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水平测度

合集下载

贵州省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与评价

贵州省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与评价

贵州省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与评价
朱士鹏;张志英
【期刊名称】《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33)006
【摘要】从人口城市化、社会生活城市化等5个方面选择25个指标构建城市化
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线性加权和法对贵州省2001-2014年的城市化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结果发现:贵州省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以经济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为主要特征;人口、经济等5个子系统的城市化水平都呈上升态势;城镇人口比重、二三产业产值比重、每万人拥有医生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10个因子是限制贵州省城市化水平提高的主要障碍因子;城市化水平贵阳市较高,六盘水市、遵义市中等,其余市(州)相对较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贵州省9个市(州)的城市化
水平进行分析评价,揭示了各市(州)城市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总页数】7页(P12-18)
【作者】朱士鹏;张志英
【作者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环境与资源科学系,贵州六盘水553004;六盘水师范
学院图书馆,贵州六盘水553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
【相关文献】
1.贵州省各地市州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基于主成分、聚类和GIS分析方法 [J], 王礼刚
2.河南省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及评价研究 [J], 吴国玺;曹志刚
3.咸阳市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及评价研究 [J], 李文正
4.农村消费城市化水平的测度与评价——基于东部11个省份的考察 [J], 李洪英;胡求光
5.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与评价研究——以吉林省四平市为例 [J], 朱邦耀;李秀霞;刘春燕;钟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中心城市分功能评价与测度

国家中心城市分功能评价与测度

国家中心城市分功能评价与测度在国家中心城市分布中,各个城市承担不同的功能,这些功能的评价和测度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评价与测度方法,并分析其意义。

1. 经济功能评价:国家中心城市在经济方面的功能主要包括产业集聚、经济转型和创新驱动等。

评价方法可以通过城市GDP、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等指标进行测度,通过统计城市GDP总量、经济增长率、产业结构转型指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来评价国家中心城市的经济功能。

2. 政治功能评价:国家中心城市在政治方面的功能主要体现为政府决策中心和国家治理中心。

评价方法可以通过衡量政府决策能力、政策导向、政府服务水平等指标进行测度,通过评估政府效能、政策引导力、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等来评价国家中心城市的政治功能。

3. 文化功能评价:国家中心城市在文化方面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文化创意产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等。

评价方法可以通过衡量文化产业规模、文化创意产品数量、文化设施建设程度等指标进行测度,通过统计文化产业增加值、文化设施覆盖率、文化创意产品数量等来评价国家中心城市的文化功能。

4. 社会功能评价:国家中心城市在社会方面的功能主要体现为人才聚集、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等。

评价方法可以通过衡量人才数量与质量、社会服务覆盖范围、社会管理水平等指标进行测度,通过评估人才引进政策效果、社会保障覆盖率、社会治安情况等来评价国家中心城市的社会功能。

1. 评价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可以发现其优势和不足之处,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评价,能够更好地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优势功能,优化城市布局和功能定位,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 功能评价可以比较不同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为政府制定政策和推动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对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的评价,可以了解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地位和影响力,从而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国家中心城市功能评价与测度的方法和意义不可忽视。

城市经济学 第3章 城市经济学——城市化

城市经济学 第3章 城市经济学——城市化

LOGO
第一,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 第二,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是一个国 家创造财富的能力不断提高。(中国2000年人 均创造GDP第一产业3990元,第二产业2.8万 元,第三产业1.5万元) 第三,城市化是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是一个市场不断扩张、对投资者吸引力不断增 强的过程,也是一国中产阶级形成并占主体的 过程,是一个国家现代社会结构形成的过程。
LOGO
第三章 城市化与中国城市化进程
一、城市化概念与内涵
(一)概念
城市化是乡村分散的人口、劳动力和非农业经济活动 不断进行空间上的聚集而逐渐转化为城市的经济要素, 城市相应地成长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的过程。
(二)内涵
一是“人口城市化” 二是“非农产业城市化” 三是“空间城市化” 四是“生活方式城市化”
美日法三国城市化水平及其就业结构变动情况 ( 单位:%)
国别
城市化水平 和就业结构
城市 化率
美国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城市 化率
日本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城市 化率
法国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年 份
1960 70.0 1970 73.5
8.6 4.4
30.6 29.9
LOGO
(三) 长期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
城市化的原动力是资本的积累和循环,整个城 市化过程就是资本扩大再生产过程在城市地域上的 体现。长期的经济发展表现为总量增长和结构变化。 1、总量增长与城市化水平呈现密切的相关关系
1981年不同经济类型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 国家类型 低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市场经济工业国 世界平均 国家数 33 63 19 125 加权人均GNP(美元/人) 260 1400 10320 2340 加权平均城市 化水平(%) 17 45 78 41

