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事故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操作人员违反安全规程,引起核泄漏爆炸事故.苏联代表,苏联原子能利用委员会主席安德烈年科,皮特罗斯扬茨和苏联科查托夫原子能研究院第一副院长维拉里,列加索夫讲述了事故发生前一天的经过.一,基本情况这一天该核电站的官员开始进行一项试验,以检验在全部动力丧失的条件下,核电站的安全程度.试验人员想要证明,即使汽轮机停机,蒸汽中断,转子也能输出足够的动力来驱动应急冷却液泵,直至备用柴油发电机运转.但不幸的是,他们在试验开始前12个小时,就将反应堆的应急冷却液系统关掉了,从而大大降低了反应堆的安全性.此核电站的操作人员主要犯了六个方面的错误,列加索夫说:"如果其中任何一个错误能及时得到纠正,事故就不会发生."但这些错误并未得到纠正,导致四号反应堆发生了悲剧性的事故.爆炸发生后,四号反应堆的外墙和顶盖被炸飞,着起冲天大火,大量燃烧着的放射性物质及反应堆芯碎块飞散到周围建筑物的屋顶,使周围30多处起火,四号反应堆的两个汽轮发电机及其房屋顶上的火势尤为猛烈,火焰威胁着附近的三号反对堆,并通过电缆及管道涵洞向电站的其它部位蔓延.据目击者说,爆炸发生后,核电站的许多人员立即利用手提灭火器和水枪实施扑火,他们的扑火行动在某种情况下是有效的,但许多人却因此而被烟火和放射性物质烧伤.事故发生时,核电站内共有444人在工作.由于事故发生在夜间,同附近城镇里的居民一样,他们大多数人留在室内.如果事故出在白天,那么受伤的人会更多,伤情更严重.伤员在其同事的帮助下,很快进入核电厂的医疗中心接受紧急救护.在这场事故中,有两人被掉下的建筑构件砸死.医疗中心设立在核电站的行政楼内,这栋楼有较好的防核辐射功能.二,灾害特点放射性物质的释放量大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释放出的源项超过3.7×1018bq,在事故当天,爆炸能量和大火产生的气体和可挥发裂变产物的烟云有1000-2000m高.波及范围广4月27日放射性烟云已飘移到波兰的东北部,烟云在东欧上空上升到9000m高空,在事故后的2-6天放射性烟云扩展到东欧,中欧和南欧,以及亚洲10000m高空.(三)人员疏散数量多根据乌克兰健康和社会福利部长阿那托利·罗曼思科博士宣布的数字,乌克兰共疏散了94000人,邻近共和国也疏散了41000人.(四)救援人员伤亡严重这次事故中共死亡31人,其中仅有2人是在反应堆爆炸中丧生的,其余的死于核辐射病和烧伤.31个死亡者中有6人是普里普亚特和切尔诺贝利的消防队员,另外25人为核电站的工作人员.由于救援人员在事故现场接受了大剂量的照射,约有500救援人员住院接受治疗.三,救援经过(一)报警位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西北12英里处的普里普亚特镇消防队指令中心,于凌晨1点24分接到核电站的自动报警,随后又收到核电站保安中心的电话报警,得知核电站发生了大爆炸,及四号反应堆燃起了熊熊大火.普里普亚特镇消防队接警后,立即出动并请求核电站附近的切尔贝利镇消防队增援.普里普亚特和切尔诺贝利消防队各有15名消防队员.他们以前都曾在核电站内进行过演习,对其危险性有所了解.尽管他们预先制定了一些应付核事故的方案,但却无应付如此规模的事故的措施.核电站自己的消防队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配备了全部扑救工业火灾的装备,事故发生时约有10名消防队员在值班.苏联的消防队受内务部长的指挥,苏联的消防部队从将军到士兵都实行军衔制,各消防站的长官通常为一名军士或者中尉或少尉,每两,三个消肪站设一名上尉或少校.列奥尼德·泰加尼科夫少校是普里普亚特及切尔诺贝利消防队的负责人.事故发生的当天晚上,正在家中歇班.当接到指令中心的报警电话后,他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扑救工作.(二)火灾扑救泰加尼科夫少校讲述了那天晚上的经过.普里普亚特消防队接警后五分钟就到达事故现场,那里的情况非常混乱,无法确切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核电站中央的一些建筑物屋顶上的高大火焰映红了夜空.该核电站有20栋左右大型建筑,当时已无法很快弄清厂房内是否还有人被困在里面,也无法确定从何处开始扑火为好.在向在场消防人员和电站人员了解了有关情况后,首批到达的消防队即开始铺设水带.很快,消防队就弄清反应堆外部火灾最猛烈的部位是在汽轮机房内反其可燃屋顶上面,因而立即将灭火主力转移到这些部位上来.消防队员们没有配备核辐射计,在他们进入这些区域灭火之前,核电站人员告诉他们,汽轮机房外部的辐射强度要高于内部.进入内部的人员配备了空气呼吸器,而外部人员却没有.切尔诺贝利镇消防队接警20min后到达现场.此时核电站的许多屋顶已经起火,四号反应堆的剩余部分也象火山口一样被大火烤得通红.亚历山大·叶夫门科少校参加了扑救汽轮机房屋顶大火的战斗.当问及而对核辐射的危险是否犹豫过时,他说:当时所有消防队员只有一个念头:尽快出水防止火灾从屋顶向另一屋顶蔓延.由于消防队熟悉核电站的情况,因此每个队员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那天晚上发生的事情是他们根本无法预料的.普里普亚特的泰加尼科夫后来回忆了起火后两个小时内的火灾情况.他说:"当我到达核电站时,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我们虽然有应急预案,并进行了各种条件下的演习,但这里的事情同预案完全不一样.