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的理据性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合集下载

对外汉语教学中词语辨析思路及示例

对外汉语教学中词语辨析思路及示例

对外汉语教学中词语辨析思路及⽰例对外汉语教学中词语辨析思路及⽰例 对外汉语教育是⼀门专门的、综合的和应⽤的学科。

它以对外汉语教学为学科研究的核⼼内容,以研究汉语作为第⼆语⾔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法为任务,以求揭⽰汉语作为第⼆语⾔学习和教学的本质特征以及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从⽽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法,并⽤来指导教学实践,以提⾼教学效率。

发展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是⼀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有助于实现“汉语⾛强”的战略。

下⾯是yjbys⼩编为⼤家带来的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词语辨析思路及⽰例的知识,欢迎阅读。

词语辨析答题思路 ⼀、词的概念意义(理性意义) 词义概括反映的侧⾯和表现重点不同;词义范围,词所联系的事物概括范围不同;词义程度,语意强度不同。

⼆、词的语法功能(语法特点) 词性不同;充当的句⼦成分;搭配的词语(搭配对象)不同;形成的句法结构;要求的时体特征。

三、词的附加⾊彩意义 感情⾊彩(褒义、贬义、中性义);形象⾊彩(形态、动态、颜⾊、声⾳等);语体⾊彩(⼝语、书⾯语);时代⾊彩(如古语词);⾏业语⾊彩;地域⽅⾔⾊彩;外来⾊彩;禁忌语;委婉语等。

(其差别主要源于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和交际场合不同) 四、词的本义、引申义、⽐喻义 分析词义、辨析词语要从多个⾓度进⾏全⾯对⽐,结合例句加以分析、简单明了。

近义词辨析130例 1、关于、对于 关于表⽰关涉的范围。

如: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

对于主要指出动作,⾏为的对象。

2、通过、经过 通过是以⼈或事物为媒介或⼿段⽽达到某种⽬的。

例:通过学习,⼤家统⼀了认识。

经过是引进某个过程,说明由于这个过程的完成使得某种情况发⽣变化。

例:屋⼦经过打扫,⼲净多了。

3、尽管、不管 不管后⾯是假设的情况,如:在党的领导下,不管前⽅有多⼤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尽管后⾯是确定的事实,如:尽管他不接受我的意见,我有意见还是向他提。

4、不免、难免 “不免”和“难免”作为副词意思相近,都有“不容易射开”“免不了”的意思,表⽰由于前⾯所说的情况,往往产⽣后⾯不希望出现的结果。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部构成,词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
一、单纯词
(一)联绵词:伶俐、蜻蜓、马虎 (二)叠音词:蛐蛐、猩猩 (三)音译外来词:咖啡、沙发 (四)其他:哎哟、轰隆
二、合成词
(一)复合词
1. 联合式:语言、斗争、鲜艳、手足 2. 偏正式:汉族、火红、合唱 3. 述宾式:司机、开幕 4. 主谓式:胆大、地震、眼花 5. 述补式:提高、扩大 6. 量补式:人口、枪支 7. 连动式:接收、退休
七、类推造词法
所谓类推造词法就是依据一个既有合成词的
结构方式,在保留其中一个语素的前提下, 以同属类义范畴的语素替换其他语素,从而 产生不同新词的造词方法。 据以产生的原词与类推词形成类义词关系, 如:歌迷、影迷、书迷 氧吧、网吧、茶吧 文盲、色盲、乐盲
第二节 构词分析释义法
构词法是指语素构成词的方法。按照词的内
派生词 1. 前缀+词根 老虎、阿姨、第一、初一 2. 词根+后缀 桌子、画儿、石头、美化、等于 (三) 重叠词:爸爸、仅仅、刚刚 重叠词与叠音词有何不同?
(二)
三、构词法对于词汇教学的意义
首先,通过构词分析,整词的意义由语素全
部或部分体现出来,词音与词义的内在联系 被发掘出来,这有助于淡化生词的陌生感。 其次,汉语的复合词的语素可以形成各种结构 关系,而结构关系也是词义的基础。结构关 系在词法和句法内的一致性也给词义理解和 短语的学习与分析带来了便利。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功能和意义
概括地说,动词重叠式表示动作的量。
所谓动作的量可以从动作延续的时间长短来
看,也可以从动作反复次数的多少来看。前 者叫做时量,后者叫做动量。 时量:一会儿、一天、一下儿(等) 动量:一次、一遍、一下儿(敲)

