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散曲)第2单元 第10课 酬赠诗四首

合集下载

第二单元10酬赠诗四首

第二单元10酬赠诗四首

第二单元10酬赠诗四首10酬赠诗四首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在唐代,诗歌更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任何一个领域。

比如,要感谢一个人,要拒绝一个人,要请求一个人给自己帮忙,人们往往都愿意拿起笔来,信手写就一首诗,把自己的意思委婉曲折地表露出来,交与对方。

而这一类诗歌,就是“酬赠诗”。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美字体赏美文边官柳宗元王茂长广西柳州市的“柳侯公园”内有“柳宗元衣冠墓”,这一景观,把我带到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元和十年(公元815年)。

这年唐代宪宗皇帝将柳宗元谪为柳州刺史。

身处逆境的柳宗元,四年之内,在柳州区域,解放奴婢,禁止巫术,兴办学堂,垦荒打井,推广医方,栽植树株,种植草药,修建船只。

我惊讶地发现,这位四十多岁的朝廷命官,竟是一个为民造福的实干家。

他教沙塘人栽柚子,他给柳江人打水井,他帮瑶山人觅草药,至今文艺界蕴承着他的书法艺术,文学界借鉴着他的文学造诣;医学界验证着他的神奇发现;他有资格在中国历史上有一辉煌席位。

他出身官宦门第,然而凭着他的谦逊好学,聪明才智,21岁即考得浮出边官柳宗元在南疆身先士卒,亲自动手惩贪官、治邪恶,栽树打井,行医垦荒催人泪下的画卷。

我似乎看到他给壮人韦中立悠悠谈论做人为师的场景,仿佛听见给好友韩愈风平浪静地阐明当官做事的原则标准和申述朝政如何选用人才和治国安邦的高见。

慢慢地,我的双眼湿润了,眼前竟出现当年柳州一方的百姓黎民面对失去亲人“愚人”的悲壮场面。

柳宗元在柳州:柳宗元已经养成了习惯,常常到民间走走,了解一些情况,为老百姓做一些好事。

一次,他看到几个凶横的家伙抓住一个中年汉子,后面,这个中年汉子的妻子和儿女在悲惨地哭哭闹闹。

一打听,原来这个中年汉子欠了债,到期还不出,债主就把他抓去当奴隶。

柳宗元实在看不过去,就下令全带到官府去。

经过审问,柳宗元才知道这是柳州的一种陋习,有许多奴隶和奴婢就是这样失去自由的。

柳宗元非常心痛,他决心要改变这种情况。

他下令,所有的奴隶或奴婢一律可以由亲人或朋友按原来所借的债还清赎回;要是因为贫困一时没有能力赎回,可以为债主打工,等工钱和债务相当的时候,就应该解除债务关系。

酬赠诗四首PPT学习课件

酬赠诗四首PPT学习课件

风流才子元稹
酬乐天频梦微之
山水万重书断绝, 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 惟梦闲人不梦君!
背景:白居易《梦微之》
晨起临风一惆怅, 通川湓水梦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 昨夜三回梦见君。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韵译】:我曾经历过沧海的深广,自然 不会为别处的水所迷,我曾经目睹了巫山 云霞的绮丽曼妙,哪里还有比那更美的呢? 取道花丛之中我也懒得回头顾视,一来是 因为我正修道二来便是因为你啊!
高二语文:2.10 酬赠诗四首 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 选读》)
酬赠诗四首
作家作品

◆张籍 (766?—830?)字文昌,苏州吴人, 或曰和州乌江人。贞元十五年登进士第, 任国子博士,后为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 等,有《张司业集》。其作品多为古风和 乐府,与王建齐名。后来元稹、白居易所 发起的“新乐府运动”其实就是从他们这 里开始的。
解题:什么是“节妇”?
立 节 完 孤

◆节,就是节操、气节。
节妇就是守女性之“贞 节”的女子。即女子对 她所遭遇的第一个男人 的无条件的忠贞。特别 是宋代以后,至于明清 两朝,这种观念始终是 卡在我国女性脖颈上的 一道沉沉的枷锁。
《节妇吟》韵译