我知道四号反应堆已经爆炸,对这部分已无补救措施.我想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保护其它三个反应堆,我们身后还有整个城镇需要保护.当时我们未配备核辐射计,后来从核电站的测试仪器上得知,厂房周围的核辐射量相当高.当我进入现场时,除常规消防装备外,没有呼吸器材或其它特殊防护.此时已有三个小组在维克多·基别诺科,弗拉基米尔·普拉维科及亚历山大·叶夫门科的带领下实施灭火.他们中有两人因核辐射而殉职,在灭火过程中还有四名消防队员遇难.灭火战斗展开2h后,包括我在内的28名第一出动消防队员在工作2~2.5h后都因核辐射而感到很不舒服.核电站的消防队员和保安人员与我们配合地非常好,尤其是在进入厂房的活动中.以前我们曾与他们进行过协同演习,这在此次灾难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首先登上了汽轮机房旁边的一栋八层楼顶.从那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各个楼顶的情况.我的判断是,必须立即调动一切可能的力量,首先将汽轮机房的火扑灭,并防止大火向受威胁最大的三号反应堆蔓延,同时请求其它消防队增援.大约2h后,这期间我的活动范围很大——多次爬上爬下楼房,我感到呼吸困难,接着开始头疼,恶心,呕吐,浑身无力,后来我就失去了活动能力.象其他人一样,我也被送进了核电站的救护中心,-该中心有一层厚厚的混凝土外壳,因此核辐射量很低.后来我们被送到普里普亚特医院,接受富有治疗核辐射病经验的专家治疗,随后又搭乘飞机去莫斯科,住进了第六医院.(三)工程抢险到早上5点钟左右,除四号反应堆外,其它火都被扑灭了.此后消防队的任务是防止四号反应堆的火通过电缆管道及其它连接物向三号反应堆蔓延.此时来自基辅的增援力量也从70英里外赶到了现场.在核电站设立了现场指挥中心.乌克兰最高消防长官菲利昔·德田雅尼科夫少将担任救援总指挥.他需要组织人员制定出下一步的救援方案.指挥中心得到了许多专家的支持,这当中包括最高苏维埃副主席鲍里斯·斯捷潘纳,他负责救援的政策协调.4月26日,空军少将尼古拉·安东斯科金驾驶直升机拍摄四号反应堆爆炸现场照片,以便消防专家评估投放固体灭火材料的可行性.通过分析研究,专家们认为这个方案是可行的.当天夜里,空军山动了一个中队的直升机,不停地向起火的反应堆中投放沙子,泥土,铅,白云石及硼.投放作业一直持续到5月10日,这期间共向四号反应堆中投放了5500t灭火材料.5月6日起,反应堆堆芯开始降温,大火被宣布扑灭.救援工作进入用氮气冷却反应堆底部及抽排地下室遭核污染的水的阶段.(四)人员疏散从4月26日起,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委员会开始发布有关信息.当天下午,鲍里斯·斯捷潘纳及其他委员会成员分析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及必须解决的问题.他们发现三号反应堆在事故发生后已经关闭,而一号及二号反应堆及汽轮机却在继续运转,他们决定将这两个反应堆停下来,并将与救援无关的人员疏散出去.4月27日早晨才告知普里普亚特镇的居民辐射情况严重,每个居民都必须疏散.这涉及到4万人的迁移,需要动用2172部大轿车和1786部卡车.疏散工作要求在4h内完成.普里普亚特镇的居民被转移到30英里以外的地方,所有距核电站12~25英里范围内的居民,也都需要转移.在以后的几天里,大约有50个集体农庄及26000头牲畜也随之转移.至此官方宣布疏散工作结束,但后来发现仍有个别人并未撤离该区域.在普里普亚特,疏散40天后,人们发现有两个老太太还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她们一个85岁,一个74岁,这期间靠吃剩饭和干面包维持生命,两人都染上了严重的核辐射病.根据乌克兰健康和社会福利部长阿那托利·罗曼思科博士宣布的数字,乌克兰共疏散了94000人.邻近共和国也疏散了41000人.许多人是从遥远的北方地区戈麦尔疏散来的,那里距昔里普亚特约90英里,事故发生14天后,当地的核辐射量很高.在乌克兰进行疏散是相当困难的.比如,被疏散人员穿的大量衣服和鞋子,需要在离开污染区之前更换下来.因为它们已被严重污染,这就产生了料想不到的采购清洁的衣物和鞋子的问题;同样的困难还有寻找未受污染的水和食物.据罗曼恩科博士介绍,最大的问题是一种称之为"核辐射恐惧症"的病.得这种病的人几乎没有一个相信政府的,都说自己遭到了放射线的照射得了病.为了医治这种"恐惧症",有关部门只好组织大批的医生,护土,核辐射专家及数千名大学高年级学生,在这些人员的临时住处进行体检.(五)人员伤亡这次事故中共死亡31人,其中仅有2人是在反应堆爆炸中丧生的,其余的死于核辐射病和烧伤.31个死亡者中有6人是普里普亚特和切尔诺贝利的消防队员,另外25人为核电站的工作人员.据统计共有309人受重伤需要住院治疗,他们都是因核辐射和烧灼而受伤的,未发现有受外伤的.罗曼恩科博士说,绝大多数伤员都接受了输氧和输液的初期治疗,随后又接受了输血和大剂量抗生素的治疗.到1987年2月,大约有90名受伤者康复出院重返工作岗位,有150名患者也已出院在家中休养,有40名患者转入疗养院接受康复治疗,仅有20多名患者仍继续住院治疗.绝大多数严重受伤者所承受的辐射剂量超过100rad;有22人的辐射剂量达到600~1600red,他们都已死亡;有23人的辐射剂量在460-660red之间,其中7人死亡;有158人所承受的辐射量为109-400red,其中1人死亡.