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及滑坡防治措施
降雨条件下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滑坡防治措施

示
受滑坡 的地 质地 貌条件 、 境条件 等 因素综 合影 响 , 环
治措 施 。对 防灾减 灾技 术实施 具有 一定 借鉴 作用 。
显 著等 特点 , 、 、 灾害频 发 , 崩 滑 流 为公路 的安全运 行
造 成极 大威胁 。 目前 , 内外 学 者对 公 路 边 坡 破 坏 国 机理展 开大量 研 究 , 得 许 多 成果 。滑 坡 的稳 定性 取
l 边 坡 失 稳 力 学机 制
李 晓 鸿
( 重庆 市 交通 规 划勘 察设 计 院 , 庆 4 1 2 ) 重 0 1 1
摘
要 : 出降 雨 条件 下 的 边坡 力 学模 型 , 于 边 坡 受 力 分 析 , 示 静 动 水 压 力 、 压 力 、 土 体 力 学参 数 劣 化 等 诸 提 基 揭 扬 岩
多 因素 共 同作 用使 边 坡 稳 定 性 安 全 系数 降低 , 发 边 坡 失稳 。 提 出截 、 水 处 置 措 施 , 而 达 到 增 加 滑 坡 稳 定性 的 激 排 从
LIX io h n a— o g
( o g i g Co Ch n q n mm u ia i n l n i g S r e n sg n tt t ,Ch n q n 0 1 7, i a n c t s P a nn u v y a d De i n I siu e o o g i g 4 1 4 Ch n )
公路高边坡设计要点与稳定性评价方法

154YAN JIUJIAN SHE公路高边坡设计要点与稳定性评价方法Gong lu gao bian po she ji yao dian yu wen ding xing ping jia fang fa陈延照高边坡的稳定是山区公路设计的关键,介绍了工程中常用的稳定性防治措施,通过对典型边坡案例分析,介绍各类型边坡破坏的特点和相应的设计要点,并给出合理的治理建议,然后介绍边坡稳定评价的常用方法,以期为类似高边坡设计、稳定评价提高参考。
公路建设受地形影响,无法避免要穿越山区,而在山区修建公路时,通常进行大范围的开挖与填筑,破坏了原有的边坡平衡,形成大量的人工高边坡 (岩质边坡高度超过30m,土质边坡高度超过20m),这些高边坡的出现,使得原因的平衡被破坏,出现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因而高边坡的稳定成为山区公路设计的关键。
成为控制建设周期和成本的关键点。
在高边坡稳定防治工程中,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相结合,应用绕避、刷方、放坡、反压、支挡、锚固、防护、防排水、改良地质、植被防护等措施对边坡稳定问题进行防治。
高边坡的治理,从根本上讲,就是寻求稳定、经济、环境三者之间的平衡,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和最少的环境破坏,实现边坡的稳定可靠,以满足施工运营期的需要。
本文主要介绍高边坡工程中常用的防治措施,并针对典型边坡,研究其破坏模式,并提出相应的设计要点,同时提供相应的治理措施建议;并介绍常用的稳定性评价方法。
一、高边坡防治措施高边坡防护工程在设计过程中,最根本的就是寻求边坡稳定、经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以最小的经济和环境代价,实现边坡的稳定,对于高危边坡或者已经出现病害的边坡,需要采取可靠的措施确保边坡在施工及运营过程中的稳定,设计时,应遵循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相结合。
治理措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采用预防性措施,另一类是针对已经出现的病害采取治理性措施。
1.规避对于存在较严重病害的高边坡或者老滑坡地段,治理难度和成本较高,或者病害无法确保治理效果,或者为规避高边坡,可以采用规避的措施。
公路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分析

公路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分析[内容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关于乡镇等偏远地区正在一步一步的实现着通公路项目。
同时在一些地形复杂的地区,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不得不对其进行大填大挖方路段的操作。
随着而来的问题就是公路存在边坡失稳和坍塌等情况,该情况为公路日后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风险。
因此在对公路进行建设时,需要用到安全且有效的稳定性评价方法。
根据稳定性方法制定相应的措施,这样既能保证日后运营安全也能节约工作经费。
所以,本文将从公路稳定性的方法和滑坡的预防治理措施两大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速公路;边坡稳定问题;滑坡治理方法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受地形地貌的影响,许多高速公路需要穿越山区,不可避免的是要对其进行深挖,最后导致的结果即是形成了大量的高边坡。
深挖造成高边坡为后续的地质危害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由于公路的勘察过程工期较短,短时间内无法达到高精度,而且山区地形复杂,在进行深挖时多的是不可预知的问题。
所以公路边坡稳定问题和滑坡的治理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公路边坡危害主要几种类型1、滑坡问题滑坡问题是公路边坡危害中较为主要的一个问题。
