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英文论文)谭恩美灶神之妻文化解读

合集下载

谭恩美《灶神之妻》中的女性叙事特征探究

谭恩美《灶神之妻》中的女性叙事特征探究

Characteristics of Feminist Narratology in Amy Tan ' s The Kitchen God' s Wife
作者: 史丽娜[1] 杨丽瑞[2] 原一川[1]
作者机构: [1]云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昆明650092 [2]云南财经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昆明650221
出版物刊名: 红河学院学报
页码: 64-68页
主题词: 谭恩美 女性叙事 叙述声音 叙述视角 叙事结构 叙述接受者 《灶神之妻》
摘要:《灶神之妻》是谭恩美于1991年创作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该书一出版就深受广大读者和批评家的喜爱。

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该小说为广大读者所喜欢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谭恩美与众不同的叙事风格。

具体来说,即谭恩美在该小说中应用了独特的女性叙事技巧。

文章拟从叙述声音、叙述视角、叙事结构和叙述接受者四方面来探讨和挖掘这部小说中所运用的女性叙事技巧及其特征和独特的艺术效果。

旨在提供读给者一个理解谭恩美独特叙述方式和技巧的新角度,同时开辟对其叙事作品研究的新道路和拓宽对其叙事作品的欣赏面。

_灶神之妻_的女权主义解读 ying

_灶神之妻_的女权主义解读 ying

2003年5月第19卷 第3期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angsu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 ocial Science )May ,2003V ol ,19 N o.3《灶神之妻》的女权主义解读Ξ蒋 曙(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 [摘 要] 文章从女权主义角度对《灶神之妻》进行解读,说明女性之所以低人一等是男权社会造成的。

女性的沉默是话语和自我意识的双重沉默,女性的觉醒始于其意识到男女之间的不平等。

[关键词] 谭恩美; 灶神之妻; 女权主义; 沉默[中图分类号] I10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696(2003)03-0088-03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女权主义运动席卷欧美各国,它的出发点是不满于由来已久的妇女地位和不平等,其主要目的是寻找“身份”的问题[1](P.161)。

由于以往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不是天使便是魔鬼,于是女权主义者把目光投向了女性作家、女性作品,将重点转向了女性经历。

随着美国女权主义文学等非主流文学的发展,位于性别和种族双重边缘的美籍华裔女作家备受关注,谭恩美便是其中令人瞩目一位。

自从1989年发表的第一部小说《喜福会》大获成功之后,1991年谭恩美又推出了她的第二部小说《灶神之妻》,该小说很快便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并且还荣登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丹麦、挪威和德国的畅销书栏。

谭恩美的创作多采用倒叙、说故事的手法,她的小说充满着神秘感,小说中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幽默诙谐的语言使她的小说极具魅力。

小说《灶神之妻》依旧围绕着母女关系展开,然而与第一部小说所不同的是小说只描写了一对母女而不是几对,而且这一次谭恩美将重心转向了母亲这一角色,用了更多的笔墨描写了母亲在旧中国的不幸遭遇。

通过讲述蒋薇丽的故事,谭恩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加以挖掘和批判。

小说的题目《灶神之妻》指的是一个被遗忘了的中国妇女,谭恩美以她特有的美国式的思维方式巧妙地运用了这一题目提出了旧中国妇女身份的问题,其创作带有鲜明的女权主义意图。

走下祭坛的母亲——浅析《灶王之妻》中的母女关系

走下祭坛的母亲——浅析《灶王之妻》中的母女关系

Stepping Down the Altar: Mother -daughter relationship in The Kitchen God's Wife 作者: 焦敏
作者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广东广州510420
出版物刊名: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87-90页
主题词: 谭恩美;灶王之妻;母女关系
摘要:从女性主义关于母女关系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灶王之妻》中一个美国华裔家庭的母女关系如何从疏离走向亲密,指出主流的"为母之道"话语对华裔母亲的母性体验的边缘化及病态化,从而切断了母女之间亲密联系的纽带,而母女纽带的重建有赖于互相的倾听与诉说。

在倾听中了解母亲的历史就是一段重新发现母亲的自主性及主体性的旅程,也是女儿找回其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自我意识的旅程。

《灶神之妻》的“故国”与“母爱”

《灶神之妻》的“故国”与“母爱”

