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图像上的溢油识别方法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环境一号C+卫星SAR+图像典型环境遥感应用初探

环境一号C+卫星SAR+图像典型环境遥感应用初探

第3卷第3期雷达学报Vol. 3No. 3 2014年6月 Journal of Radars Jun. 2014环境一号C卫星SAR图像典型环境遥感应用初探田 维*①徐 旭①②卞小林①柴 勋①②王世昂①宫华泽①熊文成③邵 芸①①(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北京 100101)②(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③(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北京 100094)摘 要:“环境一号”C卫星(HJ-1C)于2012年11月19日成功发射,并与2008年9月6日“一箭双星”发射的“环境一号”A星,B星(HJ-1A/1B)组成“2+1”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系统。

该文以2012年12月~2013年1月期间获取的9景HJ-1C卫星数据2级产品(S波段,VV极化,Strip模式,5 m分辨率)为实验数据,以北京市和福建省近海海域为研究实验区,以HJ-1C卫星SAR图像土地利用类型人工解译与制图、地表覆盖自动分类、近海海洋溢油污染识别、海浪特征参数反演、海水养殖区特征提取等近海海洋环境监测等为例,开展了HJ-1C 卫星SAR图像环境遥感应用能力的分析与评价。

结果表明:(1)HJ-1C卫星SAR图像可用于耕地、林地、公路用地、河流水面、城镇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人工解译和制图,地类图斑面积勾绘误差小于5%;(2)HJ-1C卫星SAR与HJ-1B CCD图像融合可有效提高地表覆盖自动分类精度;(3)HJ-1C卫星SAR图像可用于海洋溢油污染识别、海浪特征参数反演及近海养殖区信息提取等近海海洋环境遥感监测。

关键词:HJ-1C;SAR;土地利用;地表覆盖;海洋溢油;海浪;海洋环境中图分类号:TN95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3X(2014)03-0339-13 DOI: 10.3724/SP.J.1300.2014.13055Applications of Environmental Remote Sensing by HJ-1C SAR Imageries Tian Wei①Xu Xu①② Bian Xiao-lin①Chai Xun①② Wang Shi-ang①Gong Hua-ze① Xiong Wen-cheng③Shao Yun①①(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nd Digital Earit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②(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③(Satellite Environment Center,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ijing 100094, China)Abstract: The HJ-1C satellite was successfully launched in November 19, 2012. The HJ-1C and HJ-1A/1B satellites, which were launched in September 06, 2008, constitute the “2+1” small satellite constellation for environmental and disaster monitoring.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satellite performance with respect to environmental remote sensing, including land use interpretation,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oil spill identification, retrieval of sea waves, and monitoring of coastal mariculture. The data used in this study cover the city of Beijing and the sea of the Fujian Province. Nine HJ-1C satellite images (level-2, S band, VV Pol, strip mode, 5 m resolution) from December 2012 to January 2013 are used.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1) the HJ-1C SAR images can be used to manually identify farmland, woodland, roads, rivers, urban construction,and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2) the accuracy of the automatic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en the HJ-1C SAR and HJ-1B CCD fusion images are used; (3) the HJ-1C satellite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oil spills, to invert wave parameters, and to extract information regarding inshore aquaculture.Key words: HJ-1C; SAR; Land use; Land cover; Oil spill; Ocean waves; Marine environment1 引言近十年来,国际上SAR卫星发展日新月异。

海洋环境监测站应对溢油突发事故的方法探讨_蔡圣伟

海洋环境监测站应对溢油突发事故的方法探讨_蔡圣伟

海洋环境监测站应对溢油突发事故的方法探讨蔡圣伟,华丹丹,张树刚(温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浙江325000)摘要:本文探讨了海洋环境监测站应对溢油突发事故处置中的可使用的各种监测方法,重点介绍了现场海洋环境监测的方法,并提出了通过加强应急监测队伍和监测能力的建设来提高处理此类事故的能力。

