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以区块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在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麦肯锡在其研报中称“区块链是继蒸汽机、电力、信息和互联网科技之后,目前最有潜力触发第五轮颠覆性革命的核心技术。”

由于在解决信息不对称、中介机构的中心化与“信息孤岛” 等问题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区块链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日新月异,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供应链金融、支付、资产证券化、票据、征信和风险管理等传统业务中。

区块链与金融业务的结合,已实现由理念向产品的跨越,并正在深刻地影响金融业务的变革。本文将对区块链在金融业务中的主要应用情况进行梳理。

一、区块链简介

根据《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的定义,狭义上,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连接数据存储区块从而形成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分布式数据库);广义上,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

区块链主要有四个技术特点,分别是去中心化(Decentraliza ti on)、去中心化信任(Trustless)、可靠数据库(Reliable Database)及集体维护(Collec TI ve

M ai n te nance)。

一是去中心化。区块链由众多节点组成一个端到端(Peer to Peer)的网络,不存在中心化的设备和管理机构,任意节点停止工作都不会影响系统整体的运作。

二是去中心化信任。区块链中节点之间通过数字签名技术(公私钥)进行验证,通过联盟链构建跨企业的信任机制。采用密码学哈希算法确保信息不可篡改,采用抗抵赖、抗攻击的共识算法保证区块链数据安全性、完整性和连续性,节点之间相互无法欺骗。

三是可靠数据库。系统中每一个节点都拥有最新的完整或部分数据库备份,单个甚至多个节点对数据库的修改无法影响其他节点的备份数据,除非能控制整个区块链的网络共识机制,但这几乎不可能发生。区块链中的每一笔交易都存储在区块中并通过密码学方法与相邻两个区块串联,在确保不可篡改的同时实现追溯功能。

四是集体维护。区块链是由其中所有具有维护权限的节点共同管理的,系统中各个节点按不同角色分工参与系统的共识、交易及验证等工作。

通过引入一系列创新技术,区块链能够解决数据存储与应用中的中心化、无法共享、易伪造和篡改、无法溯源以及高成本等问题,创建了人与人、人与数据之间的取信机制。因

此,它能极大地缓解金融行业中广泛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中介机构的中心化与信息孤岛等难题。

二、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但其进一步发展深受行业痛点限制。其一,核心企业的信用难以传递至多级供应商,使得此类企业遭受“融资难、融资贵”困扰;其二,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核难度大,业务效率较低;其三,供应链平台的数据安全性、真实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需要借助第三方权威机构见证和核实;其四,供应链系统中心化架构,存在安全隐患;其五,因数据交互需要,涉及核心企业ERP、银行供应链前置系统、供应商ERP、供应链服务平台等多方系统对接,费时费力。

通过区块链搭建供应链金融平台,可解决以上痛点,为处于更为末端的小微企业增信,从而使其同样获得银行信任。区块链的应用,使得传统的供应链金融突破了仅存在于核心企业与一级供应商或经销商之间的狭小范围而能惠及整个链条。

(一)主要产品及项目

按照主导者角色分类,共有四种模式,分别是银行主导模式、核心企业主导模式、第三方平台模式及监管层主导模式。

1、银行主导模式

浙商银行推出了业内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企业应收款链平台。银行利用区块链将传统的只注重对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的审查,变成了对“四流”,即商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控制,在贸易真实背景下完成过去实现不了的多级信用穿透。到目前为止,浙商银行已开通核心企业应收款链平台1千多个,辐射客户4千余户,累计签发区块

链应收款4万笔,签发金额900多亿元。在服务的客户中,民企的数量和融资金额均占绝大部分。

2、核心企业主导模式

TCL通过创设“金单”(企业应收账款的债权凭证),通过核心企业以电子方式确认及承诺对供应商的应付账款,来帮助供应商盘活应收账款。其于两年来,企业客户数达7千多位,累计交易规模近1500亿元,累计融单放款达200多亿。最远到达核心企业第八级供应商,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平台。

3、第三方平台模式

此类第三方平台吸引的主要是离核心企业较远,核心企业不愿意担保或者核心企业信用无法覆盖而不能担保的中小微企业,而引入的资金方也以中小银行为主。这类平台最大的特点是,作为小微企业与小型银行的桥梁,以撮合服务为目的,将整个链上涉及的核心企业、资金提供方、资金需求方、担保方、数据信息服务方等进行连接与整合,依靠区块链技术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共享与合作,协调生态圈中各方利益与需求,形成完整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

4、监管层主导模式

代表为湾区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由央行数字货币研究实验室与央行深圳分行共同推动和协调,参与方还包括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比亚迪等核心企业。这类区块链平台的特点是,平台与银行、科技公司、院校等展开广泛合作,具备央行公信力和区块链的双重加持,为监管机构提供了贸易金融监管系统,实现对平台上各种金融活动的动态实时监测。

(二)主要框架及流程

在平台上,核心企业基于其应付账款,在银行授信额度内,签发并生成凭证;供应商之间的真实贸易可用核心企业凭证进行结算;进一步,供应商还可借助所持有的核心企业凭证,从银行获得贷款。在该模式中,通过应收账款流转,借助区块链的信息透明化处理,核心企业从银行获得的信任,被传递至包含末端小微企业在内的各级供应商,达到了核心企业背书的效果。

银行对各级供应商的信任,在某种程度上,便等同于对核心企业的信任。结果是,一方面,小微企业在无需银行直接授信的基础上获得银行贷款;另一方面,银行也能低成本地拓展除核心企业以外的小微企业客户,这种客户是“优质的”,特别是,当银行为小型银行,所在区域又无核心企业时,该银行仍能基于区域外的核心企业对银行当地的小微企业的背书,服务该小微企业。

(三)效果

区块链的作用主要有两类:首先是核心企业的确权过程,包括对整个债权债务真实有效性的核对与确认;其次是证明债权凭证流转的真实有效性,保证债权凭证本身不能造假,实现信用传递,进而解决多级供应商的融资困境。

在这个信任生态中,核心企业的信用(票据、授信额度或应付款项)可转化为数字凭证,通过智能合约防范履约风险,使信用可沿供应链条有效传导,提高履约效率,降低合作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当数字凭证在链上被创设后,通过智能合约还可以实现对上下游企业资金的拆分和流转,提高资金周转速度,从而解决了小微企业无法直接获得银行授信的问题。

在该模式中,对银行而言,通过区块链平台,能够实现穿透授信,使其可用较低的尽调成本深入开拓小微企业客户,解决小微企业授信难的痛点。

对核心企业而言,平台不仅能提供一定的利差收入,还能有效优化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生态,提升供应链内部资金效率,有助于整个供应链形成良性循环。

对小微企业而言,通过供应链金融平台可拓展融资渠道,稳定企业现金流,确保正常经营。

三、区块链与电子支付

金融机构之间的对账、结算、清算的成本较高,涉及多重手工流程,导致用户端与金融机构中后台业务端产生高昂的支付费用,也使得小额支付业务难以开展。特别是在跨境支付中,高昂的手续费及漫长的转账周期,一直是难以绕开的痛点。即便SWIFT 为跨境支付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通信方式,但因其处于垄断地位,银行仍须支付较高的成本,并最终转嫁给客户。

区块链的技术特点之一是去中心化,这种开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统结构,具有简化性、实时跟进的特点,能有效解决支付业务的弊端。

区块链的引入,实现了汇款秒到账,交易信息时刻共享,交易过程实时追踪,银行实时销账等高效运转,使交易效率大为提升,并降低交易成本及风险。

(一)主要产品及项目

区块链在电子支付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跨境支付业务方面。

1、蚂蚁金服的AlipayHK项目

2018年6月25日,蚂蚁金服宣布推出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汇款服务,为全球首个跨电子钱包区块链汇款服务。渣打银行为项目的核心伙伴银行,为AlipayHK和菲律宾持牌电子钱包GCash提供结算服务,以及即时汇率信息和流动性支持,以实现两个电子钱包间的即时款项转账。此项目解决了跨境汇款流程复杂、到账时间不稳定、退款时间长、转账有时间地点限制等问题,极大地方便了香港和菲律宾两地用户的汇款业务。

2、招商银行全球现金管理项目

招商银行实现将区块链应用于全球现金管理领域的跨境直联清算、全球账户统一视图以及跨境资金归集三大场景。通过联手永隆银行、永隆深圳分行、招商银行,成功实现了三方间使用区块链的跨境人民币汇款。这是全球首笔基于区块链的同业间跨境人民币清算业务。

