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目标的量化研究

合集下载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前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其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但在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其抗震性能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的综述,探讨其抗震性能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试验方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试验通常采用地震模拟试验和振动台试验两种方式。

地震模拟试验是通过模拟地震波形来检测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试验中,首先需选择合适的地震波形,然后将地震波形输入到实验室中的试验结构中,记录其响应情况并进行分析。

地震模拟试验可以精确地模拟实际地震情况,但试验成本较高,需要大型试验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

振动台试验是通过在振动台上模拟地震波形来检测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较低的成本和易操作性。

试验中,将试验结构放置在振动台上,通过调节振动台的频率、幅度和相位等参数来模拟地震波形,然后记录结构的响应情况并进行分析。

振动台试验可以较为简便地模拟地震波形,但与实际地震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三、影响因素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常见的影响因素包括结构的几何形态、材料性能、加固措施等。

1.结构的几何形态结构的几何形态是影响其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较为常见的几何形态包括平面形态、高度宽比、柱-梁比等。

平面形态较为规则的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而不规则的结构易受到地震的破坏。

高度宽比和柱-梁比也是影响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较为合理的高度宽比和柱-梁比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2.材料性能材料性能是影响结构抗震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材料性能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强度、抗震合金等。

较高的混凝土强度和钢筋强度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而抗震合金可以提高结构的耗能能力。

3.加固措施加固措施是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的有效手段之一。

常见的加固措施包括增加钢筋数量、增加混凝土强度、增加墙体数量、增加梁柱节点刚度等。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为了减少地震造成的灾害,建筑学与结构工程学领域的研究者们一直在不断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其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类型,通过对其抗震性能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地震区建筑的安全性。

一、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在地震区建筑设计中,抗震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在地震区广泛使用的结构类型,它的抗震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因此,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优化结构设计,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也可以为抗震设计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依据。

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方法1.数值模拟分析数值模拟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研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方法。

模拟分析可以通过结构响应的数值计算,得到结构在地震荷载下的变形和变形轨迹变化规律,从而分析结构变形和破坏机制。

2.试验研究试验研究是另一种研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方法。

试验研究可以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模拟地震试验,观察结构的受力变形及裂缝形成、扩展等情况,从而确定结构的破坏形式和破坏机制。

三、影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因素1.设计参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各种设计参数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非常大,包括结构的几何尺寸、框架数量、材料和构造、刚度和强度等。

因此,在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时,需要对建筑物所处的地震区域、地基、土层、荷载等情况进行充分考虑,设计出合理的结构参数,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2.构造缺陷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构造缺陷也会对抗震性能产生重要影响,这些缺陷包括钢筋的质量和粘结性、混凝土的质量和力学性能、连接构件的质量和刚度等。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构造缺陷不会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四、提高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方法1.变形控制与耗能设计变形控制与耗能设计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提高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方法。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研究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研究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研究摘要: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是现代建筑中常见的结构形式,其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综述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研究现状,并讨论了影响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关键因素及其改善措施。

1. 引言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壳震动现象,其能量释放巨大,对建筑结构造成巨大的威胁。

地震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研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2.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现状2.1. 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始于20世纪初。

随着地震工程学的发展,抗震设计规范逐渐成熟,并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国内外的抗震设计规范主要包括中国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美国ACI 318-19《混凝土建筑规范》等。

2.2. 抗震性能参数的评估与分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参数包括刚度、强度、耗能能力和剪力传递性能等。

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者可以评估和分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

相关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抗震设计条件下,增加钢筋含量、采用预应力技术和透水混凝土等可以有效提高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2.3. 地震作用下的框架结构破坏机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中常常经历弯曲屈服、剪切破坏和轴向压力破坏等多种破坏形态。

通过研究框架结构的破坏机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抗震性能。

当前,研究者对框架结构的破坏机理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3. 影响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关键因素3.1. 材料性能和构件质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受材料性能和构件质量的影响。

材料性能包括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钢筋的屈服强度等。

构件质量涉及施工质量控制、钢筋的加工和焊接质量等。

3.2. 结构形式和布置框架结构的形式和布置对其抗震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抗震性能是衡量建筑物在地震中受到破坏程度的重要指标。

通过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减少地震可能带来的损失。

引言:地震是地球上最为常见和破坏力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建筑物和桥梁中的一种优质结构材料,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因此,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对于提高建筑物的抗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定义抗震性能是指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所具有的抵御破坏能力。

