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表教案

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表教案

第一课时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能说出周期、族等概念。

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底边递变规律。

教学难点:1)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底边递变规律。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1867年,俄国圣彼得堡大学来了一个年轻的化学教授,他就是门捷列夫。

他手里总是捏着一副纸牌颠来倒去。

两年后的一天,俄国化学会专门邀请专家进行一次学术研讨,学者们有的带论文、有的拿着样品,只有门捷列夫拿着一副纸牌,主持人躬身道:“门捷列夫先生,不知可有什么高见?门捷列夫一会儿工夫就在桌子上列成一个牌阵:竖看就是红、橙、黄、绿、青、蓝、紫各一列,横看那七种颜色的纸牌就像画出的光谱段,有规律的每隔七张就重复一次,然后门捷列夫就念念有词的讲着每一种元素的性质,滚瓜烂熟,如数家珍,他的牌阵就是历史上最初的元素周期表。

那么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元素周期表吧。

二、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了解)1、时间---------1869年2、绘制者-------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3、绘制依据-----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4、结构特点-----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5、意义---------揭示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教学环节二:现行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1、绘制依据-----将元素按照核电荷数由小到大依次排列2、原子序数1) 含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结构间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编排原则: 横行: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递增。

纵行: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递增。

教学环节三:元素周期表结构(重点)1、个周期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递增;2)第一周期:1H-----2He 2种元素Ne 8种元素种元素长周期第五周期:37Rb----54Xe 18种元素种元素(镧系共15种元素)第七周期(不完全周期):87Fr----112Cn(理论118号)【特别提醒】除第一周期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活泼金属元素开始,逐渐过渡到活泼非金属元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的概念;以及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本节是学好元素性质的基础,也是学好元素周期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的概念;2、能力目标: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情感目标:学会合作学习三、重点和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四、学情分析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周期表的大致结构,并会用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信息,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及元素周期表的具体结构还没有更深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讨论、讲解、练习相结合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初步理解周期、族的概念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导学案,课内探究导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教学环境设计和布置,合理给学生进行分组。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提问〕1、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样的关系?2、周期表中前18元素有哪些?3、表格是按什么原则编排的?注:编排三原则(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顺序由上而下排列成纵行。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大家看本节的目标、重点、难点。

然后看第一个探究问题,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何?每个横行、纵行分别是指什么?已经布置了同学们课前预习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吧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点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何?每个横行、纵行分别是指什么?教师:大家的问题提得都很棒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表中有很多横行和纵行,我们该如何认识这张表呢?现在同学们分组讨论5分钟,回答以下问题。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基础知识:一、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②周期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周期其期称为长周期,第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除了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族。

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个纵行共分为个族,其中个主族,个副族,一个族,一个族。

a、主族:由元素和元素共同构成的族,用A表示:Ⅰ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副族:完全由元素构成的族,用B表示:Ⅰ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第Ⅷ族:三个纵行d、零族:第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③族的别称ⅠA称为元素ⅡA称为元素ⅦA称为元素零族称为元素自主探究:(06广东高考)同主族两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的差值可能为()A、6B、12C、26D、30还有哪些可能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自我测试:1.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Ⅰ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A.HFB.H3O+C.NaHD.H2O22.短周期元素X和Y可以形成XY4型化合物,若X的原子序数为m,Y的原子序数为n,则m和n的相互关系为()A.m–13=nB.n+5=mC.m+8=nD.n–11=m3.已知a为ⅡA族元素,b为ⅢA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m和n,且a、b为同一周期元素,下列关系错误的是()A.n=m+1B.n=m+11C.n=m+25D.n=m+104、元素周期表中前七周期的元素种数如下:()周期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元素种数28818183232请分析周期数与元素种数的关系,然后预言第八周期最多可能含有的元素种数为A.18B.32C.50D.645、某元素X,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X在周期表中位于()A.第二周期B.第三周期C.ⅣA族D.ⅥA族6、有短周期元素A、B、C,其中A、B同周期,B、C同主族,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核电荷数之和为31,则A、B、C为()A.C、N、SiB.N、P、OC.N、O、SD.C、Si、S7、A、B两元素,A的原子序数为x,A和B所在周期包含元素种类数目分别为m和n。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进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要求说明突破难点的教学策略。

