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社论1978
乘胜前进《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一九七七年元旦社论

作者: NULL
出版物刊名: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页码: 23-25页
主题词: 《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元旦社论;粉碎“四人帮”;毛泽东思想;
无产阶级;思想大解放
摘要:全国人民在深入揭批“四人帮”的战斗中,满怀胜利的豪情,喜气洋洋地迎来了新的一年。
一九七六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我们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胜利的一年。
这一年,我们失去了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失去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朱德委员长。
我们遭受了地震等严重的自然灾害。
在我们党面临巨大困难的情况下,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我们一举粉碎了王张江姚反党集团篡党夺权的阴谋。
经过这场惊心动魄的阶级大搏斗,中国革命避免了一次大曲折,中国历史避免了一次大倒退,中国人民避免了一场大灾难。
我们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是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
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为我们又有了自己的英明领袖华国锋主席感到幸福和自豪。
除掉“四害”,人民大解放,思想大解放,生产力大解放。
祖国大地,光辉灿烂,欣欣向荣。
粉碎“四人帮”伟大胜利的深远影响,正在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出来。
2024中考二模历史(上海卷)(全解全析)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上海卷)历史(考试时间:40分钟试卷满分:3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本试卷满分30 分,考试时间40 分钟,全开卷。
3.请将所有答卷做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做在试卷上或指定区域外一律不得分。
4.只允许携带《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中国历史》(一至四册)与《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世界历史》(一二两册),教科书中不得夹带任何材料。
一、“目”之所见(10分)书籍目录揭示线索,隐含认识。
以下目录出自王家范等撰写的中国古代史专著——《大学中国史》。
阅读目录,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在目录横线处填入相应内容。
(填写字母,3分)A.元B.帝国的繁荣与开放C.历史大变动:春秋战国2.第二章第一节的标题是“寻觅中的夏”,其下包含了“文献传说中的夏朝”“夏文化中的考古探索”两目。
据此,推测作者“寻觅”夏朝历史的方法是()(填写字母,2分)A.只研究文献材料B.将图像材料与原始文献相互印证C.只研究考古材料D.将文献、传说与考古材料相互印证3.第四章以“大一统帝国的创制(创立制度):秦、汉”为标题,作者意在强调()(填写字母,2分)A.秦汉两朝制度的不同之处B.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意义C.秦汉两朝的兴衰与更替D.秦汉创制对古代大一统王朝的深远影响4.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角度,说说这本中国古代史只写到1840年前的原因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C ②B ③A(每空1分,共3分)2.D(2分)3.D(2分)4.此题按层次赋分。
我们为什么要悼念袁庚?

我们为什么要悼念袁庚?2019-05-30袁庚提出将蛇⼝作为改⾰开放的实验区,并愿意担当“实验员>> 我们为什么要悼念袁庚?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我们为什么要舞蹈我们为什么要兄弟我们为什么要加班? 我们为什么要结婚我们为什么要感恩我们为什么要补?我们为什么要评选我们为什么要亲吻我们为什么要读书我们为什么要定制?我们为什么要上学我们为什么要辟⾕为什么我们要宽容我们为什么要旅⾏我们为什么要跑步我们为什么要读书?我们为什么要“翻转”?我们为什么要担⼼?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 > 管理 > 我们为什么要悼念袁庚? 我们为什么要悼念袁庚?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徐庆全")申明:本⽹站内容仅⽤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即删除有关内容。
袁庚提出将蛇⼝作为改⾰开放的实验区,并愿意担当“实验员”,当年是了不起的壮举。
2016年1⽉31⽇凌晨,袁庚在深圳蛇⼝逝世,享年99岁。
悼念的热潮⽅兴未艾。
理由有两个:第⼀,作为改⾰开放早期(1978年⾄1982年)为中国改⾰开放左冲右突的地⽅⼤员,袁庚的离世,意味着属于这⼀代⼈的时代,在落下帷幕。
怀念袁庚,也是怀念那个时代。
第⼆,袁庚是“中国改⾰开放事业的重要探索者”,他提出将蛇⼝作为改⾰开放的实验区,并愿意担当“实验员”,当年是了不起的壮举。
1978年“两报⼀刊”的元旦社论使⽤了特别醒⽬也特别振奋⼈⼼的标题:《光明的中国》。
中国怎样才能“光明”?取决于发展速度问题!社论指出: “建设的速度问题,不是⼀个单纯的经济问题,⽽是⼀个尖锐的政治问题。
”把“四个现代化”意识推向全国。
1978年5⽉,⾃1949年以来中国第⼀个赴西欧考察的国家级经济代表团,由国务院副总理⾕牧率领,历时⼀个多⽉,在法国、联邦德国、丹麦、⽐利时、瑞⼠五国进⾏考察,考察报告向中国提供了⼤量的信息与建议。
当代中国话语变迁及其启示——基于1978—2020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批判话语分析

当代中国话语变迁及其启示——基于1978—2020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批判话语分析作者:洪晓楠杨番来源:《学习与探索》 2020年第5期洪晓楠,杨番(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大连 116024)摘要:《人民日报》元旦社论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话语的变迁历程。
运用费尔克拉夫批判话语分析法的三维框架对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发表的43篇元旦社论进行分析发现,其文本向度坚持党的领导与新闻规律相结合,话语实践向度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社会实践向度坚持党的政策与社会实践相互动。
