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完美版-热点关注 2ppt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测试课件第五部分 特色专题—专题二 社会热点关注——海域争夺 南海问题(17张ppt)

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中华民国恢 1946年 复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1952年 日本政府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 1959年 现 代
设立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 隶属广东省
设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 1988年 事处划归海南省管辖 2012年6 地级三沙市获准成立,三沙市政府驻在西沙永 月21日 兴岛,管理三沙岛礁及海域ຫໍສະໝຸດ ◇中越关系 中越关系的发展
秦亡后其前秦将领赵陀于前204年建立南越国并定 都于番禺
古 代
前111年,汉武帝设交趾部,分为九郡。越南第一 过 次正式被纳入中国的版图;越南也将此历史称为 程 第一次北属时期。这拉开了我国对越南长达一千 多年的兼并管辖时期
939年,越南独立;但越南仍必须定期向中国朝贡 并承认中国的宗主国地位
菲律宾参众两院2月正式通过领海基线法案,将黄岩岛和 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列为菲“所属岛屿”,该法案最后由总统 阿罗约签署后正式成为法律。
南海局势升级后,一些大国或地区集团出于各自不同的
战略目的,积极扩大在南海地区的影响力,染指南海地区事
务,力图使南海问题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命题关注 中国的基本立场
南海问题 风云再起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遍布大小岛屿,包括东沙、西沙、
中沙及南沙群岛。目前,南海四大群岛中,西沙、中沙群岛
被中国实际控制,东沙群岛由中国台湾控制,而南沙群岛的 情况复杂得多:越南非法占据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非法
占据了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非法占据南沙西南部海域。
南海争端争执的焦点就在南沙群岛。 南沙之争,其实质是围绕着石油资源而展开的争端,是 名副其实的“石油政治”问题,南沙问题背后是扑朔迷离的 大国角力。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PPT-板块综合优质课件

项 目
中国(春秋战国)
西方(古希腊、罗马)
总 体 特 征
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 要时期,大动荡、大变革、大 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
命题角度1
-3-
一
二
三
3.中央集权制度的变革与完善 秦朝中央官制和地方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 管理体系,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 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后世国体与政 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传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4.选官制度的创新与发展 从世袭制、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日趋完善,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原则。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 变化都是围绕皇权强化、中央集权加强的目的而变化的,是巩固统 治、强化专制的一种手段。
解析 答案
主干排查
-9-
3.(2019博雅闻道第三次质量测评,26)下表对茶道的诠释反映了当 时( )
泡茶时 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 待客时 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浓茶意表浓情”的明伦之礼 饮茶时 表现为“饮罢茶敬方深知,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仪
A.饮茶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B.市民阶层的饮茶文化
A.赞誉中国农民的勤劳勇敢 B根.评据价材中料央“集若权没的有制农民度的优辛势劳和智慧”,除了歌颂中国农民的勤劳, 关闭 C同.剖时析也人赞多誉地了少其的智生慧的产一压面力,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若没有农民的辛 D劳.肯和定智传慧统,任农凭业什的么精先耕进细的作理念和制度设计,恐怕都无法让中国养活
占世界20%的庞大人口”,不强调先进的理念和制度设计,故B项错 误;“资源匮乏”仅是温铁军论述中国农业养活众多人口时的客观自 然地理条件,故C项错误;材料“若没有农民的辛劳和智慧……恐怕都 无法让中国养活占世界20%的庞大人口”,肯定了农民在农业生产实 践中的勤劳与智慧,结合所学,他们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创造了精耕细 关闭 作D 的农业生产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农业产量,故D项正确。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 课件:热点话题串讲 第2部分 第2讲 2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发 话题五 展潮流
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挫折,西方世界出现“逆全 球化”潮流。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日益融入世 界。中国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中国国内市场与世界 市场紧密相连。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国人的世界 市场意识、规则意识大大增强。中国作为世界上负责任 的大国,积极捍卫全球化。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中国 医改应注意的问题。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解析 (1)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从基础、体制
服务范围、政府作用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影响,根据
材料从对新政权的作用方面分析。(2)第一小问特点,根
据材料二从西方医疗改革费用、覆盖面等方面归纳;第
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从政府耗资、影响因素、私人
中国从历史上主要大国的兴衰历程中得到有益的借 鉴,顺应世界大势提出了“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开 创全球化与多极化时代的大国崛起新境界。随着世界多 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 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推动全球治理体系 改革是大势所趋,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美好 世界的必由之路。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近代中西方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及工 话题三 业化
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内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 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世界市 场发端于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形成于 19世纪末20世纪初。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 业社会转变的过程,西方工业革命是西方工业化的开 端,中国的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工业的开端。在西方工 业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 历程。
高考历史二轮和热点专题复习课件《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

迅速发展 现代科技 (20世纪 革命 90年代)
现代化 积极参与 国力增 强,地 建设新 改革开放、 入世、市 位提高 时期 场经济等
正反事实证明中国走全球化之路是历史必然选择!