它包括结构的刚度、强度、韧性以及变形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指标。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取决于多个因素,如混凝土的强度、钢筋的布置方式以及结构的整体刚度等。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相关研究方法1. 数值模拟方法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数学模型对结构在地震荷载下的响应进行模拟和计算,能够得到结构的应力、变形分布和破坏机理等信息。

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有有限元法和离散元法等。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可以评估结构在地震中的性能,并对结构的设计和改进提供指导。

2.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是通过搭建物理模型进行地震模拟试验,观察和记录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实际反应。

实验方法可以通过观测结构的破坏形态和变形程度等来评估抗震性能。

在实验方法中,通常会对不同的结构参数和材料参数进行变化,以获得不同条件下的结构抗震性能结果。

三、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因素1. 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的强度是衡量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强度越高的混凝土可以承受更大的荷载,在地震作用下具有更好的抵抗能力。

因此,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中,合理选择混凝土的强度非常重要。

2. 钢筋布置方式钢筋的布置方式对于结构的抗震性能有重要影响。

合理的钢筋布置可以提高结构的受力性能,增强结构的刚度和韧性,减小结构的变形。

研究表明,采用适当的钢筋布置方式可以显著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一、研究背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目前建筑结构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其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但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容易受到破坏。

因此,研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对于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1.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基本原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由柱、梁、板和墙体等构件组成的框架结构,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各个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承担建筑物的荷载。

其中,柱和梁是框架结构中最为重要的构件,它们的截面尺寸和钢筋配筋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结构的抗震性能。

2.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弹性静力分析、弹塑性时程分析、非线性静力分析和非线性时程分析等方法。

其中,弹性静力分析适用于结构刚度较大,地震作用较小的情况;弹塑性时程分析适用于结构刚度较小,地震作用较大的情况;非线性静力分析适用于结构复杂、难以进行时程分析的情况;非线性时程分析则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评价方法。

3. 影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因素影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结构的刚度、强度、耗能能力、稳定性和层间位移能力等。

其中,结构的刚度和强度是影响结构抗震能力的重要因素,而耗能能力和稳定性则是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够维持完整性的关键因素。

4.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加固方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加固方法主要包括增加构件截面尺寸、增加钢筋配筋量、设置剪力墙、加装加强板、加固节点和设置减震装置等措施。

其中,剪力墙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加固方法之一,其能够显著提高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以某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并探究加固措施的有效性。

具体步骤如下:1. 建立结构的有限元模型;2. 确定地震波输入条件;3. 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得出结构的响应曲线;4. 根据结构的响应曲线,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5. 设计加固措施,并进行加固后的非线性时程分析,比较加固前后结构的抗震性能。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在当今的建筑领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因其良好的整体性、较大的室内空间以及灵活的布局,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中。

然而,地震作为一种不可预测且破坏力巨大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深入研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特点及抗震原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要由梁、柱组成,通过节点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体系。

这种结构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较好的变形能力。

在抗震方面,其原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框架结构的整体性使得各构件能够协同工作,共同抵抗地震作用。

柱子作为主要的竖向承重构件,承担着大部分的竖向荷载,并将其传递至基础;梁则主要承受水平荷载,并通过与柱子的连接将荷载传递给柱子。

其次,钢筋和混凝土的协同工作使得结构具有较好的延性,能够在地震作用下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而不致突然倒塌。

钢筋能够提供抗拉强度,混凝土则提供抗压强度,二者相互配合,有效地抵抗地震力。

二、影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因素1、结构布置合理的结构布置是保证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关键。

包括平面布局的规则性、竖向刚度的均匀性等。

平面布局不规则,如凹凸不规则、扭转不规则等,会导致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受力不均匀,从而增加破坏的风险。

竖向刚度不均匀,如底层空旷、楼层收进等,会引起地震力在竖向的分布不均匀,导致薄弱层的出现。

2、梁柱截面尺寸梁柱的截面尺寸直接影响其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

较大的截面尺寸可以提供更高的承载能力,但可能会增加结构的自重,同时也会影响建筑的使用空间。

过小的截面尺寸则可能导致承载能力不足和变形过大。

3、钢筋配置钢筋的配置包括纵筋和箍筋。

纵筋主要承担拉力,其数量和直径的合理配置能够保证柱子和梁在受拉时的承载能力。

箍筋则主要用于约束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抗压能力,并增强柱子和梁的抗剪能力。

4、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直接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

