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勘查中滑坡稳定性分析实例
某工程地区岩土工程勘探中的滑坡稳定性分析

的措 施和建议加 强滑坡勘探 工作 中的质量和效率, 从而有效的降低勘探的成本 , 实现勘探 目的 , 仅供参考。
关键词 : 岩 土 工程 ; 滑坡 ; 稳 定 性 中 图分 类号 : P 6 4 2 . 2 2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2 — 1 6 7 5 ( 2 0 1 3 ) 2 1 — 0 1 6 3 — 0 2 波 的传 播 速 度 等 于 剪切 波速 ,如 果 是 在 岩 石 中传 播 这 两 者 的速
分 布 在 山谷 和 平 地 上 部 位 置 ) 、 坡 积 土 和残 积 土 ( 分 布 在 山 坡 和 用, 获 取 并 计 算 分 析 相 应 的岩 石 参 数 , 从 而 提 出相 应 的解 决边 坡 ( 山脚处) 、 中 ( 微) 风化 岩、 强风化岩 , 勘探现场 没有大型 的断裂 , 和 滑 坡 问题 的建 议 和 措 施 。 . 0 5 . 3 m, 属 于 孔 隙和 裂 隙潜 水类 型 。 ( 2 ) 设计勘探点 : 因为本工程 的基底母岩是燕 山期花 岗岩 , 山 坡脚 的地 下水 深 度 为 1 ( 2 ) 勘探 场地的东边的山坡 和坡脚从 北向南不超过 6 0 0 m处 顶和 山坡分布减 少, 山脚分布较 厚的残积土 , 并且具有滑坡和 崩 塌 的 隐 患 。根据 上述 地 质 条 件 在 山坡 和 山顶 设 计 相应 的物 探 点 , 但 是 因为 物 探 不 能 获 得 相 应 的参 数 ,所 以 要 结 合 井 探 和 钻 探 的
有 9个小型的滑坡和崩塌地 质, 发育 形态和 位置都相类似 , 形成
了一 个滑 坡 和 崩 塌 群 。 滑 坡 体 的厚 度 一般 情 况 下 是 不超 过 6 m 的
滑坡 体的长度为 3 5 ~ 1 0 0 m, 宽度 为 2 0 4 5 m, 主 要残 积 方式进行勘探 , 井探主要是 负责监测滑动面和取样 , 山脚 处主要 浅层滑坡 , 破积土 、 滑动面 , 属于 小型 的滑 坡 体 。滑 坡 体 是 以钻 探 为 主 , 配 合 井 探 和 物 探 方 法 进 行 勘探 。将 物 探 和 钻 探 进 土 中 发 生 的残 积 土 、
某滑坡计算及治理方案选择实例

某滑坡计算及治理方案选择实例某滑坡计算及治理方案选择实例滑坡是指地面土壤或岩层在重力、水力等作用下发生的失稳而发生的大规模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都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在建设中,对于滑坡的预测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某滑坡为例,介绍它的计算和治理方案选择方法,旨在提供相关知识,以便于同学们学习和研究。
一、某滑坡概述某滑坡位于某县某村,坡高200米左右,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
为了防止人员和财产损失,当地政府需要对该滑坡进行计算和治理。
滑坡区域主要为黄色泥岩,坡度较大,降雨量较大,水分容易渗入泥岩中,且长期得不到排泄,导致滑坡的发生和加剧。
二、滑坡计算滑坡计算是指对于地表上的土壤或岩石进行分析,评估其稳定性,以确定可能发生滑坡的位置和程度,并据此设计出治理方案。
在某滑坡的计算中,步骤如下:1. 地形测量首先需要对滑坡的地形进行测量,并画成高程图和坡面剖面图,以此确定其他参数。
2. 岩土物性测试为了得到土壤和岩石的力学性质,需要对其进行室内实验,以便于对其进行分析和计算。
3. 排水性和稳定性分析在该滑坡的分析中,需要对于滑坡区域的土质分析,研究其排水性,以确定其渗透性,从而分析出可能的滑坡发生机制,并且计算其稳定系数。
4. 建立滑坡模型在确定各项参数后,需要将滑坡建模,以此通过数值分析和模型实验,以确定滑坡位置和大小程度以及潜在的危害。
5. 分析治理方案通过以上计算分析,能够快速有效的确定治理方案,完成滑坡的预防和治理工作。
三、滑坡治理方案在确定了滑坡的位置和危害大小后,需要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该方案包括:1.设立防护柵栏在滑坡发生危害时,设置防护柵栏,以避免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2. 水土保持在滑坡区域进行水土保持,减少水土流失率,以保证滑坡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 建设排水系统建设排水系统以治理滑坡的根本问题,改善土地排水状况,降低土壤切线力,提高土壤的稳定性。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实例

实验值 物理性 质 孔隙比 孔隙率/ % 饱和度/ 土粒比重 液限/ % %
含水量/ 湿密度/ cl 干密度/ e 3 % g・ n 一 g・ m-
塑限/ %
塑性指数 液性指数
最大值 l96 . 2 最小值 l40 . 2 平均值 l69 . 2
法 , 递 系数 法 计算 说 明图见 图 5 传 。计 算 公式 如 下 ( B 50 1 G 0 2 . 20 0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5 2 8 : . . )
n一 1 —l
∑( 兀 ) R +
=
2 滑坡稳 定性 分析 评价 2 1 滑坡稳 定性 分析 .