3、中国银行区块链跨境支付系统

2018年9月,中国银行通过区块链跨境支付系统,成功完成河北雄安与韩国首尔两地间客户的美元国际汇款,这是国内商业银行首笔应用自主研发区块链支付系统完成的国际汇款业务。银行通过接入区块链跨境支付系统,在区块链平台上可快速完成参与方之间支付交

易信息的可信共享,并在数秒之内完成客户账款的解付,实时查询交易处理状态,实时追踪资金动态。同时,银行可以实时销账,实时获知账户头寸信息,提高流动性管理效率。

4、中国银联区块链支付系统

中国银联利用区块链打造一个用于连接ATM的网络系统,该技术已成功申请专利。银联希望将ATM作为其区块链网络内的节点,借助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以提高交易确认的速度和安全度。

5、汇丰银行区块链实时支付项目

汇丰银行启动基于现有的概念验证(PoC)项目的若干试点项目,努力转向实时区块链交易。预计该项目将于2019年初正式上线。

6、Circle“零手续费” 跨境支付服务

2017年6月,Circle宣布为美国、英国及大部分欧洲国家的用户提供零手续费的跨境交易服务。Circle使用了比特币底层技术区块链,具体实现路径是,用户在手机端将本地货币转账到境外,Circle Pay将初始货币转换为比特币,通过区块链转至收款人的比特币地址,收款人可以选择接收比特币,也可以直接提取当地货币。在利用数字货币解决跨境支付问题上,Circle进行了重要尝试,通过数字货币作为中介,实现了便捷转账。

7、易付链

易付链是一家区块链支付解决方案提供商,基于以太坊智能合约实现,可支持所有符合以太坊ERC20标准代币的交易,具有即时到账、隐私保护等特点。使用易付链的参与者在互相转账时,不需要通过以太坊主链交易确认,而是通过参与者之间创建支付通道在链下完成。

(二)主要框架及流程

区块链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将原有像接力赛一样逐个节点确认传递的汇款模式(图2、图3),改变为业务节点实时同步并行确认的模式(图4)。

如图4所示,若支付行为发生在同一机构联盟内,如均在区块链平台A中,整个流程大为简化,买卖双方直接点对点交易。

若支付行为发生在不同机构联盟之间,如买方发生在区块链平台A中、卖方发生在区块链平台B中,则需经过融合中转站实现跨区块链平台支付。

在此过程中,交易时间为区块链平台A、融合中转站、区块链平台B交易处理及共识确认时间。

买卖双方通过融合中转站进行点对点支付,双方通过各自开户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所在的区块链平台能够直接交易,无需通过多个机构、多个金融信息系统进行清算,在区块链平台上,交易完成的同时资金流转移也完成。

(三)效果

以跨境支付业务为例。区块链与跨境支付融合后,主要变化为:第一,区块链点对点模式下,不再依赖于传统的中介提供信用证明和记账服务,任何金融机构均能利用自身网络接入系统,实现收付款方之间点对点的信息传输;

第二,区块链中所有节点共享账簿,节点间点对点的交易通过共识机制确认,并将结果广播到所有节点,不再需要交易双方建立层级账户代理关系,实现点对点价值传输;

第三,区块链网络分布式的系统架构不存在中心节点,网络上的每个节点在遵循必要协议的基础上自发进行交易和记账,确保稳定性、可靠性和业务连续性;

第四,区块链中时间戳可确保所有的交易活动都可被追踪和查询到,实现跨境交易的可追溯性;

第五,区块链中业务的办理需要按照KYC规则对客户身份进行审核,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限定价值传输的条件,提高交易的自动化程度。

采用区块链后,不再依靠处于中心位置的系统(如SWIFT)负责资金清算及交易信息存储,而可基于共识机制对价值直接进行转移,这个共识机制不需要进行任何信任协调。

机制转变的结果是,一方面,不仅节省了第三方机构庞大的服务器费用和维护费用,还能精简业务流程,降低银行和客户的业务成本;另一方面,流程的扁平化提高了跨境转账的速度,实现实时转账,而且因系统的每个节点均存储了一套完整的数据拷贝,即使多个节点受到攻击,整体系统也仍能确保安全。

四、区块链与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产品具有参与主体多、交易结构复杂、操作环节多、数据传递链条长、后续管理事项多等特征,传统的业务模式在业务流程和数据处理上存在诸多局限性:一是基础资产真实性水平较低;二是各参与方之间数据流转效率不高;三是存续期信息透明度和时效性有限;四是交易流程复杂,账目难以统一。

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可以保证基础资产数据真实性,帮助融资人实现资产保真,从而增加投资者信心,并降低融资成本。同时,各家机构间信息和资金通过分布式账本和共识机制保持实时同步,有效解决了机构间费时费力的对账清算问题。

区块链技术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的应用,为资金方了解底层资产,中介机构实时掌握资产违约风险以及监管层有效监控金融杠杆、提前防范系统性风险,都提供了便利。

(一)主要产品及项目

1、佰仟-百度-华能信托私募ABS

2017年5月,佰仟携手百度、华能信托等合作方联合发行国内首单由区块链支持的ABS,发行规模为4.24亿元。此项目为个人消费汽车租赁债权私募ABS。在本单ABS 中,区块链实现对基础资产形成、交易、存续期管理、现金归集等全流程进行实时监督,解决了底层资产质量真实性的问题。

2、百度-长安新生-天风ABS

2017年9月,百度-长安新生-天风2017年第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发行规模为4亿元,底层资产为汽车贷款,该产品是国内首单基于区块链的交易所ABS。在本单ABS

中,区块链作为底层数据存储和引证技术引入,使项目中联盟链上的各机构(百度金融、资产生成方、信托、券商、评级、律所等)在交易过程中共同维护一套交易账本数据,实时掌握、验证账本内容。

3、德邦证券-浙商银行池融2号ABS

2017年12月,德邦证券-浙商银行池融2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上交所发行,发行规模为3.36亿元,底层资产为贸易融资,该产品是首单区块链贸易融资ABS。在本单ABS中,区块链的作用是,通过追踪企业贸易流程、匹配发票和采购订单,来核对交易、录入系统并开放给所有参与方,以及通过自动化流程降低、消除诈骗活动的可能性。

4、京东金融-华泰资管19号京东白条应收账款债权ABS

2018年6月,京东金融-华泰资管19号京东白条应收账款债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深交所发行,发行规模为5亿元,底层资产为京东白条应收账款。在本单ABS中,京东ABS云运用区块链底层技术,建立多方独立部署的联盟链,在基础资产层面实现数据保真、防篡改,并引入校检机制与自动化的流程管理。

5、博时资本-第1车贷汽车金融ABS

2018年7月,博时资本—第1车贷汽车金融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上交所发行,发行规模为2亿元,底层资产为汽车供应链金融资产。在本单ABS中,智能风控系统将底层资产信息整合进区块链账本中,提供公开透明的资产信息存储和协作服务。在存续期内将不断变化的底层资产信息记录于链上,保证资产池状态完整、可追溯。

6、浙商链融2018年度第一期企业应收账款ABN

2018年8月,浙商链融2018年度第一期企业应收账款资产支持票据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发行规模为4.57亿元,底层资产为企业在浙商银行应收款链平台上签发及承兑的应收账款。这是银行间市场首单应用区块链,直接以企业应收账款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浙商银行基于区块链研发了应收款链平台,利用其分布式记账、智能合约和不可篡改的特性,把企业的应收、应付账款转化为支付结算和融资工具。企业在应收款链平台上签发及承兑的应收账款,既可以作为购买商品或劳务等的交易对价支付给平台的其他用户,也可以通过转让或质押来获取资金。

7、交盈2018年第一期个人住房抵押贷款RMBS

2018年9月,交盈2018年第一期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发行规模为93.14亿元,底层资产为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此单项目是市场首单基于区块链的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通过交行自主研发的区块链资产证券化平台“聚财链”,资产证券化项目信息与资产信息实现双上链,各参与方在链上完成资产筛选、尽职调查、现金流测算

等业务操作,降低操作风险,缩短发行周期,提高发行效率,实现了基础资产快速共享与流转,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基础资产的真实性与披露的有效性。

(二)主要框架及流程

利用区块链将ABS业务流程化、电子化、标准化,让市场上众多的资产证券化项目透明清晰地呈现,从而迅速对接资产或资金,降低资产证券化操作门槛,有效控制运作成本。区块链应用于ABS的全流程如图5所示。

在图5所示的解决方案中,基于囊括所有参与方的联盟链,将各参与方接入共识节点,赋予数据权限。区块链数据库覆盖了整个资产证券化的六个阶段:从前期的资产池数据、风险评级,到发行准备期的产品设计发行,再到发行中的投资人注册登记环节的链上数据获取与上传,最终到后期对基础资产的现金流进行全面的实时动态监控。在各阶段、环节中,参与方与数据库紧密结合。