汉语的造词理据final version

汉语的造词理据final version

3.特征型
• 例如: • 1“大豆”、“黄豆”、“圆豆”虽指同一事物,却是分别以 大小、颜色、形态的不同特征命名的 • 2根据事物的性质命名的如:咸菜、软件 • 3根据事物的形态命名的如:袋鼠、面条、刺猬、金字塔 • 4根据事物的作用(或性能)命名的如:转椅、书架 • 5根据事物的颜色命名的如:红豆、红棉(木棉)、白药、 黑板、绿卡、墨水。 • 6根据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命名的如:南非(在非洲南部); 陕西(在陕县西边)、河北(在黄河北边)、岳阳(在太岳 山之南)洛阳(在洛水之北) • 7这种类型有的经引申而表示时间、年龄、级别等,如: “前天”、“前辈”、“中尉”
四、汉语造词理据在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 ,适当运用造词理据方法 , 有利于学生对理解词义、把握词义发展的脉络、 理解同实异名词、以简驭繁地扩大词汇量 ;但要注 意造词理据不同于概念、不同于词义 ,还要注意正 确处理造词理据有理性和无理性的关系和造词理 据科学性的问题.
谢谢大家!
三、英汉的造词理据对比
摘自朱东华,郑晓行 《英汉词语“理据”对比分析》
英汉词语拟声理据比较 (onomatopoeic motivation)
• 就英汉语而言,由于语音习惯不同或者注意的视 角不同,拟声词虽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但多数 是有区别的。如下仅从几个例子加以比较。 • 相同或相似 英语拟声词 汉语拟声词 • 猫叫声: mew/purr 喵(miao) • 鸽子叫声: coo 咕咕(gugu) • 急促声: patter 啪嗒(pata) • 笛声 :whistle 的的(di di) • 滴水声 :drip-drop 滴滴答答(di di da da)
• 例如: • 1、赋闲:晋朝潘岳辞官家居,作《闲居赋》,后 来因称没有职业在家闲着为赋闲。(事见《晋 书·潘岳传》) • 2、袒护:汉高祖死后,吕后当权,培植吕姓势力。 吕后死,太尉周勃夺吕氏兵权。在军中说:“拥 护吕氏的右袒(露出右臂),拥护刘氏的左袒。” 军中都左袒。后称偏心支持一方为袒护。(事见 《史记·吕后本纪》)

浅析汉字的理据性与对外汉语教学

浅析汉字的理据性与对外汉语教学

浅析汉字的理据性与对外汉语教学作者:李薇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7年第06期摘要:作为汉语的载体,汉字也像西方字母一样,是一套具有形音义的符号系统。

然而,与拼音文字相比,汉字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其理据性。

“六书”中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音义形之间有很强的理据性。

汉字是由图画发展而来的,是一种表意文字,具有很强的理据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汉字的形音义之间也发生了变化,导致汉字理据性丧失或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理据。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汉字理据性的特点为学生讲解汉字,使复杂难学的内容变得简单容易化。

关键词:汉字理据性对外汉语教学一、汉字的理据性(一)汉字自身的特点汉字具有非常明显的民族特色,而且历史悠久,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创造出来的文字。

从已经比较成熟的汉字甲骨文算起,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甲骨文与古代苏密尔人的楔形文字(后称为丁头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合称为三大古典文字。

丁头字和圣书字已经消失,唯有汉字仍然在使用,而且还影响到了中国的周边国家,如朝鲜、日本、新加坡等。

汉字作为汉语的书写符号体系,无论在语音层次还是在词汇层次上都有其独特之处。

汉语的语音大多数为单音节,体现在汉字上则是每一个汉字往往代表一个语音,这种单音节的汉字也促进了音韵的发展。

这种一字一音的汉字在运用上比较灵活,“为文学创造提供了一种优越灵活的物质材料,它使文学发展了一类四言、五言、七言等字数整齐划一的诗歌,并且便于对仗,特别是每字的发音是各有一个声母,一个韵母,并且有声调的不同韵母也就比较丰富。

这又使汉文学许多诗歌、词曲以至文赋,可以讲求声律和押韵,字句抑扬顿挫,音韵铿锵,倍增美感。

”(郑廷植,2006:14)。

汉语的词汇有很强的构词能力,有自己独自的一套造字法——“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我们一般认为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

