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日常管理及常见问题的处理
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与优化策略剖析

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与优化策略剖析污水治理是指通过一系列工艺和措施来处理和净化污水,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保护水资源。
在实际的污水治理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影响治理效果。
本文将针对污水治理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一些优化策略进行剖析。
一、常见问题1. 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的污水治理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对于污水的排放标准和治理要求不明确,导致一些企业对污水治理不重视或遇到难题时无法准确操作。
2. 基础设施不完善:一些地区的污水处理厂设施老化、容量不足、设备不齐全,导致无法对大量污水进行有效处理,使污染物无法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从而影响水环境质量。
3. 运维能力不足:一些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能力不足,导致设备维护不及时、运行不稳定,影响了处理效果。
4. 技术水平不高:一些地区的污水处理技术相对落后,使用的处理工艺或设备效果不佳,不能有效去除污染物,甚至产生二次污染。
二、优化策略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改造力度,优化设施结构和处理工艺,提高处理能力和效果。
3. 强化运维管理:加强污水处理厂的运维人员培训和管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及时处理设备故障,确保治理效果持久稳定。
4. 推广先进技术: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提高处理效果和出水水质,减少二次污染的发生。
5. 加强监管力度:对污水处理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对违法企业进行处罚,加大对污水治理的督查力度。
污水治理是保护环境和水资源的重要举措,但要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需要解决好法律法规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完善、运维能力不足和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运维管理、推广先进技术和加强监管力度,可以有效优化污水治理策略,提高治理效果。
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及其安全措施

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及其安全措施一、运营管理:1.设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污水处理厂应设立健全的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管理层、技术层和操作层的协调机制,确保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2.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制定并落实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流程和要求,包括进水检测、污泥处理、河道排放、设备维护等环节,确保每个环节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保养和维护设备: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和修复故障。
对于老化和损坏的设备及时更换,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处理效率和质量。
4.建立监测系统:安装监测仪器,实时监测进出水水质和设备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保证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
5.建立应急预案:制定并实施应急预案,包括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措施和人员疏散方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6.加强员工培训: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岗位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其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员工能够正确操作设备,有效应对突发情况。
二、安全措施:1.管控进出水质:严格控制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水质,避免有害物质进入系统。
对排放水质进行监测,确保达到排放标准,防止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2.建设防渗漏设施:处理厂周边应建设防渗漏设施,如污水泄漏的收集池,防止污水渗漏到地下水和土壤中。
3.严格防火措施:采用阻燃材料,建立完善的防火制度和疏散通道,配备适量的防火设备,如灭火器、防火门等,确保污水处理厂避免火灾发生。
4.加强安全巡查:定期进行设备和场地的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加强对设备和系统的维护保养,确保其安全可靠性。