滑坡问题形成的原因为山体斜坡上遭受到雨水、地下水、地震或其他因素使得山体本身逐渐失去支撑力,并在自重的影响下山体或者岩体随着软弱面下滑。
根据滑坡力学的特性可以将其分为牵引式和推移式。
第一,牵引式滑坡是指山体下部先滑动,接着由于上部失去了支撑力而随之滑动,一般这一类型的滑坡速度缓慢且持续时间长,最长可以达到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第二,推移式滑坡是上部的本体或岩体向下挤压造成土体变形,滑动速度相对较快。
2、崩塌问题崩塌问题是较陡的斜坡上岩土突然从本体崩落,并在重力的作用下随着山体斜坡翻转滚落在山脚。
崩塌与滑坡最大的区别就是,该问题发生时较为急促、破坏性危害性极大,滑坡发生速度较为缓慢。
3、剥落问题剥落问题是指山体表层随着时间的推移遭受长时间的风化作用,并在雨水的冲刷还有重力的作用下,不断的沿山体斜坡滑落。
不稳定边坡的防治措施

不稳定边坡的防治措施前言不稳定边坡常见于山区、丘陵地带等自然环境中,其灾害程度往往十分严重。
为了预防和减轻这种灾害带来的不良影响,不断加强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简要探讨一些不稳定边坡的防治措施,以期有所启发。
背景常见的不稳定边坡灾害形式有: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等。
此外,很多不稳定边坡也会对道路交通、房屋建筑、工程建设等产生严重的影响。
因此,避免和化解不稳定边坡灾害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及建设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
防治措施以下是一些可行的不稳定边坡防治措施:1. 土工网与喷砂混凝土土工网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和承载能力,是一种用于边坡护面的有效材料。
通过用土工网覆盖不稳定边坡,并在网面上喷混凝土砂浆,可以大大提高边坡的稳定性,使其难以滑动和坍塌。
2. 围堰围堰是一些固定在坡顶的钢板或钢筋混凝土水泥桩,通过扼制边坡的山脚水位及排水能力,增强边坡的内聚力以及恢复推力平衡,来有效避免滑坡等不稳定灾害的发生。
3. 降低边坡倾角边坡的倾角是指边坡与水平面之间所成的夹角。
合理控制边坡倾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根据边坡稳定分析方法,当边坡角度小于38度时,能够实现较好的稳定;当倾角大于38度时,边坡容易发生不稳定倾向甚至滑动,即发生土体塌陷。
4. 加固与挑高在不稳定边坡的上方挑高设置一层坚硬的地面,可有效增加边坡的重力,从而防止坡顶以上的地层发生崩塌,减轻滑坡、泥石流等不稳定灾害的破坏效应。
同时,还可以采用加固措施使得边坡具有更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结论以上是一些针对不稳定边坡的防治措施。
针对不同的地质和地形环境,施工人员可以选择不同的防治策略,以减轻不稳定边坡灾害带来的影响。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探和灾害评估,努力提高抗灾能力,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022年10月结束。
黄土斜坡路基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

黄土斜坡路基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路基边坡治理工程是防止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结构稳定、改善道路景观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
文章对影响黄土斜坡路基边坡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治理措施。
标签:黄土斜坡;路基;边坡黄土是具有独特性质的土壤,其颗粒较细,内部的粉砂含量较高,通常超过50%,因此,其结构一般较为疏松,通常具有渗透性、湿陷性并且容易坍塌。
在我国,黄土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在黄土地区的道路交涉中,路基的填筑材料主要以黄土为主,这就很容易出现边坡病害。
加强边坡的治理工程,是路基建设和维护工作中的重点项目。
1 影响黄土地区斜坡路基边坡稳定性的因素黄土地区由于其土体特点和自然环境特点,对斜坡路基边坡稳定性影响的因素较多。
1.1 黄土地区土体的特点黄土中的砂粒含量超过50%,黄土中的黏粒通常附着在砂粒的表面,这就和砂粒形成了共同的支承结构,但是由于其结构比较松散,通常稳定性较差。
黄土的湿陷性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较大,黏粒的存在会极大的抑制湿陷性对黄土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黄土的湿陷性还与黄土中的水溶盐有很大关系,黄土中的水溶盐主要包括难溶盐、方解石、岩盐、钾盐等。
这些水溶盐在黄土中几乎都会有一定量的存在,这对黄土的湿陷性有两方面的额影响。
部分盐类会抑制黄土的湿陷性,如碳酸钙;另外一部分却会增加湿陷的发生几率。
1.2 雨水的冲刷侵蚀根据侵蚀破坏的程度不同,坡面冲刷可以分为片蚀、够到冲蚀、冲刷坑及冲刷性坍塌。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在混凝土护面墙防护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潜蚀性冲刷。
边坡表面在雨水冲刷侵蚀后发生坍塌,是侵蚀过程中发生的最严重破坏。