特别是形声字,既有音,又有义,巧妙地做到了音义兼表,是一种精妙高超的造字法,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

汉字形体理据性在对外汉语词语教学中的应用

汉字形体理据性在对外汉语词语教学中的应用
2 1 第2 考 试字 形 体 理 据 性 在 x  ̄ 汉 语 词 语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b ,, l
白 雪
( 安 外 事 学 院 国际 交 流 与 合 作 处 , 西 西 安 7 0 7 ) 西 陕 10 7 摘 要 : 字 是 有 理 据 性 的 。 在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中 , 用 汉 利 汉 字 的 造 字 理 据 和 汉 字 中所 蕴 含 的 文 化 信 息 , 析 汉 字 的 解 构 形 规 律 . 较 好 地 帮 助 留 学 生 记 忆 和 理 解 汉 字 , 高教 学 能 提 效 率。 关 键 词 :对 外汉 语 教 学 汉 字形 体 理 据 性 具 体 应 用 中 国汉 字 数 量 繁 多 、 构 复 杂 , 对 于 大 多 数 外 国 学 习 者 结 且 来 说 . 字 是 一 种 陌 生 而 特 别 的 文 字 , 此 , 何 才 能 学 好 汉 汉 因 如 字 、 忆 更 多 的 汉 字 是 外 国 留 学 生 学 习 汉语 的一 大难 题 。 字 记 汉 是 形 音 义 的 统 一 体 , 过 字 形 与 字 音 、 义 相 联 系 , 汉 字 字 通 字 而 形 与 客 观 事 物 之 间往 往具 有 一 定 的 联 系 ,从 汉 字 字形 能 够 直 字 形 、 音 、 义 方 面 发 生 了 很 大 的 改 变 。 形 方 面 , 形 由 圆 字 字 字 笔 转 弯 曲 的线 条 变 成 方 折 平 直 , 画 总 体 减 少 , 构 简 化 ; 音 笔 结 字 方 面 ,声 韵 调 与 古 汉 字 的声 韵 调 之 间 也 存 在 很 多 不 一 致 的现 象 ; 义 也 在 原 来 的 基础 上 发 生 了 意 义 扩 大 、 小 、 失 、 转 字 缩 消 或 化 的现 象 。 因此 , 代 汉 字 与 古 代 汉 字 已相 去甚 远 , 现代 汉 现 使 字 的构 字 理 据 已经 变 得 不 像 以 前 那 样 明 显 ,不 能 完 全 反 映 出 传 统 的 “ 书 ” 论 了 。虽 然 汉 字在 发 展 过 程 中 已有 相 当 大 的 六 理 改 变 . 它 也在 一 定 程 度 上 保 持 了古 代 汉 字 的 特 征 , 间并 不 但 中 是 断 开 的 , 是存 在 连续 性 的 。 而 二 、 字 的 理 据 性 分 析在 对外 汉 字教 学 中 的具 体 应 用 汉 首 先 , 外 国 留学 生 的 汉 字 理 据 性 教 学 应 该 从 “ ” 开 对 一 就 始 , 他 们 了 解 汉 字 形 体 的 特 点 , 理 据 性 所 在 , 样 可 从 心 让 其 这 理 上 减 轻 学 生 汉 字 难 的 负 担 , 增 强 其 学 习 汉 语 的信 心 和 兴 趣 ; 他 们 知 道 汉 字 的 数 量 是 有 限 的 , 且 其 内 部 规 律 性 很 让 而 强 , 不 像 想 象 中 的 那 么 难 认 、 记 、 读 、 写 。教 师 在 讲 解 并 难 难 难 汉 字 理 据 性 的 时 候 , 遵 循 汉 字 自身 的 规 律 , 学 地 讲 解 字 应 科 义 字 理 , 里 的科 学 性 指 的是 , 如 : 字 隶 变 以后 . 些 来 这 例 汉 有 源 不 同 的偏 旁 写 法 相 同 , 由 于 其 来 源 不 同 , 义 自然 不 同 。 但 意 因 此 在 讲 解 的时 候 要 提 醒 学 生 适 当 地 注 意 这 一 区别 例 如 最 典 型 的例 子 是 : 语 中 和 人 体 部 位 有 关 的词 及 指 有 关 人 体 某 汉 些 性状的词都是 “ ” 月 字旁 , 脑 、 、 、 、 胖 、 胀 等 。这 如 肌 腿 背 肥 肿 里 的 “ ” , 意 义 实 际上 是 和 肉有 关 系 。 肉 , 篆 像 一 块 肉 月 旁 其 小 的样子 。 作偏 旁 时 写 作 月 , 做 “ 月 ” 以 “ ” 偏 旁 的字 多 叫 肉 。 月 为 是 与 天 文 时 令 有 关 的 词 , 明 、 、 、 等 , 里 的 “ ” 小 如 期 望 朗 这 月 , 篆 像 弯 月 形 。因 此 , 肉” “ ” 然 在 作 偏 旁 时都 写 作 “ ” “ 和 月 虽 月 , 但意义不 同。 另 外 , 符 相 近 的字 也 可 向 学 生 说 明它 们 各 自的 来 源 和 义 不 同意 义 , 方便 学 生 记 忆 。 符 与 客 观 事 物 之 间 的 联 系 以各 种 义 方 式 体 现 出 来 . 它们 之 间 的 联 系 并 非 一 定 是 相 关 的东 西 , 如 “ ” “ ” “ ” 类 的 事 物 。 讲 解 汉 字 理 据 性 的 同时 . 于 泪 、江 、 汤 之 在 对 汉 字 义 符 的表 意 程 度 和 表 意 方 式 也 应 一 并 进 行 解 释 。 其 次 , 汉 字 教 学 过 程 中还 应 注 意 的 是 在 不 同 的 教 学 阶 在 段 , 对 不 同 层 次 和 年 龄 的学 生 , 师 也 应 采 取 相 应 的 教 学 方 针 教 法 , 如 : 初 级 阶 段 , 生 学 习 的 内容 多 为 独 体 字 和 偏 旁 部 例 在 学 首 , 于 形 体 与 客 观 事 物 比较 接 近 的 象形 字 , 师 可利 用 现 代 对 教 化 多媒 体 , 向学 生展 示 独 体 字 的 字 形 ,其 所 代 表 的 事 物 的 形