关键词:溢油事故;环境监测;应急中图分类号:X8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370(2012)03-0146-02emergency monitoring methods of oil spill accidents in marine environmental monitor stationCai Shengwei,Hua Dandan,Zhang Shugang(Wenzhou Marin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Station,SOA,Zhejiang325027)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about kinds of monitoring methods used in oil spill accidents in marine environmental monitor station.The capacity buildings of emergency monitoring terms and monitoring tools were strengthened.Key words:Oil spill;environmental monitoring;emergency.1引言随着海上石油开采活动日益频繁,海上石油运输空前活跃。

对海洋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如压载水、洗舱水的排放、船舶设备运转中油的跑冒滴漏等。

2009年,中国原油进口量首次突破2亿吨,达到20379万吨,其中的90%均通过海上船舶运输完成。

作为中国近海常见的重要环境灾害之一,海洋溢油事故在过去几十年中未曾停歇。

基于SAR图像的海面溢油检测研究共3篇

基于SAR图像的海面溢油检测研究共3篇

基于SAR图像的海面溢油检测研究共3篇基于SAR图像的海面溢油检测研究1基于SAR图像的海面溢油检测研究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海洋面临着诸多污染威胁,其中之一就是海面溢油。

海面溢油是指发生在海洋中的石油及其制品泄漏事件,它会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业务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环境保护。

因此,急需一种可靠、快速的海面溢油监测方法,以便迅速发现溢油点及时应对。

传统的方法是通过在海上巡逻或飞机上进行监测,但这种方法在范围、准确性和成本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近年来,基于合成孔径雷达(SAR)的海面溢油检测研究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关注。

SAR技术可以利用微波信号对海洋表面进行探测,在不受时间、天气和夜晚限制的情况下对海面溢油进行快速、高效的监测。

基于SAR图像的海面溢油检测主要是通过对海面上的油膜进行探测来实现的。

油膜是由溢油事件形成的一层表面膜,在SAR图像中呈现为一条亮度较高的条纹。

SAR图像的反射率与油膜的厚度和油膜表面粗糙度有关。

通过对SAR图像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海面溢油的位置、面积和密度等信息,从而达到及时控制海面溢油的目的。

目前,基于SAR图像的海面溢油监测方法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研究进展。

研究人员们不断开发新的算法和技术,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例如,在对SAR图像进行去噪处理的同时,可以采用多层分层判别分析(MDPCA)算法来识别油膜。

同时,也可以利用支持向量机(SVM)进行分类识别,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除了以上方法之外,基于SAR图像的海面溢油监测还有一些新的研究方向,例如结合其他成像技术,更加有效地检测海面溢油。

其中,多源遥感技术可以结合SAR图像与红外辐射图像等相结合,增强了对海面溢油的判别能力。

此外,还有一些基于深度学习的新型算法,比如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方法,可以更加精准地检测海面溢油。

总之,基于SAR图像的海面溢油检测是一种快速、高效且可靠的海洋污染监测方法。

海上溢油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海上溢油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海上溢油监测技术研究进展作者:崔矿庆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07期摘要:当前,海上溢油已经成了主要的海洋污染形式之一,本文简单介绍了几种海上溢油监测技术,对其应用现状作了分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海上溢油;监测技术;现状中图分类号:X924 文献标识码: A引言海洋运输是主要的世界原油贸易运输形式,在原油运输、装卸过程中,时有原油泄漏事件发生,并且因为石油开采技术正向深海方向发展,海上作业造成的油品泄漏事故成了海洋污染的重要源头。

海洋运输技术和海洋开发技术的进步使得海上溢油事故发生率也相应的增加了。

高频发生的溢油事故不但导致了严重的能源浪费,而且还严重的破坏了海洋生态和环境。

海上溢油对环境的影响原油中含有大量的苯和甲苯等有毒化合物,原油一旦泄漏到海洋后,这些有毒化合物会迅速进入食物链,从低等的藻类、到高等哺乳动物,无一能幸免。

成批的海鸟被困在油污中,它们的羽毛,一旦沾上油污,就因无法飞翔离开大海,而沉入海底溺毙,或者因中毒而死亡。

同时被油污污染的海豹、海豚一次又一次跃出水面,试图把皮毛上的油污甩掉,但最后终于精疲力竭,挣扎着沉入海底。

此外潜在的损害会更进一步扩展到事件发生地的生态系统中,存活下来的生物在受到冲击后的数年中,受毒物的影响也将遗传至数种生物的后代,这种影响是深远的,因为人类也同样在食用海产品。

