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同小麦品种醇溶蛋白亚组的定性测定

合集下载

小麦醇溶蛋白电泳分析及其在品种分类上的应用

小麦醇溶蛋白电泳分析及其在品种分类上的应用

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第13卷第2期,1999年6月Journal of H ebeiA gro technical T eachers Co llege V o l.13 N o.2 June1999小麦醇溶蛋白电泳分析及其在品种分类上的应用董 洪 平(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动农学系,昌黎,066600)摘 要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200多个小麦品种的醇溶蛋白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醇溶蛋白带谱是品种的重要遗传特征,它既能区分所有具有遗传差异的品种(品系),又能(品系)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

该方法分辨力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成本低,可应用于品种鉴定、纯度分析和作为一种遗传选择标记应用于作物育种。

本次研究以品种间醇溶蛋白带谱的相似系数为指标,采用类平均法,对其中部分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的结果与品种间的亲缘关系相符,由此说明,醇溶蛋白凝胶电泳技术在小麦品种分类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小麦 醇溶蛋白 电泳 聚类分析中图分类号 S512110213 Q9461125 小麦醇溶蛋白是种子胚乳中的主要贮藏蛋白质,在成熟的种子中约占蛋白质总量的40%,它不溶于水和中性盐溶液,仅溶于体积分数为0170~0180的乙醇。

70年代的研究表明:这种蛋白质不受种植环境和种子处理等因素的影响(除非土壤严重缺硫),而与品种的遗传特性有关。

小麦品种间醇溶蛋白组成差异很大,每个小麦品种都显示出各自独特的醇溶蛋白带谱组合,即品种的遗传“指纹”。

国外许多学者已将醇溶蛋白凝胶电泳分析技术应用于遗传育种和种子生产上,如品种鉴定,种子纯度检验,代换系、易位系和体细胞无性变异的鉴定,品质预测等方面。

近年来,国内学者在品种鉴定方面采用了这项技术,但多数侧重于方法上的研究。

本试验利用醇溶蛋白凝胶电泳分析技术,根据小麦品种间醇溶蛋白带谱的相似程度,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小麦品种进行分类。

1 材料和方法1.1 种子小麦品种由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农学系小麦育种研究室提供,用于聚类分析的36个品种及编号见表1。

小麦醇溶蛋白亚基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小麦醇溶蛋白亚基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小麦醇溶蛋白亚基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王曙光;杨海峰;孙黛珍;李中青;史雨刚;范华;曹亚萍【摘要】利用A-PAGE技术,分析了20个小麦品种(系)醇溶蛋白的等位变异,共检测出51条迁移率不同的谱带,其中带Gli-16.5,Gli-19.1,Gli-23.2,Gli-31.4,Gli-34.8,Gli-36.6,Gli-46.2,Gli-55.3,Gli-58.6,Gli-63.0,Gli-69.4出现频率高于50%.结合凝胶成像系统,对这些谱带与小麦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li-19.1与湿面筋和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Gli-63.0与湿面筋呈极显著正相关,Gli-16.5、Gli-58.6、Gli-69.4与沉降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但Gli-31.4与蛋白含量和湿面筋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Gli-34.8与沉降值显著负相关,Gli-36.6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沉降值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因此Gli-19.1、Gli-63.0、Gli-16.5、Gli-58.6、Gli-69.4可以作为生化标记用于强筋小麦的辅助选择.%Allelic variation of gliadin in 20 wheat cultivars was analyzed using A-PAGE method.A total of 51 bands with different migration rates were detected.11 bands of Gli-16.5,Gli-19.1,Gli-23.2,Gli-31.4,Gli-34.8,Gli-36.6,Gli-46.2,Gli-55.3,Gli-58.6,Gli-63.0 and Gli-69.4 with the present frequency greater than 50%,were selected for this study.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bands and quality characters in wheat were analyzed,combined with thegel-imaging system.The results showed that,band of Gli-19.1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wet glutin and protein content,Gli-63.0 had highl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wet gluten,and Gli-16.5,58.6,69.4 obviously or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dimentationvalue.However,another 3bands correlated negatively with the 4 quality characters:Gli-31.4 correlated obviously or significantly with proteincontent and wet gluten,Gli-34.8 clearly correlated with sedimentation value,and Gli-36.6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protein content,wet gluten and sedimentation value.Therefore,Gli-19.1,Gli-63.0,Gli-16.5,Gli-58.6,Gli-69.4 can be regarded as biochemical markers for assisted selection of strong gluten wheat.【期刊名称】《中国粮油学报》【年(卷),期】2013(028)005【总页数】5页(P31-35)【关键词】小麦;醇溶蛋白;等位变异;品质【作者】王曙光;杨海峰;孙黛珍;李中青;史雨刚;范华;曹亚萍【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太谷 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太谷03080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临汾 041000;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太谷03080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长治 04601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太谷 03080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临汾0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S331麦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是普通小麦的主要贮藏蛋白,其含量和组成影响着小麦面团黏弹性和烘焙品质[1]。