浅析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

浅析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

浅析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一个留学生的汉语的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掌握词汇量的多少。

词汇掌握量的多少还对留学生的汉语表达是否合适、得体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汉语是语义型语言,汉语的词汇一般都有其产生的理据,理解汉语词汇对于外国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必须运用各种方法让留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理解汉语中的词汇,从而更好地习得汉语,顺畅地用汉语进行交流。

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方法1. 词义理解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对于留学生来说,最难把握的就是汉语词义的理解,下面几种方法有助于外国学生对汉语词义的理解:(1)利用实体事物、手势语等来理解词语的意义。

实体事物主要用于理解自然界中实际存在的事物,如“讲台”,对外汉语教学中,老师就可以结合眼前的讲台来告诉学生“jiang tai”这两个音节形式所代表的内容及意义。

手势语主要用于帮助外国学生理解动词,如“招手”、“点头”等简单的动作就可以很方便地用手势语来向学生做出解释。

利用实物、身势及手势向外国学生解释汉语词汇,主要利用这种方法的形象性,运用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2)以学过的旧词解释新词。

用学生已经学过的汉语词汇来解释新词往往能起到很好的启迪作用。

解释词时,教师可以先启发学生用已学过的词自己释义,然后再加以纠正和归纳。

这样做很容易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讲“和煦”一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所熟悉的词“温暖”来理解词义;在讲“死性”一词时,可以用“死板”、“固执”等学过的词进行引导。

用所学过的汉语词汇释义,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外文翻译的局限,还有助于他们正确地理解词义,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汉语表达能力,同时对复习、巩固所学过的词语也非常有效。

(3)在特定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义。

语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语境可使词义单一化、具体化。

汉语中一些简单的名词可以用上面一种方法来解决,但也有很多是用上述方法不能解决的,那么不妨放在具体语境中来理解。

汉字部件的理据性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汉字部件的理据性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汉字部件的理据性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汉字是中国文字的主要表达形式,而汉字部件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单位。

汉字部件的理据性对对外汉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汉字部件的形成、分类以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等方面展开阐述,探讨汉字部件的理据性对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

一、汉字部件的形成汉字部件是指构成汉字的基本形态单位,每一个汉字都是由一个或多个部件组成的。

这些部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并且在不同的汉字中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汉字部件的形成是经过长期的演变而来的,可以从形声、形义、会意等方面来进行分类。

