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学习文明礼仪 第1课 以礼相待 第1框 知仪识礼2 苏教版
2017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学习文明礼仪 第1课 以礼相待 第二框 时移礼易 苏教版

,很多
5.礼仪必须符合 公序良俗 。我们对传统礼仪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 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新的礼仪要学会 分辨鉴别 ,不应该讲面子、摆阔气, 追求豪华,更不能奢侈、浪费。
独立训练
1.在古代社会,身份地位较高的男性称为老爷、先生、大人,女性
则称夫人、太太、小姐。民国后,出现了“同志”这一新称谓,意为
“每年都这样,可真不舒服,今年我不想再磕上十几个 头了。” 小华心想。
同学们,换做你们,你会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请说出 你的解决方法。
8.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加上各种因素的限制,很难在每年清明节等祭祖日 亲临现场祭扫。如今人们不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通过网络祭奠,随 时随地在网络平台上实现对先人的祭扫和缅怀。有人则认为,通过点击鼠标, 发出一串冰冷的文字,显得不够严肃真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B
4.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一整套关于“孝”的礼
仪规范和法律制度。在古代,如果父母丧葬,要守孝三年,三年之内
不准参加科举考试,也不准结婚。在你看来,这样的“孝” ( )
A.需要全部继承,讲究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不适应现代生活节奏,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C.寄托着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之情,应该代代相传 D.与传统美德不相符合,应被摒弃,退出历史舞台
、
文化
相适应。随
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有的礼仪简化了,有的礼仪逐渐消失了,有的礼仪则增加了新
的内容和要求。我们要 与时俱进
,理解和接纳礼仪的变化。
2.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活动范围越来琐的礼仪程序,简化一些礼仪的表达方式
高,效、环保、节俭 等理念已成为普遍、现实的选择。
结合“时移礼易”的相关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看待网络祭奠的。
2024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学习文明礼仪第1课以礼相待第3框入乡随俗教案苏教版

发放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入乡随俗”知识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文明礼仪相关的拓展知识,如不同国家的礼仪特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入乡随俗”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入乡随俗”内容,强调尊重他人、文明交往的重点和难点。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如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我眼中的文明礼仪”的短文。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2024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学习文明礼仪第1课以礼相待第3框入乡随俗教案苏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2024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学习文明礼仪,第1课以礼相待,第3框“入乡随俗”。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
1.认识不同地域的礼仪习俗,了解“入乡随俗”的含义及其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如何在不同场合遵循当地礼仪”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技能训练:
总结归纳:
在新课呈现结束后,对“入乡随俗”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尊重他人、文明交往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017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学习文明礼仪 第1课 以礼相待 第三框 入乡随俗课件 苏教版

二、入乡随俗(二)
周恩来视察云南西双版纳,在景洪城与傣族、布依族等群众共度 傣族新年——泼水节。周恩来穿起傣族服装,走进欢乐的人群之 中。看见周恩来如此和蔼可亲,群众立刻没有了拘束,纷纷用大 盆向总理泼水。他对当地干部说:“傣族群众的每滴水都是热乎 乎的,我一点都感觉不到寒冷。” 依据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入乡随俗”?
礼仪风俗渗透着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包含着不同地区、不同民族
的感情。因此,到不同的地方,我们应当 入乡随俗 。
2.到任何地方,都要 尊重、适应和主动融入 当地的民风民俗。穿一穿当地的
民族服装,尝一尝当地的美食,学一学当地的语言,这些看上去是小事,却
表达了我们对 当地文化风俗的。尊重
3.入乡随俗,能真正 了解当地的民风民情 ,更容易与当地人们友好交往。中
你知道西方人和中国人眼中的“龙”“狗”的寓意吗?
西方龙是罪恶生龙活虎、残忍、狡诈的代表,是最邪恶的魔鬼;中国 人心目中的龙常常是神,与帝王有密切的关系,有真龙天子、龙旗龙 袍等,跟“龙”有关的词还有龙凤呈祥、龙腾虎跃、生龙活虎等。
材料:小雪的班上转来一个美国女孩朱丽亚,她性格开朗,不拘小节, 乐于助人,可有时又显得“小气”。有一次,她邀小雪一起出去吃饭, 结账时却说一人一半。小雪愣了半天。还有一次,朱丽亚过生日,邀 请同学到她家。小雪带了漂亮的礼物来,没想到朱丽亚把她迎进门之 后,就迫不及待地拆开礼物,然后兴奋地说:“太漂亮了!谢谢你。” 小雪想:“真是没有礼貌,起码要等到客人走后,才能把礼物拆开 呀。” (1)上述故事说明了什么? ①不(同2)的国小家雪、和地朱区丽、娅民族应有怎不样同做的到礼友仪风好俗交。往?
出国前应该有意识地 从书上或互联网上了 解有关所到国家或地 区的风俗习惯,主动 学习了解、掌握对方 的礼仪习俗,可以让 我们避免无心之错。
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学习文明礼仪 第1课 以礼相待 第1框 知礼识仪教案 苏教版-苏教

