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元旦社论
从语步结构看_人民日报_元旦社论的语言特征

一、引言语篇分析发展至今,已逐渐从描写走向解释,从表层语言平面的研究转向深层语篇语义的功能解释。
体裁分析作为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包括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是多学科交叉活动的产物。
这一语言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引起了很多国内学者的兴趣[1][2][3][4][5][6]。
我们也在体裁与体裁理论指导下[7][8][9],尤其是以Bhatia的七步分析法为理论框架[9](P22-36),对1949-2005年共57篇《人民日报》元旦社论进行了体裁分析[10],得出了以下语步结构模型:同时,我们对各个语步出现的频率也进行了统计(见表1)。
体裁分析的根本目的是研究语篇的交际目的和语言使用策略。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拟从语步结构入手,对《人民日报》元旦社论这一语篇体裁进行语言使用策略层面的探讨。
目的是加深对这一体裁语篇语言表面特征的认识并透过这些因素了解语篇的建构过程及其语用价值。
二、语步结构与语言特征1.语步1———宣告新年到来根据刘大保对于社论的分类,《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属于纪念礼仪型社论[11](P37),即为纪念、庆祝某个重大事件而发的社论。
元旦社论发表于公历每年的一月一日。
中国称之为元旦,是新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此时发表社论,理所当然应该首先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这个特殊的日子,说明它的意义。
57篇社论中有51篇包含这一语步。
而其中绝大多数都采取开门见山的做法,在社论一开始即作出宣告。
总的来说,语步1可以分为三种情况:(1)直接用“年来到了”进行宣告。
如“一九五三年来到了”,“1957年来到了”,“1961年来到了”,“一九八三年来到了”,“1989年来到了”等等。
(2)在作出宣告之时简述当时形势。
语步1宣告新年到来语步2抒发感受步骤1表达节日欣喜和/或步骤2致以问候语步3回顾去年步骤1回顾最近的政策和/或步骤2总结最近取得的成就语步4确定新一年的目标和任务步骤1分析当前形式和/或步骤2重申过去政策和步骤3详细阐述新年的目标、任务和/或步骤4提出保障措施语步5发出呼吁步骤1呼吁团结和/或步骤2呼吁坚持基本原则和思想和/或步骤3呼吁行动和奉献收稿日期:2008-04-23作者简介:彭如青(1971-),女,湖南双峰人,韶关学院外语学院讲师,硕士。
60年代元旦社论

60年代元旦社论摘要:一、前言二、60 年代元旦社论的主题三、我国在60 年代取得的成就1.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2.科学技术的突破3.国际地位的提高四、60 年代元旦社论对未来的展望1.持续发展经济2.加大科技研发力度3.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五、结论正文: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我们迎来了60 年代的元旦。
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元旦社论为我们总结了过去十年的辉煌成就,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60 年代元旦社论的主题是“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这一主题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在60 年代,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经济建设方面,我国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粮食产量不断攀升,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同时,我国在工业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为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在科学技术方面,60 年代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当时,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卫星的国家。
此外,我国在核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国际地位方面,60 年代是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时期。
我国坚决支持世界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我国同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面对未来的挑战,60 年代元旦社论明确提出了我们的展望。
首先,我们要继续发展经济,实现四个现代化。
这意味着我们要在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等方面全面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基础。
其次,我们要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不断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
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培养大量的人才,提高人民的科技素质,加强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60年代元旦社论

60年代元旦社论元旦社论:60年代的回忆时光荏苒,转眼间我们迎来了新的年代,迎来了新的元旦。
回首60年代,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激情和希望的时代,那个改革开放的起点。
在这个社论中,我们将回顾60年代的历史,探讨那个时代的重要事件和深远影响。
让我们回忆起60年代的重大历史事件。
这是一个充满战争和冲突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希望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世界各地都发生了重要的事件,如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和文化大革命等。
这些事件不仅改变了世界的格局,也对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巴导弹危机是6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之一。
在这场危机中,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冲突几乎将世界推向了核战争的边缘。
幸运的是,双方最终通过外交谈判解决了危机,避免了一场毁灭性的战争。
这次危机让人们深刻认识到核武器对人类的威胁,也促使世界各国加强了核裁军的努力。
越南战争也是60年代的重大事件之一。
这场战争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反战运动,成为60年代反文化和和平运动的象征。