4、阅读图片资料: 材料一:01年中国加入世贸后:GDP增长率02年8%,03年 9.1%,04年9.5%。04年外贸额1154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下的生活
冰箱厂,获得了较好效益;1996年12月在印尼设立海尔 莎保罗有限公司,占51%股份,标志着开始生产国际化; 抓住东南亚金融危机之时,加快在东南亚投资步伐。 流三 同三 材料三 泪鹿 行鹿 道负 劫倒 歉责 , 人 思考: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帮政府和企业 出谋划策,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解析:(1)禁民间船只出海,海禁闭关。 (2) 曾起民族自卫作用,但失去开辟海外市场、刺激 资本扩张、推进工业文明契机,逐渐落后于世界。 2、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B
属于概念型选择题:特别注意选项的用词是否准确。
2、历史背景、原因=主观(内因)(经济、政治、思想 文化)+客观(外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经济、 政治、思想)+直接→根本原因。
(1)①晚清政府有分歧:部分被迫学西方技术,洋务 运动使近代化起步;绝大多数抵制,中国逐步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明治新政府:主动参与。独立 ,农业国变工业国,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社会面貌 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强国。③今天中国政府:积极参 与。综合国力增强,生活丰富,国际地位提高。
(2)原因:①清政府腐朽愚昧;自然经济占主体;“
天朝上国”思想。 ②今天中国社会稳定,民主法制 发展;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推动;科学理论的指导。
热点2+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课件--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2022年5月4日《2022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在55个国家和地区中,约有1.93亿人 处于危机或更严重的粮食不安全(IPC/CH第3-5阶段)。与2020年已经创纪录的数量相比, 这意味着增加了近4000万人
考情分析
年份 2022
2021 2020
卷别 全国甲卷.34 湖南卷.17 湖北卷.17 湖南卷.18 辽宁卷.5 山东卷.7 江苏卷.11 全国乙卷.31 全国乙卷 湖南卷 湖北卷 湖南卷 江苏卷 全国Ⅲ卷 江苏卷 天津卷
普遍授田。据此可知,西晋至唐(A )
A.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 B.皇权与世族势力互相依赖 C.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 D.田制改革目的是开发土地 2.(2022·辽宁高考·5)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的方法之一。表1中宋人诗句与其可以反
映出的历史现象对应正确的是诗句(A )
诗句
历史现象
A 碧豆密争桑荫底,绿荷杂出稻花中
发展历程
战国兴起 西汉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推行官 营商业政策;商人入市籍,一入市籍不 得为官。 中唐以后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宋商人开始改变受歧视的地位。 明清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实 行海禁、严格限制民间贸易
评价
积极作用:封建社会的前期起积极 作用为主。
①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民,推动 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②保证了封建政府财政收入的稳定 ;维护了社会秩序的安定; ③巩固了封建统治; 消极影响:封建社会的后期起消极
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自然经济:最本质的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 小农经济:最本质的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 自耕农经济:最本质的属性是家庭经营的土地属于自己的; 自耕农从属于小农经济,而小农经济又从属于自然经济。
自耕农
考情分析
年份 2022
2021 2020
卷别 全国甲卷.34 湖南卷.17 湖北卷.17 湖南卷.18 辽宁卷.5 山东卷.7 江苏卷.11 全国乙卷.31 全国乙卷 湖南卷 湖北卷 湖南卷 江苏卷 全国Ⅲ卷 江苏卷 天津卷
普遍授田。据此可知,西晋至唐(A )
A.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 B.皇权与世族势力互相依赖 C.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 D.田制改革目的是开发土地 2.(2022·辽宁高考·5)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的方法之一。表1中宋人诗句与其可以反
映出的历史现象对应正确的是诗句(A )
诗句
历史现象
A 碧豆密争桑荫底,绿荷杂出稻花中
发展历程
战国兴起 西汉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推行官 营商业政策;商人入市籍,一入市籍不 得为官。 中唐以后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宋商人开始改变受歧视的地位。 明清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实 行海禁、严格限制民间贸易
评价
积极作用:封建社会的前期起积极 作用为主。
①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民,推动 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②保证了封建政府财政收入的稳定 ;维护了社会秩序的安定; ③巩固了封建统治; 消极影响:封建社会的后期起消极
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自然经济:最本质的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 小农经济:最本质的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 自耕农经济:最本质的属性是家庭经营的土地属于自己的; 自耕农从属于小农经济,而小农经济又从属于自然经济。
自耕农
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二讲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课件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 玉’‘规言矩行’等意”,可知明朝生员的服饰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这说明 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故选A项;科举制的实行有利于推进社会流动,排除 B项;服饰的差别不能说明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排除C项;生员的服饰体 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与市民文化无关,而且也不能说明市民文化突破了礼 制的限定,排除D项。