知仪识礼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是礼仪之邦2.懂得礼仪的重要性重点难点礼仪的重要性是重点也是难点自主预习1.什么是礼、仪?2.为什么说中华是礼仪之邦?3.如何以礼待人?4.礼仪的重要性(作用)?自学反馈1.每种仪式都有一定的规X和程序,并有其独特的象征和意义。
祭祖寄托着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之情,祝寿体现了,庆贺能增进。
这些礼仪千百年传承,富有特定的内涵。
2.礼贵心诚。
对人表示重视、尊重、敬意,要、、,才会让人感动。
如果言不由衷、表里不一、矫揉造作,就会事与愿违。
3.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以礼待人的,对于别人的无礼,我们应该多容忍他人,,,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智慧去感染他人。
4.讲究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也是现代公民的。
以礼待人,能够展示一个人优雅的气质和,让自己更容易被别人接受和认同,获得更多的尊重和机会,进而更好地立足于社会。
礼仪文明,关系着我们自身的形象,关系着我们,关系着我们。
合作交流(见PPT)一、什么是礼、仪二、中华是礼仪之邦三、如何以礼待人四、礼仪的重要性独立训练1.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十分注重礼仪。
在家,讲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相敬如宾;在外,朋友间谦恭礼让,邻里间守望相助。
中国人以彬彬有礼、谦恭礼让的风貌著称于世。
这表明 ( )A.中华民族的礼仪文明具有优越性,其他国家无法超越B.中华民族的礼仪文明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C.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D.中华民族的礼仪文明对世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某校文明礼仪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学生中与礼仪相悖的现象日益严重,如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不相互问候、不相互谦让,课间追逐打闹,教学场所大声喧哗等。
因此该校决定,在全校开展礼仪教育活动,这是因为 ( )①仪是规X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②礼仪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③礼仪是规X家庭伦理的唯一准则④礼仪文明只关系自身的形象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3.双休日,小明带着礼品与父母一起去探望母亲的哥哥(因车祸致残而生活不能自理),小明在探望结束欲起身离开时,应该这样表达祝福语 ( )A.令尊,多多保重,早日痊愈 B.大伯,您要注意安心休息C.舅舅,祝您早日康复 D.姑父,你要照顾好自己4.X备三顾茅庐是我国古代讲究敬贤之礼的经典故事。
2017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学习文明礼仪 第1课 以礼相待 第3框 入乡随俗教案 苏教

入乡随俗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尊重不同文化和习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得的人民友好相处;2.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荣誉和形象的意识,增强热祖国的情感。
能力目标1.能够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2.能够在复杂的生活情境中,做出正确的礼仪表达,既尊重他人,也不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知识目标1.了解礼仪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指导和理解入乡随俗的重要性;2.明确入乡随俗的具体要求。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相关案例、视频等资料,制作课件学生回顾自己在旅游过程中了解到的各地的礼仪风俗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老师利用课件展示故事一次,一位中国教授和一位西方留学生在交谈中提到“望子成龙”一词。
教授说:“你父母把你送到中国来学习汉语,他们是想‘望子成龙’啊!”话音刚落,不料这位留学生瞪大眼睛反问教授:“您说什么?为什么是望子成‘龙’,而不是望子成‘狗’啊?”你知道西方人和中国人眼中的“龙”“狗”的寓意吗?小结: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我们要入乡随俗。
活动一入乡随俗你都旅游过哪些地方?在旅游的过程中你了解到当地的哪些礼仪习俗?(温馨提醒:可以是境内游,也可以是出国游,然后展示课前制作好的介绍课件。
)(学生课堂展示介绍课前准备好的内容,介绍自己旅游的经历以及在旅游地了解到的礼仪习俗)老师根据学生的展示适时点评、补充。
小结:不同国家、民族、地区都有其独特的礼仪习俗。
入乡随俗表达了我们对当地文化风俗的尊重。
畅所欲言我们应该怎样做到入乡随俗呢?一起分享一下你的具体做法吧。
穿一穿当地的民族服装,尝一尝当地的美食;学一学当地的语言……活动二入乡随俗暑假里,小明一家去海边游玩,租了一艘渔船。
午饭时,他们迟到了刚从海里打上来的海鲜。
有一种鱼的味道特别鲜美,快吃完一面的时候,小明大声嚷嚷,让妈妈帮忙一起给鱼翻个身。
妈妈连忙制止了小明的话,并跟船家道歉。
思考:妈妈为何要制止小明?你还知道哪些乘船的礼仪和习俗吗?小结:入乡随俗,能真正了解当地的民风民情,更容易与当地人们友好交往。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学习文明礼仪以礼相待第框《知仪识礼》课件苏教版