黄土路基边坡中发生冲刷性坍塌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边坡介质突变部位。
潜蚀性冲刷指边坡坡面在做好混凝土墙防护后,水流沿着护面与坡面结合的缝隙处向下渗透,慢慢侵蚀护坡内部的土体。
潜蚀性冲刷往往会对护坡结构造成破坏,使其失去稳定性。
特别是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由于黄土发生湿陷性变形,就容易造成护面与坡面发生脱离,这中间就会形成较大的缝隙,从而让潜蚀性冲刷更明显,破坏程度也更强。
公路边坡滑坡问题分析及处置措施

公路边坡滑坡问题分析及处置措施摘要:本文从地址、水文条件以及施工等方面,分析了公路边坡滑坡问题的产生原因,并尝试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锚索框架梁施工、锚杆框架梁施工、锚索抗滑桩及路堑挡土墙施工、地表截排水设施施工等公路边坡滑坡问题的处置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能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公路边坡;滑坡问题;抗滑桩边坡是公路路基横断面两侧和地面连接的斜面,其会直接影响路基稳定性。
公路边坡较易出现滑坡问题,即边坡上的岩土体在各种原因的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导致公路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和危害,也可能导致交通中断。
另外大规模的公路边坡滑坡还可能导致河道堵塞、公路损坏、村庄掩埋、山体滑坡等严重灾害,对交通设施、行车安全以及山区建设等造成巨大危害。
一、公路边坡滑坡问题的产生原因(一)地质因素地质条件对公路交通的影响十分巨大,全方位影响公路工程建设、使用及管理。
在地质因素的影响下,公路边坡可能会出现滑坡问题。
首先,岩土类型。
不同岩土类型具有不同特征。
如果公路路基边坡或周围区域为易于亲水软化的覆土、湿陷性黄土、强风化岩等,那么在降水或者地下水等的影响下,岩土的性质可能会发生变化,进而引发边坡滑坡问题。
其次,地质构造。
公路边坡的土体构造面如果存在大量节理、裂隙、层理面、断层的话,会导致雨水较易流入坡体,长期会对边坡稳定性造成影响。
另外还有部分边坡的构造面平行或垂直于边坡,也更易引发滑坡问题。
然后,地形地貌。
山区公路一般会设置边坡,而后背靠山、左右两侧凸起、中间为缓坡的圈椅地貌等往往更易发生滑坡问题,特定地形地貌对公路边坡安全的影响十分明显。
(二)水文条件水会对土体造成影响。
在地表水与地下水长期影响下,公路边坡土体的稳定性可能会有所弱化,进而容易引发滑坡问题。
首先,地下水增加的影响。
地下水量增加的话,会导致公路边坡坡面被浸湿,相应的坡面抗滑能力往往会被削弱,使得滑坡的形成会被加速。
其次,公路周围灌溉渠道或水田的处理。
山区公路周围往往有灌溉渠道或者水田,如果不能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科学处理,可能会出现渠道或水田渗漏严重的情况,导致边坡土体潮湿化。
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与防护措施优化

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与防护措施优化摘要:公路边坡的稳定性对于交通安全和公路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公路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进行详尽的边坡稳定性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进行优化。
本文探讨了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关键要素,包括地质勘察、边坡坡度与高度、边坡土壤力学参数、水文地质条件和地震活动性。
在防护措施优化方面,提出了坡面排水系统、护坡结构、植被覆盖、监测与预警系统以及维护与修复等关键措施。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要素和措施,可以提高公路边坡的稳定性,降低地质灾害的风险,并为公路交通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未来的发展应致力于引入新技术、新材料和先进方法,加强边坡监测和研究,并不断完善和优化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与防护措施,为公路工程创造更加安全、高效和可持续的道路网络。
关键字: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防护措施、地质勘察、边坡坡度引言:公路边坡是公路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稳定性对交通安全和公路使用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公路建设的不断扩张,对公路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和防护措施优化的需求日益增加。
公路边坡的稳定性受到地质条件、坡度与高度、土壤力学参数、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震活动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综合的分析和研究。
