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设计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最新课件第2章第4节

(2-35a)
叠合构件的正弯矩区段 M M1G M 2G M 2Q
(2-35b)
叠合构件的负弯矩区段 M M 2G M 2Q
(2-35c)
式中 M1G ——预制构件自重、预制楼板自重和叠合层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
值;
M 2G ——第二阶段面层、吊顶等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
M1Q ——第一阶段施工活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
布和应力分布见图 2.69(e)。从图 2.69(f)可见,截面上产生的拉应变会抵消一部分预制梁
中原有的压应变,由力矩平衡条件得:
M Tc z s2 As2h0 式中 M --第二阶段预制构件承受的弯矩设计值;
(2-34b)
Tc --附加拉力; z --附加拉力作用点至受压区混凝土合力点的距离;
由于叠合梁存在钢筋应力超前现象,在荷载准永久组合下,钢筋混凝土叠合受弯构件的
纵向受拉钢筋应力应按下式验算:
sq s1k s2q 0.9 f y
(2-39a)
s1k
M 1Gk 0.87 Ash01(2-39Fra bibliotek)s2q
0.5(1
h1 h
)M
2q
0.87 Ash0
(2-39c)
当
M1Gk
2.5 叠合楼盖
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楼盖宜采用叠合楼盖,它是在预制构件上现浇 混凝土层而形成的一种装配整体式结构。 •优点:是节省模板,缩短工期。 •叠合楼盖具有二次制造和二阶段受力的特点,其设计方法与现浇楼 盖不同。
1.叠合梁板形式 (1)叠合梁上由预制梁和现浇叠合层两者组合而的整体梁,有两种形式: ①在预制梁上安装楼板之后,再在梁顶面二次浇灌混凝土叠合层形成整体梁,其预制梁 的截面可做成十字形见图 2.68(a),T 形见图 2.68(b); ②在预制梁顶面二次现浇混凝土楼板形成整体梁,见图 2.68(c)。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最新课件第5章第2节

(a) 一顺一丁 (b) 梅花丁 (c)三顺一丁
项目
现场质量 管理
砂浆、混 凝土强度 砂浆拌合 方式 砌筑工人
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A
B
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非施工 方质量监督人员经常到现场,或 现场设有常驻代表;施工方有在 岗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人员齐全, 并持证上岗
制度基本健全,并能执行;非 施工方质量监督人员间断地到 现场进行质量控制;施工方有 在岗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并持 证上岗
•砂浆的流动性、保水性及弹性模量的影响
①砂浆的流动性大与保水性好时,容易铺成厚度和密实性较均匀的 灰缝,因而可减少单块砖内的弯剪应力而提高砌体强度。
②纯水泥砂浆的流动性较差,所以同一强度等级的混合砂浆砌筑的 砌体强度要比相应纯水泥砂浆砌体高。
③砂浆弹性模量的大小对砌体强度亦具有决定作用。当砖强度不变 时,砂浆的弹性模量决定其变形率,而砖与砂浆的相对变形大小影 响单块砖的变剪应力及横向变形大小。因此砂浆的弹性模量越大, 相应砌体的抗压强度越高。
•砌筑质量与灰缝的厚度
①水平灰缝的均匀和饱满程度:砂浆铺砌饱满、均匀,改善
块体在砌体中受力性能,使之较均匀地受压而提高砌体 抗压强度,反之,则降低砌体强度。水平灰缝的砂浆饱 满程度不得低于80%。
②灰缝的厚度:砂浆厚度对砌体抗压强度也有影响,灰缝厚, 容易铺砌均匀,对改善单块砖的受力性能有利,但砂浆 横向变形的不利影响也相应增大,灰缝厚度以10~ 12mm为宜。
2.强度(由3个试块单块抗压强度平均值确定)
• 混凝土砌块、轻集料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等级: MU20 、MU15 、 MU10、 MU7.5 和 MU5 • 自承重墙的空心砖、轻集料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等级: MU10 、 MU7.5 、 MU5和 MU3.5
钢筋砼结构及砌体结构课件按新规范

第十二章 多层结构房屋
3)特点
建筑平面布置灵活,便于设置大空间的房间;结构抗侧刚度小,水平力作用下的变形大。
4)适用建筑
办公楼、医院、学校等多层建筑及高度不大的高层建筑。
2.剪力墙结构体系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1)组成