99份国内小麦新品种(系)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99份国内小麦新品种(系)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 1 ,0 2 :3—3 00 3 ( )2 32 9
J u n l fTrt e eCrp o r a ic a o s o i
9 9份国 内小麦新 品种 ( ) 系 醇溶蛋 白的遗传 多样性分析
王 正 阳 倪 永 静 牛 吉 山 刘 靖 , , ,
(.河 南 农 业 大 学 国 家 小 麦 工 程技 术 研 究 中心 , 南 郑 州 4 0 0 ; 1 河 5 0 2 2 .河 南农 业 大学 生命 科 学 院 , 南 郑 州 4 00 ) 河 5 0 2
( .Na ina n e fEn i e r n n c no o ia s a c o h a ,He a rc lu a i e st 1 t o lCe t r o g n e i g a d Te h l g c l Re e r h f rW e t n n Ag iu t r lUn v r iy,Z e g h u,He a 5 0 2,Ch n ; hnzo nn4 0 0 ia
2 Colg fI eS in e ,He a . l eo Af ce c s e n nAgrc lu a ie st iut r lUnv riy,Z n z ou,He n 4 0 0 he g h na 5 0 2。Chmt i )
Ab t a t n or e o i ve tga e t ne i v r iy a idi o ii w s r c :I d rt n s i t he ge tc die st tgl a n l c n ne whe t( ii u a si u L. a Tr tc m e t v m )
Th e u t ho d t a ot lo 2 pr t i an r d n ii d wih 1 if r ntr l tve mob lt e r s ls s we h ta t a f2 1 o e n b ds we e i e tfe t 06 d fe e e a i 9 iiy

小麦高压诱变后代醇溶蛋白变异分析及其对品质性状的影响

小麦高压诱变后代醇溶蛋白变异分析及其对品质性状的影响

小麦高压诱变后代醇溶蛋白变异分析及其对品质性状的影响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品质性状的改善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保障人民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高压诱变技术是一种快速、高效的诱变方法,可通过诱变小麦基因组达到改善品质性状的目的。

本文利用高压诱变技术对小麦进行了诱变,并对后代的醇溶蛋白变异进行了分析,以探究高压诱变技术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实验方法:将小麦品种“优质强筋”接种到高压罐中进行高压处理,处理参数为3.5 MPa、45 min。

将处理后的小麦进行种子收集,分别将诱变组和对照组进行品质性状测定。

采用SDS-PAGE方法对后代醇溶蛋白进行变异分析,并结合品质性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经过高压诱变处理后,小麦后代的醇溶蛋白质量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变异。

其中分子量为40 kDa处的醇溶蛋白在诱变组中出现了明显的增多,对照组中未出现这样的变化(图1)。

通过对品质性状的检测,发现小麦后代在各项性状上均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变异。

其中,诱变组的面团吸水率和加热后的面团弹性均高于对照组,而品质等级略有降低(表1)。

结论:高压诱变技术可有效诱发小麦基因组的变异,并对醇溶蛋白质量分布产生影响。

本研究表明,40 kDa处醇溶蛋白的增多可能与面团吸水率的提高有关。

但同时也发现,高压诱变处理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是复杂的,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图1 后代醇溶蛋白SDS-PAGE图谱表1 小麦品质性状数据组别面团吸水率加热后面团弹性品质等级诱变组 65.1% 88.2 mm 中等对照组 63.8% 82.6 mm 良参考文献:[1] 王明涛, 陈丽华. 高压诱变小麦优良品种的培育[J]. 种子, 2008, 27(4): 101-103.[2] 曹晨曦, 王磊, 丁松生, 等. 小麦高压诱变对品质性状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23): 48-51.[3] 高启静, 魏国生, 李亚东, 等. 小麦高压诱变后代品质性状的变异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 2012, 25(2): 253-257.总体来说,高压诱变对小麦基因组的变异和以此为基础的品质表现有着一定的促进和改良作用,但同样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限制。

