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肺部感染病变的CT影像分析
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螺旋CT诊断价值

3 . 1 经彩色多普勒 超声检查 ,本 组 5例患者诊 断为子宫
肌瘤 、 子宫腺肌症等疾病 , 检出率为 4 . 6 %。 1 例患者 由于患有较 小 子宫肌瘤 , 超声结果未提示 , 导致 治疗失败 。启示 : 彩色多普 勒超声检查结果 受仪器 、 操作人 员等 因素 影响 , 应提 高工作人 员业务水平 和责任感 , 提高确诊 率 ; 正 确 的诊 断对治疗 效果起
高患者的依从性 和疗效 。
经过治疗后 , 患者在停药后基本转为正常的月经周期 ( 4 d ~ 7( t / 2 4 d - 3 5 d ) , 在 随访 的半年 内 , 9 8例 患者 没有再 出现功 能失 调 性子宫 出血 ; 4例 患者在规 范性治 疗后 4个月 一 6个月再 次 出现子宫不规则 出血 , 已建议去上级 医院进一步诊治 。
[ 2 ] 乐杰. 妇产科学[ M 】 . 第7 版.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 0 0 8 : 3 0 4 — 3 0 6 . [ 3 ] 冯艳霞 , 邵长好.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药 物治疗进展们. 临床军 医杂志 , 2 0 0 9 , 3 7 ( 3 ) : 5 0 2 — 5 0 4 .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3 — 3 0 )
6 6 5 .
3 . 2 彩色 多普 勒超声对子宫 内膜的病理改 变诊 断较为 困 难, 但 通 过对 子宫 大小 、 子宫 内膜 回声 、 血 流信 号 、 阻力 指数 ( R I ) 等的观察 , 可 以给予提示 , 指导临床 。 3 . 3 妇女在 围绝经期 , 由于卵巢功 能不断衰退 , 卵巢对垂 体促性腺激 素的反应低下 , 卵泡发育受 阻而不能 排卵 , 子宫 内
人 类免疫缺 陷病 毒
艾滋病误诊为肺部感染3例临床分析

例 2 女 ,4岁 , “ 3 因 气促 2 , 月 发热 1 d 入 0 ”
院 。患者在 外院按肺 炎治疗 病情无好 转 , 且进行 性
加重。否认输血史 、 吸毒史 , 其丈夫有多次献血史 。 查体 : 急性 重 病容 , 呼吸 急促 , 面及 口唇 、 颜 甲床 发
绀, 双下肺 少 许 细 湿 哕音 , 余 无 特 殊 。胸 部 C 其 T 双肺 弥漫性 病 变 ; R : 巴细 胞 计 数 降 低 , 度 血 t淋 轻 贫血 ;S 8m / ; E R8 m h 免疫 学 检查 :C 4 D 细胞 绝 对
( 转 第 28页 ) 下 3
C 3 胞 绝 对 计 数 54个/ lC 4 C 8 D 细 3 , D / D 为
0 2H V抗体初筛试验阳性 , .;I 转入定点医院进一步
艾 滋病是 由人类 免疫 缺 陷病 毒 引起 的致命 性 慢性传 染病 , 基本 特征 是 C 4T淋 巴细胞 的耗竭 , D
导致一 系列免 疫缺 陷 综 合征 。艾 滋 病可 引 起 多 系 统的病变 , 由于缺 乏 特 异性 体 征 , 且 患者 多 以各种
例3 女, 2 7岁, 反复腹泻半年, 因“ 发热气促 1 , 月 加重 1 ” 院 。腹 泻 1 次/ , 0d 结 核 , 予 抗感 染 、 真 、 并 抗 结 核治疗 均无效 。病 后 体 重减 轻 约 1 g 否认 输 0k , 血 史 及吸 毒史 , 丈 夫有 冶游 史 。查体 : 性重 病 其 慢
容 , 瘦明显 , 消 口唇 发 绀 , 喉 壁 可 见 少许 黏 膜 白 咽
00 ; I .5 H V抗体 初筛 试 验 阳性 , 入 定 点 医 院进 一 转 步作确 诊试验 阳性 。
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论文

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提高对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临床表现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胸部x 线表现。
结果:62 例艾滋病患者肺部感染临床表现的共同特征为:发热,乏力,消瘦,盗汗,咳嗽,吐痰,全身疼痛等。
其中结核病患者39例,占总数的62.9% 。
其余为肺部感染。
这些患者同时伴有皮肤感染和心、肝、肾等多系统损害。
结论:肺部感染是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其中结核感染最多见,是患者就诊、入院和致死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了解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对艾滋病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艾滋病;肺部感染;肺结核【中图分类号】r5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156-01【summary】purpose:increase of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of aids, especially knowledge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lung infection. method: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62 cases of pulmonary infection in aids patients