由纵、横向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组成的结构体系。
第十二章 多层结构房屋
2.计算方法
一、反弯点法 1.水平力作用下的受力特点 1) 弯矩特点 ●各杆的弯矩图形均为斜直线; ●每杆均有一个弯矩为零的反弯点。
第十二章 多层结构房屋
第五节 水平力作用下的内力近似计算
第十二章 多层结构房屋
变形特点 除底层柱下端,各柱的上下端均有侧向位移和柱端转角。 忽略梁的轴向变形,同一层各柱层结构房屋
高层建筑结构的适用高度和高宽比 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 A级高度:指符合表12-1最大适用高度的高层建筑,工程常用。 B级高度:超过A级高度的框架-剪力墙、剪力墙及筒体结构。其高度不应超过表12-2规定,并应采取更加严格的计算和构造措施。 高层建筑的高宽比H/B 为对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及经济合理性进行宏观控制,其高宽比不宜超过表12-3的规定。
4.荷载计算
第十二章 多层结构房屋
一、弯矩二次分配法 计算步骤: 1)计算每一跨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固端弯矩。 2)计算各节点的分配系数。 3)将各节点的不平衡弯矩同时进行分配并向远端传递后,再对各节点分配一次即结束。 二、分层法 1.基本假定 1)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无侧移。 2)竖向荷载仅对其作用层的梁及其相连的上、下柱有影响。 3)柱的远端为固定端。
第十二章 多层结构房屋
首先计算框架在恒荷载、活荷载及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然后进行内力组合,求得各构件控制截面的最不利内力,对梁、柱进行配筋计算和设计基础。 一、竖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 恒荷载必须考虑,竖向活荷载考虑最不利布置。 对一般框架结构,当楼面活荷载不超过5kN/m2时,可把活荷载同时作用于框架的各层梁上计算内力,但应将梁的跨中弯矩乘以增大系数1.1~1.2。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PPT课件-模块三

(3)构造钢筋 板中构造钢筋的作用是承受负弯矩,布置在板端上侧。对于嵌固在墙内的 现浇板及与梁整体浇筑的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钢筋用量按构 造确定,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
2.梁中钢筋
梁中通常配置纵向受力钢筋、箍筋、弯起钢筋、架立钢筋、梁侧构 造钢筋 。
3.1.3 钢筋的保护层
(2)适用条件
3.第二类T形截面的基本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
(1)基本计算公式
(2)适用条件
编辑人: XXX时 间 : x x 月 x x 年
编辑人: XXX时 间 : x x 月 x x 年
(3)板的厚度
钢筋混凝土板的厚度要满足承载力、刚度、抗裂以及构造要求。
实际工程中,现浇板常用厚度有80mm、90mm、100mm、110mm、 120mm,以10mm为模数,板厚在250mm以上时以5mm为模数,预制板以 5mm为模数。
2.梁
(1)梁的截面形式
(2)梁的截面尺寸
梁的截面尺寸要满足承载力、刚度和抗裂要求。 矩形截面梁的高宽比h/b一般取2—3.5
3.1.2 受弯构件的钢筋 1.板中钢筋
(1)纵向受力钢筋 板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作用是承受弯矩,沿板跨方向布置在板的受拉 侧,钢筋用量需计算确定。
(2)分布钢筋 板中分布钢筋的作用是将板面上的荷载更均匀地传递给纵向受力钢 筋,并承担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在垂直板跨方向产生的拉应力,同 时在施工中固定受力筋的位置。分布钢筋布置在纵向受力钢筋的内侧 并与之垂直,钢筋用量按构造要求确定。
1
1.0 0.99 0.98 0.97 0.96 0.95 0.94
2.基本公式
1
fc
1 f cbx f y As
2.梁中钢筋
梁中通常配置纵向受力钢筋、箍筋、弯起钢筋、架立钢筋、梁侧构 造钢筋 。
3.1.3 钢筋的保护层
(2)适用条件
3.第二类T形截面的基本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
(1)基本计算公式
(2)适用条件
编辑人: XXX时 间 : x x 月 x x 年
编辑人: XXX时 间 : x x 月 x x 年
(3)板的厚度
钢筋混凝土板的厚度要满足承载力、刚度、抗裂以及构造要求。
实际工程中,现浇板常用厚度有80mm、90mm、100mm、110mm、 120mm,以10mm为模数,板厚在250mm以上时以5mm为模数,预制板以 5mm为模数。
2.梁
(1)梁的截面形式