还有更多靠海为生的人,将会在一时间丧失所有。

(图一原油泄漏危害)溢油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溢油发生后,一般情况下需要清理港区水域,这必然会对船舶的进出港造成影响。

同时要对被污染的游艇和船舶采取清洁措施,该操作成本比较高。

如果岸线设有工厂取水口,溢油就会进入工厂设备系统,毁坏设备,甚至使得一个工厂关闭。

盐业和海水淡化业等都会直接被溢油污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溢油事故发生时,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保护这些资源。

因为溢油对不同岸线的影响不同,所以它们对溢油的敏感性也不同。

溢油发生的时候,要依据各类岸线对溢油的敏感程度排列优先保护次序,为决策者确定应急对策提供便利。

国内外溢油应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溢油应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溢油应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徐葱葱;孙云峰;徐彬彬;赵云峰;马江涛【摘要】海上船舶运输是全球各地区之间主要的石油运输方式,一旦发生重大溢油污染事故将会给环境和经济造成巨大损失.石油开采、管道输送、储油罐泄漏等也会给周围河流、地下水等造成巨大污染.建立一套完善的溢油应急技术,开发应用先进适用的溢油监视、监测、预测和处置技术,能够有效防治水体污染带来的问题,最大程度地减小溢油事故造成的危害.通过对比研究国内外溢油应急监视、监测、预测,以及应急处置相关技术现状,分析我国目前溢油应急响应技术存在的不足,为今后我国溢油应急技术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期刊名称】《石油工业技术监督》【年(卷),期】2018(034)012【总页数】4页(P48-51)【关键词】溢油;应急监视;应急监测;应急预测;应急处置【作者】徐葱葱;孙云峰;徐彬彬;赵云峰;马江涛【作者单位】中国石油管道科技研究中心河北廊坊065000;中国石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廊坊065000;中国石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廊坊065000;中国石油管道分公司河北廊坊065000;中国石油管道科技研究中心河北廊坊065000【正文语种】中文随着人们对石油资源的大力开发,以及石油分布的地域性等特点,石油运输业务也随之迅猛发展。

船舶和管道作为常用的运输方式,有效保障了能源供应,但泄漏事故时有发生,给周围环境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同时也给经济带来巨大损失[1]。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万吨以上的溢油污染事故几乎年年发生。

据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Maritime Organization,IMO)统计,每年由各种污染源排入海洋环境的石油总量至少有3.2×106 t[2]。

近年来,管道泄漏事故引起的河流污染问题也给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当溢油大量流入海上、河流、湖泊及地下水时,给水体生态和渔业经济等带来了严重破坏。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溢油应急技术,开发应用先进适用的溢油监视、监测、预测和处置技术,最大程度地减小溢油事故造成的危害[3]。

溢油模型及求解方法研究

溢油模型及求解方法研究

溢油模型及求解方法研究颜筱函【摘要】近年来,针对溢油运动规律的研究逐步展开,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工作都取得较大的进展,由于水上环境情况复杂,对于溢油运动轨迹与归宿的预测研究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多数研究成果无法得到普遍的适用.后续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早期研究的基础进行改进和修正,以得到更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基于此,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针对溢油在水面的运动行为和归宿的理论研究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归纳,从溢油模型理论体系、溢油模型及模型求解方法三方面梳理了溢油预测模型理论基础和求解方法,并在最后总结了溢油问题目前的科研难点和未来的研究方向.%In recent years, the study on oil spill movement rule has been developed and the related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However, the prediction of oil spill trajectory and fate is limited to a certain extent due to the complex water environment, which causes a majority of research results cannot be widely applied. Based on the earlier research, further study is aiming to make improvement and modification in order to pursue a better theoretical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theories of the oil spill behavior and fate on the water wer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solving methods were sorted out logically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the oil spill model theoretical systems, the oil spill models and solutions. In the end, the difficulti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of this issue were presented.【期刊名称】《当代化工》【年(卷),期】2017(046)003【总页数】5页(P481-484,488)【关键词】溢油运动;行为和归宿;模型理论体系;溢油模型【作者】颜筱函【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城市油气输配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8随着经济的发展,石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促进了石油海上运输的活跃。