(三)效果

引入区块链后,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效率、成本、信任、监管四个方面得到优化。

一是效率提升。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在各交易方间达成业务信息共识,流程清晰化,提高交易方之间的协同效率。

二是成本降低。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提供完整可触摸数据,打破“数据孤岛”。对融资方而言,有助于降低操作及合规成本;对投资方而言,动态实时的信息验证渠道能提升投资者信心,减少沟通成本。

三是信任建立。在资产包形成阶段,通过对信贷历史表现、资产违约情况、多头借贷等数据进行分析,精细化地对每笔资产进行风险评分,实时更新上链,达到优化资产增信效果。对资产穿透式的管理,可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不可篡改、可溯源的技术特点大大降低信用风险、定价风险。

四是监管便捷。穿透资产信息同样有利于监管穿透、实时监控,降低监管难度。

五、区块链与票据

票据是一种重要的金融产品,它具备支付和融资双重功能,具有价值高、承载银行信用或商业信用等特点。票据一经开立,其票面金额、日期等重要信息不得更改。票据还具备流通属性,在生命周期内可进行承兑、背书、贴现、转贴现、托收等交易,交易行为一旦完成就不可被撤销。

票据在流通上有两个特点:一是,票据流通主要发生在银行承兑汇票领域,商业承兑汇票的数量和流通量都较少;二是,由各银行独立对票据业务进行授信和风险控制,单个银行的风控结果可能会影响到票据市场交易链条上的其他参与者。

票据的特点决定了其票面信息和交易信息必须具备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区块链通过密码学提供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的特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票据交易的这些需求,从而有助于在技术层面上防控票据业务风险。

此外,区块链的其他技术特性也可能为票据业务带来新的机遇。比如,在隐私保护上,当前金融机构间主要通过信息隔离保护参与者隐私,而区块链则通过隐私保护算法保护隐私,这提供了一种隐私保护的新思路。可见,区块链特点在票据领域某些关键业务场景下显示出良好的适用性,从而使得区块链在票据业务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

(一)主要产品及项目

1、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

由上海票交所和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牵头,结合区块链打造的一个全新的票据交易系统。该系统于2018年1月25日投入生产环境并成功运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和杭州银行在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顺利完成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票据签发、承兑、贴现和转贴现业务。

2、贵阳银行区块链票链

区块链票链是基于中小微企业客户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为持票人提供不限金额、不限期限、快速安全融资服务的新型互联网票据融资产品。区块链票链的特点包括:采取互联网运营模式,线上处理,高效便捷,资金最迟T+1到账;交易信息不可篡改,全程可追溯;由银行验票保管,银行网点严控操作风险,安全可靠;由平台集中处理,降低运营费用,节约企业融资成本;服务遍布全国,中小微客户随时随地享受融资服务。

(二)主要框架及流程

1、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

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使用SDC(Smart Draft Chain,数金链)区块链技术,借助同态加密、零知识证明等密码学算法进行隐私保护,通过实用拜占庭容错协议(PBFT)创建共识,采用看穿机制提供数据监测。

系统包含票交所、银行、企业和监控四个子系统:票交所子系统负责对区块链进行管理及对数字票据业务进行监测;银行子系统具有数字票据的承兑签收、贴现签收、转贴现、托收清偿等业务功能;企业子系统具有数字票据的出票、承兑、背书、贴现、提示付款等业务功能;监控子系统实时监控区块链状态和业务发生情况。

2、贵阳银行区块链票链

企业的票据通过节点银行进入平台票据池并被写入区块链中,通过区块链技术,所有加入平台的银行机构都可以共享该票据信息。任何对该票据融资需求感兴趣的机构都可以在区块链中公开进行交易,由此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由企业客户、中小城商农商银行、通道机构(基金和券商)、交易场所、投资人组成的场外票据市场。

(三)效果

区块链的应用,使电子票据成为一种更安全、更智能、更便捷、更具前景的票据形态。

第一,实现票据价值传递的去中介化。票据在传递中一直需要隐藏的“第三方”角色来确保交易双方的安全可靠。采用区块链后,既不需要第三方对交易双方价值传递的信息进行监督和验证,也不需要特定的实物作为连接双方信任的证明,实现了价值在点对点之间的“无形”传递。另外,在票据交易中,票据中介利用信息差撮合的职能也将被消除。

第二,提升运作效率。首先,区块链不需要中心化的服务器,不需要通过“需求-代码-测试-投产-验证” 等多个环节的时间跨度,对依赖系统来办理业务的票据体系是重大优势。其次,区块链可改变票据市场的组织结构、管理体系和行政干预,使决策更加简单、直接和有效,提高整个市场的运作效率。

第三,改变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结构。ECDS是典型的中心化模式,所有的票据承兑、交易、托收等环节都需要通过ECDS系统提供数据通道。采用区块链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结构,改变了现有的系统存储和传输结构,建立起更加安全的“多中心” 模式,更可通过时间戳完整反映票据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具有可溯源的特性。

第四,有效防范票据市场风险。一方面,纸票中“一票多卖”、电票中“打款背书不同步” 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区块链由于具有时间戳及全网公开的特性,使得票据一旦交易,将不会存在赖账现象。

另一方面,在电票系统中,由于中心化运行,一旦中心服务器出现问题,整个市场将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而企业网银的接入也把风险转嫁到银行身上,整个风险的链条被拉长。区块链中的分布式高容错性和非对称加密算法,使得人为操作风险几乎为零。

第五,规范市场秩序,降低监管成本。现行监管多采用现场审核的方式,缺乏全流程的快速审查、调阅手段。采用区块链后,一是,智能合约可编程的特点,使得通过编辑一段程序,便可对票据价值施加限定,对流转方向进行控制,有助于形成统一的市场规则;二是,区块链上的时间戳,使得监管的调阅成本大大降低,为监管提供了可信任的追溯途径。

六、区块链与其他业务

(一)区块链与征信

1、代表性案例:百行征信、公信宝数据交易所

在传统征信业务中,数据共享受限、隐私信息保护不力、数据权属不清等问题较为严峻。区块链通过分布式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与加密算法等技术,屏蔽了底层复杂的连接建立机制,通过上层的对等直联、安全通信和匿名保护,在有效保护数据隐私的基础上,实现有限度、可管控的信用数据共享和验证,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促成信用数据的汇聚沉淀,从而以低成本建立共识信任。

区块链在征信业务中的应用,以百行征信和公信宝数据交易所为代表。百行征信是在人民银行主导下于2018年成立的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央行作为征信业务的主导机构以“百行征信+人民银行征信中心” 为基础,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许可制联盟链,使加入联盟链的征信机构共享征信摘要信息,并在各自的节点加密存储各自的数据,只有得到用户的授权后方可访问用户的征信数据。

公信宝数据交易所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它能帮助数据买家和卖家实现高效的点对点数据交易。

2、具体应用方式

区块链应用于征信业主要基于两种模式:一是“从线上到线下” 的共建共享平台模式,即建立一个以区块链为底层架构的新型开放式数据库,以此创建一种新的信用生态,实现生态内信息共建共享,树立新型征信理念;二是“从线下到线上” 的数据交换平台模式,即从线下已有数据库出发,利用区块链将数据库进行连接,实现数据分享,克服“数据孤岛”问题。

(1)共建共享平台模式

以百行征信为代表。该模式利用区块链打造去中心化的信用履约和违约记录查询平台,营造共享共建式信用数据平台。个人资产、交易行为、信用使用记录、履约违约等数据将以加密的形式,按照时间顺序生成永久、不可逆、不可修改的记录,并广播到所有成员各自节点上,从而形成有效的、不可抵赖的用户个人信用凭证。成员伙伴可使用并分享不可篡改的、不可抵赖的、公开透明的用户信用数据;同时,不再需要第三方的信用背书,可直接利用区块链中的真实信用数据进行各项信用支付交易。

(2)数据交换平台模式

以公信宝数据交易所为代表。各参与方自主维护原始数据库,仅把少量摘要信息利用区块链技术提交到第三方数据交换平台保存,查询方可以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向原始数据提供方转发查询申请,从而达到既可查询外部海量数据,又不泄漏自身核心商业数据的双赢目的,进而打破现有技术框架下无法解决的“信息孤岛”问题。同时,由于区块链技术固有的不可篡改特性,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框架下的数据可信性问题。

(二)区块链与风险管理

1、代表性领域: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

由于中小企业存在规模小、领导人作用过分突出、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可持续经营能力不稳定等问题,金融机构无法有效衡量企业真实的偿债能力,也难以保障贷款如期偿还。区块链的使用,可帮助金融机构在贷前对企业财务信息实现自动化审计、在贷后对企业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从而帮助金融机构进行风险管理。