这场战争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越南人民带来了巨大痛苦。
这场战争的结束标志着和平的胜利,也让人们意识到战争的可怕性和必要性。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60年代的重大事件。
在这个时期,毛泽东发动了一场旨在消除资产阶级思想和推动社会主义革命的运动。
然而,这场运动导致了社会动荡和人民生活的困苦。
虽然文化大革命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但它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伤痛和遗憾。
除了这些重大事件,60年代还见证了科技和文化的飞速发展。
航天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人类首次登上了月球。
音乐、电影和艺术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个时代的文化产物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成为了我们的回忆。
回想起60年代,我们不能忘记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主角和推动力量。
他们追求自由、平等和公正,他们坚持自己的信仰,勇敢地面对挑战。
正是他们的努力和奉献,使得60年代成为了一个改变世界的时代。
1967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1967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1967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社论,题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推翻极少数反动派的疯狂进攻》。
这篇社论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发表的,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形势和群众运动的发展情况。
在社论中,人民日报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
它说:“我们要坚决地团结起来,把极少数反动派彻底打倒。
”这句话体现了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运动所追求的目标。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社会出现了许多政治上的分歧和斗争。
有些人认为这种分歧和斗争是必然存在的,而且应该被鼓励和加强。
但是人民日报认为,这种分歧和斗争只会削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并给“极少数反动派”提供机会。
在社论中,人民日报还谈到了群众运动的意义。
它说:“我们要坚决地支持群众运动,以便更好地推进革命。
”这句话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运动是推进革命的重要手段。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社会出现了许多群众运动,例如批判资产阶级思想、揭露反革命黑帮等等。
这些运动虽然有时会引发暴力冲突,但是它们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改革做出了贡献。
最后,在社论中,人民日报呼吁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仰”。
它说:
“我们要坚定信仰,不断地推进新中国的建设。
”这句话表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运动并不是为了破坏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秩序,而是为了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并推进新中国的建设。
总之,在1967年元旦社论中,人民日报强调了团结、支持群众运动以及坚定信仰等重要原则。
这些原则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政治形势和群众运动发展情况,并对后来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0年代元旦社论

60年代元旦社论前言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们回首60年代,不禁感慨万分。
这是一个波澜壮阔、变革迅猛的时代,也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
本社论将回顾60年代的重要事件和发展,展望未来,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送上新年的祝福。
1. 社会经济发展1.1 经济建设的大跃进60年代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大跃进的号角吹响,全国人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浪潮中。
在这个时期,我国农业、工业、科技等各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1.1 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通过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合作化运动,我国农业生产实现了长足发展。
农民们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建设,提高了灌溉和排水能力,有效地解决了农田的水问题。
农田水利的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农业合作化运动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农民们纷纷加入到农业合作社中,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社会化。
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生产条件和社会保障,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1.1.2 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在60年代,我国工业化进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通过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和技术进步,我国工业产值大幅增长,工业结构不断优化。
特别是在重工业领域,我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钢铁、煤炭、机械等行业的发展迅猛,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同时,我国还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相继实施,为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强大动力。