形声是汉字部件的一种形成方式,也是汉字形成的一种主要方式。

形声是指一个字的意义由含义相关的形旁和声旁构成,形旁和声旁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汉字,形成的汉字就是新的字形和新的意义。

形义是指一个字的形和含义相关或者有关,就是形意,这种结构是指多个部首主管构思创作的意思组合,或通过创作新字的过程中得到新字。

会意是指由两个及以上的部首在一起构成一个字,每一个部首代表一个意思,这样结合的意思不能是独立出来的,只有结合在一起形成成一个字的意思。

汉字部件可以根据其功能、构造、意义等方面进行分类。

一般来说,汉字部件可以分为形旁、声旁、义旁和部首等几种。

形旁指的是汉字中的形状部分,比如一个「目」字的左边是个「口」,右边是个「田」,这两个形旁都可以组合在其他的字上组成新的字。

声旁是指一个字的读音部分,通过组合不同的声旁可以构成不同的汉字。

义旁是指一个字的含义部分,通过组合不同的义旁也可以构成不同的汉字。

部首是构成汉字的基本部件,汉字的部首有214个,每个部首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作用。

汉字部件的理据性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汉字部件的存在使得汉字在形体上更加规范和逻辑。

学习者可以通过学习汉字部件的构造和意义,将汉字的形态和意义联系起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汉字的写法和识字能力。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通过教授汉字部件的构造和使用规则,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字,提高汉字的识字能力。

从英汉词汇对比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从英汉词汇对比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2011年5月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May,2011第34卷第3期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 Science)Vol.34No.3·语言学研究·从英汉词汇对比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于海阔,李如龙(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厦门361005)摘要:文章从词汇的理据性入手,着重对比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单纯词、合成词(包括复合词和派生词),并进行了英汉上位词及下位词的对比。

通过词汇理据性的分析,进而提出对外汉语“字词直通、字应先行、常用先学”,“语素分析、语素类推”等教学方法和原则。

关键词:英汉对比;词汇理据;对外汉语;语素分析;语素类推中图分类号:H1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935(2011)03-0071-08英汉词汇理据对比方面的研究现已有很多学者做过论述,蔡基刚在《英汉词汇对比研究》一书中曾对英汉词汇从语音理据、文字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总体理据等五个方面做过详细分析[1];赵宏在《英汉词汇系统理据性对比》一文中则考察了英汉单纯词的语音理据和文字理据,并对合成词及借词的理据性做了分析[2]。

目前英汉词汇理据对比方面的研究多侧重于理论分析或针对英语教学,而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还很少见。

本文正是通过对比分析英汉词汇生成方式的理据①,更好地揭示汉语的特点,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认识,并针对教学实践提出了若干建议。

一英汉词汇构成从构词法上来说,词汇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其中合成词又分为派生词和复合词。

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汉语中的单纯词除少量联绵词(如:呢喃)、音缀词(如:吊儿郎当)和音译词(如:巧克力)外,一般均为单音节词。