(1)在贷前对企业财务信息实现自动化审计。区块链以其分布式总账特点,可记录中小企业的每一笔交易,并能记录其来源、去处以及原始依据,提高了企业记账过程的透明性,使得金融机构在企业贷前的审计进程更快速、更低耗,实现计算机自动化审计,降低审计成本。

(2)在贷后对企业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区块链上信息无法被篡改、撤销和伪造,使得区块链上数据是真实可信且终身有效的。同时,任何一个新区块的加入均会被同步拷贝到所有区块中,以保证信息的同步性。因此,借助区块链,金融机构可随时发现企业的异常经营行为,对其经营行为进行实时监控,例如实时关注企业的公安违法信息、法院执行信息、行业新闻等负面信息,实现事前预警,提前防范风险。

2、具体应用方式

(1)数据流转层面。在区块链平台上,数据在不同实体间流转的整个过程是完全共享的,交易明细清单及其查询、追溯都非常清楚。因此,区块链可提供金融数据追溯路径,能有效破解数据确权难题,保证金融数据流通的合规。

(2)数据质量层面。风险管理信息通常来自于一些交易信息,但是交易层面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造假使得数据的“噪声”非常高,而区块链的共识验证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这种“噪声”。

(3)数据安全性层面。区块链的特征主要有分布式、共识、加密,其中1/3是加密技术,多种加密技术保障数据在使用中的安全和隐私。同时,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可给出数据使用的具体条款,并据此监督数据的使用。

七、前景展望

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资产证券化、票据、征信及风险管理等领域中的应用开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通过解决信息不对称、中介机构的中心化以及“信息孤岛”等问题,区块链可大大提高传统金融业务的广度、深度及效率,并因信息及成本问题的解决,在传统金融业务的内部或边际上,开始出现一些新的业务类别。可以说,区块链正在深刻地影响着金融业务的演化。

当然,区块链在金融业务中要得到更好、更快地应用,还须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最佳应用场景的探索。区块链本身只是一项技术,其作用的充分发挥,还依赖于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但因诸如“如何确保上链之前的数据是真实的、准确的”等技术性问题仍待妥善解决,目前区块链还只是更多适用于跨机构业务合作以及数据共享的业务场景。

此外,区块链的技术特点是否适用于所有场景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区块链的优势之一是去中心化,但并非所有的业务场景均一定需要去中心化,实际上,去中心化与中心化各有适用场景,不存在优劣之分。

完全的去中心化和完全的中心化场景都不多见。很多区块链项目从去中心化的宗旨出发,但后期或多或少引入了中心化成分,否则就无法落地。比如,区块链外信息写入区块链内,往往可能需要一个可信任的中心化机构,这意味着,完全的去中心化是不可能的。

区块链的另一优势是匿名化,但这反而会增加金融交易中反洗钱(AML)和“了解你的客户”(KYC))的实施难度。

第二,统一行业标准的建立。区块链技术在系统稳定性、应用安全性等方面尚不成熟,还未形成业界广泛认可的通用标准。比如,是否需要考虑采用硬件加密方式进行信息加固,如何有效管控智能合约的安全漏洞风险,如何提供有效的数据检索及分析技术等。此外,从监管层面看,包括标准化语言、统一的开发平台、运作环境与数据交换等在内的监管标准,在整个社会尚未形成统一认知。

第三,区块链主导权的分配。不同业务领域的核心企业均希望控制相应区块链创新的底层平台的主导权,以便维护自身商业利益。如果主导权无法得到合理分配,不仅难以形成统

一的发展路线,实现规模化发展,也会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同时更会带来某种程度上的技术垄断、信息数据垄断。这些问题都将制约区块链应用的普及和良性拓展。

第四,区块链系统效率的保障。区块链能否大规模应用,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规模与效率的问题。在链上节点数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计算力不足将成为区块链发展的瓶颈。不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区块链就只能局限在低频应用中,无法快速普及到真实世界里的大量商用场景。

声明:本文由入驻电子说专栏的作者撰写或者网上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如有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侵权投诉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问题研究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问题研究 作者:郭晨袁井香 来源:《北方经济》 2020年第6期 郭晨袁井香 摘要:区块链已是全球关注的热点前沿技术,金融正日益成为区块链技术应用探索的重 点领域,区块链和金融相融合为金融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契机。当前区块链技术已经在支付结算、供应链融资、银行业务、证券保险等多种金融场景中实现应用。本文就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 用进行相关介绍,通过分析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中面临的风险挑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区块链金融监管 2019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区 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 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 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习总书记的讲话提纲挈领地指出了区块链发展方向,就是 要深入推动区块链在金融、监管及民生领域的重点应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 成本、提高协同效率。区块链已是全球关注的热点前沿技术,金融日益成为区块链技术应用探 索的重点领域。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对提高我国金融业的整体实力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区块链的本质和特征 关于区块链的定义,已经有很多学术论文或标准组织给出过解释,一般认为区块链是分布 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通俗来讲,区 块链就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这种分布式账本的好处是买家和卖家可直接交易,不需要任何中介。大家都有备份,任何人都不能篡改、不能抵赖。 与以往的技术相比,区块链最核心特点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自治”。区块链是真正意 义上的分布式(点对点)网络,不需要任何所谓的中心节点。区块链上的每一个节点都各自独 立地记录网络信息,按照自己的策略进行各种网络操作。二是“可信”。区块链的共识机制保 证网络中所有节点的信息是真实、可靠且同步的,任何试图篡改信息的做法都不能得逞。此外,区块链还有开放性和匿名性等特点,既保证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严格加密,但系统本身又是 开放的,区块链中公有数据通过公开的接口对所有人公开,保证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 二、区块链与金融领域的融合 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驱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效率及安全性不断提升。但现代 金融体系依然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一是信息不对称问题,在金融体系中,融资双方信息共享、交换过程中始终要解决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二是效率和成本问题,传统金融交易体系 中交易需要支付手续费或利息,特别是跨境交易中,结算的时间较长,还存在潜在汇率变动带 来的成本损失;三是安全性问题,金融环境多变和金融多方人为参与、环节众多的特点决定了 潜在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四是信任机制的建立问题,金融交易双方需要交易记录不断累计信用,始终存在欺诈、违约等信用风险。 区块链作为金融科技发展的一种底层技术,依靠其分布式记账性质和共享机制形式,叠加 其交易安全可追溯、数据保全不可篡改的特点,具有解决金融领域长期问题的天然绝对优势。 区块链和金融的融合发展,一方面来自金融机构自身探索解决金融领域长期顽疾的强烈意愿, 金融机构需要新的技术提高数据安全、降低运营成本以应对金融业整体面临的全球经济放缓的

区块链金融应用10个场景

1:资产证券化 ◎当前,我国资产证券化特别是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但同时也面临着资产现金流管理有待完善、底层资产监管透明性和效率亟待提高、资产交易结算效率低下、增信环节成本高昂等问题。 ◎区块链技术能够改善资产证券化的现金流管理,提高金融资产的出售结算效率,增强证券交易的透明度,降低增信环节的转移成本,同时有利于监管机构实现穿透式监管。 ◎国内已有企业在车贷资产证券化的区块链应用进行了具体实践,能够实现资产池统计、切割、结构化设计、存续期管理等功能系统的全流程线上化,不仅使资金方能穿透地了解底层基础资产,而且提升了整个交易流程的效率,有效降低了各方成本。 一、资产证券化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我国监管部门推出资产证券化(以下简称“ABS”)备案制后,国内ABS发行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在监管环境不断变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ABS 特别是消费金融ABS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一)ABS行业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 2017年来,受监管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影响,债券市场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市场下滑明显,然而ABS发行量却实现了逆势增长。Wind数据显示,2017年,ABS共发行产品644单,同比增长31.7%;发行规模高达14346.59亿元,同比增长63.71%。 同时,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ABS行业的发展规模和体量还有较大发展空间。2017年我国ABS市场存量为1.8万亿,占信用债比例为9.82%,而在美国这一比例为31%。 (二)资管新规带来的政策红利 在近期发布的央行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中,要求资管产品投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应当符合相关限额管理、风险准备金要求、流动性管理等监管标准,但明确提出ABS产品不受该规定约束,ABS产品将对非标准化产品产生替代。在“非标转标”大势所趋的情况下,资产证券化成为转标过程中的重要途径,这将为做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技术是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借助数学算法生成一种有序账本,并由所有参与用户共同维护的可靠数据库技术。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受到了风投基金的竞相追捧,各国金融机构也相继助力研究开拓新技术的应用市场。今年初,由人民银行推动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测试成功,标志着人民银行率先启动了对区块链技术在货币发行中实际应用的探索。 一、金融领域存在若干问题亟待完善 目前,我国金融运行整体平稳、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受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业务创新等因素的影响,金融领域仍存在若干问题有待优化与完善。在支付领域,我国的核心支付清算系统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大小额支付等支付清算系统、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金融市场及第三方服务组织支付清算系统等。在完成一笔跨行支付清算业 务的过程中,资金数据流要经历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上下账、人民银行跨行清算轧差等繁琐的中间环节,其间产生的跨行费用、大额交易延时等容易造成支付清算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还可能存在系统故障风险和少数权责边界模糊的争议隐患。在征信领域,我国个人和企业的信用数据主要来源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金融信用数据。商业银行在办理信贷业务时,经客户授权从征信系统获取信用信息数据,权威性较高。但目前这种数据集中化管理的信用体系,并未实现与互联网金融数据平台等资源信息的共享,适用范围有限,难以有效解决信用信息不对称等难题。相对于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数据平台,征信数据来源覆盖面小、信息不全,有助于判断主体授信能力的水、电、煤气、通信等非金融信息尚未纳入征信系统范畴。在反洗钱领域,我国相关制度法规和技术手段还有待完善。如客户信息中除了身份证号码及电话号码以外,其他信息的真实性难以考证。客户通过网上银