1.2 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推进60年代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推进。
1.2.1 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60年代,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学校的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培养得到了大力支持。
教育普及率大幅提高,教育水平普遍提高,为培养国家的人才队伍打下了坚实基础。
1.2.2 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在60年代,我国卫生事业取得了重要进展。
国家加大了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医疗设施的建设和医务人员的培养得到了大力支持。
卫生服务的普及率大幅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普遍提高,为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打下了坚实基础。
元旦社论1978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元旦社论1978篇一:人民日报历年元旦社论标题总汇《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总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人民日报》在每年元旦都发表一篇辞旧迎新的社论,即元旦社论。
元旦社论由于其特殊的政治权威性,敏锐地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总目:1949将革命进行到底1950完成胜利,巩固胜利迎接一九五○年元且1951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面我们的伟大祖国1952以高度的信心和坚强的意志迎接一九五二年1953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1954一切为了实现国家的总路线1955迎接一九五五年的任务1956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1957新年的展望1958乘风破浪1959迎接新的更伟大的胜利1960展望六十年代1961团结一致,依靠群众,争取世界和平和国内会主义的新胜利1962新年献词1963巩固伟大成绩,争取新的胜利1964乘胜前进1965争取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保证1966迎接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一九六六年1967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1968迎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1969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1970迎接伟大的七十年代1971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胜利前进1972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1973新年献词1974元旦献词1975新年献词1976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1977乘胜前进1978光明的中国1979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1980迎接大有作为的年代1981在安定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国民经济调整的巨大任务1982一年更比一年好,定教今年胜去年1983为我们的伟大事业增添新的光彩1984勇于开创新局面1985和衷共济搞四化1986让愚公精神满神州1987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搞好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1988迎接改革的第十年1989同心同德,艰苦奋斗1990满怀信心迎接九十年代1991为进一步稳定发展而奋斗1992在改革开放中稳步发展1993团结奋进1994艰苦奋斗,再创辉煌1995总览全局,乘势前进1996满怀信心夺取新胜利1997把握大局,再接再励,同心同德,开拓前进1998在十五大精神指引下胜利前进1999团结奋斗,创造新业绩2000迎接新世纪的曙光20XX迈进光辉灿烂的新世纪20XX迈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步伐20XX迎接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20XX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20XX迈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步伐20XX伟大的开局之年20XX科学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广20XX喜迎伟大的20XX年------元旦献词20XX元旦献词描绘更新更美的图画20XX迎接奋发有为的20XX年篇二: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20XX年元旦社论1949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目录《将革命进行到底》3《完成胜利,巩固胜利迎接一九五○年元旦》6《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面我们的伟大祖国》8《以高度的信心和坚强的意志迎接一九五二年》11《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13《一切为了实现国家的总路线》15《迎接一九五五年的任务》17《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211957《新年的展望》241958《乘风破浪》261959《迎接新的更伟大的胜利》281960《展望六十年代》311961《团结一致,依靠群众,争取世界和平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331962《新年献词》361963《巩固伟大成绩,争取新的胜利》391964《乘胜前进》421965《争取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保证》451966《迎接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一九六六年》471967《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501968《迎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561969《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581970《迎接伟大的七十年代》611971《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胜利前进》631972《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651973《新年献词》681974《元旦献词》701