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程建设参数的最优化设计

合集下载

纺织厂设计——精选推荐

纺织厂设计——精选推荐

一、概述1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本厂设计规模为3万锭200台布机,实际建成规模为30000锭和200台布机,主要产品为:甲:14.5×14.5×267.5×248×18纯棉细平布;乙:14.5tex纯棉普梳纱。

下面本文以精确的数据、详实的文字说明及清晰的图形对设计一一作了论述。

其中包括总平面布置、厂址选择、工艺流程、技术经济指标、工艺计算及机器选配、厂房形式及柱网尺寸、车间布置和机器排列等方面。

2产品种类与原棉选配2.1产品种类14.5×14.5×267.5×248×180 纯棉普梳细平布14.5tex纯棉普梳纱2.2原棉选配其纱为细号纱,经纬纱采用中线密度纱织制的平纹织物。

坯布直接供市销的,又称市布。

纬纱的线密度等于或接近于经纱线密度。

经向紧度为35%~60%,纬向紧度为36%~60%,经纬向紧度比为1:1。

因此,在原料的选用上应该选择色泽洁白、品级较高(1.5~2.8)、成熟度适中、纤维线密度小、强力较高、纤维较长(30~29mm),整齐度较好和杂质疵点较少的原棉。

2.3辅助材料选择(主要是浆料的选择)为了提高经纱的可纺性,单纱一般都要上浆,使纱条毛羽帖伏,布面光洁。

经纱上浆使浆料的一部分被覆于纱的表面,形成浆膜,提高经纱在织造时的耐磨性能;另一部分则浸透到纤维束间,增加纤维的抱合力,提高经纱强度,但浆液浸透不能太多,否则浆纱发硬,弹性降低,导致经纱断头增加。

股线一般布需要上浆,有时因工艺流程需要,股线在浆纱机上进行并轴加工,为稳定捻度使纱线表面毛羽贴伏,在并轴加工的同时,可以让股线上些轻浆或过水。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浆纱应具有以下性能:(1)浆液对纱线要有良好的润湿性能,以便浆液中的粘着剂和纱线有一定的粘着作用。

(2)在整个上浆过程中,浆液要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上的稳定性,即浆液不能发生沉淀、起泡、发霉或以外的分解。

(3)浆液应呈无色透明(或极淡的色调),无刺鼻或对个体有害的气味。

纺织工艺中的布料裁剪优化方法

纺织工艺中的布料裁剪优化方法

纺织工艺中的布料裁剪优化方法布料裁剪是纺织工艺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面料的利用率和产品的成本。

为了提高面料的利用率以及减少浪费,纺织行业积极探索并应用各种布料裁剪优化方法,旨在实现更加高效、环保和经济的生产。

一、布料的规格分析在进行布料裁剪优化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布料进行规格分析。

通过对布料的纹理、尺寸和裁剪的要求进行评估,可以更好地确定最佳的裁剪方案。

同时,规格分析还能帮助我们了解面料的材质特点以及可利用的裁剪技术。

二、裁剪布局设计裁剪布局设计是布料裁剪优化方法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布局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料和剪裁次数,提高布料的利用率。

常用的布局设计方法包括:1. 套版裁剪:将多个尺寸相近、形状相似的零件合理排列在一起,通过布料之间的套版方式来减少面料的浪费。

2. 自动布局软件: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根据输入的布料和零件信息,自动生成最佳的裁剪布局方案。

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效率,还能准确计算布料的利用率。

3. 优化算法:通过数学模型和算法进行布边优化、排版优化等计算,得出具有最佳效果的裁剪布局。

这种方法需要依赖专业的算法和软件支持,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三、精细裁剪技术精细裁剪技术是指在布料裁剪过程中,应用专业的工艺和设备,以提高裁剪的精度和效率。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精细裁剪技术:1. 自动定位和裁剪系统:采用高精度的定位传感器和自动切割设备,实现对布料进行准确裁剪。

这种技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

2. 热切割技术:通过高温切割刀具或激光切割技术,实现对特殊面料的裁剪。

热切割技术能够确保切割的边缘光滑,减少面料的损耗。

3. 激光定位和切割:利用激光器进行精确定位和切割,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面积的布料裁剪。