基于未确知测度方法的城市化水平评价研究

基于未确知测度方法的城市化水平评价研究
GE Ya bn h. i
( at gSho o S n ei V ct nl d ct n T nsa ee 0 3 0 , hn ) Loi col f y t s oa oa E ua o 。 aghnH bi 6 6 0 C ia n h s i i
Ab ta t h e e f ra iaini o nya mp ra t y o f h ee f c n my,scey, utr n c- sr c :T elv l b nz t sn t l ni otn mblo elvlo o o ou o o s t e o it c l ea d si u
temo e . h d 1 Ke r s r a iain lv l n e y tm;ifr t n e t p y wo d :ub nz t e e ;id xsse o nomai nr y;u ae ran d me s r o o n s e ie au e t
引言
De 06 e .2 O
第 5卷第4 期
V0. . 15No 4
基 于未 确 知 测 度方 法 的城 市 化 水 平评 价 研 究
葛 延 斌
( 河北省乐亭县 综合职业技术学校, 河北 唐山 030 ) 6 60 摘 要: 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 社会、 文化 、 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 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
城市化是由于工业化引起 的、 随着现代化 伴 发展过程而产生的一种在空间地域上人 口由农村
城市化问题研究也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 它有助于
丰富和发展城市化理论。因此 , 做好城市化水平 的评价工作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
意义。本文研究 了信息熵和未确知测度方法在城 市化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 给出了综合评价模型, 并 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水平测度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水平测度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水平测度李致平;李菁菁【摘要】基于对新型城镇化内涵的解读及发展机理的梳理,立足于安徽省发展现状,针对性地设计了包括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三个维度的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CRITIC权重赋值方法对省内各地区2012年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安徽省内城市间发展差异明显,其中合肥新型城镇化水平最高,芜湖、铜陵次之,安庆市发展水平最低;至十二五规划中期,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基本符合“一带一圈一群”的战略布局,但“带、圈、群”模块间城市发展水平整体呈降序的阶梯状分布.【期刊名称】《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32)005【总页数】5页(P31-35)【关键词】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作者】李致平;李菁菁【作者单位】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2;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9.27城镇化作为一国实现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其发展速度与质量对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纵观我国城镇化进程,我国城镇发展早期受到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处于“恢复-发展-调增-徘徊”的起伏涨落的状态,但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拉开改革开放序幕后,我国生产力获得迅速解放,城镇化也迎来了“改革开放大发展”时期。

[1]就安徽省而言,安徽省城镇化水平自1978年的12.62%提高到2000年的28%,再到2012年的46.5%,提高了2.5倍;作为经济发展的一大引擎,城镇化在推动我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但值得关注的是,全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普遍伴随着半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冒进、城市规划不合理、城乡关系不协调、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

因此,中央及地方政府报告中多次强调“走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力争实现城镇化内涵型增长。

区别于传统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究竟“新”在何处,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情况如何?这些问题引起了广大学者的探索。

海西经济区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研究

海西经济区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研究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1 0 — 1 9
基金项 目: 福 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 目( 2 0 1 0 B l 1 8 ) . 作者简介 :王建康 ( 1 9 8 6 一) , 男, 河南长垣人 ,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城 乡统筹与规划方面的研 究. 通讯作者 :汤小华( 1 9 5 7 一) , 男, 福建福州人 , 福建 师范大学地 理科 学学院副研究员 , 博士, 硕 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 资源环境 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

