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间作套种紫花苜蓿技术
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

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紫花苜蓿是一种蔬菜,它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可以满足人们日常营养需求。
此外,它还含有多种活菌,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肠道蠕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因此,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非常重要。
一、土壤处理紫花苜蓿喜欢温暖、排水良好的酸性砂粒性土壤,亩产量较高,抗性强,因此土壤处理尤为重要。
首先,土壤中的杂草要及时清除,防止土壤肥力累积,影响植物生长。
其次,应用有机肥料对土壤进行改良,有助于提高土壤质量、增强土壤吸收能力和改善土壤结构。
此外,定期进行土壤耕翻也是必须的,以有效除草、促进水分和肥料的吸收、改善土壤透气性和结构。
二、种子的选择紫花苜蓿的种子非常重要,必须选择优良的种子,以便保证植物的质量和品质。
一般来说,应选择大粒、洁白的种子,具有良好的耐病性和良好的生长性。
同时,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和作物病虫害状况选择合适的品种,以保证植物的营养和品质。
三、种植技术紫花苜蓿的种植适宜季节是4月至7月。
此时,土壤温度正好适合播种,植株迅速地生长发育,可以获得较高的亩产量。
另外,种植前应进行除草、深耕、进行立铲、播种和浇水等处理。
其次,在种植过程中,应定期管理草坪,控制杂草的生长,避免草莓受到竞争。
四、施肥技术经过种植后,应及时施肥,提高植物的长势和产量。
首先,应做好施肥规划,按需施用氮肥、磷肥和钾肥,以提高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其次,按照“羽毛肥+花费”的方式进行施肥,可以有效的增加植物的产量。
此外,定期施用有机肥,有助于土壤的肥力增加,提高土壤的吸水性、供氧性和改善土壤结构。
五、防病技术紫花苜蓿的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白粉病、卷叶病等。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病措施,保障植物的健康成长。
首先,应定期做好行间松土、除草等日常管理,以改善土壤环境,保护植株免受病害侵害。
其次,定期使用抗病药物防治病害,维持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采取预防措施,控制病虫害的传播是非常必要的。
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是获得优质植物的关键,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种子,选择合适的种植季节,进行有效的土壤处理和施肥技术,及时防治病虫害,并定期检查植株状况,以确保植物有效地生长发育,提高植物的质量和品质。
紫花苜蓿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丁 宁
( 温泉县 草原 工作站 ,新疆 温泉 8 3 0 ) 350
摘 要 : 文 详 细 介 绍 了 紫花 苜 蓿 栽 培 管理 技 术要 点 。 本 关键词 : 紫花 苜 蓿 ; 培 管 理 栽
中 图分 类 号 :5 1. 文 献 标 识码 : ¥ 5 7 A 文章 编 号 : o 3 4 8 (0 0 S — 0 2 0 10 — 8 9 2 1 )1 0 4- 2
13 施 肥 .
种子 与细 沙 比例 1 ~ , 灌 水后 撒 播 )套 播 ( : 8先 6 、 一般 在 小 麦 浇
二水 后 立 即 撒播 ) 混 播 ( 小 麦 、 米 、 麦 等 机械 条 播 ) 、 与 小 大 。
2. 播 蓿 后 期 生 长 对 磷 、 肥 的需 求 , 耕 增 钾 在 地 前 每 6 7 施 有 机 肥 1  ̄ t( 成 品 有 机 肥 10 20 g 、 6 .2 或 5 0  ̄ 0 k )
23. 播 种 方 式 : 播 ( 械 条 播 ; 工 撤 播 时 加 细 沙 进 行 , .2 单 机 人
钙 不 能 生 长 。 苜 蓿 在 可 溶 性 盐 分 含 量 高 于 03 .%的土 壤 上 良
好 生 长 , 苗 期 不 耐盐 , 般 总盐 量超 过 , 离 子 超 过 00 % 但 一 氯 . 3 幼 苗生 长 受 到 盐 害 ) 。 12 前茬 _ 前 作 以春 小 麦 、 菜 、 麦 、 豆 为宜 。 油 大 豌
遍 , 到 浅 覆 土 的作 用 , 雨 水 多 的条 件 下 出 苗 良好 。 播 起 在 撤
的 缺 点 是 深 浅 不 一 致 , 种 不 均 匀 , 苗 不 整 齐 , 且 无 行 撒 出 而 距 , 以进 行 中耕 锄 草 等 管 理 ) 机械 播 种 ( 难 、 适合 大 面 积 播 种 , 便 于 后 期 田间管 理 , 且 播 种质 量 好 、 量 高 、 益 好 。 ) 而 产 效 。