不同小麦品种醇溶蛋白的组成与速冻水饺面皮质构特性的关系

不同小麦品种醇溶蛋白的组成与速冻水饺面皮质构特性的关系
第 32卷 第 4期 242 2016年 2月
农 业 工 程 学 报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0l_32 N O.4 Feb.2016
不 同小 麦 品种 醇 溶 蛋 白的组 成 与 速 冻水 饺 面皮质构特性 的关系
选取 20种 小麦粉 为试验材料 ,采用反相 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小麦醇溶蛋 白的成 分组成 ,同时测定小麦粉 流变 学特性 , 并制作速冻冷藏水饺面皮 ,测 定质构指标 。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小麦品种品质指标和速 冻冷藏水饺面皮质
构 的关系进行 了分析 。结果显示 ,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按保 留时间的顺序依次得 到 ∞、 和 y 3种醇溶蛋 白片段。
doi: 10.11975 ̄.issn.1002—6819.2016.04.034
中图分类号 :TS213.2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6819(2016)一04~0242—07
潘治利 ,罗元奇 ,艾志录,王 娜 ,谢新华 ,索 标 .不同小麦品种醇溶蛋白的组 成与速冻水饺面皮质构特性的关系 [d1. 农 业 工 程 学 报 ,201 6,32(4):242—248. doi: 10.11975,i_issn.1002—6819.2016.04.034 http://www.tcsae.org
相关分析显示湿面筋含量 与硬度和 咀嚼度都 显著相关 (尸<0.01),黏聚性与大部分品质指标呈负相关。主成分分析根据 碎石 图和方差贡献率提取 出了可 以反映原变量 83.40%信息的 4个 因子 。依据因子得分对样 本进行聚类 ,可 以大致分为 4

小麦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小麦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小麦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小麦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研究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小麦醇溶蛋白是小麦种子中一种重要的可溶性蛋白质,具有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

随着人们对小麦产品品质的不断要求,对小麦醇溶蛋白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目前,已有多个小麦醇溶蛋白基因及其遗传变异形式被鉴定并与品质性状相关联。

因此,对小麦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小麦品质形成机制,解析小麦醇溶蛋白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为小麦育种和加工工艺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1. 研究不同小麦品种醇溶蛋白组分的特征及其遗传多样性。

2. 分析醇溶蛋白基因及其调控元件的遗传多态性。

3. 探究小麦醇溶蛋白基因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4. 建立小麦醇溶蛋白分子标记体系,为小麦育种和品质改良提供技术支持。

三、研究方法1. 采集小麦品种种子样品,提取醇溶蛋白,采用电泳和质谱等手段分析醇溶蛋白组分。

2. 基于小麦基因组序列,设计醇溶蛋白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PCR 扩增和测序,分析醇溶蛋白基因的遗传多样性。

3. 选取与小麦品质相关的性状,如面团性态、面筋质量等指标,通过相关分析和基因功能验证探究小麦醇溶蛋白基因与品质的关系。

4. 运用分子标记技术,建立小麦醇溶蛋白分子标记体系,为小麦育种和品质改良提供技术支持。

四、研究预期结果1. 探究小麦醇溶蛋白组分特征及其遗传变异情况,为小麦品质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2. 揭示小麦醇溶蛋白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为小麦育种研究提供新的基因资源。

3. 探究小麦醇溶蛋白基因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为小麦品质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4. 建立小麦醇溶蛋白分子标记体系,为小麦育种和品质改良提供技术支持。

五、研究进度安排第一年:采集小麦品种种子样品,提取醇溶蛋白,通过电泳和质谱等手段分析醇溶蛋白组分特征;设计醇溶蛋白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析醇溶蛋白基因的遗传多态性。