with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chest x-ray. result: 62 cases of pulmonary infection in aids patients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mm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fever, fatigue, thin, night sweat, cough, spitting, body pain. among 39 patients of tuberculosis,62.9% of the total. the rest is lung infection and pneumocystis carinii disease. these patients are also associated with skin infections and heart, liver, kidney and other multi-system damage. conclusion: lung infection is the most common aids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tb infection among the most common, the patient treatment, hospitalization and death of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understanding of pulmonary infection in aids clinical features and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diagnosis of aids patients, early treat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keyword】aids lung infection tuberculosis艾滋病患者因其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及多系统的损害,常因感染而就诊,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机会性感染,而呼吸道是其侵犯的主要场所,hiv/aids 病人80%有肺部病变,其中90%是感染性疾病[1]。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肺部感染性疾病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P 175-256)
第四章 肺部炎症
三、支原体肺炎
【影像学表现】
早期 1.早期:双肺纹理增多、模糊与网状阴影,以间 质病变为主,与病毒性肺炎、机遇性肺炎等无法区别。
2.中下肺野渗出影:磨玻璃影,密度不均,常呈
渗 单侧。
出
3.一个肺叶或肺段实变,但边缘模糊呈网状结节
实 状,无清晰的分界,常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并随症 变 状的吸收而缩小或消失。
与周围型肺癌鉴别:后者无完整的包膜,常有分叶现 象,在其边缘可见短毛刺向周围肺野突出。
男性,15岁。 右肺中叶磨玻璃样密度影
并外缘实变影。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P 175-256)
第四章 肺部炎症 三、支原体肺炎
女性,27岁。 纵隔淋巴结肿大。 左侧少量胸腔积液。
两肺下叶磨玻璃样密度影并胸膜 下实变灶
两肺下叶斑片状、 大片状实变影,灶周 磨玻璃样密度影
经治疗后病灶 磨玻璃样密度影 有吸收,而中叶 实变影密度增高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P 175-256)
第四章 肺部炎症
一、大叶性肺炎 鉴别诊断
支气管肺炎
原发综合征
包裹性积液
干酪性肺炎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P 175-256)
第四章 肺部炎症
二、支气管肺炎(小叶性肺炎)
常为链球菌,葡球菌,肺炎双球菌感染。 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体弱或术后并发症 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可发展为小叶性肺炎 病理:小叶支气管壁充血水肿,肺间质内炎症浸润,
鉴别诊断:SARS的影像学表现与肺部其他炎性病 变表现有相似之处,需与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
支原体肺炎、军团菌肺炎等鉴别。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P 175-256)
肺部感染影像学简介PPT课件

37
肺曲霉菌病
可有多种病菌,烟曲霉菌最常见 常见于某些异常个体:
有肺空洞或囊腔; 过敏体质; 免疫缺陷 感染途径:吸入
38
肺曲霉菌
曲霉球 侵袭性肺曲菌病
血管侵袭型; 支气管肺炎型; 慢性怀死型(半侵袭型)
39
显微镜下的曲霉菌
40
曲霉菌球
是一个圆形或卵圆形霉菌菌丝与细胞碎片 构成的团块
早期仅呈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典型的CT表现:肺内结节或圆形实变影并
周围环状磨玻璃影(日晕征) 进一步发展或吸收期结节影内可出现空
气新月征
44
侵袭性曲霉菌病
男,42岁 急性白血病
45
侵袭性曲霉菌病
低倍镜下见血管受侵
46
侵袭性曲霉菌病
男,34岁。AIDS,多发结节及日晕征
47
侵袭性曲霉菌病
7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如何诊断?
