NASH可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癌。
NAFLD是肝移植、慢性肾脏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3]。
随着肥胖、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在世界范围内流行,NAFLD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并呈低龄化趋势。
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通过“肠肝轴”与肝脏相互作用,肠道微生态失调与NAFLD的进展密切相关。
生活方式干预及降低体质量可有效预防和改善NAFLD [4]。
本文就饮食因素对NAFLD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与NAFLD的关系作一综述。
1 膳食胆碱胆碱是人体的基础营养素,也是胎儿神经系统发育等生理过程的甲基供体。
人体主要从饮食和肝内源性生成途径获取胆碱。
胆碱是肝脏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原料,磷脂酰胆碱也是肠道内部分原核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
研究表明低胆碱饮食与NAFLD、神经管缺陷、肝细胞癌、乳腺肿瘤等疾病密切相关[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193 -评价[J].中医杂志,2010,51(6):500-505.[21]李洋,李瑞.李瑞教授针灸治疗情志病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4):371-373.[22]邵金华,李岩,王垂杰.从情志致病探析脾胃病的防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1):68-70.[23]陈白,曹丽萍,修春英,等.针刺疗法治疗轻中度抑郁症60例[J].亚太传统医药,2020,16(11):123-125.[24]张鹤腾.郁三针为主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25]汉达尔玛,艾丽雅,赵俊,等.蒙医针刺调节抑郁症的机理研究[J].中医药导报,2020,26(14):95-97,101.[26]张灵虎.调神腹部推拿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石家庄:河北中医学院,2019.[27]郭争鸣,王德瑜,李迎红,等.三部推拿治疗抑郁症3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4,20(8):100-102.[28]高丙南,胡浩然.抑郁症的推拿治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8):139-140.[29]谭禧.单纯性推拿手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内江科技,2008,29(10):122.[30]张爱军.《针灸大成》情志病治疗特色探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30(9):1600-1602.[31]岳延荣.五脏俞穴位埋线治疗抑郁症46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5):19-20.[32]曹湘萍.穴位埋线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7):76-77.[33]徐若兮.情志相胜法在抑郁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探讨[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34]张浩,吕荣菊,郑智勇,等.情志相胜疗法在抑郁症中应用及其机制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8):70-73.[35]景丽俊,王嘉锋,吴惠娟,等.以喜胜悲法在减轻老年患者孤独感方面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12):14-15.[36]徐蕊,孔军辉,杨秋莉,虞雪云.广泛性焦虑障碍“思胜恐”情志治疗思路探讨[J].中医杂志,2017,58(10):836-840.[37]侯志旺,陈家旭.情志致郁音乐疗法浅论[J].吉林中医药,2009,29(1):1-3.[38]艾春启,陈生梅,谢贵文.五行音乐疗法对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1,33(2):15-16.[39]韩扬,石岭,曾波涛.接受式音乐辅助治疗抑郁症病人的效果[J].齐鲁医学杂志,2010,25(1):63-64.[40]徐若兮.情志相胜法在抑郁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探讨[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收稿日期:2021-02-24) (本文编辑:薛琦琪)①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院 内蒙古 通辽 028000②内蒙古民族大学医学院③通辽市医院通信作者:戈宏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吴蓝蓝① 戈宏焱①② 梁东亮① 王欢①③【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大量摄入高脂饮食、运动量的减少、肥胖人群不断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王长洪教授治疗脂肪肝经验_高文艳

168第15卷 第9期 2013 年 9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5 No. 9 Sep .,2013脂肪肝目前临床十分常见,轻者无症状,中、重者多有肝区胀痛、肝功损害,甚至向肝硬化发展。
军内国医名师王长洪教授长期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的诊治,在脂肪肝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余有幸拜其为师,侍诊于旁,撷其经验,现总结如下。
1 谨守病机,注重辨证中医无“脂肪肝”病名,但早在《内经》中即有关本证的一些描述,其中的“肝满”“肝壅”“肝胀”“肥气”与本病有相似表现。
历代医家对本病的描述可散见于“胁痛”“肝着”“黄疸”“积证”等。
关于对本病病因病机在《古今医鉴》有描述:“胁痛者……若因暴怒伤触,悲哀气结,饮食过度,冷热失调……或痰积流注于血,与血相搏,皆能为痛”。
