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纲要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音乐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学习音乐作品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掌握从听觉和观察角度进行音乐鉴赏的基本技巧。
2. 能力目标:通过音乐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分析与解读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和风格音乐的欣赏和包容能力。
二、教学内容音乐鉴赏基本概念和方法;音乐作品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从听觉和观察角度进行音乐鉴赏的基本技巧。
三、教学重点音乐作品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从听觉和观察角度进行音乐鉴赏的基本技巧。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分析与解读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听觉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讨论法、欣赏演唱法。
六、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乐鉴赏的一些概念,如美术鉴赏、文学鉴赏等,与学生简要讨论,引导学生对音乐鉴赏进行了解。
2.讲授音乐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0分钟)讲解音乐鉴赏的概念和意义;介绍从听觉和观察角度进行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
3. 音乐作品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15分钟)介绍音乐作品的基本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强弱、速度等;分析不同类型和风格音乐的表现手法,如交响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的特点和独特之处。
4. 聆听音乐,分析与鉴赏(15分钟)播放一段音乐,引导学生通过听觉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音乐进行分析和鉴赏;引导学生描述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要素,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5. 学生自主鉴赏(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音乐类型,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进行鉴赏和分析。
6. 结束与检测(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鉴赏心得,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分析与鉴赏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但时间有限,只能对音乐鉴赏进行简要介绍,对于学生的实际能力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全)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全)第一章:音乐的基本概念一、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掌握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音长、音色、节奏等。
3. 理解音乐的基本形式,如旋律、和声、节奏、曲式等。
二、教学内容1. 音乐的定义和特点2. 音乐的基本元素3. 音乐的基本形式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示范法:播放音乐作品,分析其基本元素和形式。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音乐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讲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和形式。
3. 分析:播放音乐作品,分析其基本元素和形式。
4. 练习:学生练习分析音乐作品的基本元素和形式。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音乐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分析练习:检查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基本元素和形式的分析能力。
第二章:音乐的历史与文化一、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
2. 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特点和代表作品。
3. 了解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2. 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特点和代表作品3. 音乐与文化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和知识点。
2. 欣赏法:播放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作品,分析其特点和风格。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
2. 讲解:讲解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特点和代表作品。
3. 欣赏:播放音乐作品,分析其特点和风格。
4. 讨论:探讨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知识的掌握。
2. 音乐作品分析:检查学生对不同历史时期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
第三章:旋律与和声一、教学目标1. 了解旋律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 掌握旋律的分析和创作方法。
3. 了解和声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4. 掌握和声的分析和创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旋律的概念、特点和作用2. 旋律的分析和创作方法3. 和声的概念、特点和作用4. 和声的分析和创作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旋律和和声的概念、特点和知识点。
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纲要

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纲要第一篇: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纲要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必修教学材料: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课程名称:音乐鉴赏授课对象:高一年级授课教师:巩义市第二高级中学东校区林改峰一、课程要求: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开发,可以让学生在充裕的时间内,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二、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中华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三、课程基本原则: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
音乐鉴赏课也存在这一特点。
它必须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参与原则:在鉴赏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情感性原则: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
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