晋城市陵川县平城中学王文斌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周期表的结构;2、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周期表的结构;2、自主探究:探究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史学习,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1、周期表的结构;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教学难点: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镊子、小刀、滤纸、火柴、玻璃片、蓝色钴玻璃、小烧杯、酚酞试液、Na、K等。

教学过程[引言]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律,知道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之间的这种周期性很好地表现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

那就是元素周期表,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门捷列夫事迹介绍]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门捷列夫吗?他是干什么的?他的最伟大成就是什么?生(齐声):知道!他是俄国伟大的化学家,他的伟大成就在于绘出了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师:非常正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板书]一、元素周期表师:结合刚才我们观看的门捷列夫事迹介绍,请同学们看书,并思考。

1、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作为标准来排列元素的?2、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3、哪种依据更科学呢?生:看书、讨论师:巡视生1:一开始,门捷列夫对元素排列的依据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生2:现在编排的依据是核电荷数。

生3:以核电荷数为依据更科学些—感觉是吧。

师:关于第3个问题,学习完本节内容之后,我们就会得出答案。

[多媒体播放:元素周期表]师[多媒体播放,11 Na 各数字的含义]22.99师:初中我们已知道原子的组成。

[播放:原子组成示意图]知道原子是不显电性的,现在又出现了“原子序数”,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呢?关系怎样?师: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数一下Na、C、O三种原子中的质子数、电子数。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课时教案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课时教案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投影】收集具有代表性的由学生所编制的周期表。

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

请大家讨论一下以上两种周期表的编排,哪一种更为合理呢?观察。

论、交流。

归虽然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与Be和Mg相同,但He原子的最外层已经排满了,达到
归①周期序数=电子层数②第一周期只包括氢和氦,第二~六周期的元素都是从最
内容。





【投影】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对照答案纠错。

问【再次投影】元素周期表观察、。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思想和周期表的组成,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同时也能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思想和周期表的组成,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

2. 教学难点:周期表对元素性质的预测和周期律的历史背景。

三、教学过程【导入】1. 通过图片展示和简单的活动,学生们了解有哪些元素以及它们分别的性质,引发学生们对于元素性质变化的思考,为引入元素周期律做铺垫。

2. 色码表的制作,让学生自行收集不同颜色的小球,为下一环节的分类打下基础。

【展开】1. 通过对于普朗克、门捷列夫、柯西和门德里夫提出的元素周期律做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理解周期律的基本思想和周期表的组成。

2. 解释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方式,回顾周期表中元素分类的基本方式和命名规律,让学生们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

3. 进一步讲解元素周期律中元素性质的预测,让学生了解周期表的应用和实用价值。

4. 分组或自由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分析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变化以及不同元素之间的联系,探究元素周期律的更深层次的规律。

同时以简单易懂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规律。

【总结】1. 回顾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梳理课程内容,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 对元素周期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做简单介绍。

四、教学反思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重点强调了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以及周期表的组成,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了元素性质的预测和周期律的历史背景。

通过让学生进行分类活动和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并且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元素周期律所涉及的知识点。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注重教学重难点与生活联系的整合以及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保障学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元素周期教案(3篇)

元素周期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历史发展。

2. 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掌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规律。

3. 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主要族和周期,并学会如何利用周期表预测元素的性质。

4.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性质的预测。

-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和应用,元素性质的预测。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元素周期表和元素性质相关图片、视频。

- 元素周期表实物或模型。

- 化学实验器材(根据需要选择)。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元素周期表概述1. 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元素周期表吗?它是如何形成的?2. 新课讲授:- 展示元素周期表,介绍其结构,包括周期、族、周期表的前言。

-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历史发展,从门捷列夫到现代的周期表。

3. 互动环节:-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和疑问。

- 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引导学生关注元素周期表的关键信息。

第二课时:元素周期律与元素性质1. 复习:-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结构的理解。

2. 新课讲授:- 介绍元素周期律,讲解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不同族元素的共同性质和趋势。

3. 实验演示:- 通过实验演示不同族元素的性质差异,如金属与非金属的导电性、氧化还原反应等。

4. 案例分析:- 让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分析已知元素的性质,并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

第三课时: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 复习:- 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强调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性。

2. 应用练习:- 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利用元素周期表解决问题,如预测元素的化学键类型、化合物的稳定性等。

3. 讨论与总结:- 学生分组讨论练习题,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 教师总结,强调元素周期表在实际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应用。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题,深入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元素周期表》教案