您知道我已有丈夫,却送我一对明珠; 但是感激于你缠绵的情意,我把它们系在红罗小袄里。 不过我家的高楼连着园林一幢又一幢, 而且我的丈夫他持枪执戟守卫在明光殿上。 虽然我知道你的心意像日月一样光明磊落, 但是我已立下愿誓,打算和丈夫同生共死。 所以还你明珠之际我不禁泪水滑落, 为何我们没能相逢在我未曾出嫁之时?
• 本诗是一首干谒请托诗。干谒,是唐代 举子向有权势或有名望的人投递诗文以 求提拔或奖掖的行为。这首诗写得巧妙, 绘声绘色,精细逼真。全诗展现了一幅 洞房初晓闺意图,令人过目难忘。 • 此诗题目与诗的内容看似无关,实则有 着密切关系。这就要读出诗中比兴手法 所蕴含的寄托意义。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讲义:第二单元 第10课 酬赠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讲义:第二单元 第10课 酬赠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

第10课酬赠诗四首张籍(约766-约830),唐代诗人。

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

贞元十五年进士,任国子博士,后为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

张籍作品多为古风和乐府,与王建齐名。

其诗平易流畅,多有口语入诗。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有《张司业集》。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

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十五岁明经及第,宪宗元和初年任右拾遗、监察御史等职。

长庆二年官至宰相,四个月后调同州刺史,又任浙东观察使,53岁暴卒于武昌节度使任上。

元稹与白居易友善,同倡新乐府,世称“元白”。

他主张继承杜甫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有《新题乐府》和《乐府古题》等诗,借以“讽当时之事,以贻后代之人”。

但讽刺力度远不及白居易诗,他说:“词直气粗,罪尤是惧,固不敢陈露于人。

”有《元氏长庆集》六十卷。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

名可久,越州(今浙江绍兴)人。

宝历二年(826)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

其诗辞意清新,描写细致。

有《朱庆馀诗集》一卷。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十四年中博学宏词科。

顺宗永贞元年(805),与刘禹锡同为王叔文革新集团核心人物,时任礼部员外郎。

同年八月,宪宗李纯即位,改革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属湖南)司马。

元和十年(815)改任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

四年后病死任所。

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有《柳河东集》。

《节妇吟》节妇吟,乐府诗题,题下原注“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李师道时任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

中唐以后,藩镇日渐坐大,而朝廷积弱日久,已难控制,割据之势日成。

藩镇为增加实力,常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朝廷官员和文人。

一些不得志的官员和文人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为此写过《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

张籍在此点上与韩愈心志相通,都是主张统一,反对分裂。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10课 酬赠诗四首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10课 酬赠诗四首

第10课酬赠诗四首 P34张籍(约766-约830),唐代诗人。

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生长在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

贞元十五年进士,任国子博士,后为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

张籍作品多为古风和乐府,与王建齐名。

其诗平易流畅,多有口语入诗。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有《张司业集》。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

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十五岁明经及第,宪宗元和初年任右拾遗、监察御史等职。

长庆二年官至宰相,四个月后调同州刺史,又任浙东观察使,53岁暴卒于武昌节度使任上。

元稹与白居易友善,同倡新乐府,世称“元白”。

他主张继承杜甫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有《新题乐府》和《乐府古题》等诗,借以“讽当时之事,以贻后代之人”。

但讽刺力度远不及白居易诗,他说:“词直气粗,罪尤是惧,固不敢陈露于人。

”有《元氏长庆集》六十卷。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

名可久,越州(今浙江绍兴)人。

宝历二年(826)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

其诗辞意清新,描写细致。

有《朱庆馀诗集》一卷。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十四年中博学宏词科。

顺宗永贞元年(805),与刘禹锡同为王叔文革新集团核心人物,时任礼部员外郎。

同年八月,宪宗李纯即位,改革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属湖南)司马。

元和十年(815)改任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

四年后病死任所。

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

又工诗,风格清峭,与韦应物并称“韦柳”。

有《河东先生集》。

《节妇吟》 节妇吟,乐府诗题,题下原注“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李师道时任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