王教授认为,该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或大量饮酒,使湿热内生;或湿聚成痰,痰湿互结;或痰瘀交接,内郁于肝而发为本病。
其病位在肝,与脾、胃关系密切。
王教授依据病因病机,总结脂肪肝临床有三种主要证型:王长洪教授治疗脂肪肝经验高文艳,王长洪(沈阳军区总医院国家中西医结合消化病重点专科,辽宁 沈阳 110840)摘 要:王长洪教授认为脂肪肝的主要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或大量饮酒,使湿热内生;或湿聚成痰,痰湿互结;或痰瘀胶结,内郁于肝而发。
其治疗脂肪肝注重辨证同时又强调辨病,如临证时强调疏肝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讲究中西合参。
关键词:脂肪肝;王长洪;经验中图分类号:R575.5;R25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3) 09- 0168- 02收稿日期:2013-03-10作者简介:高文艳(1974-),女,吉林白山人,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消化病。
Professor WANG Changhong's Experience in Treatment of Fatty LiverGAO Wenyan,WANG Changhong(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eneral Hospital of ShenyangMilitary Area Command,Shenyang 110840,Liaoning,China)Abstract :Professor WANG Changhong has pointed out that the cause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fatty liver is eating and drinking without temperance,or over intaked with greasy,or excessive drinking,which causes dampness-heat generating,or accumulating damp to form phlegm,or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combination,all that stagnating in liver and inducing the disease.The combination of disease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s often much arccounted during treatment,so soothing liver should always be emphasized.At the same time,he cares for the therapy of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Key words :fatty liver ;WANG changhong ;experience 玉屏风散由我国元代医家危亦林创制,亦有文献报道指出为元代朱丹溪创制,全方由黄芪、白术、防风3药组成,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功,此二药合用,使气旺表实、腠理调畅,外邪不得内侵,更配以防风走表驱风并御外寇。
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的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1, 11(5), 2221-2227Published Online May 2021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1.115319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的研究进展杨丽萍1,马臻棋2*,王学红2,马文霞1,李惠11青海大学研究生院,青海西宁2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青海西宁收稿日期:2021年4月21日;录用日期:2021年5月7日;发布日期:2021年5月25日摘要肠道菌群是在人体消化系统中蕴藏着的数万亿的微生物,其形成和增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宏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肠道菌群及其潜在作用的认识也日益加深。
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当肠道菌群紊乱时可以改变肠道的通透性、消化和代谢以及免疫应答等,从而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本文阐明了影响肠道菌群的因素,并探讨了肠道菌群紊乱与人体健康、疾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肠道菌群,影响因素,人体健康,疾病Research Progress of Intestinal Floraand HealthLiping Yang1, Zhenqi Ma2*, Xuehong Wang2, Wenxia Ma1, Hui Li11Graduate School of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Qinghai2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Qinghai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 Xining QinghaiReceived: Apr. 21st, 2021; accepted: May 7th, 2021; published: May 25th, 2021AbstractIntestinal flora is a kind of trillions of microorganisms in human digestive system, whose forma-tion and proliferation are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通讯作者。
层粘连蛋白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综述doi:10.3969/j.issn.1009-0002.2010.01.029层粘连蛋白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赵晓芳1,2,孟程程1,2,李招发1,21.华侨大学分子药物学研究所,福建泉州362021;2.分子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福建泉州362021[摘要]层粘连蛋白(lanminin,LN)是由3条多肽链组成的异源三聚体,是基膜的主要成分,存在于多种组织中,它可识别细胞表面受体从而使基膜与细胞紧密结合。
