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战争》教案最全版
第2课 越南战争

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2课越南战争陈仲强南蔡村中学2015.4第2课越南战争(学案)[课程标准] 了解越南战争,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一、越南战争的背景——“印度支那问题”1.二战后,印度支那的越南、老挝、__________摆脱法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在越南独立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等社会主义国家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声援。
2.美国把________视为它在亚洲扩张的主要障碍。
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美国针对印度支那的形势提出“多米诺骨牌论”,在亚洲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__”和“巴格达条约组织”,编织所谓的“遏制”共产主义为目标的条约网。
3.《____________》签订后,越南形成___________的局面。
美国出于____________ 的需要,加紧干涉越南内政,向南越政府提供巨额援助,派遣大批军事顾问,为日后的大规模侵越战争创造了条件。
二、越南战争的经过1.第一阶段——特种战争(1)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越南南方人民的反美斗争发展为有组织、有领导的大规模斗争,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南越大力推行所谓的“特种战争”,即“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战争,这是美国在越南武装干涉的开始。
(2)美国建立驻越南军事援助司令部,不断向越南增派美军,对越南的干涉逐步升级。
(3)在越南南方民主解放阵线统一领导的斗争打击下,南越政权风雨飘摇。
1964年,美国借口其驱逐舰“__________”号遭到袭击,对越南北部实施大规模轰炸,同时扩大在南方的“特种战争”。
2.第二阶段——局部战争(1)1965年,采取了“____________”的战略。
美国将“特种战争”扩大为侵略整个越南的“局部战争”,(2)70年代初,美国又将侵略战火扩大到________和__________境内。
(3)1968年,南越人民武装发动“____________”,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实行“____________”,美国将从南越撤军。
5.2《越南战争》PPT课件(新人教选修3)

《高中历史》
选修3
5.2《越南战争》
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 了解越南战争,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2、知识与能力: 识记:印度支那问题的由来“特种战争”;局部战争战争的 结果,战争的影响。 理解: 越南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运用: 探究越南战争结束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3、过程与方法: 问题探究 情景再现 历史比较 4、情感价值观: 中国人民为祖国安全、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的事业,为通 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发挥了积极作用。 5、重点难点: • 重点:越南战争的背景 • 难点:越南战争的影响
第2课 越南战争
美国的B—52轰炸机
一“印度支那问题”
范围 产生 原因
亚洲中南半岛上的三个国家: 越南、老挝、柬埔寨。
1、二战后,法国发动对印度支那的侵略 2、美国称霸政策的需要,并把中国视为 其亚洲扩张的障碍。 3、美国建立“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 条约组织” 4、提出“多米诺牌论” 1954年签署《日内瓦协议》, 越南南北分裂
影响
影响
消耗美国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给 美国社会赞成深远的影响
世界格局出现苏攻美守局面
战火中的越南儿童
思考:越南战争的爆发与整个冷战的大背景在什么 关系?它的结果又对冷战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1、二战后,美国在全球实行争夺世界霸权 、遏制共产主义的政策。
背景
2、为配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冷 战政策,在亚洲发动了侵略越南的战争。 1、使美国政府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使其 不得不实行战略收缩。 2、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美苏两国之间的 争夺中,呈现出苏攻美守的态势。
解决
二、从“特种战争”到局部战争
开始 扩大 转折
1962年 肯尼迪在南越推行“特种战争” 1965年整个越南爆发“局部战争”, 并扩大到老挝、柬埔寨境内 1968年 越南人民发动“新春攻势” 1973年美越签署停战协定
高中历史选修3精品教学设计2:第2课 越南战争教案

第2课越南战争【课程标准】了解越南战争,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三维目标】【重点难点】重点:越南战争的背景难点:越南战争的影响【教学建议】1、本课主要介绍了越南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和影响,学习时要注意探究越南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结合印度支那问题的由来,深刻理解越南的背景,认识越南战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和遏制共产主义的主要表现,分析战争的影响。