中唐以后,藩镇日渐坐大,而朝廷积弱日久,已难控制,割据之势日成。

藩镇为增加实力,常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朝廷官员和文人。

2.10_酬赠诗四首_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10_酬赠诗四首_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这首诗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诗人把叙事、写景、 抒情交织在一起。如次联两句用了倒装手法,加强、加深了 描写。先出“鸿雁”、 “云山” ——感官接触到的物象,然 后写“愁里听”、 “客中过”,这就由景生情,合于认识规 律,容易唤起人们的共鸣。
节妇吟
张司业 ——张籍 张籍 (约 766-约 830)字文昌,原籍 吴郡 (今江苏省苏州市 ), 后移居和州 (今安 徽省和县 )。贞元十四年,张籍北游,经 孟郊介绍, 在汴州认识韩愈。 韩愈为汴州 进士考官, 张籍被荐, 次年在长安进士及 第。
【答案】 首二句说: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
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带微辞,含有谴 责之意。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 十字突然而来,直接指出师道的别有用心。
2.诗中的节妇为什么强调“妾家”、“良人”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问方式: 1. 两首诗都是写××, 却抒发了不同的感情, 试作简答。 2.两首诗的题目相同,各自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 3.两首诗同写××,两首诗歌中的××各有什么特点? 4.两首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什么相同点,请结合诗歌简要 分析。
答题步骤: 首先要通读这几首诗词, 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 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其次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 法、写法、修辞方法等 )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最后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 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另外,有时还要结合读 者的生活体验和爱好来评价之。
【答案】 分别指诗人朱庆馀自己和对方张籍以及教官。

2019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第2单元 10 酬赠诗四首(共36张PPT)

2019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第2单元 10 酬赠诗四首(共36张PPT)

三 基础梳理
1.字音识记 (1)妻妾( qiè ) (2)罗襦( rú ) (3)执戟( jǐ )
(4)缠绵( chán) (5)夫婿( xù ) (6)剑铓(mánɡ )
答案
2.词语释义 (1)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_丝__绸__做__的__短__袄_ (2)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苑__:__园__林__。__良__人__:__古__代__妇__女__对___ _丈__夫__的__称__呼______ (3)事夫誓拟同生死:_打__算___ (4)唯梦闲人不梦君:_不__相__干__的__人___ (5)画眉深浅入时无:_合__乎__时__尚____ (6)海畔尖山似剑铓:_刀__刃__的__顶__端___ (7)若为化得身千亿:_怎__么__能__够_____
第二单元 唐诗之旅(下)
10 酬赠诗四首
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一 作者视窗
《节妇吟》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和州乌江 (今安徽和县)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他的乐 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代表作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 和五年),字微之,今河南洛阳人。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 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代表作有《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兔 丝》《和裴校书鹭鸶飞》。
《近试上张籍水部》:这首诗又题为“闺意献张籍水部”。唐代应 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以希求其称扬和介绍于主持考试 的礼部侍郎。朱庆馀此诗投赠的对象,是官水部郎中的张籍。张籍擅长 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朱庆馀平日向他行卷,已经得到 他的赏识,临到考试了,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 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 意见。

10 酬赠诗四首_课件

10 酬赠诗四首_课件

诗歌赏析:
❖ 首句“洞房昨夜停红烛”。“停”,点放, 让红烛点燃,通夜不灭。次句“待晓堂前拜 舅姑”。一大早就起床,在红烛光照中妆扮, 以待天明。可见其对拜见公婆一事相当重视。
❖ 后两句“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 无?”新娘对新郎问语:不知打扮是否合乎时 尚,能否讨得公婆欢心?由于是新妇,羞涩 难言,但又不得不说,只好“低声”问,对 人物心理描绘相当精细而逼真。
得到考官的赏识。
更沉吟:指针对朱庆馀的疑虑,作了肯定的回答,同时也流
露出作者对朱庆馀的赞赏之情。“齐纨未足人间贵”。
齐纨:齐地产的白色细绢,异常精美,自古有名(在这里比
喻表面的东西)。

