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拖延行为现状与焦虑感的相关性研究
大学生拖延症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拖延症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研究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教育逐渐成为了人们追求知识和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
与此大学生的拖延症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大学生拖延症不仅影响了学业成绩,还会对个人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研究大学生拖延症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对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拖延症的现状与影响因素1. 拖延症的概念与表现拖延症是指一个人在实际开始执行行动前拖延、耽搁的一种倾向。
在大学生中,拖延症主要表现在学习任务拖延、作业拖延、考试复习拖延等方面。
一旦出现了拖延症,会影响到学习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进而影响到学业成绩和学习效果。
2. 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外部环境也是大学生拖延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大学生在学校里面会受到同学交流学习间接诱惑、课程安排的灵活性以及自由性和老师监督不够等外部环境的影响,这些环境的不足,会让大学生出现拖延症。
大学生的个人特点也是拖延症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大学生一开始可能会缺乏自律性、缺乏时间观念以及没能力分析问题然后定出明确的目标等成绩,这些因素都会让大学生更容易出现拖延症。
三、对大学生拖延症的对策研究1. 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作为大学生,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制定目标、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提高自己的自律性,对抗拖延症的出现。
在学习过程中,要多跟老师和同学交流,及时解决问题,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助于对抗拖延症的发生。
2. 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学校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通过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老师的及时监督和督促等方式,来帮助学生避免拖延症的发生。
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辅导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对抗拖延症的一个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提供更科学严谨的教育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学习支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降低拖延症的出现。
大学生拖延症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拖延症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拖延症正在成为越来越普遍的问题。
拖延不仅会影响到学业表现,还会影响到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通过研究大学生拖延症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帮助大学生有效应对这一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影响因素:1. 就业压力的增加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高学历的重要性。
因此,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导致他们对学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为了迎接就业的竞争,很多大学生更加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他们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因此可能会出现拖延的情况。
2. 缺乏自我管理和计划能力大学生往往没有经过严格的自我管理和计划能力的训练,缺乏有效的计划和组织,无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容易出现放任和拖延的情况。
3. 缺乏足够的动力和兴趣对于一些学科和课程,可能不是所有人都感兴趣,而且大学生学习的课程量也很大。
如果学生缺乏对学科的兴趣和动力,可能会导致缺乏学习的动力,进而拖延。
对策:1. 制定详细的计划为了提高时间管理能力和减少拖延情况,大学生应该制定详细的计划,并在计划中设定目标和时间节点。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控制时间和避免拖延。
为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避免拖延,大学生应该增强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制定详细的计划、制作待办事项清单等方式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3. 找到学习动力为了避免拖延,大学生应该寻找自己的学习动力。
他们可以寻找自己的兴趣点,选择喜欢的课程,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此外,也可以与同学或老师进行沟通交流,获取一些鼓励和帮助。
4. 学习放松技巧拖延也可以是因为过度劳累导致的。
因此,大学生应该学习一些放松技能,比如多做运动、听音乐、写日记等方式来减轻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拖延症成为了普遍的问题。
在面对这一问题时,大学生可以通过制定详细的计划、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找到自己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放松技能等方式来应对拖延,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大学拖延行为现状及分析——以江南大学为例