5.确保职工安全:加强职工的劳动保护,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口罩、手套等,提供必要的防护培训,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6.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定期组织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紧急情况应对能力,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总之,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和安全措施非常重要,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才能确保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有效地处理废水,保护环境和公共卫生。
废水处理工厂维护和运营制度

废水处理工厂维护和运营制度1. 总则为确保废水处理工厂的正常运行,提高处理效率,保护环境,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废水处理工厂的维护和运营管理。
2. 维护管理2.1 设备维护- 定期检查设备,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处理。
- 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设备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 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2.2 设施维护- 定期检查设施,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处理。
- 定期对设施进行清洗、消毒,确保设施清洁卫生。
- 对设施进行定期检修,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2.3 监测与控制- 定期对废水处理设施进行监测,确保设施运行正常。
-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处理。
- 按照相关规定,及时调整处理工艺,确保废水处理效果。
3. 运营管理3.1 生产运营- 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生产操作,确保废水处理效果。
- 做好生产记录,便于后期查询和管理。
- 定期对生产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生产操作技能。
3.2 安全环保- 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规,确保生产安全。
- 做好环保工作,确保废水处理过程中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 定期进行安全环保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处理。
3.3 质量管理- 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运营管理,确保废水处理质量。
- 对废水处理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处理。
- 定期对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4. 人员管理- 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 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 关心员工的生活,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5. 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废水处理工厂所有。
- 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content}。
污水处理中的常见困难及解决方法

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优化污水处理工艺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工艺,并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 以提高处理效率。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定期对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处理效率。
引入智能化技术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污水处理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智 能控制,提高处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污水处理效率低
总结词
污水处理效率低是当前污水处理面临的难题之一。
详细描述
由于技术、设备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部分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可能无法达到排放标准或再利用要 求。这不仅浪费了处理资源,还可能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此外,低效率的污水处理还可能导致污水 积压,影响城市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污水处理成本高
降低污水处理成本的技术创新
高效低能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研发和应用高效低能耗的污水处理技术,降低处理 成本。
资源回收和再利用
将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物质进行回收和再利用, 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降低处理成本。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利用智能化技术对污水处理过程进行优化和控制, 降低能耗和人力成本。
THANKS
谢谢
02
CHAPTER
解决方法
建立流量调节系统
总结词
