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基层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六六医院
OSAHS
四、体检及常规检查项目
1.身高、体重 ,计算体重指数 BMI =体重( kg) /身高2(m2)。 2.体格检查:包括颈围、血压(睡前和醒后血压)、评定颌面形态、鼻腔、咽喉部 的检查;心、肺、脑、神经系统检查等。 3.血细胞计数,特别是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 HCT)、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4.动脉血气分析 5.肺功能检查 6. X线头影测量(包括咽喉部测量)及胸片 7.心电图( ECG) 8.病因或高危因素的临床表现,可能发生的合并症 9.部分患者应检查甲状腺功能
• • • •
(17)糖尿病; (18)肥胖加重; (19)小儿发育延迟; (20)重大交通事故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六六医院
OSAHS
八、简易诊断方法和标准
• 用于基层缺乏专门诊断仪器的单位,主要根 据病史、体检、SaO2监测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六六医院
OSAHS
八、简易诊断方法和标准
诊断标准 • (1)至少具有2项主要危险因素;尤其是表现为肥 胖、颈粗短、或有小颌或下颌后缩,咽腔狭窄 或有扁桃体Ⅱ度肥大,悬雍垂肥大,或(甲状腺功 能减退症,以下简称甲减)、肢端肥大症,或神经 系统明显异常。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六六医院
OSAHS
二、主要危险因素
4.上气道解剖异常:包括鼻腔阻塞(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息肉、鼻部肿 瘤等)、Ⅱ°以上扁桃体肥大、软腭松弛、悬雍垂过长过粗、咽腔狭窄、 咽部肿瘤、咽腔黏膜肥厚、舌体肥大、舌根后坠、下颌后缩、颞颌关节 功能障碍及小颌畸形等。 5.家族史。 6.长期大量饮酒和(或)服用镇静催眠药物。
• (1)引起或加重高血压(晨起高血压 ) ; • (2)冠心病、夜间心绞痛、心肌梗死; • (3)夜间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心 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 • (4)夜间反复发作左心衰竭; • (5)脑血栓、脑出血;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

( 收稿 1 3 期 :2 0 1 3 — 0 7 — 1 6)
( 责任校对 :彭鹏旭 )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布地奈德 治疗d , J L 重症肺炎 的临床研究
易绘 李 鲤 张 美英 宋红梅 潘开国 黄 电芳 王 晴 陈汉祥
【 摘要 】 目的 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f n C P A P ) 联 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重症肺 炎的临 筛选 2 0 1 1 年1 月至 2 0 1 3年 6月就诊于我院儿科 的 1 月 5岁重症肺 炎患儿 8 0例 ,
【 关键词 】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布地奈德 ;重症肺 炎 ;儿童
C l i n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o n t r e a t r n e n t o f c h i l d r e n w i t l l s e v e r e p n e u mo n i a b y n a s l a c o n i t n u o u s p o s i t i v e a i r w a y p r e s s u r e c o mb i n e d w i t h B u d e s o id n e 1 6 ' Hu i . L i L i , Z b a n gMe i y i n g , S o n gHo n g me i , P a n Ka i g u o , Hu a n gDi a n f ng a ,Wa n g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临床观察

11 . 一般资料 6 0例 A A I S II 级行乳 癌根治 术女性 患者 , 明显心 、 、 无 肺 肝、 肾疾病 , 脊柱无畸形 。随机分 为硬 膜外麻醉加臂 丛神经阻 滞组( 组 ,= 0 , I n 3 )硬膜 外麻醉组 I 组 ,= 0 I n 3 。其 中 I 组平均年 龄 4 . 72岁 , 58 . + 体重 4 .+ . g 身高 1 5 ± .c I组 平均 8 63 , 5 k 5 . 46 m; 4 I 年龄 4 . 67岁 , 62 . ± 体重 4 . 7 k , 高 162 39m, 组差 89 . g 身 ±8 5 .- . 两 + c 异无显著性 。
1 . 醉 方Βιβλιοθήκη 法 2麻为保证腋 窝淋 巴结 清扫时的需要 , 传统方法多用 O2 %布 . 5 比卡 因连续硬膜外麻 醉加臂丛神经 阻滞 ,短 时间内较大量 的 局麻药进入体 内 , 使瞬时血药 浓度增加 , 易导致局麻药毒性反 应 ,同时臂丛 神经 阻滞也增加 了患 者的痛 苦和术者操作上 的 繁琐 ,因此选择一 种既简单又能满 足手术需要 的麻醉尤为必