通过研究还得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话语变迁的启示,即在意识形态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价值目标上立足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实践和关注世界发展的新动向,在语言风格上符合话语生成的规律和顺应媒体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话语;《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批判话语分析中图分类号:G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462X(2020)05-0001-08基金项目: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建构路径研究”(20AZD013)作者简介:洪晓楠,1963年生,国家“万人计划”专家,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番,1990年生,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一、研究背景“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完成了从乡村向城市、从农业社会向工商社会的转型;经济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出现了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产生了多样化的市场商品;人民的生活从衣食住行用到精神生活、文化生活也都发生了变化。
思想非来一个大转变不可 - 南方日报1979年元旦社论

思想非来一个大转变不可1979-01-01来自:南方日报/李明今天是元旦。
实现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从今天开始了。
这是伟大转变的开始。
在这个伟大转变开始的时刻,每一个革命同志都要好生想一想:如何使自己的思想和工作适应这个转变,跟上这个转变。
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当革命任务转变的时候,有些人由于思想跟不上而掉队了,落伍了;甚至摔跤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的。
这正如乘车一样。
当飞快的车子在转弯的时候,如果思想上没有准备,就会感到突然而来,难免心悸胆怯;如果不主动地去适应这种情况,任由惯性摆布,就会上下颠簸,左右摇摆,甚至被摔下来。
新长征中的社会主义列车,已经开进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中心的新的历史进程,它要求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随着工作重点的转移,一个个新任务,一个个新情况,一个个新问题,迎面而来,向旧思想、旧作风、旧工作方法挑战。
谁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不相应地来一个转变,紧跟上去,谁就会被动、落后、掉队,就可能成为一个对四个现代化一无所知,一无所能的空头革命家。
值得注意的是,人们的思想也有一种惯性作用。
客观形势发展了,工作重点转移了,任务变化了,他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却不变,任由惯性的驱使,仍然在旧的轨道上滑行。
这样一来,尽管新的进程中,沿途是鸟语花香,一派春光,他却无动于衷;到处是龙腾虎跃,他却麻木不仁;尽管历史使命何等神圣,他却在迟疑、等待、观望;尽管新任务何等光荣而艰巨,他却墨守成规,按步就班。
这怎么行呢?请听,飞奔前进的社会主义列车机声隆隆,车轮滚滚,汽笛啸鸣,它唤醒我们每一个同志:随着工作重点的转移,思想非来一个大转变不可!在这伟大转变的一年开始的晨钟响过后,我们每一个同志都要问一问自己,思想转了没有?跟上了没有?做政治工作的同志,是不是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要围绕着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做经济工作的同志,是不是把自己的主要注意力转到生产斗争和技术革命上来,真正按经济规律办事,努力钻研技术,学科学、学管理,决心成为本行的专家?我想,要实现这样的转变不是轻而易举的,要通过总结经验教训,经历一场思想斗争,作一番努力,才能够达到。
202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单元综合检测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5.据资料记载:“1978年11月,当年时任固原市原州区张易公社党委书记的郭兴海在毛庄大队下磨生产队召开会议,总结 中山生产队‘包产到户’的成功经验,决定在上滩大队、毛庄大队等13个生产大队实行‘包产到组’,将每个生产队划分为两 个作业组进行‘自由耕种’,收成除上交国家公粮外,剩下的都是作业组的。经过一年尝试,作业组生产效果明显。”以上内 容反映的是 (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社运动的顺利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行
答案
10.B 从“安徽凤阳小岗村……搞联产承包”可以看出这是在农村进行改革;由“广东宝安县也在筹划引进外资”看出这 是在试行对外开放。故选B。
11.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呈现出时间关系的递进、开放地域的递进和开放成效的递进等特点。 从开放地域的角度看,其起点是( ) A.设立经济特区 B.开辟经济开放区 C.开放沿海城市 D.建立浦东开发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结合史实解读三个维度的“中国密码”。(12分) (2)材料二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哪些变化趋势?(4分)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内在联系。(4分)
答案
16.【答案示例】 (1)从“改革开放成功的关键:观念转换·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方面来看: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 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 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4分)从“改革开放成功的根本:重民生·顺民意·正民心”方面来看:在农村推 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鼓励乡镇企业发展,为农民致富开辟新路;城市改革中实行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调动职工积极性。(6分)从“改革开放成功的保障:循序渐进·由点到面·上 下联动”方面来看,对外开放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的对外开放格局。(2分) (2)有限开放到全方位开放;积极融入世界,参与全球竞争。(4分) (3)对内改革是对外开放的前提条件、坚实后盾,对外开放又进一步推动对内改革的深化。(4分) 【解题思路】 (1)根据材料一“从三个维度对中国成功的密码进行了解读”可知,三个维度的“中国密码”围绕对内改革 和对外开放展开,可分别概括为思想解放、关注民生、由点到面,再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作答即可。(2)根据材料二“有限 范围开放”“单方面自我开放”“融入全球市场”“参与全球竞争”可知,我国对外开放从有限开放向全方位开放发展;根据材 料二“引进来—走出去”可知,我国积极融入世界,参与全球竞争。(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关系。言之有理即可。