区块链在金融业中的应用

区块链在金融业中的应用 作为金融科技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创新,区块链被视为构建未来互联网业态的核心关键技术,可实现互联网从信息互联到价值互联的升级。事实上,区块链是一个采用共识机制、去中心化、分布式的共享账本或数据库,通过密码学加密技术,保证这一账本或数据库的全网公开、透明的一致性,其分布式组网方式以及加密不可撤回及篡改的特性,保证了加密信息可以用点对点的方式,安全、保密地进行快捷传输和交易。尽管目前区块链技术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作为去中心化记账平台的核心技术,区块链被认为在金融、征信、教学、医疗、物联网、经济贸易、智能设备等众多领域都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区块链基础架构及关键技术 区块链是基于密码学原理而不是基于信用,使得互联网上任何达成一致的交易双方直接支付,从而不需要第三方信用中介机构的参与。本质上,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账本,一种通过去中心化、去信任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 (一)区块链的基础架构和模式。区块链系统由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组成,包含了从底层数据结构到共识机制到顶层应用协议的众多内容。其中,数据层封装了底层数据区块以及相关的数据加密和时间戳等技术;网络层则包括分布式组网机制、数据传播机制和数据验证机制等;共识层主要封装网络节点的各类共识算法;激励层将经济因素集成到区块链技术体系中来,主要包括经济激励的发行机制和分配机制等;合约层主要封装各类脚本、算法和智能合约,是区块链可编程特性的基础;应用层则封装了区块链的各种应用场景和案例。区块链系统每层分别完成一项核心功能,各层之间互相配合,实现一个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可以说,区块链技术最具代表性的创新点即为基于时间戳的链式区块结构、分布式节点的共识机制、基于共识算力的经济激励和灵活可编程的智能合约。 按参与对象范围的不同,区块链可粗略区分为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划分的标准不是参与节点的多少,而是整个系统中记账节点的门槛和记账权的分散度。 (二)区块链的核心和关键技术。1.共识机制。机器共识机制即区块链节点就区块信息达成全网一致共识的机制,是区块链的核心理论和技术。FLP不可能定理已经证明,在存在故障进程的异步系统中不存在有限时间内达成“共识”理论解。这也意味着,理论上,在存在“女巫”节点的异步网络环境中,不可能在有限时间内有达成一致共识的精确算法,因而必须寻找其可行的“工程解”,而目前出现的在特定环境中的各类共识机制就是求解“工程解”具体算法。区块链常用的共识机制主要包括:PoW(Proof of Work,工作量证明)、PoS(Proof of Stake,权益证明)、DPoS(Delegate Proof of Stake,股份授权证明)等。

区块链技术在国内外金融行业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在国内外金融行 业的应用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区块链技术在国内外金融行业的应用概要: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个体间的信息交换越来越紧密,然而伴随而来的是巨大的信任鸿沟。目前现有的主流数据库架构都是私密且中心化的,在此架构下交易双方的数据孤立,需要引入第三方中介保证交易的真实性,然而这也带来了交易效率的下降和操作风险的上升。作为新兴的数据共享机制,区块链技术有可能成为下一代信息交互的底层架构,通过分布式技术实现算法背书、全球互信这一巨大进步,全面提升资产交易效率和安全等级。作者 | 区块链铅笔创始人龚鸣 来源 | 智信资产管理研究院《资管高层决策参考》 一、区块链的本质:构建可信任的数据共享机制 (一)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记账理念,帮助解决信用中介问题区块链是一种技术解决方案思想的统称,并不是某种特定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基于密码学技术设计的共识机制方式,在对等网络中多个节点共同维护一个持续增长的、由时间戳和有序记录数据块所构建的链式列表账本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也称之为分布式账本技术(DLT,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该技术方案可以让任意多个节点接入系统,把一段时间内系统中各个节点的全部信息交流数据,通过密码学算法记录到一个数据块(block)中,并且生成该数据块的指纹用于链接(chain)下个数据块,信息校验时通过系统的所有参与节点共同认定记录是否为真。

通俗来讲,我们可以把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库想象成一个账本:比如支付宝就是典型的账本,任何数据的改变就是记账。这个账本记录了A有多少钱,B有多少钱,A支付给B多少钱等等。区块链系统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参与记账,系统会在一段时间内,可能选择十秒钟,也可能十分钟,选出这段时间内记账最快最好的人,由这个人来记账,他会把这段时间数据库的变化和账本的变化记录在一个区块中。 我们可以把这个区块想象成一页纸,系统在确认记录正确后,然后把这张纸发给整个系统里面其他所有人。这样周而复始,在下一个时间段系统会寻找下一个记账又快又好的人,而系统中的其他所有人都会获得整个账本的副本。这也就意味着系统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一模一样的账本,这种技术,我们就称之为区块链技术(Blockchain),也称为分布式账本技术。 区块链诞生的重要意义在于解决了信息共享的信用问题。传统的共享有两大弊端:一是能够共享出来的信息量有限(因为对自己重要的都会掖着藏着),二是共享范围很小(一般都是熟人之间)。传统的共享适合小范围的熟人之间,但这种共享不能满足大量业务开展需求。于是需要借助权威的第三方(比如交易中心),利用权威性,让各方都放心在交易中心开户、支付清算、登记结算等等数据都在中心,却也带来了交易效率的下降和操作风险的上升。

最新区块链在30个领域的应用及案例整理

区块链在30个领域的应?及案例  当前,国内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迅速,日益受到各行各业的高度关注,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有关区块链的政策指导意见及通知文 件。据统计,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贵州、湖南、山东、福建等全国近三十个省市地区发布政策指导信息,开展区块链产业链布局。  在国家、各部委以及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众多企业的共同 参与下,我国区块链技术创新持续活跃,区块链企业不断涌现,研发了一大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产品和新应用,产业场景纷纷实现落地,逐步从金融领域延伸到实体领域,包括政务数据共享、征信、医疗、教育、电子信息存证、版权管理和交易、产品溯源、数字资 产交易、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等领域,正在迅速成为驱 动各行业技术产品创新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产业应用的实际效果愈发明显。  1.征信+区块链  中国的征信行业未来市场规模将达千亿级,征信市场空间巨 大,但目前整个行业征信数据形成孤岛,信息不能共享,无法产生更大的价值。同时,征信机构与用户信息不对称,正规市场化数据采集渠道有限,数据源争夺战耗费大量成本,数据隐私保护问题突出,传统技术架构难以满足新要求等。

