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汽车主动安全的里程碑
保千里通用版汽车夜视仪开启智能交通时代

保千里通用版汽车主动安全系统开启智能交通时代权威调查研究显示,正常情况下,汽车以120m/s时速行驶时,至少要给驾驶员3秒的应急处理时间。
可是,汽车远光灯的有效可视距离仅60-80m,夜间行车时遇到突发障碍物很可能反应不及,酿成惨祸。
目前国内各地区的省道、国道、高速或准高速公路以及各地正在大批兴建的高速或快速公路,很多都没有路灯照明。
由于汽车速度行驶快,汽车本身的照明又非常近,加之汽车数量増加以及交通运输日益繁忙,夜间行车安全事故率一直居高不下。
因此,传统的被动安全已远不足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智能化提前预警功能的汽车主动安全系统已成为汽车的必需配备。
作为高端视像领域解决方案供应商,保千里推出了一系列汽车主动安全系统。
保千里汽车主动安全系统,利用技术创新为在夜间或弱光线条件下的驾驶者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发出早期警告,大幅提升了驾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雾、雨、雪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利用保千里汽车主动安全系统,可以非常清楚地观察前方的路面情况,大大提高了汽车驾驶员、乘客及第三方的安全性。
保千里通用版汽车主动安全系统配置了图像传感器、照度传感器、行人探测传感器、车道偏离传感器等4大传感器,拥有6倍光学同步智能变焦、行车记录、车速同步、强光抑制、透雾、行人提示、车道偏离预警、红外测距、红外智能感应等多重汽车主动安全功能。
利用近红外主动成像技术,系统在夜间行车时,无论能见度高低,可视距离达150米-400米,给驾驶员带来更宽、更远的视野范围,可以让驾驶员提前3-6秒发现人或障碍物,将夜晚行车的安全系数提高2-3倍。
保千里通用版汽车主动安全系统具有诸多应用亮点:首先,通用版的工艺设计非常接近汽车的前装工艺标准;其次,它符合现有80%的小轿车、SUV、MPV 等车型;第三,它可以与所有导航系统实现完全无缝对接;最后,针对国外豪车,在原车的车机上无法进入的情况下,保千里可以添加解码器,将视频信号引至原车屏里面,直接通过方向盘和屏幕控制就可实现,在后装车改装方面,使用通用版系统,利用AUX信号切入即可实现。
面向未来出行的智能交通规划与设计

面向未来出行的智能交通规划与设计一、智能交通系统概述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TS)是利用先进的通信、计算机、控制和传感技术,以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性能和效率为目标的交通管理系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工具数量的增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面向未来出行的智能交通规划与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1.1 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特性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高效性: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和优化调度,提高交通流的通行效率。
- 智能化:利用技术,实现交通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 互联性: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车辆、道路、交通设施等的互联互通。
- 绿色性:通过优化交通流和减少空驶,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1.2 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场景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通过实时监测交通流量,智能调整信号灯的配时,减少交通拥堵。
- 车辆自动驾驶:利用传感器和技术,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提高行车安全。
- 智能停车系统:通过车位监测和导航系统,帮助驾驶员快速找到停车位。
- 交通信息实时发布:通过各种媒介,实时发布交通信息,帮助驾驶员规划出行路线。
二、智能交通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智能交通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
2.1 智能交通系统的规划原则智能交通系统的规划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以人为本: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为核心,提高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 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实现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 技术先进: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 安全可靠: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2 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车联网技术:通过车辆与车辆、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实现信息的实时交换。
大华智能交通方案及产品

500万SONY CCD
DH-ITC512-GRB3A
线圈、雷达检测+车牌识别
DH-ITC512-GVRB3A
卡口用,线圈+视频切换
DH-ITC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CEVRB3A
电警用,线圈+视频切换
800万KODAK CCD
DH-ITC803-GRB3A
线圈、雷达检测+车牌识别
线圈、雷达检测+视频辅助+车牌识别
DH-ITC202-CEVRB3A
内置视频检测电警相机,含禁左、禁右、直行、压线检测等,车牌识别相机内实现
产品信息
名称
型号
功能简述
智能交通高清摄像机(主要应用于卡口、电警)
200万KODAK CCD
DH-ITC213-GRB3A
线圈、雷达检测+车牌识别
DH-ITC213-GVRB3A
高性能氙气闪光灯支持2车道补光支持1秒内双闪连续闪光时间500us可用于卡口系统、电警系统
DH-ITALE-070AA
DH-ITALE-090BA
DH-ITALF-300AA
基础知识|车检器
1
可以通过调节地感线圈的线圈灵敏度来实现对不同类型车的检测,可以同时满足对大型车、中型车以及载客三轮摩托车的检测。
发射功率
≤10mW
天线波瓣宽度
水平5度(-3dB)垂直7度(-3dB)
反应时间
≤100ms
工作电压
DC10.5~14.5V
功 耗
额定电压为12V时,电流小于350mA
工作温度
-30℃~70℃
智能交通系统(ITS)中的智能汽车技术