要: 城市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 区社会发展水平 的重要标志 之一 , 它是 一个综合 的概念 , 包括 了人
I Z l 、 经济 、 社会 和环境 等各方 面的要 素. 本文从人 V I 城 市化 、 经济城 市化 、 社 会城 市化和 环境保 护城市化 四个方 面对海峡西岸 经济区 2 O 个 城市进行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研究. 经过指 标选取 、 数据处理 和分析 , 得 出海 西经济区 2 O 个城市城市化水平分值并进行排序 , 结果 表明 , 海西经济 区 2 O个城市 大致可分为 五
中图分类号 :F 1 2 7 文献标识码 : A
0 引言
城市化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 是全社会人 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 , 是人 1 3集 中的过程 , 同时 也是城市人 口占全社会人 口比例提高的过程. 它是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 的必然趋势 ,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 地 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目前学术界对于城市化 的研究已经有数十年 , 但是 由于不 同 学科研究的侧重点不 同, 始终没有一个完整的全面的解释. 大多数学者研究城市化时偏重于城镇人 口比重 的增加或是城镇建设用地 的不断扩张 , 单一指标的城市化评价只测度了城市化的一个方面, 而不能全面地 涵盖城市化的各个方面心 ] . 其实城市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 包括 了人 口、 经济 、 社会和环境等各方面的要 素, 要准确地测度一个地 区的城市化水平 , 就必须尽可能全面地包含各方面的要素 J . 海峡西岸经济区, 是指台湾海峡西岸 , 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 南北与珠三角、 长三角两个经济区 衔接 , 东与台湾岛、 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 , 具有对 台工作 、 统一祖 国, 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 世界 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经济区包括福建省全境以及浙江省温州市、 衢州市 、 丽水市 , 广 东省汕头市 、 梅州市、 潮州市 、 揭阳市 , 江西省上饶市 、 鹰潭市、 抚州市 、 赣州市 , 陆域面积约 2 7 万平方公里.

城市化水平的度量研究

城市化水平的度量研究
化 是 由农 村 生 活 方 式 转 化 为 城 市 生 活 方 式 的 过 程 … 。 但
市人 口不断膨胀 、用地规模不 断扩 大 ,城市基础设施供应
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居 民的生活水平 和居住水平发生 由量
变到质变 的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到 了很 多的方 面,并不单 单是指人 口方面 的变化 ,因此用单一 的指标法不 能真实全 面地反映城市化水平 。在现实操作 中 ,由于严格 的城市人 口限制政策 ,使得户籍意义上 的城市人 口比重与 实际人 口 城市化水平存在一定 的脱节 ,从而使得该指标 的表征效能 下降。如某些国家或地 区片面追求城市人 口数量 的增加而 导致社会经济发展 的不和谐 ,就是 由这一观点形成的误 区 直接造成的。 因此 ,本文在考虑度量城市化水平时 ,不再采用单一 指标法 ,而是采用综合指标法 ,通过涉及到各方面的多个 指标来建立 对城市化水平进行度量 的指标体系。应用 综合 指标 法建 立指标体系 ,首先就是选 出合适 的指标 。这些指 标应该符合 以下的要求 :全面性 、层次性 、简要性、可 比 性 、可操作性 。因此 ,从 反映城市的不同侧面出发 ,本着
全 方位 的衡 量 城市 水平 的 目的 ,在 参考 相关 文献 的基 础
上 ,笔者从 下面三个 方面共选取 1 3个指标 : ( )经济城市化水平指标 :人均 G P ( ) 1 D 元 、工业 总
及到城市化水平 的研究文章 中,多是采用人 口城市化水平
( 即城市人 口比重或非农业 人 口比重 )表示 城市化 水平 的 方法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表征性强 ,便于统计 ,便 于相互
是从经济学角度看 ,城市化 则是 由农村 自然经 济转化 为城 市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城 市化 现象反映在社会生产 和生