在目前的征信机构中,无论资本市场信用评估机构、商业市场评估机构还是个人消费市场评估机构都需要进行数据的安全共享, 同时需要降低金融风险和数据获取成本,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安全发展。通过技术手段有效解决数据共享和存储的面临的问题,更加清楚的了解用户画像有助于判断和决策,减少风险和降低成本,促进信息共享。以征信行业突出的黑名单共享业务场景作为例,在跨领域、跨行业、跨机构的环境下,用传统的技术实现黑名单共享实现 难度大且成本高,很难实现多方互信。同时,传统中心化的技术实 现共享黑名单还存在信息容易被篡改、且数据无法追溯,共享信息的真实性无法保证。传统技术实现共享黑名单很难做到数据在各个 机构间准实时同步,存在数据一致性和实时性的问题。  在征信领域,区块链的数据不可篡改、全流程可追溯、时间戳、非对称加密等技术特点,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若干痛点问题。 利用区块链技术对接各个联盟机构黑名单业务系统建立联盟机构 黑名单存证平台,将分散在各个征信机构间的黑名单数据整合在一 起,实现征信数据的跨区域、跨机构共享,打造征信数据价值利用 新生态。这种方案带来的好处是成本低,对现有系统改造小、平台布设成本低;数据可追溯,黑名单数据所有机构共享;数据实时同步,黑名单数据更新时效高,数据可用性高;通用性强,系统提供 通用的服务,可以对接各种银行和征信机构的应用系统。  相关的应用案例目前还不多,主要有如下案例:  深交所针对区域性股权市场中介机构信息无法共享的需求痛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d3485070.html,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分析 作者:杨树峻 来源:《今日财富》2019年第14期 一、区块链技术的概念 什么是区块链技术?简而言之,我们可以理解区块链是一个数据库存储系统,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以协调旳方式运行。它与传统旳数据库操作不同,它旳读写权限由公司或集中式手(集中式功能)块控制。区块链的特性是海纳百川,只要有能力独自设置服务器就可以参与到区域链中来,所以区块链的领域就一下辐射全球,来自世界各地大型企业的金融公司都将自己的服务器与区块链相连接,成为了庞大数据库中的重要节点,星罗棋布的服务器为数据储存提供了相当足的底气,而加入区块链网络中就意味着服务器与服务器之间处于相同的地位,需要进到相同的义务。这个权限和义务也有很多遵守要点,互相分配、权力的分化下放、共同维持区域链等等。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处于服务器中的人们都可以进行某種程度上的资源共享,可以读取和写入系统中旳任何节点。然后,在区域制度的调节在,人们互相协商妥协,让所有的服务器节点同步转化共享,知道和区域链网络数据相同位置。银行是当代金融体系“集中化”旳典型例子。银行可以通过将自己手中的权利通过下放、外包、分化的手段,大大降低了区域链银行在运营中的成本。具体来说,银行与银行之间通过区域链的共享,建立起信任的合作机制,省出了中间环节的运营,节省了大额的费用。当然,区块链网络不仅只有这种作用,它还可以加快资金运行过程的效率,分配、核算都是服务的对象,存在于金融机构中中间环节最终消失的无声无息,使得跨境支付结算交易以对等方式快速自由地完成。同时还提供24/7付款、实 时付款,可以轻松取现现金,资金流动的透明,让银行系统间的操作风险大幅减少,区块链网络就是这么的神奇。 二、区块链对证券业的影响 区块链也可以在证券业进行应用,首先,在通过客户和证券公司进行智能化的匹配,用智能合约的方式实现买卖双方的合作。在区块链的系统下,买卖双方能够像面对面及交易一样,实现资金的结算、清算。而且,区块链拥有无法伪造的有优点,这样就保证了交易信息的不可篡改,安全系数也大大增强。 ; 这也是为了确保证券公司在发布和导入交易信息和信息方面旳严谨性和准确性。国家和政府也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定,减少对证券行业的遵守,在监督的过程中只需要对证券的交易进行检查和声明,就能够完成一笔交易,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这将大大减少相关工作量。因此,证券业不需要投资银行承销,真正旳点对点交易意味着黑箱操作和证券交易内幕交易将会得到大大减少。NasdaqLinq是一个基于区块链旳资产交易管理平台。 三、区块链对金融产品的影响

区块链技术在P2P行业中的应用

https://www.360docs.net/doc/9d3485070.html, 区块链技术在P2P行业中的应用 从2010年至今,区块链技术获得了超乎寻常的关注。 区块链一词首先起源于中本聪和比特币,目的在于解决网络别匿名点对点的交易时的信任问题。 更广义的范畴,区块链是分布式账本的一种,准确的说,是一个具有全网共识的基础账本的分布式账本。 2018年,区块链因为徐小平的一则信息,再次大火。 那么究竟什么是区块链呢? 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方式。 和其他技术相比,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数据加密、分布式存储、多个实体共同维护啊同一套数据、以及预设机制使实体间大成共识等鲜明特征,使得区块链天然具有重塑金融、数据安全、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的基因。

https://www.360docs.net/doc/9d3485070.html, 在互联网映射的虚拟世界里,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和共识机制能大大减少信息互通的成本,更重要的是为构建集体协作提供技术支撑。 区块链在P2P金融领域的应用 具体看,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作用主要包括三方面: 第一,支付、身份认证和资产数字化。区块链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间的对账成本及争议解决成本,从而显著提高支付业务的处理速度及效率,尤其是在跨境支付领域的作用更是明显。 第二,区块链可以实现数字化身份的安全、可靠管理,在保证客户隐私的前提下提升客户识别的效率并降低成本,这点在互联网金融的数字化证签章及电子存证领域尤其应用广泛。 第三,各类资产,如股权、债券、票据、收益凭证、仓单等均可被整合进区块链中,成 为链上数字资产,使得资产所有者无需通过各种中介机构就能直接发起交易。

【精品报告】工行-区块链金融应用发展白皮书

区块链金融应用发展 白皮书 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研究院 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 2020年4月

编写组单位: 牵头单位:中国工商银行 参与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西安纸贵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联动优势科技有限公司、无锡井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编写组成员: 马雁、何宝宏、李六旬、陈满才、魏凯、苏恒、侯志荣、秦国、赵开山、马国祥、和涛、冯博、刘朝伟、史大鹏、彭顺求、黄剑、王舒榕、刘彦平、卫晓欣、林国斌、肖凯、郑三宝、马丽忠、马啸等

前言 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将区块链技术确定为国家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为进一步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与发展,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研究院协同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牵头组织调研全球金融领域区块链发展现状,梳理金融行业区块链应用场景与案例,分析区块链的基因特性、应用价值以及其在金融领域的挑战与展望,编制了本白皮书,希望可以为银行同业以及相关领域从业者提供参考。 本白皮书主要聚焦以银行业为主的金融领域。第一章阐述了区块链的定义、应用模式及发展现状等情况。第二章重点解析了金融领域的现状痛点以及区块链对金融领域的应用价值。第三章详细梳理了区块链金融领域典型应用场景,通过解析业务痛点、提出解决方案及分享优秀应用案例供银行同业及相关机构参考。第四章研究提出区块链面临的挑战,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展望。

目录 一、区块链技术发展概述 (1) (一)区块链基本情况 (1) (二)区块链的“基因特性” (3) (三)区块链与数字货币的关系 (4) (四)区块链技术发展趋势 (5) 1.底层平台路线多样 (5) 2.开源项目蓬勃发展 (6) 3.技术标准逐步建立 (7) 4.联盟组织合作竞争 (8) 5.各国加紧政策布局 (9) 二、金融+区块链融合创新 (12) (一)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价值体现 (12) (二)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概况 (14) 1.全球区块链金融领域应用概况 (14) 2.我国区块链金融领域应用概况 (16) 三、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实践 (19) (一)供应链金融:信息共享服务普惠 (21) (二)贸易融资:融资高效风控强化 (26) (三)资金管理:数据公开流转清晰 (31) (四)支付清算:业务处理效率提升 (35) (五)数字资产:安全可信有序流通 (37) (六)延伸领域:合作生态初具雏形 (40) 四、区块链金融应用面临的挑战与前景展望 (43)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以区块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在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麦肯锡在其研报中称“区块链是继蒸汽机、电力、信息和互联网科技之后,目前最有潜力触发第五轮颠覆性革命的核心技术。” 由于在解决信息不对称、中介机构的中心化与“信息孤岛” 等问题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区块链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日新月异,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供应链金融、支付、资产证券化、票据、征信和风险管理等传统业务中。 区块链与金融业务的结合,已实现由理念向产品的跨越,并正在深刻地影响金融业务的变革。本文将对区块链在金融业务中的主要应用情况进行梳理。 一、区块链简介 根据《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的定义,狭义上,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连接数据存储区块从而形成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分布式数据库);广义上,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 区块链主要有四个技术特点,分别是去中心化(Decentraliza ti on)、去中心化信任(Trustless)、可靠数据库(Reliable Database)及集体维护(Collec TI ve M ai n te nance)。 一是去中心化。区块链由众多节点组成一个端到端(Peer to Peer)的网络,不存在中心化的设备和管理机构,任意节点停止工作都不会影响系统整体的运作。 二是去中心化信任。区块链中节点之间通过数字签名技术(公私钥)进行验证,通过联盟链构建跨企业的信任机制。采用密码学哈希算法确保信息不可篡改,采用抗抵赖、抗攻击的共识算法保证区块链数据安全性、完整性和连续性,节点之间相互无法欺骗。 三是可靠数据库。系统中每一个节点都拥有最新的完整或部分数据库备份,单个甚至多个节点对数据库的修改无法影响其他节点的备份数据,除非能控制整个区块链的网络共识机制,但这几乎不可能发生。区块链中的每一笔交易都存储在区块中并通过密码学方法与相邻两个区块串联,在确保不可篡改的同时实现追溯功能。 四是集体维护。区块链是由其中所有具有维护权限的节点共同管理的,系统中各个节点按不同角色分工参与系统的共识、交易及验证等工作。 通过引入一系列创新技术,区块链能够解决数据存储与应用中的中心化、无法共享、易伪造和篡改、无法溯源以及高成本等问题,创建了人与人、人与数据之间的取信机制。因