150总424期2017年第10期(4月 上)收稿日期:2017-03-09作者简介:毛家伟(1978—),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新能源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材料。
智能交通系统(ITS )中的智能汽车技术毛家伟(航天新长征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0176)摘要:智能交通系统是目前公认的解决交通运输问题的关键技术,而智能汽车技术又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现代交通运输中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简要介绍了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上重点探究了智能汽车技术中智能驾驶、黑匣子技术以及智能控制系统等六个关键技术,希望对我国智能交通技术和智能汽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智能交通技术;智能汽车技术;汽车智能钥匙中图分类号:U491.2文献标识码:B0 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私家车的拥有量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汽车已经成为了民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代步交通工具承担,60%以上的旅客运输量和50%以上的货物运输量。
但是,汽车数量的不断增长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全国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环境污染问题也威胁着民众的身心健康,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难题,也成为汽车行业工程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焦点课题。
近年来,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智能交通系统(ITS )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并将该技术成功应用到了智能汽车制造领域,有效地缓解了各地区繁重的交通运输问题。
同时作为解决当前交通运输、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ITS 技术也受到了我国政府和汽车制造行业高度的重视,设置专项资金用于智能交通技术和智能汽车技术的引进和研究,改善了我国民众的出行和生活方式,给民众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1 智能交通系统简介智能交通系统,英文简称为ITS ,是一个集成了电子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汽车制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智能传感技术等多种现代科技的以解决实际交通问题为主要目的的新兴智能技术。
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风险与控制

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风险与控制作者:马胜强来源:《时代汽车》2021年第24期摘要:汽车作为最便捷的交通工具,极大地扩展了人类的活动半径,提高了社会运行效率。
随着能源结构、网络通信、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汽车正朝着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方向发展。
车辆“新四化”改变了人们出行方式、赋予了汽车更多的内涵和功能。
智能网联汽车与工业4.0时代信息物理融合、万物互联的节奏更加契合,已经逐渐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然而随着智能网联汽车迅猛发展,数据安全问题逐步凸显,对车辆行驶安全、用户个人隐私,乃至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本文将从数据安全角度分析智能网联汽车的风险隐患及相关治理措施。
关键词: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智慧交通智慧城市Data Security Risk and Control of 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sMa ShengqiangAbstract:As the most convenient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automobiles have greatly expanded the radius of human activities and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of social operation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nergy structure, network communication, and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automobiles are developing in the direction of electrification, interconnection, intelligence, and sharing. The "new four modernizations" of vehicles have changed the way people travel and endowed cars with more connotations and functions. Intelligent networked vehicles are more in line with the pace of cyber-physical integ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all things in the industry 4.0 era, and have gradually become the van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Howeve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networked vehicles, data security issues have gradually become prominent, posing a threat to vehicle driving safety, user privacy, and even national security.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hidden dangers of intelligent networked vehicles and related governance meas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ata security.Key words: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s, data security, smart transportation, smart city1 智能網联汽车的概念在以物联网系统为标志的工业4.0时代背景下,汽车工业作为国家经济支柱产业,正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汽车碰撞安全进展

