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动作用下滑坡稳定性分析
滑坡的稳定性评价

02
CATALOGUE
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定性评价方法
历史分析法
通过分析滑坡的历史变化和活 动情况,评估滑坡的稳定性。
地质勘查法
通过地质勘查,了解滑坡的地质 构造、岩土性质、地下水状况等 因素,评估滑坡的稳定性。
土体结构
土体的颗粒组成、含水率、密实度等对滑坡的稳定性 有较大影响。
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的高低和变化对滑坡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
水文地质因素
降雨
河流、湖泊等水体
长时间的降雨会使土体饱和,增加滑 坡发生的风险。
水体对斜坡的侵蚀和冲刷作用会降低 滑坡的稳定性。
地下水
地下水对岩土的软化作用会降低滑坡 的稳定性。
结构分析法
通过分析滑坡的结构特征,如 滑面、滑体、滑床等,评估滑 坡的稳定性。
经验法
根据经验判断滑坡的稳定性, 通常基于对类似滑坡的观察和
比较。
定量评价方法
极限平衡法
通过计算滑坡的极限平衡状态,评估滑坡的 稳定性。
离散元法
通过建立滑坡的离散模型,模拟滑坡的块体 运动和相互作用,评估滑坡的稳定性。
有限元法
滑坡的稳定性评价
目录
• 引言 • 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 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 滑坡稳定性评价案例分析 • 滑坡稳定性评价的展望与建议
01
CATALOGUE
引言
滑坡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 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 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分类
根据滑坡的滑动速度,可分为高速滑 坡、中速滑坡和低速滑坡;根据滑坡 体的物质组成,可分为黄土滑坡、粘 性土滑坡和岩石滑坡等。
广南县某公路滑坡灾害成因及稳定性分析与处治

广南县某公路滑坡灾害成因及稳定性分析与处治摘要: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围绕公路滑坡灾害成因及稳定性分析与处治措施展开探讨,通过综合分析地质、气象等多方面因素,明确了滑坡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滑坡灾害的预防、治理和应急处理策略,为公路建设和维护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公路滑坡灾害的认识,也为滑坡灾害的防治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公路滑坡;灾害成因;稳定性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山区公路的大量建设,公路灾害问题日益凸显,造成的损失也呈现上升趋势。
山区公路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气候多变以及施工开挖扰动等因素,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严重威胁公路的安全运行。
因此,如何进行灾害处治,确保公路的安全畅通,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G246 遂宁-麻栗坡线滑坡灾害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有效的处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综合研究,为公路滑坡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1.灾害路段概况广南县G246 遂宁-麻栗坡 (广西界~鱼塘村)灾毁恢复重建项目分为两处灾毁施工点:第一灾毁点距离西林界 800M 处;路线起点方向为西林,止点方向为广南,路面为沥青路面,原路基为一挖方路基路段。
第二灾毁点为小型滑坡,尚未造成道路阻断,但该路段交通量较大,对于行车安全有较大的影响。
2.灾害成因分析2.1灾害路段自然地理条件广南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属滇东南岩溶高原的一部分,山地高原丘陵地区。
