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tisim 电路仿真 课程设计
mutisim电路课程设计

mutisim电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Multisim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电路设计原理;2. 学生能运用Multisim软件搭建和仿真简单电路,并分析电路性能;3. 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电子元件的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Multisim软件进行电路设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2. 学生能通过Multisim软件分析电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电子电路产生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学生在电路设计和分析过程中,树立安全意识,遵循操作规范;3.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电子电路课程,旨在通过Multisim软件的运用,提高学生的电路设计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电路基础知识,但对Multisim软件操作和电路设计尚不熟悉,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提高技能。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课本内容,通过讲解、示范、指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Multisim电路设计方法,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Multisim软件基本操作与界面认识- 熟悉Multisim软件的启动与退出;- 学习Multisim软件的工作界面,掌握基本操作;- 了解软件中的工具栏、元件库、仪器库等功能模块。
2. 电路设计与仿真- 学习如何使用Multisim软件搭建基本电路;- 掌握电路仿真分析方法,如静态工作点分析、瞬态分析等;- 分析电路性能,如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的计算。
3. 常见电子元件特性与应用- 学习电阻、电容、电感等常见电子元件的特性和符号;- 了解晶体管、运算放大器等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探讨各类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和影响。
Multisim的模电课程设计

Multisim的模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Multisim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掌握建立模拟电路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运用Multisim软件分析常见的模拟电路,理解电路元件参数变化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3. 学生能掌握课本中涉及的基本模拟电路原理,如放大器、滤波器等,并能在Multisim中进行仿真验证。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独立使用Multisim软件构建和测试模拟电路,具备初步的电路设计与分析能力。
2. 学生通过Multisim软件的实际操作,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Multisim模电课程的学习,培养对电子工程领域的兴趣,增强对科学研究的热情。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团队协作、积极探讨的良好习惯,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子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技术发展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环节,旨在通过Multisim软件的运用,提高学生对模拟电路的理解和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知识,对Multisim软件有初步了解,但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教学评估,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提供指导。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Multisim软件入门:使学生熟悉Multisim软件的基本操作界面,掌握电路元件的选取、放置、连接等基本操作。
教材关联章节:第一章 Multisim软件介绍内容列举:软件安装与启动、基本操作界面、元件库的调用、简单电路的搭建与仿真。
2. 基本模拟电路分析:通过Multisim软件,让学生掌握放大器、滤波器、稳压器等基本模拟电路的原理与性能分析。
MULTISIM综合课程设计

MULTISIM 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MULTISIM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电路图的绘制、元件库的使用、仿真参数的设置等。