未足人间贵:这句表面是说,尽管有许多别的姑娘身上穿着
齐地出产的精美绸缎做成的衣服,却并不值得世人看重。
鉴赏要点:
❖ 本诗是一首干谒请托诗。干谒,是唐代举子 向有权势或有名望的人投递诗文以求提拔或 奖掖的行为。这首诗写得巧妙,绘声绘色, 精细逼真。全诗展现了一幅洞房初晓闺意图, 令人过目难忘。
诗歌赏析: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除了身体疾患之外,更有沉重的精神 上的苦闷,凄苦无比。 参考译文: 两地迢迢,书信难寄。赠诗梦我,心有所慰。 疾病缠身,神情恍惚。梦中寻你,却皆他人。
鉴赏要点:
❖ 此诗通过写不同寻常的梦境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 念,同时写出了自己的凄苦处境。
诗歌背景:
❖ 此诗作于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诗人时当 壮年,正是大展宏图之际,但政治上的沉 重打击,使他忧危愁苦,心情难平。《新 唐书》本传言他“既窜斥,地又荒疠,因 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 浩初上人,著名禅师龙安海的弟子,时在 柳州,与柳宗元友善。

高2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习题:第2单元10酬赠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

高2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习题:第2单元10酬赠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

10酬赠诗四首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在唐代,诗歌更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任何一个领域。

比如,要感谢一个人,要拒绝一个人,要请求一个人给自己帮忙,人们往往都愿意拿起笔来,信手写就一首诗,把自己的意思委婉曲折地表露出来,交与对方。

而这一类诗歌,就是“酬赠诗”。

柳侯公园”内有“柳宗元衣冠墓把我带到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元和十年(公元帝将柳宗元谪为柳州刺史。

身处逆境的柳宗元,四年之内,在柳州区域,解放奴婢,禁止巫术,兴办学堂,垦荒打井,推广医方,栽植树【课内挖掘】柳宗元在柳州:柳宗元已经养成了习惯,常常到民间走走,了解一些情况,为老百姓做一些好事。