LN参与基膜的构建及细胞的黏附、生长、增殖、迁移和分化,是机体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LN的不正常表达常常与肿瘤以及皮肤、神经-骨骼肌、肝、肾等组织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深入探讨LN与疾病及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有望为相关疾病及肿瘤的治疗开拓新的思路。
[关键词]基膜;层粘连蛋白;疾病;肿瘤[中图分类号]Q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002(2010)01-0116-05Progres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Laminins andTheir Related DiseasesZHAO Xiao-Fang1,2,MENG Cheng-Cheng1,2,LI Zhao-Fa1,21.Institue of Molecular Medicine,Huaqiao University,Quanzhou362021;2.Molecular Medicin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Quanzhou362021;China[Abstract]The members of the laminin(LN)family composed of three different polypeptide chains are major basement membrane proteins.They are present in almost all organs.The LN bind to cell surface receptors and thereby tightly connect the basement membrane to the adjacent cell layer.LN is involv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asement membrane and cell adhesion,growth,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so it is essential to nor-m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Abnormal expression of L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tumors as well as skin,neuromuscular,liver,kidney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diseases.Thoroughly study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LN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can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diseases and tumor.[Key words]basement membrane;laminin;disease;cancer基膜(basement membrane,BM)是由多种纤维蛋白构成的复杂的膜状结构,它不仅对组织细胞起支持连接作用,同时具有渗透性屏障的作用,并调节多种分子及细胞的活动。
细胞器之间相互作用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2 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3.01.028细胞器之间相互作用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刘天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北京100050通信作者:刘天会,liu_tianhui@163.com(ORCID:0000-0001-6789-3016)摘要:细胞器除了具有各自特定的功能外,还可与其他细胞器相互作用完成重要的生理功能。
细胞器之间相互作用的异常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近年来,细胞器之间相互作用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受到关注,特别是线粒体、脂滴与其他细胞器之间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细胞器;线粒体;脂肪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070618)Roleoforganelleinteractioninthedevelopmentandprogressionof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LIUTianhui.(LiverResearchCenter,BeijingFriendshipHospital,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0050,China)Correspondingauthor:LIUTianhui,liu_tianhui@163.com(ORCID:0000-0001-6789-3016)Abstract:Inadditiontoitsownspecificfunctions,anorganellecanalsointeractwithotherorganellestocompleteimportantphysiologicalfunctions.Thedisordersoforganelleinteractionsarecloselyassociatedthedevelopmentandprogressionofvariousdiseases.Inrecentyears,theroleoforganelleinteractionshasattractedmoreattentionintheprogressionof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especiallytheinteractionsbetweenmitochondria,lipiddroplets,andotherorganelles.Keywords: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Organelles;Mitochondria;LipidDropletsResearchfunding: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82070618) 细胞器可以通过膜接触位点与其他细胞器相互作用,完成物质与信息的交换,形成互作网络[1]。