本文将探讨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关键要素,并重点探讨如何优化防护措施,以提高公路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对公路边坡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能够为公路工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确保交通运输的安全畅通,并为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关键要素:1.1 地质勘察:地质勘察是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基础,通过对边坡地质条件的详细调查,包括地质构造、岩性、断裂和地下水位等因素,确定边坡的地质特征。
地质勘察需要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实验室测试,以获取边坡区域的地质数据和土壤样本,为后续的稳定性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1.2 边坡坡度与高度:边坡的坡度和高度是影响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公路滑坡等灾害防治措施

公路滑坡等灾害防治措施公路滑坡是指发生在公路工程上的由于地质条件不稳定或自然灾害等原因引起的土石体下滑、滑动或倾动而导致的交通灾害。
公路滑坡的发生不仅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困扰,也会对交通运输系统的安全和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减少公路滑坡灾害的发生至关重要。
首先,加强地质勘探和监测。
在公路规划初期,要进行全面的地质勘探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通过地下水位、土质条件、地震活动等各方面的综合分析,预测出潜在的滑坡风险区域,进而合理规划公路线路避开高灾害风险区域。
同时,还需加强对已建成公路的监测,利用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预警,及时发现滑坡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保障公路的安全通行。
其次,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
在公路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注意选择适宜的路基和路堤施工方式,确保路基地基工程的稳定性。
对于特殊地质条件的路段,如土壤松散、地震多发等地区,还可以采取桩、墙等加固措施,增加土体的抗滑性。
此外,合理设置路面排水设施,确保路面排水畅通,避免地下水湿润路基,对于减少地面水分对路基的侵蚀具有重要作用。
再次,加强维护和修复工作。
定期对公路进行巡查和维护,发现路基沉降、路堤滑动等问题要及时处理。
一旦发生滑坡,要立即停止交通,并进行紧急抢修工作,防止滑坡进一步扩大,确保安全通行。
同时,要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采取合适的修复措施,包括清理滑坡物、加固滑坡体和修复路基等。
另外,加强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制定。
地质灾害的发生是难以预测和完全避免的,因此要加强灾害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公路滑坡灾害应急预案。
在道路规划和修建之前,可以根据地质、地形等因素分析潜在灾害点,并制定应急预案,以便在灾害发生后迅速应对,减少灾害损失。
此外,还可以采用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来加强公路滑坡的防治。
比如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滑坡隐患点的监测和评估,以提早预警和预防滑坡的发生;利用地下注浆和加固技术来加强滑坡体的稳定性,减轻滑坡对公路的破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及滑坡防治措施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村村通公路”工程的进
一步实施,在地形困难路段修建的公路越来越多。受各种条件的限
制,大填、大挖方路段频繁出现,相伴而来出现了较多的路堤边坡
失稳,边坡及路堑边坡坍塌等地质灾难现象,给公路建设、运营带
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公路建设中需要选用合理的方法评价其
边坡稳定性,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合理的边坡治理措施进而做到既保
证公路运营的安全,又节约投资。由此看来,稳定性评价的方法显
得至关重要。本文对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和滑坡防治措施进行研究,
为二程技术人员在实际工程中选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和防治措施提供
参考。
1、公路边坡病害的分类
边坡病害可分为以下3类。
1、1滑坡
滑坡是路基山坡土体或岩体由于长期受地下水、地表水活动的
影响使其结构逐渐失去支撑力,在自重的作用下,整体沿着一定软
弱面向下滑动。滑坡按其引起滑动的力学特性来区分,可分为牵引
式和推移式滑坡。牵引式滑坡是下部先滑动,使上部失去支撑而变
形滑动,一般速度较慢,可延续相当长时间,横向张性裂隙发育,
表面多呈阶梯状或陡坎状。推移式滑坡是上部岩土挤压下部岩土体
产生变形,滑动速度较快,滑体表面波状起伏,多见于有堆积分布
的斜坡地段。
1.2崩塌
所谓崩塌是整体岩土块脱离母体,忽然从较陡的斜坡上崩落下
来,并顺斜坡猛烈翻转、跳跃,最后堆落在山脚。其具有突发性,