紫花苜蓿种植技术

要及 时进行 中耕 除 草 ,做 到地 无荒 草 ,确保 杂草 含量 5 %以下. 3 . 2 追 肥 每年 返青 和 收 割一 次后 ,根据 土 壤 肥力 和底 肥 量 ,每 亩追 施 尿 素2 . 5 ~5 k g ,氯 化钾2— 4 k g ,磷B E l O k g 。以保证 下一茬 的生长 需 要 和产量 要 求 。
一
一
苜 蓿是 多 年生 豆 科牧 草 ,一 般 轮作 期 为5— 6 年 较 为合 理 。 因 而播前要深翻、耙麽、压实 ,达到各种要求 ,以利于播后出苗。 1 . 2 . 1平整土地 要求地面平整 ,不能坑坑洼洼高低不平。 1 . 2 . 2 减轻 杂草 危 害 对 于杂草 生长 严重 的地块 在播前 7 ~1 0 d 用 氟 乐灵 ( 1 o 0 m l / 6 6 7 m 2 ) 进 行地 面喷 洒 ,对多 年生 不易 杀死 根孽 型 杂草播 前用 百 草枯 、草 甘膦 、2 . 4 一 D 进 行喷 打 。
一的资金用在新开实验上 ,我们采取 了一些新措 施 来节 约教 学成 本 ,如 实验 动物 ,动 物生 化 主要用 血清 ,1 年大 概 要2 0 0 0 u 崆 右 血清 ,如 果买 羊 宰杀 至少是 1 0 头 羊 ,大 约4 0 o 元, 头, 总计约4 0 0 0 元 ;为了节约成本 ,我们和基础课老师沟通好 ,在上 解 剖课 时 要 学生 动脉 导 管 采血 ,然后 离 心 ,制备 血 清 、血 浆 ,年 年如此 ,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额外的知识 ,而且还节约了资金 , 降 低 了实 验成 本 。另 外 ,测 定 总脂 含 量 时 ,一般 选 用 血清 或血 浆 作为实验材料 ,但我们选用蛋黄和蛋清为实验材料 ,既节约了经 费 ,又使学生对蛋的成分有了直接的体验。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

三、病虫害防治技术
近几年来,我国草业发展速度很快, 各地区引种和种子生产工作力度加大。 因缺乏严格的草地保护措施,导致品 种间病虫害相互感染与漫延,给草产 业带来了很大损失。紫花苜蓿草地病 虫害防治技术旨在为保护草地,提高商 品率,增加草业效益提供技术依据。
(一)病害防治技术
病 虫 害 防 治 (二)虫害防治技术 技 虫害能使草地茎叶大量受到损失,影响产草 术 量和产品质量,防治虫害刻不容缓。紫花苜蓿主
紫花苜蓿栽培及加工技术
一、生物学特性
二、栽培技术 三、病虫害防治技术 四、收割 五、人工牧草深加工技术应用
紫花苜蓿为多年生丛生性豆科牧草,是牧草中 的优质品种,在我国种植已有2000多年历史,它 以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适口性 强而被誉为“牧草之王”,是家畜家禽最理想的饲 草。其根系发达,主根入土深度8—20米,茎多分 枝,株高1米以上,三叶复出;紫色总状花序,荚 果螺旋形;种子肾形,千粒重2—2.5克;旱作情况 下亩产青草2000-5000斤,水浇地5000-10000斤;开 花期青草干物质粗蛋白质含量18-19%;根瘤多是 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的天然资源。加工的苜蓿青干 草粉目前市场售价2.5元/公斤左右,并具有较好的 发展前景,是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一个 好项目。
2、青干草加工应注意事项 为了获得优质青干草,首先应掌握好原料最适 当的刈割期。试验研究证明,禾本科牧草在抽穗 期刈割最适宜;豆科牧草在开花期刈割最适宜。 其次在翻晒与搬运过程中应轻翻、轻拿、轻放, 谨防叶片脱落,避免营养物质的大量损失。保存 青干草时,必需防雨、防潮、防燃,有条件时可 用打捆机具打捆库贮。因青干草易返潮,在堆放 时须留开通风洞、巷。 我县留床牧草面积9334hm2,随着退耕还草的进 一步实施,牧草面积呈逐年递增趋势,年生产青 草1.5万t,主要品种为紫花苜蓿,市场售价0.7-0.8 元/kg。
高产紫花苜蓿的田间管理

苜蓿 种子 发 芽 力 可 维 持 1 0年 以 上 , 其 硬 实 率 5 ~1 5 , 新收种 子硬 实率 可达 2 5 ~6 5 , 硬 实
种子 水分 不易浸 透 , 发 芽率低 。播种 前 晒种 2 ~3 d , 以便 打破休 眠 , 提高 发 芽 率 。用 老苜 蓿 地 上 的土 壤
苜蓿 可与小麦 、 大麦 或其 它矮杆 作物套 种 , 一 般 在作 物浇 头水 前 按 1 . 5 ~2 O k g / 0 . 0 6 7 h m 播 量 将 种子条 播或 均 匀 的撒 入 地 块 中。在 小 麦 收 割 以前 , 苜蓿 的 田间管理 与小麦 一致 , 人 工及 时清 除杂草 , 禁
在 春季 开始萌 发时 , 要施 适 量氮 肥 。刈 割后 1 O 日内 , 每亩施 钾 、 磷 为主 的复合 肥 2 O ~3 O k g 。在 1 2
畜牧 兽 医杂志
第3 2卷
第 6 期
2 0 1 3 年
9 7
9 6
J o u r n a l o f An i ma l S c i e n c e a n d Ve t e r i n a r y Me d i c i n e
Vo 13 2
.
