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肖像作品的构图

合集下载

肖像画的构图与情感表达

肖像画的构图与情感表达
案例二:《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构图上采用了三角构图,情感表达上通 过眼神和表情传达出少女的纯真和羞涩。
案例三:《最后的晚餐》,构图上采用了平行构图,情感表达上通过人物 的动作和表情传达出紧张和冲突。
案例四:《星夜》,构图上采用了放射线构图,情感表达上通过色彩和线 条传达出画家的孤独和绝望。
肖像画构图与情感表达的创作实践
蓝色:冷静、理智、忧郁
绿色:自然、和平、希望
黄色:阳光、温暖、快乐
黑色:神秘、严肃、压抑
白色:纯洁、干净、和平
线条的情感表达
线条的粗细:粗 线条表达强烈情 感,细线条表达
细腻情感
线条的曲直:直 线条表达坚定、 果断的情感,曲 线条表达柔和、
委婉的情感
线条的疏密:密 集的线条表达紧 张、焦虑的情感, 稀疏的线条表达 轻松、愉悦的情
的意图和情感
构图与情感表达 的创新性:构图 与情感表达需要 不断创新,才能 更好地适应时代
的发展和变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肖像画构图与情感表达的互动关系
构图与情感表达的关系:构图是情感表达的载体,情感表达是构图的目的
构图对情感表达的影响:构图可以影响情感表达的效果,如构图的疏密、虚实、色彩等 情感表达对构图的影响:情感表达可以影响构图的选择,如情感表达的主题、情感色彩 等 构图与情感表达的互动:构图与情感表达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幅完整的肖像画
汇报人:
背景:表达环境、氛围、情感等情 感
背景的情感表达
背景的颜色和明暗:可以 表达人物的心情和情感
背景的图案和纹理:可以 反映人物的性格和特点
背景的构图和布局:可以 暗示人物的关系和地位
背景的深度和层次:可以 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

评价绘画作品的术语

评价绘画作品的术语

评价绘画作品的术语绘画作品是美术创作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文化和艺术的载体。

从一幅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取到作者的创作思路、情感、技巧等方面的信息。

因此,艺术评论家和艺术爱好者们需要掌握一些评价绘画作品的术语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评价绘画作品的术语:1. 肖像:肖像是指画作中表现人物形象的部分。

要评价一个肖像的质量,需要考虑绘画技巧、情感表达和形象塑造等多个方面。

例如,可以评价肖像画的写实程度、人物特征的准确性,以及人物肌肉和面部表情等方面。

2. 色彩:色彩是绘画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在评价绘画作品时需要考虑到它的饱和度、对比度、色调、色彩的组合等方面。

艺术评论家可以根据绘画的主题和表现手法评价色彩的使用是否合适、是否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3. 纹理:纹理是指绘画表面形成的质感和质地,可以用来表现物体的表面细节和触感。