现代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词为核心,双音词为主体。

根据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的《汉语词汇的统计与分析》[3],在对大量语料进行统计后发现,在其所覆盖的三万多个不同的词中,单音节词占12.2%,双音节词占73.6%,三音节词占7.6%,四音节词占6.4%,五音节以上的词占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语言符号并不是完全不能论证的,而是“相对地可以论证的”,即语
56
理论语言学研究 第 2 卷第 1 号 2008 年 6 月 言符号的理据形式客观存在的。
ISSN 1882-4226 (p) 1882-1545 (e)
2.理据的定义及分类
张永言(1981):“所谓词的内部形式,又叫词的词源结构或词的理据,指的是某一语音
但在《教程》第二编第六章中作者指出,“符号任意性的基本原则并不妨碍我们在每种语 言中把根本任意性,即不能论证的,同相对任意的区别开来。只有一部分符号是绝对任意的; 别的符号中却有一种现象可以使我们看到任意性虽不能取消,却又程度的差别:符号可能是 相对地可以论证的。”(p.181)接着又说,“一切都是不能论证的语言是不存在的;一切都可 以论证的语言,在定义上也是不能设想的。”(p.184)所以语言符号包含 “绝对任意的”和 “相 对地可以论证的”两大类,据我们的理解后者其实就是指语言符号的理据性。
以上袁立的观点我们认为是有问题的,因为他所举的例子主观臆断性很强,这于汉字的 象形性有很大的差别,因为汉字的象形还能在现存甲骨文等古文字中找到根据。虽然英语没 有文字理据,但它的形态理据较发达,而汉语有文字理据,但汉语的形态理据没有英语强。
索绪尔在《教程》第二编第六章中说:“不可论证性达到最高点的语言是比较着重于词汇 的,降低到最低点的语言是比较着重于语法的”,同时又说,“超等词汇的典型是汉语,而印 欧语和梵语确是超等语法的标本。”(p.184)索绪尔认为以词汇为主要特点的汉语,其不可论 证性最高,即任意程度最高;而把以形态和组合等重于语法的语言,如印欧语,说成是非任 意的。
理论语言学研究 第 2 卷第 1 号 2008 年 6 月
ISSN 1882-4226 (p) 1882-1545 (e)
词语的理据性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李思旭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摘 要:本文首先指出《教程》中有关语言符号任意性论述的矛盾之处,进而 提出语言符号是有理据的,然后探讨了词语理据的定义及分类,最后重点分析 了利用文字理据及合成词的形态理据、语义理据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 意义。 关键词:理据性;文字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
索绪尔在《教程》第一编第一章中指出,“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或者,因为我们 所说的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相连接所产生的整体,我们可以更简单地说:语言符号是任意的。” (p.102)他并把任意性看成是语言符号的两个头等重要的特征(即任意性和线条性)中的头 一个。其实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很好理解的,如同样是用来吃饭的家具(即相同的所指),汉 语叫“桌子”,而英语叫“table”。再如,汉语中称同辈得比自己年龄稍大的女性为“姐姐”, 而英语中则称“sister”。
表达某一意义的理由或根据。”许光烈(1994):“所谓词的理据,或称词的‘内部形式’、‘词
源结构’、‘词的命名义’,指的是词义形成的可释性,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表示某一意义的原
因或根据。”王艾录、司富珍(2002)把“理据”定义为语言符号产生、发展的动因(motivation)。
许余龙(1992):“所谓词的理据性,就是词的表达形式与词义之间有时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
我们可以从这些表达形式中推断出词的含义。”
关于词的理据的分类,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英国语言学
家、语义学奠基人——乌尔曼(Stenphen Ullmann)(1962),他把词的理据性主要分为三类。
(1)语音理据;(2)形态理据;(3)语义理据。许余龙(1992)从文字书写形式与词义的联
1.符号的理据性 现代语言学之父,瑞士语言家索绪尔在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后面简称《教程》)中
明确指出,“我们把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叫做符号”,同时又说,“我们建议保留用符号这词 表示整体,用所指和能指分别代替概念和音响。(p.102)这也就是说,符号是所指和能指的 结合,作为听觉符号的语言当然也不例外。语言符号的所指是意义,能指是语音,即语言符 号是一种音义结合体。而汉字产生以后,就成了记录语言的符号,即符号的符号。汉字记录 的语言是书面语。汉字这个符号也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即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它的所指是 字义,能指是字音和字形。如“rén”这一语音形式,它所表达的意义就是“能直立行走,制 造工具并使用工具的高等动物”。“rén”就是能指,而“能制造工具… …”就是这一符号的 所指。
徐通锵(1997;37)用下面的图表来表示汉语和印欧语在编码机制上的差异:
约定性
理据性
汉语
符号
印欧语 符号(词) 符号的组合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与我们上面所分析的是一致的:印欧语由字母组成的单个符号(词) 是约定的(无理据的),符号与符号的组合(合成词)是有理据的,即形态理据;汉语中单个 的符号是有理据的,即文字理据。由于徐先生讨论的主要是古汉语的“字”,所以它就没有讨 论汉语的“符号的组合”即合成词。其实如上面我们所分析的,由于双音化的作用,汉语长 生了大量的双音节合成词,这样汉语的形态理据也就获得了大大的加强。
推断出派生词 unhappy(不高兴)的意思。同样,只要我们知道 birth(出生)和 day(日子)
两个词的意思,也就知道复合词 birthday(生日)一词的意思。汉语中的复合词“开水、草
帽、手表、考场”等复合词,都可以从对整个词语的两个构成成分分析而获得整个词语的意
57
理论语言学研究 第 2 卷第 1 号 2008 年 6 月
其实,索绪尔的观点在当时那个时代是有失偏颇的,现在来说更是有问题的。就算是在 20 世纪初,当时的汉语词汇并不仅仅都是单纯词,已有了大量的复合词,而索绪尔按照他的 有没有“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的标准,把汉语说成是超等词汇,是不准确的。而现代 汉语就更不符合索绪尔所认为的“超等词汇的典型是汉语”了。一方面,随着语音系统的简 化,为了分化同音词,汉语产生了大量的双音节复合词。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双音节复合 词占有绝对的优势。这正如认知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吉冯“Givón”(1979)所说的“今天的 词法曾是昨天的句法”。现代汉语的词与短语、句子有相同的语法关系,不再像单纯词那样不 可分析了,也有了自己内部的“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另一方面,现代汉语也不是典型 的词汇型语言。上古汉语利用词汇成分来表达的语法关系,现代汉语则用语法词(即虚词) 来表达。在上古汉语里,表达体态的任务由动词来承担,如:“毕”、“讫”、“已”、“竟”等, 到了现代汉语则由体态助词“了”、“着”、“过”等来表达(李思旭,2007)。
从以上可以看到。英汉两种模拟相同的自然语音现象,使用的拟声词虽然语音相似,但
读音还是略有差别的,这是由英汉两种语言的语音系统的差别造成的,“人们在感知外界声音
的时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于自己母语的语音系统,而不是声音的物理属性。”(石毓智,
2000)。
拟声词的语音理据虽然很强,但是拟声词在整个汉语词汇系统中所占的比重毕竟很小,
ISSN 1882-4226 (p) 1882-1545 (e)
思。如“开水”表示“烧开了的水”,“草帽”表示“用草编织的帽子”。 (3)语义理据。语义理据是借助词的基本语义的引申和比喻取得的。例如“a gleam of
hope(一线希望)”。英语 gleam 的基本意思是“微光”、“闪光”,转而比喻“短暂微弱的显现 或微量”。很显然,只要我们理解了 gleam 和“线”的基本意思,那么对它们在短语中的引申 意义也就不难理解了。汉语的“杀”一般只能用于人和动物,不能用于植物。但“杀”也有 引申用法,多用于表示:“破坏”或“消弱”,如“杀风景”、“杀威风”、“杀暑气”等。
58
理论语言学研究 第 2 卷第 1 号 2008 年 6 月
ISSN 1882-4226 (p) 1882-1545 (e)
魏志成(2003)的观点很有启发性,他说:“从形态理据来说,Saussure 等人的观点是 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古汉语词缀少,形态标志少。但现、当代汉语中词缀或形态标志已较 前大大增多,因而形态理据也大大增强。而且,如果从文字理据来讲,情况也就不一样了。 古代汉语的文字理据性极强,这一点 Saussure 等人并没有意识到。”
文字理据可以说是表意的象形文字所特有的,因为表音的字母文字是不存在理据的,这 或许已可以解释上文提到的乌尔曼(Stenphen Ullmann)在给理据分类时并没有把文字理据 列入其中,因为英语就是字母文字。但是也有学者提出字母文字也是象形文字,如袁立(2002: 2)在《English 说文解字》一书中提出:“字母文字首先应该是标准的象形文字,其次才是拼 英文字。”如:Aa 像人,人头。Bb 像双乳,乳房(侧面)。Cc 像月亮。Dd 像弓,弩。Ee 像 眼睛。Ff 像兵刃。Gg 像前腿,等等(转引自魏志成,2003)。
3.理据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汉语的词语按照与俗的多少可分为单纯词,即由一个语素构成,和合成词,即至少
由两个语素构成,合成词的构成方式大概有以下几种:
(1)词根语素+词根语素
如:动静 国家 看见
(2)词缀语素+词根语素
如:老板 阿哥 第一
(3)词根语素+词缀语素
如:桌子 砖头 姑娘家
(4)语素的重叠
没有理据,尤其是联绵词和音译外来词,因此下文对多音节单纯词就不再作分析。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单音节单纯词。按照上文对词的理据的定义,大部分理据都是在复合
词或加缀式合成词中进行的,尤其是英语。但由于汉字的特殊性,即它是形、音、义的统一
体,单个的汉子在形、音、义三个方面都有一定的理据。
3.1.文字理据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用“六书”来分析汉字的结构造型,“六书”即象形、指事、会
因此下文就不展开论述了,这正如索绪尔所说的:“……但拟声词从来不是语言系统的有机成
分,而且它们的数量比人们所设想的少得多。”
(2)形态理据。形态理据是指可以通过一个词的形态构成进行分析而获得词义。上பைடு நூலகம்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