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发展概况报告-行业发展情况

合集下载

环保行业财务分析报告(3篇)

环保行业财务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环保行业逐渐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环保行业财务状况的全面分析,揭示行业发展趋势、盈利能力、风险与挑战,为投资者、企业及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二、行业概况1. 行业背景环保行业涉及环境保护、污染治理、资源循环利用等多个领域,是国家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我国环保政策不断完善,环保投入持续增加,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2. 市场规模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环保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2019年达到1.7万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3.5万亿元。

其中,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理等领域市场规模较大。

3. 竞争格局环保行业竞争激烈,主要集中在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理等领域。

目前,行业竞争格局呈现以下特点:- 市场集中度较高,龙头企业市场份额较大;- 行业进入门槛较高,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要求严格;- 企业间合作与并购频繁,行业整合趋势明显。

三、财务分析1. 盈利能力分析(1)毛利率- 毛利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环保行业毛利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19年达到25.6%,较2018年增长2.3个百分点。

- 毛利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环保项目运营效率提高、成本控制得当以及环保设备价格上涨。

(2)净利率- 净利率反映了企业扣除各项费用后的盈利能力。

2019年,环保行业净利率为10.8%,较2018年增长1.2个百分点。

- 净利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环保项目运营效率提高、政府补贴增加以及税收优惠。

2. 偿债能力分析(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

2019年,环保行业资产负债率为60.7%,较2018年下降2.1个百分点。

- 资产负债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优化债务结构。

(2)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反映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2019年,环保行业流动比率为 1.5,较2018年提高0.2。

2015年大气治理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大气治理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大气治理行业分析报告2015年2月目录一、“近零排放”:雾霾影响持续新标有望推广 (4)1、全国新增燃煤机组有望被迫升级至“近零排放”标准 (4)2、重霾三大区或将对存量煤电开展“近零排放”改造升级 (5)二、市场容量:未来三年有望拉动三百亿投资 (6)三、环保行业:推广初期龙头受益但竞争将不断加剧 (8)1、近零排放市场推广初期,技术研发优势企业率先受益 (8)四、电力行业:“近零”改造对盈利影响有限 (10)五、大气龙头受益但总体弹性一般 (12)为落实大气十条,“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对新增装机制定最严近零减排标准。

以PM2.5等细颗粒为主的污染物引发的雾霾影响不断加剧,14年9月发改委引发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要求新增火电装机进行烟气综合治理,污染物排放达到乃至低于天然气发电机组污染物排放水平。

该减排标准严苛于欧美等地区。

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等重霾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控目标高于全国平均,“近零排放”或将扩展到存量火电。

大气十条中规划到2017年,京津冀等重霾地区的细颗粒物减排目标均高于全国10%的减排目标。

北京市也要求2017年前全面关停火电机组。

我们判断,2017年以前,前述的重霾三大区域或将开展存量火电项目的近零排放升级改造。

以存量75元/kW、新增量100元/kW的改造成本计算,我们预测未来三年近零排放升级改造有望撬动300亿市场。

随近零排放市场推广初期,技术研发优势企业率先受益,但竞争正不断加剧。

大气污染减排行业竞争格局分散,参与者众多,近两年行业不断洗牌。

近零排放市场启动之后,脱硫脱硝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将从获取工程订单的市场能力逐步向技术能力转移,坚持技术研发和创新的企业将率先受益。

但市场推广中后期竞争有望不断加剧,工程报价有望不断降价。

据调研了解情况来看,进入14年年底后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近零排放改造的竞争,工程报价已由之前的120-100元/kw快速降价到70-80元/kw甚至更低的水平。