3、把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进行比较学习,加深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引言图片和资料回答:二战后美国在亚洲曾经侵略过哪个国家?美国为什么又要侵略越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导入。
【讲授新课】1、背景:南越人民,统一斗争;取代法国,美国涉足。
(1)印支三国曾为法国殖民地。
经过长期斗争,二战后,三国的独立、主权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1954年签订的《日内瓦协定》)(2)美国积极推行霸权政策,并把中国视为其亚洲扩张的主要障碍。
【学习探究】:美国为什么会取代法国在越南的地位?无论是侵略朝鲜还是侵略越南,都是二战后美国在全球推行遏制共产主义,实行霸权政策的表现。
(3)在东西两大阵营对抗的大背景下,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在亚洲建立起“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并提出所谓“多米诺骨牌论”(4)50年代中期,越南分裂。
美国加紧干涉越南内政,支持南越政权,为以后的大规模侵越战争创造条件。
(5)1961年美国派遣“特种部队”进入越南南方,开始了长达12年的侵越战争。
2、概况:特种战争—局部战争—停战协定1)特种战争(1961年,肯尼迪):由美国出钱、出枪,并派遣军事顾问,强化南越傀儡政权的军队,用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战争。
特种战争是美国的“专利”。
1952年6月,为了对付海外殖民地风起云涌的游击运动,美国开始组建特种部队,赋予给它的任务就是专门进行反游击占的特种作战,对于越南,实质由美国出钱出枪,增派军事教官和顾问,帮助南越军队制定和实施“反游击战”,就是用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五单元2《越南战争》说课稿(共1课时)

2.越南战争的过程:战争双方的军事行动,战略战术,战争中的重要事件等。
3.越南战争的影响:对越南、美国、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影响,战争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越南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掌握越南战争的基本史实,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历史地图、时间线图表、战争纪录片、新闻报道、网络资源等。历史地图和时间线图表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战争的空间分布和时间进程。战争纪录片和新闻报道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一手的历史资料,增强对战争真实性的认识。网络资源则可以提供更丰富的背景资料和不同视角的解读。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供信息支持,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立体的战争认知。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学生对于战争复杂性的理解不足,以及对战争影响的多维度分析不够深入。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战争的各个方面。
2.利用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观点交流。
3.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文献、视频等,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战争。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对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进行简要概括。
3.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4.提供具体的建议,如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如何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等,帮助学生明确下一步的学习方向。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布置情况如下:
1.布置一篇关于越南战争的短文写作,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分析战争的原因和影响。
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教学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印度支那问题的由来;日内瓦会议;“特种战争”;局部战争;战争的结果;战争的影响。
2、理解:越南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3、运用:了解越南战争,提高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二)过程与方法:1、问题探究:通过对越南战争过程的讲述,探究越南战争结束后对世界格局的。