钢筋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报告 完成版

钢筋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报告  完成版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课堂讨论课题:钢筋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报告小组成员:钢筋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报告1 小组成员及任务分配本小组成员有:经小组讨论,根据各成员的优势,最终协调确定个人任务分配如下:会议记录:文献查找:报告编写:PPT制作:2 填充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现状目前我国多高层建筑中,填充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这种结构为了进行房间分隔或外部围护,在梁柱间嵌砌由各种材料制作而成的填充墙。

汶川地震后根据相关专家的调查分析,框架结构在所有破坏建筑中占有很大比例,该结构的抗震性能总体表现基本良好,但这次地震中框架结构的内外装饰饰面、围护结构、填充墙的破坏非常严重,造成了较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其主要破坏形式如图2.1 。

a—底部框架柱;b—错层处破坏;c—柱端破坏图2.1 汶川地震框架结构破坏现行有关规范、规程将建筑隔墙定义为“非结构构件”,在工程设计中涉及有关内容如下:(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1]指出:固定于梁上隔墙按恒荷载输入(kN/m);非固定隔墙自重可取每延米长墙重(kN/m)的1/3,作为露面活荷载的附加值(kN/m2)计入,附加值不小于1.0kN/m2。

(2)《建筑结构抗震涉及规范》GB50011[2]指出:非承重墙体宜优先采用轻质墙体材料;采用砌体墙时,应采取措施减少对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并应设置拉结筋、水平系梁、圈梁、构造柱等与主体结构可靠拉结。

刚性非承重墙体的布置,应避免使结构形成刚度和轻度分布上的突变;当围护墙体与主体结构应有可靠的拉结,应能适应主体结构不同方向的层间唯一。

(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3]规定:计算各振型的地震影响系数所采用的结构自振周期应考虑非承重墙体的刚度影响予以折减。

当非承重墙体为填充砖墙时,框架结构的计算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取0.6~0.7 。

(4)《建筑结构抗震涉及规范》GB50011指出:填充墙在平面和竖向的布置,宜均匀对称,宜避免形成薄弱成或短柱。

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共3篇

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共3篇

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共3篇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1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是框架结构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对于整个建筑的抗震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于其抗震性能的研究及设计方法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分析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设计方法和影响节点抗震性能的因素,并探讨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的提升方法。

一、设计方法1.节点类型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类型多样,常见的节点种类包括平面节点、层间节点、T型节点等。

在设计中应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节点。

2.节点剪力传递方式节点剪力传递方式包括弯曲剪力传递、抗剪剪力传递和综合剪力传递等。

其中,弯曲剪力传递是一种常用的节点剪力传递方式,能够提高节点的刚度和承载能力。

3.节点加劲方式节点加劲措施能够提高节点的刚度和承载能力,常见的加劲方式有竖向钢筋加劲、水平钢筋加劲和预应力加劲等。

其中,预应力加劲能够提高节点的刚度和强度,从而提高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

4.节点布置节点布置应尽量符合抗震设计的要求,常见的布置方式有节点对称布置、节点集中布置和节点分散布置等。

在设计中应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节点布置方式。

5.节点材料选择节点材料的选择应根据抗震设计要求进行,通常包括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钢丝等。

在选择材料时应考虑强度、耐久性和可靠性等因素。

二、影响节点抗震性能的因素1.节点形式不同形式的节点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重要影响。

一些节点形式繁琐、构造复杂,如T型节点,使得节点易发生局部破坏。

2.节点尺寸节点尺寸的大小直接影响节点的承载能力,当节点的尺寸过小时,会降低节点的承载能力,从而影响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3.节点连接方式节点连接方式的种类繁多,在抗震性能的影响中也是十分关键的。

一些节点连接方式没有进行合理设计,使得节点的连接处易出现弱点,影响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4.材料质量结构的材料质量是影响节点抗震性能的因素之一。