全自动避碰和溢油雷达探测系统在海上油田中的应用

全自动避碰和溢油雷达探测系统在海上油田中的应用

全自动避碰和溢油雷达探测系统在海上油田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4-19T02:25:47.674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0年23期作者:邢成路[导读] 卫星远程监视的依凭的是人造卫星,将可以监测溢油情况的传感器通过人造卫星绑定进而检测海底的石油开采情况,并将得到的信息整合后人工识别是否有溢油的发生并判断事情的严重性。

中海石油环保服务(天津)有限公司天津 300457摘要:石油对每个国家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陆地的油田外,海洋里的石油也随着科技的发展慢慢能得到良好开采了,但是海上石油的开采与陆地的不同,对技术及设备的要求更高,随之而来的企业发生事故的概率就大幅增加,另外因为海上开采的特殊性,对环保的要求很高,若开采不当会对当地海洋造成严重污染,严重情况会跟随洋流污染到其他区域。

所以对设施的防撞及石油溢出的事前、事中、事后处理的要求就非常高了。

现针对海上平台设施防碰撞及溢油监控技术兼现代勘测船只躲避碰撞系统被动检测特点,可以尝试利用被动检测特点和雷达监测技术,研究如何主动探测及防撞能力。

为从事海上油田工作的人员提供安全保障进而创造更多经济价值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另外海上油田开采中若发生溢油问题会导致的环境污染也会有进一步的改善,对于保护环境及尊重物种生命的多样性有着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避碰;雷达探测;海上油田一、目前使用的溢油探测方式简析1.1使用卫星远程探测监视的方式卫星远程监视的依凭的是人造卫星,将可以监测溢油情况的传感器通过人造卫星绑定进而检测海底的石油开采情况,并将得到的信息整合后人工识别是否有溢油的发生并判断事情的严重性。

卫星远程探测监视可以监测到大部分能监测到的区域,因为是以卫星图像的形式发送给工作人员,所以易于处理各种突发情况,但是也存在一定局限性,观测周期长,清晰度受设备本身的质量及观测距离的影响很大。

1.2使用雷达来勘测溢油情况海面受海底情况及潮汐的影响,会有海浪等情况出现,反应在雷达设备上就是图像上会有明暗的区分。

海洋卫星遥感溢油监测

海洋卫星遥感溢油监测

卫星遥感监测海上油田溢油随着世界海洋运输业的发展和海上油田不断投入生产,海上溢油事故频发,在最近30年里,全球溢油量超过4500万立方米的事故就有62起。

近年来,在中国海域也发生过多起恶性溢油事故,其中在胶州湾发生的两起外轮溢油事故,共溢出原油4000多吨,使200公里海岸及10余万亩滩涂养殖场受到污染,水产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溢油事故往往造成大面积海域污染,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重视。

世界各国都积极参与海上溢油的监视和遥感监测。

基本方法就是航空遥感、卫星遥感和雷达遥感监测。

由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和石油战略储备的需要,海上石油运输量猛增,油轮数量增加且呈大型化趋势,这就增大了溢油事故,尤其是大型溢油事故的可能性。

船舶发生溢油污染事故后,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应急反应行动,以减少溢油的危害,保护海洋环境和人命财产。