火灾也造成了一些伤亡,烧伤也可能造成一些人死亡.在基辅约有18000人经检查发现受到核辐射,但剂量小于100red,其中一部分人住院接受血液检查.在核电站半径20英里的范围内,核辐射强度达200-600毫伦琴/小时,这个状况一直持续到1986年5月5日,在该区域内货物,核污染的覆盖量达30mbq/m2.(六)清理与重建环绕核电站的警戒区域数次扩大,第一次定为半径6英里范围,随后改为半径19英里,最后确定为半径25英里,到1987年2月,警戒区域扩展到距基辅市中心9英里的地方.在这个区域内设置了188个永久性辐射监测站和38个安装在卡车及直升机上的移动监测站.在事故发生后的6个月内,大约调集了10万人投入切尔诺贝利附近的清理工作.消防队动用了大批的车辆,水泵,水带和喷雾水枪,对该地区内的公路,街道及建筑物进行清洗.修复,重建工作需要大量的专门技术,据说大约有5000名专家包括物理学家,流体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及计算机专家投入了这项工作.苏联令人惊奇地渡过了这一灾难,这并非因为他们预先已有准备,而是因为他们拥有丰富的资源.许多遭到大剂量核辐射的人得以康复及苏联为此所做的努力也是一个奇迹.但是一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露出来的威胁,如癌症尚待观察.1987年2月27日,在基辅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负责指导医院对8000名受核辐射的人进行跟踪监护.政府已决定将普里普亚特镇废弃,并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以北30英里处建设新城镇.绝大多数普里普亚特镇的原有居民都重新得了住房和工作.每个家庭都得到了7000至10000卢布的费用,作为对他们遗弃在普里普亚特镇之财物的补偿.乌克兰为疏散出来的人们新建了12000套住房和200栋服务设施,在基辅和车尔尼雪夫也建了8000套房子.到1987年春天,农业和水资源问题成为乌克兰人关注的焦点.他们无法知道在遭受严重核污染的土地上能长出什么植物,也不知道核污染物质是否会从土壤中渗出,流入第聂伯河上的大水库中.这个世界上最严重的民用核设施事故究竟会带来多少灾难,还是一个未知数.世界地球日警世-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2007年世界地球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前苏联基辅市北130公里的地方,是前苏联1973年开始修建,1977年启动的最大的核电站。
切尔诺贝利

切尔诺贝利事件一、事件基本信息1.时间:1986年4月26日2.地点: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普里皮亚特镇,前苏联列宁核电厂4号机组。
3.事故原因:反应堆安全系统试验过程中工作人员严重违规操作而引发功率瞬变,进一步引起瞬发临界而造成的严重事故。
4.事故后果:反应堆堆芯、反应堆厂房和汽轮机厂房被摧毁,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大气。
500人住进了医院,造成31人死亡。
二、事件经过1986年4月25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8号涡轮机进行一次惯性试验,模拟外接电源被切断的紧急情况时,试验这台涡轮机剩余的惯性能量是否能继续驱动水循环泵,直到柴油发电机组接替。
从4月25日1时开始,工作人员对4号机组进行降功率操作,至13时5分时,4号机组已从满功率工况(3200MW)下降到1600MW,并按计划关闭7号汽轮机。
根据试验大纲,14时把反应堆应急堆芯冷却系统与强迫循环回路断开,以防止实验过程中应急堆芯冷却系统动作。
23时10分,继续降功率,按照试验大纲,试验应在热功率700~1000MW下进行。
而在按低功率下运行规程解除局部自动调节系统时,操作人员未能及时消除因自动调节棒测量部件所引起的不平衡状态,结果使功率降到30MW以下。
为了达到实验计划的功率,操作人员将大部分控制棒提出,所提升的控制棒数已经超出了运行规程的限制。
中心区城内的堆芯中子通量分布己被氙严重毒化。
尽管如此,工作人员仍决定继续作试验。
为了保证试验后有足够的冷却,所有8台主循环水泵部投入了运行。
为了抑制沸腾的程度,堆芯流速很高,堆芯冷却剂入口温度接近饱和工况。
蒸汽压力下降,蒸汽分离器内的水位也下降到紧急状态标志以下。
为了避免停推,操作人员切除了与这些多数有关的事故保护系统。
1时23分04秒,为了试验关闭了汽轮机入口截止阀,随着汽轮机的隔离,4台循环水泵开始惰转。
由于石墨堆设计的缺陷,当反应堆处于20%额定功率以下运行时,容易出现极大的不稳定性。
而试验大纲恰恰就在接近20%额定功率运行。
核辐射严重泄漏事故案例(2篇)

第1篇一、事故背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20世纪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发生在1986年4月26日,位于前苏联乌克兰基辅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共有4个反应堆,其中第四号反应堆在事故发生时正在运行。
事故原因是一系列操作失误和设备故障,导致反应堆发生爆炸,核辐射物质大量泄漏。