如果材料本身的质量不好,则可能导致节点的承载能力、刚度等方面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3 卷第 5 期 2011 年 10 月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Earthquake Resistant Engineering and Retrofitting
[文章编号] 1002-8412( 2011) 05-0080-07
Vol. 33,No. 5 Oct. 2011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目标的量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352. 1
[文献标识码] A
Quantization Research on Seismic Performance Target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
Lv Jing,Liu Wen-feng,Wang Ji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Qingdao 266033,China)
第 33 卷第 5 期
吕 静,等: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目标的量化研究
· 81 ·
值[1],见表 1 所示。
表 1 我 国 抗 震 设 计 规 范 的 层 间 位 移 角 限 值[1] Table 1 Limit values of inter-story drift ratio
of Chinese seismic design code[1]
本文收集整理了 20 榀钢筋混凝土框架拟静力 试验,得到 33 组 关 于 层 间 位 移 角 的 实 测 数 据,对 位 移角进行统计分 析,确 定 在 开 裂 荷 载、屈 服 荷 载、最 大荷载和极限荷载 时 的 位 移 角,并 给 出 了 各 性 能 等 级对应的层间位移角限值建议值。 1 国内外规范对性能目标的规定
我国抗 震 规 范 采 用 层 间 变 形 来 描 述“小 震 不 坏、中 震 可 修、大 震 不 倒 ”三 级 设 防 水 准,并 规 定 了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弹性和弹塑性层间位移角的限
Earthquake Resistant Engineering and Retrofitting October 2011
E-mail: lvjing0902@ 163. com
从目前各国的 研 究 成 果 和 趋 势 看,基 于 性 能 的 抗震设计代表了未 来 结 构 抗 震 设 计 的 发 展 方 向,要 实现该目标必须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进行有 效控制。实际震害 和 理 论 分 析 都 表 明,结 构 的 层 间 侧移是引起结构和非结构构件损伤破坏的最主要因 素,不同性能水准下 的 层 间 位 移 角 从 本 质 上 来 讲 属 于离散的性能目标。层间侧移角不受本层层高的影 响,但能真正反映楼 层 的 变 形 程 度 以 及 结 构 和 非 结 构构件的损伤程度,这 就 与 结 构 的 损 伤 程 度 有 了 量 化的对应关系。因 此,为 了 与 我 国 抗 震 规 范 中 抗 震 性能指标相一致,本 文 采 用 层 间 位 移 角 作 为 钢 筋 混 凝土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量化指标。
文献[10]对 钢 筋 混 凝 土 框 架 结 构 层 间 位 移 角 限值建议如表 4 所示。
表 4 损 伤 状 态 与 层 间 位 移 角 的 关 系[10] Table 4 The relationship of damage status
and inter-story drift ratio[10]
[收稿日期] 2010 -12-24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0878110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Y2008 F58 )
量化 问 题 的 研 究,不 同 国 家 的 规 范 规 定 不 尽 相 同,试验也具有离散性,对此我国 2010 版《建筑抗震 设计规范》[1] 也 未 能 明 确 规 定,为 此 本 文 针 对 我 国 抗震规范对结构的性能水平和震害损失的定量描述 不是很明确这一事 实,综 述 了 国 内 外 规 范 对 性 能 目 标的规定以及相关 试 验 研 究 成 果,并 对 抗 震 性 能 目 标进行了量化研究。
吕 静,刘文锋,王 晶( 青岛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033)
[摘 要] 我国抗震规范对结构的性能 水 平 和 震 害 损 失 的 定 量 描 述 不 是 很 明 确 ,为 此 本 文 对 抗 震 性 能 目 标 进 行 量 化 研 究。 以层间位移角为主要性能指标,综述了国内外规范对性能目标的规定以 及 相 关 试 验 研 究 成 果 。 收 集 钢 筋 混 凝 土 框 架 的 33 组 试验数据,对位移角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不 同 性 能 水 平 时 的 量 化 指 标 。 在 综 合 考 虑 结 构 与 非 结 构 构 件 破 损 程 度 的 基 础 上 ,给 出 了 各 性 能 等 级 对 应 的 层 间 位 移 角 限 值 的 建 议 值 。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 层间位移角; 性能目标; 性能等级
基本完好 1 /550
“三水准”设 防 还 不 足 以 控 制 结 构 在 未 来 地 震 作 用 下 的 经 济 损 失 ,因 此 ,采 用 多 级 水 准 设 防 的 基 于
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是未来地震工程的发展趋势, 如何选择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是基于性能抗震设计 最核心的 内 容。 “五 水 准 ”设 防 可 以 更 好 地 控 制 结 构在设计基准期内 的 地 震 经 济 损 失,而 五 水 准 的 划 分标准,即: 基 本 完 好、轻 微 破 坏、中 等 破 坏、严 重 破 坏 和 倒 塌 ,考 虑 的 技 术 依 据 较 为 容 易 确 定 ,也 基 本 包 括了建筑物到达每 个 状 态 时 对 应 的 状 态 水 平,并 且 我国《建筑 地 震 破 坏 等 级 划 分 标 准 》在 进 行 等 级 划 分时就采用了这种划分标准。