975《新年献词》721976《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761977《乘胜前进》781978《光明的中国》541979《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841980《迎接大有作为的年代》861981《在安定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国民经济调整的巨大任务》881982《一年更比一年好,定教今年胜去年》901983《为我们的伟大事业增添新的光彩》911984《勇于开创新局面》921985《和衷共济搞四化》931986《让愚公精神满神州》941987《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搞好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951988《迎接改革的第十年》961989《同心同德,艰苦奋斗》971990《满怀信心迎接九十年代》981991《为进一步稳定发展而奋斗》991992《在改革开放中稳步发展》1011993《团结奋进》1021994《艰苦奋斗,再创辉煌》1041995《总揽全局,乘势前进》1051996《满怀信心夺取新胜利》1061997《把握大局,再接再励,同心同德,开拓前进》1071998《在十五大精神指引下胜利前进》1091999《团结奋斗,创造新业绩》1102000《迎接新世纪的曙光》11020XX《迈进光辉灿烂的新世纪》11220XX《迈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步伐》11420XX《共创幸福生活美好未来》11520XX《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11620XX《迈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步伐》11720XX《伟大的开局之年——元旦献词》11820XX《科学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元旦献词》11920XX《喜迎伟大的20XX年——元旦献词》12020XX《描绘更新更美的图画——元旦献辞》12120XX《迎接奋发有为的20XX年—元旦献词》12220XX《在把握机遇中迎接下一个十年》12320XX《抢抓机遇再创辉煌》12420XX《让我们一起成就梦想》125将革命进行到底《人民日报》1949年元旦社论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在我们的敌人方面也不怀疑了。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献词)1980-1989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献词)1980-1989一九八○年来到了,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开始了。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欢欣鼓舞,满怀着向四化目标前进的坚强信念和决心跨入八十年代。
在七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扭转乾坤,粉碎了“四人帮”,从深重的灾难中挽救了我们的国家。
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开始了。
一九七八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了工作重点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决定。
去年一年间,我们在各条战线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我们初步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历史,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统一了认识。
我们解决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原则性的是非问题,平反了大批冤假错案,落实了各项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的形成和发展。
我们认真总结了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研究了国民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实行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把它作为工作重点转移以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第一个战役。
实行调整方针第一年的成果是令人鼓舞的。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问题的两个文件的执行,使农村形势发展很快很好,大部分地区做到增产增收。
由于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减免部分税收,农民收入增加,也就是说,全国大部分人口的收入有了增加。
原来过长的基本建设战线已有所缩短。
工业内部,轻纺工业的增长速度,到下半年已经超过了重工业的增长速度,支农工业进一步加强。
国内市场情况良好,许多城市副食品的供应有明显改善;进出口贸易也有较大增长。
党和政府经过艰巨努力,采取各种措施,安排了七百多万城镇待业人员就业,并且提高了相当一部分职工的工资。
这不但使城镇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而且使城镇社会秩序得到安定。
科学战线取得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
文化艺术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教育、卫生、体育事业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我们胜利地进行了对越南侵略者的自卫还击作战,巩固了边境的安全。
我们在扩大国际交往,坚持反霸斗争,争取有利的国际条件方面,也打开了新的局面,取得了新的成就。
八十年代是光明的,充满希望的,也是严峻的,充满考验的。
从《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

1949年10月1日的《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社论中提到“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画册。
”这篇社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实现国家独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1973年1月1日的《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状况。
社论中提到“全国人民在深入揭批四人帮的战斗中,满怀胜利的豪情,喜气洋洋地迎来了新的一年。
”这篇社论反映了当时全国人民在政治运动中的精神状态和对抗斗争的意志。
1977年1月1日的《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标题为“乘胜前进”,体现了粉碎“四人帮”后,我国恢复正常的政治和社会秩序,全面开展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社论中提到“全国人民在深入揭批四人帮的战斗中,满怀胜利的豪情,喜气洋洋地迎来了新的一年。