1 。 治疗 l 2周后再行 2 h B 4 A P监测 : 时间为 2h 0 :  ̄ 1 9 用 降压药物难以控制口 4 ,60 2 : 0 5 O A S致 高 血压 机 制 可能 为 :① 交感 神经 异常 兴奋 。 SH 每 1 分钟测 1 ,2 0 0 : 5 次 2 : ~ 5 9每 3 0 5 0分钟测 1 , 次 有效 血压监 OA S S H 患者反复发生的间断低氧血 症、 高碳酸血症 、 微觉醒以 测次数大于应获得次数 的 8%为有效 ,受试者 日常活动不受 0
应用 SS 1 统计软件分析 ,两组 间计 量资料以均数± 起重要作用。 P S1. 5
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

Why CPAP works
Vol
Vol
Vol
Pressure
Normal P
Pressure
RDS
Pressure
CPAP
V o l
35
六、CPAP的临床应用
CPAP 过高可使肺泡过度扩张, 降低了肺顺应性 和肺泡通气, 影响静脉回心血流量和心搏出量 , 反而使血氧分压减少和二氧化碳潴留 当CPAP 过高 ,吸人氧浓度大于 0.6 Pa02<50mmHg, 应给予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 气治疗
20
4、同步触发功能
同步触发CPAP 触发自主呼吸 更加适合于早产儿
21Biblioteka CPAP方式3、呼吸机CPAP功能 利用呼吸机上的CPAP功能 通过鼻塞或气管插管与患儿连接 但气管插管可增加气道阻力使呼吸功增加 不宜长期使用
22
四、CPAP装置与患儿的 连接方式
1、鼻塞 CPAP 鼻塞CPAP(nCPAP) 临床上最常用,鼻导管有直式和弯式 放置于鼻腔内的导管长度约0.5~1.0cm 鼻塞的固定方法非常重要 常用婴儿头部戴帽用带子把两者连接起来
44
禁忌症
4、局部损伤:面部、口腔、食道和颅骨近期做过 外科手术或受过外伤;急性鼻窦炎、鼻出血。已 知或怀疑有鼓膜破裂或其他中度的耳部疾病
5、相对禁忌症:使用 CPAP 时心搏出量减少,休 克、循环血量不足时慎用; 颅内压力 (ICP)>2OmmHg要慎用; 体重小于 750 克的早产儿
45
八、CPAP的使用方法
4
德国Stephan nCPAP
B
A
5
6
二、CPAP的作用原理
1、增加跨肺压 使气道持续保持正压,间接增加跨肺压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效果观察

岁 ,平均 ( . ± .2 10 05 )岁。 I 型呼吸衰竭 2 9例 , Ⅱ型 呼吸 衰 竭 1 7例 ,有 5例 患 儿 同 时合 并 先 天性 心脏病 ,其 中室间隔缺损 2 ,房 间隔缺损 1 , 例 例 动脉导管未闭 l ,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 1 例 例。所有病例随机分 为 2组 ,每组 2 3例 ,两组性 别、年龄、体重、临床表现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 单 位 :平 阳 县 第 二 人 民 医 院 ,浙 江 平 阳
3 5 o 245
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检验 , < .5为差异 P 00 有统计 学 意义 。
结
果
治疗 后 两 组 R R、H R
1 两组 心 电监 护参 数 比较
和 SO在较短时间 内均得到明显改善,但治疗组 a:
2 方法 2组 患儿 均给予常规治疗 ,包括持续抗 感染 、止咳祛痰、血管活性药 ,维持水及电解质、
酸碱 平衡 等 ,并 配合雾 化 吸人 、拍 背 、吸痰 ,加 强 呼 吸道 管 理 。对 照组 在此 基础 上 用 头罩 吸氧 ,FO i 04—06,氧 流 量 6 —8 L mi。 治 疗 组 采 用 . . / n
( > .5 。 P 0 0 )
m g m H ;好 转 :治 疗 2 4 h内呼 吸 困难、发绀 减
轻 ,SO a 2>8 % ,PO 5 a 2>6 ,P C 2<5 0mm Hg a O 0 r g 无 效 :治疗 2 临床症 状及血 气分 析无 f H ; l m 4h后 改善 或继 续加重 。 5 统计 分 析 采 用 S S 30软 件 进行 统 计分 析 。 PS1. 计量资料以均数 士 标准差 ( ±s )表示 ,采用 t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论文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摘要】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
方法:22例早产儿呼吸暂停患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总有效率、机械通气需求率、平均住院日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结论:我院自制简易空氧混合(n-cpap)装置联合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一项方法,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早产儿呼吸暂停;自制(n-cpap);纳洛酮;氨茶碱【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178-01早产儿呼吸暂停与脑干呼吸控制中枢发育不完善有关,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轻,发病率越高[1]。
如不及时抢救则因长时间缺氧将引起脑损及后遗症的发生,甚至死亡。
我院自制简易空氧混合(n-cpap)装置联合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效果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院新生儿科(nicu)2010年1月一2012年12月共收治早产儿呼吸暂停 22例。
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新生儿呼吸暂停诊断标准。