2013年大气治理行业分析报告

2013年大气治理行业分析报告

2013年大气治理行业分析报告2013年3月目录一、我国大气质量现状令人难以满意 (4)1、污染源来源:生活源、工业源、机动车 (4)2、总量排放逐年下降,但仍高于环境承受能力 (5)(1)近些年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呈逐年降低态势,但仍高于环境承受能力 (6)(2)环境质量总体上有所好转,但许多城市和地区环境污染依然严重 (7)(3)遗留问题远未解决,新的问题接踵而来 (7)二、美国经验:制度+资金+监管,长期不懈 (7)1、空气质量改善驱动力:标准的不断更新 (11)2、制定多项规划,推动治理达标 (12)(1)空气质量控制区 (12)(2)州实施计划 (12)(3)酸雨控制计划 (13)(4)区域灰霾控制规定 (13)3、制定具体措施,对症下药进行治理 (13)(1)严格治理措施下的机动车排放 (15)(2)火电厂二氧化硫减排:治理方式的创新 (16)4、花大钱、办大事 (17)5、治污需用重典 (19)三、我国大气治理路径的回顾 (20)1、治理路径类似国外,效果仍有差距 (20)2、中美大气污染治理差距之比较 (21)(1)空气质量指标 (21)(2)治理进展 (22)(3)资金投入 (22)四、我国大气治理措施前瞻 (23)1、“十一五”脱硫回顾与借鉴意义 (23)(1)政府监管是大气治理的首要驱动力 (24)(2)市场规模大,业务规模高速增长可维持数年 (25)2、资金投入与监管力度将势必将加强 (26)3、后续政策猜想 (27)(1)推出应急措施 (27)(2)强化现有措施 (27)(3)研究新措施 (28)五、主要受益行业 (28)1、工业污染源治理行业 (28)2、燃油加工行业 (30)3、重卡与相关零部件行业 (32)(1)提升重型车排放标准是减少PM2.5的关键 (32)(2)油品障碍不再,重型车国IV可按时实施 (33)(3)中国国IV技术路线:SCR主导、EGR并存 (34)(4)国III经验表明13年整车和发动机前高后低 (35)(5)零部件:市场空间广阔,相关企业受益非浅 (36)4、工业节能行业 (37)六、重点公司简况 (38)1、龙净环保 (38)2、天壕节能 (39)3、雪迪龙 (40)4、威孚高科 (41)5、贵研铂业 (43)6、盾安环境 (45)7、龙源技术 (46)8、三聚环保 (49)9、德联集团 (49)10、海越股份 (50)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公众诉求的多发点。

空气污染调查报告(3篇)

空气污染调查报告(3篇)

空气污染调查报告(3篇)空气污染调查报告(通用3篇)空气污染调查报告篇1近两年来,我区站在为建设全市重化工业区提供环境保障的高度,认真贯彻省、市的统一部署,抓住全市开展三年大变样活动的契机,进一步加大空气污染治理力度,采取管理减排、工程治理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减排等措施,全力推进节能减排,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从环保局监测站近两年的大气环境监测数据来看,矿区城区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仍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仍然呈轻度污染状态。

一、矿区环境现状分析矿区环境空气属煤烟尘和二次扬尘混合型污染,空气污染源主要来自于水泥、焦化、钢铁、煤炭等工业企业产生的粉尘和烟尘以及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污染。

20__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为284天,比20__年增加了7天,综合污染指数同比下降了11%。

环境空气质量整体呈好转趋势,但在全市综合污染指数排名属落后位次,空气环境污染仍不容乐观。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一)环境空气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造成环境空气质量较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由于我区自然条件和历史欠帐等原因,环境空气容量小,环境基础比较薄弱,大气污染负荷远远超过了环境承载能力;二是能源结构不合理。

全区工业能源和资源消耗型产业多,而高附加值、高科技产业少。

城区以及平涉路两侧的饮食服务业等单位的燃煤锅炉冒黑烟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三是水泥、焦化、钢铁和煤炭等工业企业排放的部分工业废气和粉尘污染点源目前还未得到很好的控制。

(二)行业管理仍然存在漏洞。

城管局保洁员在道路清扫时因未采取喷洒水,道路清扫车不能坚持上路清扫,建筑施工单位在房屋拆迁时未严格落实围档、遮盖等各项防尘措施,致使二次扬尘污染不断产生。

公路站在道路建设硬化过程中,因采用极易产生扬尘的黄土压盖,使得施工扬尘污染加剧。

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还未得到有效处理和处置,特别是一些农村房前屋后和城乡结合部虽然经过开展三年大变样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垃圾围城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生活垃圾污染反弹现象非常严重。

街道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汇报(3篇)

街道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汇报(3篇)

街道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汇报(3篇)街道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汇报(精选3篇)街道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汇报篇1为切实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路北街道积极作为、全力以赴,全面打响大气环境治理攻坚战。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街道召开了大气污染防治专题会议,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做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明确整治大气污染具体负责人,成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管理领导小组,专项负责防治大气污染各类事项。