北部多为构造侵蚀低山、低中山、中山及侵蚀低中山,中小河流、溪沟星罗棋布,多为小坝子;南部为可溶岩性地区,广布岩溶,以碳酸岩为主,发育成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
曾多次因强降雨发生大面积塌方、山体滑移致使道路中断,广南公路分局也多次组织应急抢险队对灾毁点进行清理保通。
灾毁路段1位于广南县坝美镇及广西省西林县交界处,该处多为土质边坡、地表浅部为第四系厚薄不均的素填土,其下为三叠系中统兰木组 (T21) 全、强风化砂质泥岩、中风化砂岩组成,场地周边均有基岩出露地面;灾毁路段2位于旧莫乡鱼塘村多为风化岩石[1]。
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振动作用
累积效应。边坡中由地震引起的附加力,通常以 边坡变形体的重量W与水平地 震加速度Kc之积表示, 即为KcW。在边坡稳定性计算中,一般将地震附加力 考虑为水平 指向坡外的力。边坡岩土体位移量的大 小不仅与震动强度有关,也与经历的震动次数有 关 ,频繁的小震对斜坡的累进性破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 用,其累积效果使影响范围内的岩 体结构松动,结 构面强度降低。
图2-9某露天矿山爆破效应分区 (a)直接破碎区;(b)岩体崩坍区;(c)松动区;(d)地表变形裂缝区
效应分区
贵州大学
边坡形状与断面形态
边坡形状及表面形态指边坡的外形、坡高、坡度 、断面形态以及边坡临空程度等。目前的稳定性分 析方法通常把边坡看成二维,且假定边坡从坡顶到 坡底是一个平面;而实际 上边坡在平面图上总是弯 曲的,在断面图上往往也是弯曲的。边坡形态对边 坡稳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A.边坡外形 B.边坡坡度和坡高 C.边坡断面形态
贵州大学
二、水化学作用对岩土体的影响
在岩土体遇水的情况下,受水化学作用后产生 的易溶矿物随水流失,而难溶或结晶矿物则残留原 地,结果致使岩土体的孔隙增大,岩土体因此变得 松散脆弱。当岩土失水又浸水时,某些矿物与进入 岩土颗粒孔隙中的水作用后出现体积膨胀的现象, 这种体积膨胀是不均匀的,从而使得岩土体内部产 生了不均匀的应力,最终导致了矿物颗粒的碎裂解 体,表现出土体软化和崩解。于是岩土的内摩擦角 和粘聚力随之而减小。而边坡地下水位的升降正是 诱发岩土浸水—失水—再浸水这一反复循环的直接 因素,因此,对边坡变形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
四、水的物理作用
水对边坡岩土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包 括材料性质、软化、冲刷等,这些作用都 将影响边坡的稳定性。一般而言,水的物 理作用往往具有突发性,从而对边坡的稳 定性构成较大的威胁。
超限高层建筑地震作用下动力稳定性分析

性分析方法能够较好地反 映出结构 性能,判明结构的屈服机制 以及 可能的破坏类型 ,是超 限高层 结构 抗震分析最可靠的方法 。采用逐 步增大地震荷载 幅值 的方法对 地震荷 载作用下结构参数、均布荷载 及索 的引入对弦支 穹顶结构动力稳 定性 的影 响进 行研究, 然而高层 建筑结 构在地震等动 力作用下稳定 性问题的研 究仍处于起步 阶段,
建筑 科学
超 限高层建筑地震作用 下动 力稳 定性分析
张亚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甘肃 省城 乡规 划设 计研 究院 。
【 摘 要】 本文首先 简单介绍超限 高 层 建筑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
无损伤, 第二种抗震水准是结构在地震后基本完好, 第三种抗震水准 是地震后 结构 的薄弱部位和重要部位 的构件完好、 无损伤, 第四种抗 震 水准是地震后 结构的薄弱部 位和 重要部位 的构件轻微损坏, 第 五 种 抗震水准是结 构在地震下发 生中等程度 的破坏 , 第六种抗震水 准 是 结构在地震 下发生明显损坏 , 多数构件 中等损 坏, 进入屈服 , 根据 超 限高层建筑 的重要性 、所在地等多个 因素进行综合确定。 3 . 2超 限高层建筑抗震 的模型确定分析
近年来 , 我 国超 限高层建筑工程 的建设规模和数量都有所发展 , 各种十分复杂 的体 型和结构时常出现,有些可能会超 出抗震设计规 范 、规程 的适用 范围和 有关的抗震 设计规定,这就加大 了超限高层 建筑的抗震设计 。为 了评估和 保证 超限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 的可
靠 性 ,首 先 需要 对 其 进 行地 震 作用 下 的 动 力 稳 定 性 分 析 。动 力 稳 定