汽车碰撞安全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案例一:沃尔沃汽车安全气囊系统 案例二:奔驰汽车主动安全系统 案例三:丰田汽车车身结构设计 案例四:特斯拉汽车自动驾驶系统
汽车碰撞安全技术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保护车内乘员安全,减少人 员伤亡
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减少交 通拥堵
提高车辆安全性能,降低交 通事故发生率
汽车碰撞安全进展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汽车碰撞安全技术的历史发展 汽车碰撞安全技术的主要类型 汽车碰撞安全技术的关键要素 汽车碰撞安全技术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汽车碰撞安全技术的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早期汽车碰撞安全技术
安全带:1959年,沃尔沃汽车公司发明了三点式安全带,提高了乘客的安全性。 安全气囊:1967年,通用汽车公司发明了安全气囊,在碰撞时保护乘客免受伤害。 防撞梁:1968年,福特汽车公司发明了防撞梁,提高了汽车的抗撞能力。 安全玻璃:1970年,福特汽车公司发明了安全玻璃,在碰撞时防止玻璃碎片伤人。
提高汽车碰撞安全性的措施与建议
加强车身结构 设计,提高车 身强度和刚度
采用先进的安 全气囊系统, 提高乘客保护
效果
研发先进的主 动安全系统, 如ABS、ESP 等,提高车辆 稳定性和操控
性
推广新能源汽 车,减少尾气 排放,降低环
境污染
汽车碰撞安全技术在不同车型中的应用
安全带:在所 有车型中都有 应用,是汽车 碰撞安全技术
被动安全技术
安全带:防止乘客在碰撞中受伤
安全气囊:在碰撞中保护乘客头部和胸 部
车身结构:采用高强度钢和吸能材料, 减少碰撞对乘客的伤害
座椅设计:采用防滑材料和可调式头枕, 保护乘客颈部和头部
儿童安全座椅:为儿童提供专门的保护 措施,防止在碰撞中受伤
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合规体系的建立及应用研究

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合规体系的建立及应用研究目录1. 内容综述 (3)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4)1.2 研究现状与挑战 (5)1.3 研究方法与组织结构 (7)2. 智能网联汽车概述 (8)2.1 智能网联汽车定义 (9)2.2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原理 (10)2.3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趋势 (12)3. 数据安全合规的重要性 (13)3.1 数据安全的内涵与外延 (14)3.2 数据安全合规的国际标准与国内法规 (15)3.3 数据安全合规的技术要求 (17)4. 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合规体系分析 (18)4.1 数据生命周期管理 (20)4.2 数据分类分级 (22)4.3 数据访问控制与隔离 (23)4.4 数据传输加密与身份验证 (24)4.5 数据存储安全与访问控制 (25)4.6 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 (27)5. 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合规体系建设 (28)5.1 合规体系框架设计 (28)5.2 合规管理体系实施 (30)5.3 合规体系运行与维护 (31)5.4 合规体系监督与审计 (32)6. 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合规体系的应用 (33)6.1 应用场景分析 (35)6.2 数据管理平台建设 (36)6.3 车联网安全管理 (37)6.4 智能驾驶系统安全防护 (39)6.5 用户隐私保护策略 (40)7. 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合规体系问题与对策 (42)7.1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43)7.2 对策分析与建议 (44)8. 案例分析 (45)8.1 国内外典型案例介绍 (47)8.2 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48)9. 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合规体系建设展望 (49)9.1 技术发展趋势与挑战 (51)9.2 法规政策展望 (52)9.3 应用前景与挑战 (53)1. 内容综述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融合了通信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多项前沿技术,能够实现车辆之间、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以及车辆与用户的连接,带来诸多便利和安全性。
人工智能计算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人工智能计算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逐渐成为影响我们生活的重要技术之一。
而在人工智能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里程碑成就了我们今天所见的种种应用。
本文将从早期的人工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始,逐步介绍人工智能计算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一、早期的人工智能计算机研究1956年,人工智能的领域正式确立,并举办了达特茅斯会议。
在早期的人工智能计算机研究中,主要集中于原始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开发。
这其中最为著名的里程碑是IBM公司于1956年推出的Dartmouth人工智能计划。
该计划的目标是开发一种具备智能的计算机系统,能够模拟人类的思维过程。
二、专家系统的出现20世纪70年代,专家系统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开始受到关注。
专家系统是一种基于规则和知识的程序,可以模拟领域专家的知识和推理能力。
1974年,Mycin专家系统的问世引起了轰动。
Mycin系统主要应用于临床诊断,能够根据症状和测试结果给出相应的诊断建议。
这标志着专家系统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开端,对人工智能计算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深度学习的突破进入21世纪,随着大数据和计算能力的飞速发展,深度学习成为人工智能计算机发展的重要支撑。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通过多层次的神经元组织和学习算法来解决复杂的模式识别和决策问题。
2012年,谷歌的“谷歌大脑”团队开发的深度学习算法在ImageNet图像识别挑战中取得了震撼人心的成果,大幅度提升了计算机图像识别的准确率。
这一突破不仅使得人工智能计算机在图像、语音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也为其他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四、人工智能计算机与大数据的结合近年来,人工智能计算机逐渐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大数据技术可以处理和分析海量的数据,而人工智能计算机则能够从这些数据中学习和发现规律,进而做出智能化的决策。
这种结合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比如智能交通、智慧医疗和智能制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