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地震与降雨耦合作用下区域滑坡灾害评价方法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灾害评价与风险分析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灾害评价与风险分析地质灾害是因地质原因导致的自然灾害,其中滑坡是一种常见而具有严重破坏性的地质灾害。
在滑坡防治工程的勘查中,地质灾害评价与风险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重点讨论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灾害评价与风险分析的内容与要点。
首先,地质灾害评价是指对滑坡灾害的潜在危害性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
评价的内容包括滑坡的规模、形态、活动性、运动速度和方向等因素。
评价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包括地层、地貌、地震活动、水文地质条件等。
这些因素对滑坡灾害的发生和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在勘查中,可以通过地质勘探、地面观测、地震监测等手段来获取地质灾害的相关信息。
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比如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对大范围的地质灾害进行遥感监测和数据处理。
其次,风险分析是对滑坡灾害发生可能性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和分析。
风险分析的目的是确定滑坡灾害对人员、财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并提供合理的防治措施。
风险分析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地质条件、地震活动、降雨条件等。
这些因素对滑坡灾害的发生和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在勘查中,可以通过搜集历史灾害资料、分析地质地貌条件等方式,对滑坡灾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
同时,还可以利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滑坡灾害的发生可能性进行定量分析。
在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地质灾害评价与风险分析的结果将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根据评价和分析的结果,可以确定滑坡防治工程的目标和措施。
比如,在滑坡规模较小、活动性较弱的地区,可以采取简单的土方整治和加固措施;而对于规模较大、活动性较强的滑坡,可能需要采取复杂的地质工程措施,如挖槽分段整治、钢桩加固等。
此外,风险分析的结果还可以为滑坡预警和紧急应对提供指导。
比如,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可以提前采取应急措施,减少滑坡灾害对人员财产的损失。
总结而言,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灾害评价与风险分析是保证工程防治效果和人员安全的重要环节。
评价和分析的结果可以为工程设计和规划提供参考,为防治措施的选择和实施提供依据,提高滑坡防治工程的效果和安全性。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震活动性评估与风险预测方法研究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震活动性评估与风险预测方法研究地震活动性评估与风险预测是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的重要环节。
准确评估地震活动性和预测风险,有助于确定合适的滑坡防治工程措施,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地震活动性评估与风险预测方法的研究。
一、地震活动性评估方法1. 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地震活动性评估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常用的参数包括地震频率、地震断层活动性指标等。
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历史地震目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地震频率和断层活动性。
2. 空间插值方法在地震活动性评估中,常常需要对地震参数进行空间插值,以便得到流动性地震活动性地图。
空间插值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插值方法,如Kriging插值、逆距离权重插值等。
3. 地震活动性评估模型地震活动性评估模型是评估地震活动性的关键,常用的模型包括概率模型、震级频率模型等。
这些模型利用统计学原理和地震观测数据,可以预测未来一定时间范围内地震活动性的可能性。
二、风险预测方法1. 滑坡潜在性评估风险预测的第一步是对滑坡潜在性进行评估。
滑坡潜在性评估可以通过地质勘察、地质遥感数据和现场实测数据等进行,以确定滑坡形成的可能性。
2. 地震影响分析地震活动是引发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风险预测中需要进行地震影响分析。
地震影响分析可以利用地震地质学、地震工程学等方法,评估地震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包括地震动力学参数、地表加速度等。
3. 风险评估模型风险评估模型是根据滑坡潜在性和地震影响等因素,综合评估滑坡风险水平的模型。
常用的模型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概率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通过分析滑坡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得出滑坡风险的预测结果。