通过建立流量调节系统,可以稳定污水处理厂的进水量和污水水质,确保处理设 备在高效率下运行。
详细描述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进水量和污水水质是影响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建立流 量调节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进水量和污水水质的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处理 设备的运行参数,保持处理效率的稳定。
不同时间段、季节和天气情况下,污水流量可能会发生大幅度波动,导致污水 处理设备无法稳定运行。流量过高时,处理设备可能超负荷运转,而流量过低 时,则可能造成设备闲置和能源浪费。
污水处理常见异常问题诊断分析及处理办法

污水处理常见异常问题诊断分析及处理办法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工作之一。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污水处理过程中往往会浮现一些异常问题,如水质不达标、设备故障等。
本文将针对污水处理常见的异常问题进行诊断分析,并提供相应的处理办法。
二、常见异常问题及其诊断分析1. 水质不达标问题描述:经过污水处理后,出水的水质不符合规定的排放标准。
诊断分析:水质不达标可能是由于处理工艺不当、设备故障或者操作不当等原因引起的。
处理办法:首先,检查处理工艺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进行调整或者改进。
其次,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如曝气系统、混合系统等是否正常工作。
最后,检查操作人员的操作是否规范,是否需要加强培训。
2. 设备故障问题描述:污水处理设备浮现故障,导致处理效果下降或者无法正常运行。
诊断分析:设备故障可能是由于设备老化、磨损、损坏或者操作不当等原因引起的。
处理办法:首先,进行设备检修和维护,及时更换老化、磨损或者损坏的设备。
其次,加强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
最后,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确保设备的正确操作和运行。
3. 气味扩散问题描述:污水处理厂周边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诊断分析:气味扩散可能是由于处理工艺不当、设备故障或者排气系统不完善等原因引起的。
处理办法:首先,检查处理工艺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气味扩散的风险点。
其次,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如曝气系统、混合系统等是否正常工作。
最后,加强排气系统的设计和管理,确保气味能够有效采集和处理。
4. 能耗过高问题描述:污水处理过程中能耗过高,造成能源资源的浪费。
诊断分析:能耗过高可能是由于处理工艺不合理、设备运行不稳定或者能源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引起的。
处理办法:首先,优化处理工艺,采用更加节能高效的工艺方法。
其次,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最后,加强能源管理,采取节能措施,如合理利用余热、光伏发电等,降低能耗。
污水处理中常见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污水处理中常见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现污泥发白产生原因:(1)、缺少营养,丝状菌或固着型纤毛虫大量繁殖,菌胶团生长不良;(2)、PH值高或过低,引起丝状菌大量生长,污泥松散,体积偏大;解决办法(1)、按营养配比调整进水负荷,氨氮滴加量,保持数日污泥颜色可以恢复。
(2)、调整进水pH值,保持曝气池pH值在6~8之间,长期保持PH值范围才能有效防止污泥膨胀。
2、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现污泥发黑产生原因:曝气池溶解氧过低,有机物厌氧分解释放出H2S,其与Fe作用生成FeS解决办法:增加供氧量或加大回流污泥,只要提高曝气池溶解氧,10多小时左右污泥将逐渐恢复正常。
3、化验过程中污泥过滤困难或出水色度升高产生原因:缺乏营养或水温过低,污泥生长不良,大量污泥解絮解决办法:增加负荷均衡营养,提高水温,改善污泥生长环境。
4、曝气池内产生大量气泡产生原因:进水负荷过高,冲击负荷较大,造成部分污泥分解并附着于气泡上使气泡发粘不易碎,因此水面积存大量气泡。
解决办法:减少进水,稍微加大回流污泥量,稳定一段时间后气泡减少系统逐渐正常。
5、曝气池产生茶色或灰色泡沫产生原因:污泥老化,泥龄过高,解絮后的污泥附于泡沫上解决办法:增加排泥,逐渐更新系统中的新生污泥,污泥的更新过程需要持续几天时间,期间要控制好运行环境,保证新生污泥有较强的活性(保证溶解氧在1.0~3.0内的稳定水平,营养物质比例要均衡,适当投加营养盐)。
6、沉淀池有大块黑色污泥上浮产生原因:(1)、沉淀池有死角,局部积泥厌氧,产生CH4、CO2,气泡附于污泥粒使之上浮,出水氨氮往往较高;(2)、回流比过小,污泥回流不及时使之厌氧解决办法:(1)、若沉淀池有死角,可以保持系统处于较高的溶解氧状态问题可以得到缓解,根本解决需要对死角进行构造上的改造才能实现。
(2)、加大回流比,防止污泥在沉淀池停留时间太长。
7、沉淀池泥面过高,并且出水悬浮物升高产生原因:(1)、COD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完全影响污泥沉淀性能,沉降效果变差。
污水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措施

Technology Forum︱240︱2016年09期污水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措施蒋作萍贵州水投水务有限责任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2摘要: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污染也变得越发严重。