在评价绘画作品时,可以考虑到纹理的真实感和质感的逼真程度,以及它对于主题表达的贡献。

4. 构图:构图是指在绘画中对于美的组合的运用,它关系到作品的平衡、协调、统一等美感特点。

构图可以用来表现主题的重要性和情感的表达力等。

评价一幅画作的构图时,可以考虑到画面结构、空间的运用、视角等方面。

5. 水平:水平是指艺术家的画作技艺,可以表现为精湛的技巧、细腻的手法和形式的合理性等方面。

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绘画作品的视觉效果和观赏价值。

例如,可以评价作品的绘画风格、线条的表现能力和材料的使用等指标。

6. 情感:情感是指艺术家在创作中运用的情感、思想和体验等,可以通过绘画表达出来。

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可以是快乐、悲伤、愁苦等各种情感。

评价一个绘画作品的情感时,需要考虑到情感的强度、情感的真实性和情感与主题的契合度等方面。

7. 主题:主题是指艺术作品中所表达的核心思想、情感或意境等内容,艺术家通过绘画的方式将主题传递给观众。

评价绘画作品时,可以根据主题的表达力和意义的深度评价作品的成功程度。

人像摄影构图中的基本形式

人像摄影构图中的基本形式
2008.4 照相机 3 6
图1
图2
图3
人像摄影构图中的
基本形式
/邢亚辉/
图 1-1 光位图
图 2-1 光位图
图 3-1 光位图
人像摄影构图就是安排画面, 确定画面中主体人物与各个组成部 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最终构成 一个统一的画面。人像摄影构图具 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适用性,本章将 结合具体图片谈谈人像摄影构图的 基本形式法则,以便大家在实际拍 摄中对人像摄影构图的一般形式有 一个系统的理解和认识。
2. 黄金分割构图在人像摄影中 的运用
黄金分割是古希腊数学家在进 行线段分割中,发现的一条具有美 的价值的规律,它是把一根线段分 为长短不等的 a、b 两段,使其中长 线段的比(即 a+b)等于短线段 b 对 长线段 a 的比,列式即为 a:(a+b) =b:a,其比值为0.6180339……。黄 金分割被欧洲中世纪的建筑师、画 家等广泛应用,认为是最合适的分
框架式构图选取前景框架很重 要,另外,还要能控制好画面人物与 框架的关系,人物与远处景物的关 系,才能使这种构图特点更明显,有 利于突出主体。
5. 圆形构图 圆形构图是把主体安排在接近 圆心的位置所形成的视觉中心。圆 形构图可分为外圆与内圆构图,外 圆是自然形态的实体结构,内圆是 空心结构如管道、钢管等,外圆是在 实心圆物体形态上的构图,主要是 利用主体安排在圆形中的效果来体 现表现形式的,如图9。内圆构图,产 生的视觉透视效果是震撼的,视点
下只可有一个主光斑,其他光斑则 可以根据摄影师所期望的画面效果 而定。光斑宜整不宜碎,越是平整的 表面结构(图 1-1),光斑在其表面 应形成从上到下通体的反射面,这 就需要使用大面积的柔光箱。光源 的形状也会影响到光斑的形态,比 如在水龙头上需要一条细长的光斑,

人像画的基本构图技巧

人像画的基本构图技巧

突出人物特点
构图方式:选择合适的构图方式,如三分法、对称法等,以突出人物特点 背景处理:通过虚化背景、使用浅色背景等方式,突出人物特点 光线运用:利用光线的明暗对比,突出人物特点 色彩搭配:选择与主题相符的色彩搭配,突出人物特点
景的处理
背景的选择:选择与主题相关的背景,如自然、城市、室内等 背景的色调: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背景色调,如暖色调、冷色调等 背景的虚实:通过虚实对比,突出主体,如虚化背景、实化主体等 背景的层次:通过背景的层次,增加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如近景、中景、远景等
添加标题
应用实例:在拍摄人像时,可以通过明暗、色彩、形状 等元素的对比,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同时,通过构 图、色彩、线条等元素的和谐,使画面更加协调、美观。
空间层次
前景:位于画面最 前方,通常为近景 或特写
中景:位于画面中 间,通常为中景或 全景
后景:位于画面最 后方,通常为远景 或全景
空间关系:通过前 景、中景、后景的 相互关系,形成画 面的空间层次
类型:直线、曲线、对角线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注意事项:避免过于复杂,保持 画面的简洁和清晰
焦点
焦点是画面的中心,是观众第一 眼看到的地方
焦点可以是人物的眼睛、面部表 情、手势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焦点应该清晰、明确,避免模糊 或分散注意力
焦点的选择应该与画面的主题和 情感相协调
03
运用色彩构图
正面角度:适合表现人物的正面形象,突出人物的五官和表情 侧面角度:适合表现人物的侧面轮廓,突出人物的身材和姿态 背面角度:适合表现人物的背影,突出人物的神秘感和孤独感 俯视角度:适合表现人物的整体形象,突出人物的身高和体型 仰视角度:适合表现人物的高大形象,突出人物的气势和威严 斜视角度:适合表现人物的个性和特点,突出人物的个性和特点