三、研究方法的应用案例地震活动性评估与风险预测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
例如,在某山区滑坡防治工程的勘查中,研究人员首先通过历史地震目录数据确定了地震频率和断层活动性指标,然后利用Kriging插值方法对地震参数进行空间插值。
滑坡地质灾害的评价方法及防治措施

工程技术研究2021年第6期234徐文刚四川省西南大地工程物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72摘 要: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也在一定程度上危害到社会的长治久安。
某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南缘,自然地理条件相对较为复杂,地质灾害频发,对当地发展产生了影响。
为此,文章结合该地区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和危害程度,分析诱发该地区地质灾害的原因,并采取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式评价地区滑坡地质灾害,根据评价提出防范地区滑坡地质灾害的方式。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P642.2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2789(2021)06-0234-02滑坡是岩土体自身重量、构造力、渗透力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内涵上来看其具体是指位于斜坡的岩土体在重力、水等外力作用下沿着某一个结构软弱面出现位移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
滑坡问题的出现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滑坡问题的发生概率更是有所增加。
滑坡问题的出现会威胁到周围居民的居住安全,造成社会发展的经济损失。
为此,文章结合某地区地质实际情况,就该地区的滑坡地质灾害评价和防范问题进行分析。
滑坡内部结构见图1。
图1 滑坡内部结构图1 实例概况1.1 地质灾害概况文章所研究地区的变形破坏最早出现于2018年8月雨季,滑坡后缘出现明显的拉张裂隙,随着雨水的持续冲刷,该滑坡变形加剧,已在滑坡后缘形成贯通性的张拉裂隙,于2019年6月在暴雨后发生局部滑塌。
滑坡平面形态呈书卷形,滑坡主轴长约60m、横宽约180m,根据钻孔揭露,滑体平均厚5m,滑坡方量约5.4×104m3,为小型岩质滑坡。
1.2 危害程度就目前该滑坡的变形情况看,其局部发生蠕滑变形明显,已对周围居民正常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若该滑坡变形加剧,甚至发生整体滑动,将直接威胁该组居民15户、67人的生命安全以及公共设施安全和交通安全,威胁资产达500万元。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灾害预测与评估方法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灾害预测与评估方法地质灾害是一种地质变化过程,常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在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地质灾害的预测与评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地质灾害预测与评估方法,以期提供相关研究者在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参考。
地质灾害预测的方法主要包括地质学观测法、物理试验法和现代科技手段。
地质学观测法是地质灾害预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基于地质学原理和经验,通过对地质体质量状况、地表地貌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详细的观测和采样,以了解地质体的力学性质、稳定性和变形变质规律,从而判断滑坡灾害的潜在危险程度。
例如,可以通过现场的地层岩性、断裂带、坡面跌落物、岩体结构等观测数据,结合地形分析和遥感影像,进行地质灾害的预测和评估。
物理试验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地质灾害预测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基于物理模型的构建和实验的开展来分析和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
例如,可以通过构建模型,模拟碎岩坡地质体的固结沉降、水文力学特性以及地下水渗流等参数,利用物理实验获得地质体的力学性质、稳定性和变形变质规律,从而预测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现代科技手段在地质灾害预测与评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些科技手段主要包括遥感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地震监测技术和数值模拟技术等。
例如,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滑坡灾害区域的多时相遥感影像进行分析,提取地表形变、植被覆盖情况和地表位移等信息,从而识别地质灾害的存在和发展趋势。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可以利用地震和电磁等方法,对滑坡灾害区域进行地下结构和介质的成像,提供滑坡灾害的潜在危险程度。
地震监测技术可以通过地震波的传播和震源机制等信息,判断滑坡灾害的发生可能性。
数值模拟技术可以建立地质体的数学模型,模拟滑坡的发展和演变过程,预测滑坡灾害的时间和规模。
地质灾害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方法。
定性评估是根据地质灾害发生的现状和特征,通过对地质灾害的松散程度、破坏程度和危害程度进行主观判断,并进行分类评判。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分析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分析1. 研究背景和意义滑坡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地质灾害中的常见类型,对人类和社会的安全产生重大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滑坡灾害的发生和影响,滑坡防治工程在勘察和设计阶段需要进行灾害风险评估。