基础通关—《伟大的历史转折》

基础通关—《伟大的历史转折》一、单项选择题1.伟大的革命需要伟大的思想。
40多年前,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揭开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序幕。
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是()A.新文化运动B.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C.“两个凡是D.十一届三中全会2.“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全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肯定了()A.“两个凡是”的观点B.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观点C.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右图是1978年5月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文章。
这一文章的发表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中国历史的进程,因为该文章的发表()A.深刻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开创了经济建设的新局面C.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D.纠正了“左”的错误路线4.(2020·嘉兴中考)197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中说:“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此时给中国人民带来“兴奋心情”的主要是()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B.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C.人造地球卫星首发成功D.全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大包干5.“改革开放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
”材料中“关键抉择”是指()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B.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实行对外开放D.废除封建土地制度6.(2020·衡阳质检)大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指导思想,使广大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这次大会是()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7.《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再现了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对外开放的伟大探索和实践。
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8.(2020·合肥质检)下面年代尺中,与1978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A.党的诞生B.曲折探索C.历史转折D.动荡岁月9.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决议,为刘少奇平反。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献词)1980-1989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献词)1980-1989一九八○年来到了,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开始了。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欢欣鼓舞,满怀着向四化目标前进的坚强信念和决心跨入八十年代。
在七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扭转乾坤,粉碎了“四人帮”,从深重的灾难中挽救了我们的国家。
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开始了。
一九七八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了工作重点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决定。
去年一年间,我们在各条战线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我们初步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历史,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统一了认识。
我们解决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原则性的是非问题,平反了大批冤假错案,落实了各项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的形成和发展。
我们认真总结了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研究了国民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实行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把它作为工作重点转移以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第一个战役。
实行调整方针第一年的成果是令人鼓舞的。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问题的两个文件的执行,使农村形势发展很快很好,大部分地区做到增产增收。
由于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减免部分税收,农民收入增加,也就是说,全国大部分人口的收入有了增加。
原来过长的基本建设战线已有所缩短。
工业内部,轻纺工业的增长速度,到下半年已经超过了重工业的增长速度,支农工业进一步加强。
国内市场情况良好,许多城市副食品的供应有明显改善;进出口贸易也有较大增长。
党和政府经过艰巨努力,采取各种措施,安排了七百多万城镇待业人员就业,并且提高了相当一部分职工的工资。