激光定位和切割技术具有高精度和高效率的特点。

四、材料回收和再利用在纺织工艺中,废料的产生是无法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材料回收和再利用的方式来最大程度地减少浪费。

纺织品工程技术与生产过程优化研究

纺织品工程技术与生产过程优化研究

纺织品工程技术与生产过程优化研究1. 前言纺织品工程技术是纺织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纺织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纺织品工程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

本文将从纺织品工程技术的角度,探讨其与生产过程优化之间的关系。

2. 纺织品工程技术概述纺织品工程技术包括纺织品的原料选择、加工工艺、设备选型、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

在纺织品生产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也可以提高纺织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2.1 原料选择原料选择是纺织品生产的基础,不同的原料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用途。

目前,常用的纺织品原料包括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

天然纤维包括棉、麻、毛、丝等,化学纤维包括聚酯、尼龙、丙烯腈等。

在原料选择时,需要根据产品的用途和性能要求进行合理搭配,以实现最佳的生产效果。

2.2 加工工艺加工工艺是纺织品生产的关键环节,包括纺纱、织造、整理等多个步骤。

在加工工艺中,可以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采用自动化生产线可以减少人力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采用先进的整理技术可以提高纺织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2.3 设备选型设备选型是纺织品生产的重要环节,选择合适的设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设备选型时,需要考虑生产规模、产品种类、投资预算等因素,以实现最佳的生产效果。

2.4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纺织品生产的核心环节,其目标是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和客户要求。

在质量控制过程中,需要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减少质量问题和提高客户满意度。

3. 生产过程优化生产过程优化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新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纺织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过程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生产流程再造生产流程再造是指对生产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生产流程再造过程中,可以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减少生产环节和时间,同时也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建筑工程设计]纺织工程参数的最优化设计

[建筑工程设计]纺织工程参数的最优化设计

(建筑工程设计)纺织工程参数的最优化设计纺服学院课程编号:070101课程名称:纺织工程参数的最优化设计(Theoptimumdesignintextiletechniques)总学时:40学分:2课程内容:试验数据的处理、线性回归、多项回归与正交多项式、回归正交设计、回归旋转设计、优化设计的基本术语和数学模型、无约束问题的最优化方法、约束问题的最优化方法、多目标函数的最优化方法、优化设计实践中的某些问题、应用事例、多目标的决策与聚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在纺织工程中经常遇到的试验方案设计、试验数据处理、回归方程的建立与分析,以及基于回归方程的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最优化解等方面具备相应的知识和应用能力。

课程编号:070301课程名称:现代纺织理论及研究前沿(AdvancedResearchandTheoryonModernTextile)总学时:40学分:2主讲教师:葛明桥(教授)课程内容:现代纺织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规律和趋势、纺织科学技术研究中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理论、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纺织科技的影响、国际纺织标准的发展对纺织科技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现代纺织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规律和趋势、现代纺织科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前沿课题及纺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新型技术相互交叉的现状。

课程编号:070306课程名称:新型纤维特论总学时:40学分:2主讲教师:张海泉(教授)课程内容:绪论、高感性纤维、高性能纤维、功能纤维、生物高分子活性纤维材料、甲壳质与壳聚糖纤维。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研究生掌握高感性纤维、高性能纤维、功能纤维、生物高分子活性纤维、壳聚糖纤维的结构、性能及用途,了解其加工方法。

通过学习,掌握高科技纤维的进展和动态。

课程编号:070309课程名称:纺织应用流体力学(HydromechanicalApplicationtoTextile)总学时:36学分:2主讲教师:葛明桥(教授)课程内容:绪论、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管路、孔口、管嘴的水力计算、相似理论与量纲理论、流体的量测与显示技术、理想流体动力学、粘性流体动力学简介、气体的一元流动、湍流射流、纺织设备中流体的测试及应用技术。

《织造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织造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织造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顾闻彦【摘要】<织造学>是纺织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内容抽象,综合性和工程应用性强,要求学生能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工程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不断完善自己,及时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也要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引入多媒体等辅助手段,增强实验教学的可操作性;注意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工程意识,引导学生增强专业兴趣.【期刊名称】《南通职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24)002【总页数】3页(P53-55)【关键词】织造学;教学方法;工程应用;专业兴趣【作者】顾闻彦【作者单位】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南通,226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3张謇先生当年在创办南通纺织专门学校时曾说,“于南通经营纺织事业十有余年,苦纺织人才之乏也,乃建纺织专科学校”。