在确 定了超 限高层建 筑的抗震水准后,还需要对具体的高层 建 筑项 目进行计算 的模 型分 析,一个好 的计算模 型可 以给抗 震设计带 来事半功倍 的效果 ,特别 是针对动 力稳 定性 分析作用 下的抗震 设计 更是如此 。 结构计算模型方面弹性计算和非线性计算分析中, 对 具有 水平转换构件 的结构 , 应注意 非线性分 析中的计算模 型和参数 的确 定 ,采用考虑支座两侧结构相互作用和影响 的整体计 算模 型进行计 算。 对采用消能减震的结构, 应正确确定构件和整体 结构有 效阻尼 比 注意构件、节点 的模拟和计算参数对整体结构 的影响 。结构体系复 杂难 以准 确反映各构件 的受力状态时 , 需至少采用两种 不同 的力学 模型进行计 算并予 以对 比分析, 有 时, 还需要通过相 应的模型试验, 以确定计算的可信度。 3 . 3超限高层结构抗震模型的电算分析 在确定超限高层结构 的抗震水准和抗震计算模 型后 ,还 需要进 行 电算分析 ,可 以通过计算得到动力稳定性分析 的基本参数 ,给抗 震设计提供参考数据。 地震作用计算时, 不能因其 总地震作用 比正交 方向小而忽视, 不要求计算双 向地震作用 效应, 但仍应采用偶然偏心 方法计入地震的扭转效应。 在规定的侧 向荷载作用 下, 计算 的楼盖平 面内最大挠度不超过该楼层抗侧力体系 中竖 向构件平均层 间位移的 2倍, 不考虑楼板中悬挑的端部, 但应取二者 的不利情况 。当超限高 层建筑 的高度 较大或 比较 复杂 时, 尚可采 用多条波的包 络或平均值 加一倍 方差作 为时程计 算结果参 与比较 。 有 的模型试验也表 明, 连接
基于FLAC3D对某边坡天然及地震工况下稳定性分析

基于FLAC3D对某边坡天然及地震工况下稳定性分析◎ 彭志盛 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摘 要:本文以海外某工程开挖边坡为实例,结合室内试验参数,基于RMR分类法并参考经验公式进行岩土体参数估算,进一步评估4m或6m锚杆支护的边坡在天然工况下的稳定性并在地震工况下的运用拟静力法分析其稳定性。
结果表明:采用RMR法并结合边坡实际工程地质条件,参考已有经验公式对边坡岩土体参数进行估算在实际工程中是可行的,计算结果相对保守;天然工况或地震工况条件下,采用4m或6m锚杆进行支护时,稳定性系数均满足规范中对安全系数的要求,边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安全起见,建议对该边坡采用6m锚杆进行支护。
关键词::FLAC3D;强度折减法;拟静力法;稳定性分析1.前言当前稳定性分析有定性和定量分析两类方法。
极限平衡法,极限分析法等是定量分析方法中比较常见的[1]。
无论极限平衡法或是极限分析法具因其模型简单、计算方便,在工程实践中作为首选方法进行广泛应用,但分析边坡破坏发生和发展过程方面却力有不逮[2];针对此问题,基于强度折减法理论的数值模拟软件FL AC3D通过搜索潜在滑动面及其位置可以有效解决极限平衡法的不足,计算呈现结果更加直观。
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时,参数的选取至关重要,参数选取准确与否对计算结果影响重大,而当前岩土体,尤其是岩质材料的参数取值时往往进行以下简化:以岩石(岩块)室内试验所得性质代替真实岩体。
工程实践中极少遇到未风化岩体,天然环境中的岩体受风化作用产生广泛分布的节理裂隙,影响岩体完整性,并使得真实岩体在物理力学性质上与岩块存在较大差异。
本文以某工程挖方边坡为例,对岩体材料基于更科学的方法进行取值,采用强度折减法进行天然工况及地震工况下分析边坡稳定性。
2.强度折减法强度折减法中稳定性系数即边坡达到临界状态与初始状态对应的抗剪强度之比。
岩体抗剪强度应用过程如下式所示。
式中:C d——折减后的粘聚力;φd——折减后的内摩擦角;C——折减前的粘聚力;φ——折减前的内摩擦角;F d——折减系数。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实例

实验值 物理性 质 孔隙比 孔隙率/ % 饱和度/ 土粒比重 液限/ % %
含水量/ 湿密度/ cl 干密度/ e 3 % g・ n 一 g・ m-
塑限/ %
塑性指数 液性指数
最大值 l96 . 2 最小值 l40 . 2 平均值 l69 . 2
法 , 递 系数 法 计算 说 明图见 图 5 传 。计 算 公式 如 下 ( B 50 1 G 0 2 . 20 0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5 2 8 : . . )
n一 1 —l
∑( 兀 ) R +
=
2 滑坡稳 定性 分析 评价 2 1 滑坡稳 定性 分析 .
2 1 1 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法 . .