编号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大学生拖延行为现状及分析—以江南大学为例人文学院教育学(小学教育)专业学号1703080142学生姓名周凝指导教师肖凌燕副教授二〇一二年六月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人文学院教育学(小学教育)专业摘要摘要拖延是指在开始或完成一项外显或内隐的活动时实施有目的的推迟。
根据生活经验来说,拖延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并且还呈现上升趋势。
大学阶段是个人思想和行为成熟独立的关键时期,因此大学生的拖延行为尤为引人关注。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对我校大一到大四不同专业的同学(除教育心理学专业)共400名同学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1)当前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拖延行为;(2)由于不断的改善,拖延行为得到了很好的控制;(3)拖延行为和性别没有太大联系;(4)拖延行为和年级有极大联系;(5)生活拖延方面文理科没有明显区别,学习拖延方面,文科专业拖延程度明显高于理科专业;(6)拖延行为和大五人格没有太大联系。
关键词:大学生拖延行为;现状;分析;展望ABSTRACTProcrastination means starting an explicit or implicit activities carry out purposeful delay.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of life, delay behavior in daily life, prevalence, and also presents the trend of escalation. The university stage is the individual thoughts and behaviors of mature independent critical period, thus students' procrastination is particularly of concern. The author adopts the investigation method of the questionnaire on my school freshman four different professional students ( in addition to the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total of 400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drawn: (1)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 student body in procrastination; (2) girls procrastination more than male delay behavior; (3) delay behavior with growth of the grade increase, a minimum delay behavior, followed by the big two and big three, big four delay behavior up; (4) students of Liberal Arts degree than science students to seriously delay; (5) good, extroversion, open type personality procrastination than cautious style relatively high, neuroticism and procrastin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linked;(6)Procrastination and big five personality without too much contact.Keywords: colle ge students’ procrastination; status; analysis;prospectation目录第1章绪论 (1)1.1拖延的定义 (1)1.2拖延的相关理论 (1)1.2.1时间动机理论 (1)1.2.2三“A”理论 (1)1.2.3行为控制理论 (1)1.3拖延的相关研究 (2)1.3.1 拖延的分类 (2)1.3.2 拖延的影响因素 (3)1.3.3 目前我国拖延的研究焦点 (4)1.4问题的提出 (4)第2章研究设计 (5)2.1研究目的与假设 (5)2.1.1 研究目的 (5)2.1.2 研究假设 (5)2.2研究方法与过程 (5)2.2.1 研究对象 (5)2.2.2 研究工具 (5)2.2.3研究程序 (6)2.2.4数据处理 (6)第3章研究结果与分析 (7)3.1大学生拖延行为普遍度的相关研究结果 (7)3.2大学生拖行行为和性别的相关研究结果 (7)3.3大学生拖延行为和年级的相关研究结果 (8)3.4大学生拖延行为和专业的相关研究结果 (8)3.5大学生拖延行为和大五人格的相关研究结果 (9)第4章讨论分析 (11)4.1大学生拖延普遍度的分析 (11)4.2大学生拖延行为和性别的分析 (11)4.3大学生拖延行为和年级的分析 (12)4.4大学生拖延行为和专业的分析 (12)4.5大学生拖延行为和大五人格的分析 (12)第5章结论与展望 (15)5.1结论与建议 (15)5.1.1 研究结论 (15)5.1.2 研究建议 (15)5.2不足之处及展望 (15)参考文献 (17)致谢 (18)第1章绪论1.1拖延的定义拖延的英文“procrastination”来源于拉丁文,它原本的含义是:在明天之前把事情做好,此时并不含有负面含义。
拖延症研究报告

大学生拖延症研究报告一.什么是拖延症拖延症:意为“将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
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日积月累,影响个人的发展。
拖延症如今成为心理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单纯的做事情拖拉或者懒得做,只是“拖延”是养成的坏习惯,可以纠正,而“拖延”开始影响到情绪,出现了自责,愧疚,有负罪感,并且生出焦虑、抑郁时,即可称为“焦虑症”。
二.研究背景(一)产生原因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身边朋友或者自己会这样说“我今天一定要做完作业”“我今天坚决不会玩游戏”“我马上就起起床”,可是,往往做不到,大多数人都多多少少,不同程度的患有拖延症。
大多数大学生在经历了紧张、压抑的高三生活后,到了大学放松自己,做事情没有计划,但是会产生自责,愧疚的心理,自我调节失败,因此拖延症普遍。
国外有研究发现,高达95%的大学生有经常性的学习拖延行为70%的研究生报告几乎是在论文撰写上拖延41.7%的研究生在考试复习时拖延60%研究生在完成每周任务上有拖延看似好像稀松平常的懒惰和散漫行为,却带来诸多隐患,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一定的心理问题,十分值得重视。
(二)危害1.对于完成效率和结果的影响使很多计划被打破,不在愿意再次实施;造成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效率。