时至今日,当初的纺织专门学校已发展成为南通大学的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之一。

织造学课程是纺织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讲授与机织生产相关的准备工序及织造工序的工艺理论、典型设备与机构的工作原理以及国内外生产设备的现状和发展,并对学生进行专业实验的基本训练,目的是使学生能系统掌握机织工艺理论,了解典型机构的作用、性能,掌握机织工艺参数的设计和计算方法,了解机织领域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以及发展方向,具备机织专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因此,如何使学生真正掌握织造学的理论知识,并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将张謇先生创立的纺织教育事业推向前进,一直是该课程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

《织造学》课程是纺织工程专业的一门传统专业课。

织造在纺织工业生产中处于产业链的中段,是纺织工业重要的中间环节,它不仅要解决好上游纺纱工序带来的影响,还要尽可能减少自身可能出现的疵布,其产品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印染、服装等下游工序产品的质量、数量和生产效率。

据统计,我国织造(特指织造学课程讲授的机织)行业提供的面料占总面料用量的70%以上,是印染、服装等工厂企业的主要原料来源;织造设备的生产性能和工作方式也与企业的加工原料和节能降耗密切相关。

纺织机械的设计与优化

纺织机械的设计与优化

纺织机械的设计与优化第一章:引言1.1 背景介绍纺织机械作为纺织行业的核心设备之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的设计和优化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将介绍纺织机械的设计和优化的背景和意义。

1.2 目的和意义纺织机械的设计和优化旨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改善产品质量。

通过优化纺织机械的结构和工艺参数,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废品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纺织机械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第二章:纺织机械的设计2.1 设计原理纺织机械的设计原理包括机械原理、传动原理和控制原理等。

机械原理是纺织机械设计的基础,它涉及到机械结构、机构运动和力学性能等方面。

传动原理是纺织机械的动力传输方式,包括直接传动和间接传动两种形式。

控制原理是纺织机械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它涉及到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等方面。

2.2 设计流程纺织机械的设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细化设计和验证测试等阶段。

需求分析阶段是确定设计目标和要求,包括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和能耗等方面。

方案设计阶段是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出初步方案,包括机械结构、传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等。

细化设计阶段是对方案进行详细设计,包括材料选择、零部件设计和装配设计等。

验证测试阶段是对设计方案进行实际测试,验证其性能和可靠性。

第三章:纺织机械的优化3.1 优化方法纺织机械的优化方法包括经验设计、仿真优化和实验优化等。

经验设计是基于经验和直觉进行设计,其优点是简单快速,但缺点是难以满足复杂要求。

仿真优化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设计和优化,其优点是能够满足复杂要求,但缺点是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

实验优化是通过实际测试和数据分析进行设计和优化,其优点是可靠性高,但缺点是耗时耗力。

3.2 优化目标纺织机械的优化目标包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改善产品质量等。

提高生产效率是指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机械的生产能力。

纺织工程参数的最优化设计

纺织工程参数的最优化设计

纺织工程参数的最优化设计纺织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强、包罗万象的学科,在现代工业生产和民生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对于纺织工程来说,参数的最优化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会探讨纺织工程参数的最优化设计。

一、纺织工程中常见的参数在纺织工程中,常见的参数包括:机器工作速度、产品品质指标、加工精度、加工时间、工艺参数等。

这些参数直接影响着产品的生产效率、品质、成本和竞争力。

二、纺织工程参数的最优化设计1. 纺织工程参数的研究和分析在进行参数设计之前,需要了解和分析不同参数对纺织品生产的影响。

通过对纺织品生产的理解和分析,可以找出一些关键的参数,从而为最优化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2. 设计实验和数据采集为了确定最优的参数组合,需要进行设计实验并采集数据。

实验可以采用正交设计或响应面法等方法。

通过对不同参数组合的试验,可以获取纺织品产品的品质、生产效率等方面的数据。

这些数据将会有助于确定最优的参数组合。

3. 建立数学模型对于纺织工程中的常用参数,可以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不同参数组合下的纺织品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效率等方面的表现。