重建 的交通要道 。滑坡一旦整体滑移 , 不仅会 给地方 经济发 展带 经综合分析滑坡滑 体 、 床岩 土体特 征及 其各 种荷 载情 况 , 来损 失 , 滑 还会严重影 响灾后 重建 工作 , 和谐 社会 建设 带来 一定 对 本次选定以下三种工况来对滑坡稳定性进 行评 价( 见表 3 。 ) 影响。因此 , 对该滑坡采 用一 定 的工程措 施进 行治 理 , 提高 滑坡
第3 8卷 第 1 3期
2 0 1 2 年 5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TURE
V0l38 No 3 | .1
Ma . 2 1 y 02
・8 ・ 5
文章编号 :0 9 6 2 ( 0 2 1 —0 5 0 10 — 85 2 1 ) 30 8 - 3
3 本滑坡 的治理 , ) 不仅 带来显著 的经 济效益 , 而且也 会带来
明显的社会效益。
3
地震 工况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震灾害评估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震灾害评估地震灾害评估在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滑坡是地质灾害中常见的一种,而地震是滑坡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
因此,在进行滑坡防治工程勘查时,必须对地震灾害进行全面评估,以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从地震灾害的原因、评估方法和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地震灾害的原因。
地震是地壳发生剧烈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其中包括地震震源、震源深度、震中距离等要素。
地震的能量释放对地下和地表的构造和地貌产生明显的影响,进而导致滑坡的发生。
其中,地震震源的震级、震源深度与滑坡发生的关系较为密切。
因此,在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需要准确评估地震引发滑坡的可能性和潜在危害。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地震灾害评估的方法。
地震灾害评估是通过对地震波传播、滑坡活动规律、地下水位变化等因素的分析,来判断滑坡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害。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地震地质调查、地震灾害预测模型、灾害风险评估等。
地震地质调查主要是通过对目标滑坡区域的地质构造、地震烈度等进行详细调查,以了解滑坡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地震灾害预测模型是基于历史地震数据和地质构造特征等建立的模型,通过模拟分析来预测滑坡发生的概率和规模。
灾害风险评估则是综合考虑地震灾害潜在危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密度等因素,来评估滑坡灾害对区域的风险程度。
在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地震灾害评估的应用非常重要。
在确定勘查范围时,需要充分考虑地震活动带和已知滑坡区域,以获取全面的地震灾害信息。
在滑坡稳定性评估方面,需要综合地震引发滑坡的因素,如地质构造、滑坡体材质、地下水位等,来分析滑坡发生的概率和可能的破坏性。
同时,还需要利用地震波传播模拟和震陷分析等方法,评估地震对滑坡体稳定性的影响。
在滑坡防治设计中,地震灾害评估结果将被用于确定抗震设防标准、选择合适的工程措施和稳定性分析方法。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地震灾害评估在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仍存在一些挑战。
四川地震灾区某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工程方案比选

( 南省地 质矿 产勘 查 开发局 第一地 质调 查 队 , 河 河南 洛 阳 4 1 2 ) 7 0 3
摘 要 :本 文 从 四 川 地 震 灾 区 某 滑 坡 体 地 质环 境 背 景 条 件 出 发 , 分 析 了 该 滑 坡 体 的工 程 地 质 特 征 的基 础 上 , 在 对
a t i i h ro ima a m e t s h me . ta n ng t e p i r n ge n c e s
Ke r s a d l e s a i t n l s s a t— l e p l ; n g me t e g n e i g s h me ; o a a i e f c y wo d :l n s i ; t b l y a a y i ; n i i i ma a e n n i e rn c e s c mp r t a — d i s d e v t r S c u n e rh u k ra o ; ih a a t q a e a e
第 1 卷 第 4 8 环 境 工 程
S f t n vr n n a gn e i g a e y a d En io me t lEn i e rn
Vo . 8 N o 4 11 .
7月
J1 u.