二、事故经过1. 事故发生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反应堆在进行一项不寻常的实验时,反应堆失控,导致反应堆内部压力急剧升高。
在1点24分,反应堆发生爆炸,反应堆内部部分燃料棒熔化,放射性物质开始泄漏。
2. 灾情扩大爆炸发生后,反应堆周围的放射性物质迅速扩散,导致切尔诺贝利地区和周边地区的居民遭受严重辐射污染。
同时,事故信息被封锁,导致救援行动迟缓。
3. 救援行动事故发生后,苏联政府迅速组织救援行动。
数千名消防员、工程兵和志愿者被派往现场,试图控制核辐射泄漏。
然而,由于辐射污染严重,救援人员无法直接进入事故现场,只能从远处使用消防车和直升机进行灭火和喷洒抑制放射性物质。
4. 国际援助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许多国家向苏联提供了救援物资和技术支持。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组织也参与了事故调查和救援行动。
三、事故后果1. 人员伤亡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据统计,事故发生后的几年内,有31人在救援行动中死亡,数千人因辐射暴露而患病。
此外,事故还导致切尔诺贝利地区居民的健康状况恶化,许多新生儿患有先天性疾病。
2. 环境污染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事故现场附近数百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封锁,禁止居民居住。
受污染的水源和土壤对周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3. 经济损失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给苏联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
事故导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被迫关闭,周边地区经济陷入困境。
此外,事故调查、救援和后续处理工作耗费了大量资金。
四、事故原因分析1. 操作失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操作失误。
苏联科研事故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20世纪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发生在1986年4月26日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这次事故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对周边环境、人类健康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以期为我国核能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事故原因分析1. 设计缺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采用的是苏联第四代核反应堆——RBMK-1000型反应堆。
这种反应堆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如反应堆堆芯结构脆弱、冷却系统设计不合理等。
这些缺陷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2. 违规操作在事故发生当天,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正在进行一项实验,目的是测试反应堆在低功率运行下的稳定性。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人员违反了操作规程,将反应堆功率提升至额定功率的70%,导致反应堆失控。
3. 安全意识淡薄苏联当时的核能安全意识相对淡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安全管理存在严重漏洞。
在事故发生前,核电站曾多次发生小型事故,但都未引起足够重视,导致事故最终发生。
4. 信息封锁事故发生后,苏联政府采取了信息封锁措施,未及时向国际社会通报事故情况。
这使得国际社会对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应对措施迟缓,加剧了事故的影响。
三、事故过程及影响1. 事故过程1986年4月26日凌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导致反应堆堆芯熔化,放射性物质泄漏。
事故发生后,核电站周边地区的居民开始出现放射性污染症状,如恶心、呕吐、脱发等。
2. 事故影响(1)环境影响: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污染了周边地区的土壤、水源和空气。
据统计,事故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周边30公里范围内的土地被永久性禁止耕种。