答案 A 解析 题干材料“赈灾时户等越高所获救助越少,中产以上家庭不仅‘不系赈 救’,且要出粮帮助赈济灾民”表明政府的赈灾是针对低收入家庭的,体现了 政府善政养民的执政理念,故选A项;题干材料“抄札制度是宋朝的赈灾户 口调查登记制度”表明与丁税无关,排除B项;题干材料介绍的是宋朝的赈 灾户口调查登记制度,与儒家伦理尊卑等级无关,排除C项;题干材料介绍的 是宋朝的赈灾户口调查登记制度,不是建立健全户籍制度,排除D项。
3.宋朝:先后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长 期并立,但是,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从没有中断过。 4.元明清 (1)元朝结束了多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2)明清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清朝版图在 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
答案 C 解析 题干材料中的做法主要服务于国家,而不是豪强地主,故A项错误;“西 汉户籍有一般平民籍、宗室籍、商人市籍”,有利于特权阶层兼并土地,故B 项错误;“一般平民籍又分为‘大家’‘中家’‘小家’(或‘细民’)三个等级”,主要 方便征税,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中的做法与世家大族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 错误。
2.(2021·福建厦门一模)汉朝继承了秦朝抽取人头税的做法,规定:年龄在15 到30岁之间的未婚女性需缴纳5倍于常人的人头税。这主要反映了汉朝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PPT-热点关注pptPPT完美版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 开放,我国不断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机 遇与挑战并存。
[名师课堂教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P PT-热 点关注p ptPPT 完美版 (完整 版PPT)
[名师课堂教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P PT-热 点关注p ptPPT 完美版 (完整 版PPT)
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更加需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 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促进在质量 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基础上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名师课堂教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P PT-热 点关注p ptPPT 完美版 (完整 版PPT)
[名师课堂教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P PT-热 点关注p ptPPT 完美版 (完整 版PPT)
[名师课堂教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P PT-热 点关注p ptPPT 完美版 (完整 版PPT)
主干排查
-5-
三、三次科技革命及对中国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以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 这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以机器大工厂代 替工场手工业,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对中国的影响: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开 始向西方学习。 2.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发电机和 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它把社会的工业化提高到一个崭 新阶段,使社会生产力进入“电气时代”。 对中国的影响: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 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 步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名师课堂教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P PT-热 点关注p ptPPT 完美版 (完整 版PPT)
[名师课堂教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P PT-热 点关注p ptPPT 完美版 (完整 版PPT)
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更加需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 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促进在质量 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基础上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名师课堂教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P PT-热 点关注p ptPPT 完美版 (完整 版PPT)
[名师课堂教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P PT-热 点关注p ptPPT 完美版 (完整 版PPT)
[名师课堂教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P PT-热 点关注p ptPPT 完美版 (完整 版PPT)
主干排查
-5-
三、三次科技革命及对中国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以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 这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以机器大工厂代 替工场手工业,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对中国的影响: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开 始向西方学习。 2.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发电机和 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它把社会的工业化提高到一个崭 新阶段,使社会生产力进入“电气时代”。 对中国的影响: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 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 步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上课课件_热点关注 PPT

主干排查
-6-