”这篇社论反映了当时全国人民在政治运动中的精神状态和对抗斗争的意志。
2023年1月1日的《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标题为“奋进在充满希望的中国道路上”,体现了我国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丰硕成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期盼。
社论中提到“我们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
”这篇社论反映了我国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前进方向。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不同时期的重要历史进程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实现国家独立、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1968年元旦社论篇一:人民日报历年元旦社论标题总汇《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总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人民日报》在每年元旦都发表一篇辞旧迎新的社论,即元旦社论。
元旦社论由于其特殊的政治权威性,敏锐地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总目:1949将革命进行到底1950完成胜利,巩固胜利迎接一九五○年元且1951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面我们的伟大祖国1952以高度的信心和坚强的意志迎接一九五二年1953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1954一切为了实现国家的总路线1955迎接一九五五年的任务1956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1957新年的展望1958乘风破浪1959迎接新的更伟大的胜利1960展望六十年代1961团结一致,依靠群众,争取世界和平和国内会主义的新胜利1962新年献词1963巩固伟大成绩,争取新的胜利1964乘胜前进1965争取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保证1966迎接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一九六六年1967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1968迎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1969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1970迎接伟大的七十年代1971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胜利前进1972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1973新年献词1974元旦献词1975新年献词1976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1977乘胜前进1978光明的中国1979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1980迎接大有作为的年代1981在安定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国民经济调整的巨大任务1982一年更比一年好,定教今年胜去年1983为我们的伟大事业增添新的光彩1984勇于开创新局面1985和衷共济搞四化1986让愚公精神满神州1987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搞好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1988迎接改革的第十年1989同心同德,艰苦奋斗1990满怀信心迎接九十年代1991为进一步稳定发展而奋斗1992在改革开放中稳步发(:1968年元旦社论)展1993团结奋进1994艰苦奋斗,再创辉煌1995总览全局,乘势前进1996满怀信心夺取新胜利1997把握大局,再接再励,同心同德,开拓前进1998在十五大精神指引下胜利前进1999团结奋斗,创造新业绩2000迎接新世纪的曙光20XX迈进光辉灿烂的新世纪20XX迈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步伐20XX迎接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20XX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20XX迈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步伐20XX伟大的开局之年20XX科学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广20XX喜迎伟大的20XX年------元旦献词20XX元旦献词描绘更新更美的图画20XX迎接奋发有为的20XX年篇二: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20XX年元旦社论1949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目录《将革命进行到底》3《完成胜利,巩固胜利迎接一九五○年元旦》6《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面我们的伟大祖国》8《以高度的信心和坚强的意志迎接一九五二年》11《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13《一切为了实现国家的总路线》15《迎接一九五五年的任务》17《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211957《新年的展望》241958《乘风破浪》261959《迎接新的更伟大的胜利》281960《展望六十年代》311961《团结一致,依靠群众,争取世界和平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331962《新年献词》361963《巩固伟大成绩,争取新的胜利》391964《乘胜前进》421965《争取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保证》451966《迎接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一九六六年》471967《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501968《迎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561969《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581970《迎接伟大的七十年代》611971《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胜利前进》631972《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651973《新年献词》681974《元旦献词》701975《新年献词》721976《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761977《乘胜前进》781978《光明的中国》541