2、综合分析:从两极格局形成的大背景下综合分析越南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对中美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3、历史比较:关于对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对比,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国人民为祖国安全、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的事业,为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印度支那问题是美苏冷战的重要内容。
2、美国为争夺世界霸权和遏制共产主义力量的发展,发动对越南的侵略战争;越南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解放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并得到了广泛的援助,最终取得胜利。
3、通过理解越南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联系现实对当今世界战争与和平进行思考4、了解越南战争,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
【教学建议】重点:越南战争的背景。
难点:越南战争的影响。
突破方法:1.结合印度支那问题的由来,深刻理解越南战争的背景,认识越南战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和遏制共产主义的重要表现,进而剖析战争的影响。
2.把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进行比较学习,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972年12月18日夜,河内上空传来了闷雷般的巨响,B-52在万米高空一波接一波编队而来。
在目标上空,B-52根据统一命令一起打开弹舱,挂满炸弹的弹架如同一串串巨大的葡萄暴露出来。
投弹指令一下达,各机同时按下投弹电钮,于是一枚枚高爆弹、燃烧弹、菠萝弹、凝固汽油弹从空中滚滚落下,以“地毯式”轰炸的方式,用几百吨炸弹将该地区炸成一片火海。
课件1:第2课 越南战争

2.直接原因 (1)在朝鲜,美国一直视北朝鲜为眼中钉,希望能有机会铲除朝 鲜的社会主义力量。朝鲜内战一爆发,美国政府出于冷战意识, 认为这是社会主义阵营有计划的集体行动,于是立即做出反应。 (2)在越南,美国担心越南革命会在东南亚引起共产党和社会主 义力量的普遍增长,所以当法国一撤出越南,美国立即开始向 越南渗透。
停战协定
1961~1973年 1975年越南实现统一
名称
影响
本质 胜利 原因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 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物力,导致美国霸权地位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
相对衰落,苏联在军事上 美两国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大体赶上美国
反映出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公开的军事较量
(1)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的英勇斗争
课程 标准
课标导航 了解越南战争,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1.结合印度支那问题的由来,认识越南战争爆发的背景。 学习 2.了解越南战争的经过,归纳美国侵越战争的战略变 导航 化,分析越南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3.分析理解越南战争与美苏冷战格局之间的关系。
一、“印度支那问题” 1.“印度支那”概况:通常指亚洲中南半岛上的三个国家: __越__南__、老挝和柬埔寨。二战后,三国的独立、主权得到国际 社会的承认。
(3)含义:美国出钱出枪,增派军事教官和顾问,帮助南越军队 制订和实施“_反__游__击__战___”和“反叛乱”,即“用越南人打越 南人”的战争。 (4)目的:打击南方游击队,扶植南越政权。 (5)概况 ①美国建立驻越南军事援助司令部,对越南的干涉逐步升级。 ②美国大规模轰炸越南北方,扩大在越南南方的“特种战争”。
材料二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说:“越南战争也许是一场 悲剧,美国本来是根本不应该闯进去的。”资深参议员乔治·麦 戈文说:“我认为,印度支那战争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军事、 政治、经济和道义的错误。” [探究问题] (1)材料二中基辛格为什么说“越南战争也许是一场悲剧”? (2)越南战争对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影响? [探究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越南战争的结果和影响。回答时,首先必须仔细 阅读理解材料,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有关知识逐项分析回答。
5.2《越南战争》教案(新人教选修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历史第三册[人教版]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二节越南战争(第2课时)【教学目标】【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印度支那问题”1.美国的东亚遏制2. 日内瓦协议二、从特种战争到局部战争1. 特种战争2. 局部战争三、越南战争的结果和影响1.越南战争的结果2.越南战争的影响重点:越南战争的原因及影响难点:越南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通过设问、归纳概括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导入新课】越南战争是二十世纪最的、惊心动魄的战争。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至七十年代中期,越南爱国武装凭着简陋的武器战胜了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美国,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中的奇迹,而且以其前仆后继的民族牺牲精神演示了战争史中的一幕幕奇观。