N o. 6
2 0 1 3
高产 紫 花 苜蓿 的 田间管理
张 胜 刚
念, 是选择 品种 时首 要考 虑 的 因素 。根据 当地 土 质
状况 和水 肥条 件等 实 际情 况 , 因地 制 宜地 选 择 苜 蓿 品种 。我们先 后引进 国内 7个 苜蓿 品种 。通 过 田间
种 植 对 比试 验 , 初步 筛选 出金皇 后 、 阿 尔 岗金 等 适 应 能力 强 、 产 量 高 的 品种 。
苜蓿草的种植

苜蓿草的种植1、耕作技术轮作倒荐:由于紫花苜蓿不宜重荐,又因其对后作有明显增产效应,所以紫花苜蓿多采用与其它作物4-6年的轮作,轮作周期北方偏长南方短。
选地:紫花苜蓿适应性广泛,但是适宜在地势高燥、平坦、排水良好、土层深厚、中性或微碱性沙壤土、壤土中生长,而不适宜种植在酸性、低洼及易积水的田块里。
一般要求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可种植在轻盐碱地上,但盐分超过0.3%时,即严重影响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
由于其种子小,幼苗期生长缓慢,抗杂草能力较弱,故应选择杂草少的地块。
整地:整地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紫花苜蓿的出苗率和出苗整齐度。
由于苜蓿种子小,幼苗较弱,苗期生长缓慢,整地务必要精细。
要做到深耕细耙,上松下实,以利出苗,有灌溉条件的地方,播前应先灌水以保证良好墒情。
无灌溉条件的地区,整地后实行==,以利于保墒。
整地时间最好在夏季,便于蓄水保墒,消灭杂草,耕深应在20厘米以上,低洼盐碱地要挖好排水沟,以利于灌溉洗盐及排水。
南方丘陵地区酸性土壤整地时,宜撒入适量石灰粉,当土壤PH5-6时每亩施石灰20-40公斤,以调节PH值,利于出苗。
苜蓿品种选择主要有以下几个依据:潜在产量(增产基因潜力,在适宜条件下可获得的最高产量)持久性(经过严冬或病害考验后有多大比例的植株得以保留)越冬能力抗病能力牧草品质国外品种通常在不同地区的大学和农业试验站经过几年至几十年的试验,参考某一品种在不同气候带和不同年份的产量数据,有利于了解其潜在产量的大小,同时也能获得品种持久性数据。
通常对北方寒冷地区,苜蓿品种的越冬能力对持久性的影响更大,而品种抗病能力对南方更重要。
苜蓿品种的秋眠级数是越冬能力选择的主要依据。
结合对品种以上特性的选择,再对牧草品质进行选择。
2、播种技术播种期:紫花苜蓿的播种时期各地不尽相同。
往往因为当地温度、雨量、轮作和栽培制度而异。
通常适宜苜蓿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温度为10-25?。
同时,土壤中要有足够水分,大约为田间持水量的75-80%,并且要疏松且通气性良好。
紫花苜蓿种植技术要点

土壤施肥
在生长季结束后,抛施腐熟的家畜(牛、羊)粪肥。
腐熟家畜(牛、羊)粪肥30~40 m3/公顷
土壤环境监测项目与监测频次
项目类别
监测指标
监测频次
备注
长期定位项目
基本指标
土壤PH值、电导率、温度、含水量
长期监测
气象站定位监测
重点指标
养分有效状态(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养分的含量及其比例,有效氮/全氮、有效磷/全磷、有效钾/全钾)
刈割收获后
定点取样测定分析
特定项目
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储量指标、土壤有机质、腐殖酸、土壤酶活性(脲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每年春季、秋季各测定一次
随机布点取样测定
选定项目
土壤物质地、土壤容重、土壤生物数量及活性、地下水深度
每三年测定一次
种植区布点取样
紫花苜蓿常见病虫害定点监测技术方法
30~40吨/公顷
3~4次
幼苗生长期