(2)梁的截面尺寸
梁的截面尺寸要满足承载力、刚度和抗裂要求。 矩形截面梁的高宽比h/b一般取2—3.5
3.1.2 受弯构件的钢筋 1.板中钢筋
(1)纵向受力钢筋 板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作用是承受弯矩,沿板跨方向布置在板的受拉 侧,钢筋用量需计算确定。
(2)分布钢筋 板中分布钢筋的作用是将板面上的荷载更均匀地传递给纵向受力钢 筋,并承担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在垂直板跨方向产生的拉应力,同 时在施工中固定受力筋的位置。分布钢筋布置在纵向受力钢筋的内侧 并与之垂直,钢筋用量按构造要求确定。
1
1.0 0.99 0.98 0.97 0.96 0.95 0.94
2.基本公式
1
fc
1 f cbx f y As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最新课件第5章第8节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3.6m;注:当使用功能确有需要时, 采用约束砌体等加强措施的普通砖房屋,层高不应超过3.9m。
3高宽比限制(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之比) 原因 :随着房屋高宽比增加,地震作用效应将增大,由整体弯
曲在墙体中产生的附加应力也将增大,房屋的破坏将加重。
房屋最大高宽比
烈度
6
7
故 结 构 总 水 平 地 震 作 用 标 准 值 FEk
FEk maxGeq
(5— 119 )
Geq 0.85 Gi
(5— 120 )
式 中 Geq - - 结 构 等 效 总 重 力 荷 载 ,单 质 点 应 取 总 重 力 荷 载 代 表 值 ,多 质 点 可
取 总 重 力 荷 载 代 表 值 的 85% 。
n
Vik Fi
i
(5— 122 )
2 楼层地震剪力设计值在各墙段的分配
第 i 楼 层 地 震 剪 力 设 计 值 Vi
Vi V Eh ik
(5— 123 )
式 中 Eh - - 水 平 地 震 作 用 分 项 系 数 。
(1) 水 平 地 震 剪 力 在 楼 层 平 面 内 的 分 配
根据多层砖砌体房屋楼、屋盖状况分为三种情况:
5.8.2房屋抗震设计基本规定 1. 结构体系
(3)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或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大于层高的1/4;或 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宜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缝 宽可采用70mm~100mm; (4)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或转角处; (5)不应在房屋转角处设置转角窗; (6)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房屋,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
Gw,l - - 下 层 墙 体 自 重 标 准 值 。
3高宽比限制(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之比) 原因 :随着房屋高宽比增加,地震作用效应将增大,由整体弯
曲在墙体中产生的附加应力也将增大,房屋的破坏将加重。
房屋最大高宽比
烈度
6
7
故 结 构 总 水 平 地 震 作 用 标 准 值 FEk
FEk maxGeq
(5— 119 )
Geq 0.85 Gi
(5— 120 )
式 中 Geq - - 结 构 等 效 总 重 力 荷 载 ,单 质 点 应 取 总 重 力 荷 载 代 表 值 ,多 质 点 可
取 总 重 力 荷 载 代 表 值 的 85% 。
n
Vik Fi
i
(5— 122 )
2 楼层地震剪力设计值在各墙段的分配
第 i 楼 层 地 震 剪 力 设 计 值 Vi
Vi V Eh ik
(5— 123 )
式 中 Eh - - 水 平 地 震 作 用 分 项 系 数 。
(1) 水 平 地 震 剪 力 在 楼 层 平 面 内 的 分 配
根据多层砖砌体房屋楼、屋盖状况分为三种情况:
5.8.2房屋抗震设计基本规定 1. 结构体系
(3)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或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大于层高的1/4;或 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宜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缝 宽可采用70mm~100mm; (4)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或转角处; (5)不应在房屋转角处设置转角窗; (6)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房屋,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