这场战争虽发生于印度支那半岛的狭长的局部地域,却是当时东西方两大阵营冷战的焦点和热点,是两个超级大国斗争的前沿和火线,其中的每一个事件都牵动着整个世界的中枢神经。
今天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这场残酷的、惊心动魄的战争。
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印度支那问题”1.美国的东亚遏制印度支那是指东南亚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这三国都曾经处于法国的殖民统治之下。
经过长期斗争,二战后三国独立,三国的主权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失败,对美国侵略扩张有力打击。
美国把新中国视为它在亚洲扩张的主要障碍。
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美国在亚洲建立起“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以遏制共产主义为目标。
东南亚条约,全称是《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又称《马尼拉条约》,是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和巴基斯坦于一九五四年九月八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签订的军事同盟条约。
越南战争精品教育学习学案及教案

越南战争精品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www.5ykj.com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XX年高中历史5-2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识记:印度支那问题的由来;日内瓦会议;“特种战争”;局部战争;战争的结果;战争的影响。
2、理解:越南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3、运用:了解越南战争,提高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二)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通过对越南战争过程的讲述,探究越南战争结束后对世界格局的。
2、综合分析:从两极格局形成的大背景下综合分析越南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对中美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3、历史比较:关于对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对比,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人民为祖国安全、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的事业,为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印度支那问题是美苏冷战的重要内容。
2、美国为争夺世界霸权和遏制共产主义力量的发展,发动对越南的侵略战争;越南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解放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并得到了广泛的援助,最终取得胜利。
3、通过理解越南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联系现实对当今世界战争与和平进行思考4、了解越南战争,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越南战争的背景。
难点:越南战争的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越南战争的情况:“印度支那问题”、从“特种战争”到局部战争、越南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由于这一时期关于越南战争的文字资料和影视资料比较丰富,建议教师在教学时进行适当的补充,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越南战争对世界的影响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利用教材引言导入:教师在多媒体上打出图片,照片的内容是美国的B—52轰炸机,文字说明:“在这架美国飞机的下面,炸弹即将爆炸的地方,是一块曾经饱受战火蹂躏的国土,这就是越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越南战争》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印度支那问题的由来;日内瓦会议;“特种战争”;局部战争;战争的结果;战争的影响。
2、理解:越南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3、运用:了解越南战争,提高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二)过程与方法:1、问题探究:通过对越南战争过程的讲述,探究越南战争结束后对世界格局的。