(2)健康影响: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周边居民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
据估计,事故导致约9.3万人患上癌症,其中约4万人死亡。
(3)经济损失: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给苏联及全球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事故后,苏联政府投入巨额资金用于清理事故现场、赔偿受害者以及处理后续问题。
切尔诺贝利事故原理

切尔诺贝利事故原理嘿,你知道切尔诺贝利吗?那可是一场超级恐怖的核事故啊。
今天我就来给你讲讲这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原理,保证让你听得明明白白。
咱先得知道核电站是怎么工作的。
核电站啊,就像是一个超级精密的能量工厂。
它里面有个很关键的东西叫核反应堆,这核反应堆呢,就像是一个超级热的大火炉。
在这个“大火炉”里啊,有铀这种物质。
铀这东西可不得了,它就像一个充满能量的小宇宙。
正常情况下呢,铀原子会发生裂变,就像一个小鞭炮被点着了一样,一个铀原子裂变会释放出能量,然后这个能量又会让其他铀原子裂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链式反应。
这就好比是多米诺骨牌,一个倒了,其他的跟着就倒,然后就会持续不断地产生热量。
那这个热量用来干嘛呢?用来把水变成蒸汽呀。
这蒸汽就像一个大力士,推动着涡轮机转动,涡轮机一转起来就可以发电啦。
这一整套流程,只要好好控制着,那就是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多棒啊。
可是切尔诺贝利怎么就出了那么大的事故呢?我有个朋友,他是个核物理的爱好者,有一次我们就聊到了切尔诺贝利。
他就特别激动地给我讲起来。
他说啊,在切尔诺贝利的那个核反应堆里,有一些设计上的缺陷,就像是一辆汽车,它的刹车系统有点问题。
这核反应堆的控制棒啊,本来是用来控制铀原子裂变速度的,就像汽车的刹车用来控制车速一样。
但是呢,切尔诺贝利的控制棒设计得有点奇葩。
当时在切尔诺贝利,那些操作人员啊,他们想做一个测试。
这就好比是一群孩子在玩火,他们可能没有完全意识到这有多危险。
他们在进行一个关于核电站断电情况下的应急供电系统的测试。
可是他们在操作过程中犯了一系列的错误。
他们把反应堆的功率调得非常高,这就像是把那个“大火炉”的火越烧越旺,旺到都快失控了。
这时候呢,控制棒本来应该起到作用了吧。
可由于前面说的设计缺陷,当控制棒插入反应堆的时候,并没有像预期那样减缓反应速度,反而像是火上浇油一样。
这是为啥呢?因为控制棒的前端是石墨做的,石墨这东西在那种高温的情况下,会加速铀原子的裂变,而不是减慢。
世界上最惨烈的10起安全事故

泰坦尼克号沉船事故 NO.7 邮轮触礁 泰坦尼克号(RMS Titanic)是一艘奥林匹克级
邮轮,于1912年4月处女航时遇上冰山沉没。泰坦尼 克号由位于爱尔兰岛贝尔法斯特的哈兰德与沃尔夫造 船厂兴建,在她的处女航中,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 普敦出发,途经法国瑟堡-奥克特维尔以及爱尔兰昆
士敦,计划中的目的地为美国纽约,途中沉没。当时
墨西哥圣胡安 NO.3 储油设施爆炸
圣胡安尼科大爆炸:1984年11月19日,墨西 哥国家石油公司在圣胡安尼科的储油设施发生爆炸, 整个工厂被摧毁,工厂内当时储有11000立方米的 液化丙烷和丁烷气体。这一爆炸也毁掉了附近的小
镇。超过5000人遇难,另有数千人被严重烧伤。
哈利法克斯大爆炸 NO.4 运输船爆炸
西班牙特内里费空难 NO.9 两架飞机在跑道相撞 特内里费空难是指在1977年3月27日傍晚于西
班牙北非外海自治属地加那利群岛的洛司罗迪欧机
场发生的波音747跑道相撞事件。由于发生事故的两
架飞机都是满载油料与人员的波音747大型客机,因
此事件造成两机上共有583人在“地狱之火”中丧生,
其中,荷航飞机上的248人全部遇难,泛美航班上则
有61人奇迹般得以生还。
美国得州化肥厂大型爆炸事故 NO.10 化肥厂爆炸
美国当地时间4月17日,美国德克萨斯州韦科 市附近韦斯特镇一家化肥厂爆炸,这次爆炸的威力 犹如原子弹或者里氏2.1级的地震,直径30多米宽 的火球腾空而起,并掀起了高耸入云的蘑菇云, 60多公里外的地方都能感受到震动,数间房屋也 已经被毁。这起爆炸事件共有576人死亡,超过 3500人受伤,参与灭火的得克萨斯市消防志愿队 只有一人幸存。至于财产损失,更是难以估量,上 千居民楼和商业建筑被摧毁,1100艘船只和362辆 汽车损毁,直接财产损失达1亿美元。
史上最可怕的核事故:切尔诺贝利惊魂20年)

史上最可怕的核事故:切尔诺贝利惊魂20年1986年4月26日凌晨,位于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首府基辅以北130公里处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猛烈爆炸,反应堆机房的建筑遭到毁坏,同时发生了火灾,反应堆内的放射物质大量外泄,周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造成了核电史上迄今为止最严重的事故。
1986年4月25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号反应堆的工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连续切断反应堆的电源,使主要冷却系统停止工作。