Gw,l - - 下 层 墙 体 自 重 标 准 值 。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最新课件第2章第2节

支条件查单区格板的表。 ② 在求A区格在q/2荷载作用下的跨中弯矩,按四边铰支
条件查单区格板的表。 ③ 将①、②计算结果叠加得最后结构。
跨中最大挠度也按上述方法计算。
(2) 计算支座最大弯矩 • 活载最不利布置方法
为简化计算,假定各区格均布满活载。 • 支承条件
中间支座均为固支,边支座按实际支座情况而定。
因此,板传给四边支座的 压力,并不沿周边均匀分布, 而是中部大、两端小,大致 按正弦曲线分布。
双向板角翘起
四边简支双向板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受力过程:
(1)第一批裂缝出现在板底中部且平 行于板的长边方向;
(2)荷载增加,裂缝向板角处延伸, 伸向板角处裂缝与板边大体呈 45°角;
(3)接近破坏时,板四角处顶面出现 圆弧形裂缝;
塑性铰 线发生 在弯矩 最大处。
双向板 被塑性
• 分布荷载 作用下,
塑性铰 线为直 线,沿塑
性铰线单 位长度上 的弯矩为 常数,等
• 板块的弹 性变形远 小于塑性 铰线的变 形,故可 将板块视 为刚性板,
整个板 变形都
• 板的支 承边必 是转动 轴,转 动轴必 通过支 承点, 两相邻 板块的
• 板的破 坏机构 不止一 个时,
例:柱(自重不计)尺寸500×500;纵梁尺寸 250×500,自重为3.125kN/m;横梁尺寸 250×700,自重为4.375kN/m ;楼面恒载 5.0kN/m2,活载2.5kN/m2;屋面恒载7.0kN/m2, 活载0.5kN/m2;楼面梁均有填充墙(包括门窗) 均布荷载。柱、梁、板砼强度均为C40,上述值 均为标准值。
2.3.5 双向板按塑性铰线法的内力计算 塑性理论
塑性铰线法 能量法
板带法
塑性铰线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塑性铰线与塑性铰的概念是相仿的,塑性铰出现在杆系结构中, 而塑性铰线发生在板式结构中,都是因受拉钢筋屈服所致。
条件查单区格板的表。 ③ 将①、②计算结果叠加得最后结构。
跨中最大挠度也按上述方法计算。
(2) 计算支座最大弯矩 • 活载最不利布置方法
为简化计算,假定各区格均布满活载。 • 支承条件
中间支座均为固支,边支座按实际支座情况而定。
因此,板传给四边支座的 压力,并不沿周边均匀分布, 而是中部大、两端小,大致 按正弦曲线分布。
双向板角翘起
四边简支双向板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受力过程:
(1)第一批裂缝出现在板底中部且平 行于板的长边方向;
(2)荷载增加,裂缝向板角处延伸, 伸向板角处裂缝与板边大体呈 45°角;
(3)接近破坏时,板四角处顶面出现 圆弧形裂缝;
塑性铰 线发生 在弯矩 最大处。
双向板 被塑性
• 分布荷载 作用下,
塑性铰 线为直 线,沿塑
性铰线单 位长度上 的弯矩为 常数,等
• 板块的弹 性变形远 小于塑性 铰线的变 形,故可 将板块视 为刚性板,
整个板 变形都
• 板的支 承边必 是转动 轴,转 动轴必 通过支 承点, 两相邻 板块的
• 板的破 坏机构 不止一 个时,
例:柱(自重不计)尺寸500×500;纵梁尺寸 250×500,自重为3.125kN/m;横梁尺寸 250×700,自重为4.375kN/m ;楼面恒载 5.0kN/m2,活载2.5kN/m2;屋面恒载7.0kN/m2, 活载0.5kN/m2;楼面梁均有填充墙(包括门窗) 均布荷载。柱、梁、板砼强度均为C40,上述值 均为标准值。
2.3.5 双向板按塑性铰线法的内力计算 塑性理论
塑性铰线法 能量法
板带法
塑性铰线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塑性铰线与塑性铰的概念是相仿的,塑性铰出现在杆系结构中, 而塑性铰线发生在板式结构中,都是因受拉钢筋屈服所致。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最新课件第3章第5节

注:① 双肢柱的杯底厚度值,可适当加大;② 当有基础梁时,基础梁下的杯壁厚度,应满足其支承宽度 的要求;③ 柱子插入杯口部分的表面应凿毛,柱子与杯口之间的空隙,应用比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 的细石混凝土充填密实,当达到材料设计强度的 70%以上时,方能进行上部吊装。
当柱为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且 t/h2≥0.65 时,或大偏心受压且 t/h2≥0.75 时,杯 壁可不配筋;当柱为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且 0.5≤t/h2<0.65 时,杯壁可按表 3.18