安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灶神之妻》的“故国”与“母爱”Motherland and Mother Love in the The Kitchen God’s Wife作者姓名:吴娟学号:Y14010017学科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方向:二十世纪中西文学比较导师及职称:方锡球教授论文答辩日期:2017年6月授予学位日期:2017年7月安庆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论文题目《灶神之妻》的“故国”与“母爱”吴娟安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 4 月 26 日中文摘要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是美国华裔文学蜕变的过程,是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的过程,也是迈向成熟和繁荣的阶段。

在推进华裔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华裔女作家是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谭恩美就是其中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新生代华裔女作家的代表。

《灶神之妻》这部小说是继其成名作《喜福会》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该作品保留了谭恩美一贯的叙事风格和情感主题。

本文旨在透过“故国”与“母爱”,窥视华裔女性文学的内涵、形式与蕴含。

华裔女性依靠“故国”这面镜子,找寻失落的“母爱”,同时也打破沉默,不断寻找自我,努力在美国主流文化中树立族裔身份和文化属性并最终获得精神归宿、完成生命追寻的过程。

全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对故国情怀的内涵进行阐释,探究故国情怀的具体体现。

第二章探讨小说中的故国情怀和母爱情结,首先对母爱与故国情结相联系的内涵进行阐释,再联系文本中具体内容阐述漂泊者的情感和母爱失据的悲怀。

第三章主要通过文本分析深入剖析作品,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展现小说中人物形象所反映的“故国”和“母爱”。

第四章将针对“故国”与“母爱”意象的探讨延伸至华裔女作家作品中“远游”与“回归”主题的讨论。

首先阐释“远游”的文化意蕴,再从“远游”联系到“回归”,谭恩美创作中对本源文化的回望是对故国、对自身生命本源的思考和追寻,是在寻求一个精神家园,更是在多元文化语境下创建一个东西方文化能够得以更好沟通、理解和融合的平台。

论《灶神娘娘》中的母题内涵

论《灶神娘娘》中的母题内涵

论《灶神娘娘》中的母题内涵论文导读:在小说《灶神娘娘》(TheKitchenGod’sWife)中。

将母女关系写得细致入微。

小说《灶神娘娘》可以被看成是女性觉醒的文本。

身份重建,论《灶神娘娘》中的母题内涵。

关键词:《灶神娘娘》,母女关系,身份重建,女性觉醒一.引言华裔美国文学在经历了被压抑到今日发展繁荣的曲折历程之后,在美国文坛上取得了一席之地。

科技论文,身份重建。

在这个历程中涌现出的华裔作家不胜枚举。

谭恩美是美国华裔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在蓬勃发展的华文华裔文坛中散发着特有的光芒。

在小说《灶神娘娘》(TheKitchen God’s Wife)中,谭恩美准确细腻地展现了母女们因文化冲突导致的磨擦,将母女关系写得细致入微,回肠荡气。

在她的小说中,“母与女”母题得到了反复的呈现,母女关系成为她关注的焦点。

看似简单的母女关系中,其实充斥着种族,文化的对立、冲突和融合,挖掘华裔文学中“母与女”母题所蕴含的文化心理因素,对于建构华裔女性身份有重大意义。

二﹑小说《灶神娘娘》中的母题内涵在谭恩美创作的小说世界里,传统的中国观念和美国的价值观念的两极矛盾通常以母女双方使用不同的语言来体现。

作为一名作家和一个美国人,谭恩美可以熟练的对不同的语言加以转换,对中美两种文化习俗的符号都非常敏感。

小说《灶神娘娘》,刻画了中国移民到美国的母亲和在美国出生的女儿之间的关系。

小说的叙事两个框架并行,一个框架是设立在现代化的美国社会,另一个框架设立在母亲蒋薇莉(Winnie)二战前后生活的中国。

小说开篇讲述了女儿珍珠(Pearl)拒绝和批判母亲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极迫切的想要融入美国主流文化。

母女之间似乎存在着不可逾越的代沟,“我看到我母亲在很多场合坐在桌边,就像我想象中的那么孤独。

我感到我们之间有巨大的鸿沟,使我们无法分担生活中的许多重大的事情……所有的这些毫无意义的姿势,积怨已久的误解,还有这些痛苦的秘密,为什么我们要保留这一切?我简直要窒息,我想逃走。