人像摄影构图方法

人像摄影构图方法

人像摄影构图方法
1. 纵向构图:将人物置于画面左侧或右侧,画面上下比例保持合理,突出人物的垂直感。

2. 横向构图:将人物置于画面上方或下方,画面左右比例保持合理,突出人物的水平感。

3. 对称构图:将人物置于画面中心,左右或上下两部分比例相等,呈镜面对称状,给人以平衡、稳重、庄严的感觉。

4. 三分割构图:将画面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将人物置于其中一部分,呈现出动感和效果。

5. 异形构图:将人物置于画面中央或随意的位置,通过摄影师对景深、曝光、光线等因素的掌控来营造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

6. 物品搭配构图:在人物周围搭配其他物品或道具,以营造出场景和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照片的表现力。

7. 对角线构图:将人物置于画面的对角线上,使画面具有一定的动感和张力,增强人物的视觉冲击力。

8. 层次感构图:将画面分为前景、中景、背景三个区域,营造出一种层次感和深度感,使人物脱颖而出。

人像摄影的用光与构图技巧

人像摄影的用光与构图技巧

人像摄影的用光与构图技巧人像摄影是摄影艺术中的一个门类,是任何一位摄影者经常遇到的摄影项目。

人像摄影是以人物为题材的专题摄影,以着力刻画人的相貌和精神状态,集中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来达到“形神兼备”的目的。

人像摄影一般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是肖像摄影,大多数是在摄影室内精心布光拍摄的。

另一类是人物摄影,包括的范围较广,在各种场合和各种活动中均可拍摄。

两种类型的摄影有不同的意义,这是两种并不相同的表现人的摄影艺术。

人物摄影的主体一般有较强的社会属性,从他身上可以看见有某一类人物的共同特征。

而肖像摄影的主体通常只有个人特征,即使有一些职业生活形成的特征,但这些特征只归附于个人特征之内。

无论哪一类摄影,人必须是摄影画面的主体,有无背景或有无陪体都无关紧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外部形象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但要说明的一点是,并非凡是有人的照片都是人像摄影,那些只拍摄一把长长的秀发,或只见到一对“会说话”的眼睛的照片.不能当作人像摄影来看待。

第一节人像摄影的基础条件一、掌握人像摄影的特点人像摄影教程是案中表现人物形象的造型艺术,要求“形神兼备”,并且要抓住人物的感情和细节,这些是人像摄影中的特点。

所谓“形”是指人的外表形态。

表现“形”就是指拍好人物的形体外貌,真实地、完美地再现被摄人物的形象。

如:反映被摄人物的性别、年龄、职业及个性特点,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从被摄人物的职业这个角度上,去表现人物形象的特征。

工人区别于农民,农民又不同于士兵,科学家的威严、艺术家的风趣、小学生的天真、少女的华姿闺秀等,这些不同人物“形”的内涵都可以滋于外表,把人物的外貌、姿态和服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去准确地抓住人物的“形”。

对于表现人物的“形’一来说,抓住“形”是基础,真实地、完美地再现“形”是关键。

影响人物再现的因素很多,如拍摄技巧运用不当,可造成人物形象的失真变形;若光线运用稍有疏忽,将造成画面影调失控;若反差对比悬殊,可削弱质感的表现;严重的怪光,还会丑化被摄人物的外貌形象;一旦发生构图上的失误,画面就会失去均衡。

人像摄影有什么构图技巧

人像摄影有什么构图技巧

人像摄影有什么构图技巧在人像摄影中,构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就像是一幅画的框架,决定了画面的整体结构和视觉效果。

掌握好构图技巧,可以让你的人像作品更加出色,吸引人的目光。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索人像摄影中的构图奥秘。

一、中心构图法中心构图是最为简单直接的一种构图方式。

将人物主体放置在画面的中心位置,能够最大程度地突出人物,使观众的注意力瞬间被吸引。

这种构图法适合拍摄人物特写,比如面部表情丰富的肖像或者展现人物细节的作品。

当背景较为简洁,没有过多干扰元素时,中心构图能让人物成为画面的绝对焦点。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背景过于复杂或者单调,中心构图可能会使画面显得呆板。

