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公开课课件(苏教版必修1)
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专题二 第二单元 电解质 离子反应课件 苏教版

(4)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
)
解析
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强弱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
小及所带电荷数的多少有关,与电解质强弱没有必然联 系,(1)错误;NH3通入水中与水反应生成NH3· H2 O, NH3· H2O能够发生电离而使溶液有较强的导电性,而 NH3本身并不能电离,故NH3不是电解质,(2)错误;弱
举例
2. 电解质的电离 水溶液中或熔融 状态下,离解成 电离是指电解质在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中,用“______ === ”连接,弱电解 质(包括弱酸的酸式酸根)的电离方程式中,用“ ”连 接。 ++SO 2- Na SO ===2Na 2 4 4 如Na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ClO: + - HClO H + ClO __________________ (2)多元弱酸的电离分步书写,多元弱碱的电离一步写 + - H2CO3 H +HCO3 , 完。如:H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 HCO H + CO 3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OH)3:
①硫酸
⑦醋酸 NaHCO3 答案
②盐酸
⑧氯化氢 ①④⑦⑧⑫
③氯气
⑨蔗糖
④硫酸钡
⑩氨气
⑤酒精
⑪CO2 ⑧⑫
2.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 (2)NH3通入水中,溶液导电性较强,故它是强电解质 ( (3)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两种共价化合物分子 ( ) ) )
高中化学必修(苏教版) ppt课件

模型研究
1章 物质研究的基本方法
实验研究
定量研究
分类研究
无机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
2章 氯、溴、碘;钠、镁 3章 铝、铁、铜、硅 4章 硫、氮
ppt课件
14
必修1与社会生产生活及学科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
ppt课件
15
专题一 化学家 眼中的 物质世 界
专题一的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 的物质世界
①物质分类及其转化 ②物质的量 ③物质聚集状态 ④物质的分散系
从低到高依次是: ① 初步学习、模仿 ② 初步学会、独立操作、完成、
测量 ③ 学会、掌握、迁移、灵活运用
ppt课件
22
关于课程目标要求的说明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从低到高依次为:
① 感受、经历、尝试、体验、参 与、交流、讨论、合作、参观
② 认同、体会、认识、关注、遵 守、赞赏、重视、珍惜
③ 形成、养成、具有、树立、建 立、保持、发展、增强
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 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 展趋势。
2.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 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 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3.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 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 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4.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 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5.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ppt课件
18
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 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 配制等实验技能。
苏教版专题二 第二单元 离子反应--姜仁芝

苏教版专题二第二单元离子反应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厉庄高级中学姜仁芝一、教学背景化学新课程标准倡导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手段,以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学习或实验方法为目标的新理念,而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起着连接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既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化学重要内容的复习,又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为避免枯燥,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微观粒子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
1、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本节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并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根据要求在新教材中删去了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有关概念及应用,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对学生准确理解知识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离子方程式中弱酸的处理问题等等。
2、学情分析学生刚刚进入高中,自纠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乐于机械接受,为了避免这些情况,使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得到积极发挥,我采用实验、启发、讨论、对比、归纳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确实成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在设计时遵循由感性→理性→实践的认识规律。
二、设计思路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了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对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本质——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的探讨,在进行时,充分利用探究实验的功效,采用实验、观察、思考与交流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好本课时的内容。
这样做,一方面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实验使学生的认识经历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板书】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能够生成难溶物、或挥发性物质(气体)、或者难电离的物质。
高中化学专题5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第一单元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课件苏教版必修

离达到平衡状态,故A、B、C项均错。
依据平衡状态的标志即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与离子结合成弱
电解质分子的速率相等,可知D项正确。
解析 答案
三、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强电解质 完全电离,在写电离方程式时,用“ === ”。 2.弱电解质 部分电离,在写电离方程式时,用“ ”。 (1)一元弱酸、弱碱一步电离: 如CH3COOH:CH3COOH CH3COO-+H+。 NH3·H2O: NH3·H2O NH+ 4 +OH- 。
(2)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必须分步写出,不可合并(其中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如H2CO3:H2CO3 H++HCO-3 (主), HCO-3 H++CO23-(次)。 (3)多元弱碱分步电离(较复杂),在中学阶段要求一步写出: 如Fe(OH)3:Fe(OH)3 Fe3++3OH- 。
归纳总结
例5 按照要求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1)Na2CO3溶于水:_N_a_2_C_O__3=_=_=_2_N__a_+_+__C_O__23-_。 (2)NaHCO3溶于水:N__a_H_C_O__3=_=__=_N_a_+_+__H__C_O_- 3__、__H_C_O__-3____H__+_+__C_O__23-_。 (3)NaHSO4溶于水:_N_a_H_S__O_4_=_=_=_N_a_+_+__H__+_+__S_O__24-_。 (4)BaCO3溶于水:_B_a_C_O__3=_=__=_B_a_2_+_+__C_O__23-_。 (5)HF溶于水:H__F____H_+__+__F_-。
答案
(6)熔融状态下NaHSO4:_N_a_H__S_O_4_(熔__融__)_=_=_=_N__a_+_+__H_S_O__- 4 _。 (7)Al(OH)3的碱式电离:A__l(_O__H_)_3 ___A__l3_+_+__3_O__H_-_。 (8)Al(OH)3的酸式电离:A__l(_O__H_)_3 ___H__+_+__A_l_O_- 2__+__H_2_O__。 (9)H2S溶于水:H__2S_____H_+_+__H__S_-_、__H__S_-____H_+__+__S_2-__。 (10)Ca(OH)2溶于水:C__a_(O__H_)_2=__=_=_C_a_2_+_+__2_O_H__-。
苏教版必修1高中化学专题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离子反应备课参考