2.对于情绪的影响不良情绪恶心循环、失去成就感,增加负面情绪。
3.对生活质量,健康状态,睡眠质量影响工作拖延,造成长期熬夜,生活作息不规律;被多个紧急状态压力造成生活混乱。
4.对自我控制感影响在最后才能逼出自己潜能5.影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给他们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同事朋友对你的评价,导致团队沟通有障碍。
最终与周围的人际关系紧张。
三.拖延症类型(形成原因)1.失败恐惧本质是面对困难或者威胁性事件的本能反应。
拖延后,即使失败,则将问题归咎于时间不够,而不是自己的能力不行,从而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害怕将自己的工作开诚布公,他们宁愿让人认为自己没有下足够的力气,也不想让人认为自己没有能力。
大学生拖延行为调查研究

大学生拖延行为调查研究随着大学生的学业和生活负担的不断增加,拖延行为越来越常见。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原因、影响和应对策略。
一、拖延行为的原因1.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普遍较差,不能有效地规划时间和任务,容易拖延。
2. 学习任务过于庞杂。
大学生学习任务较为繁重,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资料,写作业、准备考试等,难免会感到压力和疲惫,而拖延成为缓解这些负面情绪的方式。
3. 立即性薄弱。
大学生普遍对远期的学习任务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选择和处理任务的时间上取决于任务的紧急程度,而非任务的重要性。
1. 影响学业成绩。
拖延会导致学习进度滞后,思维麻痹,任务完成质量下降,从而降低学业成绩。
2. 消耗精神能量。
拖延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增加压力和焦虑,消耗时间和精力,引发心理问题。
3. 影响未来发展。
拖延会使大学生失去处理机会和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从而影响未来职业发展。
三、应对拖延行为的策略1. 确定学习目标和计划。
大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计划,按照计划制定学习时间表,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2. 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规划时间、调节情绪、掌握自我,避免拖延行为。
3. 认识拖延行为的危害。
大学生应该认识到拖延行为对自己的负面影响,增强自我管理能力,避免拖延行为的发生。
4. 寻求他人支持。
大学生可以跟朋友和家人沟通,寻求理解和支持,甚至可以找到专家求助。
总之,拖延行为是一种常见的行为,大学生应该积极调适自己的情感和心理,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制定好计划,及时处理任务,以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
大学生拖延症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拖延症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和生活压力日益增加,拖延症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拖延症不仅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成绩,更会对其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研究大学生拖延症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对于帮助大学生克服拖延症,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拖延症的影响因素1.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有着重要影响。
家庭对于学习的态度和对未完成任务的追责程度,都会对大学生的拖延行为产生影响。
如果家庭环境中对学习没有较高的要求和追责,大学生就容易养成拖延作业的不良习惯。
2. 自我管理能力大学生作为成年人,需要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包括规划时间、设定目标、制定计划等。
如果大学生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就容易导致任务拖延。
缺乏对自己行为的自我认知和监管能力,也容易让大学生陷入拖延的泥沼。
3. 任务特性任务的特性也会对大学生的拖延行为产生影响。
一些需要长时间投入和较高技能需求的任务容易让大学生感到害怕和无法掌控,从而拖延任务的完成。
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也会影响大学生的拖延行为。
4. 心理因素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也是拖延症的一大影响因素。
面对学业压力和生活压力,一些大学生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从而导致拖延症的产生。
一些自卑感和自我怀疑也会让大学生产生拖延情绪。
二、对策研究1. 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性格和行为养成的起点,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拖延症的改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倡导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态度。
家长在孩子出现拖延行为时,要适度追责,让孩子明白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培养孩子对待任务的责任感。
3. 任务拆分和规划面对长时间投入和高技能需求的任务,大学生可以通过任务的拆分和规划,减少任务的复杂性和心理负担。
将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并设置明确的时间节点,帮助大学生逐步完成任务,减少拖延情绪。
4. 心理辅导对于面临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学校可以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大学生排解内心的焦虑和自卑感。
大学生拖延现象的分析

大学生拖延现象的分析拖延是指在面对任务时,主观意识上的拖延、推迟或迟滞行为。
大学生拖延现象普遍存在,尤其体现在日常学习和课后作业方面。
其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大学生拖延现象与学习压力和焦虑感有关。
大学课程内容相对庞大,学生需要自主学习和完成各种课程作业,对自身学力与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生由于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对学习不够感兴趣或缺乏对未来职业的明确规划,往往会产生压力和焦虑感,导致拖延行为的出现。