牢牢把握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更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
3、愉悦原则:审美愉悦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正因为音乐具有这一特征,人们才有可能在心情舒畅的前提下去主动参与音乐审美活动。
所以,保持学生的良好心境,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愉悦,也是音乐鉴赏课教学的目的之一。
四、课程内容及安排:第一单元学会聆听1、怎样欣赏音乐2、聆听《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感受、体验二者的音乐情感。
3、课时安排:1课时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教学要求:了解民歌的历史、特征、分类及文化意义学生应掌握的概念与理论:1、民歌的概念、各类民歌的特征及功能意义教学重点:把握各地民歌的风格与特征教学难点:各地民歌风格的辨识。
高中音乐鉴赏课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本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 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流派的辨识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4.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音乐的基本元素第一节:旋律第二节:节奏第三节:和声2. 第二章:中国民族音乐第一节:民间音乐第二节:传统戏曲音乐第三节:现代民族音乐3. 第三章:西方古典音乐第一节:巴洛克时期音乐第二节: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第三节:浪漫主义时期音乐4. 第四章:流行音乐第一节:摇滚音乐第二节:爵士音乐第三节:电子音乐5. 第五章:音乐鉴赏方法与技巧第一节:听觉训练第二节:音乐分析方法第三节:音乐鉴赏心得分享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音乐的基本元素、音乐风格、流派等相关知识。
2. 运用示范法,播放各类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和辨别不同的音乐特点。
3. 采用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音乐鉴赏,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4. 利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及互动情况。
2. 音乐鉴赏能力: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形式评估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音乐作品展示: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进行展示,评价其鉴赏水平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包含图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的PPT,辅助教学。
2. 音乐素材:收集各类音乐作品,包括民族音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
3. 参考书籍:推荐学生阅读音乐鉴赏相关的书籍,丰富其音乐知识。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音乐鉴赏素材和相关知识。
六、第六章:现代音乐第一节:现代音乐的基本概念第二节:20世纪音乐的主要流派第三节:当代音乐的发展趋势七、第七章:音乐与情感第一节:音乐的情感表达第二节:不同音乐风格的情感体现第三节:情感共鸣与音乐欣赏八、第八章:音乐与生活第一节:音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第二节:音乐与人生经历的关联第三节:音乐疗愈与自我成长九、第九章:音乐鉴赏实战第一节:音乐会鉴赏第二节:音乐专辑评价第三节:音乐比赛欣赏与分析十、第十章:音乐鉴赏拓展第一节:国内外音乐节的特色与价值第二节: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第三节:音乐产业的发展与未来十一、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现代音乐的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20世纪音乐的主要流派。
《音乐鉴赏》课程标准

《音乐鉴赏》课程标准
音乐鉴赏课程标准
1. 课程目标
- 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 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流派的欣赏能力
-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的能力
- 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观
2. 课程内容
- 音乐基础知识:音符、音阶、调式等
- 音乐流派: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 音乐作品欣赏:选取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音乐历史:介绍音乐的发展历史和重要音乐人物
- 音乐表演: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和展示活动
3. 课程要求
- 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音乐知识和音乐理论基础
- 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活动
- 学生需要完成相关的作业和项目任务
- 学生需要参加音乐演出和音乐会等相关活动
4. 评估方式
-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 课堂测试:对学生对课程知识和理解掌握程度的考查- 项目作业:让学生进行音乐作品分析和创作等任务- 考试:对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评估
5. 参考教材
- 《音乐鉴赏入门》
- 《音乐鉴赏导论》
- 《音乐的人类学》
6. 参考资源
- 音乐欣赏网站和应用程序
- 音乐节目和音乐会
- 音乐院校和专业音乐教师的讲座和指导
以上为《音乐鉴赏》课程标准的简要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扩充。
高中音乐鉴赏课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课教案
教案:高中音乐鉴赏课
课时:1课时(45分钟)
教材:高中音乐教材
教学目标:
1. 了解音乐鉴赏的定义和意义;
2. 掌握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的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
1. 音乐鉴赏的定义和意义;
2. 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听取不同类型音乐,分析欣赏。
教学步骤:
Step 1:导入(5分钟)
引入音乐鉴赏概念,与学生们讨论音乐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们对音乐鉴赏的兴趣。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
讲解音乐鉴赏的定义和意义,包括通过鉴赏能够提升审美能力,培养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对不同音乐类型的理解等。
Step 3:方法和技巧(10分钟)
介绍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倾听音乐的要点、辨别音乐风格的特征、分析音乐结构等。
Step 4:欣赏音乐(10分钟)
播放一段经典音乐,引导学生们辨认音乐的风格、特点和结构,在欣赏过程中进行分析和讨论。
Step 5: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音乐鉴赏对于个人修养和艺术素养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
1. 学生在讨论中积极表达对音乐鉴赏的认识和见解;
2. 学生能够区分不同音乐风格和特点,并准确分析音乐的结构。
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音乐,进行鉴赏分析,写一份音乐鉴赏报告。
拓展延伸: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剧院等文化艺术场所,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艺术素养。