一次,他看到几个凶横的家伙抓住一个中年汉子,后面,这个中年汉子的妻子和儿女在悲惨地哭哭闹闹。

一打听,原来这个中年汉子欠了债,到期还不出,债主就把他抓去当奴隶。

柳宗元实在看不过去,就下令全带到官府去。

经过审问,柳宗元才知道这是柳州的一种陋习,有许多奴隶和奴婢就是这样失去自由的。

柳宗元非常心痛,他决心要改变这种情况。

他下令,所有的奴隶或奴婢一律可以由亲人或朋友按原来所借的债还清赎回;要是因为贫困一时没有能力赎回,可以为债主打工,等工钱和债务相当的时候,就应该解除债务关系。

柳州的贫苦人民听到这个消息,都高兴得奔走相告。

可是不久柳宗元就发现没有根本解决问题,因为有些奴隶或奴婢,已经失去劳动能力,他们没有办法打工,又怎么能赎回自己呢?看到这种情况,柳宗元心里非常悲痛。

他拿出自己的俸禄,送到债主家里,把赎回的奴隶和奴婢送回他们的家中。

柳宗元在柳州废除了人身典押的陋习,对附近的州县也有深远的影响。

柳宗元还引导人民发展生产、兴办学校。

柳州人民怎么能不爱戴他呢!人们都亲切地称他“柳柳州”。

【课外运用】我读懂了柳宗元(节选)看着永州,想做些什么。

他消失良久的热情像雪一样慢慢地积攒起来,不可无所为呀,心底的良知撞钟一样在他的心头响起。

可惜,命运弄人,司马,只是司马而已。

没有实权,没有关系,没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想法只是想法,摆设而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 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你认为元稹的这首诗,从语言看,属于“初关”或“重关”哪种情况?为 什么? 答: 答案 元诗自然属于越过“重关”一类,因为他用平常的语言获得了新奇的意思,比锻炼出新奇的句子更 为难得。 3.阅读朱庆馀的《近试上张籍水部》及张籍的《酬朱庆馀》,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两诗的内容上看,朱诗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 答: 答案 朱诗表达了作为应试举子在考试前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的心情。张诗肯定了朱庆馀的才能,暗示他 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2)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 举一例加以说明。(不超过 50 字) 答: 答案 “比”的手法。如:朱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官;张诗,以越女、采菱姑娘 比朱,以“齐纨”比他人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的优秀作品等。(两诗各取一例即可) 4.阅读《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前两句诗描绘诗人所见的景象。 答: 答案 秋天,海边山峰奇峻峭拔,万物萧条的景象。 (2)“想象奇异”是本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加以赏析。 答: 答案 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以山峰为利剑,把愁肠割为千万份,撒向峰尖来望故乡,倾泻了诗 人被贬离乡的抑郁愤懑和思乡念友的凄苦之情。 三、疑难探究 5.《节妇吟》写的是一个守节的女子对第三者的婉言拒绝,可是,作者张籍分明是位男性,为什么要在诗 中把自己写成一个女子?诗中的人物与现实中的人物是怎样对应的? 答: 答案 注释一有这样一句:“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中唐以后, 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韩 愈就曾经写了一篇文章婉转地加以劝阻。张籍是韩门大弟子,他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的立场如他的老 师。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拉拢而写的名作。所以,这不是一首情诗,而是一首政治诗。 人物对应:主人公,妾——张籍;第三者,君——李师道;“我”丈夫,良人——皇帝(国家)。理由,节 妇之节——臣子之节。表层意义,守节女子对第三者的婉言拒绝;深层内涵,张籍对藩镇首领李师道的邀
一、结构图示 《节妇吟》前四句:接受赠珠婉拒→顾全名节、忠贞不渝
后六句:还珠
二、要点赏析 1.阅读《节妇吟》,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和主人公情感上的矛盾,并说说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 答案 情感:对“君”的埋怨——对“君”的感激——为“良人”自豪——对“良人”的忠贞——对拒绝 “君”一事感到遗憾、哀伤。 矛盾:“我”应该忠于“良人”,但是我也感激于“君”对“我”付出的真情。面对矛盾、痛苦,渴望被对 方理解。 好处:一方面,让“君”知道“我”的困境,从而使他可以体谅“我”;另一方面,让他看到“我”对他 的尊重,而不至于自尊心受损,进而恼羞成怒。 (2)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答: 答案 ①用语巧妙,拒绝别人却让别人比较乐于接受。②比兴的手法。这首诗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主人公 受人赠珠而又还珠时的心理,塑造了一位顾全名节、对丈夫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曲折表达了诗人不便明 说的婉拒之意,暗示了自己不攀附权贵、反对藩镇割据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志向和节操。 2.阅读元稹的《酬乐天频梦微之》及白居易的《梦微之》,回答下列问题: (1)记梦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是古诗中常见的手法,而这两首诗却能巧妙构思,翻出新意。试分别简述这 一特点。 答: 答案 白诗不说因自己想念微之而“梦见君”,而说因微之过于想念自己而使自己“梦见君”,这就有新意。 元诗又不同于白诗,白诗记梦以写思念之情,元诗写不能成梦的凄苦,深刻巧妙,人所不至。
二、写作背景 《节妇吟》 此诗另本题下注云:“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 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中唐以后,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 官吏。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作《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 阻。张籍是韩门大弟子,他的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的立场一如其师。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 拉拢而写的名作。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诗, 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将拒绝之意表达得极为委婉,李师道读后,也觉 无可奈何。 《酬乐天频梦微之》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元稹和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谊。元和五年,元稹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 吏,同宦官刘七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来又改授通州司马。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两地迢迢数千里,通信极为不易,好友的来信自是倍加珍贵。