数学模型建立的关键是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参数与产出指标之间的关系。

4. 参数最优化设计最优化设计是指在确保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等方面质量的前提下,使成本最小、生产时间最短、生产能力最大等指标的优化。

可以使用一些常见的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蚁群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

求解后,可以得到最优的参数组合,以达到最优化设计的目的。

三、纺织工程参数最优化设计的意义在纺织工程生产过程中,参数的合理设计和优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品质和竞争力。

同时,最优化设计还可以为纺织企业提供更好的生产规划和管理,提升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

综上所述,纺织工程参数的最优化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

通过对参数的研究分析、设计实验和数据采集、建立数学模型以及参数最优化设计等环节,可以为纺织企业提供有效的生产规划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降低成本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纺织最优化设计 第一章

纺织最优化设计 第一章

•回归关系 回归关系——采用统计方法,在大量的试 采用统计方法, 回归关系 采用统计方法 验和观察中,寻找隐藏在随机性后面的统 随机性后面的 验和观察中,寻找隐藏在随机性后面的统 计规律性,这类统计规律称为回归关系 回归关系。 计规律性,这类统计规律称为回归关系。
•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有关回归关系的计算方法和 有关回归关系的计算方法和 回归分析 有关 理论通称为回归分析, 理论通称为回归分析,它是数理统计的一 个重要分支, 个重要分支,在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广泛的 应用,譬如求经验公式, 应用,譬如求经验公式,找出产量或质量 指标与生产条件的关系, 指标与生产条件的关系,确定最佳生产条 预报气象与病虫害, 件,预报气象与病虫害,制定自动控制中 的数学模型等等, 的数学模型等等,都要用到回归分析的工 具。
F=
S回 / 1 S 剩 /( N − 2)
=
S回 S 剩 /( N − 2)
上述结论是在假设“ 成立的条件下推得的, 上述结论是在假设“β=0”成立的条件下推得的, 成立的条件下推得的 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 统计量F应有 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下,统计量 应有 P{F≤ Fα(1,N-2)} -α。 { ≤ α , - )}=1- )} 这表明事件“F> α 1,N-2) 这表明事件“F>Fα(1,N-2)” 是小概率事 它在一次试验中不应发生,假如算得的F值确 件,它在一次试验中不应发生,假如算得的 值确 大于Fα ),则说明原假设 大于 α(1,N-2),则说明原假设 “β=0”不成 , - ), 不成 立,这意味着线性回归模型中的一次项是必要的, 这意味着线性回归模型中的一次项是必要的, 不可少的,该现象下可称回归方程是显著的 回归方程是显著的。 不可少的,该现象下可称回归方程是显著的。反 则称为不显著。这种用F检验对回归方程进行 之,则称为不显著。这种用 检验对回归方程进行 显著性检验的方法称为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 显著性检验的方法称为方差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纺服学院
课程编号: 070101
课程名称:纺织工程参数的最优化设计(The optimum design in textile techniques)
总学时:40
学分:2
课程内容:试验数据的处理、线性回归、多项回归与正交多项式、回归正交设计、回归旋转设计、优化设计的基本术语和数学模型、无约束问题的最优化方法、约束问题的最优化方法、多目标函数的最优化方法、优化设计实践中的某些问题、应用事例、多目标的决策与聚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在纺织工程中经常遇到的试验方案设计、试验数据处理、回归方程的建立与分析,以及基于回归方程的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最优化解等方面具备相应的知识和应用能力。

课程编号: 070301
课程名称:现代纺织理论及研究前沿(Advanced Research and Theory on Modern Textile)
总学时:40
学分:2
主讲教师:葛明桥(教授)
课程内容:现代纺织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规律和趋势、纺织科学技术研究中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理论、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纺织科技的影响、国际纺织标准的发展对纺织科技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现代纺织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规律和趋势、现代纺织科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前沿课题及纺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新型技术相互交叉的现状。