8
临床诊断依据
1、新近出现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 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湿罗音 4、白细胞大于10X1010/L或小于4X1010/L,
伴或不伴核左移
9
临床诊断依据
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 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6
老年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
肺炎链球菌,其次是G-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Penafiel F报告:肺炎链球菌(10、5%)、G-肠
杆菌(5.2%)、金黄色葡萄球菌(4.2%)、流感 嗜血杆菌(3.9%)、卡他莫拉菌(0.6%) 非典型病原体的检出数在增多
西班牙CAP非典型病原体的检出率高达32%
49
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影像分析

参考文献(6条) 1.鲜军舫;王振常;兰宝森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肺炎的影像学表现(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995(05) 2.沈比先 艾滋病人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影像学诊断[期刊论文]-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0(05) 3.Amorosa JK;Nahass RG;Nosher JL Radiologic distinction of pyogenic pulmonary infection from 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 in AIDS patients 1990 4.宋伟;严洪珍;王云 卡氏肺囊虫肺炎的X线、CT影像表现[期刊论文]-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0(04) 5.张兴权;范江 艾滋病毒感染与艾滋病 1999 6.陈菊梅 现代传染病学 1999
+,-. 合并 *$* 的另一影像学特点是部分患者治疗中 病变反复, 难以完全吸收甚至进一步恶化, 本组有 ! 例 即呈此影像特点。 ! / ! $% 表现: +,-. 合并 *$* 的胸部 $% 显示双肺弥 漫性浸润性改变, 呈斑点状、 片状或网状, 急性期以散 在分布的实质病变为主, 部分可融合呈磨玻璃样改变, 随时间进展, 逐渐以间质改变为主。文献报道中以双 侧肺段或亚段不均匀斑片表现最多见, 占 &)( ; 其次
[!] 陈菊梅 / 现代传染病学 [ 8] 人 民 军 医出 版 社, / 北 京: !999 / #&2 : #)# / ["] 张兴权, 范 [#] 宋 江 / 艾滋病毒感染与艾滋病 [8] 人民卫生出版 / 北京: 云 / 卡氏肺囊虫 肺 炎 的 0 线、 $% 影 像表现 社, !999 / !4# : !42 / 伟, 严洪珍, 王 [ ;] ( : /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 4 2) "99 : #’’ / [2] +<=>=?@ ;A, 7@B@?? CD, 7=?BE> ;F, EG @H / C@IJ=H=KJL IJ?GJMLGJ=M =N OP=Q KEMJL ORH<=M@>P JMNELGJ=M N>=< OMER<=LP?GJ? L@>JMJJ OMER<=MJ@ JM +,-. [ ;] O@GJEMG? / C@IJ=H=KP, !99’, !1&: 1"! : 1"2 / [&] 沈比先 / 艾滋病人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影像学诊断 [ ;] / 临床放射学 杂志, (&) : "’’’, !9 "14 : "4’ / [)] 鲜军舫, 王振常, 兰宝森, 等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肺炎的影像 学表现 (附 ! 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 / 临床放 射 学 杂志, !99&, !2 (&) : "1) : "11 /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X线表现特征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X线表现特征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X线表现特征,以减少误诊。
方法回顾分析28例经临床检验证实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X线表现。
结果病灶累及单个肺野5例,两个肺野10例,两侧全肺野13例。
治疗后复查,大部分病例经单纯抗结核治疗,不能有效遏制病灶的进展。
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X线表现病变范围广、发病部位无规律、类型不典型,还具有反复性、变化快,常合并有其它机遇性感染的特点。
标签: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肺结核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或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时,人体T淋巴细胞受损,容易继发感染,其中合并肺结核占机遇性感染50%以上[1,2]。