大学生拖延现象与时间管理不善有关。
由于自由度增加,大学生的时间管理需要由自己负责。
而面对各种琐碎的任务,一些学生没有做出良好的时间规划,导致任务堆积和拖延。
一些学生容易陷入日常琐事中,如沉迷于手机、网络游戏等,导致时间被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从而无法合理安排时间,进而产生拖延现象。
大学生拖延现象与自律能力不足有关。
大学是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学生不再像高中那样受到严格的纪律约束,需要自行规划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
一些学生缺乏自律能力,无法按照计划执行任务,容易受外界干扰或者被自身欲望所左右,从而产生拖延行为。
大学生拖延现象也与缺乏目标和动力有关。
缺乏目标意味着缺乏对未来的规划和追求,学习成为一种枯燥乏味的任务,难以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缺乏动力意味着学生没有明确的动力支撑去完成任务。
学生可能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或者缺乏明确的成功回报,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学生缺乏动力去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从而拖延。
为了克服大学生拖延现象,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
建立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
学生应该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每日任务,并通过制定计划来合理安排时间。
培养自律能力。
学生可以设定自己的学习规则和时间表,并严格遵守,逐渐培养起良好的自律习惯。
明确学习目标和动力。
学生应该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以及学习的重要性,并设立具体的、可衡量的目标,为自己提供明确的推动力。
寻求帮助和支持。
大学生可以寻求学习团体或小组的帮助,与同学们互相监督和鼓励,共同进步。
大学生拖延症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拖延症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研究在大学生群体中,拖延症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术压力、社交压力、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等原因,大学生容易产生拖延行为,导致学习计划被打乱,任务无法按时完成,甚至影响到学业和生活。
研究大学生拖延症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对于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学业成绩具有重要价值。
一、影响因素1. 学术压力大学生面临着复杂的学习任务和严格的学术评价体系,学术压力是导致拖延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生需要完成各种作业、期末考试复习等任务,但由于任务繁重、时间紧张,容易产生拖延行为。
2. 社交压力大学生在校园里面临着各种社交压力,包括与同学的关系、社团活动、社交聚会等。
这些社交压力也会导致学生的拖延行为,影响学习计划的执行。
3. 自我管理能力不足自我管理能力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和学习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不足会导致大学生无法合理安排时间,无法有效进行学习和生活规划,从而产生拖延行为。
二、对策研究1. 提高时间管理能力大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时间管理的方法,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任务的顺序和时间,避免临近截止日期时才开始进行任务,从而减少拖延行为。
大学生需要通过自我管理训练,提高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
可以通过制定每日任务清单、制定目标和计划、养成良好的习惯等方式来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减少拖延行为。
3. 改善学术压力和社交压力大学生应当寻求适当的心理咨询,通过咨询师的帮助,缓解学术压力和社交压力,从而减少拖延行为。
大学生也可以通过参加社交技巧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减少社交压力对拖延行为的影响。
4. 增强自我约束能力5. 培养长期目标意识大学生需要培养长期目标意识,明确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目标,树立信心,坚定信念,不断前进。
通过明确自己的长期目标,可以激发自己的内在动力,减少拖延行为。
大学生拖延症的影响因素很多,对策研究也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
只有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学术和社交压力、增强自我约束能力等,才能真正有效地减少拖延症的发生,培养出更加自律和高效的大学生群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拖延行为现状与焦虑感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吴晓鸣 龚戬芳 郁佳欣 郑舟军
来源:《管理观察》2018年第17期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拖延行为的现状,以及拖延与状态焦虑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
用一般拖延量表、状态焦虑量表(S-AI)对某高校300名大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收集大学
生的拖延得分和焦虑水平资料。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拖延水平及其与焦虑的相关关
系。结果,大学生的拖延得分(GPS)为(57.45±13.79)分;有90.33%的大学生存在拖延阳
性项目;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大学生的GP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的
GPS得分与状态焦虑得分具有正相关关系(r=0.345,P0.05)。结论大学生的拖延行为较为普
遍;拖延程度越严重,大学生的状态焦虑水平越高。