从灶神之妻到无忧女神——解读谭恩美成长小说《灶神之妻》

从灶神之妻到无忧女神——解读谭恩美成长小说《灶神之妻》

From Kitchen God′s Wife to Lady Sorrow Free——A Review of Bidungsroman the Kitchen God′s Wife 作者: 彭家海;王玫
作者机构: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出版物刊名: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页码: 167-170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6期
主题词: 成长小说;谭恩美;《灶神之妻》
摘要:在英美文学中,"成长"既是一种小说类别,也是一个普遍主题,贯穿于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中。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第二部长篇小说《灶神之妻》主人公是一位成长在中国旧社会的女性,以正面形象和反面形象出现的引路人在她成长的过程中极大影响着她与命运不懈的抗争和自我身份的追寻。

她经历了成长和成长的仪式,并从中获得了如何确认身份的顿悟,《灶神之妻》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

虽胜犹败--《灶神之妻》的女性主义解读

虽胜犹败--《灶神之妻》的女性主义解读

虽胜犹败--《灶神之妻》的女性主义解读
王晓敏
【期刊名称】《卷宗》
【年(卷),期】2013(3)10
【摘要】著名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多部作品都通过描写母女间的情感纠葛展现了第二代华裔女性的文化挣扎与面临的种族认同问题。

主人公的母亲们来自战乱频繁的中国,深受父权制文化的迫害,通常有段不堪回首的过去,来到美国后也终身没有摆脱父权制文化的阴影,从而对母女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与伤害。

这一点在其《灶神之妻》这部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解读这部名作,分析了文中的“母亲”文妮在父权制文化中的挣扎、反抗及其成败得失,探讨了女性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幸福与发展。

【总页数】2页(P298-298,299)
【作者】王晓敏
【作者单位】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重庆 40003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灶神之妻》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J], 王春燕;
2.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灶神之妻》 [J], 谢亮
3.灶神之妻之新生——谈《灶神之妻》中女性主义的叙事方式 [J], 王奥玲;李莹
4.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灶神之妻》 [J], 谢亮
5.《灶神之妻》女性主义与碎片叙事方式解读 [J], 王书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灶神之妻》中作者文化意识与文化身份的断裂

《灶神之妻》中作者文化意识与文化身份的断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3 5卷 第 3 期
V0 1_ 35 No. 3
开 封 教 育 学 院学 报
J o u ma l o f Ka i f e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d u c a t i o n
2 0 1 5年 3月 2 0日
M . 2 0 2 0l 5
美 国畅销书作家谭恩美继出版了著名小说《 喜福


学界 对《 灶 神 之妻 》中西方 文化 关 系的 解
会》 之后 , 于1 9 9 1 年推 出《 灶神之妻 》 , 受到广泛好 读— — 文化 融合 与文化 较量 评 和 关 注 。小 说 以一 位 移 民美 国 的 中 国母 亲— — 江 关于 《 灶 神之妻 》 所体现 的中西方文化关 系的评 出现 了两 类 最 具代 表性 的 、 截 然 不 同 的观 点 。一 韦丽 ( Wi n n i e ) 和在美 国出生 的女 儿— — 珍珠 ( P e a r 1 ) 论,
霍殆尽之后 , 变成一个乞丐。当他行乞到前妻家里 ,
母 女 俩 所 坚持 的两 种 文化 的差 异 导致 二 人 几 乎难 以
珍珠 越 来 越 了解 她 的母 亲 , 得 知 这 位 给 他 提供 食 物 和 住 所 的好 心 妇 人 是他 的前 沟通 。随着 故事 的展 开 ,
珍珠叹了一 口气说 :“ 你这辈子可 妻时 , 他羞愧难当 , 跳进灶炉里 自焚身亡 , 死后被封 在故事快结束时 , 为灶 神 。小说 把 流氓 恶棍 文福 比作 灶神 , 而 把温顺 善 真够 苦 的啊 ”, 眼 泪忍 不住 流 了下来 。 “ 女 儿 对 母 亲
从第 一种观点看 , 韦丽是 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5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者
学院、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文字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1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 805990749。