因此,在使用中心构图时,要注意对背景的选择和处理。

二、三分法构图三分法构图是摄影中常用的经典构图方式。

将画面横竖分别平均分为三等份,形成一个“九宫格”。

把人物的眼睛、面部或者身体的关键部位放在这些分割线的交叉点上,能够使画面更加平衡和富有美感。

比如,拍摄人物站立的全身照时,可以将人物的眼睛放在上方的水平分割线上,让人物的身体沿着其中一条竖线分布。

这样的构图方式既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又能给画面留出一定的空间,让观众的视线有延伸的余地。

三、对称构图对称构图给人一种稳定、庄重的感觉。

在人像摄影中,可以利用建筑、镜子等元素营造出对称的效果。

人物位于对称轴上,画面左右两边的元素相互呼应,形成一种平衡的美感。

例如,在拍摄人物在走廊中的场景时,以走廊的中心线为对称轴,让人物站在中间,两边的走廊线条对称分布,能够增强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感。

四、引导线构图引导线构图是利用画面中的线条元素,引导观众的视线聚焦在人物身上。

这些线条可以是道路、桥梁、栏杆等。

人物可以沿着这些线条放置,或者位于线条的交汇处。

比如,拍摄人物走在一条蜿蜒的小路上,小路就是天然的引导线,观众的目光会自然地顺着小路看向人物。

这样的构图方式能够增加画面的故事性和吸引力。

五、框架构图框架构图是将人物框在一个框架之中,比如窗户、门框、树枝形成的框架等。

绘画技法知识:肖像画的构图与表现技巧

绘画技法知识:肖像画的构图与表现技巧

绘画技法知识:肖像画的构图与表现技巧肖像画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艺术形式,因为它需要有力的构图和表现技巧。

要创造出一个优秀的肖像画,艺术家需要了解许多技术和工具。

下面是肖像画的构图和表现技巧的几个关键方面。

1.构图构图是肖像画创作的重要环节。

合适的构图可以使画作更加丰富、更具魅力,通过以下几个关键点可以创造出一幅优秀的肖像画:1.1肖像画的焦点:艺术家需要确定肖像画的主题和焦点。

这有很多方法可以实现,每个艺术家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1.2对称性:要创建对称性,需要将肖像的关键元素放置在中央或者光芒聚集的地方,创造出更加平衡和稳定的感觉。

1.3跳动性:艺术家可以使用反复的形状、线条或颜色,建立起画面的节奏和动感。

1.4对比性:艺术家可以利用对比性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创造出更加鲜明和生动的形象。

2.绘画技巧肖像画需要精细的手工制作技巧和精湛的绘画技巧,以下是一些创作肖像画的技巧:2.1眼神:在肖像画中,眼睛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因为人们会寻找和眼神的联系。

要绘制合适的眼睛,需要注意明暗的层次变化和色彩变化。

2.2筋肉:艺术家需要知道人脸肌肉的构造和运动方式,以创造出更具生动感的表情和动作。

2.3女性肖像画:女性肖像画的表现需要注重柔美和优雅的特点,因此需要绘制细腻的肌肤纹理和轮廓线条,以及令人陶醉的光影效果。

2.4环境:环境对肖像画的表现是不可忽略的,选择适当的环境,可以衬托出肖像的个性和特点。

3.心态和练习肖像画需要非常注重心态和练习。

以下几个方面要注意:3.1耐心:肖像画需要极度的耐心和毅力,作品的完成需要艺术家长时间的思索和练习。

3.2调整:调整是要有的,艺术家必须要有意识的学习如何调整自己的作品,通过去除不必要的细节、调整颜色,从而增强作品的效果。

3.3练习:肖像画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尝试,只有通过不断的反复和实践,才能更好的掌握技巧和找到自己的创作风格。

总结起来,肖像画需要创作者去掌握不断探索、学习和练习的过程,通过技巧和表现方面的不断扩充,展现出肖像画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肖像作品的构图,就是如何在画面内安排拍摄对象的位置。