城市污染当中最严重且最直观的便是污水排放,社会对污水处理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建设了许多的污水处理厂。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一部分污水处理厂经过多年的运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此,为了优化污水处理效果,本文详细分析污水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污水处理;设备问题;措施中图分类号:[R12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6)09-0240-01引言 在当前的污水处理过程中,其使用的污水处理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为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物处理方法,在生活污水处理当中最常用的就是活性污泥法,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在运行工艺及设备使用方面必然存在许多问题。
对此,本文详细列举了设备在污水运行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运行工艺中常见问题及改善措施。
1 污水运行管理中容易发生的设备问题 1.1 格栅问题 格栅是污水处理的预处理关键措施,是决定污水处理效果的首要环节。
格栅的作用主要是拦截颗粒较大的固态污染物,同时也许对后续的污水处理工序中水泵有效保护措施,降低沉降池中的漂浮物,杜绝后续处理工艺管道中发生堵塞。
就当前的污水处理厂而言,大多数污水处理厂的格栅设计仍然为:中粗格栅和细格栅或者是一道中粗格栅。
其配套设施是回转式格栅除污机,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会发生两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中粗格栅除污机在运行过程中有明显的声响,这一声响会严重危害污水处理厂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另一个问题是细格栅除污机串联耙齿的轴容易出现断裂,在发生断裂之后,细格栅无法正常工作,想要更换也非常困难。
针对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在格栅的导轨位置进行针对性改进。
在这一技术的改进之后,格栅的声响会明显下降,并且基本上不会发生断裂的可能性。
污水处理厂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解析

污水处理厂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解析一、活性污泥部分污泥膨胀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含水率一般在99%左右。
当活性污泥变质时,污泥不易沉淀,SVI值增高,污泥结构松散和体积膨胀,含水率上升,澄清液稀少,颜色也有异变。
此即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主要是由于大量丝状细菌(特别是球衣细菌)在污泥内繁殖,使泥块松散,密度降低所致;也有由真菌的大量繁殖引起的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不但发生率高,发生普遍,而且一旦发生难以控制,通常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调整。
针对污泥膨胀,各方面的理论很多,但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有很多相互矛盾,这给污水处理工作者造成很大的麻烦。
污水中碳水化合物较多,溶解氧不足,缺乏氮、磷等营养物,水温高,pH 值较低等都易引起污泥膨胀。
为防止污泥膨胀,首先应加强操作管理,经常检测污水水质、曝气池内溶解氧、污泥沉降比、污泥指数和进行显微镜观察等。
结合我们自主研发的污水处理厂运行状况智能分析工作站(见附件),将从污泥膨胀的内在因素着手,整理出几种较为成熟且有普遍意义的观点,并归纳一下污泥膨胀控制的一般方法。
总结以下几点:1、污泥负荷(F/M)对污泥膨胀的影响2、溶解氧浓度对污泥膨胀的影响3、其它方面对污泥膨胀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方式:1、缺氧、水温较高可加大曝气量,或者降低进水量以减轻负荷,亦可降低MLSS 值使得需氧量减少等2、F/M污泥负荷率过高,可提高MLSS值,以调整负荷,必要时可停止进水。
3、缺乏氮、磷等营养物,可投加硝化污泥液,或氮磷等成份。
4、保持池内足够的溶解氧对于高负荷的生化系统特别重要, 一般至少应控制DO>2mg/L。
5、若污泥大量流失,可投加5~10mg/L氯化铁,帮助凝聚,刺激菌胶团的生长。
6、应急措施主要方法是投加药物增强污泥沉降性能或是直接杀死丝状菌。
投加铁盐铝盐等混凝剂可以直接提高污泥的压密性保证沉淀出水。
另外,投加一些化学药剂,如氯气,加在回流污泥中也可以达到消除污泥膨胀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一般情况下,ƒ值比较固定,对生活渗滤液和以生活渗 滤液为主体的城市渗滤液,ƒ值为0.75左右。
活性污泥评价指标
(1)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 ,也称为污泥浓 度。
单位为mg/L或g/L。它是计量曝气池中活性污泥 数量多少的指标。一般活性污泥法中,MLSS浓度 一般为2~5g/L。 (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 (MLVSS)
(6)DO 理论值:2-3 培养初期:1-1.5 稳定1.5-2
①污泥成块上浮:
原因一:污泥脱氮反硝化,产生N2气体→增加污泥回流量,及时排出 剩余污泥,降低混合液污泥浓度,缩短污泥龄,降低溶解氧;
原因二:污泥腐化,黑泥,恶臭,产生CH4、H2S气体→清除死角,改 进刮泥设备,及时排泥,高压水冲碎池面污泥
,所以就用沉降比。
SV5:微生物生长速度 SV30:泥水界面是否清晰 SV60:如果SV30和SV60 差别很大,那么有可能
污泥老化,要考虑是否排泥
活性污泥絮体的颜色:黄褐色 1.絮体颜色偏浅或者发白,絮体细小——DO偏高, 二沉池面会有连成片的细蒙蒙的浮泥,O区的曝气死角或池
面也可能会出现此种浮泥 2.絮体颜色偏深甚至发黑,絮体松散,曝气池O区颜色发黑
2.2.2根本解决 a. 增加负荷, b. 延长曝气时间 c. 排泥 d. 有针对性补充N、P等营养物质
原因:
1. 曝气过度,DO控制过高 2. 营养物质投加不足 3. 进水底物浓度太低 4. 进水中含有过量的有毒或抑制类物质
②污泥成小颗粒上浮,然后在池面成片凝聚:
原因一:有机负荷长时间偏低:处理水量或是污水浓度长时期偏低而 曝气量仍维持正常值,其结果就会出现过度曝气,引起污泥的过度自 身氧化。菌胶团的絮凝性能下降,最后导致污泥解体。长此以往,还 可能会使污泥部分或全部失去活性,在进水有机负荷再提高时失去净 化功能,使出水水质急剧恶化→用高压水冲碎上浮污泥
稳定期:生长速率下降,积累储藏物,形成芽孢,代谢活 性与絮凝沉淀性能好;
衰老期:内源呼吸阶段
什么是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的组成 微生物是活性污泥的主要组成部分。活性污泥中的微生
物又是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多种微生物群 体相结合所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
活性污泥通常为黄褐色絮状颗粒,其直径一般 为0.02~2mm,含水率一般为99.2~99.8%,密 度因含水率不同而异,一般为1.002~1.006g/L。
细菌是活性污泥组成和净化功能的中心,是微 生物的最主要部分。
每个厂进水中有机物的性质决定那些种属的细菌 占优势。
9
活性污泥的组成示意图
微生物 Ma 惰性物质Me+Mi 无机Mii
DNA ATP
微生物
MLVSS
MLSS
MLVSS与 MLSS的 比值以ƒ表示,即:
ƒCOD(或BOD)太低。
(5)泥龄(θc)
θc称活性污泥平均停留时间或污泥滞留时间( SRT)。
指每日新增长的活性污泥在曝气池的平均停留 时间,即曝气池全部活性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要 的时间,或曝气池内活性污泥的总量与每日排放污 泥量之比,单位:d。
普通活性污泥法的泥龄一般采用5~15d。
1.2应对措施 1.2.1应急处置措施 以水冲散池面泡沫
1.2.2根本解决 a. 降低负荷,延长曝气时间 b. 排泥 c. 有针对性补充N、P
2.1原因
长期低负荷运行; 长期低溶解氧或局部缺氧运行; 营养剂投加失衡; 酸性废水环境对丝状菌的诱发作用。
2.2应对措施 2.2.1应急处置措施 以水冲散池面泡沫
指活性污泥中有机固体物质的浓度,单位为 mg/L或g/L。
(3)污泥沉降比(SV)
污泥沉降比是指曝气池混合液在 l00mL量筒中,静置沉降30min后,沉 降污泥所占的体积与混合液总体积之 比的百分数。所以也常称为30 min沉 降比。
沉降速率是反应沉降性能的指标,沉降速率
越大肯定沉淀效果越好,但是就活性污泥来说, 速率太大说明微生物菌群不正常。如果既要兼顾 沉降性能,又要兼顾菌群的衡量指标,一般沉降 30min比较有代表性,而不采用2min或5min,当 然,针对一些极端的情况,2min就可达到15以下 ,那30min就更小,所以这种情况,如果时间不 容许,可以不必30分钟就能得出沉降比的范围, 这是可以的。沉降速率与沉降比是有相关性,那 为什么不用沉降速率而改用沉降比?因为沉降有 时是变化的,有的开始很快,后期慢,不好衡量
1. 污水中的细菌 菌胶团
➢ 概念:许多细菌的荚膜物质相融合→菌胶团 ➢ 形状:分枝状、垂丝状、球形、椭圆形、蘑菇形、片状 ➢ 活性污泥的中细菌的主要存在形式。
(1)呼吸作用:细菌的分解代谢,生物的氧化、还原的 统一过程。外源呼吸和内源呼吸
(2)细菌的呼吸类型: 根据与氧气的关系:好氧呼吸、厌氧呼吸 将细菌分为: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
三、污泥膨胀: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变差的 现象。有非丝状菌性膨胀和丝状菌性膨胀 两种,前者系因黏性物质大量积累而引起, 后者系丝状菌异常增长而引起。
1.1原因
主要发生在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太高的时候,此 时细菌吸附了大量有机物,来不及代谢,在胞外积贮大量 高粘性的多糖物质,使得表面附着物大量增加,很难沉淀 压缩。
3. 其他影响因素
(1)温度:20-40℃ (2)氢离子浓度/酸碱度PH:6-8 (3)氧化还原电位:0.2-0.6v (4)干燥:水 (5)渗透压:盐分(0.85%食盐水) (6)光线:260nm紫外线 (7)化学药剂(有毒物质)
在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
对数期:微生物繁殖快活力强,处理废水能力高,但由于 活力大不易絮凝沉淀,废水中有机物浓度高,此时难以得 到较好的出水;
也称污泥容积指数,是指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min 静置沉降后,沉降污泥体积中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的毫升数, 单位为mL/g,但一般不标出。
它与污泥沉降比有如下关系: SVI=SV/ MLSS
式中:MLSS的单位为g/L,SV的单位为ml/l
当SVI值在80-150之间,此时污泥呈褐色、絮状,沉淀 性能良好;当SV或SVI不正常时,有很多因素,很难单纯用 某个指标就断定出水不达标,但是这些指标可以给我们有
,甚至有臭味——DO偏低或者厌氧此时二沉池出水可能浑 浊,夹带很多细小絮体,出水指标恶化 3.絮体大小、絮体是否密实还是蓬松、松散、细碎;上清液 是否清澈,有无悬浮物 4.扇闻量筒口,有无异味 5.记录数据
(4)污泥体积指数 (SVI)
但是沉降比SV又和MLSS相关,为了消除MLSS的影响, 就引入SVI污泥指数的概念,所以通过SVI判断运行情况更合 理些。
原因二: 表面活性剂引起气泡附着在沉淀区污泥上→用高压水冲碎上 浮污泥
非丝状菌膨胀: 主要发生在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太高的时候,此时细菌吸附了大量有机物,
来不及代谢,在胞外积贮大量高粘性的多糖物质,使得表面附着物大量增加,很难沉 淀压缩。而当氮严重缺乏时,也有可产生膨胀现象。因为若缺氮,微生物便于工作不 能充分利用碳源合成细胞物质,过量的碳源将被转化为多糖类胞外贮存物,这种贮存 物是高度亲水型化合物,易形成结合水,从而影响污泥的沉降性能,产生高粘性的污 泥膨胀。非丝状菌污泥膨胀发生时其生化处理效能仍较高,出水也还比较清澈,污泥 镜检也看不到丝状菌。非丝状菌膨胀发生情况较少,且危害并不十分严重。
针对性的去找问题所在,当SVI值大于150时,一般是丝状 菌多,首先注意出水SS,另外一般此情况污泥龄长,曝气 过量,F/M比值低,污泥颜色浅黄,可能TP不达标;当SVI 值小于80时的原因很多,有进水水质的问题,有污泥无机 化问题,也有污泥龄过短或过长的问题,如果颜色较深偏
黑,可能F/M比值太高,TN和NH3-N超标的可能较大,SVI 过低,整个系统水质可能超标,如果此时水质还不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