关键词:大学生 拖延行为 状态焦虑 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拖延是指个体对打算完成或必须完成的重要事情的延迟行为。作为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
拖延行为不仅在人群中非常普遍,而且研究发现,在大学生中拖延行为较为普遍和常见,严重
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其发生比例很大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大学时期是个体成长、独立生
活的重要阶段。长期的、严重的拖延行为不仅可使大学生的学业无法正常进行,产生不良的行
为后果;同时由此可导致大学生产生焦虑、内疚等消极的负面情绪,影响其身心健康;更不利
于其人格特征的培养和塑造,对今后人生发展产生消极后果。目前关于大学生拖延行为及其影
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较多。但关于大学生的拖延行为与焦虑感的相关性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旨
在通过对大学生拖延行为及其焦虑现状的调查,分析两者的相关关系,从而为高校更有效地干
预大学生的拖延行为,降低焦虑感,增强个体独立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6年10月-2016年11月,选取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300例大学生作为研究
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学生均知情同意;②在校1-3年级大学生,均参加相关课程学习,且
需要进行考试的学生。排除已进行实习或见习的大四学生。其中,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分别
为98例、103例和99例;男生153例,女生147例。
1.2调查方法
采用Clarryll Lay编制的一般拖延量表(GPS)和马弘,等编制的状态焦虑量表,由经培
训的调查人员统一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以收集大学生的一般资料(性别、年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等)、拖延现状及其状态焦虑水平等相关信息。共发放问卷330份,回收318份,其中有效问
卷为300份,有效率为94.3%。
1.3调查问卷
1.3.1一般拖延量表
一般拖延量表(GPS)共包含20个条目,均为Likert条目,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
合”,采用1—5的五级计分,10个条目为反向计分,全部条目相加得到总分。最低为20分,
最高分为100分,量表为单一维度。预调查,测得本量表的Cronbach Q系数为0.781,同时具
有一定的表面效度。
1.3.2状态焦虑量表
状态焦虑量(S-AI)包含20个条目,均为1-4级计分,得分最小值为20,最大值为80。
有研究评估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0。
1.4拖延行为与焦虑程度的评估标准
拖延行为由一般拖延量表测量研究对象,所得总分越高,说明被调查者的拖延行为越严
重。任意一条目得分“>4”,则定义为拖延阳性项目,阳性项目越多,说明拖延行为越明显。状
态焦虑量表测得分数越高,说明研究对象的焦虑水平越高。
1.5统计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并运用两独立样本的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
2结果
2.1研究对象的拖延行为
调查对象的拖延得分(GPS)为20-100分,平均为(57.45±13.79)分。其中,有271名
(90.33%)大学生存在拖延阳性项目;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大学生的GP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见表1。
2.2大学生拖延行为相关因素的偏相关关系
在分别控制焦虑程度、任务的重要程度和自我责任感的基础上,获得研究对象的GPS得
分与状态焦虑得分具有正相关关系(P0.05)。见表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的拖延得分为(57.45±13.79)分,而且有90.33%的学生有不
同程度的拖延现象,略低于报道的92.9%和95.7%。可能与本次调查时间在该学期的中期有
关。在此时间段内,由于学校开学不久,学生已逐渐适应了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而且由于
各课程的教学任务刚刚开始,各项工作逐渐进入正轨,包括学习压力,如各项考试和各项学生
会工作,从而使拖延行为表现不明显。但此结果也间接说明了拖延行为在大学生中已成为普遍
现象。
国内外研究显示,无论在拖延的程度、意愿和原因上,均无性别差异。这与本次调查结果
一致。虽然女生比男生的GPS得分略高,但拖延行为在不同性别的学生中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还发现,虽然一/三年级学生比二年级学生的GPS得分略高,但不同年级学
生的拖延行为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张锦坤的“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存在更严
重拖延倾向”的研究结论不同。进一步说明拖延行为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当然,也可能是由
于本次调查对象未纳入大四年级的学生,而在大学的前三年学习生活中,学业任务相对于高中
阶段和高年级的专业课程都比较轻松、自由,同时相对于高中阶段又缺乏他人的监督机制,因
此大学生能够较为适应校园生活;并且此时又无就业求职的压力,因此更易受各种事件及其情
绪的影响而被动地延迟完成设定的目标,从而出现拖延行为。
本研究还发现,研究对象的拖延水平与状态焦虑得分具有正相关关系(P
原则上任务的重要性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学生可以产生压力,从而使学生产生紧迫感、焦虑
感,不敢拖延。而自我责任感对于大学生的拖延行为也是具有正面意义的。但是本次调查却发
现,拖延行为与任务的重要程度、自我责任感的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是由于
本次调查是在学期的中期进行有关。此时间段,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安排自己的学习、
工作和生活,故心理状态较为稳定,使得任务的重要性和学生的自我责任感对拖延行为的影响
作用无法体现。具体原因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拖延行为在高校中已成为普遍现象,其与状态焦虑呈正相关关系。故在高校的
思想教育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拖延行为,培养大学
生的自我责任感,从而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高校的学习生活,促进全面、健康地发
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