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新高考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4单元第12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共44张PPT)

〔概念阐释〕 “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后期到近代的西方文明向中国传播的历 史过程。这段时期,以来华洋人、出洋华人、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为媒 介,以香港、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为重要窗口,西方文明大量传入中 国,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考点探究·释难点
主题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明清思想领域的新变化
——摘编自施威、王思明《晚明学人的科学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问题](1)据史料一归纳黄宗羲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 进步性。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末期科学思想的主要特 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提示](1)主张:倡导君民平等,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地方自治;学 校是议政场所。进步性:对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 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知”;“工商皆本”
2.结合陆王心学和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从 “经世致用”“天下兴
“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明清思想领域的新变化 亡,匹夫有责”;长篇
3.结合明清时期的科技小说与戏曲成就,从 白话小说、传奇、昆
“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 曲、京剧;“西学东
增强文化自信
渐”
主干梳理·理思路
三、小说与戏曲 1.背景:城市_商__品__经__济__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 步普及。 2.成就 (1)明清小说 ①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各自在宋元话本基础上创作的 _《__水__浒__传__》__ 和 _《__三__国__志__通__俗__演__义__》__ , 是 我 国 最 早 的 两 部 长 篇 白 话 小 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典例研析·立标杆
1.(2020·江苏高考·5)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
2025届高考总复习一轮历史配通史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配套PPT课件 第1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根据材料“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吕不韦也依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商人地位有所提高。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之前,工 商食官,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春秋战国剧烈的社会变化,使得富国强兵成 为时代需要,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故选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2023湖南雅礼中学月考)据记载,姜太公至齐国修政,因其俗,“劝其女功, 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襁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 而往朝焉”。这说明当时( D ) A.变法运动推动社会转型 B.分封制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C.“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 D.齐国采用适宜政策取得霸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1.(2023广东深圳中学联考)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 和道德境界。老子主张抛弃所谓的圣贤智慧,人民将获得百倍的利益;抛弃 所谓的仁义名誉,人民将恢复孝慈的本性;抛弃贪取巧利之风,盗贼将会绝 迹。这表明两人( B ) A.积极为诸侯出谋划策 B.实现社会理想的途径不同 C.思想对立且辩论激烈 D.对礼崩乐坏现状深感忧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长期的战争和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 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逐渐增强,使带有民族歧视色彩的概念逐渐淡化,故选 D项;礼乐制度的土崩瓦解主要表现在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材料 主要强调的是民族关系的变化,排除A项;国家形态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国家 内部治理机制的建设,排除B项;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形态和历史传统的差 异都会导致民族之间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只会减弱而不会消失,排除C项。
解析 根据材料“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吕不韦也依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商人地位有所提高。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之前,工 商食官,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春秋战国剧烈的社会变化,使得富国强兵成 为时代需要,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故选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2023湖南雅礼中学月考)据记载,姜太公至齐国修政,因其俗,“劝其女功, 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襁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 而往朝焉”。这说明当时( D ) A.变法运动推动社会转型 B.分封制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C.“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 D.齐国采用适宜政策取得霸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1.