2 1 1 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法 . .
重建 的交通要道 。滑坡一旦整体滑移 , 不仅会 给地方 经济发 展带 经综合分析滑坡滑 体 、 床岩 土体特 征及 其各 种荷 载情 况 , 来损 失 , 滑 还会严重影 响灾后 重建 工作 , 和谐 社会 建设 带来 一定 对 本次选定以下三种工况来对滑坡稳定性进 行评 价( 见表 3 。 ) 影响。因此 , 对该滑坡采 用一 定 的工程措 施进 行治 理 , 提高 滑坡
第3 8卷 第 1 3期
2 0 1 2 年 5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TURE
V0l38 No 3 | .1
Ma . 2 1 y 02
・8 ・ 5
文章编号 :0 9 6 2 ( 0 2 1 —0 5 0 10 — 85 2 1 ) 30 8 - 3
3 本滑坡 的治理 , ) 不仅 带来显著 的经 济效益 , 而且也 会带来
明显的社会效益。
3
地震 工况
甘肃某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加固措施

图 6 自然 + 饱 水 + 地 震 状 态 计 算 结 果 ( i o Bs p法 ) h
根 据滑坡 的 重要 性 、 害性 等 因素 综 合 确 定 滑 危
坡 的 稳 定 安 全 系 数 取 K 一 1 2 , 且 对 滑 坡 稳 定 系 .O并
4 治 理 措 施
在 考 虑 地 表 排 水 、 缝 、 渗 等 综 合 措 施 的 同 填 防
质 、 文 地 质 条 件 是 引起 滑坡 的 主要 原 因 , 提 出 了加 固整 治 的措 施 。 水 并
关键 词 : 坡 , 限 平 衡 法 , 坡 稳 定 性 分 析 滑 极 边
中 图分 类 号 :T 5 U4 7
文献标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1 0—1 2 2 1 )204 —3 0 43 5 (0 0 0—0 20
( . 北 省 电力 勘 测 设 计 院 , 汉 1湖 武 4 0 2 ;2 上 海市 隧道 工 程 轨 道 交 通设 计 研 究 院 , 海 30 4 . 上
407) 3 0 1
2 0 7 000
3 中 国科 学 院武 汉 岩 土 力 学 研 究 所 , . 武汉
摘
要 : 绍 了 甘 肃 某 滑坡 工程 实例 , 采 用极 限平 衡 法 对 其 进 行 稳 定 性 分 析 , 到 了滑 动 面 的 位 置 , 出 工 程 地 介 并 得 指
5 现 阶段 未见 滑移 现象 , 由于施 工 、 Om, 但 降雨 及 周 围铁路 运 营 的影 响 , 滑坡体 可能会 不稳 定 , 因此需要
对其 进行稳 定性 分析 和加 固 。 滑坡 上部 为 第 四 系崩 坡 积 ( + 角砾 土 和亚 Qem)
粘 土 ( 角 砾 ) 覆 盖 , 度 约 1 . I 2 . I下 混 所 厚 6 0 1~ 9 5I ; T T
某滑坡工程勘察与稳定性分析

6 5 m, .0 相应高程 3 .8— 85 m。 86 4 .3
表 1 各岩土层设计参数值
注:杂填 土① 1 参数系经验值
本次勘察在二个钻孔 中各取 水样 1件 , 了简易水质 分 做
进行对 比计算 , 其中传 递系数法是 《 土工程勘察 规范》 岩 推荐 方法 , M—P法适用于任意形状滑面 , 满足所有平衡条件 , 允许
石英 、 硅质岩碎屑粗颗粒 , 呈棱 角至 次棱角状 , 份风化 呈土 部 状, 局部见较大块石 , 摇振 反应 , 无 稍有 光泽 , 韧性 中等 , 于强 度 中等 , 塑 , 硬 中密 , 湿 。层厚 12 稍 .0—8 9 m, 深 1 1 .0 埋 . 0— 3 4 m, . 0 层底高程 3 .7~ 7 7 m。 7 1 4 .8
上部土层失去支撑失稳滑移 , 其滑动形态为牵引式滑坡 。
三、 边坡 稳定 性分 析 ( ) 算 方 法 一 计 图 1 滑 坡 剖 面 稳 定 分 析 简 图