灾害风险评估旨在评估潜在滑坡区域的风险程度,以便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和应对策略。
2. 常用的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在滑坡防治工程的勘察规范中,常用的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定性风险评估和定量风险评估两种。
2.1 定性风险评估定性风险评估是通过研究地质环境和滑坡形态特征,根据经验和专家意见,对滑坡灾害潜在区域进行风险等级划分。
常用的定性评估方法包括“标度法”和“划定风险分级法”。
“标度法”通过对滑坡的规模、历史活动情况、岩性、坡度、降雨条件等因素进行标度打分,进行简单的风险评估。
评估结果通常分为高、中、低三个风险等级,为滑坡防治工程提供初步的参考。
“划定风险分级法”主要通过对滑坡区域进行划分,根据滑坡的分布、规模、坡度、沟壑发育等特征,将区域划分为高、中、低三个风险区域。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规模较大的滑坡区域,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风险信息。
2.2 定量风险评估定量风险评估是基于统计和数学模型,通过具体数据的量化分析,来评估滑坡灾害的概率和损失程度。
常用的定量评估方法包括“风险指数法”和“风险评价模型”。
“风险指数法”是指通过建立多个评价指标来表征滑坡风险,然后通过加权综合得出整体的风险指数。
评估指标包括地形地貌、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坡体稳定性、水文地质条件等。
“风险评价模型”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考虑影响滑坡发生的多个因素,包括降雨量、地下水位、土层性质等。
通过模型的运算和分析,得出滑坡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从而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3. 方法选择和应用在滑坡防治工程的勘察规范中,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对于规模较小、分布不连续的滑坡区域,可以采用定性风险评估方法,如“标度法”或“划定风险分级法”。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震灾害评估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震灾害评估地震灾害评估在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滑坡是地质灾害中常见的一种,而地震是滑坡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
因此,在进行滑坡防治工程勘查时,必须对地震灾害进行全面评估,以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从地震灾害的原因、评估方法和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地震灾害的原因。
地震是地壳发生剧烈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其中包括地震震源、震源深度、震中距离等要素。
地震的能量释放对地下和地表的构造和地貌产生明显的影响,进而导致滑坡的发生。
其中,地震震源的震级、震源深度与滑坡发生的关系较为密切。
因此,在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需要准确评估地震引发滑坡的可能性和潜在危害。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地震灾害评估的方法。
地震灾害评估是通过对地震波传播、滑坡活动规律、地下水位变化等因素的分析,来判断滑坡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害。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地震地质调查、地震灾害预测模型、灾害风险评估等。
地震地质调查主要是通过对目标滑坡区域的地质构造、地震烈度等进行详细调查,以了解滑坡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地震灾害预测模型是基于历史地震数据和地质构造特征等建立的模型,通过模拟分析来预测滑坡发生的概率和规模。
灾害风险评估则是综合考虑地震灾害潜在危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密度等因素,来评估滑坡灾害对区域的风险程度。
在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地震灾害评估的应用非常重要。
在确定勘查范围时,需要充分考虑地震活动带和已知滑坡区域,以获取全面的地震灾害信息。
在滑坡稳定性评估方面,需要综合地震引发滑坡的因素,如地质构造、滑坡体材质、地下水位等,来分析滑坡发生的概率和可能的破坏性。
同时,还需要利用地震波传播模拟和震陷分析等方法,评估地震对滑坡体稳定性的影响。
在滑坡防治设计中,地震灾害评估结果将被用于确定抗震设防标准、选择合适的工程措施和稳定性分析方法。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地震灾害评估在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仍存在一些挑战。
地震和暴雨工况下边_滑_坡稳定性分析方法评价

水土保持通报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 nservation
Vol. 29 , No . 3 J un. , 2009
地震和暴雨工况下边 (滑) 坡稳定性分析方法评价
何 专 , 姚令侃
(西南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道路与铁道工程系 , 四川 成都 610031)