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

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 威廉.布莱克的伦敦和威廉.华兹华斯的伦敦,1802年比较
2 目的论视角下企业简介的英译
3 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金色的象征意义
4 汉英翻译名词化形式分析
5 论杰克凯鲁亚克达摩流浪者中的极乐至福精神
6 中西方非言语交际的文化差异
7 小妇人中乔的成长之路的分析
8 雾都孤儿中南希的形象分析
9 语块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
10 浅析太阳照样升起中迷惘的一代的两面性
11 XX中学初三年级英语课堂口语活动中错误纠正的调查
12 从饮食美学角度论中美酒文化差异
13 解析愤怒的葡萄中人性的力量
14 广告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15 经济英语新闻的隐喻及其翻译
16 浅谈老人与海桑提亚哥性格特点
17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电影台词翻译
18 探讨英语中系动词和表语的省略问题
19 英语专业教育实习调查研究
20 模因论视角下英汉商标翻译策略研究
21 英汉动物习语体现的文化差异
22 哈萨克斯坦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过去,现在和未来
23 分析导致跨文化沟通社会语用失误的原因
24 颜色词的中英文文化差异
25 分析悲剧中美狄亚身上透露的女性主义意识
26 嘉莉妹妹中女主角嘉莉的分析
27 珠三角企业的诚信危机与信誉重建
28 从弗洛伊德视角解读红字中主人公的命运
29 浅谈英语广告修辞
30 分析“守望者”霍尔顿的现实与理想
31 分析麦康伯的死亡
32 从礼貌原则分析发盘的语言技巧
33 马太福音对话中语气的人际意义研究
34 浅析21世纪美国总统竞选广告中的泛娱乐化现象
35 玛格丽特•劳伦斯潜鸟中的潜鸟的象征意蕴
36 如何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37 从美国个人主义角度试析美国同居问题
38 关于中国特色政经词汇的英译
39 高中生英语词汇文化涵义学习情况调查研究
40 广告语的特点及其翻译技巧
41 美国总统奥巴马连任胜选演讲辞的文体特征分析
42 目的论视角下公益广告的翻译
43 论英语委婉语及其翻译
44 小学英语课堂教师反馈的重要性及应用策略
45 英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与英语教学
46 浅析对信用证软条款的防范
47 城市形象与公示语汉英翻译--以XX市为例
48 目的论视角下的交通公示语翻译—以某市交通公示语为例
49 大学生通过联想记忆词汇的方法
50 浅谈电影片名翻译的方法
51 中英文化差异下翻译的不可译现象研究
52 骆驼祥子的英文译本景物描写翻译策略
53 基于英汉拟声词的象似性研究
54 关联理论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
55 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主义批评
56 喜福会中女儿们的生存状况分析
57 从百舌鸟之死探析美国种族冲突
58 从盖茨比梦想的破灭看美国梦的衰落
59 解读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的魔幻现实主义
60 中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策略研究
61 中式菜谱的翻译
62 从self自身相关词看中国的集体主义和美国的个人主义
63 英语近义词的隐含语义比较
64 论弗罗斯特帮工之死中的责任与义务
65 从翻译美学角度谈化妆品商标词的翻译
66 分析老人与海人与自然的抗争精神
67 女勇士中“乡村医生”故事里“鬼”的解读
68 探讨中国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
69 论英语广告的翻译
70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宠儿
71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母语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XX中学为例
72 小妇人主要人物乔?马奇的成长之路
73 西方文学中撒旦形象的形成与发展
74 英语新闻语篇中引语的语用功能探析
75 从礼貌原则探析酒店服务英语
76 关于商务英语教学的初步探讨
77 小说爱玛中爱玛的心理成长
78 傲慢与偏见标记性主位分析
79 从目的论角度看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80 商业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社会意义--以食品饮料广告为例_
81 广告中英语口号语言特点的分析
82 分析蒂凡尼的早餐中郝莉的人物特点
83 浅析”皇袍”图案的文化内涵—以清朝为例
84 初中英语口语课堂纠错研究
85 背诵输入在初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86 语法教学失效原因分析
87 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礼貌语语用失误
88 加工层次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词汇学习
89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菲茨杰拉德的矛盾意识
90 浅谈旧约中女性的形象和地位
91 公示语及其翻译
92 从“不可靠叙述”探寻作品主题--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93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校园语码转换
94 论中式英语
95 理智与情感中玛丽安的性格分析
96 梁山伯与祝英台及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比较研究
97
98 排比的修辞功能在政治演讲辞中的应用
99 委婉语的时代性
100 浅谈到灯塔去的女性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