高中音乐欣赏教案设计

高中音乐欣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2. 有效运用音乐术语来描述和分析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3. 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4. 培养对不同文化音乐的尊重和包容心态。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以下方面:1. 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元素:通过例子和练习让学生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基本要素;2. 音乐类型的介绍:介绍不同类型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3. 音乐作品的分析和欣赏:选择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进行学习,通过分析其结构和特点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4. 跨文化音乐的介绍:通过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风格和传统,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音乐的尊重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随机选择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并提出以下问题:- 这首音乐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你能听出这首音乐的一些特点吗?2. 理解音乐基本概念和元素(15分钟)通过示范和练习,向学生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并让学生跟随节拍进行练习。
3. 音乐类型的介绍(15分钟)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并播放一段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
随后,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4. 音乐作品的分析和欣赏(30分钟)选择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结合学生所学的音乐基本概念和元素,对其进行分析和欣赏。
可从结构、旋律、节奏等方面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跨文化音乐的介绍(20分钟)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风格和传统,如中国的传统音乐、印度的印度音乐等。
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并引导学生比较各种音乐之间的异同。
6. 总结和评价(10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向学生提供一个机会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自身的学习感受。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一、教材分析《高中音乐鉴赏》主要内容包括音乐基本知识、西方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和音乐欣赏技巧等方面,共分为五个部分。
一、音乐基本知识主要包括音符与音程、节奏和拍子、音乐元素的基本特征等。
二、西方古典音乐主要介绍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的西方古典音乐作品及其特点。
三、民族音乐主要介绍世界各国的民族音乐和器乐演奏特点等。
四、流行音乐主要介绍现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等。
五、音乐欣赏技巧主要介绍音乐的欣赏方法和技巧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音乐基本知识,包括音符与音程、节奏和拍子、音乐元素的基本特征等。
2. 掌握西方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基本特点,了解各类音乐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趋势。
3. 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欣赏音乐。
4. 提高个人音乐审美水平,培养音乐鉴赏与欣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一、音乐基本知识1. 音符与音程:介绍不同音符的符号和意义,说明音程概念及构成方法。
2. 节奏和拍子:介绍不同节奏和拍子的符号,讲解旋律与节奏的关系。
3. 音乐元素的基本特征:介绍旋律、节奏、和声和音色等音乐元素的基本特征及其重要作用。
方法:结合具体乐曲演奏进行教学。
二、西方古典音乐1. 巴洛克时期:介绍巴赫、亨德尔等巴洛克时期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
2. 古典主义时期:介绍莫扎特、海顿等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
3. 浪漫主义时期:介绍肖邦、勃拉姆斯等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
方法:以欣赏具体乐曲并分析其结构、特点等为主要教学方法。
三、民族音乐1. 介绍中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的民族音乐及其特点。
2. 介绍各民族常用乐器的演奏方法、音效和音色等。
方法:通过视频和音频等方式,对各个国家的民族音乐进行展示,结合现场乐器演奏,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流行音乐1. 介绍流行音乐的起源、发展及流派等。
2. 介绍著名流行歌手和作曲家,如披头士、迈克尔·杰克逊、张学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必修
教学材料: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
课程名称:音乐鉴赏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
授课教师:巩义市第二高级中学东校区林改峰
一、课程要求:
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开发,可以让学生在充裕的时间内,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二、课程目标:
1 、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 、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三、课程基本原则:
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
音乐鉴赏课也存在这一特点。
它必须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 、参与原则:在鉴赏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2 、情感性原则: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
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
牢牢把握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更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
3 、愉悦原则:审美愉悦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正因为音乐具有这一特征,人们才有可能在心情舒畅的前提下去主动参与音乐审美活动。
所以,保持学生的良好心境,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愉悦,也是音乐鉴赏课教学的目的之一。
四、课程内容及安排: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
1、怎样欣赏音乐
2、聆听《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感受、体验二者的音乐情感。
3、课时安排:1课时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教学要求:了解民歌的历史、特征、分类及文化意义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与理论:
1 、民歌的概念
2 、各类民歌的特征及功能意义
教学重点:把握各地民歌的风格与特征
教学难点:各地民歌风格的辨识。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
基本要求:了解中国器乐作品的分类、历史和代表作品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及理论:
1 、古琴音乐
2 、民族器乐:北方锣鼓、江南丝竹
3 、近现代中国作品:交响乐,民族乐队作品
教学重点:区别传统器乐与近现代民族器乐作品在审美及形态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不同审美的理念建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
教学要求:认识京剧产生、发展的历史及其地位,认识京剧大师梅兰芳,聆听京剧的唱腔特点。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京剧
2、梅兰芳
3、老三杰四大名旦
4、南梆子四平调
教学重点:聆听京剧唱段,认识南梆子和四平腔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角色情感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京剧的学唱模仿,重视表现其中的韵味。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
教学要求:欣赏有代表性的亚非代表性歌曲,感受体验亚非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呼麦鼓舞克隆中
2、萨朗吉马林巴
教学重点:
知道亚非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初步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尼西亚的克隆中歌曲、印度的萨朗吉的音乐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六单元——欧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走音乐
教学要求:感受体验欧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约德尔唱法
2、《风笛》
3、探戈
教学重点:认识欧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概况,了解风笛、排箫的音乐特点,初步认识拉丁美洲民间器乐、歌曲和探戈音乐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七单元——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
教学要求:感受体验巴洛克音乐——巴赫的《马太受难乐》的音乐风格特征。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巴洛克音乐
2、复调音乐
3、主调音乐
4、巴赫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辨、体验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
课时安排:2课时
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教学要求: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和欧洲古典音乐的特点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贝多芬
2、维也纳古典主义的音乐特点
3、《第九交响曲》
4、奏鸣曲
教学重点:理解奏鸣曲、奏鸣曲式及交响曲的音乐知识。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九单元——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
教学要求: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和浪漫主义的风格特征。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艺术歌曲
2、声乐套曲标题音乐民族乐派
3、舒伯特肖邦柏辽兹李斯特
4、鳟鱼魔王
教学重点:理解和认识音乐中所表现的音乐风格,理解标题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之流派风格的内涵。
课时安排:2课时
第十单元——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
教学要求:感受体验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我的祖国》
2、《捷克的原野和森林》
3、《芬兰颂》
4、斯美塔那
5、民族乐派
6、交响诗
教学重点:介绍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斯美塔那和西贝柳斯。
课时安排:2课时
第十一单元——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教学要求:体验印象派的风格特征。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德彪西
2、印象主义音乐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从感性上接触、体验印象派音乐的风格特征。
课时安排:2课时
第十二单元——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现代主义音乐新趋向
教学要求:感受体验表现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调性音乐
2、无调音乐
3、十二音音乐
4、现代主义音乐
教学重点:多种音乐形式的对比和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第十三单元——经典流行音乐——爵士乐精粹
教学要求:体验爵士乐的风格特征。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爵士乐
2、南部之子
3、迪克西兰爵士乐
4、自由爵士乐
教学重点:爵士音乐的特点和爵士乐队使用的乐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
教学要求:感受古琴曲的风格特征。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古琴
2、广陵散
3、流水
4、编钟
教学重点:了解伯牙、学琴、知音的故事,中国十大古曲。
课时安排:2课时
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
教学要求:认识和理解歌曲所放映的时代思想。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体操兵操
2、黄河
3、祖国歌
教学重点:理解学堂乐歌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课时安排:2课时
第十六单元——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
教学要求:认识音乐家的基础上,知道这些音乐家的伟大贡献及高尚品格。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金蛇狂舞
2、毕业歌
3、黄河大合唱
4、聂耳冼星海
教学重点:知道聂耳和冼星海在中近代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课时安排:2课时
第十七单元——新中国的歌
教学要求:了解当代创作歌曲的基本特征。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谁不说俺家乡好
2、祝酒歌
教学重点:中国新歌剧与传统戏曲的区别。
课时安排:2课时
第十八单元——中州梨园豫剧
教学要求:感受豫剧音乐内涵与情感。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常香玉
2、豫剧
3、流水板
4、二八板
教学重点:掌握一些有关声腔、板式、伴奏、行当及现代豫剧的知识。
课时安排:2课时
第十九单元——走向新世纪
教学要求:联系学过的所有作品,懂得音乐的社会性——音乐的社会功能。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乔羽
2、刘炽
3、《走进新时代》
教学重点: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实践——体验——表现,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歌唱我们的新时代。
课时安排:1课时
五、音乐欣赏教学的要点和方法:
1、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2、灵活多样的设计音乐鉴赏课的课型;
3、体现整体——局部——整体的教学指导思想。
六、考核
(一)、考核形式:欣赏著名乐曲,写听后感;
(二)成绩评定方式: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