治疗组12例,男7例,女5例;对照组10例,男6例,女4例;两组在性别、出生体重、疾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治疗原发病:如控制感染、纠正低血糖及电解质紊乱、纠正贫血、治疗胃食管返流等,对照组:氨茶碱:负荷量5 mg/kg,于20 min内静脉滴注,12 h后给予2.5mg/kg维持量,12 h静脉滴注1次,疗程5~7天。
治疗组:使用自制的ncpap 装置联合纳洛酮治疗:ncpap使用时将呼气末正压(peep)设定为4~6 cmh20,吸入气氧浓度(fio2)调整为使经皮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0%~93%左右为宜,流量设定为8~10 l/min;纳洛酮剂量为首次0.1 mg/kg,静脉推注,1小时后按0.5μg/kg.min持续静脉点滴,疗程5~7天。
鼻塞式间歇指令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中的应用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鼻塞式间歇指令通气(nIMV)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无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RDS)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41例入选RDS早产儿,随机分入nIMV组和nCPAP组,均无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nIMV组需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比率低于nCPAP组(20% vs 43%,P<0.05);nIMV组CO2潴留比率低于nCPAP组(25% vs57%,P<0.05);nIMV组平均上机时间低于nCPAP组(2.83 d vs5.02 d,P<0.05);nIMV组低氧血症的比率低于nCPAP组(35% vs 48%,P>0.05),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IMV能更有效的对RDS新生儿进行呼吸支持治疗。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09年2月至2011年8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不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RDS患儿共81例。有30例患儿以下原因排除:(1)因家属原因不同意;(2)出生后需插管上机;(3)有先天性心脏病、颅内出血、呼吸系统畸形(如腭裂、气管食管瘘)等病例;(4)其他原因。最后共有51例病例入选,其中nIMV组26例,nCPAP组25例。在治疗过程中因患儿抢救无效死亡或家属放弃治疗,nIMபைடு நூலகம்组有6例剔除,nCPAP组有4例剔除。最后nIMV组有20例、nCPAP组有21例完成对照试验(见图1)。完成实验的患儿均符合以下条件:(1)胎龄<36周;(2)出生体重<2500g;(3)所有患儿均符合RDS的诊断,鼻导管给氧下TcSaO2<88%,血气分析提示I型或Ⅱ型呼吸衰竭。RDS的诊断标准[1]:患儿生后6小时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气促(呼吸>60次/分),呻吟,三凹征,胸部X线片提示双肺透亮度减低,见颗粒或网状阴影,支气管充气征,胸片分级Ⅰ-Ⅲ级肺透改变。(4)无严重畸形。(5)确诊RDS后无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给氧(CPAP)在新生儿疾病应用护理论文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给氧(CPAP)在新生儿疾病应用中的护理体会[关键词] 鼻塞cpap 新生儿疾病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 r4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161-01持续气道正压给氧(cpap)系对有自主呼吸的新生儿经鼻塞或气管插管,于呼吸的回路中在呼气的终末时提供正压,这样使新生儿肺泡在异常情况下保持扩张而不至于萎陷,从而改善通气,减少肺的功能分流,使氧分压升高[1]。
主要适用于低氧血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胎粪吸入综合症、肺水肿、早产儿呼吸暂停等,也可作为应用或撤离呼吸机前的一种过渡通气方式。
低氧血症、rds和频发呼吸暂停多主张先应用经鼻塞cpap。
现从我科2008年8月-2010年4月采用鼻塞cpap治疗的病例中选取12例新生儿疾病,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疾病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胎龄30+2-32周4例,33-40周8例;出生体重<1500g2例,<2000g5例,<2500g3例,2500g以上2例;轻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3例,新生儿重症肺炎2例,早产儿呼吸暂停6例,胎粪吸入综合症1例。
经使用鼻塞cpap辅助呼吸并配合其他治疗后,10例治愈,1例死亡,1例家属放弃治疗。
2 cpap装置与患儿的连接方法连接好cpap装置,调整患儿的体位,合适的固定是保证cpap治疗成功的关键。
2.1 应选择大小适合的鼻塞和婴儿帽,松紧适当。
2.2 检查患儿前额上前置鼻管的高度,前置鼻管应与患儿的脸平行,将鼻塞连接到前置鼻管,再将cpap装置管路连接到前置鼻管,确保连接到患儿前开启气流已被输送。