(2023广东深圳中学联考)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 和道德境界。老子主张抛弃所谓的圣贤智慧,人民将获得百倍的利益;抛弃 所谓的仁义名誉,人民将恢复孝慈的本性;抛弃贪取巧利之风,盗贼将会绝 迹。这表明两人( B ) A.积极为诸侯出谋划策 B.实现社会理想的途径不同 C.思想对立且辩论激烈 D.对礼崩乐坏现状深感忧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长期的战争和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 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逐渐增强,使带有民族歧视色彩的概念逐渐淡化,故选 D项;礼乐制度的土崩瓦解主要表现在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材料 主要强调的是民族关系的变化,排除A项;国家形态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国家 内部治理机制的建设,排除B项;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形态和历史传统的差 异都会导致民族之间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只会减弱而不会消失,排除C项。
高考二轮历史复习:时空观念复习专题(最终版)【共24张PPT】

• 5《元史》载:“元制,设急递铺,以达四方文书之往来,其系至重……大都设置总急 递铺提领所……凡铺卒皆腰革带,悬铃,持枪,挟雨衣,赍(携带)文书以行。
• 6 19世纪中期,中国产茶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福建武夷山开荒栽茶“漫山遍野, 愈种愈多”,杭州於潜“仰食于茶者十之七”,湖南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
(3)新中国的各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4)其他应该掌握的地理常识(相关的地图)
小结:如何利用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综合分析实际问题
一 首先根据题目给的时间和空间,判定史实所在的时空范围,找到对应其发 生的时代背景----制作时空容器。这个容器装满了史实。
二 然后根据材料概括得出史实(单一历史事件,作者的主张,或者是某个 历史事物发展的过程)--获取相关史实。
时空观念在历史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陈赓救蒋介石对不对
陈
陈赓曾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 21 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
这种工艺是对亚洲的知识、亚洲和美洲进口的染料以及来自印度的平布和花色的全新诠释。
赓
造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救过蒋介石,但在1942年 特定的时间,空间,还有所对应时间和空间内发生的历史事件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历史环境,这个环境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知识体系和历
试着归纳一下历史时期具体历史事件
必须掌握基本地理常识:
(1)常见的地理名称: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秦岭-淮河、中原地区、 东北地区,岭南地区、江浙地区,吴越地区,关中地区,西域地区,印 度支那,欧洲大陆,北大西洋,古丝绸之路,传统的东西方商路,西南、 西北地区等
(2)中国古代各王朝的都城(古今对照)
史背景,这个历史环境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时空容器(范围),这个容器中盛满了史实,我们可以把需要分析的历史事件放在这个容器
• 6 19世纪中期,中国产茶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福建武夷山开荒栽茶“漫山遍野, 愈种愈多”,杭州於潜“仰食于茶者十之七”,湖南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
(3)新中国的各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4)其他应该掌握的地理常识(相关的地图)
小结:如何利用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综合分析实际问题
一 首先根据题目给的时间和空间,判定史实所在的时空范围,找到对应其发 生的时代背景----制作时空容器。这个容器装满了史实。
二 然后根据材料概括得出史实(单一历史事件,作者的主张,或者是某个 历史事物发展的过程)--获取相关史实。
时空观念在历史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陈赓救蒋介石对不对
陈
陈赓曾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 21 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
这种工艺是对亚洲的知识、亚洲和美洲进口的染料以及来自印度的平布和花色的全新诠释。
赓
造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救过蒋介石,但在1942年 特定的时间,空间,还有所对应时间和空间内发生的历史事件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历史环境,这个环境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知识体系和历
试着归纳一下历史时期具体历史事件
必须掌握基本地理常识:
(1)常见的地理名称: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秦岭-淮河、中原地区、 东北地区,岭南地区、江浙地区,吴越地区,关中地区,西域地区,印 度支那,欧洲大陆,北大西洋,古丝绸之路,传统的东西方商路,西南、 西北地区等
(2)中国古代各王朝的都城(古今对照)
史背景,这个历史环境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时空容器(范围),这个容器中盛满了史实,我们可以把需要分析的历史事件放在这个容器
人教版2020年高三历史高考世界现代史总复习课件 (共29张PPT)

变 1815
过
巩固:1815
程 崩
动摇:19C初
瓦解:11884488年
调整:1924、1925 瓦解:31、33、35、 36
崩溃法:西19斯39势力的
1946 冲击:20世纪
60、70年代
瓦解东:1欧9剧91变
溃
欧洲革命
崛起和扩张
苏联解体
原
因
内 ①阶级矛盾:
①战胜国与战败国: ①资本主义
部 ②民族矛盾:
③国民经济已明显好转 ④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已被粉碎
A.①③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②③
6、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不同在于
A.加强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对经济的领导
B.为战胜苏维埃的敌人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7、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是
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的发展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据此回答:
1、对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A.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A
