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说课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标准课件3圆锥的体积人教版ppt(45张)标准课件

3
3
6 2、选做题:在课外选一个实物圆锥体,自己测量,算出它 的体积。
板书设计
圆 底锥 等的 高体的积圆:柱等体于积和的它1等/3。基础练习
达标练习
圆锥体积=底面积×高× 1/3 用字母表示 V=1/3Sh
时间分配:
1、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2、实验操作,自主探究 3、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4、达标检测,落实新知 5、归纳总结,作业布置
再次强调:
再次强调:
再次强调:
再次强调:
再次强调:
再次强调:
再次强调:
再次强调:
再次强调:
再次强调:
再次强调: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三:全班交流,汇报结果 ,
圆柱体积=底面积 高
圆锥体积=底面积
高
1 3
1
3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道路是
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更 深刻,也最容易把握其中的内在 规律,通过上面这个实验,可以 让学生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过程,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 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 的圆柱体积的1/3。 3、解决实际问题 2、用什么方法获取的?你认为哪组表现最棒? (2)圆柱体积大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 量一量,圆柱和圆锥的底和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1、上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上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最后一个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这三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 (2)圆柱体积大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 四、说教法与学法: 三:全班交流,汇报结果 , 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最后一个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这三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 3、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0分钟 强化情景创设功能增强学生探索的欲望。 3、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0分钟 (3)圆锥的高是圆柱的高的3倍,它们的体积一定相等。 量一量,圆柱和圆锥的底和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2)圆柱体积大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 1、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2分钟
3
6 2、选做题:在课外选一个实物圆锥体,自己测量,算出它 的体积。
板书设计
圆 底锥 等的 高体的积圆:柱等体于积和的它1等/3。基础练习
达标练习
圆锥体积=底面积×高× 1/3 用字母表示 V=1/3Sh
时间分配:
1、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2、实验操作,自主探究 3、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4、达标检测,落实新知 5、归纳总结,作业布置
再次强调:
再次强调:
再次强调:
再次强调:
再次强调:
再次强调:
再次强调:
再次强调:
再次强调:
再次强调:
再次强调: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三:全班交流,汇报结果 ,
圆柱体积=底面积 高
圆锥体积=底面积
高
1 3
1
3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道路是
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更 深刻,也最容易把握其中的内在 规律,通过上面这个实验,可以 让学生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过程,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 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 的圆柱体积的1/3。 3、解决实际问题 2、用什么方法获取的?你认为哪组表现最棒? (2)圆柱体积大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 量一量,圆柱和圆锥的底和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1、上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上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最后一个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这三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 (2)圆柱体积大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 四、说教法与学法: 三:全班交流,汇报结果 , 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最后一个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这三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 3、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0分钟 强化情景创设功能增强学生探索的欲望。 3、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0分钟 (3)圆锥的高是圆柱的高的3倍,它们的体积一定相等。 量一量,圆柱和圆锥的底和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2)圆柱体积大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 1、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2分钟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说课PPT课件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
1
目录
CONTENT
1 教材分析 2 学情分析 3 教学目标 4 教学重难点 5 教学准备 6 教学流程 7 板书设计
.
2
1
教材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
3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 下册第30页的内容。本节《三角形边的关系》内容是在学生 已经学过三角形初步认识、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基础上进行 的,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也为初中实验几何“基本图形” 知识的获得做以铺垫。这节课的学习,使三角形的内容形成 了一个较完善的知识体系,为今后的应用提供了重要条件。
举一反三,利用练习巩固新学的知识
.
14
7
板书设计
设示效应,使教学的信息 浓缩。
.
15
副板书
主板书
题目书写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
之和大于第三边
单击添加段落文字
说明
.
16
谢谢大家观看
Thanks For Watching
.
17
.
8
4
教学重难点
.
9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 实验与探究
重点
提高学生全面思
考数学问题的能
力
难点2
利用三角形三边
之间的关系解决 难点1 实际问题
.
10
5
教学准备
.
11
教案 PPT课件
教 准学 备
若干不同长度 的小棒
.
12
6
教学流程
.
13
引入 实践 练习
教学流程设计
小明家到学校有三条路,哪条路最近?为什么? 让同学们从若干不同长度的小棒任取三根看能 否围成三角形,从中发现什么?
.
1
目录
CONTENT
1 教材分析 2 学情分析 3 教学目标 4 教学重难点 5 教学准备 6 教学流程 7 板书设计
.
2
1
教材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
3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 下册第30页的内容。本节《三角形边的关系》内容是在学生 已经学过三角形初步认识、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基础上进行 的,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也为初中实验几何“基本图形” 知识的获得做以铺垫。这节课的学习,使三角形的内容形成 了一个较完善的知识体系,为今后的应用提供了重要条件。
举一反三,利用练习巩固新学的知识
.
14
7
板书设计
设示效应,使教学的信息 浓缩。
.
15
副板书
主板书
题目书写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
之和大于第三边
单击添加段落文字
说明
.
16
谢谢大家观看
Thanks For Watching
.
17
.
8
4
教学重难点
.
9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 实验与探究
重点
提高学生全面思
考数学问题的能
力
难点2
利用三角形三边
之间的关系解决 难点1 实际问题
.
10
5
教学准备
.
11
教案 PPT课件
教 准学 备
若干不同长度 的小棒
.
12
6
教学流程
.
13
引入 实践 练习
教学流程设计
小明家到学校有三条路,哪条路最近?为什么? 让同学们从若干不同长度的小棒任取三根看能 否围成三角形,从中发现什么?
三角形的认识说课课件PPT