就拍摄对象位置安排这一问题有几个构思流派,但那个流派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

本章介绍两个原则,帮助你更好地确定将拍摄对象放在画面的什么位置。

三分法则很多学习摄影的人不知道该把拍摄对象放在画面中的什么位置,结果,这些缺乏经验的艺术家们经常选择把拍摄对象放在画面的正中间。

这正是人们所能拍出的最静态的一种肖像。

提高构图质量最简易的办法就是利用三分法则。

这一规则就是把不对称强行纳入肖像图案的设计中。

仔细看看下面两个示意图。

矩形视图被4条线分割在9个小矩形,任何两条线的交叉点可以被看佫一个动态视觉区,这些交叉点就是你安排主要兴趣点的理想位置,但你也可以在分割线上的任何一处放置你的兴趣点。

在头肩像中,眼睛是兴趣中心。

所以最好把它们放在一条分割线上,或者两条线的交叉点上。

在四分之三或全身像中,面部是兴趣中心,所以应该把脸放在一个交叉点或分割线上。

在竖向图片中,头或眼睛一般放在离画面底边约2/3的地方。

而在水平构图中,只要拍摄对象不取坐姿或卧姿,眼睛和脸通常是在距画框顶部以下1/3处。

而在坐或卧的情况下,眼睛和面部可以放在下面的1/3分割线上。

这是一幅利用主要三角形(马匹、一对情人和车夫)的典型构图,很熟练地把重要的拍摄对象置于画面1/4区域内。

这张照片选自杰瑞.基恩尼斯的获奖作品集。

三分法则涉及9个小矩形和4条相交线―――这种格子是帮助设计构图用的。

有些取景器就有这种格子,在取景器里将画面分为相似的几个小格子。

黄金分割线与三分法则很相似,最主要的在于黄金分割律的拍摄对象离画面中心更近。

两幅图均为谢尔.多米尼加.尼格罗绘制。

黄金分割律同三分法则相似的一条构图原则是黄金分割律。

这是古希腊人首先发现的一条定律。

简单地说,黄金分割律就是指出了兴趣中心所处的点,也是肖像构图的一个理想类型。

黄金分割点的找法是从画框的一个角向另一个角画一条对角线,然后,再从剩下的一个或者两个角向这条对角线画垂线,与对角线相交(如上图)。

这样做可以同时确定图你的水平和垂直比例。

方向你常会发现,如果你把主要兴趣点放在一条分割线或交叉点上,拍摄对象一侧的空间就会过大,而另一侧的空间则不足。

显然,你要让拍摄对象处于画面内,让他离画面中心更近些。

然而,重要的是拍摄对象不能正中央,而是在中心线的一侧。

不管拍摄对象在画面中面朝哪个方向,都应该在他前面(他面对的那个方向)留有稍多的空间。

譬如,你在取景器里观看场景时,看见拍摄对象在朝右看,就应该在画面里给他的右边比左边多留些空间。

这就给了画面一个视觉上的方向感。

即使你在构图时想把人放在非常靠近中心的位置,也要在他转向的一侧稍微多留一点空间。

当拍摄对象正面看着相机时,也可以使用同样的构图原则。

不是将他置于画面的中心,而是在他的一侧留下稍微多一些的空间,以便在肖像中产生方向感。

线条要想有效地掌握构图的基本原则,摄影师必须能够识别画面中实在的和隐含的线条。

实在的线条非常明显,如一条水平线;隐含的线条就不那么明显了,手腕的曲线和胳膊弯曲就是隐含的线条。

线条的位置实在的线条不能把画面分成两部分,这样就把构图分成了两半。

把实在的线条放在画面1/3处的某个位置比较好,这样会使画面更有意思。

在画框的边缘无论是实在的线条还是隐含的线条,相交于画面的边缘都会引导视线朝画面里看,而不是向外看,并且,它们应该将视线引向拍摄对象。

这方面的一个好例子是乡间的道路,在前景由最宽阔,然后逐渐变窄并会聚到正在行走的拍摄对象所在的那个点上。

这些经条直接将视线引到拍摄对象身上了。

米歇尔.赛林塔诺拍摄的这张照片为了使构图更有力,使用了强有力的斜线。

新娘的角度与她的鼻梁所形成的斜线在同一个角度上,成为本图的方向所在。

她肩膀的斜线和胸衣的斜线形成对比,构图了画面中的非对称平稳,紧紧抓住你的视线。

安.汉密尔顿拍摄的这张肖像虽然看不见新娘的面部,但仍然很有活力和感情。

我们看见她非常注意细节和礼服式样,我们看见她轻轻撩起纱巾时支起的弯曲手指,感到了她的着急劲儿―――也许是因为相机的倾斜以及她在画面中有些前倾的摆姿,这是一个喜庆的画面。