城乡统筹视角下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浙江城市化水平测算为例

城乡统筹视角下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浙江城市化水平测算为例

市化 的水平 , 同样 需要 关注城 乡统筹 的程 度 , 于城 乡统 筹程 度 的城 市化 测度 结果 才 能科 学地 反 映 出这 基

地 区真 实的城 市化 水平。我 们试 图结合城 市化指标 与 统筹城 乡指 标 , 构建 基 于城 乡统筹视 角的城 市化
综合 评价体 系 , 以浙 江省 l 地 市 2 0 并 1 0 8年的截 面数据 为例 进行 了计算 与验证 。 关键 词 : 乡统筹 ; 市化 ; 城 城 评价 指标 ; 主成份 分析 中图分类号 :2 1 1 1 9 . 7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2— 7 3 2 1 )5— 04— 7 10 9 5 ( 0 0 0 0 4 0
方 向: 经济 。 区域 4 4
区域发 展

城 乡统筹视 角下城 市化评 价指 标体 系的构建
体化的评价指标研究有 : 浙江省统计 局制定的
据的易得性和指标间的共线性问题 , 建立数量合
理、 内容完整、 科学实用的统筹城乡与城市化综合 评价指标体系。
浙江省城乡统筹得分评价体 系, 包括 了四大类二
科 学决 策 2 1 0 0年 第 5期
城 乡 统 筹 视 角 下 城 市 化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的构 建
— —
以浙 江城 市化水 平 测算为 例
俞 云 峰
( 中共浙 江省委 党校
经济 学部 , 江 杭 州 3 12 ) 浙 111

要 : 市化是 城 市与 乡村 的互动 演 变过程 , 市化与 统筹城 乡相辅 相成 、 为 因果。评价 一 个地 区城 城 城 互
收稿 日期 :0 0—0 0 21 3— 9 修 回 日期 :00一 4—1 21 o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水平测度方法
目前确定城市化的指标和测度方法主要有两种.①主要指标法。

选择对城市化表征意义最强和便于统计的个别指标,来描述城市化水平。

以人口比例指标和土地利用状况指标为主,而城市人口占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的比例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指标。

②复合指标法。

选用与城市化有关的多种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对具体城市进行分析时,往往使用不同的指标设计方法。

一般而言,度量城镇化水平最常用的指标是“城镇化率”,即: 一个国家或区域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但在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下,利用人口比重的方法来计算或预测城镇化水平已经不能全面体现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城镇化水平。

课本上有四点原因。

(主要指标法)
1、城镇的定义不同将直接影响到人口数量的统计,进而影响城市化水平的计算与统计
2、城市人口的定义不同也将影响城市化水平的计算。

3、以城市人口比重衡量城市化水平只是测度了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不能反映城市化其它实质。

4、以城市人口比重衡量城市化水平,只能反映城市化发展的相对水平,不能反映城市化的总体规模。

(用复合指标法)城市化水平测度总的来说也是大同小异。

同:都有三个大的步骤。

用的都是层次分析法。

1、指标体系的构建(层次结构模型的确立)
2、各体系权值的确定(因素分析法、专家打分的方法)
3、城镇化水平的测定(分值比较)
异:
1、指标体系内容的差异
(1)第一类:经济现代化, 包括人均 GDP、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非农产业比重和城市居民收入 4 个指标; 第二类: 基础设施现代化, 包括人均铺装道路面积、百人拥有电话机数、每万人拥有医生数、城市污水排放处理达标率 4 个指标; 第三类: 人的现代化, 包括人均居住面积、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数、市区绿化覆盖率、二氧化硫年日平均浓度、人均生活用水量 5 个指标
(2)人口指标,经济指标,社会指标,生态指标,(下层的指标就不罗列了)
(3)人均 GDP、非农人口比重、城乡居民收入差以及第三产业人数占社会总从业人员比。

2、各体系权值的确定
主要有这两类方法。

因素分析法、专家打分法
专家打分顾名思义很简单。

因素分析法就要复杂很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