参葛方配合饮食及运动疗法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参葛方配合饮食及运动疗法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研究陈亨平;姚君;陈招娣;高月求【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年(卷),期】2009(19)5【摘要】目的:观察在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基础上,中药参葛方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共收集非酒精性肝炎患者5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以参葛方加减治疗,对照组29例以胆宁片治疗,两组均以饮食、运动为基本干预手段,疗程均为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肝功能、血脂、影像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体重指数下降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ALT、AST、GGT、TCh与治疗前相比较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肝/脾CT值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在"地中海"饮食原则、运动疗法等生活方式改变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参葛方不仅能明显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也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ALT、AST、GGT、TCh水平,影像学指标也有一定程度改善,疗效优于胆宁片.【总页数】3页(P273-275)【作者】陈亨平;姚君;陈招娣;高月求【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中医院中医内科,浙江,温岭,317500;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相关文献】1.清脂方联合运动、饮食干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脾虚痰阻证临床观察 [J], 郑珏2.疏肝消脂方防治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的实验研究 [J], 邢宇锋;翟芬芬;韩志毅;彭得倜;钟伟超;周大桥;童光东3.参葛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肠道黏膜屏障损伤和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 表达的影响 [J], 麦静愔;高月求;蔡峥;方蔓倩4.健脾消脂方联合运动饮食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J], 黄凌鹰;郑超;张鑫;周振华;朱晓骏;高月求;孙学华5.参葛颗粒对脾虚痰浊证老年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J], 蔡峥;麦静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唐桂连【摘要】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逆转肝纤维化可阻止大多数慢性肝病进展.肝星状细胞(HSC)是肝内一种具有多功能、变化不定的非实质细胞,HSC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阐明其关系,有助于以HSC为靶点的肝纤维化方面的研究.【期刊名称】《国际消化病杂志》【年(卷),期】2012(032)005【总页数】4页(P270-273)【关键词】肝星状细胞;活化;肝纤维化【作者】唐桂连【作者单位】524008,广东海洋大学医院【正文语种】中文肝纤维化是肝脏对慢性损伤的修复反应,是各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以胶原等细胞外基质(ECM)在肝脏过度沉积为特征,属可逆病变。
晚期肝纤维化可导致肝硬化、门脉高压和肝功能衰竭[1]。
研究证实,HSC是ECM的主要来源,HSC激活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样细胞是肝纤维化(HF)发生、发展的核心环节。
各种致纤维化因素均把HSC作为最终靶细胞,通过使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这一共同复杂的网络系统,参与HF的发生及进展[2]。
现就HSC与HF的关系作一综述。
1 肝纤维化的发生与逆转肝纤维化的发生与逆转主要是ECM的产生、堆积及降解的过程。
在正常的肝脏中存在一层薄的、低密度的基底膜,在肝纤维化的发生过程中,一系列的酶,包括锌依赖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与其抑制因子(TIMP)和一些逆转酶发生数量及功能的改变,导致ECM的数量及构成发生变化,正常的降解过程受到抑制,最终导致过多的不溶性基质堆积在肝脏中,引起肝脏发生结构的改变,并引起相应的功能异常,在失去肝脏自身代偿的情况下,形成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HSC是肝损伤时生成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细胞来源,在20世纪80年代作为产生细胞外基质的主细胞并命名。
在四氯化碳(CCl4)、铁负荷及胆道阻塞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中都得到了相似的证据,即HSC作为产生ECM的主要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果糖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陈 晔
1 2 3 2 2 4
:
doi: 10. 3969 / j. issn. 1001 - 5256. 2017. 12. 044 收 稿 日 期 : 修 回 日 期 : 2017 - 07 - 13 ; 2017 - 08 - 22 。 基 金 项 目 : 浙 江 省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LY14H020007 ) 作 者 简 介 : 陈 晔 ( 男 , 主 要 从 事 代 谢 性 疾 病 的 研 究 。 1992 - ), 通 信 作 者 : 李 海 鹰 , 电 子 信 箱 : wzlhy1967@ 163. com。
5 6 7
2450
33 卷 12 期 2017 年 12 月 ㊀ J Clin Hepatol, Vol. 33 No. 12, Dec. 2017 临 床 肝 胆 病 杂 志 第 第
6 -磷 - 1, 1- 磷 可 绕 过 酸 果 糖 激 酶 通 过 果 糖 激 酶 和 酸 果 糖 1, 6- 二 醛 羧 酶 两 种 关 键 酶 生 成 磷 酸 果 糖 ,从 而 进 入 糖 酵 解 途 径 。因 此 , 在 高 果 糖 状 态 下 ,其 不 需 胰 岛 素 也 可 代 谢 为 糖 [ ] 原 , 并 促 进 脂 肪 储 存 及 脂 肪 氧 化 。此 外 , 肝 脏 脂 肪 从 头 合 成 NAFLD 发 是 病 的 中 心 点 , 肝 脏 果 糖 代 谢 比 高 脂 肪 饮 食 更 有 利 NAFLD 发 于 肝 脏 脂 肪 从 头 合 成 。因 此 , 研 究 果 糖 饮 食 与 病 机 NAFLD 的 治 疗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制 之 间 的 因 果 关 系 对 1㊀ 肝 脏 脂 肪 从 头 合 成 (DNL) 肝 脏 脂 肪 主 要 源 于 膳 食 摄 入 、 血 浆 游 离 脂 肪 酸 (free fatty acids, FFA) DNL。通 FFA 酯 酯 化 或 过 脂 质 饮 食 摄 入 及 化 确 实 NAFLD 发 在 生 发 展 过 程 有 着 重 要 作 用 , 但 有 关 啮 齿 动 物 基 因 NAFLD 患 NAFLD 发 敲 除 小 鼠 相 关 实 验 和 者 的 研 究 均 表 明 , 展 DNL, NAFLD 患 DNL 显 者 的 著 升 高 。一 项 同 位 素 主 要 异 常 为 DNL ( 示 踪 剂 实 验 结 果 显 示 , 增 加 的 增 加 的 肝 细 胞 碳 水 化 合 物 NAFLD 中 转 化 为 脂 肪 )是 肝 脏 甘 油 三 酯 含 量 增 加 的 重 要 因 []。在 95% 以 素 高 果 糖 饮 食 的 情 况 下 , 上 的 果 糖 能 通 过 肠 道 、 门 静 脉 吸 收 并 以 高 浓 度 被 转 运 到 肝 脏 中 , 而 只 有 在 通 过 肝 脏 的 首 次 代 谢 之 后 , 饮 食 碳 水 化 合 物 才 能 进 入 体 循 环 。因 此 , 大 量 的 果 糖 摄 入 会 使 肝 脏 暴 露 于 高 浓 度 的 碳 水 化 合 物 的 负 荷 中 , 更 DNL。其 DNL 的 中 , 果 糖 促 进 主 要 机 制 有 如 下 大 程 度 地 刺 激 4个 方 面 。 [ ]的 1. 1㊀ 酶 ㊀ Softic 等 研 究 结 果 显 示 , 在 小 鼠 饮 用 水 中 加 入 30% 的 DNL 途 果 糖 可 明 显 上 调 径 蛋 白 酶 水 平 , 主 要 包 括 乙 酰 A羧 acetyl coenzyme A carboxylase,ACC ) 1、 辅 酶 化 酶 ( 脂 肪 酸 A去 硬 脂 酰 辅 酶 饱 和 酶 合 成 酶 (fatty acid synthase,FAS)和 []在 steary coenzyme A desaturase,SCD ) 1; Wang 等 ( 基 因 敲 除 小 鼠 实 验 中 发 现 , 食 用 果 糖 高 碳 水 化 合 物 能 使 三 羧 酸 腺 苷 柠 檬 酸 裂 解 酶 和 甘 油 三 酯 脂 肪 酶 显 著 上 调 。这 些 酶 的 表 达 及 其 活 DNL 进 程 。 性 的 增 加 , 显 著 促 进 1. 2㊀ 转 ㊀ 甾 steroid regulatory el 体 调 节 元 件 结 合 蛋 白 ( 录 因 子 ement binding protein,SREBP)是 调 控 体 内 胆 固 醇 、 脂 肪 酸 、 甘 油 三 酯 及 脂 肪 细 胞 分 化 的 关 键 转 录 因 子 , 糖 应 答 元 件 结 合 蛋 白 能 调 节 糖 酵 解 酶 及 脂 质 合 成 酶 相 关 基 因 表 达 , 在 肝 脏 脂 肪 合 成 [ ]。当 相 关 基 因 的 转 录 调 控 中 起 着 重 要 的 决 定 作 用 果 糖 经 糖 A( coenzyme A,CoA ) 酵 解 被 代 谢 为 两 个 碳 中 间 体 乙 酰 辅 酶 SREBP - 1c 和 时 , 肝 脏 中 的 脂 质 转 录 因 子 糖 应 答 元 件 结 合 蛋 白 会 被 直 接 激 活 , 它 们 通 过 诱 导 脂 肪 酸 合 成 所 需 的 整 个 级 联 基 DNL 中 CoA 转 因 , 刺 激 乙 酰 化 为 甘 油 三 酸 脂 , 进 而 促 进 肝 细 胞 [ ]。 脂 肪 变 性 , 从 而 导 致 发 生 NAFLD 的 方 面 , 胰 岛 素 也 能 够 以 浓 度 依 赖 的 方 式 通 过 1. 3㊀ 胰 ㊀ 一 岛 素 SREBP - 1c 促 进 肝 脏 激 活 脂 肪 生 成 的 主 要 转 录 调 节 因 子 DNL, FFA 也 FFA, 同 时 胰 岛 素 浓 度 依 赖 性 的 能 刺 激 肝 脏 摄 取 DNL [ ]。另 导 致 肝 脏 脂 质 堆 积 , 进 一 步 促 进 一 方 面 , 果 糖 与 葡 萄 糖 不 同 , 其 代 谢 过 程 可 不 需 要 胰 岛 素 参 与 , 具 有 肝 特 异 性 敲 [ ] 除 胰 岛 素 受 体 的 小 鼠 实 验结 果 表 明 , 果 糖 可 以 在 完 全 缺 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纤维连接蛋白与脂肪性肝病相关性研究
发表时间:2019-12-23T15:17:22.083Z 来源:《健康世期界》2019年17期作者:董艳丽周莉[导读] 对于非酒精性肝病患者的诊断及疗效判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综上所述,纤维连接蛋白与脂肪性肝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牡丹江市康安医院 157011
摘要:目的:纤维连接蛋白与脂肪性肝病相关性研究。
方法:调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的50例脂肪性肝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年龄在23-61岁,平均年龄在(40.15±2.49)岁,男性35例,女性15例;调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B组,年龄在23-60岁,平均年龄在(41.32±1.57)岁,男性36例,女性14例。
A、B两组入选对象的年龄、性别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