区块链金融应用面临十大挑战

2015年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回顾及2016年展望 区块链应用的最大挑战在于金融服务和数据服务的“模糊地带”。毫无疑问,区块链技术对金融的核心作用,是依托新的模式来确定价值、储存价值和交易价值。实际上,分布式技术最终影响的是人的“身份信息”在金融意义上的体现,即账户形态。在区块链引领从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的过渡中,这一挑战始终存在,需高度关注监管适应性、风险控制等问题。 作为比特币背后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区块链的热潮似乎已经无可阻挡。无论是积极拥抱,还是存有疑虑,人们都开始正视区块链究竟给经济金融带来怎样的冲击。 从理论上讲,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范畴,可以涵盖货币、金融、经济、社会的诸多领域,但现实中并非这么简单。本质上看,区块链技术发展仍然处于萌芽和完善阶段,亟需“呵护”和避免“捧杀”。尤其是在金融领域,其行业特殊性及我国面临的独有格局,都需要我们深刻思考一系列重大难题与挑战。 一、区块链技术能否真正“练好内功” 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随着区块链的日益火爆,人们对其解读也“五花八门”。原本坚持“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内在特质,在现实中也逐渐动摇。由此,当我们在讨论区块链技术时,可能需要跳出比特币、以太坊等典型案例的约束,更准确地描述区块链技术不变的本质内涵。 需要承认的是,作为新兴技术的区块链必然有诸多不成熟的地方,亟待自我完善和理性质疑。在金融领域,区块链的倡导与应用者,也需要从早期的“币圈”与“技术极客思维”,逐渐转向技术与金融思维的有效融合。 例如,我们可全面反思公认的区块链特点。一是透明。那么,初始规则设置是否有利于

多数人,是否有误导和信息扭曲?绝对的信息透明是否可能,会否带来信息保护难题?二是信用。从信息到信用,意味着要改造成为可交易的金融信息;基于区块链规则的“智能权责处理”,与线下资产确权如何关联;区块链线上生态的智能交易和责权约束机制,覆盖面有多大,可否脱离现有体系?三是不可篡改。据Gartner专家估计,粗略估算第三方用4亿美元,就能够改写比特币区块链账本,那么“超过全网51%的算力才能攻击”的成本难题,与真正安全之间的距离有多远?DAO事件带来的“硬分叉”争议、Krypton受攻击等,是否已经改变了区块链的特质,各种账本维护者是否有道德风险?四是低成本。账本规模会否膨胀?交易费用与能耗会否快速上升? 所有这些都需认真审视。正如:想要改变别人,先要改变自己;想要融合别人,先要健全自己。通过技术、金融、法律等跨界合作,共同寻找区块链的缺陷和不足在哪,才能使得这一革命性技术迎来更长远的生命力。 二、区块链解决的是“人与人”、“机器与机器”还是“人与机器”的价值交换 经济学家罗伯特?希勒认为:“金融系统实质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一个建立在人力基础而非电子元件基础上的系统,而且人工智能离彻底取代人类智慧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从某一方面看,希勒可能有些保守,新技术已经对传统理论带来巨大影响。例如,行为金融学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对其一个普遍性批评就是缺乏合乎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模型和实证体系。但信息、大数据和区块链带来了变化,个体行为与价值传递可能有效地被观测和甄别,这是否意味着微观金融学的假说基础真正被挑战? 金融交易的实质也是交换和处理不同节点之间的特定信息,有人认为区块链可使机器成为金融活动的主体。就技术对金融的影响来看,其路径是从“人与人”的金融,到“人机协作金融”,再到“机器之间的金融”,现实显然距离第三阶段还甚远。考虑金融活动,离不开对人的非理性行为与道德风险的关注,区块链共识规则与网络节点背后,仍隐含着人性带来的不确定性。 三、区块链带来的担忧是中心化还是去中心 应该说,金融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搜寻成本、匹配效率、交易费用、规模经济、风险

论述: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主要四类应用场景

论述: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主要四类应用场景 暴走时评:Gideon Greenspan博士是Coin Sciences 的创始人及执行总裁,在本文中,他提出来四类区块链应用实例。区块链满足了去中介化,但是却丧失了机密性。这对于区块链今后的实际使用真的那么“罪不可赦”吗?本文提到的四大用例则恰恰证明了,在某些情况中,区块链技术的机密性问题有时候其实没那么重要,并且完全不会影响区块链去中介化优势的发挥。翻译:spring_zqy Gideon Greenspan区块链实际用例可以分为四类MultiChain 发布以来快满一年了,我们已经认识到,考虑到隐私与非加密货币的话,区块链技术投入实际使用面临很多问题。 下面是目前我们了解到的情况。很多人,包括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第一看法其实是不对的。受比特币影响,我们都觉得私人区块链(或“共享式账本”)能够通过链上的代币来代替现金、股票、债券等等,直接用于金融领域大部分支付及外汇交易的结算。从技术层面看,这一点是能够操作的,那么问题到底在哪儿呢?就一个字——机密性。如果各机构都使用共享式账本,那么每个机构都能在账本上看到每项交易的情况,即使他们不会马上知道对方在现实世界的身份信息。无论从监管还是银行间竞争的商业实情来看,这个问题都很大。尽管有很多可以采取的或正在开发

中的措施来缓解这一问题,可还是没有谁能够同时实现中心化数据库的简易与高效。这种中心化数据库是由可靠的中介机构进行管理,他们能够完全控制访问权限。至少目前看来,大型金融机构宁愿将交易情况隐藏在中介数据库中,不管成本有多高。这并不是单单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得出的结论,还包含了一系列优秀的初创公司的指导。这些公司的初始目标是为银行开发共享式账本。比如,R3联盟以及数字资产现在就在研究Corda及DAML各自的“合约描述语言”。(更早的还有MLFi以及李嘉图合约)这些语言能够使金融合约以正式且明确的电脑刻度形式出现,同时还能避免出现以太坊那种通用计算的缺点。相反,区块链只是一项支持技术,用来存储或者证明加密形式的合约,并且执行基本的查重功能。合约真正的执行并不在区块链上完成,而是只能由合约对手方执行,而且可能还有其他审计人员与监管人员参与进来。短期内,这或许已经是做的最好的一点了,但是哪里还能实现授权型区块链的更广泛的运用呢?还有其他应用程序能为这个拼图添上关键的一块吗?从理论和经验来说,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从理论上说,可以找到区块链以与传统数据库之间的关键不同处,并且分析这些差异对可能的用例有的提示。而从经验上说,在我们的案例中,可以对我们现有产品的实际解决方案进行分类,从而解决上述问题。意料之中,无论是理

区块链金融场景应用

区块链金融场景应用 1.“天津口岸区块链验证试点项目” 2019 年4月,由海关总署指导,天津市商务局(口岸办)、天津海关、微观科技、深圳金融壹账通联合发布“天津口岸区块链验证试点项目”上线试运行。在此之前,在通关贸易中一直存在“效率低、成本高、融资难、服务缺、风险高、监管难”等问题,亟需建立更高效的贸易生态信任机制。该网络平台是区块链技术首次与跨境贸易各业务环节应用系统结合,构建起了国内首个区块链跨境贸易服务网络,它既能为监管部门精准监管?供助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核心企业?供更快捷的通关服务流程,为一二级供应商?供更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同时也能为金融机构打造可信任的金融服务场景,为物流企业拓展客户群,在优化贸易通关流程的同时,为贸易生态圈的各参与方提供价值,树立起智慧贸易的样板。 其中,微观科技负责此项目的海运场景区块链系统的投资、建设,开发出“TBC 区块链跨境贸易直通车”平台;深圳金融壹账通负责项目的空运场景区块链系统建设。“TBC 区块链跨境贸易直通车”于2019 年8 月 1 日通过中国海关总署的通过验收评估总结。“TBC 区块链跨境贸易直通车”是一个典型的区块链+跨境贸易区块链综合应用平台。