3.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中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 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人类面临的这一新科技革命,将使世 界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它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 学等为前沿,以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 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为特征,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时 代。
主干排查
-4-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1.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 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2.“文化大革命”时期: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中国开 始进入航天时代。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 2号。 3.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从1999年的“神舟一号”至2013年的“神舟 十号”,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大突破。2003年“神舟五号” 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 天技术的国家。
——据郑寅达《德国史》
-8-
材料二 1995年至2000年,中国制造业年均增长9.3%,比工业化国 家快6.1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快4个百分点。2001年3月,电子产 品制造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一万亿元,成为制造业中第一大产业。固 定电话网和移动电话网规模均居世界第二。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 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产学研合作项目14万个。纺织行业结构 调整的重点从压缩落后生产能力逐步转到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使 一批企业增强了竞争力。煤炭、冶金、石油、化工等行业淘汰落 后生产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也取得积极进展。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9-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德、中两国工业 生产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中两国工业化建 设的共同成果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中两国崛起对世 界格局产生的不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记·礼运》 材料二 李大钊把中国传统大同思想建立在唯物史观的科学基础 之上,成为近代实现大同理想从空想到科学的第一人。他把对“中 国向何处去”的现实思考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联系起来, 构想出社会主义与人道主义、大同团结与个性解放相统一的理想 社会,并且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具体探讨了实现这一社会理想的具 体途径,从而将近代关于社会理想的探讨推进到一个科学的历史阶 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完美版:热点 关注 2ppt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完美版:热点 关注 2ppt
-7-
(2019河北唐山一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 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鳏)、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 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摘编自李慎明《中国传统文化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大钊的大同思想的特点和成 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世界 的主要价值。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完美版:热点 关注 2ppt
高考历史Hale Waihona Puke 轮复习课件完美版:热点 关注 2ppt
主干排查
-5-
3.宋明儒学哲理化 唐代韩愈提出“道统”思想,北宋形成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这 是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它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 哲学化,但理学的发展也使儒学日益走向极端。 4.明清儒学的转型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转型,思想家们挑战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反对 理学的不合理的部分,具有民主色彩。但是,他们仍然是儒家思想 发展中的一个部分、一个阶段,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热点二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命题角度1
-2-
中国古代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世界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对东亚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 着东亚儒家文化圈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 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挖掘。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昂扬奋进的民族闪烁着文化自信的光芒。 今天我们强调的文化自信,不仅有对作为国家发展根基与底蕴的传 统文化的自信,更有对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伟大实践过程中逐 步孕育出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中国拥有深厚 的文化根基、深刻的文化理念、影响深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在未来世界文化发展的道路上,中华文化的贡献不言而喻。
-9-
参考答案: (1)特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各得其所;各尽 其用;社会安定。