泰晤河,大笨钟。

6月末晚上11点钟时突然降临的夜色―――这些都是伦敦的标志。

摄影师杰瑞.基恩尼斯利用一条全景式的斜线。

突出了伦敦建筑的悠久历史与这对情侣互相间的深情。

人的情感与图中强有力的图画线条结合得条理分明。

这个构图是干扰性的还是要吸引人的注意力?我在第一次看见摄影大师蒙特.苏克的这张新作时,我都拿不准该说什么了。

在传统的摆姿中,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用手捂着脸,露着手指和指甲,不过,这个图像是在吸引你审视它―――看过它一目了然的地方后,再长久地观察它,我认定它是引人注目的。

既是因为它有许多不同的线条和隐含的形状,也是因为她看上去像是透过蜘蛛网看人―――你必须仔细观察才能理解。

这座桥火红色的拱形与抢眼的斜线驱使观看者的目光去看新娘和新郎―――这是一个利用既有形状修饰和提高构图的绝好例子。

拍摄:杰瑞.基恩尼斯。

方向隐含的线条,诸如拍摄对象的胳膊和腿的线条等等,都不应与构图的方向或重点相矛盾,而是起修饰作用。

这些线条的方向应当变化柔和,引导目光去看主要的兴趣点―――眼睛或面部。

在画面内容安排各种要素时要有一种内在的逻辑,让目光跟着预先设计的路线行进。

这是创造视觉兴趣和保持这种兴趣的关键要素。

线条与视觉运动构图中的线条产生视觉运动,观看者的眼睛在随着曲线和角度合乎逻辑地运动时,就看到了那些形状并看完整个画面。

通过摆姿识别并创造出构图线条,是创作一幅动感肖像的有力工具。

S形的构图也许是所有构图中最悦目的形状了。

在使用这个形状的画面里,兴趣中心一般都落在按三分法则或黄金分割律建立起来的交叉点上或其附近。

而画面的其余部分将会形成一个微微倾斜的S形,引导观看者的目光落到主要的兴趣区域。

另一个悦目的构图是L形或倒置的L形。

对取坐姿或者卧姿的拍摄对象来说,这是一种理想的构图。

C形和Z形也是在各种肖像作品中常见的形状,这种形状看上去也都是悦目的。

形状形状可由实在的线条或隐含的线条构成。

例如处理三人摆姿,一个经典的做法是把他们摆成三角形或金字塔形。

你也许还记得在一个好的肖像构图中,人体的基本形状要像一个三角形―――比线条更重要的形状,也可以对整个构图进行类似的整合、均衡。

拍摄对象通过摆姿构成的形状,可以通过前景或背景中的其他形状加以对比或点缀。

这张照片看起来非常对称,但图中有很大的动感空间和运动性。

前景和背景是两个线条分明而又有趣的三角形;另外,马和骑马的人都不在画面正中央,是在中间偏左一点;而马行走的方向则是朝图的右半边。

摄影:迪安娜.马尔斯。

这堆废墟中的墙壁被弱化,窗户的形状也不明显,除非你退后看,才能看见它是大大的尖顶的窗户。

新娘身体呈弓形,目光向后,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她的身体被安排在三分法则中的一个交叉点处。

摄影:摄影:伊丽莎白.霍曼。

因为知道了三角形是所有形状中最令人愉悦的形状,比尔.邓肯在这个图像中运用了很多三角形。

用比尔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小孩在红弧峰花园(在美国犹他州的盐湖城内)的一个池塘边钓鱼。