而提起海上油田溢油,我们不得不说洋流对漂油的作用。

洋流的流速,流向,无疑是船舶选择航线,准确定位和掌握航向、航速的重要参数。

表层流,中层流和深层流还都会影响气候,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海洋生物链。

目前常用的观测方法是海上浮标观测,是一种少、慢、差,费的方法。

西方各国利用卫星平台上装置的雷达高度计,完全可以完成海上浮标的观测任务。

雷达高度计发射不间断的脉从计算海面返回卫星的时间差来测量海面拓扑,用这种海面拓扑再与已知的水准平面比较,推导出海面高度差。

例如在2010年发生在墨两哥湾的溢油事故中,溢油漂移趋势受到洋流的作用,漂移方向与洋流方向一致.研究表明,至5月1日对溢油处理与漏油处封堵的努力效果甚微,油污面积有继续扩大趋势,油污漂移方向与洋流具有较强相关性.该研究验证了光学遥感图像可以很好地对溢油事故造成的溢油范围进行监测,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洋流等信息可对溢油面积和溢油漂移趋势进行监测与分析,从而为溢油控制与清理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人类社会正面临着“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日益恶化和人口不断剧增三大威胁而且这种态势也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未来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射角(度)
20.26 15.45 16_44 20-46

WSM
SCN
RADARSJU:1
SCW
20-49
2.3.区分油膜和“似油膜”现象 溢油探测的另一个问题是从其他一些自然现象中区分出油膜来,这些自然现象在雷达卫星上同样表 现为黑色区域,因此称为“似油膜”现象。根据雷达监视溢油原理我们知道,海洋表面油膜的存在平滑了 海洋表面,致使雷达接收到的后向散射回波减少,反映在雷达图像上,由于油膜的图像亮度值低于周围 海面特征的亮度值,而表现出黑色斑块的特征,然而,并不是说只要雷达卫星图像上有黑色斑块就证明 海面上有溢油存在,因为其他海洋特征以及大气现象,如海面风速相对较低的海域、雨点和油脂状海冰, 都可以阻尼海洋短表面波,从而在雷达卫星图像上形成黑色斑块特征,这些非表面油膜成因的黑色斑块 图像特征可统称为“似油膜”现象。这就使从SAR图像中区分和检测各种成因的表面膜变得更为复杂和困 难。为了达到在雷达卫星图像中检测各种成因的海洋表面膜和“似油膜”现象,并对其加以区分,必须获
感器更适用于探测海面和沿岸区域的溢油污染.但是风的情况影响了后向散射系数以及海面油膜的可视 度。溢油仅仅在一个局限的"【速范围内≈能被雷达u星探洲到。表1培出了风参数与SAR图像成像的关
30‘
十目n*}g 2008年度{¥空m女优弄≈立m专“
系。
2.2.2.SAR影像只能够探测海面上的油,如果溢油发生了分散、降解等物理变化后沉入海中,就无法探 测到。溢油进入海洋环境中后,在海洋平流的作用下进行漂移,在湍流、剪流及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 四周扩散,与此同时其自身将不断地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一部分以气态进入大气,一部分以乳化状态 进入海水中,而后逐渐为微生物所降解。其中的风化过程是很重要的,风化过程包括:扩散、漂移、蒸 发、溶解、消散、乳化、沉降、生物降解和氧化作用。其中,蒸发作用、乳化作用、溶解作用在溢油的 探测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一过程影响了溢油的物理化学属性,进而影响到溢油在SAR影像 上的可探测度。
表1在SAR影像上油膜的可视度
风速(m/s)
0 3