2. 学习并理解MULTISIM在电路分析与设计中的应用,如交流电路、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等。
3. 了解MULTISIM与其他电子设计软件的优缺点,明确其适用场景。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MULTISIM软件独立完成电路图的绘制,并进行相应的仿真分析。
2. 培养学生运用MULTISIM软件解决实际电子问题的能力,提高电路设计效率。
3. 学会查阅相关资料,拓展MULTISIM软件在电子领域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设计软件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经验。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电子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后续的电子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MULTISIM软件的使用,并能够运用该软件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MULTISIM软件概述:介绍MULTISIM软件的发展历程、功能特点和应用领域,使学生对该软件有整体的认识。
2. MULTISIM基本操作:讲解电路图的绘制、元件库的使用、仿真参数设置等基本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
3. 电路分析与设计:- 交流电路:分析RLC元件的特性,学习交流电路的仿真分析方法。
- 数字电路:介绍逻辑门、触发器等数字电路元件,学习数字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 模拟电路:学习运算放大器、滤波器等模拟电路的原理与设计。
4. MULTISIM与其他软件的比较:分析MULTISIM与Protel、Altium Designer等电子设计软件的优缺点,明确各自适用场景。
multisim高频课程设计

multisim高频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Multisim高频课程设计,让学生掌握高频电路的基本概念、设计和仿真方法。
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需要了解高频电路的特点、分类和应用,掌握Multisim 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学会使用该软件进行高频电路的设计与验证。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能独立完成高频电路的设计与仿真,具备分析和解决高频电路问题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应培养对高频电路设计与仿真的兴趣,提高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高频电路基本概念,介绍高频电路的定义、特点和分类;第二部分是 Multisim 仿真软件的使用,讲解Multisim 软件的安装、界面及其基本操作;第三部分是高频电路设计与仿真,包括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常见高频电路的设计与仿真;第四部分是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主要包括:讲授法,用于讲解高频电路基本概念和 Multisim 软件的使用;讨论法,在课堂或课后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实验法,让学生动手进行高频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包括《高频电路》、《Multisim 仿真软件教程》等;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多媒体资料,包括教学PPT、视频等;实验设备,包括电脑、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用于进行高频电路的设计与验证。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提问和团队协作等情况;作业包括课后练习和实验报告,用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考试则分为期中和期末两次,全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multisim延时电路课程设计

multisim延时电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multisim软件的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延时电路的设计与仿真方法。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延时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multisim软件的操作方法;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multisim软件设计并仿真简单的延时电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延时电路的基本原理,包括延时电路的种类、特点和应用;其次是multisim软件的使用,包括软件的安装、界面熟悉以及基本操作。