《元素周期表》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授课目的:使学生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看法。

●授课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授课方法:启示、引诱、阅读、谈论、练习、研究等●授课用具:投影仪、多媒体、元素周期表挂图等●授课过程【引入】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这一百多种化学元素有什么内在联系呢?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很好地表现出来呢?答案是必然的。

那就是元素周期表,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板书】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阅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四页的文字,回答:(1)哪一位科学家第一制得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2)编排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时,是以什么为编排序次?现在的周期表又以什么为编排序次?(3)什么叫原子序数?它和核电核数、质子数有什么关系?【板书】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研究】你能否将1— 18 号元素编成一个小小的周期表?要求:1.将性质相似的元素归类。

2.表现元生性质的周期性递变规律。

编制原则:1.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归为一列。

2.将相同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在一行。

3.按原子序数的递加编排。

【投影】收集具代表性的由学生所编制的周期表。

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

设计 1:设计 2:H He H HeLi Be B C N O F Ne Li Be B C N O F NeNa Mg Al Si P S Cl Ar Na Mg Al Si P S Cl Ar【谈论】请大家谈论一下以上两种周期表的编排,哪一种更为合理呢?【小结】诚然 He 的最外层电子数与Be 和 Mg相同,但 He原子的最外层已经排满了,达到了牢固结构,而Be 和 Mg都没达到牢固结构,因此He 的性质与Be 和 Mg其实不相似,反而与同是达到牢固结构的Ne 和 Ar 相似,因此将He、 Ne、 Ar 归为一列更合理。

【表达】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加的序次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加的序次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长武中学 陈宝凤 一、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表》是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节内容,所有的化学知识都会用到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科的基石。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首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元素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素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主族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本节内容要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本课是时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初步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一、 、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三对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都有初步了解,但在学习中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这一节课是新学期的第一堂化学课,同时这部分内容又比较枯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从方法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这一内容应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抢答对身边元素有所了解和重视,分组画曲线培养理性思维能力; ¥ (3)观察元素原子结构,揭示元素周期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和认识,渗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并且使学生认识化学美。

(2)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抢答培养竞争意识。

(3)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的概念 " 2、难点 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三条曲线的画出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启发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实践活动(表的编排)。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情景】创设情境:家里来客人,要吃饭的时候,坐位置,讲究长幼尊卑,要排个序。而我们的元素一百多种,如何给它们排序,来更好地认识它们呢让我们把时光拉回到19世纪,来感受元素周期表的诞生历史。(投影各个时期的元素周期表,讲述门捷列夫发现周期表的趣事) 问题创设: 倾听化学故事 思考探索的真谛 对学生进行化学史知识的教育,创设化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1)、为什么要给当时的元素排个序列 2)、当年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是按照什么原则来排序的 3)、你可以按照其他的原则来给元素排序吗

。 质疑门捷列夫的方法

应,激发思维。

认识身边的元素 【学生活动一】 (抢答:说出身边的元素) 首先,从我们身边的元素出发。分组讨论,限时抢答,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元素。 我们用这么短的时间,就找到了如此多元素,可见,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然而这些元素是随机说出来的,大家,能不能找出来他们之间隐藏的规律呢 用抢答器抢答 限时说出生活中的元素 让学生体会化学就在身边,

. 同时体会科学发现的乐趣。 探索元素周期表的编排过程 【过渡】这个问题很难,科学探索的道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看,著名化学家拉瓦锡的元素周期表,那是一个连元素是什么都搞不清的年代。但是现在,有了前人的探索总结,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能不能把1-20号元素编成一张反映元素内在联系元素周期表呢 【学生活动二】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把桌上的卡片粘到白纸上,制作自己心目中的元素周期表。每张卡片上都写有元素的简介和性质,发挥你的创造力! 【过渡】同学们的作品既有创造力又有美感,而且都反映了元素间的某些共同点,但有些并没有反映出元素间最内在最深刻的联系,到底哪张表离真理更近呢 【学生活动三】(作三个图) 真理需要检验:下面,我们从不同角度验证大家的表。 请分组做三个图: : (1)原子半径与核电荷数的关系 (2) 化合价与核电荷数的关系 (3) 最外层电子数与核电荷数的关系 【活动总结】请每组一位同学展示你得到的曲线,并说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呈现周而复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实际上这种变化依赖于原子结构。 【多媒体展示展示】 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说出你的发现。 【活动总结】也就是说,元素性质呈周期性 自己动手,把卡片粘在白纸上,制作自己心目中的元素周期表; 学生展示自己作品并讲解,分组画出三条曲线;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律; · 观看课件中一年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体会探索过程,感受科学探索的艰辛。