溢油信息特征 在海洋表面没有后向散射,因此没有溢油信息。 没有溢油信息,低风速区大量存在 低风速区很少,溢油信息可见,海面背景单一 只有厚油膜可见,薄油膜被海浪拍打分散导致其不可见,厚油膜在风速大于10m/s的情况下仍然可见
3到7.10
>7.10
2.2.3.卫星影像分辨率对探测溢油也是非常重要的,分辨率高的卫星数据适合监视小的污染事故和排污; 而分辨率低的卫星数据只适合用来监视大型溢油事故。表2给出了几种传感器的分辨率和成像宽度。可 以看出:大型的溢油事故需要使用较宽的卫星影像,因而分辨率降低。
1前言 j二星遥感是非常适台探删海上溢油污染的。目前,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等多种传感器 都广泛应用于海上溢油探删,我们着重研究的是合成孔径雷达(下文用SAR表示)影像t的溢油识别技 术。雷选卫星遥感是一种利削微波进行感知的主动传感器.和光学、多光谱等传感器相比.时气象条件 要求低,能够全天时、全天候的工作,不受时间和气候条什的限制,己成为溢油污染监视的重要丁具。 2从SAR髟像上识别溢油 21原理 雷达影像是用象素来描述图片元素的,其中的每个象素代表地面某区域的后向散射系数。影像中 暗的区域代表低的岳向散射系数.而亮的区域代表高的后向散射系数。目标区域的后向散射系数会根据 不同的条什而改变.例如,溢油使海面平滑.减少了后向散射的电磁波;船舶由于其金属外壳和构造的 因素.增强了后向散射的电磁波,田此。溢油在SAR影像F显示为黑色区域或黑色斑块,船舶在SAP. 影像r显示为白色亮c‘^。
■曩强/詹、/
图3 该幅卫星数据为ENVISAT-ASAR.WS模式,分辨牢为150米,成像宽度约400公里,成像时问为: 07年12月11目.距离韩国溢油事故发牛时间为4灭,vv极化(垂直极化,回波鞍强,适用r半坦M 域表面)。 图3中的左图为原始卫星图像,右图为经过预处理操作后的卫星图像。原始卫星图像平均亮度值偏 低.存在斑点噪声。针对这一现象,采取增强和滤波两种预处理操作。增强操作选取的是“根增强”,该 操作解决,亮度值币均衡的问题。滤波操作选取均衡化滤波(低通滤波)和高斯滤波(高通滤波)相结 合,该操作抑制了图像中存在的噪卢,使图像平滑,并且可以抽取图中地物的边缘,使图像的边缘部分 更加清晰.效果见图3中右图。 通过处理分析和专业判断,找出罔像中的异常区域,并根据地理位置特征、几何形状特征、环境特 征等排除“似油膜”现象.找出高可能性溢油区域,如图3右图中1处为“低风速区”现象,2处为“背风岬 角”现象,3处为高可能性溢油区域,4址为“背M岬角”现象。根据当日韩国溢油事故的相关情况汇报.确 定高可能性溢油区域即为船舶泄露的溢油所在区域。
2,3
3.落潮现象退潮时出露的潮坪、低潮期瑶出海面的沙滩都可形成沿海岸带分布的黑色影像特征。
由于(c波段)低的微波反射,这些地区的湿沙在雷达卫星图像上表现出黑色特征。湿润的细沙表面, 由于水的作用,导致电磁波产生镜面反射,田此在雷逃卫星图像上表现为黑色。大陆的边缘地带有时会 出该种现象,也被称为“火陆边缘线”。该种成像原理的成像特点为:成像区域通常出现在人陆和岛屿边 缘,可以通过】t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形态特征加以区分。 训练青素的操作者能够通过这些附加信息如气候条件、溢油的地理位置等,凭借经验区升出油膜信 息和“似油膜”信鼠。图2为叫“油膜”的例,技判断方法。
图2中第三幅图像为“落潮”现象示例,该幅图像为ENVISAT.1_ASAR_IM模式的卫星图像截图,分 辨率为30米,成像时间为2007年2月24日,成像地点为长岛区域。该岛屿的左侧为“落潮”现象,经查 询《2007年潮汐表》,卫星成像时该水域确实为落潮。而涨潮时,该岛屿左侧为亮色。 2.4.在SAR影像上识别溢油的方法 在SAR图像上识别溢油通常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两步:1、从卫星图像上找出疑似区域:2、识别油 膜和“似油膜”现象,给出确认溢油的可能性等级。 溢油信息的识别是由几个连续的步骤组成的。预处理(将原始卫星数据转换成包含地理信息的普通 格式)和掩膜(除去所有的陆地信息,包括岛屿和它们的内水区域,这里通常出现风的阴影)主要的任 务是在影像中探测黑色斑点和条带状信息。