前期表土灌溉
采用微喷形式,以喷洒水滴落地不四溅为准,喷灌至株苗高3~5cm以上。20~25吨/公顷1~15次后期深耕层灌溉
以0~15cm土层含水量达到15%~18%的田间持水量为准。
110~120吨/公顷
3~4次
刈割前期
水肥融合喷灌
刈割前5~7天,以提高苜蓿品质和产量为目的,针对叶面融肥喷灌。
类别
主要病/虫害
推荐药剂
使用方法
病害
锈病、褐斑病、叶斑病、白粉病、霜霉病
内吸性、灭生性、触杀型杀菌剂(三唑酮、百菌灵、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等)
在发病初期,结合灌溉施入,使用剂量(0.2~0.4千克/公顷)。
虫害
紫花苜蓿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00 %,幼苗生长受 到盐 害 。 . 3
1 前 茬 . 2
长 、经 济效益 高 、生态 性 能好 等特点 ,素有 “ 牧草 之 王 ”的美 誉 ,因此成 为草地 生态建设 和种植业 结构 调 整 的首选 牧草 。同时 ,紫花苜 蓿适 口性 好 、营养高 而
在温泉 县的栽培管理技术 要点总结如 下。
1 播前准备
11 选 地 .
整地 质量要 达到 “ 、平 、松 、碎 、净 、齐 ”六 墒 字标 准 。墒 :播前 土壤应 有充 足的底墒 ( 土壤 持 水量 6 %~ 0 ;平 :土地 平 整 ;松 :表 土疏 松 ,无 中层 0 7 %) 板结且 上虚 下实 ;碎 :无 大土颗 粒 ,细 、面 ;净 :地 面无残 膜 、残 根 、残 秆等 ;齐 :地头 、地 边 、地 角无 漏耕漏耙 。 2 播种
雾或采用氰 戊菊酯等 进行防治 。苜蓿常见病 害有 白粉 病 、霜霉病 、锈病 、褐斑病等 ,可用 多菌灵 、甲基 托
布津等防治 。
4 收获
41 刈 割 .
用 2 行小 麦播种 机播种 ,可带种肥下种 ,每 4 67米 6 施二 胺 3 4 克 ,播 种 后 查苗 补 苗 ,力 争 一 ~千
21 选 种 .
苜蓿 适应 性广 ,喜欢 温 暖 、半湿 润 的气 候 条 件 , 对 土壤 要求不 严 ,除太 粘重 的土壤 、极 瘠 薄的沙 土及
过酸或过 碱 的土 壤外都 能生 长 ,最适宜 在土层 深厚疏 松且 富含钙 的壤 土 中生 长 。苜蓿 不宜种 植在 强酸 、强
碱土中 ,喜 欢中性 或偏 碱性 的土壤 ,以 p 8 H 7 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园间作套种紫花苜蓿技术
摘要 从选择良种、选地整地、精细播种、控制杂草、施肥浇水、病虫防治
和适时刈割等方面介绍了果园间作套种紫花苜蓿技术。
关键词 果园;间作套种;紫花苜蓿
目前,“果(果品)、草(牧草)、牧(养殖)”一体化的经营管理模式是绿色
果品生产的趋势之一,这种经营模式能使种植、养殖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
生产绿色食品(果品和蓄产品)之目的。在这种模式中,果园间作套种紫花苜蓿
是比较好的栽培方式,紫花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是世界上公认的优质饲草。
苜蓿的种植成本低于粮食作物,易管理,而且一次种植多年收益,既可用于畜牧
生产增加附加值,又可作为商品草直接出售,效益是种粮的2~4倍,同时还有
改善生态环境、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指导广大果农改变传统
的经营管理理念,推广“果(果品)、草(牧草)、牧(养殖)”一体化的经营管理
模式,现将果园间作套种紫花苜蓿技术总结如下。
1 选择良种
市场上紫花苜蓿的品种很多,选择既高产又适宜在当地种植的品种是栽培成
功的关键之一。在河南大部分地区推荐使用WL323、WL414、农宝、金黄后、
阿尔岗金等。
2 选地整地