(2)特点:将传统思想与唯物史观相结合;将中国现实与人类目标 相联系;提出了具体的实践途径。成因:近代各种救亡方案的失败; 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入;传 统大同思想的影响。
(3)为人类和平发展、当代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摘编自王松涛《论李大钊的大同思想》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完美版:热点 关注 2ppt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完美版:热点 关注 2ppt
-8-
材料三 中国传统文化对全球化本质内容究竟有哪些蕴含,我认为, 主要有以下四个观念和原则:第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第 二,“以和为贵”“亲仁善邻”“协作万邦”。第三,实行“开户牖”、互学 习、兼收并蓄,“携手共进”。第四,反对侵略战争,维护祖国统一。
-4-
二、儒学的发展 1.早期儒学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儒学的产生。孔子创立儒学, 经过孟子、荀子的改造,成为显学,奠定了儒学的基础。孔子的“德 治”、孟子的“仁政”和荀子的“礼法并用”是先秦儒家对国家政治治 理模式的积极探索。此时期儒家思想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并未 被统治者采纳。 2.汉代儒学独尊 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董仲舒继承和发挥儒家的 “民本”和“仁政”思想,又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和 “三纲五常”等思想,形成新儒学。具有兼采百家神学色彩、外儒内 法、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等特点。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发挥了 积极作用;为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对限制君权、抑 制统治者的暴政也起到一定作用。
主干排查
-3-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1.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2.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如“和为贵”“和而不同”。 3.人心向善的道德观:如“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自强不息的奋斗观: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5.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如“止戈为武”“协和万邦”。
主干排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完美版:热点 关注 2ppt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完美版:热点 关注 2ppt
-10-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得出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根据材料一“故人不独亲其 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鳏)、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得出各得其所,各尽其用;根 据材料一“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 同”得出社会安定。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李大钊把中国 传统大同思想建立在唯物史观的科学基础之上,成为近代实现大同 理想从空想到科学的第一人”得出将传统思想与唯物史观相结合; 根据材料二“他把对‘中国向何处去’的现实思考与对人类社会发展 的终极目标联系起来”得出将中国现实与人类目标相联系;根据材 料二“并且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具体探讨了实现这一社会理想的 具体途径”得出提出了具体的实践途径。第二小问,结合所学近代 中国各个阶级救国实践的失败得出近代各种救亡方案的失败;结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完美版:热点 关注 2ppt
主干排查
-6-
5.儒学的近代转换 (1)抵抗派和洋务派:肯定并维护传统的伦理道德,但主张改变对 外来文化封闭保守的态度,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挑战传统心态。既 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又保留浓厚的封建纲常色彩。 (2)维新派:康有为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结合,用儒家思想 的权威为变法制造理论依据,以减少变法的阻力,从根本上否定了 洋务派的“体用”观,实质上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治国指导思想的地位。 (3)革命派:批判儒家思想,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规定学校不拜 孔子,不读四书五经,但并未在思想领域对儒家思想进行彻底批判。 (4)激进派:北洋军阀出于复辟封建帝制的政治目的,掀起反动的 “尊孔复古”逆流,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和专制统治的护身符。 激进派全面挑战封建礼教,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完美版:热点 关注 2ppt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完美版:热点 关注 2ppt
-7-
(2019河北唐山一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 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鳏)、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 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摘编自李慎明《中国传统文化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大钊的大同思想的特点和成 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世界 的主要价值。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完美版:热点 关注 2ppt
高考历史Hale Waihona Puke 轮复习课件完美版:热点 关注 2ppt
主干排查
-5-
3.宋明儒学哲理化 唐代韩愈提出“道统”思想,北宋形成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这 是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它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 哲学化,但理学的发展也使儒学日益走向极端。 4.明清儒学的转型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转型,思想家们挑战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反对 理学的不合理的部分,具有民主色彩。但是,他们仍然是儒家思想 发展中的一个部分、一个阶段,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热点二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命题角度1