这不但使城镇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而且使城镇社会秩序得到安定。
科学战线取得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
文化艺术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教育、卫生、体育事业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我们胜利地进行了对越南侵略者的自卫还击作战,巩固了边境的安全。
我们在扩大国际交往,坚持反霸斗争,争取有利的国际条件方面,也打开了新的局面,取得了新的成就。
八十年代是光明的,充满希望的,也是严峻的,充满考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元旦社论1978篇一:人民日报历年元旦社论标题总汇《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总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人民日报》在每年元旦都发表一篇辞旧迎新的社论,即元旦社论。
元旦社论由于其特殊的政治权威性,敏锐地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总目:1949将革命进行到底1950完成胜利,巩固胜利迎接一九五○年元且1951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面我们的伟大祖国1952以高度的信心和坚强的意志迎接一九五二年1953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1954一切为了实现国家的总路线1955迎接一九五五年的任务1956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1957新年的展望1958乘风破浪1959迎接新的更伟大的胜利1960展望六十年代1961团结一致,依靠群众,争取世界和平和国内会主义的新胜利1962新年献词1963巩固伟大成绩,争取新的胜利1964乘胜前进1965争取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保证1966迎接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一九六六年1967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1968迎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1969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1970迎接伟大的七十年代1971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胜利前进1972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1973新年献词1974元旦献词1975新年献词1976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1977乘胜前进1978光明的中国1979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1980迎接大有作为的年代1981在安定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国民经济调整的巨大任务1982一年更比一年好,定教今年胜去年1983为我们的伟大事业增添新的光彩1984勇于开创新局面1985和衷共济搞四化1986让愚公精神满神州1987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搞好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1988迎接改革的第十年1989同心同德,艰苦奋斗1990满怀信心迎接九十年代1991为进一步稳定发展而奋斗1992在改革开放中稳步发展1993团结奋进1994艰苦奋斗,再创辉煌1995总览全局,乘势前进1996满怀信心夺取新胜利1997把握大局,再接再励,同心同德,开拓前进1998在十五大精神指引下胜利前进1999团结奋斗,创造新业绩2000迎接新世纪的曙光20XX迈进光辉灿烂的新世纪20XX迈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步伐20XX迎接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20XX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20XX迈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步伐20XX伟大的开局之年20XX科学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广20XX喜迎伟大的20XX年------元旦献词20XX元旦献词描绘更新更美的图画20XX迎接奋发有为的20XX年篇二: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20XX年元旦社论1949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目录《将革命进行到底》3《完成胜利,巩固胜利迎接一九五○年元旦》6《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面我们的伟大祖国》8《以高度的信心和坚强的意志迎接一九五二年》11《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13《一切为了实现国家的总路线》15《迎接一九五五年的任务》17《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211957《新年的展望》241958《乘风破浪》261959《迎接新的更伟大的胜利》281960《展望六十年代》311961《团结一致,依靠群众,争取世界和平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331962《新年献词》361963《巩固伟大成绩,争取新的胜利》391964《乘胜前进》421965《争取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保证》451966《迎接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一九六六年》471967《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501968《迎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561969《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581970《迎接伟大的七十年代》611971《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胜利前进》631972《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651973《新年献词》681974《元旦献词》701975《新年献词》721976《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761977《乘胜前进》781978《光明的中国》541979《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841980《迎接大有作为的年代》861981《在安定