其中:预处理包括增强操作和滤波操作,经过预处理操作后 的影像更利于目视判读。下一步是提取黑色特征,找出疑似区域;最后识别油膜和“似油膜”现象,给出 确认溢油的可能性等级。如上所述,许多影像特征被用来判别“似油膜”现象,另外还有一些影像特征如 异常区域的复杂性、异常区域的宽度、异常区域的范围、与探测到船的距离、异常区域局部的差异、异 常区域平滑程度的差异、边缘的对比度等等可用来判别油膜。最后,操作者可以参考以下的标准来判定 异常区域为溢油的可能性等级: 2.4.1.可能性高的标准 ・异常区域与周围背景有很强烈的对比度; ・周围背景是纯色的,有一个连续的灰度值; ・风速为中偏高,大约在6—10米/秒; ・船舶或者砖井平台直接连接在异常区域上; 2.4.2.可能性中的标准 ・风速偏低,大约在3.6米/秒; ・与高风速地区对比,异常区域与周围背景的灰度值有一些融合或者不是非常强烈的对比; ・异常区域的形状是不规则的,也就是,异常区域的边缘不光滑; 2.4.3.可能性低的标准 ・附近存在“低风速区”现象; ・附近存在“自然膜”现象(生物膜、低风速区上的不规则条纹); ・异常区域的形状不规则或者灰度值与周围背景有些融合; 综上所述,如果没有其它辅助数据,纯粹根据SAR图像上的影像特征,特别是只用单波段雷达接收 获得的图像将很难区分各种成因的表面膜特征,必须结合一些如特定地理位置、气象条件、实时的海况 数据等,才能对表面膜特征的成因类型有较深的认识,判别“似油膜”现象,另外再结合如异常区域的复 杂性、异常区域的宽度、异常区域的范围、与探测到船的距离、异常区域局部的差异、异常区域平滑程 度的差异、边缘的对比度等影像特征来判别油膜,判定异常区域为溢油的可能性等级。此外,还可以通 过同时间、同区域的多光谱卫星数据、航空拍摄的图像和实地勘察等手段来进行验证,只有这样才能真 正识别出溢油信息。 3.雷达卫星数据在溢油事故中的应用 2007年12月7日,三星重工公司的一艘起重机船与一艘拖轮在韩国水域拖带中,由于海况恶劣,缆 绳崩断,起重机船与锚泊的油轮发生碰撞,“Hebei 雷达卫星图像上的溢油识别方法及其应用——赵谱
Spirit”轮上载有260(0吨原油,碰撞事故导致船上三
孙芳芳 韩龙 舒迟
・33・
个油舱破损。事故拉生住韩国大I|j港附近,外面水域就是cl・目的黄海。该溢油事故。 事故发生后,我国对谚起事故进行了监视跟踪,购买了相关的SAR图像进行了分析处理。选取其中 一幅卫星图像的处理清况示例
雷达卫星图像上的溢油识别方法及其应用
赵谱孙芳芳韩龙舒迟
【内窖提要】溢油对海洋环境具有重大影响,及时获取溢油信息对保护海洋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海上 溢油探测是合成孔柜雷达(SAR)很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本x计论7雷达卫星溢油监视的原理和影响 目素,重点讨论7“油膜”々“似油膜”现象识别技术雌及利用SAR影像识别溢油技术,并在宴际溢油事故 的案例中于阻应用。

ASARjM模式的卫星图像截图,
分辨牢为30米,成像时间为2007年3月14口,成像地点为睦岛区域。卫星成像时刻,☆询烟台布专业 气象台的报道:今天晚上至明天早上,东到东北M 3到4级。因此可咀推断:岛屿阻挡了从东面刮来的 风.造成岛屿西向风速降低,形成“背B【岬角”现象
32・
十目M湃{☆2008{《々m女m2n秀论女集专刊
2 3
2.背风岬角现象:由于岛屿的阻挡作用,在岛屿的背风血通常会堠成低M速区(这种低风速区是由
于风被阻挡导致风力减弱,不是自然低风速现象),在运块区域内,海面比较平静,导致雷达电磁波的 后向散射较弱,容易形成黑色区域。该种成像原理的成像特点为:成像区域通常出现在陆地边缘附近和 峡湾地带的背风区。这种现象也可以通过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和蟛态特征加咀区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