B.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迅速增长
C.是国家直接参与了再生产过程,干预经济生活
A.是人民群众广泛参加的社会革命
B.推翻了旧的社会制度和统治阶级
C.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D.标志着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4、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
B.恢复工业生产
C.巩固苏维埃政权
D.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背景条件的是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课件(课堂PPT)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必修(Ⅰ) 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版《 共 产 党 宣 言 》 第 一
译《 共 产 党 宣 言 》 中 文 首
版《 共 产 党 宣 言 》
年 简 装
97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
第八讲、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考点 清 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 2、巴黎公社 3、俄国十月革命(还要联系世界现代史进行复习)
揭示客观
宣告历史
昭示未来
规律
使命
社会
7
问题探究:《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什么会成为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宣言》第一次较为系统完善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 本原理; 指明了斗争的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革命的基本力量——无产阶级; 实现目标的手段——暴力革命; 革命的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第二,要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和各国具体的国情,分析比较 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俄国的确立 在方式、原因等方面的共性和个性。 第三,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结合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 发展历程,探究认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发展规律。
5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阶级矛盾
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 原文,思考它
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主要阐述了什
•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 么内容?
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
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
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
同样不可避免的。
必修(Ⅰ) 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版《 共 产 党 宣 言 》 第 一
译《 共 产 党 宣 言 》 中 文 首
版《 共 产 党 宣 言 》
年 简 装
97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
第八讲、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考点 清 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 2、巴黎公社 3、俄国十月革命(还要联系世界现代史进行复习)
揭示客观
宣告历史
昭示未来
规律
使命
社会
7
问题探究:《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什么会成为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宣言》第一次较为系统完善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 本原理; 指明了斗争的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革命的基本力量——无产阶级; 实现目标的手段——暴力革命; 革命的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第二,要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和各国具体的国情,分析比较 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俄国的确立 在方式、原因等方面的共性和个性。 第三,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结合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 发展历程,探究认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发展规律。
5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阶级矛盾
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 原文,思考它
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主要阐述了什
•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 么内容?
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
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
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
同样不可避免的。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中国古代的科技(共24张PPT)

二、基础梳理: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时间:长期领先,明清衰落。
空间:领域众多,成就突出。
内容:重视实用,轻视理论。 主体:受制度、文化的影响。 影响:影响深远,泽被后世。
三、重点探究:科技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材料 1933年鲁迅在《电的利弊》一文中说:“外国用火药 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 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他在《随感录》中还写道: “火药除了做鞭爆,罗盘除了看风水,还有什么用处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你认同鲁迅的说法吗?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文科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以四大发明为例谈中国古代科技