根据滑坡整治范 围内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及滑坡边 界条件 对整个滑坡选取 四个典 型计算剖 面 ; 稳定计 算采用 不平衡 法 ( 即传递 系数法 ) 同时采用 摩根斯 坦 一普 赖斯法 ( , M—P法 )
粉质粘 土 、 强风化泥岩及其碎 屑填充物 , c 值 不宜过 大 , 故 、
取 5~ 0 P 为宜 , 3 ka 摩擦角 取 9— 2 为宜 。根据滑坡体周边 2。
条件及 滑床性质 、 结合 室内试验数据 , K=10时 , 滑动面 按 . 对
( ) c 值用最小二乘法反进行反 演分析 , 带 的 、 以克服 采样室 内试验 的局 限性 和单 个滑坡剖面 c 值反算 的不确 定性 , 、 结 合地区经验进 行 工 程类 比, 而 最终 确 定该 滑 坡 体 滑动 面 从 ( ) 带 的岩土力学参数取值 为 : =2 k / 综合 内聚力 C 5N m , = 2 .k a综 合内摩擦 角 巾 56P , =1. 。 2 3 。考虑实 际情 况 、 滑动 体 密度湿重度及 各剖 面滑 动 面 C、 值 ( 准值 ) 表 3所示 。 标 按 计 算采 用静力极 限平衡法 , 不考虑岩土 的蠕变 的影响 。
某滑坡机理分析与稳定性评价

7 4・
第3 9卷 第 2 1期 2 0 1 3年 7 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 TECTURE
Vo l _ 3 9 No . 21
J u 1 . 2 0 1 3
文章 编号 : 1 0 0 9 — 6 8 2 5 ( 2 0 1 3 ) 2 1 — 0 0 7 4 — 0 2
3 . 4 人 类 活 动 影 响
由于人类耕作 、 开挖坡脚建房 、 挖窑洞等 活动 , 大大减少 了坡 脚 的支撑力 , 降低 了坡体稳 定性 。 目前 , 滑坡体 前部 居 民房屋 变
形开裂较为严重 , 许 多房屋 已成 危房 , 变形 开裂 的建筑呈 带状 分
势 由后缘 向前缘缓倾 , 倾角 1 5 。~ 2 O 。 , 滑坡前 缘多有鼓胀 凸起 , 并
角( 1 9 。 一 3 0 。 ) , 因此 , 斜坡稳 定性 差 , 在各种 营力 综合 作用 下 , 易
出 现滑 坡 。
缓, 有利于降水 的人渗 , 加之人 们在滑体上耕 作 , 在 滑体前 部削坡 建 房和修路 等人类 活动 的强烈影 响 , 该 滑体 前缘缓 慢前 移 , 如前
缘 的村 民院落消失 , 房屋 与前缘 的距 离变小 等 , 这些迹 象充 分说 明老滑体已重新复活 , 目前处 于蠕滑变形 阶段 。
该滑坡东西长 1 . 0 k m左右 , 南北 宽约 0 . 6 k r n , 体积 约 9 0 0×
1 0 m , 属大 型黄 土滑坡 。总体 呈上小 下大 阶梯状 。滑坡 后壁 呈 圈椅状 , 倾角 4 6 。 。 滑坡体上发 育有 滑坡台坎及横 向张性 裂缝 ; 滑体坡 面总体 趋
某 滑 坡 机 理 分 析 与 稳 定 性 评 价
某公路滑坡稳定性分析

另外 , 雪带 区域和风 沙严 重 的地区 , 在 路侧 采用 防雪 ( ) 沙 绿 牌 、 宣传栏 等。除标线 、 志 、 标 护栏 等按 规定 涂覆 色彩外 , 一般 不 篱控制积雪和沙丘 的移 动 , 既降 低维 护管 理费用 、 提高 行车 安全 宜 涂 特 别 刺 眼 的 色 彩 。 公 路 雕 塑 小 品 的 设 置 应 注 意 色 彩 、 型 , 造 性, 又极大地改善路侧 的外观质 量 。陡 峭的挖方坡 面用垂 直绿化 并不 得妨碍 视线 。公 路 除起 、 终点或 大型构 造物位 置外 , 一般 不 或水平种植形 式进行协调 , 以缓 和陡峭的感觉 。 可
不仅美观 , 而且 可 以 起 到 一 定 的缓 冲 作 用 , 时 避 免 夜 间 行 车 时 [ ] 交通 部 公 路 司 . 理 念 公 路 设 计 指 南 [ ] 北 京 : 民 交 通 同 2 新 M . 人 护栏颜色 与路 面颜 色相同 , 以起 到 比较好 的视线诱导效 果。 可 出 版 社 . 0 5 20 .