锥体的底面落在基础底面以内(图3.71a、b),计算柱与基础交接处的受冲切承载力时,取柱 宽加两倍基础有效高度;当计算基础变阶处的受冲切承载力时,取上阶宽加两倍该处的基础
有效高度;
p j ——扣除基础自重及其上土重后相应于作用的基本组合时的地基土单位面积净反力
(kPa),对偏心受压基础可取基础边缘处最大地基土单位面积净反力;
式中 Vs ——相应于作用的基本组合时,柱与基础交接处的剪力设计值(kN),图 3.72 中的
阴影面积乘以基底平均净反力;
hs ——受剪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 h0<800mm 时,取 h0=800mm;当 h0
>2000mm 时,取 h0=2000mm;
A0 ——验算截面处基础的有效截面面积(m2)。当验算截面为阶形或锥形时,可将其
(3)基底反力在基础截面产生 弯矩,过大弯矩将引起基础 弯曲破坏。这种破坏沿着墙 边、柱边或台阶边发生,裂 缝平行于墙边或柱边。为防 止这种破坏,要求基础各竖 直截面上由于基底反力产生 弯矩小于或等于该截面的抗 弯强度
(4)剪切破坏 当单独基础的宽度较小,冲切破坏锥体可能落在基础以外时,可能 在柱与基础交接处或台阶的变阶处沿着斜截面发生剪切破坏。剪切面为单向平面。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PPT课件-模块5

级后再验算,直至满足要求。 • (2)确定是否需按计算配置钢筋 • ①满足式(5.18)要求时,按构造要求配置箍筋和抗扭纵筋,否则按计算配置箍筋和受扭纵筋。 • ②当符合式(5.19)或式(5.20)条件时,可不考虑剪力,仅按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和纯扭构件的
受扭承载力分别进行计算。 • ③当符合式(5.21)条件时,可仅按受弯和受剪承载力分别进行计算。 • (3)确定纵筋用置 • ①计算受弯纵筋截面面积As,并验算最小配筋率; • ②计算受扭纵筋截面面积Astl,并验算最小配筋率; • ③As布弯置扭在纵受筋弯用时量的叠受加拉。边叠,加位原于则截:面受受扭拉纵边筋的截全面部面纵积向As钢tl沿筋截按面受周扭边纵均筋匀对称布置,受弯纵筋截面面积 • 与受弯纵筋相叠加后的钢筋面积选配。 • (4)确定箍筋用置 • ①计算剪扭构件混凝土受扭承载力降低系数βt; • ②计算抗扭所需的箍筋单肢截面用量Ast1/s; • ③计算抗剪所需的箍筋单肢截面用量Asvl./s; • ④计算剪扭箍筋的单肢截面总用量Ast1/s+Asvl./s,并验算箍筋的最小配筋率,且选配箍筋。
5.2 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要点
• 2.承载力计算公式
• (1)剪扭构件混凝土受扭承载力降低系数βt
t
1.5 1 0.5 VWt
Tbh0Βιβλιοθήκη • (2)弯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
受扭承载力: T≤
Tu 0.35t ftWt 1.2
fyv
A A st1 cor s
受剪承载力:
V≤
Vu
0.71.5 t ftbho 1.25 fyv
• 当符合式(5.21)要求时,可不考虑抗扭承载力,仅按受弯 和受剪承载力分别进行计算
5.2 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要点
受扭承载力分别进行计算。 • ③当符合式(5.21)条件时,可仅按受弯和受剪承载力分别进行计算。 • (3)确定纵筋用置 • ①计算受弯纵筋截面面积As,并验算最小配筋率; • ②计算受扭纵筋截面面积Astl,并验算最小配筋率; • ③As布弯置扭在纵受筋弯用时量的叠受加拉。边叠,加位原于则截:面受受扭拉纵边筋的截全面部面纵积向As钢tl沿筋截按面受周扭边纵均筋匀对称布置,受弯纵筋截面面积 • 与受弯纵筋相叠加后的钢筋面积选配。 • (4)确定箍筋用置 • ①计算剪扭构件混凝土受扭承载力降低系数βt; • ②计算抗扭所需的箍筋单肢截面用量Ast1/s; • ③计算抗剪所需的箍筋单肢截面用量Asvl./s; • ④计算剪扭箍筋的单肢截面总用量Ast1/s+Asvl./s,并验算箍筋的最小配筋率,且选配箍筋。
5.2 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要点
• 2.承载力计算公式
• (1)剪扭构件混凝土受扭承载力降低系数βt
t
1.5 1 0.5 VWt
Tbh0Βιβλιοθήκη • (2)弯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
受扭承载力: T≤
Tu 0.35t ftWt 1.2
fyv
A A st1 cor s
受剪承载力:
V≤
Vu
0.71.5 t ftbho 1.25 fyv
• 当符合式(5.21)要求时,可不考虑抗扭承载力,仅按受弯 和受剪承载力分别进行计算
5.2 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