第三课时离子反应
1.教学设计。
以碳酸钠的性质探究为载体,进行“离子反应”部分的学习,如形成离子反应的概念,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是这一部分内容的教材编写思路,也是教学设计遵循的思路。
2.教学说明。
本节概念多且抽象难懂,重点是离子反应,而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又是研究离子反应的基础,为了顺利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设计要突出以下几点:
(1)遵循由感性理性实践的认知规律。
在教学中注重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形成理论,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理解概念。
(2)教学方法上采用多实验,多启发,多对比,多讨论,讲练结合。
①多实验:通过实验强化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多启发: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
③多对比:如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不同的中和反应等进行对比,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④多讨论:通过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⑤多练习:教学中及时安排针对性练习,以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3.教学中有意设计一些发散性和探讨性的问题。
如:如何用实验证明溶液中的Cl-和Cu2+?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怎样写?其目的是为了加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敢于探索的学习精神。
1。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2.2.3离子反应 (2)

子方程式应该写成:Ba2++2OH-+2H++SO42-====BaSO4↓+2H2O
离子共存条件
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 子反应,它们之间也就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1)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Ba2+与CO32-,Ag+与Br-,Ca2+
与SO42-等不能大量共存。 (2)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NH4+与OH-,H+与CO32-、 HCO3-等不能大量共存。
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那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碳酸钙不仅 是电解质,而且应是强电解质,A项错;SO3的水溶液具有
很强的导电性,是因为SO3与水反应生成H2SO4,发生电离的
不是SO3,而是H2SO4,所以H2SO4是强电解质,而SO3是非电 解质,B项错;
NH3·H2O虽然极易溶于水,但在水中是部分电离的,所以它
探究:
1.客观事实原则,即离子反应不能主观臆造反应产物,要 符合客观事实。请根据以上原则判断Fe和盐酸反应的离子 反应方程式的正误:2Fe+6H+====2Fe3++3H2↑ 提示:该离子方程式错误,Fe和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
正确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Fe+2H+====Fe2++H2↑。
1.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试推测可能发生的现象并探
究影响溶液导电性的因素。
提示:(1)现象:连接醋酸、氨水的灯泡亮度比其他三个暗。 (2)解释:在相同的温度和浓度下,盐酸、 NaOH和NaCl的电 离程度大,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大,溶液的导电能 力强。
2.试探究电解质一定能导电吗?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 吗? 提示:电解质与导电之间无直接关系,电解质只有发生了 电离才能导电。除电离后的电解质导电外,还有导体、半
高中教育化学必修第一册苏教版《目录》教学课件

第1课时 物质的量 第2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 第三单元 物质的分散系 第1课时 常见的分散系 胶体 第2课时 电解质溶液 专题1 章末共享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第一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第1课时 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 物质的分离提纯 第2课时 物质的检验 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 第二单元 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专题2 章末共享
专题3 章末共享
专题4 硫与环境保护 第一单元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
第1课时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 第2课时 硫酸的制备与浓硫酸的性质 第二单元 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第1课时 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 第2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第三单元 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专题4 章末共享
专题5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一单元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元素周期律 第2课时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 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第1课时 离子键 第2课时 共价键 分子间作用力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第1课时 同素异形现象 同分异构现象 第2课时 晶体与非晶体
专题5 章末共享
专题3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 氯气及氯的化合物
第1课时 氯气的发现与制备 第2课时 氯气的性质及应用 第3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单元 金属钠及钠反应
第三单元 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 第1课时 粗盐提纯 从海水中提取镁 第2课时 从海水中提取溴、从海带中提取碘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第1课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平衡移动方向 向右 向右
增大 增大
减小 增大
减小 增大
减小 增大
导电能力 减弱 增强
向左 增大 增大 减小 增大 增强
向右 减小 减小 增大 减小 增强
加入 镁粉 向右 减小 减小 增大 减小 增强
升温
向右 增大 增大 增大 减小 增强
向左 减小 减小 增大 增大 增强
致用
1.[2023江苏苏州阶段练习] 常压下,取不同浓度、不同温度的氨水测定,得到下表实验数据。
(1)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_是__否__完__全__电__离___,可把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_能__够__完__全__电__离___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_仅__能__部__分__电__离___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
强酸 强碱(与上空位置可互换)
盐
(3)强、弱电解质的比较
电解质分子
又有电解质分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致用
A
2.下列有关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B
02 考点二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移动
知新
1.电离平衡状态的建立
根据醋酸电离过程中体系内各粒子浓度的变化,填写下表。
微粒
达到平衡前 达到平衡时
_0__ _增__大___ _不__变___
_0__ _增__大___ _不__变___
弱
相等
动态
保持恒定 移动
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1)内因: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决定。电解质越弱,其电离程度越小。
(2)外因
①温度:升温时,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弱电解质电离是吸热过程)。