裂 、 石 崩塌 、 洪暴 发 等 一 系 列 自然灾 害 , 成 难 以挽 回的 损 失 。 岩 山 造
[ ] 罗 波 . 路 景 观 设 计 应 注 意 的 几 个 问题 [ ] 山 西 建 筑 , 3 公 J.
2 0 ,4 3 )2 12 2 0 8 3 ( 5 :9 —9 .
2. . 挡 土 墙 景 观 造 型设 计 23
宜设置小 品 , 较宽 的中央分 隔带 上设 置小 品应 以单 体为宜 。公路 沿线纳污设施 、 废弃堆弃点 等影 响视觉景 观的位置 在景观设计 时
在设计 时应 仔细 考虑其 造 型要与 周 围环境 充分 协调 。一座 应 通 过 公 路 绿 化 或 工 程 措 施 予 以遮 蔽 。
某滑坡工程稳定性计算与分析

T O 2 l 8 —2 O O 6 ) 的相 关要 求 , 并 结 合该 滑坡 灾害 的特 点, 采用 刚体 极 限平 衡法 的传 递 系 数 法 定 量分 析 计 算其 稳 定性 与剩 余下 滑推力 。具 体计 算公 式 如下 :
由于 滑坡 坡 向大致 与 岩 层倾 向垂 直 , 再 结合 分
析 滑坡 结构 特征 、 可 能的剪 出 口情况 , 判断 其变 形破 坏模 式 为沿 上覆 松散体 与基 岩界 面产 生滑 动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1 - 3 1 作者简介 : 徐翔( 1 9 8 8 一) , 助理工程师, 研 究 方 向为 地 基 处 理 。
因素 影 响下可 诱发 滑坡 。根 据滑坡 的变形 破坏 现状
分析 , 滑坡 在 天然状 态下 处 于稳定 状态 , 在 强降雨 的
条件 下处 于欠 稳定 ~基 本 稳 定状 态 , 并 可 能会 发 生 从 中部局 部剪 出 。 2 . 3 计 算模 型 与计算 方 法的确 定
系~志 留 系茂县 群 , 下盘 ( 南东盘) 为 上 震 旦 统灯 影 组 ~泥 盆 系月里 寨群 及 普 宁 ~江 期 牟 托 花 岗岩 体 , 场 地 出露 的地层 主要有 志 留系茂 县 群 ( S ) 、 第 四系
T 一 W s i n 0 + Pc o s 0
N 一 W c os 0 ~ Ps i n 0 f
( 5 )
( 6 )
W 一V ) , +F ( 天然 或 地震 工 况 ) 或 W 一V 7
体 内土体 抗剪 强 度降低 , 加 之人类 工程 活动 破坏 , 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坡勘查中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实例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河南总队吴德运
关键词:滑坡稳定性安全系数稳定状态
滑坡地质灾害每年均会给社会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滑坡的产生受多种引发因素影响,往往也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如何准确分析滑坡的稳定性是治理滑坡的关键。
本文是以一个滑坡实例,评价滑坡稳定性的分析过程。
1 滑坡区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
1.1 自然条件
该滑坡处于中纬度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100mm,最大年降雨量1522.4mm,最小年降雨量694.8mm。
5~9月为雨季,其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0%以上。
一小时最大降雨量达75.2mm,一日最大降雨量达193.3mm。
1.2 地质环境
1.2.1 地形地貌
滑坡区属鄂西中低山地貌单元。
由于地壳长期间歇性抬升,形成山高坡陡、河谷深切的地貌特征。
1.2.2 地层岩性
滑坡区分布的地层有:
第四系:残坡积碎石土、残坡积堆积土。
三叠系中统:中厚至厚层微晶白云质灰岩、泥灰岩、中厚层泥质条带灰岩、肉红色中厚层亮晶鲕状灰岩及灰绿色泥岩。
岩层产状总体向北东向倾,倾角为35o-70°之间。
1.2.3 水文地质条件
受地层岩性结构和地质构造影响,滑坡区内地下水主要以三叠系中统岩溶裂隙水和第四系松散岩孔隙水的形式赋存。
2.滑坡基本特征及类型
2.1 滑坡地形地貌
滑坡区地形南高北低,地形总坡度15o-20o,为侵蚀构造低山区。