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
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
邦。
春秋:孔子把礼推向至 高无上的地位
两千多年前:比较完整的 礼仪规范和制度
周代:《周礼》、 《仪礼》、《礼记》 礼仪专著
礼仪面面观:
1、中国传统礼仪非常重视称谓。(p2) 2、中国古代还十分讲究礼节,礼节伴随人的 一生。(p3)
刘备谦虚的态度、诚恳的情意
2、刘备三顾茅庐的行为的意义? 以礼服人、表现其重礼仪、讲究敬贤 之礼
1、原因(p5):①地位:讲礼仪是 传统美德、是现代公民的道德规范。
②现状:现实生活 中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以礼待人。 2、意义:①对自身:优雅气质、良 好的修养,接受和认同,尊重和机会 ,立足社会。
②对他人:关系融洽,相 处愉悦。
?
③对集体、国家、民族
③对集体、国家、民族: 关系着我们集体的形象,关系着我们 民族和国家的形象。同时,促进社会 更加和谐友善。
为什么为什么 要讲究礼仪? (P5)
如何对待无理之人?(p5)
不能:求全责备、斤斤计较、过分苛 求、以无礼的方式对待。
应该:多容忍他人、体谅他人、理解 他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智慧去感染 他人。
如何讲究礼仪?(p4)
礼贵心诚
言不由衷、表里不一、矫揉造作→事与 愿违
对人表示重视、尊重、敬意,要发自内心、真心 实意、不骄不媚,才会让人感动。
Hale Waihona Puke 知 一、为什么要讲究礼仪? 仪 识 二、如何讲究礼仪? 礼 三、怎样对待无理之人?
为
①地位
什 1、原因
么
②现状
要
讲
究
①对自己
礼 仪 2、意义 ②对他人
(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学习文明礼仪 第1课 以礼相待 第2框 时移礼易教案 苏教版