危害较大,与滑坡的区别是崩塌发生急促,破坏体散开,并有倾倒、
翻滚现象。而滑坡体一般总是沿着固定滑动面整体、缓慢地向下滑
动。
1.3剥落
所谓剥落是指边坡表层受风化,在冲刷和重力作用下,不断沿
斜坡滚落。2边坡稳定性评价依据
在对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之前,需要搜集工程地质环境资料,
这既是选取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的依据,也是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基
础性资料。它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震、水
文地质条件等,可以通过查阅历史资料、调查访问及地质勘探获
得”。
2边坡稳定性分析
边坡稳定性分析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根据2
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得出统一结论,确定该边坡的治理措施。
2.1稳定性定性分析
边坡稳定性定性分析能综合考虑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各种因素,
并可快速地对边坡的稳定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作出评价。工程中主要
采用的方法是工程地质分析法。它是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的基础,
主要从自然条件、作用因素等对比分析滑动与稳定之间的关系,判
定边坡的稳定程度。
2.1.1地貌形态及地质条件对比分析
边坡失稳是在一定地质条件下产生的,它的形成具备一定的不
良地质基础,有其发育阶段的微地貌特征和地表迹象。因此,可以
将需要判定边坡稳定性斜坡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
件、软弱夹层和滑带土性质等与四周的稳定斜坡、类似地质条件下
的稳定斜坡和不稳定斜坡及不同滑动阶段的边坡进行对比分析,结
合地质条件的可能变化,分析判定边坡的稳定性。将需要评价的边
坡与四周尚属稳定斜坡的地貌特征进行对比,并对当地类似条件下
的各个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稳定程度的边坡在地貌形态上的特点进
行对比,大致判定边坡的稳定程度。
2.1.2影响因素的变化分析
边坡的稳定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地壳上升使斜坡变陡,边
坡中后部加载、振动、水及风化作用与卸荷膨胀使土体的强度降低
等,这些均可使下滑力增大而稳定性降低。河岸冲刷和人工切割坡
脚破坏了斜坡前部支撑,致使抗滑力减小而导致边坡稳定性降低,
甚至失稳。水文地质条件改善、恶化条件减缓或消除,边坡滑动后
滑动面变缓、滑体重心降低或在边坡前部抗滑段加载,造成边坡下
滑力减小、抗滑力增大而稳定性提高。因此,采用工程地质工作的
各种手段,如调查、测绘、勘探和试验等找出引起滑动的主次要因
素及其变化趋势,即可定性地判定边坡的稳定性。
2.1.3滑动迹象及其发展变化分析
滑坡在各个发育阶段反映出各不相同的变形迹象,把握了这些
变形迹象就可以判明断坡当前所处的滑动阶段及发展趋势。如滑体
前、后缘地貌的变化,裂缝出现的部位、性质、发育顺序及贯通情
况,泉水及湿地变化情况,滑带及滑体各部分的位移及破坏情况,
边坡岩土破坏发出的声音等等。这些迹象可通过调查、访问、目测
描述和动态观测等获得,这是判定边坡稳定性的直观而可靠的一种
手段。
2.2稳定性定量分析
边坡稳定性定量分析评价是在定性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勘
察所确定的边坡地质剖面,采用静力平衡理论计算拟评价边坡的稳
定系数,根据计算得的稳定系数来评价边坡的稳定性。目前工程中
常用的定量分析评价方法主要是传递系数法。
在应用上述方法分析边坡稳定性时土力学指标的取值是非常重
要的部分,也是关键部分,取值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计算的结果。
边坡稳定系数计算所用计算参数主要有滑体重度、滑带土粘聚力及
内摩擦角,滑带土力学指标可采用试验、查阅类似滑带土相关力学
指标资料和经验综合取值。
3滑坡防治措施
3.1防治原则
在选择滑坡防治措施前,要具体调查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
认真研究和确定滑坡的类型及其发展阶段;分析形成滑坡的主次要
因素及彼此的联系;结合公路的重要程度、施工条件及其他各种情
况综合考虑。对于性质复杂的大型滑坡,可以绕避时应尽量绕避。
当绕避有困难或在经济上显着不合理时,应视滑坡规模、公路与滑
坡的相互影响程度、防治费用等条件设计几种具体方案比选。对于
可能忽然发生急剧变形的滑坡,应采取迅速有效的工程措施。对于
滑动缓慢的大型滑坡,宜全面规划,分期整治,仔细观察每期工程
的效果,以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对于施工及运营中产生的大型滑
坡,应慎重做出绕避方案或局部改移路线和防治措施相结合的方案
等,在进行全面综合比较后决定取舍。对于古滑坡应采取预防措施,
避免其复活或产生新的滑坡。对于性质简单的中小型滑坡,可进行
整治,路线不需绕避。但应注重调整路线平、纵面位置,以求整治
简单、工程量小、施工方便、经济合理。路线通过滑坡位置,一般
滑坡上缘或下缘比滑坡中部好。滑坡下缘的路基宜设成路堤形式以
增加抗滑力;滑坡上缘的路基宜设成路堑形式,以减轻滑体重量;
对于窄长而陡峭的滑坡,可采用旱桥通过。滑坡整治之前,一般应
先做好临时排水系统,以减缓滑坡的发展,然后针对引起滑坡滑动
的主要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