2 1 o1
四川地震灾 区某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 治理工程方案 比选
S a iiy An l sso n si e a d M a g m e tEn i e rng t b lt a y i fLa d ld n na e n g n e i
S he e n S c u n Ea t u ke Ar a c m s i i h a r hq a 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动作用下滑坡稳定性分析李忠生(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量工程学院,西安 710054)
摘要:应用地震危险性分析理论和地震动人工合成技术,给出Newmark法中所需的地震动时程。通过滑坡实例计算,得出了坡体中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深度存在负指数关系;坡体对地震动放大倍数与坡体厚度近似呈线性关系。通过对Ne2wmark法中不同地震动时程作用位置的计算对比,发现使用地面地震动时程得到的结果虽有些偏于安全,但基本是合理的。关键词:地震动;滑坡;安全系数;Newmark法;时程中图分类号:P642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665(2004)0220004205
收稿日期:2003206223;修订日期:2003210210
作者简介:李忠生(19642),男,博士后,主要从事物探及地质灾害研究工作。E2mail:lizhsh@yahoo.com
常用的边坡稳定性拟静力法计算中,将地震作用力看作是一个恒定静力荷载施加于斜坡体上,其大小与坡体所处地区的地震烈度有关。而据中国地震烈度表(GBΠT17742-1999),在同一个烈度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变化范围很大,最大相差近一倍。早在1965年,Newmark提出了用有限滑动位移代替安全系数的思路,并据此提出了计算滑动位移的方法,称为New2mark法[1],其室内模型实验及野外实例证实了New2mark法是相当精确的[2,3]。就Newmark分析法中如何确定地震动加速度时程的问题,前人尝试了许多方法[4,5],但这些方法未考虑场地附近地震构造环境影响及具体场地对地震动的反应情况。本文以陕西宝鸡李家窑滑坡为实例,尝试应用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方法,在充分考虑场地周围潜在震源区的性质、地震动的衰减关系、地震动的卓越周期变化(地震谱)以及场地岩土体本身对地震动的反应等诸多复杂因素的基础上,给出具体场地的地震动时程,进而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1 滑坡体的地震反应李家窑滑坡是宝鸡市渭河北岸滑坡群的一部分,为一古滑坡,不稳定坡体紧临宝鸡市区繁华的中山路和长青路。据统计,滑坡威胁总人口约10万人,危及建筑总面积达18168×104m2。滑坡体东西宽近600m,南北长约700m(图1),沿滑坡体轴线其滑体剖面形态见图2[6]。图1 滑坡区平面示意图Fig.1 Thesketchmapofslidingarea
1—钻孔号孔深(m);2—搜集钻孔号孔深(m);3—剖面线
111 峰值加速度与土层深度的关系我们选定地震动场地反应场点在钻孔ZK4处。根据滑体的几何形态,可近似认为该处符合一维土层反应模型。利用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动人工合成技术理论[7],对滑体进行一维土层反应计算,得到滑坡体
内各深度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时程。根据钻孔资料,所选剖面处土层比较均一。在近地表以1~215m的厚度为1层划分,15m以下按5m的等厚度划分,共划分为23层。各层剪切波速、容重、剪切
・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年第2期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图2 Ⅰ-Ⅰ地质剖面图Fig.2 GeologicprofileⅠ-Ⅰ
模量和阻尼比等参数由实地测量或试验室给出。将基岩定义为滑动面处的上第三系顶面。基岩入射地震动加速度时程分别选用由地震危险性给出的50年超越概率水平为63%、10%和2%的加速度时程,每个水平选3条。根据计算结果,基岩入射波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别为:超越概率63%时为29gal;超越概率10%
时为83gal;超越概率2%时为127gal。由这些参数,通过一维土层反应计算,得到土层各深度处的地震峰值加速度值(图3)。可以看出,峰值加速度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趋势为非线性。根据图中的曲线形态,利用概率分析中的威布尔概率分布中的密度函数曲线进行回归,找出其变化规律。威布尔概率密度函数的表达式为:
f(x)=αβ-αxα-1e-(xΠβ)α(x≥0,α>0,β>0)(1
)