通过三条曲线的画出引导学生总结元素周期表的编排规则。

体会“周期性”一词的含义。在周期的理解基础上,质疑周期是 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的。 【过渡】 这里的周期性一词,我们并不陌生,自然界的斗转星移,日月穿梭,四季变换,都在时间的流逝中体现了周期性,自然周期非常美,那我们的元素世界呢 ? 【多媒体展示】 自然界中四季变化 到目前为止,人们发现的元素有110多种,和这20种元素一样,他们之间也有类似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按照以下原则,编排成元素周期表。 季景色变化,体会周而复始的自然境界 否是周而复始的,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

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讲授】 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教材中的元素周期表。这是沿用门捷列夫的周期表完善而成的,先看整体,行有7行,列有18列,同学们注意到还有2行,镧系和锕系,单列出来,本来应该属于这的,为什么单拿出来呢放回去会怎样,那就不紧凑,不美观了,拿回来 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周期. 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学生活动四】(填写学案) 观察研读每一横行,填写学案。 [ 【讲授并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明确: 一二三周期包含元素种类较少,称为短周期, “四五六”三个周期包含元素种类较多,称为长周期。 第七周期尚未排满,称为不完全周期。 每一周期都是从 碱金属开始, 过渡到卤素,再到稀有气体结束 。 周而复始。 【学生活动五】(分组实验) 元素的上述性质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那么这种周而复始是不是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了呢例如:第一纵行,除氢外,都是金属,他们的性质是完全相同吗在化学学习中,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最好方法 通过填写学案学习周期的有关知识

【 分组实验验证:周期性是否为周而复始。 # 培养自学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体会周而复始的含义

¥ 分组实验,对比钠和钾的性质。 , 【视频展示】: 锂铷铯与水的反应会怎样呢请看。可以得出结论:每一纵行的元素性质相似,不是完全相同。 【讲授】:性质相似,是一家人,所以编成一个族,不是一家人,不进一个族。 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族. 【学生活动五】(填写学案) 填写学案,族 $ 【讲授】通过刚才的学习对族有了认识。 一二纵行2列和十三至十七这5列,称为主族(A),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中间凹下去的这些列称为过渡元素, 3--7这五列和11,12这两列称为 副族(B), 8,9,10这三列性质相似,统称第八族, 最后一列稀有气体,他们的常见化合价为0,称为0族。 | 我们刚才发现,同主族元素性质有一定的规律存在,那么究竟这张表还能体现出元素的哪些性质规律呢该如何为镓元素找到位置呢这是我们下节课将要解开的谜团。 观看视频:归纳,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 填写学案,掌握族 演示实验无法同时展示碱金属与水的反应现象,用视频更能突出对比的区别。

"

通过学生自学并填写学案,掌握族

课堂小结 【小结】: ) 100多种杂乱无章的元素,井然有序的构成了一个整体,一行行,一列列, 和谐对称统一,就像一座元素的宫殿,每一种元素,就像一个音符,每一个周期犹如一段乐章,族与族之间又构成了不同的和弦,随着循环往复的变化,这个周期表看图,倾听,体会化学中体现出的美感。

学生通过口诀记。 把美的思想带入化学,把元素周期表与音乐联系起来,印象 奏出了一段交响乐,元素周期表美不美美,是真理闪烁出的光辉! 【展示】大家可以根据口诀记忆周期表的结构。 口诀: 三长、三短、一不完全; 七主七副一零一Ⅷ 忆,既感到新鲜好奇有趣,又方便记忆。 深刻。 编成口诀方便记忆

填写自我评价表。 请同学们填写自我评价表,反思:我学到了什么。 填写自我评价表 引导学生在反思中促进学习

.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一)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一.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编排------------结构------------规律 (周期,族)

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短周期(第1、2、3周期) 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 长周期(第4、5、6周期) 周期表 不完全周期(第7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 族:16个(共18个纵行) 副族7个:IB-ⅦB 第Ⅷ族1个(3个纵行) 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