第二年:选取小麦品质相关的性状,通过相关分析和基因功能验证探究小麦醇溶蛋白基因与品质的关系;建立小麦醇溶蛋白分子标记体系。

中国普通小麦品种醇溶蛋白组成分析

中国普通小麦品种醇溶蛋白组成分析

中国普通小麦品种醇溶蛋白组成分析吴芳;潘志芬;韩兆雪;邓光兵;余懋群【摘要】利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方法,鉴定分析了148份我国重要小麦品种和高代品系的醇溶蛋白组成.在ω-、γ-、β-和α-四个区中,共鉴定出48种不同的组成模式.其中ω-区29种,出现频率最高的模式是A6;γ-区9种,出现频率最高的模式是B;β-和α-区各5种,出现频率最高的模式分别是B和A.148个样品共表现出114种醇溶蛋白组成类型.在所分析的样品中,ω-区的A3、C、H、M和X几种模式是以前国内外未曾报道的.另外还发现,1 BL.RS易位系在中国小麦品种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为41.2%,这可能是中国小麦品种品质普遍较差的一个原因.这些研究结果将为小麦育种工作者有效利用小麦种质提供参考.【期刊名称】《种子》【年(卷),期】2007(026)007【总页数】5页(P22-26)【关键词】遗传多样性;醇溶蛋白;APAGE;普通小麦【作者】吴芳;潘志芬;韩兆雪;邓光兵;余懋群【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国家粮食局成都粮食储藏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3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醇溶蛋白是小麦胚乳中的主要贮藏蛋白,约占贮藏蛋白总量的40%,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电泳(APAGE)中可分为ω、α、β和γ四个区。

醇溶蛋白主要由位于第1、6部分同源染色体短臂上的位点Gli-1和Gli-2编码[1],这些位点上的每个等位基因同时编码几条连锁遗传的带[2]。

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几个编码少量醇溶蛋白条带的位点(Gli-3,Gli-5,Gli-6)也被确定下来[3-5]。

一些研究者通过酸性凝胶蛋白电泳(APAGE)发现其组成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和复杂性[6-9]。

一粒系小麦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研究

一粒系小麦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研究

一粒系小麦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研究农学院生物技术专业陈庆(指导教师:郑有良教授魏育明副研究员)摘要一粒系小麦资源是多倍体小麦供体物种之一,是小麦属重要的基础物种。

用A-PAGE法分析了113份一粒系小麦材料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包括30份野生一粒小麦(Triticum monococcum ssp.boeoticum)、41份栽培一粒小麦(T. monococcum ssp. monococcum)和42份乌拉尔图小麦(T. urartu)。

结果发现,一粒系小麦在醇溶蛋白位点上存在着丰富的变异,其遗传相似性在0.074和0.938之间,平均为0.442。

在其中,乌拉尔图小麦的遗传多样性最高,而栽培一粒小麦的遗传多样性最低。

聚类分析表明,一粒系小麦可划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类群,即一粒小麦(T. monococcum)和乌拉尔图小麦(T. uratu)各聚为独立的类群。

关键词一粒系小麦;遗传多样性;醇溶蛋白;A-PAGEGenetic Diversities of Gliadin in Einkorn WheatAbstract Einkorn wheat is the donor species of polyploidy wheat, and one of the important basic species in Triticum. The genetic variations of gliadin in 113 accessions of einkorn wheats, including 30 Triticum monococcum ssp. boeoticum, 41 T. monococcum ssp. monococcum and 42 T. urartu accessions, were detected by A-PAGE. High level of gliadin variations were found in einkorn wheat. The genetic similarity (GS) based on gliadin in einkorn wheats ranged from 0.074 to 0.938, with the mean of 0.442. The highest genetic variation was found in T. urartu, whereas the lowest genetic variation was observed in T. monococcum ssp. monococcum. Clustering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einkorn wheat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major groups, among which T. monococcum accessions were clustered into one group and T. urartu accessions fell into the other group.Key words Einkorn wheat;Genetic diversity;Storage protein;A-PAGE由于现代耕作和栽培制度的影响,栽培小麦遗传多样性急剧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