本文主要分析我院在2011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28例经临床检验证实的AIDS合并肺结核的X线表现特征。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患者,男26例,女2例,年龄26~51岁,平均38岁,其中有静脉毒瘾史24例,不洁性生活史19例。
临床症状与体征:发热20例,37~38.5℃;咳嗽21例;咳痰9例,咯血7例;胸痛、盗汗、消瘦、乏力14例;腹痛5例;呼吸困难8例。
无症状,体检发现7例。
所有病例HIV抗体阳性,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PPD试验阳性。
1.2方法采用三叶AXGQ620高频X线机,焦-片距150cm,对所有患者摄取胸部正位片,其中18例加摄侧位胸片。
定期对患者治疗后复查胸片,追踪观察。
1.3肺野划分两侧第二肋骨前端下缘联线以上为上肺野,第四肋骨前端下缘联线以下为下肺野,两者之间为中肺野。
2 结果2.1 X线表现①部位:左上肺野病灶3例,右上肺野病灶2例,两上肺野病灶2例,两下肺野病灶3例,右上下肺野病灶3例,左中肺野及右下肺野病灶2例,两侧肺弥漫性病灶13例;②形态:斑片状、小点状、纤维化、空洞等混合病灶6例,斑片状及小点状病灶9例,两肺弥漫性均匀分布的粟粒状病灶5例,两肺弥漫性不均匀分布的斑点状病灶8例;③密度:病灶密度不均匀者23例,较均匀一致者5例;④边缘:斑片状、小点状、空洞壁等病灶边缘多为模糊。
艾滋病肺部改变的200例影像学诊断

一
民健康 的公共卫生 问题 。 目前 , 艾滋病 已 经从一种致死 性疾 病变 为一种 可控 的慢 性病 。
H I V感 染 者 和 艾 滋 病 患 者 是 本 病 的
致患者免疫 系统缺 陷 , 患者容 易感 染 , 特
别是肺脏 , 最容 易发 生感染 , 常 见 的 仃 卡
氏肺囊 虫肺炎 ( P n e u m o c y s t i s c a r i n i i p n e u — m o n i a ) ” j 、 细菌感 染 ( B a c t e i r a l i n f e c t i o n ) 、 病 毒感 染 ( V i r u s i n f e c t i o n ) 和 结 核 感 染
传播和母婴传播 , 过去的传 播途 径以吸毒 为主 , 目前 , 由性传 播导致 的发病 率 明显 L Y t - , 而且年 龄 2 0~4 0岁 为 主 。 由 于 导
融合趋势 , 经抗炎治疗无效且病灶继续 发
展, 应想 到艾 滋 病 合 并 P C P的诊 断 。应
要求患者 进 行 H I V抗 体检 查 , 以 便 及 早
(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I n f e c t i o n ) , 为探讨艾 滋病合
唯一传染 源。H I V主要 存在 于感 染 者和
病 人 的血 液 、 精 液、 阴道分 泌 物 、 乳汁 中。
参 考文 献
1 Rh i e S, T u r c i o s R, B u c k I c y H, e t a 1 . C l i n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M a l a s s e z i a f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滋病肺部感染病变的CT影像分析
目的探讨AIDS患者肺部感染病变的CT表现特点。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临床及病理检驗证实的16例AIDS患者肺部感染的CT影像表现资料。
全部病理资料均行CT平扫取得。
结果资料中AIDS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PCP)12例,典型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的地图样磨玻璃影伴有肺气囊,磨玻璃影以双下肺胸膜下尤为明显。
合并肺结核3例,其中1例为粟粒结核,2例为继发性肺结核(TB)。
合并真菌感染1例。
结论CT是AIDS患者肺部感染病变的基本影像检查方法,双肺弥漫地图样磨玻璃影伴肺气囊是卡氏肺囊虫(PCP)的特征性表现。
标签:艾滋病;肺部感染;CT影像分析
艾滋病(acquiredimmune deficiency,syndrome 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以机遇性感染为主的一类传染病,易发生卡氏肺囊虫肺炎(PCP)感染,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为了提高对此类感染病变的认识,让患者得到早期确诊与治疗,降低死亡率。
现对16例艾滋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CT影像资料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的16例艾滋病患者资料中,男12例,女4例,年龄在25~43岁,平均年龄36.8岁。
其中12例有静脉注射吸毒史,3例患者曾有多个性伴侣史,1例有输血史。
所有患者确诊为HIV/AIDS阳性。
经省、州疾控中心确定抗HIV阳性。
1.2临床表现所有临床患者资料中均记录有反复发热、咳嗽、乏力、部分病例有口腔溃疡、皮肤溃烂,部分病例为腹痛、腹泻,部分患者合并结核及淋巴瘤。
1.3方法应用本院美国GE公司生产的4排螺旋CT(Bright speed 4)对16例艾滋病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全肺常规扫描,部分患者感兴趣区做薄层高分辨CT 扫描。
取仰卧位,拉定位像,扫描参数:120kV,80mA,层厚10mm,间隔10mm。
2 结果