教学大纲将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安排,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延时电路的基本原理1.1 延时电路的种类与特点1.2 延时电路的应用第二章:multisim软件的使用2.1 软件的安装与界面熟悉2.2 基本操作介绍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主要包括:讲授法,用于讲解延时电路的基本原理和multisim软件的使用方法;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探讨延时电路的应用场景和设计思路;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延时电路的工作原理;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并仿真延时电路,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multisim延时电路设计与应用》,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和实例分析;参考书《multisim软件使用手册》,供学生自学软件操作方法;多媒体资料,包括教学PPT和视频教程,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实验设备,包括计算机和multisim软件,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进行评估;作业将包括课后练习和设计任务,以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考试将分为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综合能力。
multisim仿真声光控开关课程设计

multisim仿真声光控开关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声光控开关的基本原理,掌握Multisim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
2. 学生能运用Multisim软件构建声光控开关电路,并进行仿真测试。
3. 学生了解声光控开关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如节能、环保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Multisim软件进行电路设计与仿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电子技术产生浓厚兴趣,培养积极探究科学问题的态度。
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科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沟通、合作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Multisim软件仿真,深入理解声光控开关的原理和设计。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对Multisim软件有一定了解,但实际操作能力较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声光控开关基本原理:介绍声光控开关的工作原理,包括声音检测、光强检测、信号处理和执行机构等部分。
教材章节:《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章第三节2. Multisim软件基本操作:讲解Multisim软件的界面、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
教材章节:《Multisim仿真实验》第一章3. 声光控开关电路设计:指导学生根据声光控开关原理,运用Multisim软件设计电路,并进行仿真测试。
教材章节:《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章第三节;《Multisim仿真实验》第二章4. 仿真测试与优化:讲解如何进行电路仿真测试,分析测试结果,并根据结果对电路进行优化。
multisim课程设计任务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一、总体要求及课程设计题目总体要求:对学生大学整个阶段知识积累的总结是毕业设计,而对一门课程的阶段性总结手段就是课程设计。
如果学生经过的是一个完善的课程设计环节,不仅可以提升学习兴趣、总结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将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是一个有效的知识的再提高、再丰富的过程。
此次课程设计其目的在于加深对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Multisim软件对电路进行设计和仿真。
1)可以查找相关资料,使用网上免费信息资源,但要符合题目要求功能;2) 设计完成时进行答辩,答辩不通过为不合格。
设计题目:(一)、交通灯信号控制器仿真设计设计要求(1)设计一个十字路口的交通灯控制电路,要求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车道两条交叉道路上的车辆交替运行,每次通行时间都设为45s。
时间可设置修改。
(2)在绿灯转为红灯时,要求黄灯先亮5s,才能变换运行车道。
(3)黄灯亮时,要求每秒闪亮一次。