A组经过治疗后,好转组与非好转组例数,分别为好转组37例,未好转组13例。
结果:A组血清中纤维连接蛋白含量(512.31±2.51mg/L)显著高于B组血清中纤维连接蛋白含量(318.36±3.98mg/L),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
治疗后好转组血清中纤维连接蛋白含量(402.11±5.93mg/L)显著低于未好转组血清中纤维连接蛋白含量(524.93±4.69mg/L),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
结论:纤维连接蛋白与脂肪性肝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关键词:纤维连接蛋白;脂肪性肝病;相关性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bronectin and fatty liver disease.Methods:50 cases of fatty liver disease from November 2018 to October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The average age of the patients was(40.15 ± 2.49)years old,35 males and 15 females,and the average age was(41.32 ± 1.57)years old,36 males and 14 female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general data of age and gender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 0.05).After treatment in group A,there were 37 cases in the improvement group and 13 cases in the non improvement group.Results:the content of fibronectin in group A(512.31 ± 2.51mg / L)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318.36 ± 3.98mg / L).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 0.05).After treatment,the content of fibronectin in the serum of the improved group(402.11 ± 5.93mg / L)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non improved group(524.93 ± 4.69mg / L).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 0.05).Conclusion:fibronectin h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fatty liver disease. Key words:fibronectin;fatty liver disease;correlation
脂肪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以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性为主的临床综合征。
近年来,由于我国人民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FALD)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
目前,临床领域对于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主要依托内科的综合性治疗[1],及早的诊断及治疗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大。
为了进一步对脂肪性肝病患者诊断及预后做出更准确的判断,本次有针对性的对纤维连接蛋白与脂肪性肝病相关性进行研究。
具体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的我院门诊就诊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50例,作为A组研究对象。
患者年龄在23-61岁,平均年龄在(40.15±2.49)岁,男性35例,女性15例;调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B组,年龄在23-60岁,平均年龄在(41.32±1.57)岁,男性36例,女性14例。
A、B两组入选对象的年龄、性别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
1.2诊断标准 A组50例患者均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更新版)[2] 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标准。
1.3检测指标及方法采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600,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细胞纤维连接蛋白试剂盒,线性检测范围:20mg/mL~600mg/L。
测定A组治疗前后、B组纤维连接蛋白(FN),采用爱科森FS502 FibroScan 测定A组治疗前后cap值(肝脏脂肪变程度)
1.4疗效判定 A组患者综合治疗3个月后随访,好转:FibroScan CAP 提示肝脏脂肪变程度下降1个等级以上(重度降至中度或轻度甚至恢复正常或中度降至轻度甚至正常或轻度降至正常)未好转:FibroScan CAP 提示肝脏脂肪变程度下降不足一个等级或上升。
1.5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次研究将所记录的相关指标录入SPSS24.0统计学软件中,对相关数据做出统计处理,对于计数资料由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纤维连接蛋白含量变化情况比较A组血清中纤维连接蛋白含量(512.31±2.51mg/L)显著高于B组血清中纤维连接蛋白含量(318.36±
3.98mg/L),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
具体结果见表1所示。
表1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纤维连接蛋白含量变化情况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