滑坡区最低点标高330m,最高点滑坡后缘,标高364m,相对高差34m。
2.2 滑坡空间形态
该滑坡为覆盖层滑坡,平面形态呈舌形,地形上为围椅状,滑坡两边周界清晰。
滑坡体北低南高,主滑坡轴线长86m,前缘宽98m,标高330m ,后缘宽66m,标高364m。
滑坡的面积为0.732×104m2,总体上是前厚后薄,中间厚两侧薄的态势,滑体平均厚度为5m,体积约3.66×104m3。
滑坡主滑方向为311度,滑体坡度15~30度,中部滑坡平台呈舒缓波状,中部靠后缘出现陡坎。
2.3 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1)滑体
滑体物质组成主要为第四系崩坡积碎块石夹粉质粘土,黄褐-黄灰色,稍密-中密,碎块石直径一般为0.4-0.8m,最大达1.2m,成分主要为泥灰岩、灰岩,其含量约占70%。
滑体厚度一般为2.3-6.7m。
(2)滑带
滑带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夹砾石,灰黄-褐黄色,粉质粘土呈可塑状,含量约70%,具有挤压条纹状构造,砾石成份为泥灰岩、灰岩,呈次棱角状-次圆状,直径2~20mm。
部分砾石表面见擦痕,表面具滑感。
(3)滑床
滑床为三叠系中统泥灰岩,强~中风化程度,浅灰-黄灰色,中厚层~厚层状构造,岩石较为破碎,地层倾向为19~40度,倾角41~75度,岩石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面倾角为60~75度,裂隙面均较平直,略具起伏,稍粗糙,多为泥质、铁质充填,部分为钙质充填。
2.4 滑坡水文地质
本滑坡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覆盖层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覆盖层孔隙水水量贫乏,赋水性弱,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次为农作物灌溉渗入补给。
地下水沿基岩面排泄,或渗入下伏基岩裂隙中。
基岩浅部裂隙发育,含裂隙水,赋水性弱,动态变化大。
补给主要靠覆盖层地下水渗入,排泄主要受微地貌控制,流量小。
2.5 滑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2.5.1滑体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滑体主要由第四系崩坡积碎块石夹粘性土组成,碎石含量达70%以上,受取样条件限制,滑体中采取的原状样土工试验所作的物理力学指标仅能代表碎石土中所夹粉
质粘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因此要得到滑体物理力学性质需综合考虑。
2.5.2 滑带土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滑带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夹砾石,粉质粘土呈可塑状,含量约60%。
砾石成份为泥灰岩、灰岩,呈次棱角状、次圆状,直径2~40mm。
2.5.3 滑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滑床岩性为三叠系中统泥灰岩,强~中风化程度,岩石较为破碎,节理裂隙发育。
其天然密度为2.67-2.71g/cm3,含水率为0.49-0.82%,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32.3-43.4MPa。
2.5.4 滑坡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滑坡稳定性计算参数建议值见下表:
3.1滑坡变形宏观分析
3.1.1变形现象
组成该滑坡体的主要物质成分为稍松的碎块石土夹粘性土。
地表水极易下渗,地下水在滑带附近富集,使滑带土软化,强度降低,产生滑移。
滑坡为半封闭洼地,地貌上为负地形,前缘出现变形平台及鼓丘,中后缘出现拉张裂隙。
由于路建设中挖除了滑坡坡角,发生滑体下部覆盖层沿基岩面在当时临空面滑移变形,宽30~50m,长约80m,厚4~7m,滑移土石方量约1.7×104m3,现滑移所形成的拉张裂缝和滑移面上的擦痕均清晰可见。
3.1.2影响因素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可分为内在因素和诱发因素。