(4)东西方向、南北方向车道除了有红、黄、绿灯指示外,每一种灯亮的时间都用显示器进行显示。
(5)假定+5V电源给定。
(二)、四路智力抢答器仿真设计设计要求(1)在给定5V直流电源电压的条件下设计一个可以容纳四组参赛者的抢答器,每组设定一个抢答按钮供参赛者使用。
(2)设置一个系统清零和抢答控制开关K(该开关由主持人控制),当开关K被按下时,抢答开始(允许抢答),打开后抢答电路清零。
(3)抢答器具有一个抢答信号的鉴别、锁存及显示功能。
即有抢答信号输入(参赛者的开关中任意一个开关被按下)时,锁存相应的编号,并在LED数码管上显示出来,同时扬声器发生声响。
此时再按其他任何一个抢答器开关均无效,优先抢答选手的编号一直保持不变,直到主持人将系统清除为止。
(三)、篮球比赛24秒倒计时器的设计设计要求(1)具有显示24s 倒计时功能:用两个共阴数码管显示,其计时间隔为1s。
(2)分别设置启动键和暂停/继续键,控制两个计时器的直接启动计数,暂停/继续计数功能。
multisim课程设计
multisim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Multisim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流程;2. 学生能掌握Multisim进行电路设计与仿真的基本方法;3. 学生能了解Multisim在实际电路工程中的应用场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独立运用Multisim软件进行电路搭建、仿真和分析;2. 学生能通过Multisim解决实际问题,如优化电路设计、诊断电路故障等;3. 学生能运用Multisim进行创新设计,展示电路设计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积极参与Multisim电路设计与仿真活动,培养对电子工程的兴趣和热情;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沟通、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通过Multisim实践,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增强创新意识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工程领域的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电路设计、仿真和分析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基本的电子电路知识,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实践操作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知识,注重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Multisim软件概述- 软件安装与界面认识- 基本操作与功能介绍2. 电路元件与电路搭建- 元件库的使用与元件属性设置- 电路图绘制与连接方法3. 电路仿真与分析- 基本仿真参数设置- 仿真结果分析(包括直流工作点分析、交流分析、瞬态分析等)4.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案例选取与讲解(如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 学生动手实践与问题讨论5. 创新设计- 设计任务与要求- 学生自主设计、仿真与优化6. 课程总结与展示- 学生成果展示与评价- 教学内容回顾与总结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Multisim软件概述与安装第二周:电路元件与电路搭建第三周:电路仿真与分析第四周:实际应用案例分析第五周:创新设计与优化第六周:课程总结与展示教材章节关联:教学内容与教材中“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章节紧密相关,涵盖了Multisim 软件的使用、电路设计与仿真、实际应用案例等方面的内容。
Multisim电路设计与仿真—基于Multisim14.0平台 第6章 在数字电路中的应用和仿真
搭建由译码器构成16位循环移位电路如图6-9所示。
图6-9
字发生器设置窗口如图6-10所示。Display选择 Hex,所以窗口 右侧区域显示的是8个16进制的字元,代表32位输出的状态。鼠标 左键单击第二行最后一列,键入1,下面每一行最后一列依次键入2、 3、4、5、6、7、8、9、A、B、C、D、E、F,且在“F”所在的行 单击鼠标右键,在右键菜单中选择“Set Final Position(设置末尾 位置)”,Frequency栏选择100Hz,在交互仿真分析下运行仿真, 可观察到探针1至探针16以100Hz的频率依次点亮,类似跑马灯。
图6-14
图6-15
搭建D触发器构成的八分频电路(即3位二进制计数器,模8)如图 6-16所示。
图6-16
示波器A通道接V1信号源,B通道接U2A的Q端输出,在交互仿真分 析下运行仿真,可观察示波器显示波形如图6-17所示,由图6-17可知, 信号源频率为输出信号频率的八倍,实现了八分频。
图6-17
搭建二十四进制计数器电路如图6-18所示。在交互仿真分析下运 行仿真,发现显示器在计数脉冲作用下依次显示0、1、2、...23、0 共二十四个状态,实现了二十四进制计数。
图6-18
搭建可变进制计数器电路如图6-19所示。 在交互仿真分析下运行仿真,开关S1=0时,发现显示器在计数 脉冲作用下依次显示0、1、2、3、4、5、0共六个状态,实现了六 进制计数;开关S1=1时,显示器在计数脉冲作用下依次显示0、1、 2、3、4、5、6、7、0共八个状态,实现了八进制计数。
图6-28
A/D和D/A转换中的应用和仿真
搭建倒T型电阻网络D/A转换器如图6-29所示。 在交互仿真分析下运行仿真,令S4S3S2S1=1110(打向右侧为1, 打向左侧为0),万用表读数为-6.993V,即把数字量1110变成了模 拟电压输出。