2、综合分析:从两极格局形成的大背景下综合分析越南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对中美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3、历史比较:关于对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对比,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国人民为祖国安全、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的事业,为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印度支那问题是美苏冷战的重要内容。
2、美国为争夺世界霸权和遏制共产主义力量的发展,发动对越南的侵略战争;越南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解放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并得到了广泛的援助,最终取得胜利。
3、通过理解越南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联系现实对当今世界战争与和平进行思考4、了解越南战争,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越南战争的背景。
难点:越南战争的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越南战争的情况:“印度支那问题”、从“特种战争”到局部战争、越南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由于这一时期关于越南战争的文字资料和影视资料比较丰富,建议教师在教学时进行适当的补充,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越南战争对世界的影响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利用教材引言导入:教师在多媒体上打出图片,照片的内容是美国的B—52 轰炸机,文字说明:“在这架美国飞机的下面,炸弹即将爆炸的地方,是一块曾经饱受战火蹂躏的国土,这就是越南。
”教师: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在这里展开,这是继朝鲜战争后,美国在亚洲发动的又一场热战。
那么,美国人为什么千里迢迢跑到亚洲来打仗?这场战争又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而导入新课学习。
一、“印度支那问题”:1、印度支那问题的由来:地理上印度支那是指中南半岛,因为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人普遍认为亚洲只有两个国家,即中国和印度,所以对于印度和中国的“结合部”,即中南半岛,称为印度支那。
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三个国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法国的殖民地。
越南在二战前是法国的殖民地,二战中则被日本占领。
1945 年9 月 2 日,胡志明领导的“越盟”(即后来的“越南共产党”,简称越共)在越南北方的河内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
9 月23日,企图在印度支那重建殖民地统治的法国,在美国支持下侵入越南。
法国10月侵占柬埔寨,年底侵入老挝。
1949 年6月,法国在越南南部扶植保大建立所谓“越南国”,妄图分裂越南。
为了捍卫民族独立,自1946 年12月开始,抗法战争爆发。
越南、柬埔寨、老挝三国人民奋起反击,粉碎了敌人的速战速决计划。
越南人民经过九年的艰苦抗战,1954 年5月7日全歼困守奠边府的1万名法军,取得了抗法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1954 年7 月21 日,在日内瓦会议上,法帝国主义不得不在《日内瓦协议》上签字,保证尊重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日内瓦协议》即1954 年4 月26 日至7 月21日举行的日内瓦会议有关印度支那的十个文件,其中包括三个军事协定、六个单方面声明和一个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
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柬埔寨、中国、法国、老挝、英国、美国、苏联、越盟(即北越)和越南国(即南越)。
1954 年5 月8日开始紧张讨论,法国、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的代表7 月21 日终于在协定上签字。
主要条款有:规定北纬17度线为停火线(实际上将越南一分为二);双方军队撤到停火线各自一侧,为期300天;1956 年7 月20 日前在越南全境举行选举,使国家重新统一;共产党军队和游击队撤出老挝和柬埔寨。
老挝和柬埔寨将在1955 年举行自由选举,如两国政府提出要求,法国可派军队进驻。
协议明确规定,停火线“决不能被解释为构成一条政治分界线或领土边界线”。
根据日内瓦会议的决议,南北越暂时以北纬17度线分治,北越由胡志明统治,南越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之下。
1955年,吴庭艳在美国支持下在西贡发动政变,建立越南共和国。
2、美国的态度:将东南亚看成冷战中潜在的关键战场,害怕共产主义渗透南越。
日内瓦会议的决议规定,统一国家的选举定于1956年7月举行,但是这场选举从来没有举行。
在冷战的环境中,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开始将东南亚看成冷战中潜在的关键战场,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害怕民主选举将使共产主义的影响进入南越政府。
吴庭艳得到美国的支持,在南越实行独裁统治。
北越实现了大规模的农业改革,将土地分发给农民,引起了南方人民的向往。
有人认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艾森豪威尔才在其备忘录中写道,如果全国选举举行,共产主义将会获胜(另外一个解释是,北方的共产主义者不可能允许自由的选举在他们那一半越南举行)。