重庆七中历史组
刘延广
一、考情观察
课标: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 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新课标:多样发展的世界文化(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 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考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一、考情观察
北宋
毕昇活字印刷(胶泥)
二、基础梳理:中国古代科技的内容
发明 成果
天文学 战国《甘石星经》、东汉张衡浑象仪、唐代僧一行黄 道游仪、元代郭守敬简仪。 数学 农学 医学 春秋时九九乘法诀、东汉《九章算术》、南朝祖冲之 圆周率、元代珠算法。 南北朝《齐民要术》、元代王祯《农书》、明代徐光 启《农政全书》。 《黄帝内经》、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明代李 时珍《本草纲目》。
三、重点探究:明清科技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将下列事件按相应时段填入表中。工业革命、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清军入关、西学东渐、闭关锁国。 中西方科技发展与社会环境关系表 时间 欧洲 时期 中国 15世纪 古登堡印刷机 西、葡新航路开辟 16世纪 哥白尼日心说 红夷大炮 __________________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 牛顿力学体系 中西合璧式旱罗盘 _______________ 18-19 世纪 中叶 瓦特蒸汽机 英国发明黄火药 法国罗伯特发明造纸机 __________________ 四大发明 明朝 郑和下西洋 时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植物学的科学分类法 _______________ 徐光启《农政全书》 明清 宋应星《天工开物》 之际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________________ 王清任《医林改错》 清代 绘 制《皇舆全览图》 吴 瑭《温病条辨》 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PPT课件(原文)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元代大运河全线通航,漕船可由杭州直达大都,成为今京杭运河的前
身。
——据谭其骧等《中国历史地图集》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高考模拟演练:
据此表呈现的变化可推知 南(北5)方经人济口重对心比南表移(,单导位致:南万方人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地区是不是经济重心,最重 要的标准,就是看该地区的 粮食产量和人力资源是不是 在全国名列前茅,其次是看 该地区的手工业和商业是否 发达。
中国地域以淮河—秦岭一线 为界,分为北方和南方。
★考点知识梳理:
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也是江南经 济开发的过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江南蛮荒之地:先秦、秦汉时期, 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相对落后,我国经济重 心在北方黄河流域关中地区,该地土壤肥 沃,有先进的水利工程和生产技术,而南 方则是:“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 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窥赢蛤,食物 常足。故窳偷生,而无积聚,饮食还给, 不忧冻饿,亦无千金之家。”可见,当时 江南地区人口稀少,生产落后,经济落后, 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宋代诗人分布图
B
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增强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高考模拟演练: 在中国古代,衡量一个地区是不是经济重心,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和人力资源是不是在全国名列前茅,其次是看
该地区的手工业和商业是否发达。
(2)江南经济的开发,促使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南北经济联系加强,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高考模拟演练: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
隋朝大运河
元朝大运河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2 第1节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 人民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3.教训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 务是发展生产力,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妥 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 (2)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 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照搬别 国模式。 (3)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经 济发展规律。不可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4)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 主,坚持群众路线。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2.经济成就 (1)先后建成 武汉、 包头等钢铁 基地。 (2)形成了冶金、石化等十几个 基础行业 。 (3)全国除 西藏 以外,各省、自 治区都有了铁路。 (4) 石油 已全部自给。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966~1976)
1.重大破坏 (1)原ຫໍສະໝຸດ :“全面夺权 ”的狂潮。考点整合
知识研读
【解析】题目考查“一五”计划期
间的史实,解题应注意其时间范围。 C项在“一五”计划之前已经完成。 A、B、D三项都是“一五”期间发生 的重要史实。
【答案】C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考点二 1956~1976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失误及其 经验与教训
1.失误
事件
特征
影响
社会主义建设总 路线
多快好省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 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 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 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
特点。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古希腊兴衰大事记
【时空纵横】古希腊罗马简史