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国民经济调整的巨大任务》881982《一年更比一年好,定教今年胜去年》901983《为我们的伟大事业增添新的光彩》911984《勇于开创新局面》921985《和衷共济搞四化》931986《让愚公精神满神州》941987《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搞好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951988《迎接改革的第十年》961989《同心同德,艰苦奋斗》971990《满怀信心迎接九十年代》981991《为进一步稳定发展而奋斗》991992《在改革开放中稳步发展》1011993《团结奋进》1021994《艰苦奋斗,再创辉煌》1041995《总揽全局,乘势前进》1051996《满怀信心夺取新胜利》1061997《把握大局,再接再励,同心同德,开拓前进》1071998《在十五大精神指引下胜利前进》1091999《团结奋斗,创造新业绩》1102000《迎接新世纪的曙光》11020XX《迈进光辉灿烂的新世纪》11220XX《迈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步伐》11420XX《共创幸福生活美好未来》11520XX《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11620XX《迈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步伐》11720XX《伟大的开局之年——元旦献词》11820XX《科学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元旦献词》11920XX《喜迎伟大的20XX年——元旦献词》12020XX《描绘更新更美的图画——元旦献辞》12120XX《迎接奋发有为的20XX年—元旦献词》12220XX《在把握机遇中迎接下一个十年》12320XX《抢抓机遇再创辉煌》12420XX《让我们一起成就梦想》125将革命进行到底《人民日报》1949年元旦社论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在我们的敌人方面也不怀疑了。
战争是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的。
国民党反动政府在发动反革命战争的时候,他们军队的数量约等于人民解放军的三倍半,他们军队的装备和人力物力的资源更是远远地超过了人民解放军,他们拥有人民解放军所缺乏的现代工业和现代交通工具,他们获得美国帝国主义在军事上、经济上的大量援助,并且他们是经过了长期的准备的。
就是因为这样,战争的第一年(一九四六年七月至一九四七年六月)表现为国民党的进攻和人民解放军的防御。
国民党在一九四六年,在东北占领了沈阳、四平、长春、吉林、安东等城市和辽宁、辽北、安东等省的大部,在黄河以南占领了淮阴、荷泽等城市和鄂豫皖、苏皖、豫皖苏、鲁西南等解放区的大部,在长城以北占领了承德、集宁、张家口等城市和热河、绥远、察哈尔的大部,声势汹汹,不可一世。
人民解放军采取了以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为主的正确的战略方针,每个月平均歼灭国民党正规军的数目约为八个旅(等于现在的师),终于迫使国民党放弃其全面进攻计划,而于一九四七年上半年将进攻的重点限制在南线的两翼,即山东和陕北。
战争在第二年(一九四七年七月至一九四八年六月)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
已经消灭了大量国民党正规军的人民解放军,在南线和北线都由防御转入了进攻,国民党方面则不得不由进攻转入防御。
人民解放军不但在东北、山东和陕北都恢复了绝大部分的失地,而且把战线伸到了长江和渭水以北的国民党统治区。
同时,在攻克石家庄、运城、四平、洛阳、宜川、宝鸡、临汾、开封等城市的作战中学会了攻坚战术。
人民解放军组成了自己的炮兵和工兵。
不要忘记,人民解放军是没有飞机和坦克的,但是自从人民解放军形成了超过国民党军的炮兵和工兵以后,国民党的防御体系,连同他的飞机和坦克就显得渺小了。
人民解放军已经不但能打运动战,而且能打阵地战。
战争第三年的头半年(一九四八年七月至十二月)发生了另一个根本的变化。
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由长期的劣势转入了优势。
人民解放军不但已经能够攻克国民党坚固设防的城市,而且能够一次包围和歼灭成十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的国民党的强大精锐兵团。
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兵力的速度大为增加了。
试看歼敌营以上正规军的统计(包括起义的敌军在内):第一年,九十七个旅,内有四十六个整旅;第二年,九十四个旅,内有五十个整旅;第三年的头半年,根据不完全的统计,一百四十七个师,内有一百一十一个整师。
半年歼敌整师的数目比过去两年歼灭整师的总数多了十五个。
敌人的战略上的战线已经全部瓦解。
东北的敌人已经完全消灭,华北的敌人即将完全消灭,华东和中原的敌人只剩下少数。
国民党的主力在长江以北被消灭的结果,大大地便利了人民解放军今后渡江南进解放全中国的作战。
与军事战线上的胜利同时,中国人民在政治战线上和经济战线上也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因为这样,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现在就是在全世界的舆论界,包括一切帝国主义的报纸,都完全没有争论了。
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
无论是中国的反动派,或是美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
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已经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他们就一天比一天地重视政治斗争的方法。
中国反动派和美国侵略者现在一方面正在利用现存的国民党政府来进行“和平”阴谋,另一方面则正在设计使用某些既与中国反动派和美国侵略者有联系,又与革命阵营有联系的人们,向他们进行挑拨和策动,叫他们好生工作,力求混入革命阵营,构成革命阵营中的所谓反对派,以便保存反动势力,破坏革命势力。
根据确实的情报,美国政府已经决定了这样一项阴谋计划,并已经开始在中国进行这项工作。
美国政府的政策,已经由单纯地支持国民党的反革命战争转变为两种方式的斗争:第一种,组织国民党残余军事力量及所谓地方势力在长江以南及边远省份继续抵抗人民解放军;第二种,在革命阵营内部组织反对派,极力使革命就此止步;如果再要前进,则应带上温和的色彩,务必不要太多地侵犯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利益。
英国和法国的帝国主义者,则是美国这一政策的拥护者。
这种情形,现在许多人们还没有看清楚,但是大约不要很久人们就可以看得清楚了。
现在摆在中国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面前的问题,是将革命进行到底呢?还是使革命半途而废呢?如果要使革命进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由半殖民地变为真正的独立国,使中国人民来一个大解放,将自己头上的封建的压迫和官僚资本(即中国的垄断资本)的压迫一起掀掉,并由此造成统一的民主的和平局面,造成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先决条件,造成由人剥削人的社会向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