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指导的有效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指导的有效
策略
摘要: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时常感受到学生“怕
写作文”、“写作文太难”的无奈与痛苦,学生对写作文的畏
惧心理导致了他们长期不喜欢写作文,写不出好作文。本文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五个方面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指导的
有效策略。
关键词:兴趣 观察 素材 方法 修改
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再有手艺,没有“米”
是做不成饭的,然而,即使有“米”,没有好手艺,也是做
不出好饭菜来的。写作文亦是如此,既要熟练掌握写作技巧,
也要充分准备写作素材。但是,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
我时常感受到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太难”的无奈与痛
苦,学生对写作文的畏惧心理导致了他们的长期不喜欢写作
文,写不出好作文。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小学作文
教学过程中存在“三重三轻”的现象,即重课堂操作,轻基
本素养;重课内学习,轻课外拓展;重作文指导,轻写作实
践。并且,小学生作文时常常会遇到“三难”的拦路虎,即
开头难、结尾难、过渡难。针对目前小学作文中的种种困难
和问题,我粗略地谈几点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学生作文兴趣,古人云:“水不激不
跃,人不激不奋”。现代行为科学也认为一个人如果受到充
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得到发展。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激
励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写作中去。创新方法,开
拓题源,保持兴趣兴是做好任何一件事的不竭动力,教师只
有积极开动脑筋,不断创新写作方法,开拓写作题源,才能
够使学生兴趣不断提高、永不枯竭,让学生从写作中得到永
久的乐趣。丰富多彩的素材是学生快乐作文的“催化剂”、
更是激发作文兴趣的物质源泉。而素材的积累最关键的有两
个方面:首先是文化和语言的积累。提倡并引导学生充分多
读书,获得丰富的文化和语言积累,为快乐作文磨制生花妙
笔。其次是多读多实践,获得积累。采用多种形式如选择读、
欣赏读等,激励学生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
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
的魅力。
二、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刚开始作文的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会碰到“无话可说”,
“无材料可写”的困难,如果单靠老师传授抽象的写作知识,
是难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
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
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缺点。作文教学要激发
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悟性。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社会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都可引
发我们的思考。可是,面对美丽的大自然孩子们却无动于衷,
或虽感到美,却又写不出来。生活中每天发生的事情非常多,
孩子们往往求大,忽略了身边值得关注的小事,所以,也造
成了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情况。对农村学生来说,农村的
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美丽的大自然又孕育了千姿百态
的动植物。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
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教师利用这种优势,引
导学生仔细观察,使他们“见景生情”。把这种情景教育引
进小学作文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写一写家中
养的鸡,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鸡吃食、鸡打架、鸡下蛋等等,
帮他们列出观察项目,学生就会有目的地观察,写作时就不
会无话可说了。让学生每天回忆发生的事,说一说、议一议,
久而久之,学生就知道了什么事是有价值的了。事不在大小,
而在事情的内容。指导学生写自己熟悉而又真实的生活,而
不是写那些“虚构生活”让学生知道,说真话、写事实、叙
真情就是作文。
三、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
俗话说:“巧妇难作无米之炊。”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
是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的器物。儿童心理学表明:学
生写作,首先必须拥有写作文的有关的材料、中心内容、段
落层次、语言表达……如果没有这些,一切都无法从头谈起。
所以学生作文要有雄厚的材料。所谓“雄厚”,就是广泛吸
收积累之结果。那么,如何积累雄厚素材呢?我结合自己的
教学实践,总体上主要有两种途径:
1、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如何汇积生活中的写作源泉
呢?我认为: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小学语文大纲指出:
“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材料,
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心
理学表明:儿童天性好玩、好动。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
有计划、有目的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春游活动、文
体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活动、看电视、听广播等等,丰富
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
2、从书本中积累素材
书本中的材料也是反映着生活实际,怎样积累书本的
材料呢?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
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告诉人们,积累书
本中的材料就是靠多读,多背书中的优美词句,好的片段,
优秀作文。以便积累谴词造句,选材与立意,层次与段落,
详写与略写,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等写作技巧。让学生
做到多读精思,举一反三。
四、加强指导,教给写作方法
大多数学生作文时的所表现出的共性是“眼前闪烁着事
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
必须做到:
1、把作文教学贯穿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每篇课
文就是很好的范作,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提示学生注
意别人是怎样开头、怎样搜集和组织材料、怎样谴词造句,
怎样结尾的。
2、认真审题,搞清本篇习作的范围和写作重点,在作
文教学中,通常接触到的是记叙文体,所要学的内容又以人
物、事件、环境为主。但人物、事件、环境这三者往往是互
相揉和和在一起的,又各有侧重。所以必须让学生弄清每篇
习作的侧重点,离题万里或千篇一律。
3、要使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教师要进行充分备课,
明确写作目的、要求,注意猎取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和
事乃至周围环境,切记作文题目往黑板上一写,简单几句要
求一说了事。
4、帮助学生编制写作提纲。提纲是学生的作文的构思
过程,因为学生作文时,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语无伦次,空
话连篇,从早上眼睛一睁写到晚上上床熄灯,一笔流水账。
这就需要有一个组织和整理材料过程,搞清哪些应详写,哪
些应略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这样才有条不紊,条理清
楚。
五、指导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当学生能够把自己会说的话都写出来以后,还要学会修
改,使之更具有表达书面语言的能力,这也是学生作文能力
提高的一种表现。但小学中低年级学生修改作文主要是照抄
或重写,真正能修改的并不多,且修改大多是比较轻率的,
或听老师讲的,并不是自己很好的考虑。可见,小学中低年
级学生自我修改作文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我们要同
时注意培养学生这种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决不能让学生满
足于把会说的话写出来就行,这样会影响作文质量的提高。
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修改作文的有效途
径如:生生互改、师生评改、全面批改、典型面改、师生齐
改、佳作共赏、自我再改等方式。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上几点,结果,学生面
对作文不再望而生畏、无从下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