-2-
中国古代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世界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对东亚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 着东亚儒家文化圈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 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挖掘。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昂扬奋进的民族闪烁着文化自信的光芒。 今天我们强调的文化自信,不仅有对作为国家发展根基与底蕴的传 统文化的自信,更有对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伟大实践过程中逐 步孕育出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中国拥有深厚 的文化根基、深刻的文化理念、影响深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在未来世界文化发展的道路上,中华文化的贡献不言而喻。
-9-
参考答案: (1)特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各得其所;各尽 其用;社会安定。
(2)特点:将传统思想与唯物史观相结合;将中国现实与人类目标 相联系;提出了具体的实践途径。成因:近代各种救亡方案的失败; 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入;传 统大同思想的影响。
(3)为人类和平发展、当代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摘编自王松涛《论李大钊的大同思想》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完美版:热点 关注 2ppt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完美版:热点 关注 2ppt
-8-
材料三 中国传统文化对全球化本质内容究竟有哪些蕴含,我认为, 主要有以下四个观念和原则:第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第 二,“以和为贵”“亲仁善邻”“协作万邦”。第三,实行“开户牖”、互学 习、兼收并蓄,“携手共进”。第四,反对侵略战争,维护祖国统一。
-4-
二、儒学的发展 1.早期儒学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儒学的产生。孔子创立儒学, 经过孟子、荀子的改造,成为显学,奠定了儒学的基础。孔子的“德 治”、孟子的“仁政”和荀子的“礼法并用”是先秦儒家对国家政治治 理模式的积极探索。此时期儒家思想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并未 被统治者采纳。 2.汉代儒学独尊 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董仲舒继承和发挥儒家的 “民本”和“仁政”思想,又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和 “三纲五常”等思想,形成新儒学。具有兼采百家神学色彩、外儒内 法、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等特点。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发挥了 积极作用;为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对限制君权、抑 制统治者的暴政也起到一定作用。
主干排查
-3-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1.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2.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如“和为贵”“和而不同”。 3.人心向善的道德观:如“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自强不息的奋斗观: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5.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如“止戈为武”“协和万邦”。
主干排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完美版:热点 关注 2ppt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完美版:热点 关注 2ppt
-10-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得出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根据材料一“故人不独亲其 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鳏)、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得出各得其所,各尽其用;根 据材料一“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 同”得出社会安定。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李大钊把中国 传统大同思想建立在唯物史观的科学基础之上,成为近代实现大同 理想从空想到科学的第一人”得出将传统思想与唯物史观相结合; 根据材料二“他把对‘中国向何处去’的现实思考与对人类社会发展 的终极目标联系起来”得出将中国现实与人类目标相联系;根据材 料二“并且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具体探讨了实现这一社会理想的 具体途径”得出提出了具体的实践途径。第二小问,结合所学近代 中国各个阶级救国实践的失败得出近代各种救亡方案的失败;结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完美版:热点 关注 2ppt
主干排查
-6-
5.儒学的近代转换 (1)抵抗派和洋务派:肯定并维护传统的伦理道德,但主张改变对 外来文化封闭保守的态度,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挑战传统心态。既 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又保留浓厚的封建纲常色彩。 (2)维新派:康有为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结合,用儒家思想 的权威为变法制造理论依据,以减少变法的阻力,从根本上否定了 洋务派的“体用”观,实质上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治国指导思想的地位。 (3)革命派:批判儒家思想,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规定学校不拜 孔子,不读四书五经,但并未在思想领域对儒家思想进行彻底批判。 (4)激进派:北洋军阀出于复辟封建帝制的政治目的,掀起反动的 “尊孔复古”逆流,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和专制统治的护身符。 激进派全面挑战封建礼教,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