最后,美国和两越都没有签署协议中的选举条款。
这样看来,分裂的越南似乎将成为常态,就像分裂的朝鲜一样。
3、越南南北分裂局面形成:根据1954年《日内瓦协议》,以越南北纬17度为分界线,北部以胡志明为首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南部,南越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之下。
1955年,吴庭艳在美国的支持下在西贡发动政变,建立越南共和国(称“南越”)。
南北正式分裂。
二、从“特种战争”到局部战争:越南战争时期的美国总统:最开始扶植南越的美国总统是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林登·约翰逊将战争扩大为“局部战争”。
在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执政时期,美国因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步将军队撤出越南。
1、战争爆发:约翰逊的“特种战争”1959年,越共中央委员会决定武装统一越南,并派遣大量军事人员前往南越组织武装颠覆。
1960年,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成立,它由反吴庭艳政府的各派组成,事实上由越共中央委员会控制。
同年,“中苏论战”爆发,中国和苏联都需要在“国际共运”中树立自己的形象,因而都积极支持北越对南方进攻。
此时,民族解放阵线已经控制了越南南方的大部分乡村,虽然有美国的军事援助,但政治上的威权与腐败导致吴庭艳政府民心丧尽,无力阻止民族解放阵线扩大势力。
1961年5月,为了进一步帮助吴庭艳政府,肯尼迪派遣100名代号为“绿色贝雷帽”的所谓“特种部队”进驻南越,开启了美军战斗部队进入越南的先河。
这一事件也常被认为是越战开始的标志。
1962年2月8日,美国在西贡设立了由保罗·哈金斯将军指挥的军事司令部,标志着美国开始直接介入越南战争。
4月30日,美国副国务卿乔治·鲍尔宣布了一个名叫“战略村”的计划,把越南南方游击队渗入比较严重的地区再划分为较小地区。
主要村庄要用带刺的铁丝和瞭望塔围起来,进村的人将受到仔细盘查,其中的居民将被迁入集中营。
随后,美伪军对各“战略村”地区进行了疯狂的扫荡和围剿。
2、战争的扩大:美国“南打北炸”战略并升级为“局部战争”1963年11月1日,美国在南越策动军事政变,杀了吴庭艳,换上了新的傀儡杨文明,并积极寻找扩大战争的借口。
1964年8月4日,美国政府宣称,美国驱逐舰“马多克斯”号和“滕纳·乔埃”号在东京湾(即北部湾)离最近的陆地大约65海里处的公海上进行巡逻时,遭到数目不定的北越鱼雷艇的袭击。
这就是著名的“东京湾事件”。
事后证明,这是五角大楼为扩大对越战争而蓄意制造的借口。
美国政府趁机出台了“逐步升级战略”,即所谓“有限度地扩大战争”。
接着,美军开始推行“饱和轰炸”和“焦土政策”,大规模轰炸越南北方。
与此同时,美国还不断增兵。
到了1965年底,美军在越数目已高达十八万四千人。
到了1966年八月,已有多达四十二万九千名美军士兵驻守在越南。
到1967年,在越南的美军人数超过50万。
1965年8月18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五千五百名士兵发动了战争中的第一场大规模陆战;在空中支援并一场大规模炮击下,美军成功摧毁越共在Van Tuong的基地。
同年11月14日星期日早上10时48分,美国第一骑兵师第七骑兵团的三个营和北越第66团在德浪河谷相遇,北越正规军有2000人驻守,是奠边府战役的精锐之师,于是爆发美军及北越间的第一场大规模战斗。
3天激战后,北越阵亡1037人,美军阵亡234人,以平手收场,但北越将南越分为两段的计划也因此失败。
这两场战役使北越从此决定避免与美军进行正面冲突,改而采取游击战的战术。
3、战争的转折:“新春攻势”(1968年1月)1968年1月底,北越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新春攻势”。
超过8万北越军队和越共游击队对南越几乎所有的大小城市发起了进攻,其规模和惨烈程度令美国人大为震惊:无数的军事设施和政府建筑被破坏;战斗最激烈的旧京顺化几乎全毁;美军溪山基地被围困76天,因为破坏太严重,解围后不得不放弃使用。
在这次攻势中,北越损失了超过5万人,但到了5月,他们就恢复了进攻能力。
春节攻势使约翰逊不得不承认失败。
1968年3月31日,约翰逊发表演讲,表示美军将逐步撤出越南,并宣布放弃竞选下任总统。
1968年6月,艾布拉姆斯将军接替威斯特摩兰指挥在越美军。
新春攻势表明越南人民开始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4、战争的结束:美国人民的反战运动;尼克松的“越南化”政策及撤军;“巴黎和平协定”签订。
由于南方人民武装的坚决抵抗和越南军民团结一致,美国在越南耗费了巨大人力物力却没有取得预想效果,遭致国内外一致反对。
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一浪高过一浪。
1969年1月,在尼克松就任总统时,华盛顿上万名群众,高举着“尼克松是头号战犯”、“尼克松是亿万富翁的工具”等标语牌走上街头,举行大示威,吓得尼克松只好躲在防弹的“玻璃罩”里发表“就职演说”。
迫于国内外的强大压力,尼克松找到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希望他能帮助美国走出越战泥潭。
于是基辛格开始积极奔走斡旋。
基辛格首次提出美国从越南脱身的计划,随后,与越南政府及苏联进行了接洽。
1969年5月14日,基辛格把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请到白宫办公室。
基辛格说:“要是把态度灵活误以为是软弱无能,把通情达理看成是没有决心,那就要犯绝大的错误,我还必须十分坦率地说明白,要是这种无谓的痛苦继续下去,势将影响其他方面的决定。
这样拖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
”多勃雷宁把美方计划反映给苏联政府,苏联表现出冷淡态度。
此后美国多方进行谈判,但进展缓慢。
1969年5月31日,侵越美军司令部宣布:自从1961年美国参加越南战争以来,美军官兵死亡已达3.5万人,损失飞机5 400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