我用了一个长镜头(500毫米)和玛米亚RB-67相机才越过了那段距离。

孩子的爸爸就站在画面外左边,如果孩子失足落水,他随时准备跳进池塘。

永远要有保护措施。

我喜爱长镜头,以及长镜头阐释图像的方式。

”这个基于一个三角形构图的照片是比尔.邓肯的作品。

新娘其实坐在比尔从旧货店买来的一个小板凳上,新娘的膝盖下垂,所以它们没有支起衣裙。

这种摆姿技巧可以让新娘在坐下时使礼服呈现出清晰的线条。

广角镜头使拍摄对象产生一种亲密的状态,同时创造了一种全景式的背景,产生出不可言喻的视觉兴趣,叶尔凡特.扎纳扎尼安拍摄了一张摆姿精美的肖像,新娘的形象是可爱的金字塔形,背景是游艇、工业之光以及神秘的美。

新娘摆姿是20世纪40年代的风格―――优雅浪漫。

拍摄地点是个码头,远处的背景是墨尔本市,背景的稍近处是阿尔托纳炼油厂的烟囱。

从炼油厂烟囱上方落日的余晖。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秋季的日落时分。

为什么新娘和新郎偏离构图中心那么远?杰瑞.基恩尼斯决定,让新娘与背景之间形成平等的视觉非对称平衡,背景由于色彩的原因视觉效果很强。

如果你用眼睛扫过画面,它们会从新娘的面部跳到殷红色的背景上去,然后再转身闪烁的灯光,最后又回到新娘这里。

经典的金字塔是所有艺术中最基本的形状,由于斜线与一条有力的水平基配合使用,充满了动感。

平直的大路最后会合于远处一点,是现成的金字塔形状的例子。

形状、相关联的形状甚至隐含的形状无穷无尽,但是此处讨论的问题是,要认识到线条和形状在好的构图中普通存在,它们是创造视觉兴趣和使肖像内在统一的有力工具。

非对称平衡与对称平衡正如实在的与隐含的线条和形状是有效设计图像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一样,而控制着它们的“规则”―――对称平衡与非对称平衡也同样重要。

当两个物体形状上可能不相似,但在视觉上具有相同的力度时,在画面内可以形成一种和谐,就是对称平衡。

另一方面,非对称平衡是在画面中的一种不均衡状态。

它可以被称为视觉对比。

例如,画面的一侧是4个小孩,另一侧是1匹小马驹,这就是非对称平衡。

他们形成对比是因为它们在形体上差异太大,而且形状上毫无相似之处。

但是,由于两组拍摄对象之间的某种东西或者其他什么原因,照片仍然可以形成完美的视觉均衡状态。

例如,还是上面的例子,如果小孩组穿亮色的衣服,而小马驹呈暗色,就可以从视觉上解决它们不一样大的问题了。

眼睛这时看见的两组拍摄对象就会是一样的了―――其中一组是靠大的形状令人瞩目;另一组则以醒目的色彩吸引观看者的注意。

虽然不必非要削除画面里的非对称平衡,但非对称平衡是和对称平衡概念共同发生作用的,所以,在任何一幅图像里,都既有非对称平衡的元素,又有对称平衡的元素。

这是一种关键的艺术元素组合,因为它能起到提高视觉兴趣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非对称平衡和对称平衡才是优秀肖像作品中的积极因素。

视觉重点在评估画面里的非对称平衡和对称平衡时,一定要记住构图中关键元素的视觉权重,以及其他可能会分散注意力元素的权重。

拍摄对象的色调总的来说,眼睛总是被吸引到画面中最明亮的部分。

经验说明,亮色调在视觉上优先,而暗色调后退,这是自然现象。

所以,画面中色调比拍摄对象还亮的元素将成为干扰元素。

画面中的光亮区域,特别是位于画面边缘的光亮区,必须在洗印时,或利用计算机,或者在拍摄时(通过柔光镜)将其颜色加深。

这样观赏者的目光就不会被吸引到拍摄对象以外的地方了。

当然,在有些肖像里,拍摄对象却是画面中最暗的部分,例如以全白色背景的高调肖像。

这时起作用的原理跟前面所述实际是一样的,因为在一片白色或者以淡色做背景的图片里,目光会移向对比度大的区域。

不管拍摄对象是明亮还是黑暗,它都应当是画面中的支配元素,或者和亮度,或者使用对比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