果树留1 m宽的生长带,其余行间均可间作牧草,充分利用行间生草。紫花
苜蓿不耐涝,要选择排水条件良好的平地或岗地,土壤以沙壤土、黏土为宜,切
忌选择涝洼地。苜蓿种子较小,播种深度较难控制,因此整地的好与不好是播种
成败的关键,因此整地时要耙细、整平,达到地平土碎。
3 精细播种
当气温稳定通过0℃时即可播种,春播以4月中旬以前为宜,秋播以8、9
月份为宜。一般采用开沟条播,行距15~25 cm,沟宽3~5 cm,播种量22.5~
30 kg/hm2。因苜蓿种子较小,为使播种均匀,在播种时需添加苜蓿种子量6~
8倍的填充物,填充物可选用与苜蓿种粒大小相当的细沙子等,与苜蓿种子拌匀
后播种。
播种深度:黏土1.0~1.5 cm,壤土1.5~2.5 cm。播后镇压一遍。在严重干
旱条件下,春季播种前,应灌1次水,待土壤持水量合适时再播种,或者在雨后
抢播。
4 控制杂草
播种第1年的苜蓿与杂草的竞争力极弱,常因草荒而毁种,建植第2年、第
3年杂草控制较易,因此苜蓿播种的第1年必须下大力气进行除草。除草可以化
学除草和人工除草相结合,大面积种植苜蓿时,可用除草剂消灭杂草。目前茎叶
处理的除草剂有普施特、豆施乐、苯达松、阔叶柘、拿捕净、稳杀得、盖草能、
禾草克等。
5 施肥浇水
紫花苜蓿对磷、钾肥的需要较高,所以对紫花苜蓿种子田应以追施磷、钾肥
或其他复合肥为主。种肥施磷酸二铵450 kg/hm2,每收割1次追施氯化钾75 kg
/hm2,追肥最好在花期进行。由于现蕾期根瘤菌活力能力降低,此时根外追施
一定量的氮肥,可使产量提高20%~30%。浇水一般在刈割后结合施肥进行,每
年最好能浇水2~3次。
6 病虫防治
6.1 病害 以苜蓿锈病为主,锈病使苜蓿叶片退绿,皱缩并提前落叶,用代
森锰锌(210 g/hm2)、15%粉锈宁1 000倍液喷雾,可防治苜蓿锈病。
6.2 虫害 以蚜虫为主,蚜虫一般1年发生20余代,常聚集在植株嫩茎、幼
芽、顶端心叶和嫩叶、花器上,被害蚜虫植株矮小,叶片蜷缩、变黄,严重时全
株枯死。可用50%马拉硫磷乳油、50%杀螟松乳油、25%亚胺硫磷乳油1 000倍
液进行化学防治。
7 适时刈割
紫花苜蓿每年可刈割3~4次,一般单产干草15 000~30 000 kg/hm2,高产
者可达60 000 kg/hm2以上。通常4~5 kg鲜草晒制干草1 kg,晒制干草应在10%
植株开花时刈割,留茬高度以5 cm左右为宜。
参考文献
[1] 顾永芬,左俊曦. 浅析利用紫花苜蓿生饲养猪的经济效益[J]. 农技
服务,2007,24(2):68.
[2] 李裕荣,程朝友,肖昌智,等. 喀斯特地区紫花苜蓿在水土保持中的
应用潜力[J]. 农技服务,2007,24(7):37-38.
[3] 李裕荣. 优质牧草——紫花苜蓿[J]. 农技服务,2005(10):25.
[4] 孟军江,唐成斌,钱晓刚,等. 喀斯特山区退耕坡地紫花苜蓿引种栽
培试验[J]. 贵州农业科学,2005,33(6):51-53.
[5] 杨菲. 优质牧草苦荬菜的栽培技术及利用方式[J]. 农技服务,2007,
24(8):93.
[6] 林丽秀,白史且,张新全,等.中国南方紫花苜蓿引种适应性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59-7161.
[7] 王春英. 幼龄果园的高效间作模式[J]. 农业知识:瓜果菜,2006(12):11.
[8] 李金枝,田方文.滨州紫花苜蓿田蚜虫天敌种类调查与分析[J]. 安徽
农业科学,2007,35(23):7211-7212.[9] 范桂武. 幼龄苹果园较适间作作物的选择
[J]. 农家致富,2006(15):37.
[10] 张建华,韩清芳,贾志宽,等. 不同海拔条件下6种紫花苜蓿品种的生长
特性比较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792-4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