“山区高速公路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及减灾决策技术”( SC20060090) ; 西藏自治区交通厅科技项目“川藏公路通麦至 105 道班地震诱 发公路地质灾害机理及对策研究”( XZJ E2006 - 01) 作者简介 :何专 (1985 —) ,女 (汉族) ,四川省剑阁县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铁路 、公路工程灾害防治 。E2mail : hezhuan1121 @163. co m 。
u( x , y) = a + bx + cy +
N
∑〔λ( hm - hi ) 2 lg ( hm - hi ) 〕
(2)
i=1
式中 : x , y ———计算点的坐标 ; h ———两点间的距离 ,
h = hm - hi = ( x m - xi ) 2 + ( ym - yi ) 2 ; a , b , c ,λ1 ,λ2 ,λn ———加权系数 ,为下方程的解 :
关键词 : 边坡 ; 滑坡 ; 地震 ; 暴雨 ; 稳定性评价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000 —288X(2009) 03 —0178 —05
中图分类号 : X4 , P315
Assessment on Methods of Analyzing Slope( Landsl ide) Stability Under Earthquake and Ra instorm
地震灾区滑坡风险评估.docx

地震灾区滑坡风险评估地震滑坡风险评估与常规滑坡风险评估相比多了“地震”因素条件,在评估的结构和方法上两者的不同之处何在?对于这一问题,国内外可供参考的文献极少[1-3]。
笔者认为地震滑坡风险评估与常规滑坡风险评估两者的区别主要应该体现在风险评估结构模型(即:风险区划=危险度评估×易损度评估)中的危险度评估。
评价地震滑坡风险只能通过滑坡危险性评估指标因子与地震相关因子的结合,才可能反映地震因素的影响作用。
地震滑坡是在地震瞬间被地震动诱发的,地震动能量通过震源和发震断层释放,一次地震过程中距震中或断层不同距离上分布的滑坡数量和规模差异性很大。
因此在危险度评估中,可以通过增加地震滑坡震中距和发震断层距等与地震相关的作用因子,来提高地震滑坡危险度评估中地震与滑坡的关联度。
而在风险评估中,地震因素的直接作用不能被直接反映。
如汶川地震发生后,地震灾区的建筑物基本都提高了抗震结构设计标准,区域空间的建筑承灾体的易损性都明显降低。
随着灾区建筑物的易损性普遍降低,统计指标中也难以体现出与常规易损性指标的差别。
只要在危险度评估中增加了地震因子作用,建立在滑坡危险度和易损度区划基础之上的地震滑坡风险评估,就可以反映出地震因素的作用了。
因此,地震滑坡风险评估与常规滑坡风险评估的主要差别应该体现在危险度评估中滑坡与震源相关性因子选取上。
本文选择汶川地震极震区(I0≥ⅩⅩ)10县市(面积26175.77km2)为研究区域,探索了地震滑坡风险评估方法。
1地震滑坡风险分布(Rs)根据文献[4]中的滑坡风险分类方法,不同类型滑坡风险的研究深度不同,应用范围也不一样。
因此滑坡风险研究应该具有不同的目标性和实用性,可以针对不同层次需要,采用不同阶段的风险研究目标和方法解决需求。
不同阶段的风险评价方法也不相同。
按照文献[4]中的风险层次链实施阶段划分,笔者在完成汶川地震极震区滑坡风险区划的基础上[5],根据滑坡风险综合评估三要素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1. 中国地震局 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00;2. 兰州大学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3. 西北电力设计院,陕西 西安 710075;4. 九州大学 土木工程与结构学院,日本 福冈 819–0395)
摘要:基于莫尔–库仑破坏准则,通过引入地震动惯性力和地下水位系数,推导地震与降雨耦合作用下的滑坡安 全系数计算公式。提出应用滑坡体物性、几何参数频度分析和蒙特卡罗模拟联合求算滑坡滑动概率的思路,建立 综合坡度、土体类别、地震动强度和地下水位系数等因素的滑坡滑动概率理论判定矩阵。利用计算获得的特定研 究区内不同强度地震动的重现概率,可将该矩阵转化为不同复发年限内实际地震发生条件下滑坡滑动概率的理论 判定矩阵。依据 2 类理论判定矩阵,结合 GIS 技术、数字地质图和高精度 DEM 数据,即可实现地震与降雨耦合 作用下区域滑坡灾害的概率性评价;以日本北九州市为例,给出应用该方法评价区域滑坡灾害的概率性预测结果。 关键词:边坡工程;地震;降雨;滑坡;滑动概率;区域灾害图 中图分类号:P 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15(2011)04–0752–09
1
引
言
级以上强余震 48 次。汶川特大地震的余震之多、之 强,使地震的持续影响时间大大超出了已有的认知。 与此同时,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属于降雨较为充沛的 区域,强降雨天气常遇[16-17];在地震有效持续影响 时间内,常时间的强降雨使滑坡的潜在危害增加。 2010 年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便与此种耦合效 应不无关系。地震动应力对其作用范围内边坡体强 度有影响,而持续降雨则同样能够造成边坡体强度 的降低。在这 2 种削弱边坡体稳定性的天然因素影 响下,地震或降雨在时间上的作用次序已不重要, 问题的关键在于: 某种特定条件下(降雨充沛地区发 生特大地震时), 地震和降雨的持续影响效应可能会 对边坡体稳定性产生耦合削弱作用,由此造成的与 滑坡有关的潜在灾害不容忽视。 目前,国内外对于地震与降雨耦合作用下滑坡
第 30 卷
第4期
孙军杰等:地震与降雨耦合作用下区域滑坡灾害评价方法
• 753 •
coupling condition in this city and the probabilistic assessment results are provided in the end. Key words:slope engineering;earthquake;rainfall;landslides;failure probability;regional hazard map 地震灾区共发生 4.0 级以上余震 316 次,其中 5.0
[14]
。同时,J. Chacon 等
[15]
通过
引入数学统计方法(如权重因子法、专家评价法、模 糊理论和人工神经网络 ) 研究并编制了区域滑坡灾 害图。F. Guzzetti 等 认为,数学统计方法非常适用 于区域滑坡灾害的评价研究,尤其对于那些面积大、 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 作为滑坡的两大天然诱发因素:地震和降雨, 二者的成因机制完全不同。相对而言,地震通常持 时较短,降雨则可能持续很长时间。表面看来,地 震和降雨在持时方面的巨大差异,使二者之间耦合 发生的概率极小,考虑其间的耦合作用似乎没有必 要。但是,2008 年汶川 8.0 级特大地震却为这一看 似成立的推论打上了问号。众所周知,特大地震之 后余震的破坏性影响不容忽视。中国地震信息网的 统计资料显示,截止 2010 年 7 月 26 日,汶川特大