③前594年:梭伦当选雅典城邦首席执政官,开始推行改革,为民 主政治奠基。 ④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实行改革,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⑸前5世纪:赢得希波战争的胜利后,雅典成为希腊的霸主,提洛 同盟成为雅典实现其霸权的工具。前5世纪中叶,伯利克里改革, 剥夺贵族议会的权力,把权力移交给公民大会、民众法庭和五百人 议事会,促进民主政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雅典经济、政治和文化 都发展到极盛,成为左右希腊世界局势的霸主和主要文化中心。
二是民主政治的特点。 3、高考的热点:一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得失对中国今天
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借鉴。二是古希腊先哲人文主 义精神对中国今天的建设和谐社会的借鉴。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世界史时间范畴
前30世纪 476年
爱琴文 明出现
西罗马帝 国灭亡
14、15世纪
资本主义 萌芽产生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古代希腊罗马史》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希腊雅典卫城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罗马圆形剧场
考纲范围
(一)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二)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三) 古代西方历史人物
亚里士多德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考纲内容】
⒈模块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⑴希腊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伯里克利时代民主 政治的主要内容;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⑵罗马法 罗马法的内容与作用。 ⒉模块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古希腊兴衰大事记
【时空纵横】古希腊罗马简史
⑹前431年至前404年:伯罗奔尼撒战争。斯巴达打败雅典成为希 腊的新霸主。但不久,希腊各城邦又陷入混战之中。 ⑺前338年:马其顿征服希腊。随后,马其顿王国大举东征直至印 度河流域。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死,他庞大的帝国也随之分裂, 古希腊历史结束。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古希腊兴衰大事记
【时空纵横】古希腊罗马简史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历史学家根据政体性质,把古罗马的历 史划分为王政时期(约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509年)、共和时期 (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7年)和帝国时期(公元前27年——公 元476年)三个阶段。
古希腊——公元前800年 - 公元前146年
古希腊的地理范围,除了现在的希腊半岛外, 还包括整个爱琴海区域和北面的马其顿和色雷 斯、亚平宁半岛和小亚细亚等地。公元前5、6 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 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 远的影响。古希腊人在文学、戏剧、雕塑、建 筑、哲学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一文明 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又被古罗马延续下去, 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1917年 十月革命
奴隶社会:公元前8世纪——476年
古代时期
古典时代
封建社会:476年—14、15世纪
世界史
中世纪
近代时期:资本主义社会:14、15 主义社会并存
1917年—?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选考内容
重点突破:
1、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了解古希腊独 特的地理环境和特殊历史条件形成的希腊城邦文明、 小国寡民促进雅典民主政治,民主政治促进雅典的 繁荣。
2、雅典民主政治: 一是民主政治的运行和民主政治的机构,及对后来西
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影响。
⑴前8世纪中期:罗马国家建立,当时中是第伯河畔的一个小城邦。 ⑵前5至前4世纪:每年都遭受周边部族的侵袭。 ⑶前3世纪起:军事力量强大起来,控制拉丁地区、意大利半岛。 ⑷前2世纪:征服整个地中海地区。到前1世纪,成囊括地中海的大 帝国。 ⑸1-2世纪:进入最繁荣、富强的时代。繁荣背后隐藏着衰落迹象。
古希腊灭亡后,希腊文化被古罗马人破坏性的延续下去,从而成 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古希腊罗马的地理范围
【时空纵横】古希腊罗马简史
⑴前20世纪至前12世纪:爱琴海地区孕育了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 文明,是希腊文明的源头。 ⑵前1200年:多利亚人的入侵毁灭了迈锡尼文明,希腊历史进入 “黑暗时代”(荷马时代)。 ⑶前11至前9世纪:荷马时代 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 ⑷前8至前6世纪:城邦兴起。 ①前776年:第一次奥运会召开,古希腊文明进入兴盛时期。 ②前750年左右:希腊人开始向外殖民。此后的250年间,新的希 腊城邦遍及包括小亚细亚和北非在内的地中海沿岸。其中,斯巴达 和雅典势力最大。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必考内容
【考纲内容】
⒈选修一:梭伦改革 ⑴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尖锐矛盾以及工商业奴隶 主的政治要求;知道雅典贵族进行的局部调整不能缓和日益尖锐的 社会矛盾;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⑵简述梭伦改革在颁布“解负令”、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和推行国家 权力机构改革等方面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呈现的“革命性”“中 庸式”特点;感受诗人政治家冲破阻力、振兴城邦的襟怀和理想。 ⑶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影响;了解梭伦改革的 历史局限性;认识到制度设置是民主政治的可靠保障,体会精英意 识和平民情怀。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时空纵横】古希腊罗马简史
古希腊的地理范围,除了现在的希腊半岛外,还包括整个爱琴海 区域和北面的马其顿和色雷斯、亚平宁半岛和小亚细亚等地。公元 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 辉灿烂的希腊文化。
古代罗马曾吞并整个地中海地区,势力范围东至两河流域,西至 不列颠,南抵北非撒哈拉沙漠,北至多瑙河,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古 代世界屈指可数的大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