一、感受时移礼易
【活动一】师:在穿越的过程中我发现啊,我们不仅师生行礼不同,连服饰礼仪也有很大差异呢!在汉代,女子无论多热的天都得穿着汉服,可现代的女孩子太没规律了,居然把服饰礼仪简化成了这样,穿着短袖短裤就跑大街上来了,这成何体统。甚至还有人穿着我都没见过的这样的服饰参加社交活动。我还发现啊,这汉代看到领导可是要跪拜的,可是现代居然看到领导都不跪了。当然还有很多差异就不在这一一列举了。那,是什么导致了这么多的变化呢?请同学们以同桌为单位讨论一下。
师:同学们,你怎么看龙龙的进门礼仪?
师:诶,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居然去抱外婆,在我们汉代可是要跪拜外婆的呀。
哦,原来我们的礼仪还要符合公序良俗,对于新礼旧仪,我们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活动四】下午,表妹也来探望外婆了,还带了一个新朋友,我们来看看她是谁?哦,原来是一个Afs英国的交换生。我可是第一看到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呢!同学们,遇到朱迪,我该怎么打招呼呢?我打算行万福礼,同学们觉得合适吗?
学生合作讨论中秋聚餐礼仪方案。
运用礼易原则。
板书设计:
师:哦,原来如此!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礼仪发生了变化。
板书:
二、礼易原因:时代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等。
自主思考不着汉服的原因。
生1、现代人讲究方便快捷,穿汉服不方便。--追问:我觉得挺方便的啊,慢慢的走,慢慢的做事不就可以了吗?——如果学生直接跳到体育课,便追问,如果不上体育课的时候呢?为何不穿汉服?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平等、相互尊重
【活动五】还记得今天中午的团圆饭因为不注意礼仪发生了一些小插曲,我真想让龙龙一家能吃一顿愉快的团圆饭啊!那么龙龙家中秋节的赏月晚宴应该注意哪些礼仪呢?请你写出中秋礼仪方案。并请组长上台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开端礼诞生礼
孕 受育 孕诞
生
诞
求子仪式
生
孕期习俗
礼
庆贺生子
报喜、命名、满月、百日、周岁等
抓周
沐
物 意 物品
浴
品义
书学 尺 者 专 家
笔 作 钱币 墨家
画 家
举例说明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仪式, 中的象征和意义。
礼贵心诚
礼是内涵,仪是表现。互为表里。 左传记载春秋鲁昭公拜见晋国。郊劳 之礼非常到位,却被女叔齐看不起。
当你无辜受到伤害,你是针锋相对,以牙还牙还是以宽容为怀, 体谅别人呢?
中国人历来强调以和为贵,从不欣赏损人利己。如何与人和睦 相处,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关注的问题。
明先宗朱见声曾经画过一幅画题目是《一团和气图》。画面上 人物由于开怀大笑,浑身缩成了一个滚圆滚圆的大球,但仔细分 辨则会看出,这副人物像只有一副面孔,实际上却又三个人的身 体合在一起?原来,它取材于一则著名的典故:陶渊明、陆修静 和慧远法师分别是儒、道、佛三家的门徒,三人私交甚好,经常 在一起切磋学问。慧远法师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送客绝不超过山 下的虎溪。但有一天,三人边走边谈,不知不觉越过了这个界线 于是相顾开怀大笑,这就是著名 的 “虎溪三笑”。如今,朱见深 借这个典故作了《一团和气图》,则是要求大家“忘彼此之是非, 蔼一团之和气。”
第一课 以礼相待
第一框 知仪识礼
不学礼,无以立。
礼者,人道之极也 ——荀子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孝经》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 “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 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在古代,“礼”和“仪”,实际 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 会意识观念;“仪” 是“礼”的具 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 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1. 古人眼中人生四大喜事 久旱逢甘雨, 他乡遇故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 — 汪洙(宋)《四喜
2.人生经历重要阶段见证
仪礼
诞生礼、成年礼、 结婚礼、丧葬礼。 3.三种主要类型
脱离前状况的仪礼(诞生礼) 过渡阶段的仪礼(成人礼) 进入新状况的仪礼(结婚礼)
4.人生仪礼意义 确立社会属性,获得社会
诞 生 礼
四大人生仪礼
出生
成年
婚嫁
死
起点
诞
成
结
丧
生
人
婚
葬
礼
礼
礼
礼
珍
担
信
怀
爱
负
守
念
生
责
承
感
命
任
诺
恩
人生礼仪
1、诞生礼仪。主要有:求子仪式、 洗三仪式、“满月”礼 岁”礼。 2、成年礼 我国古代的成年仪礼,主要是“冠礼”和“笄礼”。 3、婚 礼
主要有:三书六礼、花轿迎亲、拜堂、宴宾、闹洞房、 4、丧葬礼仪。
主要有;停灵、出殡、下葬。
眼里有,心里有,礼有; 眼里有,心里没有,礼无; 眼里没有,心里有,礼无。
宽容
宽让 容我 。们
一 起 了 解 宽 容 , 学 会
完美与完整
一位大师想择衣钵传人,便吩咐徒弟外出捡拾一片 不久,大徒弟回来了,递给师父一片不是很漂亮的 说:“这片树叶虽然不完美,但却是我看到最完美的树 二徒弟在外面转了半天,最终空手而归,对师父说: 见了很多树的树叶,但怎么也挑不出完美的。” 最后,大师把衣钵传给了大徒弟。 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只有完整的人。一个完整的人, 有他的缺点和优点。既然如此,我们就得学会接纳自己 处,也接纳自己的短处;接纳他人的优点,也接纳他人 在接纳与欣赏中,我们会得到最大的释放与自由,以更 心胸,包容身边的每一个人。
暑假
生 活盘
【励志故事】 684分被清华预录取,一位农村男孩的
故事感动无数人
他叫庞众望, 出生在河北省沧州 极为不普通的农民 出生之前,家庭已 父亲是一位精神分 母亲下肢残疾,常 2017年高考, 庞众望考了684分 他还通过了清华大 清华分数线将为他 庞众望被清华录取
在他的身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品质?
自己谦称
家父(家严、家君):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 家兄、家姐:称自己的兄姐。 舍北、舍妹:称自己的弟妹。 舍侄:称自己的侄儿。
——中国古代十分讲究礼节
(一)传统人生礼仪
阶段
出生 成人
礼仪
结婚 死
人 生 起 点
仪礼
诞生礼 成年礼 结婚礼 丧葬
Hale Waihona Puke 人一生中不同年龄阶段所举行的与 之相适应的仪式和礼节
图 》
宽容友好待人
中国贵为”礼仪之邦”,几千年的历史,沉 文化底蕴,人们极其重视人际关系,深明人生在 一重要的功课.因为这不是你一个人的世界,而 的世界.社会如果不朝良性发展,人类不可能有 聪明的人们意识到,只有宽容友好待人,秩序才 才不会至于陷入鼓孤立的境地.
三礼
——中国传统礼仪非常重视称谓
对人尊称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 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 令郎(令子、令郎君、令嗣):尊称对方的儿子。 令爱(令媛):尊称对方的女儿。 令婿(令坦、令倩):尊称对方的女婿。 令媳:尊称对方的儿媳。 令正(令阃、贤阁,尊夫人):尊称对方的妻子。 乔梓:称人父子。 昆玉(昆仲):称人兄弟。 令侄:称人侄儿。 贤契:称自己的学生。 高足:称别人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