内在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岩土性质和岩土结构;外在因素主要有:人类活动和降雨。
影响该滑坡失稳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项:
(1)第四系覆盖层主要为崩坡积碎块石夹粉质粘土,为滑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地形地貌为滑坡产生提供了条件。
滑坡区地形南高北低,滑坡为半封闭洼地,地形总坡度20o左右,相对高差34m。
(3)人类活动是产生滑坡的重要因素。
在修建道路时,由于开挖土石方,形成高度大于10m的陡坎,由于挖除了滑坡坡角,引起滑体的滑移变形。
目前,滑坡体周围,人类工程活动不断,加大了滑坡产生的可能性。
(4)滑坡区降雨充沛。
降雨渗入地下,不仅增加滑体重度,降低滑带的凝集力和内摩擦角,同时形成地下水动水压力,影响滑坡的稳定。
3.1.3滑坡变形破坏模式
该滑坡在地貌上特征明显,地表起伏较大,组成滑体的物质主要为崩坡积碎石夹粘性土,结构松散,透水性强。
滑带为岩土交界面。
滑坡在前缘存在临空面,为道路施工开挖形成,高度约10m,近直立。
滑坡前缘抗滑力减小,滑坡体稳定性减小。
在外界因素,特别在暴雨和人类工程活动不利因素组合下易产生岩土交界面整体失稳,变形方式主要为前缘局部滑塌,进而牵引上部滑体,产生牵引-推移式破坏。
3.2 滑坡稳定性极限平衡法分析
3.2.1 计算模型
该滑坡防治工程等级为Ⅱ级,为不涉水滑坡。
根据规模及形态,稳定性计算采用主滑方向剖面。
包括两个不同计算工况,分别为:工况1:自重+地表荷载+现状水位;工况2:自重+地表荷载+20年一遇暴雨水位。
计算剖面图、条块划分见下图:
滑坡稳定性计算剖面图(工况1)
滑坡稳定性计算剖面图(工况2)
3.2.2 计算方法
根据分析,该滑坡属第四系覆盖层沿基岩面滑坡,基岩面呈折线状,因此,本滑坡稳定性计算采用折线滑动法(传递系数法)进行计算。
(见下图)
滑坡稳定性计算简图
计算公式为:
∑∏∑∏-=-=-=-=++=
11
1111)()(n i n i
j n
j
i
n i n i
j n
j
i
s T T R R F ψ
ψ
3.2.3计算过程
(1)滑坡主滑剖面分块数据
剖面分块数据
根据稳定性计算,主剖面在不同工况组合下计算结果如表
滑坡稳定性计算成果表
st
通过稳定性计算,该滑坡主剖面在自然工况下稳定性系数为Fs=1.187,基本稳定;20年一遇暴雨工况条件下稳定性系数为Fs=1.011,欠稳定。
(3)滑坡推力计算
根据本滑坡特点,确定其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为Ⅱ级,工况组合选用为自重+地表荷载+20年一遇暴雨,因此选取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为k=1.15。
计算成果如下:
根据滑坡推力计算成果,绘制滑坡推力曲线如下:
滑坡推力曲线图
3.3 滑坡稳定性敏感因素分析
滑坡的稳定性受各种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如滑坡的形态、滑坡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特性、地下水位的变化等。
若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滑坡的形态特征在短时间内变动较小,因此滑坡的稳定性主要受滑坡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影响较大,根据实践经验,影响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滑带土的凝聚力和内摩擦角。
本次重点选择滑带土强度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
分析结果见下表。
大于滑带土凝聚力C值。
3.4 滑坡稳定性综合分析
从滑坡稳定性计算可以看出,在基本工况条件下,该滑坡稳定系数为1.187,稳定状态为基本稳定,在20年一遇暴雨工况条件稳定系数为1.011,稳定状态为欠稳定,如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等外在因素,滑坡将会整体失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