白居易赠元稹一首诗,问元稹何事忆我,致 使我昨夜梦见您。白诗不直说自己苦思成梦,却反以元稹为念,这表现了对元稹处境的无限关心。因此, 元稹一接此诗,老朋友的深情令他深深感动。赋诗一首回告白居易:我本来可以控制自己的梦,和你在梦 里相逢,过去也曾多次梦见你,但此刻,我的身心已被疾病折磨得神魂颠倒,所以“唯梦闲人不梦君”, 这就把对好朋友的惦念、感激,和欲梦不得的凄苦之情表达得入骨三分。 《近试上张籍水部》 这首诗又题为《闺意献张籍水部》。唐代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以希求其称扬和介 绍于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朱庆馀此诗投赠的对象,是官水部郎中的张籍。张籍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 进,与韩愈齐名。朱庆馀平日向他行卷,已经得到他的赏识,临到考试了,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 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 朱庆馀呈献的这首诗获得了张籍明确的回答,在《酬朱庆馀》中,他写道:“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 明艳更沉吟。齐 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由于朱的赠诗用比体写成,所以张的答诗也是如此。在这首诗中, 他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 试担心,朱的赠诗写得好,张的答诗回得妙,珠联璧合,成为文学史上传诵的佳话。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是个具有远大抱负的进步诗人,早年他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积极进行政治活 动。不幸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之后,又被分发到更遥远的边荒之地柳州,世称“柳柳州”。这诗 便是他任柳州刺史时所作。当时,他正当壮盛之年,“一斥不复,群飞刺天”(韩愈《祭柳子厚文》),政 治上不断遭受到沉重的打击,使得他心情愤激不平,终年生活在忧危愁苦之中。《新唐书》本传说他“既 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这诗里一连串的奇异的想象,正是他那“堙 厄感郁”心情的写照。
第 10 课 酬赠诗四首
学习目标 1.了解张籍、元稹、朱庆馀、柳宗元的生平及文学作品。2.掌握四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 特点。3.把握张籍、元稹、朱庆馀、柳宗元的创作风格。4.掌握酬赠诗的艺术特点。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诗意解读 这首七绝是作者抒写他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别之后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情谊。 诗的前两句是写送行。首句“丹阳郭里”交代了送行地点在丹阳的外城边。“行舟”表明友人将从水 路离去。此时,千种离情,万般愁绪,一齐涌上诗人心头。“一别心知两地秋”,“秋”字,表面上写时令, 实际上却是表达人的情绪。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作者还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 说明“愁”。所以“两地秋”是双关语。 诗的后两句写送走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日晚江南望江北”这一句转接自然,不露痕迹地把前 句抽象的离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江南”、“江北”,对比照应,突出了江水的阻隔。丹阳在江之南,“江 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线,也是作者目送方向。“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日 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见出友情之深。由“望”自然而然地带出末一句“寒鸦飞尽水悠悠”。这一句写 望中所见。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由于思念,站在江边长时间地遥望着,秋日黄昏, 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可是,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 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包含着无限思念的深情。 这首小诗妙语连珠,情景交融,真切自然,既能把诚朴真挚的感情渗透在景物的描写中,又能在抒情 中展现画图,做到了言有尽而意不尽。 名句识记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考点演示 找出诗中你认为最富表现力的字,并对其加以简要分析。 答案 “秋”字。表面上写萧瑟凄凉的秋景。实际上却是表达友人离别后自己内心的难舍和忧愁。作 者还巧妙地运用拆字法,“心”上有“秋”谓之“愁”。所以“秋”还是双关语。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十五岁明经及第,宪宗元和初年任右拾遗、监察御 史等职。长庆二年官至宰相,四个月后调同州刺史,又任浙东观察使,53 岁暴卒于武昌节度使任上。元稹 与白居易友善,同倡新乐府,世称“元白”。他主张继承杜甫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有《新题乐府》和《乐 府古题》等诗,借以“讽当时之事,以贻后代之人”。但讽刺力度远不及白居易诗,他说:“词直气粗,罪 尤是惧,固不敢陈露于人。”有《元氏长庆集》六十卷。除诗歌外,元稹还创作过一篇唐传奇《莺莺传》, 为后世王实甫创作《西厢记》提供了故事框架。传奇中莺莺、张生性格鲜明的形象,虽最终以莺莺被弃的 悲剧结局结尾,却使全文笼罩在浪漫的气氛中,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1.填空。 (1)张籍,字文昌,唐代著名诗人,曾任国子司业,有《张司业集》。 (2)元稹,字微之,有《元氏长庆集》,唐代著名诗人。 (3)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故称“柳河东”;作品有山水游记合集《永州八记》,寓言《三戒》等。 (4)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 (5)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6)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海畔尖山似剑铓.。 铓:刀刃的顶端 (2)洞房昨夜停.红烛。 停:放置,安放 (3)唯梦闲.人.不梦君! 闲人:不相干的人 (4)妾家高楼连苑.起。 苑:园林 (5)事夫誓拟.同生死。 拟:打算 3.翻译下列诗句。 (1)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译文:我了解您对我的情谊是明明白白的,但我甘愿侍奉丈夫,发誓要同生共死,矢志不移。 (2)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译文:我现在因为生病而心神恍惚,不能自主,只梦见那些不相干的人,偏偏梦不见你! (3)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译文:海边的群山诸峰仿佛是无数利剑的锋芒,秋天草木变衰,登山临水,触目伤怀,更使人百感交集, 愁肠欲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