基于MULTISIM仿真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基于MULTISIM仿真电路的设计与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基于Multisim仿真软件的电路设计与分析方法。
我们将详细介绍Multisim仿真电路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以及在实际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通过本文,读者将能够了解Multisim仿真软件的基本功能,掌握电路设计的基本步骤,学会利用Multisim进行电路仿真分析,从而提高电路设计效率,减少实际电路搭建过程中的错误和成本。
我们将简要介绍Multisim仿真软件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在电路设计领域的重要性。
然后,我们将详细阐述电路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需求分析、原理图设计、仿真分析、优化改进等步骤。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示如何利用Multisim进行电路仿真分析,包括电路元件的选择、电路连接、仿真参数设置、结果分析等过程。
我们将对基于Multisim仿真电路的设计与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并展望其在未来电路设计领域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将能够熟悉并掌握基于Multisim仿真电路的设计与分析方法,为实际电路设计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也将为电路设计师、电子爱好者以及相关专业学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MULTISIM仿真软件基础MULTISIM是一款强大的电路设计与仿真软件,广泛应用于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及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科研中。
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直观、易用的图形界面,允许用户创建、编辑和模拟各种复杂的电路系统。
本章节将详细介绍MULTISIM仿真软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为后续的电路设计与分析奠定坚实基础。
MULTISIM软件界面简洁明了,主要由菜单栏、工具栏、电路图编辑区和结果输出区等部分组成。
用户可以通过菜单栏访问各种命令和功能,如文件操作、电路元件库、仿真设置等。
工具栏则提供了一系列快捷按钮,方便用户快速选择和使用常用的电路元件和工具。
电路图编辑区是用户创建和编辑电路图的主要区域,支持多种电路元件的拖拽和连接。
结果输出区则用于显示仿真结果和数据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仿真设计 1、用网孔法和节点法求解电路。 如图4.1-1所示电路:
3
(a) 用网孔电流法计算电压u的理论值。 (b) 利用multisim进行电路仿真,用虚拟仪表验证计算结果。 (c) 用节点电位法计算电流i的理论值。 (d) 用虚拟仪表验证计算结果。 解: 电路图:
(a) i1=2 解得 i1=2 5i2-31-i3=2 i2=1 i3=-3 i3=-3 u=2 v (b)如图所示:
(c)列出方程 4/3 U1- U2=2 解得 U1=3 v U2=2 v
2A 1
_ + _ +
u 1
2V
3A
图4.1-1 i 2U1- U2=2 i=1 A 结果:计算结果与电路仿真结果一致。 结论分析:理论值与仿真软件的结果一致。 2、叠加定理和齐次定理的验证。 如图4.1-2所示电路:
(a)使用叠加定理求解电压u的理论值; (b)利用multisim进行电路仿真,验证叠加定理。 (c)如果电路中的电压源扩大为原来的3倍,电流源扩大为原来的2倍,使用齐次定理,计算此时的电压u; (d)利用multisim对(c)进行电路仿真,验证齐次定理。 电路图:
(a) I1=2 7 I2-2 I1- I3=0 3 I3- I2-2 I4=0 解得 U1=7(V) I4=-3 U1 U1=2(I1- I2) 如图所示电压源单独作用时根据网孔法列方程得: 3 I1-2 I2- I3=4 I2=-3 U2 7 I3 - I1=0 解得 U2=9(V) U2=4-2 I3 所以 U= U1+ U2=16(V) (b)如图所示。
2Ω 1Ω
2Ω
4Ω
2A 3u
+
4V -
+ u -
图4.1-2 (c)根据齐次定理,U=2U1+3U2=14+27=41 v (d)
结果:理论值与仿真电路计算的值一样。 结论分析:齐次定理和叠加定理成立。
三、替代定理的验证。 (a)求R上的电压u和电流I的理论值; (b)利用multisim进行电路仿真,分别用相应的电压源u和电流源I替代电阻R,分别测量替代前后支路1的电流i1和支路的电压u2,验证替代定理。
电路图: (a)如图3-1所示根据网孔法列方程得: 4 I1-2 I2- I3=2 5 I2-2 I1= -6 3 I3- I1=6
解得: I1=0.588(A) I2= -0.977(A) I3 =2.186(A) I= I3=2.186(A) U=2I=4.372(V) U2= -3 I2=2.931(V) (b)分别用电压源和电流源代替。
结果:替代前后,电路的各个数值没变。 结论分析:替代前后结果一致,替代定理成立。
四、测图4.1-4电路中N1 N2的戴维南等效电路图的参数,并根据测得参数搭建其等效电路;分别测量等效前后外部电流I,并验证是否一致。 电路图:
戴维南等效后 结果:等效前后,外电路的电流不变。 结论分析:戴维南等效,等效前后,外电路不变。
五、设计一阶动态电路,验证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齐次性。 如下图所示电路,t<0时,S位于“1”,电路以达稳态。今于t=0时刻S由“1”闭合至“2”。 (a)计算t>0时的电压U1x(t), U1f(t)理论值,并合理搭建求解时所需仿真电路图。 (b)若Us改为16V,重新计算U1x(t)理论值。并用示波器观察波形。找出此时U1x(t)与(a)中U1x(t)的关系。 (c)Us仍为8V,Is改为2A,重新计算U1f(t)理论值。并用示波器观察波形。找出此时U1f(t)与(a)中U1f(t)的关系。 (d)若Us改为24V,Is改为8A,计算U1(t)全响应。
电路图: 当t=0-时 零输入响应(t0+)
戴维南等效电阻 (a)、①计算过程:当t>0零输入时刻电容相当于一个电压源,在t<0时,Uc(0-)=-4v;所以Uc(0+)=-4v; 此时当开关位于2时,电流源开路,此时由换路定理有Uc(0-)=Uc(0+) U1x(0+)=Uc(0+)/(3//6+2);∞ 从而解得U1x(0+)=-2v; 当电路达到稳态时,电容放电完毕,此时U1x(∞)=0v; 所以零输入时刻为U1x(t)=-2 e-250t ;(t>=0)
②当t>0时,零状态时刻电容相当短路,此时有 U1f(0+)=Is* 【 (2//6) / (3//6//2) 】; 解得 U1f (0+)=4v; 当电路达到稳态时,电容相当于开路此时有 U1*(1/3+1/6)=4; 解得U1f(∞)=8v; 所以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为U1f(t)=8-4 e-250t;(t>=0) (b)、若Us改为16v,重新计算U1x(t)理论值。并观察示波器的波形,找出此时U1x(t)与(a)中 U1x(t)的关系。 解:当Us=16v,所得Uc(0+)=-8v; 根据齐次定理解得 U1x(0+)=-4v; 当电路达到稳态时Uc(∞)=0v; 所以当Us改为16v时U1x(t)=-4 e-250t;(t>=0) (c)Us仍为8V,Is改为2A,重新计算U1f(t)理论值。并用示波器观察波形。找出此时u1f(t) 的关系; 解:当电流源改为2A时,此时有 U1f(0+)=Is* 【 (2//6) / (3//6//2) 】; 解得 U1f(0+)=2v; 当电路达到稳态时此时有 U1f(∞)* (1/3+1/6)=2; 解得U1f(∞)=4v; 综上所述可得到U1f(t)=4-2 e-250t;(t>=0)
(d)、若Us改为24v,Is改为8A,计算U1(t)全响应。 解:因为满足齐次性,所以得到U1x(t)=-6 e-250t;(t>=0) U1f(x)=16-8 e-250t;(t>=0) 根据戴维南等效的Req=4;所以t=Rc=0.004;
带入三要素公式得到 U1(t)=16-14 e-250t;(t>=0) 结果:满足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齐次性; 结论分析: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齐次性成立。
六、计算从下图 a,b端看入的戴维南等效电路理论值,搭建仿真电路,测量验证理论值是否正确。 电路图: 戴维南等效后,电路如图: 计算:Roc=(R1//R5+R2)//R4=10Ω 由节点法 (1/20+1/20+1/10)U1-(1/10)Uoc=50/20; -(1/10)U1+(1/10+1/20)Uoc=50/20 解得 Uoc=37.5V; 结果:戴维南等效前后,电阻的电压不变。 结论分析:戴维南等效后,电路与原电路等效。
七、如图所示电路,设毫安表内阻为零,已知各毫安表计读数依次为40mA、80mA、50mA, 求总电流I。 仿真电路值计算(所用值都为有效值):R1=U/i1=10/0.04=250Ω; L=U/ωi2=10/(50*0.08)=0.398;C=i3/Uω=0,05/(10*50)=15.9uF 理论值计算:I=0.04+0.08∠900+0.05∠-900=0.04+0.03j 最终I的有效值为:I=50mA 结论分析:在正弦稳态激励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仍然成立。
八、如下图所示一阶动态电路,在t<0时开关位于“1”,电路已达到稳态。t=0时开关闭合到“2”。 (a)用三要素法求解t>=0时,I1的完全响应的理论值。 (b)用实验仿真的方法求出三要素,从而求解I1的完全响应,并用示波器显示相应的波形。 电路图: (a)、设路端电压为Uoc,则 Uoc=-2i3+6i1; 3i2=-6i1; i2=i1+i3; 解得Req=Uoc/-i3=5欧姆; 于是 t=Req*C=0.1*5=0.5; 所以i1的完全响应为 i(t)=2/3(1-e-2t) ;(t>=0) (b)波形
结果:仿真结果和计算结果相符 结论分析:三要素法适用于解决直流电源作用下的一阶电路响应。
九、设计积分电路,要求合理设置元件参数,使输入占空比为50%的方波时,稳态输出为三角波,观察电路工作过程。 电路图: 结论分析:由于电容对电流有记忆作用,电容两端的电压就等于电流对时间的积分,当输入占空比为%50的电流方波时,积分就会出现如图所示的电压波形。
综合设计 设计1:设计二极管整流电路。 条件:输入正弦电压,有效值220v,频率50Hz; 要求:输出直流电压20 电路图:
结论分析:根据二极管的单向导通原理,当电路按照如图所示输入时,经二极管的整流作用后,100Ω电阻上端总是为正极,下端为负极,且输出电压值恒定,即达到了输出直流电压的目的。
设计2:设计风扇无损调速器。 条件:风扇转速与风扇电机的端电压成正比;风扇电机的电感线圈的内阻为200欧姆,线圈的电感系数为500mH。风扇工作电源为市电,即有效值220V,频率50Hz的交流电。 要求:无损调速器,将风扇转速由最高至停止分为4档,即0,1,2,3档,其中0档停止,3档最高。
电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