于是堆芯温度迅速升高,造成氢气过浓,以至26日凌晨发生猛烈爆炸,爆炸引起机房起火,浓烟使人呼吸困难,放射性物质不断外溢。
核电站所在地区有2.5万居民,这些居民从26日晨开始疏散,疏散共用了34个小时。
核电站发生事故后,大量放射尘埃污染到北欧、东西欧部分国家,瑞典、丹麦、芬兰以及欧洲共同体于4月29日向苏联提出强烈抗议。
据苏联官方公布,这起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亿卢布(约合29亿美元),如果把苏联在旅游、外贸和农业方面的损失合在一起,可能达到数千亿美元。
同时,在核事故的危害下有33人死亡,300多人因受到严重辐射先后被送入医院抢救,有更多的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辐射污染。
为了防止进一步的辐射,苏联将28万多人疏散到了辐射区以外。
20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新进入切尔诺贝利,苍穹之下,袅袅炊烟从荒凉的村落升起。
继续生活下去,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大灾难之后的选择和勇气。
切尔诺贝利二十周年殇 20年黑色伤痛在延续作为世界和平利用核能史上的最惨重灾难,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发生在切尔诺贝利的核泄漏事故留在了世界各国许多人的记忆中。
今天,世界迎来了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20周年纪念。
20年过去了,人们仍然不能驱散心头这一久久挥之不去的阴霾。
据专家估计,完全消除这场浩劫的影响最少需要800年!A黑色瞬间8吨强辐射物喷涌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3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
8吨多强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残片和核燃料碎片喷涌而出。
切尔诺贝利事故分析报告

切尔诺贝利事故分析报告1986 年 4 月 26 日凌晨 1 点 23 分,位于苏联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附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4 号反应堆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核事故。
这场事故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深远的影响。
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在进行一项反应堆安全测试时,操作人员的一系列错误操作导致了反应堆功率急剧上升,最终引发了爆炸。
当时,工作人员试图关闭反应堆的紧急保护系统,这一错误举动使得反应堆失去了自动控制和保护机制。
此外,反应堆的设计缺陷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
该反应堆采用的石墨慢化沸水堆在安全性方面存在先天不足,例如控制棒设计不合理,在紧急情况下无法迅速插入堆芯以停止核反应。
事故发生后,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被释放到大气中。
这些放射性物质包括碘-131、铯-137 等,它们随着风向和气流扩散到了周边地区甚至更远的地方。
据估计,事故释放的放射性物质总量约为 8 吨左右,是广岛原子弹爆炸所释放放射性物质的 400 倍以上。
放射性物质的泄漏对环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污染。
事故现场附近的土壤、水源、植被等都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许多地区的放射性水平远远超过了安全标准。
在事故发生后的几十年里,这些地区的生态系统仍然受到放射性物质的影响,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受到威胁,生态平衡被打破。
对于人类健康的影响更是巨大且持久。
在事故发生后的短期内,大量的救援人员和周边居民受到了高剂量的辐射,出现了急性放射病症状,如恶心、呕吐、脱发、皮肤灼伤等,许多人因此失去了生命。
长期来看,受到低剂量辐射的人群也面临着患癌症、遗传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的风险增加。
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由于他们的身体仍在发育阶段,对辐射更加敏感,更容易受到伤害。
社会经济方面的损失也不可估量。
事故发生后,苏联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救援和清理工作。
周边地区的居民被迫撤离,许多城镇和村庄被废弃,农业和工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此外,由于人们对核安全的担忧,全球范围内的核能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相关产业的发展受到了冲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故的经验教训