• 754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 年
入力学分析框架之中。因此,此处采取了一种简化 分析方式,即假设降雨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可通过 地下水位变化情况由有效应力原理近似表征。 图 1 为考虑地震与降雨 2 种诱发因素耦合作用 下坡体受力分析示意图,其中,H 为坡体厚度(m),h 为坡体内地下水位高度(m), θ 为坡度(° ),mg 为重 力(kN),ma 为地震动惯性力(kN),k = h / H 为地下 水位系数,网格为简化流线, σ 和 τ 分别为重力产 生的正应力与剪应力。
Abstract:Based on the Mohr-Coulomb failure criterion,a formula to calculate the factor of safety for landslide under coupling condition of earthquake and rainfall is deduced by introducing the inertia force of ground motion and groundwater factor. Then,by applying frequency analysis of physical and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slip mass and Monte Carlo simulation,a method to estimate sliding probability of landslides under coupling condition is developed. Consequently,the theoretical matrix,which considers influences of ground motion,slope angle,soil type and groundwater factor on sliding probability of landslides synthetically,is established to assess the risk probability of landslides under coupling condition. The earthquake,in fact,is a small probability event. For thinking over th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of actual earthquake in any certain research region, it is better to calculate the repeated probabilities of ground motion according to its background seismicity. By the reoccurrence probabilities of ground motion,the above-mentioned theoretical matrix could figure the actual risk probability of landslides associated with earthquake events in any interesting region. According to the two kinds of theoretical matrixes,the probabilistic assessment for regional susceptibility of landslides under coupling condition should be achieved by GIS,data of digital geological map and high-precision DEM in a certain research region. As the case of Kitakyushu City,Japan,the procedure i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regional susceptibility of landslides under
[8]
滑坡是影响山区景观演化的重要地貌形成过 程,同时也形成了世界范围广泛分布的一类地质灾 害[1-4]。在许多国家,滑坡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 员伤亡明显高于其他自然灾害(包括地震、 洪水和暴 风等) 。 通常,滑坡的天然诱发因素为地震和降雨,而 森林采伐、道路切面和开矿等人为因素也可在一定 条件下诱使边坡失稳 。地震诱发滑坡的文献记载 可追溯至公元前 1789 年 , 在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 领域,有关地震滑坡灾害的研究主要致力于确定并 降低地震引发滑坡灾害的风险程度方面 地震滑坡基本一致。 易滑性是描述某地滑坡发生的倾向程度 。在 数学形式上,易滑性是对既有边坡特征条件下滑坡 空间复发概率的表征 。继 A. Carrara 等
AN ASSESSMENT METHOD FOR REGIONAL SUSCEPTIBILITY OF LANDSLIDES UNDER COUPLING CONDITION OF EARTHQUAKE AND RAINFALL
SUN Junjie1 2,WANG Lanmin1 2,LONG Pengwei3,CHEN Guangqi4
[9] [10-12] [6-7] [5] [5] [5]
。 相比而
言,除诱因不同外,降雨诱发滑坡灾害的关注点和
稳定性及区域灾害等方面的研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见报道[18-19]。本 文针对这一近乎空白的研究领域,通过引入地震动 惯性力和地下水位系数分别考虑地震与降雨对滑坡 稳定性的影响,给出了联合求算滑坡滑动概率的思 路,建立综合坡度、土体类别、地震动强度和地下 水位系数等因素的滑坡滑动概率的理论判定矩阵; 在考虑地震属于小概率事件的基础上,利用理论计 算获得的特定研究区内不同强度地震动的重现概 率,可将该矩阵转化为不同复发年限内实际地震发 生条件下滑坡滑动概率的理论判定矩阵;根据 2 类 理论判定矩阵,结合 GIS 技术和数字地质图与高精 度 DEM 数据,即可实现地震与降雨耦合作用下区 域滑坡灾害的概率性评价。研究结果对滑坡地质灾 害预防和土地利用规划具有科学和应用方面的重要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