加大宣传,提高意识。

利用社区宣传栏、横幅、LED屏等宣传载体,全力做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宣传,逐步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全面排查,摸清底数。

成立8人巡逻队伍,专门对辖区内建筑工地、燃煤茶浴炉、工业企业锅炉、小区供暖锅炉、露天烧烤摊点等进行摸底排查,全部登记造册,确保做到不漏户、不隐瞒。

截至目前,已排查48家企业(商户),发现并整改隐患4处。

加强巡查,降低隐患。

各社区每天派出2名人员对责任区进行不间断巡逻检查,并填写《检查登记表》,每天9点之前将前一天巡查情况上报办事处,做到污染隐患早发现、早处理,坚决杜绝各类污染事件发生。

街道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汇报篇2自7月13日全区召开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动员会以来,光华路街道以加强环境保护、防治大气污染为目标,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集中力量解决突出的违法“三堆”、道路扬尘、垃圾及秸秆焚烧等污染问题,改善辖区空气质量。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成立以街道办事处主任为组长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办事处环保科、城管执法队、环卫所及基层组织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治理队伍;建立周一领任务、周五报进度、半月评比制度,定期分别召开街道,村、社区大气污染防治专题会议,分析形势,掌握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动态,对近期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进行反馈及经验总结,通报各村、社区防治情况。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大力宣传大气污染防治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下发告知通知书58 份,悬挂条幅150条,设置社区大气污染防治专题栏4个,加强舆论引导,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逐步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让保护环境从被动变成自觉行动,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宣传氛围,形成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的社会氛围。

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报告

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报告

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报告 第一章 环保产业发展概述 ............................................................................................................. 2 1.1 环保产业定义及分类 ....................................................................................................... 2 1.2 环保产业在我国的重要性 ............................................................................................... 2 1.3 环保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 3 第二章 环保产业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 3 2.1 环保产业市场规模分析 ................................................................................................... 3 2.2 环保产业增长率分析 ....................................................................................................... 3 2.3 环保产业区域分布特点 ................................................................................................... 4 第三章 环保产业链分析 ................................................................................................................. 4 3.1 环保产业链上游分析 ....................................................................................................... 4 3.1.1 环保设备制造 ............................................................................................................... 4 3.1.2 环保材料研发 ............................................................................................................... 4 3.1.3 环保技术支持 ............................................................................................................... 5 3.2 环保产业链中游分析 ....................................................................................................... 5 3.2.1 环保工程 ....................................................................................................................... 5 3.2.2 环保咨询服务 ............................................................................................................... 5 3.2.3 环保产品销售 ............................................................................................................... 5 3.3 环保产业链下游分析 ....................................................................................................... 5 3.3.1 环保设施运营 ............................................................................................................... 5 3.3.2 环保产业投资 ............................................................................................................... 5 3.3.3 环保政策执行 ............................................................................................................... 6 第四章 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与研发 ................................................................................................. 6 4.1 环保产业技术发展趋势 ................................................................................................... 6 4.2 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成果 ................................................................................................... 6 4.3 环保产业研发投入分析 ................................................................................................... 7 第五章 环保产业政策法规分析 ..................................................................................................... 7 5.1 环保产业政策体系分析 ................................................................................................... 7 5.2 环保产业法规标准分析 ................................................................................................... 7 5.3 环保产业政策对市场的影响 ........................................................................................... 8 第六章 环保产业竞争格局分析 ..................................................................................................... 8 6.1 环保产业竞争现状 ........................................................................................................... 8 6.2 环保产业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8 6.2.1 国内外竞争对手 ........................................................................................................... 9 6.2.2 技术竞争 ....................................................................................................................... 9 6.2.3 资本竞争 ....................................................................................................................... 9 6.2.4 市场渠道竞争 ............................................................................................................... 9 6.3 环保产业竞争趋势预测 ................................................................................................... 9 6.3.1 技术竞争加剧 ............................................................................................................... 9 6.3.2 资本运作能力成为关键 ............................................................................................... 9 6.3.3 市场渠道拓展 ............................................................................................................... 9 6.3.4 产业链整合成为趋势 ................................................................................................. 10