表 2 Vision2000 建议的结构性能侧移限值[2] Table 2 Vision2000 suggested structure performance limit values of inter-story drift ratio[2]
性态水平
完全运行
运行
生命安全
接近倒塌
倒塌
建筑总体破坏 容许层间位移角( % )
2 国内外试验对性能目标的建议 国内外研究者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性能
的 抗 震 设 计 目 标 进 行 了 不 少 研 究,如 周 定 松 等 ( 2005) [7]、梁兴文等( 2006) [8]研究了钢筋 混 凝 土 框 架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性能指标的确定方法; 史庆 轩等( 2007 ) [9]、门 进 杰 等 ( 2008 ) [10] 提 出 了 钢 筋 混 凝土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设防目标和性 能指标。
可忽略 < 0. 2
轻< 2. 5
倒塌 > 2. 5
美国 FEMA356[3] 综 合 考 虑 结 构 各 构 件 的 损 伤 水平,给出了不同性 态 水 准 和 结 构 破 坏 的 层 间 位 移 角限值的关系,见表 3 所示。
表 3 各性能水准对应的容许最大层间位移角[3] Table 3 Allow maximum inter-story drift ratio
结构类型
弹性层间位移角 弹塑性层间位移角
钢筋混凝土框架
1 /550
1 /50
由 此 可 见,“小 震 ”和“大 震 ”作 用 下 结 构 的 弹 性 和弹塑性层间变形 验 算,规 范 都 给 出 了 具 体 的 量 化 限值,能够 在 实 际 设 计 中 方 便 应 用。 但 是 对 于“中 震可修”,规范只给 出 定 性 描 述,按 照 现 行 规 范 设 计 的结构在“中震”作用下 的 性 能 很 不 明 确,不 能 真 正 实现“中 震 可 修 ”。 在 评 定 某 一 强 度 地 震 作 用 下 的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 构 时,还 不 能 确 切 地 判 定 该 房 屋 是 处 于 严 重 破 坏 、中 等 破 坏 还 是 轻 微 破 坏 ,不 能 给 工 程抗震、震后评估以 及 加 固 决 策 提 供 较 准 确 的 数 据 和参考。
corresponding to each performance level[3]
性能水准
立即可居住 生命安全 防止倒塌
结构总体破坏
轻微
中等
严重
容许层间位移角( % )
1. 0
2. 0
4. 0
墨西 哥 有 关 学 者 将 性 能 水 准[4] 划 分 为 3 个 等 级: 可 继 续 使 用、修 复 后 可 再 使 用、保 证 安 全。 美 国 ATC-40[5]将结 构 的 性 能 水 平 分 为 4 个 水 准: 立 即 居 住、损伤控制、生 命 安 全、结 构 稳 定。 欧 洲 规 范 EC8 ( 2003) 将 [6] RC 框架结构的性能水平分为限制破 坏 和不倒塌。
国内外规 范 对 结 构 性 能 目 标 有 不 同 的 划 分, 但 基 本 上 都 是 用 可 使 用 性 、居 住 性 表 示 ,并 且 考 虑 能 保 障 生 命 安 全 、结 构 可 有 效 维 修 与 补 强 等 方 面 。 量 化 问 题 的 研 究 ,不 同 国 家 规 范 的 规 定 不 尽 相 同 , 我 国 抗 震 规 范 未 予 明 确 规 定 。 我 国《建 筑 抗 震 设 计 规 范 》( GB50011 - 2010 ) [1]将 结 构 的 性 能 等 级 划 分 为 基 本 完 好 、轻 微 破 坏 、中 等 破 坏 、严 重 破 坏 和 倒 塌 。 美 国 Vision2000[2] 对 建 筑 物 基 于 性 能 的 抗 震 工 程 中 ,结 构 在 不 同 性 能 水 平 下 的 侧 移 要 求 见表 2 所示。
Abstract: The grading of performance levels and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seismic hazard loss are not clear in the current Chinese seismic design code,quantization research about seismic performance target are conducted in this paper. By taking inter-story drift ratio as the performance index,the rules of the performance target about norms and tests at home and abroad,and rela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summarized. The collected thirty three groups test data of RC flames,by the frequency statistic research on drift ratio, quantization indexes of different performance levels of RC frame structure are established. Based on considering the damage level of structural and non-structural components,suggested limit values of inter-story drift ratio corresponding to seismic performance levels are given. Keywords: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 inter-story drift ratio; performance target; performance leve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