2.3 插人鼻塞前先清洁患儿口鼻腔中的分泌物,将鼻塞插进患儿的鼻中。
2.4 将前置鼻管固定在婴儿帽上,cpap装置管路位置应低于前置鼻管水平面从而减少冷凝水进入患儿鼻腔。
3 护理体会3.1 使用鼻塞cpap时,必须保证患儿安静,因患儿哭闹时难以保持气道正压,可给予安抚奶嘴,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
2010-11-02T09:19:02.2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7期供稿 作者: 张庚莲 李勇兵 周青梅
[导读] 观察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肺源性呼吸困难治疗的效果。
张庚莲
李勇兵 周青梅 (江西省泰和县人民医院儿科 343700)
【中图分类号】
R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7-0015-03
【摘要】目的
观察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肺源性呼吸困难治疗的效果。 方法 治疗组36例采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
压通气(
NCPAP)给氧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面罩给氧,观察两组治疗后6h、12h、24h的血气值,治疗2天临床症状有效率。 结果 治疗
组
36例,有效24例,出现并发症5例,死亡2例,有效率66.67%,对照组36例,有效14例,出现并发症10例,死亡8例,有效率38.89%,
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效率
, 治疗组PaO2、PaCO2变化优于对照组,且皆有显著差异性(P<0.05)。 结论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
NCPAP)能更快改善呼吸功能障碍,提高氧合,减轻二氧化碳潴留,是治疗新生儿肺源性呼吸困难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NCPAP 肺源性呼吸困难 新生儿
在基层医院临床中发现住院新生儿以呼吸困难、缺氧常见,是病情恶化的关键因素,是主要死亡原因[1-2],因此探索改善呼吸功能障碍
的经济有效方法对基层医院有重要意义。我院儿科
2008年1月以来通过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来治疗新生儿肺源性呼吸困
难,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4月在我科住院,均符合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所定义肺源性呼吸困难诊断标准的新生儿患
者
72例,其中男38例,女34例,呼吸困难原因有NRDS、吸入性肺炎、湿肺、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无发热及其他并发症,其中早产儿12
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
1例。入院即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营养状况、临床症状、生化指标方面无明
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p<0.05)。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常规治疗,即保持呼吸道通畅、病原治疗、稳定内环境,维持各脏器功能等。治疗组采用STEPHAN小儿呼
吸机,选用鼻塞式
CPAP模式给氧。工作参数: (1)吸入氧浓度(FiO2)40%~80%,(2)供气流量4~10L/min,(3)气道压4~6cmH2O,
并予持续口胃管减压。对照组予面罩给氧,氧流量
0.5~1L/min。
1.3
观察指标:(1)记录治疗后6h、12h、24h的股动脉血PaO2、PaCO2;(2)记录治疗2天呼吸、肺部湿啰音、并发症情况,避免哭
闹、喂养时观测。
1.4
疗效标准 有效:治疗2天呼吸、肺部湿啰音好转,且未出现并发症;无效:治疗2天呼吸及肺部湿啰音都未缓解或出现并发症。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 方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差异性。
2
结果
2.1
表1 治疗前后血气值比较(kPa)
2.2
治疗转归 治疗组36例,有效24例,出现并发症5例,死亡2例,有效率66.67%,对照组36例,有效14例,出现并发症10例,死
亡
8例,有效率38.89%,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效率, 治疗组PaO2、PaCO2变化优于对照组,且皆有显著差异性(P<0.05)。
3
讨论
3.1
新生儿因小儿后鼻道狭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发炎时易堵塞,喉部呈漏斗状,喉腔较窄,声门狭窄,软骨柔软,气管、支气管
狭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支撑作用薄弱,致气道阻力大于成人,气道易下陷;肺的弹力纤维发育较差,毛
细血管和淋巴结组织间隙较成人宽,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较少,肺的含血量丰富,而含气量相对较少,呼吸肌不发达,造成通气
/灌注
比值低;小支气管、毛细血管因炎症变狭窄,引起肺不张;肺泡壁因充血水肿而增厚,肺泡腔内充满炎症渗出物,引起通气和换气障碍、
肺部啰音,缺氧、