营造核安全文化氛围: 除堆型本身设计有缺陷外,其他导致 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原因都可以归结为安全 文化的缺失,无论是操作员、管理者、救 援队等等,均缺乏安全文化的教育。 事故发生时,4号机组在低功率工况 下(计划25%功率)做汽机惰转状态下的发 电实验,而核员 沟通,没有注意安全事项,没有注意可能 的风险,严重违反了运行程序,闭锁反应 堆保护系统通道,任意变更实验条件(控 制棒的下插深度),造成了严重事故。究 其根本原因,在于核电厂管理方自上而下 缺乏核安全文化。
涉及周边国家: 4月27日,瑞典Forsmark核电厂发现辐射粒子 俄罗斯、白俄罗斯、奥地利及乌克兰受到高程度污染(污染程度铯-137>40,000 Bq/m) 丹麦、挪威、芬兰等十几个欧洲国家受到辐射尘影响 引起大众对于苏联的核电厂安全性的关注,事故也间接导致了苏联的瓦解
事故后果
环境的破坏: 水源污染严重,共有2.5万km2 ,2225个村庄地面137 Cs污染水平超过了185kBq/m2 农产品受辐射严重超标 辐射导致基因突变,明显影响了树木的生长、繁殖和存活率等
二回路: 两个环路,每个环路有840条燃料通道,两个汽水分离器,四台冷却剂泵及其相关装置, 其中3台为正常运行之用,1台作为备用。 汽水分离器直接向2台500兆的汽轮机提供蒸汽,每个发电机带有一台冷凝器和供水系统, 反应堆由一台专门机器不停堆更换燃料。 冷却环路封闭在安全厂房内。同位于反应堆下部的充水抑制系统相连。
事故的经验教训
有效的信息渠道: 必须成立专门的新闻机构和社会社团组织进行 核事故信息的发布,既要保证核电站周围居民的知 情权,又要考虑严重核事故条件下撤离人员的秩序 问题,禁止任何非官方授权的组织和个人发表内任 何与核事故有关的言论,并且应该根据事故的情况 进行连续追踪报道,使居民对事故的发展及救援情 况有所了解,避免不必要的心理恐慌和失实新闻的 流传。 切尔诺贝利事故的信息公开工作很差,使公众 无法了解情况,这对于保障公民的人身安全以及心 理安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事故堆型介绍
RBMK-1000堆芯: RBMK为石墨压力管式反应堆,使用轻水冷却,在垂直于压力管上部分产生蒸汽。石墨砌 体直径12米,高7米,重约1700吨。共1660根燃料组件,2%富集度的二氧化铀,燃料组件中铀 的质量为114.7kg,燃料的燃耗深度为20MW·d/kg。堆芯进、出口水温是270℃和284℃,汽鼓 内压力约7Mpa。
经济、社会的震荡: 直接经济损失和处理事故的巨大开支; 农业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一些欧洲国家(除法国以外)已经强制实行食物限制; 人才流失,阻碍了经济复苏。
事故原因总结
事故的经验教训
事故的经验教训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监督机构应独立于核电站之外的独立组 织,有权利对核电站进行各方面安全的检查, 并把监督程序法制化。对监督人员制定出明 确的可操作性强的行为规范。 对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前违反 核电站安全准则的行动,本应由前苏联国家 原子能监督局的代表出来干预并制止类似行 动,然而在这一天没有一个该组织的工作成 员。监督员都奉命在上班时间到医务室去了, 他们整天在那里参加医务会议。
事故措施
损坏机组状况的监测和判断: 损坏的机组内的计量测量及光学测量。 由直升机进行辐射剂量测量和光学观测。 在残存结构内和容易进入的整体建筑内的重要参数测量。
污染现场的处理: 现场的废物和被污染设备的清除 建筑物顶部和外表面的清除 表层泥土的清除 用可以形成薄膜的化合物覆盖已清除的表面。
四号机组的长期掩埋: 使用专门技术将靠近机组地区内的表层泥土运到限定地点。 该地区用混凝土覆盖。 建筑物的顶部和墙壁清除污染。 整体掩埋4号机组。 30公里范围内的清除污染工作和经济应用的恢复。 为了防止地下水和地面水遭受污染,建造综合性水利工程。
生命健康的长期威胁: 严重性:事件死亡人数共达9000人(包括死于辐射尘地区),包括了死于核辐射的47名 救灾人员,和九名死于甲状腺癌症的儿童;约50万清理人受到高剂量辐射; 甲状腺癌等癌症比例快速增加(小孩喝的牛奶是被碘-131所污染),畸形婴儿的出生率 升高; 长期性:大部份固体癌症的潜伏期大约是在20至60年,可能会在2065年之内,额外会有 16,000多人死于癌症; 不确定性:直到目前为止,白血病病例的增加数量还不足以在统计学上推断和辐射外泄 有关。
经济上,这场灾难总共损失大概两千亿美元, 是近代历史中代价最“昂贵”的灾难事件。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被称作历史上最严重的核 电事故。切尔诺贝利城因此被废弃。
分析研究切尔诺贝利事件对于核工业的安全 与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燃烧的四号机组
事故简介
四号机组石棺
附近被废弃的村庄
事故简介
事故的长期影响
事故堆型介绍
地下水层
隧道
液氮冷却系统 抑制水池
事故过程
惰转实验:
1986年4月25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工作人员为了探讨在厂内外全部断电情况下 汽轮发电机中断蒸汽供应时,利用转子惰转动能来满足该机组本身电力需要的可能性,进行 反应堆安全系统的试验工作。
实验过程:
1时开始,对4号机组进行降功率操作。 13时5分,4号机组下降到1600MW,按计划关闭7号汽轮机。 14时把反应堆应急堆芯冷却系统与强迫循环回路断开,以防止实验过程中应急堆芯冷却系统动作。 23时10分,继续降功率,按照试验大纲,试验应在热功率700~1000MWt下进行。操作人员未能及时 消除因自动调节棒测量部件所引起的不平衡状态,结果使功率降到30MW以下。 26日0时28分,运行人员切断局部自动控制系统。 26日1时19分,为了达到实验计划的功率,操作人员将大部分控制棒提出。提升的控制棒数超出了 运行规程的限制(违规操作!)。将反应堆热功率稳定在200MW。 强行开始实验!为了保证试验后有足够的冷却,所有8台主循环水泵部投入了运行。(违规加开两 台循环主泵)导致堆芯注水太多。 为了抑制沸腾的程度,堆芯流速很高,堆芯冷却剂入口温度接近饱和工况(导致蒸汽减少,蒸汽分 离器内的水位也下降到紧急状态标志以下)。为了避免停推,操作人员切除了与此有关的事故保护系统 (违规操作!关闭了水位和压力的停堆保护信号)。 26日1时23分04秒,开始试验,关闭8号涡轮发电机的事故调节阀使之惰转。为了不致因此自动停堆, 解除了与此有关的保护系统(违规操作!)。
事故的经验教训
建立技术指导小组: 救援工作中救援人员在平时应在技术培训 中清楚明白核电站构造以及辐射防护的有关知 识,熟练使用有关剂量检测仪表,为最大限度 减小救援工作的损失起到积极作用。专家咨询 组和技术指导小组的有机结合才能使救援中的 技术问题得到充分解决。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事故以后 电站 的人员没有能够准确的客观的估计所发生的事 情,所有人对消除这样大的事故后果,从职业 上和心理上都没有准备,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区域及其邻近地区的最初辐射水平采用计量仪 表进行最初的测量,由于这些仪表本身测量量 程窄,没有能给出真实的辐射水平的数据。在 发生核电站事故的情况下,除了普遍测量还应 进行个别测量。并且,核电站专门的咨询组是 在核电站发生事故后几个小时才从莫斯科乘专 机赶来。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简介: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北纬51度23分14秒 东经30度6分41秒)是位于乌克兰普里皮亚季,切 尔诺贝利市西北11英里(18千米),离乌克兰与白俄罗斯边界10英里(16千米),及乌克兰首都基 辅以北70英里(110千米)。 核电站由四个反应堆组成,每个能产生1千兆瓦特的电能(3千2百兆瓦特的热功率),核事 故时四个反应堆共提供了乌克兰10%的电力。厂房的工程始于1970年代,1号反应堆于1977年启 用,接着2号(1978年)、3号(1981年)、4号(1983年)亦相继启用。 还有两个反应堆(5号及6号,每个能产生10亿瓦特)在事故发生时仍在建造中。 厂房的四个反应堆都是属于同一类型,称为RBMK-1000(压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应堆)
安全系统: 反应堆控制 保护系统(RCPS) 事故堆芯冷却系统(ECCS) 主冷却剂回路超压保护系统 反应堆空间超压保护系统 事故定位系统(漏泄紧固部件系统
隔离阀系统
辐射监测系统)
事故堆型介绍
事故堆型介绍
2%富集度,1661根 燃料原件,压力管式
211根吸收棒
事故堆型介绍
堆芯缺陷: 正的空泡系数,负的燃料系数,功率低于20%总功率系数为正,在700兆瓦下不允许操作; 停堆系统不适当,不能使得事故终止,反而使得事故加剧; 没有有效的应急手段,方式应急系统失灵下,继续使反应堆运行; 大量的在700 ℃左右运行的石墨,遇水将起激烈的化学反应; 无安全壳!
事故过程
反应堆失控状态
事故过程
事故发生
事故过程流程图
事故措施
事故措施
限制堆芯事故后果: 使用紧急辅助给水泵向堆芯注水,事实 证明这一努力是无效的。 专业人员小组从军用直升机上抛下硼、石灰石、沙、黏土和铅覆盖遭到破坏的反应堆。 辐射得到有效控制。在事故发生后的月底已降到每天数十居里。 通过注入氮气降低了氧气浓度和温度,通过与进来的大气形成对流从而使堆芯温度得到 有效降低。 在建筑物下面建造人工除热水平层,使其置于混凝土的上面。
四号机组发生事故后对一、二、三号机组所采取的措施: 1、2、3号机组相继停堆。 切尔诺贝利电场并没有因为四号机组出问题而停止运作,只封闭电厂的四号机,并且用 200米长的水泥与其他机组隔开,但由于缺乏能源,所以乌克兰政府让其他三个机组继续运作。 1991年、1996年、2000年这三个机组才相继关闭。 对1、2、3号机组进行去污和其他工作,清除之后γ放射性水平达到原来的1/10到1/15.
事故堆型介绍
控制和保护系统: 211根吸收棒,控制功率分布和紧急防护。所有多的紧急防护都是通过吸收棒下插进行, 最大移动随度为0.4米/秒。必须有不下于30根控制棒位于下插状态。 RBMK-1000型反应堆有两个功率控制的系统。第一个是物理功率密度分布控制系统 (PPDDCS),该系统在堆芯内装有探测器。第二个是反应堆控制系统,它在堆芯内部和堆外 侧面的生物屏蔽箱内都装有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