979《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841980《迎接大有作为的年代》861981《在安定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国民经济调整的巨大任务》881982《一年更比一年好,定教今年胜去年》901983《为我们的伟大事业增添新的光彩》911984《勇于开创新局面》921985《和衷共济搞四化》931986《让愚公精神满神州》941987《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搞好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951988《迎接改革的第十年》961989《同心同德,艰苦奋斗》971990《满怀信心迎接九十年代》981991《为进一步稳定发展而奋斗》991992《在改革开放中稳步发展》1011993《团结奋进》1021994《艰苦奋斗,再创辉煌》1041995《总揽全局,乘势前进》1051996《满怀信心夺取新胜利》1061997《把握大局,再接再励,同心同德,开拓前进》1071998《在十五大精神指引下胜利前进》1091999《团结奋斗,创造新业绩》1102000《迎接新世纪的曙光》11020XX《迈进光辉灿烂的新世纪》11220XX《迈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步伐》11420XX《共创幸福生活美好未来》11520XX《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11620XX《迈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步伐》11720XX《伟大的开局之年——元旦献词》11820XX《科学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元旦献词》11920XX《喜迎伟大的20XX年——元旦献词》12020XX《描绘更新更美的图画——元旦献辞》12120XX《迎接奋发有为的20XX年—元旦献词》12220XX《在把握机遇中迎接下一个十年》12320XX《抢抓机遇再创辉煌》12420XX《让我们一起成就梦想》125将革命进行到底《人民日报》1949年元旦社论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在我们的敌人方面也不怀疑了。
战争是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的。
国民党反动政府在发动反革命战争的时候,他们军队的数量约等于人民解放军的三倍半,他们军队的装备和人力物力的资源更是远远地超过了人民解放军,他们拥有人民解放军所缺乏的现代工业和现代交通工具,他们获得美国帝国主义在军事上、经济上的大量援助,并且他们是经过了长期的准备的。
就是因为这样,战争的第一年(一九四六年七月至一九四七年六月)表现为国民党的进攻和人民解放军的防御。
国民党在一九四六年,在东北占领了沈阳、四平、长春、吉林、安东等城市和辽宁、辽北、安东等省的大部,在黄河以南占领了淮阴、荷泽等城市和鄂豫皖、苏皖、豫皖苏、鲁西南等解放区的大部,在长城以北占领了承德、集宁、张家口等城市和热河、绥远、察哈尔的大部,声势汹汹,不可一世。
人民解放军采取了以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为主的正确的战略方针,每个月平均歼灭国民党正规军的数目约为八个旅(等于现在的师),终于迫使国民党放弃其全面进攻计划,而于一九四七年上半年将进攻的重点限制在南线的两翼,即山东和陕北。
战争在第二年(一九四七年七月至一九四八年六月)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
已经消灭了大量国民党正规军的人民解放军,在南线和北线都由防御转入了进攻,国民党方面则不得不由进攻转入防御。
人民解放军不但在东北、山东和陕北都恢复了绝大部分的失地,而且把战线伸到了长江和渭水以北的国民党统治区。
同时,在攻克石家庄、运城、四平、洛阳、宜川、宝鸡、临汾、开封等城市的作战中学会了攻坚战术。
人民解放军组成了自己的炮兵和工兵。
不要忘记,人民解放军是没有飞机和坦克的,但是自从人民解放军形成了超过国民党军的炮兵和工兵以后,国民党的防御体系,连同他的飞机和坦克就显得渺小了。
人民解放军已经不但能打运动战,而且能打阵地战。
战争第三年的头半年(一九四八年七月至十二月)发生了另一个根本的变化。
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由长期的劣势转入了优势。
人民解放军不但已经能够攻克国民党坚固设防的城市,而且能够一次包围和歼灭成十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的国民党的强大精锐兵团。
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兵力的速度大为增加了。
试看歼敌营以上正规军的统计(包括起义的敌军在内):第一年,九十七个旅,内有四十六个整旅;第二年,九十四个旅,内有五十个整旅;第三年的头半年,根据不完全的统计,一百四十七个师,内有一百一十一个整师。
半年歼敌整师的数目比过去两年歼灭整师的总数多了十五个。
敌人的战略上的战线已经全部瓦解。
东北的敌人已经完全消灭,华北的敌人即将完全消灭,华东和中原的敌人只剩下少数。
国民党的主力在长江以北被消灭的结果,大大地便利了人民解放军今后渡江南进解放全中国的作战。
与军事战线上的胜利同时,中国人民在政治战线上和经济战线上也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因为这样,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现在就是在全世界的舆论界,包括一切帝国主义的报纸,都完全没有争论了。
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
无论是中国的反动派,或是美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
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已经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他们就一天比一天地重视政治斗争的方法。
中国反动派和美国侵略者现在一方面正在利用现存的国民党政府来进行“和平”阴谋,另一方面则正在设计使用某些既与中国反动派和美国侵略者有联系,又与革命阵营有联系的人们,向他们进行挑拨和策动,叫他们好生工作,力求混入革命阵营,构成革命阵营中的所谓反对派,以便保存反动势力,破坏革命势力。
根据确实的情报,美国政府已经决定了这样一项阴谋计划,并已经开始在中国进行这项工作。
美国政府的政策,已经由单纯地支持国民党的反革命战争转变为两种方式的斗争:第一种,组织国民党残余军事力量及所谓地方势力在长江以南及边远省份继续抵抗人民解放军;第二种,在革命阵营内部组织反对派,极力使革命就此止步;如果再要前进,则应带上温和的色彩,务必不要太多地侵犯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利益。
英国和法国的帝国主义者,则是美国这一政策的拥护者。
这种情形,现在许多人们还没有看清楚,但是大约不要很久人们就可以看得清楚了。
现在摆在中国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面前的问题,是将革命进行到底呢?还是使革命半途而废呢?如果要使革命进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由半殖民地变为真正的独立国,使中国人民来一个大解放,将自己头上的封建的压迫和官僚资本(即中国的垄断资本)的压迫一起掀掉,并由此造成统一的民主的和平局面,造成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先决条件,造成由人剥削人的社会向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