CO2潴留和毒血症等进一步累及循环、神经等系统[3-4],出现并发症,甚至死亡。在新生儿期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
难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中肺源性呼吸困难是最常见,临床表现为程度不同的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代谢性和
/或呼吸性酸
中毒
[5],严重者可造成心功能及心肌损害,甚至引起多脏器损害,而氧疗是纠正缺氧的主要方法,其中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给氧对患儿心
肺功能的支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6]。
3.2CPAP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作用是使有自主呼吸的患儿在整个呼吸周期中都接受高于大气压的气体;在吸气时可对抗后鼻道、喉腔
阻力,增加吸气量;在呼气时可防止后小气道和肺泡陷闭;气道持续保持正压,间接增加跨肺压,减轻大气道和小气道塌陷,使整个气道
阻力减小,减少呼吸做功;减轻肺间质水肿,改善肺顺应性,并可使一部分萎陷的肺泡扩张,增加肺泡面积,减少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消
耗,增加肺容量和功能残气量,改善通气分布,从而使进行气体交换的肺泡表面积加大,减少肺内静脉
-动脉分流,使动脉血氧分压增加,
改善通气
/灌注比值,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 提高氧合,减轻二氧化碳潴留[7-8]。CPAP通过Hering-Breuer反射和肺牵张感受器的刺激,
稳定胸部支架,防止胸廓塌陷,提高膈肌的呼吸功效,增加患儿呼吸驱动力,使自主呼吸变得有规律。
CPAP水封瓶或气泡式CPAP所产生
的气泡可使胸部在高频率下震动,达到高频通气相似效果。
3.3
本研究中得到体会:NCPAP治疗各种原因如:肺炎、NRDS、湿肺、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所致新生儿呼吸困难,疗效优于面罩给
氧,且及早使用效果更好,无创伤,结构简单,操作容易,价格低廉[
9];而机械通气在气管插管后管理复杂,容易感染,易引起气压
伤、肺不张等并发症,治疗后期费用高
[10]。本研究中也发现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改善肺部湿啰音,这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改善缺氧、增加肺
泡内压,从而减少漏出液及渗出液有关
[11]。
3.4
总之,NCPAP技术已成为新生儿病房最常用疗效显著的基本呼吸管理技术,适合在呼吸机机械通气尚未普及的基层医院广泛应
用。
参
考 文 献
[1]
王晓茵,刘雅婧.11769例住院新生儿疾病构成及死亡原因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7):551-552.
[2]
王云峰,周忠蜀.2004-2008年住院新生儿疾病构成的变化趋势[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2):103-105.
[3]
沈晓明,主编.《儿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9-260.
[4]Udani V,Munot P
,ursekr M,et al.Neonatl hypoglycemic brain-injury a common cause of infantile onset remote symptomatic
epilepsy[J].Indian Pediatr,2009,46(2):127-132.
[5]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等《实用新生儿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27.
[6]
崔威,陈贤楠.持续气道正压对心血管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中华儿科杂志,2001,39(4):250-252.
[7]
周晓光.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机械通气策略[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6):401-404.
[8]Morley C,Davis P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Current controversies[j].Curr Opin Pediatr,2004,16(3):141-145.
[9]
孙丽英,谷成锁.经鼻持续气道正压对肺源性呼吸困难新生儿心功能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的影响.中国新医学论坛.2007(07):13.
[10]Mahmoud RA,Fischer HS, Proquitte H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ndotracheal tube leakage and under-reading of tidal volume in
neonatal ventilators[J].Acta Paediatr,2009,98(7):1116-1122.
[11]
崔蕴璞,童笑梅,叶鸿告,等.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的Meta分析.中华儿科杂志,2009,47(7):53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