课程编号: 070306
课程名称:新型纤维特论
总学时:40
学分:2
主讲教师:张海泉(教授)
课程内容:绪论、高感性纤维、高性能纤维、功能纤维、生物高分子活性纤维材料、甲壳质与壳聚糖纤维。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研究生掌握高感性纤维、高性能纤维、功能纤维、生物高分子活性纤维、壳聚糖纤维的结构、性能及用途,了解其加工方法。

通过学习,掌握高科技纤维的进展和动态。

课程编号: 070309
课程名称:纺织应用流体力学(Hydromechanical Application to Textile)
总学时:36
学分:2
主讲教师:葛明桥(教授)
课程内容:绪论、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管路、孔口、管嘴的水力计算、相似理论与量纲理论、流体的量测与显示技术、理想流体动力学、粘性流体动力学简介、气体的一元流动、湍流射流、纺织设备中流体的测试及应用技术。

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纺织设备中流体的测试及应用技术,,并在实际问题的建模和数学处理方面得到训练。

课程编号: 070403
课程名称:纺织品化学加工技术进展(Progress in Textile Chemistry)
总学时:40
学分:2
主讲教师:房宽峻(教授)
课程内容:纺织品前处理、纺织品染色、纺织品印花、纺织品整理、纺织品化学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纺织品化学加工技术的研究前沿,掌握最新的纺织品化学加工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其应用前景和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培养博士研究生对新技术新工艺的跟踪能力和对外语文献的理解分析能力。

课程编号: 070407
课程名称:纺织高分子科学理论(The Polymer Science and Theory in Textiles)
总学时:40
学分:2
主讲教师:祝志峰(教授)
课程内容:绪论、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学、高分子材料科学、高分子理论与应用进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纺织工程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学会纺织工程学科所涉及到的高分子理论,加深对聚合物材料化学结构与性能的认识,进一步了解高分子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与纺织工程学科有关的高分子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和跟踪能力,以具备从事跨学科研究的基本能力。

课程编号: 070409
课程名称:纺织表面化学物理(chemistry physics of textile surface)
总学时:40
学分:2
主讲教师:范雪荣(教授)
课程内容:纤维的润湿、表面性能与非纺织物粘合的关系、纺织品表面污垢的去除、棉纤维的表面性能、羊毛的表面性能、光化学和环境对纺织品表面性能的影响、纺织品表面性能的测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了解和掌握纺织品的表面性能和纺织染整加工、服用的关系,改善纺织品表面性能的方法、原理,纺织品表面性能的测试技术和原理。

同时,对纺织品润湿、渗透的理论有较系统的了解。

课程编号: 070501
课程名称:现代制浆科学与技术(Modern Pulp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总学时:36
学分:2
主讲教师:杨淑蕙(教授)
课程内容:制浆环境治理、深化脱木素制浆技术、脱氧木素、CF、TCF、APMP、溶剂制浆。

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开发制浆新技术的原则、方向和方法,介绍当代制浆新技术科学原理及其发展趋势。

课程编号: 070502
课程名称:现代造纸科学与技术(Modern Papermak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总学时:36
学分:2
主讲教师:杨淑蕙(教授)
课程内容:发展我国造纸工业的对策、纸的老化、纸和纸板的中性 / 碱性施胶、造纸助剂、新型造纸脱水器材。

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开发造纸新技术的原则、方向和方法,介绍当代造纸新技术科学原理及其发展趋势。

课程编号: 070503
课程名称:造纸物理(Papermaking Physics)
总学时:36
学分:2学分
主讲教师:杨淑蕙(教授)
课程内容:纸页三维结构、纸和纸板的结构力学、纸页光学性质、纸页内的迁移现象、防伪纸张及防伪技术。

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纸张及纸板的物理性质,介绍造纸过程中各项工艺技术对其物理性质的影响以及造纸防伪技术。

课程编号: 070504
课程名称:造纸湿部化学(Wet End Chemistry of Papermaking)
总学时:36
学分:2学分
主讲教师:龙柱(副研究员)
课程内容:纸浆的组份与化学组成、造纸湿部化学理论、常用的造纸助剂、造纸表面化学、造纸湿部参数检测、造纸湿部技术及其发展。

本课程的授课目的是向研究生传授有关造纸湿部化学领域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提高研究生有关造纸湿部化学领域的知识水平、拓宽其学术视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