第二 说学情
学生之前已掌握平行、 垂直及对三角形有了 初步的认识
且四年级学生的思维 水平正处于形象思维 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
因此本节课多采用学 生动手,直观感知, 体会三角形的特性。
第三 说教学目标
0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各部分 名称和特性。 2.知道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第六 说教具
我将使用多媒体、三角 形、长方形框架等辅助 教学
第七 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3、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2.合作探究,发现新知 4、课堂小结,回顾新知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首先 教师拿出三角 板,问学生这是什 么图形,紧接着课 件出示相关的图片,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 的形状或表面是三 角形。顺势引入今 天的学习课题《三 角形的认识》。
第二层面是实践
应用题:首先出示
一个三角形状的篱笆, 使学生明白是利用了三 角形的稳定性制作而成, 接着多媒体课件出示一 把歪斜的椅子,让学生 思考如何修理。
4、课堂小结 回顾新知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那个小组的表现最优秀?
【设计理念: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会 的知识与收获,通过小组内谈收获,评正中上方板书课题 下方左侧板书三角形概念 特性 中间板书图形讲解 右侧学生板演
THANK
感S 谢聆听!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形成的过 程,学生不仅能学会高的画法,还能领悟用旧知识解决新 问题的思想,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及初步的 空间想象力。】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步骤四:验证三角形的特性
小学数学《圆的周长》说课 课件

六.说教学手段
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将新知识同化到 学生原有的知识中,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合作交 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能力。 老师为学生创设“探究-发现”的空间,让学生在操 作中感悟,在探究中发现,在交流中升华。
1.以问题为导向,在操作中感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操作是最基本、最重 要的手段和方法。老师为学生的操作提供了充分的 条件和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从各种不同的操作实践 中感悟“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体验“圆的周 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学生合作 与交流,自主归纳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重点: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能正
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周长的
计算公式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型圆,几个直径不同的圆形,线、 直尺等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确定了本节 课的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1)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知 识水平,多借助实物演示,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 独立探讨知识形成过程。 (2)本节课主要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在实际观 察.操作中发现问题自主探究,积极参与猜想.讨论.验 证,在合作与交流中分析,推理从而解决问题,获取 新知。 (3)本节课围绕教学重难点运用了多媒体创设生动 的问题情境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激发学生 学习的热情,培养愿意合作交流,探究知识的意识。
七.说教学过程
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学法的基础上,将教学 过程分为四大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第二环节: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方法一:绳绕法
方法二:滚动法
d=10c m
0c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租船问题(说课课件)

⑤
2
5
32
0
180
⑥
1
7
34
2
198
⑦
0
8
32
0
192
哪种船的单个 座位最便宜 ,
就尽可能的多 租这样的船
租的船尽量不 要出现空位, 如果有空位, 则调整方案
调整时要做到多租租金便宜的,少租租金贵 的,且尽量坐满,没有空位。
(五)拓展训练,提升能力
1 、
一共有14+326=340人
车的种类 大车 小车
2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能正确计算四则运算,会用四则 运算解决一般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让学生感 受领略优化思想。教材用租船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发 现问题,提出问题,全面分析,积累解决实际问题 经验,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策略。
3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租船问 题
学生情况
四年级学生对外界事物非常好奇,虽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 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整,寻找出最优化方案。
关键点分析 掌握用列表法解决问题,进行有序思
考的策略。
4
教法学法
教法分析
四段式教学法
问题情境法 假设法
问题引 导法
列表法
科学引领
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
分层兼顾
教学手段和方法
假设法
假设租大船,租小船, 大小混合租,调整租船 方案
情景模拟法
创设游玩租船情 境,提高兴趣
列表法
用列表对比得出最省钱的租 船方案
2、某火锅城开业酬宾,特推出两种优惠方案。 有4位家长带着3个孩子去吃饭,怎样最省钱? 方案1:成人每位30元,小孩每位15元。 方案2:团体5人以上(含5人)每位25元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课件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 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怎样想的。 (30是3个十,10是1个十;3个十减1个十得2个十,2个十是20。) 板书:30 - 10 = 20 齐读:10 + 20 = 30 30 - 10 = 20
3、指导完成:“做一做”的题目。 第一题:30 + 40 =? 请同学们根据图说一说得数? (1)30表示什么?40表示什么?“30 + 40”表示什么? (2)30加40的和表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第二题:70-30请同学们想一想70和30各表示什么?40又表示什么?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 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 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借助教材看花的情境 ,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中愉快地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计算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大家分享呢?整十数和整十数 相加减是怎么计算的呢? (举例说明)60+20= 80-50=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角度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一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得几就是几十。 10+20=30 3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