环保业务数据分析报告(3篇)

环保业务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保产业成为了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本报告通过对环保业务数据的深入分析,旨在揭示环保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政府部门、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环保部、行业协会以及相关企业公开的统计数据和调研报告。

2. 分析方法本报告采用以下分析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对环保业务数据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如总量、增长率、结构等。

(2)相关性分析:分析环保业务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环保投资与环保产业产值的关系。

(3)趋势分析:分析环保业务数据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4)比较分析:将环保业务数据与国内外其他行业或地区进行比较,揭示行业特点和发展潜力。

三、环保业务数据分析1. 环保产业现状(1)产业规模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2.3万亿元,同比增长8.5%。

环保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产业结构我国环保产业主要包括水处理、大气治理、固废处理、环境监测等领域。

其中,水处理和大气治理占据较大份额,固废处理和环境监测发展迅速。

2. 环保投资分析(1)投资规模近年来,我国环保投资规模逐年扩大。

根据环保部数据,2019年我国环保投资达到1.4万亿元,同比增长12.3%。

(2)投资结构环保投资主要来自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本。

其中,政府投资占比最大,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逐渐增长。

3. 环保业务发展趋势(1)政策支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保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为环保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市场需求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环保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我国政府承诺到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峰,为环保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3)技术创新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不断取得突破,如膜技术、生物技术、智能化技术等,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中国工业废气排放情况调查报告

中国工业废气排放情况调查报告

中国工业废气排放情况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对中国工业废气排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与分析。

通过搜集相关数据和文献,结合实地调研和专家意见,对中国工业废气排放现状、问题和应对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发现,中国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庞大,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

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和保护人民健康,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建议。

1. 引言工业废气排放对大气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工业废气排放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为了全面了解中国工业废气排放现状,报告进行了综合调查与分析。

2. 工业废气排放现状2.1 工业废气排放总量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在过去几十年内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据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工业废气排放总量达到XXX万吨,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

2.2 工业废气排放结构工业废气排放结构主要受工业生产结构、能源结构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

报告分析得出,某些行业如电力、钢铁和化工等是重要的工业废气排放源,而燃煤和燃油是主要的能源消耗方式。

3. 工业废气排放问题分析3.1 大气污染问题工业废气排放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排放过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3.2 生态环境问题工业废气排放不仅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对水资源、土壤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这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3.3 公众健康问题长期暴露在工业废气排放污染物中,将增加人们患上呼吸系统、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的风险。

4. 工业废气排放管理与控制4.1 环保政策法规为了减少工业废气排放,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

然而,在一些地区和行业中,法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排放企业逃避监管。

4.2 技术创新与应用技术创新是减少工业废气排放的核心手段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发展概况报告-行业发展情况

(一)行业发展情况 1、中国大气污染概况 近年来,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化石能源利用和资源消耗持续增加,大气污染形势进一步恶化,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继续加剧,多重污染物排放量居世界前列,2014 年,中国工业废气排放量达694,190 亿Nm3,相比于2013 年同比增加3.7%。 (1)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综述 SO2、NOX 及烟(粉)尘排放是中国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1 年-2014 年,受益于中国强制推行工业废气治理政策,SO2、NOX 排放呈现下降趋势。但由于中国工业基础雄厚,整体排放基数仍居高不下;烟(粉)尘排放量则呈现振荡上升趋势,其中2014 年同比上升36.20%,较2011 年排放量复合增长率达10.83%1。且自2013 年以来,PM2.5 引发的“雾霾”现象影响更是有加剧趋势。由此可见,中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任重道远,而雾霾防治工作更是迫在眉睫。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及其变化情况如下:

2011-2014 年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及其变化情况 由上图可见,中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虽卓见成效,但由于污染基数大、污染变化情况存在不确定性,且尚未呈现根本性扭转趋势,大气污染治理成为一项需要长期重视和加强的工作。 (2)工业源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根据《2014 年环境统计年报》显示,工业源依然是大气污染物的最主要来源。并且由于相对于生活源、机动车等其他污染来源,工业源相对集中,受政策驱动效果更为明显,且综合整治社会效益显著,因此是中国大气污染治理的关键环节。 (3)工业污染源结构分析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是工业污染源的“三巨头”,以2014 年为例,上述三个行业的SO2、NOX、烟(粉)尘排放量分别占工业污染源对应项目排放量的比重为60.03%、78.68%、66.21%。 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是SO2、NOX 污染源治理的关键领域;而在烟(粉) 尘污染方面,2014 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污染情况开始比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更为严重,但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的烟(粉)尘排放量同样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具体情况如下: ①“三巨头”SO2 排放情况(单位:万吨) ②“三巨头”NOX 排放情况(单位:万吨) ③“三巨头”烟(粉)尘排放情况(单位:万吨) 2、中国大气污染治理投资现状 (1)行业投资概况 “十二五”期间,中国对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保持了高度重视,2011-2014 年间,治理废气项目完成投资复合增长率高达55.07%,为相关脱硫、脱硝、除尘细分行业内的企业创造了有利的成长空间,具体情况如下: (2)“十二五”期间,中国工业烟气治理行业获得长足发展 “十二五”期间,受益于中国对烟气治理重视度提高,相关治理领域的投资力度加大,有效地提升了烟气排放企业的环保观念,从而推动工业烟气治理行业获得较快发展。随着“十三五”期间“超低排放”更高污染治理标准的提出,现有工业烟雾气环保治理设备已无法实现新的更高排放标准,在对工业烟气治理行业提出新技术、新产品要求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空间。 现阶段,中国工业烟气治理行业的情况如下: ①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废气污染物处理情况 A.总体情况 根据《2014 年环境统计年报》,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拥有废气治理设施28,261 套,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废气治理设施总数的10.8%。其中,脱硫设施6,673套,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脱硫设施总数的27.0%;脱硝设施2,224 套,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脱硝设施总数的54.1%;除尘设施18,700 套,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除尘设施总数的9.5%。 B.火电厂废气污染物治理情况 根据《2014 年环境统计年报》,2014 年,纳入重点调查统计范围的火电厂(包 括自备电厂)共3,288 家,共有机组7,878 台,有脱硫设施的机组为4,836 台,有脱硝设施的机组为2,484 台,有除尘设施的机组为5,791 台;脱硫机组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81.5%,脱硝机组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70.5%,除尘机组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92.2%。(2015 年12 月,“超低排放”污染防治标准提出后,原有设备较难满足更为严格排放标准亟需新产品的开发以满足更严格减排标准的需求。 ②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废气污染物处理情况 A.总体情况 根据《2014 年环境统计年报》,2014 年,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重点调查工业企业33,057 家,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总数的21.4%;全年工业废气排放量为28,459.8 亿Nm3,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废气排放量的18.5%;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08.6 万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排放量的13.2%;氮氧化物排放量为291.0 万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排放量的22.1%;烟(粉)尘排放量为264.5 万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排放量的20.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拥有废气治理设施76,762 套,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废气治理设施总数的29.4%。其中,脱硫设施数2,612 套,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脱硫设施总数的10.6%;脱硝设施数1,054 套,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脱硝设施总数的25.6%;除尘设施数69,735 套,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除尘设施总数的35.4%。 B.水泥制造企业废气污染物处理情况 根据《2014 年环境统计年报》,2014 年,纳入重点调查统计范围的水泥制造企业(以下简称“水泥企业”)3,535 家,占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重点调查工业企业数量的10.7%。水泥企业有920 套脱硝设施,占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脱硝设施数的87.3%;水泥企业拥有除尘设施50,727 套,占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除尘设施数的72.7%。 ③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废气污染物处理情况 A.总体情况 根据《2014 年环境统计年报》,2014 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重点调查工业企业3,880 家,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总数的2.5%;全年工业废气排放量81,693.6 亿Nm3,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废气排放量的26.2%;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15.0 万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排放量的13.5%;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00.9 万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排放量的7.7%;烟(粉)尘排放量为427.2 万吨,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排放量的33.7%。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拥有废气治理设施18,103 套,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废气治理设施总数的6.9%。其中,脱硫设施995 套,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脱硫设施总数的4.0%;脱硝设施数39 套,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脱硝设施总数的0.9%;除尘设施16,162 套,占重点调查工业企业除尘设施总数的8.2%。 B.钢铁冶炼企业废气污染物排放及处理情况 2014 年,纳入重点调查统计范围的、有烧结机或球团设备的钢铁冶炼企业683家,占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重点调查企业数的17.6%,共有烧结机数1,191台,其中599 台有脱硫设施,839 台有除尘设施;有球团设备数552 套,其中83套有脱硫设施,318 套有除尘设施。 3、中国工业烟气治理行业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1)“十三五”超低排放更高标准带来行业发展新机遇 中国“十二五”、“十三五”关于工业烟气排放标准的基础规定如下:

由上表可知,中国“十三五”期间将执行更为严格的“超低排放”标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量排放标准将进一步趋严,且减排力度继续加强。因此,“十二五”期间大气烟气治理行业虽已实现脱硫、脱硝及除尘设备的普及,但对应的排放标准在“十三五”期间趋严后,相应设备存在迫切的升级换代需求或需通过开发更精密产品以来满足更严格的减排标准,为行业内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和发展机遇。 (2)细分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①烟气脱硫行业:市场需求趋于多元化 除雾净化设备是针对脱硫环节的“雾滴”净化处理,是脱硫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除雾器、合金产品外,脱硫机组设备还包括吸收塔、输送机、换热器等。该市场较为细分,无法获取公开的细分市场需求数据,因此下文市场需求前景分析时通过脱硫机组的投资需求趋势,来反映除雾器系列产品未来市场的发展前景。 A.尚未安装脱硫装置的存量机组的脱硫建设需求 截至2013 年末,未安装脱硫装置的煤电机组大约有0.66 亿千瓦,按照脱硫系统造价150 元/千瓦测算,2014 年到2020 年期间,存量机组的脱硫投资需求接近100 亿元。 B.新建煤电机组的脱硫建设需求 2013 年末,中国燃煤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86 亿千瓦,而根据中电联的预测, 到2020 年中国煤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1.67 亿千瓦。考虑到期间每年还将关停1,000万千瓦左右的小火电机组,在2020 年之前新建燃煤发电机组的总规模在4.51 亿千瓦左右,增量机组的脱硫建设投资需求将接近700 亿元。 C.已安装脱硫装置的存量机组的更新改造需求 自2014 年7 月开始,存量火电机组开始实行更为严格的2011 版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目前,排放标准进一步提高的“超低排放“标准开始执行。为达到新的排放标准,部分存量脱硫机组需要更新改造。截至2013 年末,中国已安装脱硫装置的煤电机组约7.2 亿千瓦,预计其30%需要更新改造,按照改造均价75 元/千瓦测算,2014 年到2020 年存量机组更新改造的脱硫投资需求在160 亿元左右。 D.其他领域的脱硫需求 由于煤电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比逐年下降,排放控制的重点将转向其他行业,包括锅炉、钢铁、水泥等领域在内的非煤电烟气脱硫市场容量将进一步增加。根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的预测,这部分市场的年需求规模在80 亿元左右。 ②烟气脱硝行业:未来仍将保持一定强度的投资力度 烟气脱硝领域根据脱硝环节不同分为前端脱硝环节、后端脱硝环节。其中前者以燃烧过程的控制氮氧化物产生技术为主;后者以SCR 技术及SNCR 技术为主,SCR 尿素热解系统、SCNR 脱硝系统为后端脱硝环节的减排设备。此外,脱硝细分行业还包括脱硝催化剂、还原剂等。由此可见,脱硝市场较为细分,且难以针对单独设备需求获取公开市场数据,因此下文市场需求前景分析时以脱硝整体投资需求来反映脱硝设备未来市场的发展前景。 中国烟气脱硝行业的起步时间晚于脱硫进程,在进入“十二五”之后开始快速增长。2013 年,中国二氧化硫的年排放量减少了21.05%,而同期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2,227.40 万吨,较2006 年增加46.17%。在“十二五”末到“十三五”期间,预计国家对于烟气脱硝的监管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强,市场需求将逐步得到释放。 在火电领域,截至2013 年末,中国已投运火电厂烟气脱硝机组的总装机容量约4.3 亿千瓦,占全国现役火电机组容量的50%左右,存量机组仍有较大空间。按照脱硝系统造价100 元/千瓦进行估计,这将产生430 亿元的市场需求。此外,根据中电联的预测,2014~2020 年期间中国需新建燃煤发电机组约4.5 亿千瓦,这将带来新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