主要是建立规范的上链贸易数据标准,为链上贸易进行数据信息交叉比对、存证,实现商品链上确权,建立企业数字信用资产体系,打造跨境贸易全流程可信溯源体系。金融机构便可以通过区块链可信数据,对企业进行未来货权金融贷款与授信。 项目上线后,线上银行授信超亿元,线上银行放款超千万元。上链前银行对当事企业的贷款利率高达15%,贸易商通过“TBC 区块链跨境贸易直通车”上链后,可以获得银行无抵押无担保年化9%的贷款利率,直接融资成本降低达三分之一。 截至2019 年12 月底,有88 家贸易相关企业加入了TBC 区块链跨境贸易直通车,另有华夏银行、滨海农商、浙商银行、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进行授信或贷款,天津海关实现对贸易各个环节穿透式的监管。 2.中国宝武首单区块链ABS(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2019 年12 月27 日,由华宝证券作为管理人的中国宝武首单区块链ABS——“华宝证券-欧冶区块链通宝 1 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成功设立。这是中国宝武及旗下的金融科技平台公司欧冶金服,应用区块链技术,通过上交所将产业链的优质资产数字化、标准化、证券化,首次面向公开市场输出产品和服务模式。今年 1 月9 日,该专项计划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市场固定收益证券综合电子平台挂

区块链专题研究:区块链金融应用10大场景

区块链专题研究:区块链金融应用10大场景

CONTENTS目录 序 核心观点◎第一章 前言◎第二章 区块链金融应用10大场景 ◎第三章 政策建议场景1 :资产证券化 场景2 :保险 场景3 :供应链金融 场景4 :场外市场 场景5 :资产托管 场景6 :大宗商品交易 场景7 :风险信息共享机制 场景8 :贸易融资 场景9 :银团贷款 场景10:股权交易交割136 964 10182635404448525660

区块链技术有利于解决传统金融行业痛点 由于信用评估代价高昂,中介机构结算效率低下,监管方式有限等原因,传统的金融服务手段难以有效解决行业中长期存在的诸多痛点。区块链的分布式、匿名化和安全可靠等特征,可改变诸多行业的应用场景和运行规则,还将衍生出更多新模式、新业态,正在重构数字经济发展生态。 区块链在资产证券化中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能够改善资产证券化的现金流管理,提高金融资产的出售结算效率,增强证券交易的透明度,降低增信环节的转移成本,同时有利于监管机构实现穿透式监管。目前国内已经实现区块链技术在车贷资产证券化等场景的应用,对交易流程效率提升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区块链在保险行业中的应用 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渠道费用居高不下、理赔难等行业顽疾亟待解决,区块链技术能够实现分布式存储、全链共识、去中介化以及刚性信任,可助力保险行业重构信用体系实现差别定价,优化流程削减渠道成本,提高理赔效率,保障消费者权益。区块链技术可应用在保险产品设计、销售、理赔、反欺诈等多个环节。 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 传统供应链金融存在企业偿付能力难以评估,交易本身真实性难以验证,信息相互割裂、无法共享,履约风险无法有效控制等痛点,区块链技术通过共识算法解决信任问题,通过智能合约防范履约风险,从而使信任可沿供应链条有效传导,降低合作成本,提高履约效率。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的“债转平台”能够盘活应收账款,降低融资成本,有效解决传统供应链金融的痛点。

区块链技术的本质特征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qiyekejiyufazhan 1从比特币看区块链技术 当前区块链技术成为投资热点,但由于有过数字货币技术没有成功的经历,很多人对其发展前景产生担忧。 从1694年英国第一家银行诞生起,全球的金融系统一直由几家大型银行所掌握。这些银行表面上运作得都很好,但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已表现得非常脆弱。2008年发生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之后,一个外国程序员创建了比特币,并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一个公共账目,客户进行比特币交易时,所有参与人员都会知道这笔交易,比特币每天产生量非常小。由于项目营利很小,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所有参与到系统运行的计算机都会得到一定的比特币奖励。这种系统运行策略可以有效解决无国界数字货币长期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外部环境监管不到的情况下有效解决陌生人之间交易的问题。 区块链技术是为了支持比特币系统而产生,它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增强,甚至超过了比特币本身。区块链技术是在全球范围内可以同步协调运行的存储系统,所有用户的服务器都可以参与系统的运行。全世界的比特币挖掘者越来越多,它们都是数据库存储系统中的一个节点,不同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等同的。此外,区块链业务人员可以在系统的任意节点进行读写,全世界所有的节点会定期同步,保证区块链中各节点都获得相同的数据。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维护集体化、信息不可修改等特点。通过去中心化可以构建一个大家共同维护的网络,每个节点在网络中的地位是等同的,它们都记录了所有的信息,单个节点的损坏不会对系统运行造成影响。为保证网络数据的信任度,在系统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传输会被限定在一个严格的范围之内。通过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保障节点之间互相信赖,有效避免欺诈行为的产生。系统维护集体化是指系统运行需要各个节点共同维护,各个节点都可以平等参与到对系统的维护当中。信息的不可修改性是指只要被系统验证通过的信息,都具有永久储存的权利,除非有半数以上的节点 公共作用,否则该数据不会被修改,单个节点不具备修改数据的能力,这样可以保证区块链系统稳定运行。 区块链系统虽然开始于比特币,但其在各种领域中的应用不断增加。当前我国正处于三期叠加、新旧动能转换、建立数字经济时代,发展区块链产业对金融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该技术的应用来加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资金安全,让各种资金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避免发生金融违约现象、欺诈和洗钱现象。 2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1)区块链在银行中的应用。银行是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去中心化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省银行的运营成本。当一家银行与其他银行建立信任关系之后,就不用再通过中介开展各种金融活动,省去很多中介费用。此外,通过区块链可以有效加快资金的划拨、清算和结算,提高工作效率。各种第三方金融机构随着区块链的产生会不断消失,双方跨境结算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资金到账更快,安全性也得到保障。此外,通过区块链还可以有效降低银行系统的运行风险。在传统的金融系统运行过程中,往往存在比较严重的系统风险,也有人将其成视Herstatt 风险,即金融交易过程中,往往不能有效掌握对方是否进行了资金结算,而区块链技术能有效解决该问题。当前在开展各种供应业务过程中,经常存在互相不信任的现象,导致系统运行效率偏低,交易过程对各种书面文件的依赖程度比较高,整个交易流程手续繁杂、耗时较长。巴克莱银行在以色列区块链公司的协助下,实现了世界上第一笔区块链交易,这打开了全新贸易模式的大门,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缩短贸易时间,大大降低银行的监管要求,各种业务的开展也越来越规范。 (2)区块链在证券行业的应用。客户和证券公司通过区块链技术制定智能型合约,能够有效对买方和卖方进行智能组合。通过分布式数字登记系统,买卖双方可以有效完成清算和 【作者简介】李玲玲,女,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山西工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宏观金融调控。 区块链技术的本质特征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李玲玲 (山西工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区块链技术影响社会各个领域。区块链技术是信息技术和 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其一经产生,就在各种领域得到较多应用,尤其是数字货币的出现,更为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打开了巨大空间。为此,文章对区块链技术的本质特征及其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希望能在我国相关技术发展方面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关键词】区块链技术;本质特征;金融领域【中图分类号】F83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6-0177-02 177

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研究

Computer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计算机科学与应用, 2018, 8(1), 78-88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9d3485070.html,/journal/csa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9d3485070.html,/10.12677/csa.2018.81011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Blockchain in Supply Chain Finance Yuxiang Huang1, Zhihong Liang2*, Yuehua Wang3, Gehao Lu1 1School of Software,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2School of Big Data and Intelligent Engineering,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3E-Visible, Kunming Yunnan Received: Jan. 4th, 2018; accepted: Jan. 23rd, 2018; published: Jan. 30th, 2018 Abstract Blockchain is a decentralized and trusted distributed book processing technology, originated from Bitcoin. Its industry is widely regarded as a potentially disruptive technology that will reshape industry standards, change society and life, and will have a revolutionary impact on supply chain finance. On the basis of systematic exposition of the concept, key technology and operation prin-ciple of Blockchai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ain points in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urrent supply chain and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s to better solve the problems in supply chain finance such as the difficulty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financing, limited usage sce-narios of commercial bills and bank drafts, and funds risk control issues of supply-chain core en-terprise. Finally, a case study of “e-visible” platform is presented. Keywords Blockchain, Distributed Ledger, Bitcoin, Supply Chain Finance 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研究 黄宇翔1,梁志宏2*,王跃华3,陆歌皓1 1云南大学软件学院,云南昆明 2西南林业大学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云南昆明 3易见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收稿日期:2018年1月4日;录用日期:2018年1月23日;发布日期:2018年1月30日 *通讯作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