式中,参数α、β分别控制曲线的形态和比例。首先对(1)式取对数,并用Z表示深度,A(Z)表示随深度变化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令κ=lnα-
αlnβ,λ=(α-1),μ=-αΠβ,则(1)式变为:
lnA(Z)=κ+λlnZ+μZ(2)由方差定义,有:
S=∑ni=1(lnAi-κ-λlnZi-μZi
)2(3)
为了使拟合曲线与实际数据的方差为最小,分别对系数κ、λ、μ求偏导数,并令其为零,然后将计算得到的不同深度中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数据按不同超越概率组代入,得到κ、λ、μ值,其统计回归表达式为:
50年63%超越概率组:lnA(Z)=41512-01195lnZ+0100035Z(4) 50年10%超越概率组:
图3 峰值加速度与深度关系曲线Fig.3 Thepeakaccelerationversusdepth
lnA(Z)=51432-01163lnZ+0100179Z(5) 50年2%超越概率组:
lnA(Z)=51794-01089lnZ+0100001Z(6)
・5・ 2004年第2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若忽略掉最后一项,上面3个公式可统一表达为:A=eaZ-b(7) 式(7)中系数a、b随超越概率不同而变化。可见,土层中峰值加速度与深度存在着负指数关系。图3中给出了由公式(4)~(6)确定的3条拟合曲线。曲线形态显示,各土层中的峰值加速度在深部变化缓慢,在深度小于15m时,特别是小于10m时,峰值加速度变化幅度呈急剧上升趋势。112 地面峰值加速度(PGA)与滑坡体厚度的关系为了搞清楚不同厚度的滑坡体对地震动的反应,下面对假设不同厚度的滑坡体进行分析计算。这里仍然假设场地条件符合一维土层反应模型,土层的划分及土层参数也假定与上面相同。滑坡体的厚度分别假定为70m、60m、50m、40m、30m、20m、10m和5m。地震动时程选用50年超越概率10%水平的1组,滑坡底入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83gal,共3条。经计算,得到了包括滑坡体厚度为84m在内的共9组27个地面峰值加速度数据。图4为每组的平均值。可以看出,PGA与滑坡体厚度H基本上呈线性关系。由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其关系表达式为:A=286162-018146H(8)图4 PGA与坡体厚度关系曲线(50年超越概率10%水平)Fig.4 PGAversusthicknessoflandslide(50yr10%exceededprobability) 将(8)式除以峰值加速度值83gal,便近似得到50年超越概率10%水准下地震动强度条件下滑坡体厚度对基岩地震动的放大倍数β为:β=3145-010098H(9) 对于50年超越概率63%和2%水准下的地震动强度,不同厚度滑坡体的PGA与滑坡体厚度H的关系经过同样的计算为:50年超越概率63%(入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29gal):β=3169-010072H(10) 50年超越概率2%(入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127gal):β=2195-010056H(11)
公式(9)~(11)表明,滑坡体厚度对基岩地震动的
放大关系因作用强度不同而不同。113 等效峰值加速度地震波在土层中传播时,不同深度处的介质在某一时刻所受的地震力大小是不同的,为了解决在New2mark法中采用同一个时程施加于整个坡体的限定,在实际计算中,采用积分平均的办法来寻求计算所用的地震动时程。考虑一个1m×1m的土柱,在不同深度处该土柱所受的地震加速度峰值不同,但假设都指向下坡方向。由牛顿定律,整个土柱所受的峰值地震力P为:
P=∑ni=1A(Zi)di
(12)
式中:Zi、di———第i层土层的深度和厚度;
A(Zi)———深度为Zi
时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P可用等效峰值加速度Ae
来表示:
P=Ae∑ni=1di
(13)
由公式(12)、(13)有:
Ae=∑ni=1A(Zi)di∑ni=1di(14
)
2 滑坡稳定性计算分析根据已有的资料,将滑坡体分为3个区:Ⅰ区位于地下水位线以上,滑体岩性主要为黄土状土、黄土、古土壤和砂卵石;Ⅱ区位于地下水位线以下,滑体岩性主要为滑坡严重扰动的非层状砂卵石和黄土状土及古土壤透镜体;Ⅲ区位于滑床面以下,滑体岩性为上第三系砂砾岩及砂质泥岩。计算参数见表1。表1 滑坡土体参数表Table1 Theparametersofthelandslideearth分区容重γ(gΠcm
3)内聚力C(kPa)摩擦角<(°)
Ⅰ区1174620
Ⅱ区1181622
211 地震动作用下的拟静力法稳定性计算将斜坡地面的PGA作为恒定值,代入简化Bishop
公式来计算滑坡安全系数。以公式(4)~(6)为依据,
得出该场点的3个PGA分别为9111gal、22815gal和
・6・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年第2期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