2.1 AIDS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PCP)12例,典型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的地图样、斑片状、或结节状影磨玻璃影伴有肺气囊,磨玻璃影以双下肺及胸膜下尤为明显。
AIDS合并肺结核3例,其中1例为粟粒结核,2例为继发性肺TB。
其影像学表现与普通肺结核及肺炎表现类似。
AIDS合并真菌感染1例,表现为肺空洞内霉菌球形成,可见空气新月征。
3 讨论
在目前,艾滋病是一种临床绝症,其又叫做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
以T细胞介导免疫缺陷合并机遇性感染或者Kaposi肉瘤为特点的疾病。
艾滋病肺部感染性病在临床上主要包括几种,如卡氏肺囊虫肺炎、肺真菌、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以及肺结核等[1]。
PCP是一种常见的艾滋病肺部感染病变[2],在所有艾滋病肺部感染病变中占据了60%到85%。
胸部X线片检查以及CT检查一般均表现为双肺部出现弥漫性渗出性病变,病变情况呈现斑点状、网络状以及片状,病变的主要特点为病灶一般位于肺门周围的肺野,且病灶附近肺野较为清晰,病灶通过肺门为中心,将会逐渐想周围的肺野进行发展,并逐渐与周围融合。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病原体沿着支气管发展所致。
一般在早期,弥漫性深处病灶会表现为肺腺泡样分布,与间质性病变相似,分布呈现网格状以及斑点状。
然而病情的发展相对较快,一般在2~4d后,才会显示明显的肺泡渗出性实变。
这种病变主要表现为肺泡以及含气腔隙的渗出,在实变过程中存在局部的浆细胞浸润。
一些患者在临床上合并有大叶性实变、肺不张、肺囊肿、胸腔积液以及肺门纵膈淋巴结中大。
大叶性实变以及弥漫性病变可能同时发生,然而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表现为多叶实变。
胸腔积液以及肺内病变可能同时出现,也可能彼此独立。
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及肺不张是PCP的一种征象,临床上相对罕见,包括肺囊肿的出现,影像学一般表现为囊状变化或者蜂窝状变化,在形成机理上,目前还缺乏确切的理论,经猜测可能是因为机体因PCP感染而产生的一种肺实质性反应,从而引起肺泡-肺间质性炎症以及纤维化,从而使肺部组织的构造呈现重塑,引起囊状变化或蜂窝状变化[3]。
AIDS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PCP)最常见且具有相对CT表现特点是双肺弥漫分布的地图样、斑片状、或结节状影磨玻璃影伴有肺气囊,磨玻璃影以双下肺及胸膜下尤为明显。
卡氏肺囊虫肺炎确诊有赖于痰或肺组织检出病原体,CT 扫描是极其重要的检查手段,卡氏肺囊虫肺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征象双肺弥漫分布的地图样、斑片状、或结节状影磨玻璃影也可见于肺部其它病变,但如果合并肺气囊,CT具有相对特异性。
易与肺泡蛋白沉积征、肺泡癌、急性间质性肺炎等鉴别,但这些都要通过临床、检验等进一步鉴别。
本组14例均表现为磨玻璃影合并肺囊肿。
由于AIDS患者免疫力低下,ATDS患者TB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文献报道大约为正常人的30倍。
感染方式通常为非活动性肺TB复燃,TB初染少见,本组两例继发性肺TB均为陈旧TB复发。
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病程进展及CT表现无特异性,呈典型肺TB特征。
AIDS并发肺结核的病死率高于非HIV感染者,可能与HIV相关机会感染和恶性肿瘤病变有关,而非结核本身造成。
AIDS合并肺真菌感染与常规真菌感染类似,病灶呈多灶性、多形态,可见病灶周围的晕征,空洞内真菌感染形成的真菌球,可见典型的空气新月征。
CT检查在病灶的观察上相比X线片更为清晰和全面,能够观察到病灶的内部结构、形态、边界、与周围组织关系以及是否存在支气管充气征象。
可见,CT相比普通影像学检查而言,在病灶诊断上更具应用价值[4-5]。
目前我国AIDS发病例远较非洲和欧洲低,但近几年来AIDS患者与HIV感染者明显增多,特别在云南边境静脉注射吸毒者较多,AIDS患者较为多见,AIDS
患者合并肺部机遇性及肿瘤性病变也较其它地区明显增多。
影像检查是最基础和重要的检查手段,肺部感染的CT表现有一定特异性,有助于临床诊断。
参考文献:
[1]李宏军,齐石,宋文艳,等.艾滋病伴肺部感染的临床及影像学相关问题[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0,3(05):203-204.
[2]郜桂菊,毛羽,赵红心,等.257例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情况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3(02):211-222.
[3]徐海涛,陈娟,董兴斌.肺部感染性病变与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浅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3(29):111-112.
[4]王存利,张志诚.CT检查在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病中的优势(附260例报告)[J].当代医学,2011,3(06):192-193.
[5]谢丽璇,刘士远,陈友三,等.兔肺白念珠菌病CT表现与病理变化的关系[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9,4(04):222-223.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